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提取工艺和方法要点
乙醇提取的方法

乙醇提取的方法乙醇提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乙醇提取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对大部分物质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一、乙醇提取的原理乙醇提取是基于物质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纯化的。
乙醇作为一种极性溶剂,可以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通过控制溶剂的浓度、温度和提取时间等条件,可以使特定的目标物质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纯化。
二、乙醇提取的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提取物质样品准备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悬浮液等形式。
如果是固体样品,需要先研磨成粉末状,以增加与乙醇的接触面积。
2. 酸碱调节: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可以酸化或碱化样品,以调节其溶解度。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酸、碱或缓冲溶液进行调节。
3. 加入乙醇:将适量的乙醇溶剂加入样品中,使样品完全浸泡在乙醇中。
乙醇的浓度可以根据目标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调节,一般在30%至70%之间。
4. 搅拌提取:将样品与乙醇溶剂充分混合,并进行搅拌提取。
搅拌可以加速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提高提取效果。
搅拌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在10分钟至数小时之间。
5. 分离收集:停止搅拌后,将乙醇溶液与样品分离。
可以通过离心、过滤、蒸发等方法将乙醇溶液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
分离的目的是得到纯净的目标物质溶液,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6. 蒸发回收:将分离得到的目标物质溶液进行蒸发,以回收乙醇溶剂。
蒸发的条件可以根据溶剂的性质来确定,常用的方法有加热、减压等。
7. 干燥纯化:蒸发后得到的目标物质通常含有少量的残余溶剂和杂质,需要进行干燥和纯化处理。
可以使用烘箱、真空干燥器、再结晶等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三、乙醇提取的应用乙醇提取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领域。
在化学领域,乙醇提取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的中间体和产物的分离纯化。
乙醇法提取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工艺流程

乙醇法提取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工艺流程协议双方信息1.1 甲方(委托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乙方(承包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流程概述2.1 原料信息苦参原料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参原料质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提取溶剂溶剂类型:乙醇溶剂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剂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提取过程2.3.1 预处理苦参原料处理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处理设备及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 浸泡提取浸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浸泡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设备及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 过滤与浓缩过滤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缩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缩设备及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4 氧化反应氧化剂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最终产品处理产品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控制3.1 检测标准苦参碱含量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质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质量检验检验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变更与解除4.1 变更条款变更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更协议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 解除条件解除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除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约责任5.1 违约责任甲方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 赔偿方式赔偿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赔偿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议解决6.1 争议解决方式争议解决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议解决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则7.1 协议生效生效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议有效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 其他事项其他未尽事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认与签署8.1 甲方(委托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 乙方(承包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与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乙醇制丁醇生产工艺

乙醇制丁醇生产工艺乙醇制丁醇生产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工艺,其主要原料是乙醇和丁烯,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分离过程,最终得到丁醇。
下面将详细介绍乙醇制丁醇生产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料准备乙醇制丁醇的主要原料是乙醇和丁烯。
乙醇可以通过蒸馏法从发酵液中提取,丁烯则可以通过石油化工工艺生产。
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原料,如催化剂、溶剂等。
二、反应步骤1. 乙醇脱水反应将乙醇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进行脱水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反应温度一般在150℃左右,反应时间为2-3小时。
2. 乙烯氢化反应将乙烯和丁烯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溶剂,进行氢化反应,生成丁烷和丁烯。
反应温度一般在100℃左右,反应时间为2-3小时。
3. 丁烯加成反应将丁烯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和溶剂,进行加成反应,生成丁醇。
反应温度一般在100℃左右,反应时间为2-3小时。
三、分离步骤1. 蒸馏分离将反应产物进行蒸馏分离,得到丁醇和未反应的丁烯、丁烷等物质。
2. 萃取分离将蒸馏分离得到的丁醇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纯度更高的丁醇。
四、注意事项1. 反应釜的选择和设计要合理,以保证反应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要科学合理,以保证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3. 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压力、搅拌等参数的控制,以保证反应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分离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技巧和设备的选择,以保证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总之,乙醇制丁醇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化工生产工艺,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操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的提取流程

