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1《健康心理学》【美】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10月

2《健康心理学》顾瑜琦刘克俭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

3《健康心理学》李凌蒋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5、《健康心理学》(美)谢.利泰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版

一、一次课堂讨论

二、二至三次课后作业

三、学期末考试

四、平时课堂发言与课堂讨论的激励

五、课程成绩

期末考试(40%)+作业(50%)+听课率(10%)+激励(5%)(总分数不超过100分)

第一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它着重阐述人的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型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是运用心理学和健康促进的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学在矫治人们的某些不良行为,尤其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所应发挥的特殊功能,探求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一点上,健康心理学同中国传统医学所强调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和“防病于未然”的主张有相通之处。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健康心理学既要研究这些问题,又要开展干预工作,以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战胜疾病。如:研究吸烟与疾病的关系,要探明原因,还要制订出帮助戒烟的干预措施。

健康心理学定义启示:

1、健康心理学定义为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2、健康心理学关注人在一生中关于健康与疾病的所有方面。

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包括如何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常规体育运动);如何设计媒体宣传活动以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我国前几年媒体肯德基广告很多、保健床、脑白金等等,都没有好的导向。

健康心理学家也研究疾病防治中的心理学问题。如应激对疾病的作用、指导高应激职业人群如何有效处理应激,减少应激的负面影响等等。

3、健康心理学还关注健康、疾病及功能不良的病因学和相关因素,尤为感兴趣的影响的行为和社会因素。如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体育锻炼、开车习惯(安全带)、应对应激的方式等等。

4、健康心理学还要分析并试图改进健康保健系统和卫生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许多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新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同一病毒个

体反应不一样、女性较男性长寿、已婚男比未婚者长寿、经济收入影响健康、信仰影响健康。

二、健康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障碍、心身疾患、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心身关系简史古往今来,中学家们一直在两种关于心身关系的观点之间摇摆不定:一种是心与身都是同一系统的一部分;一种是心与身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人们关于心身关系的看法整整绕了一个圈子。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

精神分析的贡献,如潜意识的观点

身心医学 (Psychiatry and Medicine) 是医学的一支,指从「身体、心理、社会」各种层面去了解「病人与疾病」的全方位统合性医学。于19世纪30-40年代,渐成一套医学体系,医学发展至此,趋向于回归「全人性」化的医疗。何谓“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s)?指身体疾病,其发病及病程上,心理及社会因素,有显著密切关系,且清楚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理变化。例如:胃溃疡。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心理学和医学相交叉的学科。

行为医学:是探讨人类行为与医学的关系,研究躯体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学科。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健康心理学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1978年美国心理协会正式将健康心理学看成一个分支(38)。

不久,George ?Stone和他的同事合编了第一本健康心理学著作

1982年,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

Joseph? Matarazzo提出第一个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首先受到预防医学界的重视。它是在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形势下出现的。美国从节约医疗保健经费开支与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出发,率先开始了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

1976年,美国心理学会讨论了心理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强调心理学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外,还指出心理学应当研究有损人类健康或导致疾患的心理与社会行为因素,探讨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以及帮助人们学会应付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随后,成立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组成的健康研究小组,并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8月正式成立了健康心理学分支,成为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第38分支,并创办了《健康心理学》和《行为医学杂志》。Joseph Matarazzo(1982)是该分会的第一任会长,从健康心理学分支成立之初,其第一任主席Joseph Matarazzo就发布了这一新领域的四项目标和任务(课本P26):

1、科学研究特定疾病的原因或起源,即它们的病因学

健康心理学尤其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起源感兴趣。研究人们为何会做出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烟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个性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

重要重要、还有影响人们躯体症状的生理和感知过程等等。

2、增进健康

如何使人们增进健康的行为,如有规律的锻炼、吃营养食物、如何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如何制定课程、运用媒体等向人们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等。

3、防治疾病

设计项目帮助人们戒烟、减肥、管理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不利健康的危险因素;帮助已患病者调整状态,适应其疾病并遵守困难的治疗方案。

4、促进公众健康政策,改善健康保障体系

研究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为他们改进服务、提高服务成效提供建议。他们在推进健康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健康

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定义

常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贝克尔认为: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健康的生物医学标准:

二、健康的社会学定义

帕森斯认为:“健康是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社会学标准:

三、健康的心理学定义

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的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 生理理想切合实际

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四、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症(或伤残),而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的完全安宁状态”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五、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

