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怀念母亲
6怀念母亲表格教案

单元名称第二单元课题6怀念母亲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孔德美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3、有感情朗读课文。
4、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5、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课文重点2、3、7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3自然段读说(写)训练点谈谈自己思念亲人的体会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成果展示1. 出示生字新词. 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5.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6.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怀念母亲逝世的文案

怀念母亲逝世的文案1.在时光的长河中,我默默地怀念着母亲,她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阳光。
2.母亲,您的离去让我的心灵如同迷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3.每当我闭上眼睛,您温柔的面容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仿佛还能感受到您的温暖拥抱。
4.您是我生命中最坚强的支撑,您的离去让我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无助。
5.您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您的智慧和勇气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6.母亲,您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会永远怀念您的爱和关怀。
7.您的微笑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您的离去让我心中永远有一片阴影。
8.您的无私奉献和母爱让我感受到了世间最纯粹的情感,我会永远怀念您的存在。
9.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会想起您曾经告诉我的那些坚持和勇敢的话语。
10.母亲,您的离去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11.您的离去如同一场永恒的告别,我会将您深深地铭记在心。
12.每当我思念您的时候,心中涌起的是对您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思绪。
13.您的离去让我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因为生命如此脆弱,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14.母亲,您的爱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将您的教诲传承下去。
15.您的离去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
16.每当我回忆起您的温柔和关怀,眼泪就会悄悄流淌,我多么希望能再次见到您。
17.母亲,您的离去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的相聚,不再轻易流露情感。
18.您的离去如同一首永远无法忘怀的歌,每当我想起您,心中都会涌起无尽的悲伤。
19.母亲,您的存在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我会永远怀念您的微笑和温暖。
20.您的离去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和宝贵,我会用行动去传承您的爱和智慧。
6《怀念母亲》(精修版)

学习写作方法,灵活应用
1、这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开门见山 2、文章开头与结尾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 变的,从而前呼后应 3、课文中间部分都用当年的日记或散文来叙 述,也就是“引用说明法”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学术交流演讲时
季羡林与温家宝总理
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 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 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 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 县人。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 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其主要著作有《季羡林散文 集》《朗润集》《天竺心影》 《牛棚杂忆》等。
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 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 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 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 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 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 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 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 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 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 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 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 灰天, 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怀念母亲离世的句子

怀念母亲离世的句子
1、青山不老,流水更长!母爱永存!愿天堂的母亲安好!
2、墓前长跪叫母亲,天堂回应泪湿巾。
忆母生我终为报,如有来世永不分。
妈妈,儿想您了。
3、缅怀母亲,只能去墓地,到母亲的坟前去诉说前情旧事,寄托绵绵无尽的哀思了。
4、宿雾初开露沾衣,晨随阿母采菰葵。
寻来和米连根煮,曾养今天七尺儿。
5、慈母离世,千天有余,仿佛昨日,驾鹤归西。
音容笑貌,叮嘱言语,常在眼前,永记心里。
6、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7、昔日母子同心欢,如今一人受孤单。
今逢佳节倍伤感,我心胜似腊月寒。
8、母子离别泪涟涟,只盼来日再相见。
月亮缺半终团圆,逝去亲人何时还。
9、母思儿时如细雨,儿思母时如清风。
清风细雨再聚首,待到明年又清明。
10、都曰春分花最红,蠢儿心肝似掏空。
花好今春无心赏,泪伴思念月明中。
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精选10篇)季羡林《怀念母亲》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预备: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引出课题。
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久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召唤他的名字。
2、孩子轻声召唤季老的名字师:在老人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
孩子阅读后谈体会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孩子对的了解,又能为孩子感悟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预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文章里摘录了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
年月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孩子自由练读。
师:谁同意读给大家听?3、孩子把自己认犯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上世纪三十年月写的日记,年月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孩子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体会。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
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珍惜家庭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情感教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怀念母亲》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母亲的了解和认识,引出今天的课文《怀念母亲》。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或生字词做上记号,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 讲解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讲解生字词的意思,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字词,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理解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怀念母亲?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是如何怀念母亲的,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表达感情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可以朗读课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情。
7. 课堂小结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要懂得感恩,珍惜家庭的美好。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怀念母亲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借鉴课文中的句子。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6 《怀念母亲》教案+反思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领悟情感。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词语听写
真挚寝室频繁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2、回顾课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三、品读课文感受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爱,给了“我”多少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能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主题丛书《赋得永久的悔(节选)》季羡林
思考:作者自小离家,寄人篱下,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永久的悔”又是什么呢?请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答案,体会作者的心情。
五、学法总结
1、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2、朗读课文,交流体验。
3、首尾呼应,学习写法。
4、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生母祖国母亲
敬意爱慕
今后,我还会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实践。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与同学分享最让你感动部分,说说读你懂了什么。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的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3ae1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9.png)
[怀念母亲阅读答案]《怀念母亲》阅读以及答案(一)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二)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三)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四)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五)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地往来。
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投以好奇的眼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 句、段和日记, 体会季老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课时:两节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朗读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幅画面, 配合范文 朗读,学生自读,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
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 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6 怀念母亲1、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 还常常出现在梦中; 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 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 不知道为 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 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
质疑。
(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 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 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 年”等。
)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那时我有点( )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课外作业设计:比一比, 再组词。
浸( )蒙( 班( 寝( ) 朦( 斑(惊恐 惊奇 惊讶 惊异1、 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的眼睛。
2、3、同学们一个个睁着( )的眼睛,看着魔术师的表演。
1.写生字,对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教师进行指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6.怀念母亲崇高的敬意真挚的母爱第二课时、复习上节内容:1、生词听写2、感情朗读怀念生母的句子。
二、学习新课一)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一一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
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
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
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 眼望远方, 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 然而这个儿子却 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 11月 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 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 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 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 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二)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 时时涌上心头, 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 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一一(祖国母亲)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懂的地方1935年 11月 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 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 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 活动起 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 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1.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 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 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如,他想到,仿佛觉,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 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 请同学们深情朗 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读:11 月 16 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 月 20 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 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 月 28 日,,三)抒发情感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 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 很浓。
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 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 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三、拓展升华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2.3.4. 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
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
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
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
我离开祖国已经10 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
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
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
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课堂练习设计:修改病句。
1、早稻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2、我忍不住不仅笑了起来。
3、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5、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练习反馈:第二和最后一题做得差,今后加强修改病句的练习。
课外作业设计: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板书设计:6.怀念母亲崇咼的敬意真挚的母爱生身母亲=祖国母亲教学反思: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同样的爱,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