《醇类化合物提取流程及其应用》1. 引言在化工生产和实验室中,提取和分离醇类化合物是一项常见的工作。
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是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它们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其他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些醇类化合物的提取流程十分重要,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2. 乙醇的提取流程(1)原料准备:从发酵生产中得到的乙醇含水较多,首先需要去除水分,通常采用脱水剂吸附的方法。
(2)蒸馏提纯:经过脱水处理的乙醇还需要进一步提纯,通常采用蒸馏分离的方法。
(3)乙醇提取应用:提取后的乙醇广泛应用于医药、酿酒、溶剂等领域。
3. 石油醚的提取流程(1)原料准备:石油醚通常通过石油提炼得到,需要经过脱色和精制处理。
(2)溶剂萃取法:利用石油醚与其他物质的亲和性差异,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分离。
(3)石油醚提取应用:石油醚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有机合成溶剂,也可用于煤矿沥青的提取。
4. 氯仿的提取流程(1)原料准备:氯仿通常通过氯代甲烷的氯化制备得到,需要经过干燥和精制处理。
(2)氯仿的提取方法:常采用液-液萃取法、蒸馏提取法等进行氯仿的提取和分离。
(3)氯仿提取应用:氯仿广泛用作有机合成溶剂、医药原料及制冷剂。
5. 乙酸乙酯的提取流程(1)原料准备:乙酸乙酯通过醋酸乙烯酯的脱羟醚制备得到,需要经过脱色和精制处理。
(2)蒸馏提纯:经过脱色和精制处理的乙酸乙酯还需要经过蒸馏提纯。
(3)乙酸乙酯提取应用:乙酸乙酯在油漆、油墨、胶水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6. 正丁醇的提取流程(1)原料准备:正丁醇通常通过石蜡的氢化得到,需要经过蒸馏和干燥处理。
(2)萃取提纯:正丁醇通常通过萃取提纯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3)正丁醇提取应用:正丁醇在化工生产中常用作溶剂和试剂。
7. 总结与展望本文从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提取流程和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醇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
酒精提炼方法

酒精提炼方法酒精提炼既是普遍且便捷的酒精制备方法,也是传统酿酒工艺中最重要的步骤。
早在几千年前,古代中国、古埃及文明就利用乙醇提炼技术来酿造当地的啤酒。
尽管乙醇提炼技术已存在很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乙醇提炼技术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乙醇提取的原理以及当今的乙醇提炼技术。
乙醇提炼的原理酒精提炼是一种分离技术,它可以将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较高纯度的乙醇液体。
这是通过利用溶液不同分子之间的沸点差异来实现的。
乙醇在常温下的沸点为78.2℃,而水的沸点仅为100℃。
因此,当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时,沸点将降低,达到最低位于78.2℃左右的值。
在该温度下,乙醇会挥发,而水则会沉淀,从而实现乙醇的提取。
当今的乙醇提炼技术当今的乙醇提炼技术主要分为三种:蒸馏法、蒸发法和萃取法。
蒸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酒精提炼技术,它是通过加热将混合液放入一个容器中,在低温蒸馏的情况下将乙醇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较高浓度的乙醇液体。
蒸发法则是一种浓缩酒精提取技术,它通过将溶液浓缩到较高浓度,使乙醇沸点降低,从而分离出较高纯度的乙醇液体。
萃取法是一种溶剂萃取法,它通过向混合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氯乙烷,利用氯乙烷的溶解性不同,将乙醇从水中溶剂萃取出来,从而获得较高纯度的乙醇液体。
结论总的来说,乙醇提炼是一种普遍且便捷的酒精制备方法,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
虽然乙醇提炼技术已有很多年,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乙醇提炼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乙醇提取更加容易方便。
酒精提取是酿酒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一个高效的提炼技术有助于提高酿酒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提炼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助于推动酿酒行业的发展。
乙醇的制备pdf