1.基本假设

?完美的健康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只讨论正常的健康

?我们把健康的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的范围限定为健康和疾病两个范畴

?所有这三个方面在确定个人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大体相同

?健康或有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综合结果(健康状态)被看做是理想的类型。理想的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被看做由强调典型行为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抽象观念时可能是有用的

2.健康三维立方体模型

(美)F.D.沃林斯基

1 正常健康

2 悲观

3 社会方面不健康

4 患有疑病症

5 医学方面不健康

6 长期受疾病折磨

7 乐观

8 严重疾病

3.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解说

①(正常健康)三个方面都是健康的

②(悲观)医学和社会学方面健康,而自己认为有病

③(社会方面不健康)医学、心理方面健康,社会方面不健康

④(患有疑病症)医学健康,心理和社会方面不健康

⑤(医学方面不健康)心理和社会方面健康,医学不健康

⑥(长期受疾病折磨)医学有病,心理接受疾病,社会健康

⑦(乐观)医学、社会方面不健康,自认为心理健康

⑧(严重疾病)医学、心理、社会学三个方面都不健康

?形象的用图解说了健康状况的复杂性

?在只有两种健康状况的模式中又分解出另外六种健康状况

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优点

?对8种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说明?

?一种健康状况是如何实现向另一种健康状况的转换?

?评估每一方面影响的加重对个人健康状况的作用?

?三个方面健康状况彼此相互影响的过程?

?8种健康状况与更大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四节亚健康

一、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它的本质是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前提下的健康问题或身体不适应问题。

亚健康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

健康(15%)——轻度身心失调(25%-28%)——潜临床(30%-33%)——前临床(10%)——疾病(15%)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也只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有状态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即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

亚健康的成因

?体能透支过度的健康损害

?心理压力大,精神过于紧张的后果

?香港“巴士阿叔”的语录“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及其意义?“精英症”的启示

?个体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内因)

亚健康的预防与矫治

?行为调整

?心理减压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中药调整

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

医学模式和健康心理学一、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关于医学的哲学观,对医学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受整个哲学观的制约,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例:红楼梦中 的医学观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l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源于原始社会,至今仍存在,特点 是将外在神秘力量作为疾病的来 源,以巫术作为治疗的根本; l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公元前3000年,存在4700年,特点 是:认识到自然环境以及心理因素 对疾病和健康的作用,开始将对心 理的调节运用到医学治疗中。《黄 帝内经》

l生物医学模式 18、19世纪,特点是:忽视心理 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简单的生物决定 论,孤立地用生物学原因解释疾病。 生物医学模式回答的基本问题: 1、疾病来自于化学失衡、病毒、细菌和遗 传倾向的共同作用。 2、疾病起因于自身无法控制的生物变化, 个体不对疾病负任何责任。 3、医疗人员担负治疗的责任 4、治疗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外科手术、化 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以改变身体的状况。 5、心理与身体相互独立,心理不能影响身 体状况。 6、疾病可能对心理有影响,但并非由心理 引起。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PS) 20世纪以来,恩格尔1977年提出“”精神病学和医学的危机”,认为以往的医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解释在都有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患病而有的人没有;二是大量疾病随压力的变化而程度,时间有不同;三是只能治疗身体症状而不能使人痊愈;四是无法解释治疗期间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医患关系对治疗的作用。 特点在于:以身心一元论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统合考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疾 病和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现在开始上课。大家好!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健康的话题。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大学阶段 生活,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大家对大学生活应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学生会招聘、各式各样的竞赛、征文、演讲、校园歌手大赛、街舞比赛、书画比赛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还有相对不那么紧张的学习,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远离父母身边,与室友朝夕相处的寝室生活…… 同学们应当体会到了大学和高中的一些区别。大学不是高中。高中是为了参加高考读大学,那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2、“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和没读大学有什么不同?有的答案是为了找工作,改变命运, 长见识,为了赚钱,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考研,出国,谈恋爱……我们知道,目标决定结果,如果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许多有趣的相对无用的事情就会变得苍白,比如被某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击中,比如感悟我们文明的洪流,比如理解生命,比如眺望永恒的星空,比如谈恋爱(除非你的谈恋爱是功利性质的)。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进入大学,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同时,这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拥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全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系统的接受教育。这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是把“校园学习”和“进入社会”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是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时期。在这个震荡过程中必定包含了那些看似无用,实则奠定了未来基础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决定了你是谁。而你是谁决定了你要到哪里去,决定了未来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出国或者读研等等。因此,可以说,读大学就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3、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想强调一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性。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 泊桑曾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流泪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4、那么,有了清晰的目标,为了成为自己,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呢?有人认为大学应该 学七件事:①自修之道:学会学习,不断思考、总结,培养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除了记住、理解、还要有批判精神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从各个途径吸收知识和方法。②储备知识:从心理上来看“知识就是力量”是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能使人不慌乱,是形成大智慧的基础,能提供给人稳定感和自信心。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英语。它是21世纪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学习好英语,在现代地球村里不管是阅读文献还是对外交流都将如鱼得水。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尽量阅读原版的英文文本,练习口语和听力,持之以恒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另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等。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些知识和以后工作未必一致,我建议大家把这些知识看成是磨刀石,只要把刀磨快了,砍什么都不费劲儿了。③实践贯通:常言道“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明白”。④培养兴趣:首先是培养专业的兴趣。乔帮主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就算是目前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但一个专业包含N个领域方向,你完全有可能培养起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其次是勇于尝试,培养多样的兴趣。其实,人对学习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冲突区的资源,但是我们人为的附加了很多物质刺激。也就是说,我们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本能。保护这种好奇心,并且有意识地发展它,寻找终生志趣,将会使人生变得有生气。⑤积极主动:成为你自己,首先就是要让你对你自己负责。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成长。 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因为大学四年将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积极主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教与学目标: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 ——马克思 “若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洛克 “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 ——叔本华 一、健康的涵义 1.神灵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 4.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二)健康的定义 汉字中的“健康”:体健、心安和适应社会需要 《晋书·郭璞传》中的“健”,即肌体强壮有力; 《尚书·洪范》中的“康”,即平安、安乐。 生物学的角度——强调人生理、身体的健康 美国医学哲学家鲍斯:“什么是疾病?凡是与健康不一致的都是疾病。……健康是正常的功能活动,这里的正常状态是统计学的,功能是生物学的。” 1979年,《辞海》: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个体参与复杂社会体系的本质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理解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8年:“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1989年:“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四个层次: 生理健康——没有疾病,功能正常,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各种心理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协调,人格发展良好,能应对环境的变化。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接触良好,角色符合社会要求,行为表现符合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健康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

健康心理学考试要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要点 第二章 1.人际关系冲突的概念 人际关系冲突,是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沙莲香认为,人际冲突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关系。(其他的界定自己看书) 2.人际关系冲突的特点 客观性、知觉性、对立性、递增性。 客观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目标、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人际冲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知觉性 人际关系冲突有时是一种主观感受,是由于已经知道彼此的目标、意见或价值观不一致,以及为了竞争稀少的资源而产生的主观判断与知觉。 对立性 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行为,源自双方的互不兼容性。对立的表现形式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并且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 递增性 发生人际冲突的可能性,会随着两个人彼此依赖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也就是说,人际互动越多,产生意见相左或争论的机会越多。正如伊恩?罗伯逊所说的,亲密的关系可能比不亲密的关系会引起更多的冲突,因为出现紧张的机会越多,激起深沉感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 应激概述 (1)应激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可以由不同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发。 本书的观点: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源)刺激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觉察到应激源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同时也是躯体唤醒的过程。 应激源:向个体提出适应的要求,并能引起个体的应对反应,使个体稳态失衡的客观变化的环境事件或情景。 (2)应激的应对 应对的综合性概念:应对是以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忍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4.应激的理论及模式 (1)剌激反应的应激理论 塞里认为,应激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机体上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起,并且是非特异性的。 塞里将有机体的这种生物学反应称为“一般性适应综合征”,并将其划分为惊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三个阶段。 (2)应激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型(具体解释看书) 应激过程 (3)人格—健康行为—应激理论模型(具体解释看书)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1~6章详述)

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健康 二.健康的内容 “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 (一)健康-疾病统一体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它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 (二)健康中的身心关系 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 四.健康的测量 (一)健康水平的一般评价标准 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 2.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 评价个体健康主要是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主要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查等手段进行测量 (二)生活质量及其评价 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使健康测量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它不仅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个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 (三)健康成分测量的新框架ICF ICF是对健康成分进行测量的新框架。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即环境和个人因素)间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节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 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 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他对疾病的一些论述,使人们摆脱了神秘主义的魔法理论,从物质化的角度来理解疾病 (一)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 1.对癫痫的物质化解释 2.瘴气理论 (二)体液学说 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是疾病最早的系统性理论,是疾病的物质理论,是经验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体现 疾病的“自然哲学阶段”

[1315]《健康心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315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错误归因的冲突是() .一方可能有一个客观的理由,而且知觉到冲突的存在,但是却不直接针对真正的问题本.双方存在客观分歧,而且双方都准确知觉了这种分歧。 .存在客观分歧,但是双方对这种分歧并没有什么感觉。 .存在客观分歧,但是双方对这种分歧并没有准确的知觉,是由于双方对事物的不同归因 导致的冲突。 2、Barker等给家庭主妇试用不同颜色的颗粒状洗涤剂。当颗粒颜色从白色换成黄色时,主妇的反应是() .这种洗涤剂效果很好 .抱怨这种洗涤剂洗不干净衣服 .洗衣服过程变得更浪漫了 .这种洗涤剂使手变得粗糙了 3、下面属于B型人格的特征是() .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 .总是试图做两件以上的事情 .感觉无助、无望 .缺乏耐性 4、导致美国人死亡的10大疾病,排第一位的是() .心脏病 .各种事故 .癌症 .中风 5、在新市民心理档案中,心理健康状况档案的内容包括() .以上内容都包括。 .心理测试量表、量表的结果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等。 .职工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既往病史等。 .新市民每次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的相关内容。 6、再婚家庭是指()

.配偶的双方或一方曾有过婚姻的经历而重新组成的家庭 .男女双方未经法定的结婚程序而长期居住在一起、由同居关系组成的家庭 .由父母中的一方单独抚养未成年孩子的家庭 .夫妻双方达成不要孩子的共识而没有孩子的家庭 7、居住区周围的交通噪声使邻里间的交往() .增加 .不变 .以上都有可能 .减少 8、去人性化关系() . B. 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 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 .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在工作中不但不能发挥身才能,而且每天做的都是枯燥无味的琐事。 .在择业中对职业的理解和对自我职业能力的全方位评估,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展中的反映。 .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9、小学生学校适应是指() .小学生人生的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小学生经过长时间连续紧张的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儿童在学校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 .由一组学习技能缺陷构成的发展性心理障碍,表现为听、说、读、写、算术、空间等能的习得与应用上的缺陷。 10、夫妻间避免婚姻倦怠感的方法有() .夫妻间要学会商量着办事。 .降低对对方的期待。 .以上选项都正确。 .重新发现对方的长处或闪光点。 11、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上网习惯的有效措施包括() . D. 重塑自信 .以上措施都需要 .正确引导 .有效治疗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课程教学大纲(保留版权) 《健康心理学》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影响人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分析与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心理问题。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0小时,课堂讲授占80%,实习占20% 课程考核方式分两部分,一是学科结业闭卷考试,100分钟,占学科总分70%;二是平时作业思考题或小论文,占30%。 主要参考教材 Phillip L. 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一、健康 1.大众对健康的解释 2.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 “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WHO,194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三分法观点,将健康限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而非仅仅是疾病的缺乏。 3.汤纳特尔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解释 4.整体健康观 5.健康的水平 (1)格林伯格提出了健康的五级观点。 (2)汤纳特尔的三级健康水平模式 6.结论 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对健康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生理、心理和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称之为健康。 健康的特点 二、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科学的婴儿期。 1、定义: 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该定义特征:包括教学、研究、干预三大职业活动。 2、健康心理学的对象 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 3、健康心理学的目的 健康心理学的根本目的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健康心理学的目的有两个方面: 消除消极的健康行为。 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缺乏。” 2、汤纳特尔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解释:“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最佳完善感。” 3、我国学者认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4、健康的七个维度分别是健康的生理、情绪健康社会、社会、智力、精神、职业、和环境。 5、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生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和其他生理因素。 6、健康心理学的理论渊源有: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识的理论。 7、社会技能包括:交往技能、合作技能以及在不同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技能。 8、缺乏社会技能的人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9、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生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和其他的心理环境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变迁、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文化氛围、职业等。 二、选择题:请选择最健康的行为模式 1、每周有多少天吃早餐? A.6——7天 B.4——5天 C.2——3天 D.0——1天(A) 2、下面的哪一个描述最符合你的日常饮食方式? A.当自己饿的时候总是吃快餐食品 B.每天有一次是固定进餐,其它时间是快餐 C.每天有2次是固定进餐,其它时间是快餐 D. 每天有3次是固定进餐,其它时间是快餐 E. 每天有3次是固定进餐,没有吃快餐习惯(E) 3、在固定时间进餐的时候,至少有或都有下面列出的4种食物: A.2种肉类食物 B.2种奶、蛋类食物 C.4种谷物类食物 D.4种水果、蔬菜类食物(A) 4、这样的情况,每周内有几天? A.6——7天 B.4——5天 C.2——3天 D.0——1天(C) 5、下面的哪一个描述最适合你的饮食行为? A.从没有超重,因此从没有减肥 B.自己体重超重10磅,但是没有减肥 C.当超重的时候,疯狂减肥,使体重快速下降 D.当超重的时候,通过锻炼或减少食物来逐渐减肥 E.当超重的时候,通过锻炼和减少食物来逐渐减肥(A) 6、每晚平均睡眠时间是多少? A.10个小时以上 B.9——10个小时 C.7——8个小时 D.5——6个小时 E.0——4个小时(C) 7、下面哪一个描述最适合你的喝酒情况? A.不喝酒 B.每天喝酒1次以下 C.每天喝酒2次以下 D. 周末每天喝酒2次以上,其它时间每天喝酒2次以下 E.很多情况下,每天喝酒都是2次以上(B) 8、下面的哪一个描述最适合你的药物使用情况? A、想用就用,从没有超重,因此从没有减肥 B、觉得自己需要的时候才用 C、按照医学要求和指导用药 D、很少吃药(D) 9、下面的哪一个描述最符合你的抽烟行为? A、不抽烟 B、每天抽烟1包以内 C、每天抽烟1——2包 D、每天抽烟2包以上(B) 10、每周做多少次野外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慢跑? A、不超过1次 B、1次 C、2次 D、3——4次 E、5次以上(C) 11、你每周做其它身体锻炼多少次? A、不超过1次 B、1次 C、2次 D、3——4次 E、5次以上(D) 12、你刷牙的情况如何? A、每次吃完饭都刷牙 B、每天2次 C、每天1次 D、每天少于1次(B) 13、你看牙医的情况如何? A、从没有 B、2——3年1次 C、每年1次 D、半年1次(C) 14、你做身体检查的情况如何? A、从没有,或只有在自己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做 B、仅做POP测试或其它检查 C、3——5年检查1次 D、至少2年1 次(A) 15、在吃食物或药物之前查看标签、说明的情况如何? A、总是查看 B、经常查看 C、有时查看 D、很少查看(B) 16、每周有多少次使用各种手段缓解自己的紧张?如皮肤放松、锻炼、听音乐、或其它减缓紧张的技术? A、6——7次 B、4——5次 C、2——3次 D、0——1次(B) 17、下面的哪一个描述最符合你的亲密人际关系? A、没有朋友 B、有一个朋友,但是自己并不能和对方共享真实情感 C、有这样的朋友关系,自己有时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 D、 有这样的朋友关系,自己一直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B) 18、你每天吃含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的次数如何? A、0次 B、1——2次 C、3——4次 D、5次以上(A) 19、限制自己较多使用食用盐的情况如何? A、总是限制 B、经常限制 C、有时限制 D、很少限制(C) 20、自己做乳房(女性)或睾丸(男性)自我检查的情况如何? A、每个月1次 B、每2——6个月1次 C、6个月以上1次 D、从不检查(A) 第二章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填空题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身体、智力、情绪的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才是心理健康。 2、中国学者认为: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正视环境,热爱生活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是心理健康的人。 3、符合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的高度健康的人,在人群中的百分比是10%。 4、一般健康者,在人群中的百分比为70%。 5、轻度失调者,在人群中的百分比为15%。 6、严重病态心理者,在人群中的百分比为不到5%。 7、心理问题是心理异常的不严重状态,往往是心理异常的早期症状。 8、过分追求公平的人,常常处于争斗状态。 9、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常常处于达不到而放弃的状态。 10、寻求赞许的人,常常处于依赖的状态。 11、心理冲突激烈的人,常常处于斗争的状态。 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理论渊源 一、填空题 1、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处在挫折和冲突的情境时,在其出现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 稳定的一种适应性。 2、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后果(C)不是由引发事件(A)引起,而是由它对事件的信念关系(B)所引起。 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费洛伊德。 4、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有三种冲突使现代人更多的产生失败感,即:本我的冲突、自我的冲突、超我的冲突。 5、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压抑和心理冲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6、“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再给我一些安定的环境。只要满足这两点,不和婴儿的才能、个性、本能及其父母的血统、职业 如何,我都能将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我所需要的任何一种人。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乞丐和小偷。”这段话是行为主义者华生说的。

健康心理学.

第一次 判断题 1.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错误) 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正确)1.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有水平的高低。(正确) 1.古希腊哲学家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他用“体液说”来解释疾病的原因。(正确)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和学习过程,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正确) 3.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错误) 2.大部分中世纪的医生都反对强调巫术、鬼神论以及其他神秘主义的治疗方法。(错误) 5.格林伯格用“健康——疾病连续体”来表达和分析健康水平,不同的健康水平都可以在连续谱线上找到对应的位置。(正确) 8.哈恩的七维健康理论中,健康的智力维度是指人们的人际能力和人际敏感性。(错误) 3.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确) 2.亚健康是一种疾病状态。(错误) 4.健康心理学也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正确) 2.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还是一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保持完好的状态。”(正确) 4.亚健康是出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正确) 4.经典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错误) 2.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人们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正确) 10.解决各种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以及人们保护自己远离病痛的具体方式,既依赖于健康心理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积极合作。(正确) 5.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优点之一是,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急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必消极等待它们自然发生。(正确) 1.从心理角度上看,人体是一个互相依靠的器官系统,主要的器官系统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错误) 3.健康和疾病是截然二分的两种状态。(错误) 4.心理动力学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和超我的矛盾达到自我不能协调的程度,就会以病理的形式表现出来。(正确) 3.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是记录、精确描述心理活动外部表现的研究方法。(错误) 6.萨尔特根据巴甫洛夫学说,提出精神病行为是习得的,治疗应关注患者现在的行为,确定现在就可以完全改变过去的影响。(错误) 5.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作用是指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射。(错误) 5.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调整,可能转化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过劳死。(正确)3.一旦罹患慢性疾病除医疗协助外,还要训练患者自我照顾并改善生活型态。(正确) 2.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应该每天都吃白米、白面。(错误)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自我实现的倾向是生命的驱动力量,它使人更加复杂化,更具有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或“机能完善的人”。(错误) 5.健康心理学工作者在帮助贫困人群与医护人员沟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帮助贫困人群消除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三章测试答案

?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应章节第三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截止时间2019-10-31 23:59 ?题目数10 ?总分数165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 10 1 【单选题】(20分) 大学生应具备的五大资本中居于核心的是()。 A. 心理资本 B. 物质资本 C. 人力资本 D. 社会资本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影响韧性的因素不包括()。 A. 韧性资产 B. 危害因素 C. 价值观 D. 性格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多选题】(20分) 本章中提到的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有哪些? A. 发展和存在危机 B. 生存危机

C. 学业危机 D. 情感危机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A. 新闻自由第一,为了保卫我知情的权利,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 B. 生命自由和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我们不能为自己的言论自由去损害他人的生命自由。 C. 言论自由第一,为了保卫我说话的权利,不惜牺牲我自己的生命 D. 生命自由第一,为了活下去可以放弃一切权利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多选题】(20分) 危机发生后,人们常常出现的心理反应有哪些方面?

A. 情感 B. 思维 C. 行为 D. 认知 E. 情绪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6 【判断题】(10分) 危机的发生并不只是问题的存在,而是解决问题的恰当契机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0分 7

【多选题】(25分) 应对心理危机时,最常见的资源类型有哪些 A. 内在资源 B. 精神资源 C. 外在资源 D. 社群资源 正确 本题总得分25分 8 【判断题】(5分) 没有人能阻止自杀,自杀是一种生物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5分

学习心理学概论课的心得

学习心理学概论课的心得 经过心理学概论课这些天的学习,我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学的认识,现对这次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社会中许多人因为不能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产生了亚健康甚至更加悲惨的心里疾病。能在心理学概论上学习有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这一观点希望能得到生理学的科学实验支持。人体解剖学,特别是人脑解剖,揭示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这是对古代人类迷信的认为灵魂是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否定。进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是可以想控制身体其他部位一样,控制我们的心理活动(当然这种控制并不是绝对的控制)。这给“人拥有自主的意识”以科学的依据。人也就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心理,进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通过上大学心理学概论,我还了解了许多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也使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近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深思,大学生自杀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当这些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1、健康p1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2、健康心理学p2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知识,综合心理、生物、环境、文化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免疫系统的功能p20 免疫防御功能、稳态维持、免疫监视 4、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牌p20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通过激素和神经介质的作用所实现的。 5、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p22 免疫系统可以通过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 6、健康信念p26 健康信念是个体对自己采取的健康措施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看法,属于生活信念。 7、健康或疾病信念形成的影响因素p27 1.健康或疾病信念受文化、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它造成不同 个体对疾病直接原因、估计疾病严重程度、疾病适宜治疗、疾病意义上 的认识差异。 2.影响因素包括:民间医学影响;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教育、职业、收 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习俗;工业化和媒体宣传 8、归因理论和应用p30 1.归因是人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 2.归因理论认为所有行为结果都是由外部或内部因素所决定。外部因素是 指导致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诸如活动者周围的环境气氛、对活动者有 影响的某个人、奖赏和惩罚、运气、工作性质等。内部因素是指导致行 为产生的个人原因,涉及个人的性格、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 和努力程度等。 3.归因从四个维度解释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成败结果的归因:定位、稳 定性、可控制性、普遍性。 9、自我效能理论和应用p31 1.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成功执行某行为并导致预期结果的信念,属于自 信范畴。 2.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的认知等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 者交互作用所决定,其中认知和信念对行为起关键作用,作为一种信念,自我效能影响个体在组织、执行行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 和信念。 10、健康信念模型p33 1.健康信念模型是第一个研究行为转变的系统理论。 2.健康信念模型建立在需要和动机、认知和价值期望理论上,强调感知、 自我效能、期望、推理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 3.健康信念模型认为个体如果具有与健康、疾病相关的信念,就会有意愿 采纳健康行为和改变危险行为,个体对采纳行为并取得成功的信心(自

健康心理学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⒈【1】理性行动理论的行为意图不包括: (1)客观环境 (2)行为态度 (3)主观规范 ⒉【1】下列何理论特别强调影响个人意志的控制因素? (1)计划行为 (2)行为改变 (3)理性行动 ⒊【2】个人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到的行为,称为: (1)塑造 (2)模仿 (3)增强 ⒋【2】健康城市计划以何种方式,完成社区健康促进的行为? (1)学校重组 (2)社区发展 (3)家庭维持 ⒌【2】为提醒民众戒食槟榔,因此在卫教单张上提供可怕又血淋淋的口腔癌患者照片,这种态度改变的诉求属于: (1)幽默诉求 (2)恐惧诉求 (3)经济诉求 ⒍【2】有乳癌家族史的病人觉得自己日后得到乳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因此较愿意执行乳房自我检查,这个态度变项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 (1)自觉罹病严重性 (2)自觉疾病罹患性 (3)行动的利益 (4)行动的障碍 ⒎【3】认为行为是透过学习,行为伴随的“结果”会强化或减弱行为的产生,是属于何种理论? (1)自我效能 (2)古典制约 (3)操作制约

(4)以上皆非 ⒏【2】会刺激个人戒烟后再度复发的情境可分为外在线索(如:有人敬烟)或内在线索(如:焦虑或感到压力),研究指出何者比较容易引起复发的问题? (1)外在线索 (2)内在线索 (3)都不会引起复发 ⒐【1】下列何者不是健康促进行为? (1)健康信念 (2)健康饮食 (3)规律运动 ⒑【1】下列何者不是有关个人的促进运动介入策略? (1)改善运动环境 (2)订定情境契约 (3)利用社会影响 ⒒【2】下列何者不是肥胖原因之生理因素的理论? (1)代谢 (2)免疫 (3)遗传 ⒓【2】下列何者不是戒烟的自我管理技术? (1)自我监控 (2)提高烟税 (3)反应取代法 ⒔【1】在进行体重控制时,改变自己以前认为「吃」是庆祝节庆或奖励的唯一方式,改以郊外踏青等其它方式作为奖赏的想法,这属于哪种方法? (1)认知重建 (2)社会支持 (3)专业协助 (4)以上皆非 ⒕【4】青少年吸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1)同侪团体 (2)同住家人吸烟 (3)香烟广告 (4)以上皆是 ⒖【1】主要使用尼古丁替代药物来协助民众戒烟的服务是 (1)门诊戒烟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