技术概况第二代生物乙醇是指相对于玉米乙醇(第一代生物乙醇)而言,以生物质(农林作物废料,即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生物乙醇,包括纤维素乙醇和纤维乙醇的制备 ------第二代生物乙醇素生物汽油两种产品。
技术原理1. 纤维素乙醇目前已经建有示范装置和工业装置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有以下4种: a. 硫酸/酶-水解发酵技术首先把生物质原料用酸分解为半纤维素糖浆(木糖和其他5碳糖)和纤维渣(纤维素和木质素),二者分离以后糖浆用专用的酵母发酵为稀乙醇,纤维素用工业酶分解并发酵为稀乙醇,最后通过蒸馏得到燃料级纤维素 乙醇。
生物质残渣用作锅炉燃料生产工艺用蒸汽。
b. 硫酸水解-发酵技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把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原料转化为葡萄糖和木糖,收率是用稀硫酸和酶水解的1.5-3.0倍。
首先把原料干燥到水分少于10%,然后与75%的浓硫酸接触,在85℃左右和常压下蒸煮30min,再把水解得到的6碳糖、5碳糖与酸和木质素及其他固体物分离。
木质素和其他固体物用作锅炉燃料生产工艺用蒸汽和工厂用电。
约98%的酸和100%的糖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器中回收。
酸循环使用,糖通过酵母连续发酵转化为乙醇(6碳糖100%转化,5碳糖20%转化)。
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一是用浓硫酸进行水解,二是用色谱分离回收酸,而不是中和并处理废料。
c.酸水解-发酵-酯化-加氢技术1—生物质:硬木、软木、柳枝草、玉米秸秆;2—化学分级分离;3—糖液;4—发酵;5—乙酸;6—生产酯;7—乙酸乙酯;8—乙酸乙酯外销;9—加氢;10—乙醇外销;11—氢气;12—气化;13—残渣去气化以废木材等为原料,通过酸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木糖溶液,然后用乙酸菌发酵把糖转化为乙酸,接着再酯化得到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全部或部分)加氢得到乙醇。
氢气由酸水解得到的木质素气化生产。
由于用乙酸菌发酵把所有糖都转化为乙酸,不产生CO和其他副产物,因此碳没有2损失。
常规工艺是通过酵母发酵生产乙醇,每生产1个分子乙醇放出1个分子CO。
乙醇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乙醇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英文回答:To prepare ethanol,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and processes available. One common method is the fermentation of sugars by yeast.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conversion of sugars, such as glucose or sucrose, into ethanol and carbon dioxide through the action of enzymes present in yeas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can take place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such as a bioreactor, where the yeast is provided with a suitable medium containing sugars, water, and nutrients. The yeast consumes the sugars and produces ethanol as a byproduct.Another method for ethanol production is through the hydration of ethylene. Ethylene, which is derived from petroleum or natural gas, is reacted with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 such as phosphoric acid or sulfuric acid, to produce ethanol. This process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ethylene hydration process. The reaction is typicallycarried out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o achieve a high yield of ethanol.In addition to these methods, ethanol can also be produced through the hydrolysis of biomass. Biomass, suchas corn or sugarcane, is treated with enzymes or acids to break down the complex carbohydrates into simple sugars. These sugars are then fermented by yeast to produce ethanol.Overall,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cost,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choice of method depends on factors such as theavailability of raw materials,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desired product quality.中文回答:乙醇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可行的途径和工艺流程。
乙醇热回流提取工艺

目的探讨柑桔皮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以充分利用柑桔皮植物资源。
方法采用改进的乙醇热提取工艺,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
结果柑桔皮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70 min;提取3次。
在该条件下提取率可达到3.02%。
结论该方法是提取柑桔皮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总黄酮;提取;柑桔皮;提取条件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methods for the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Ficus microcarpa L. f ..Methods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Orange Peel .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Results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was obtained as ethanol concentration70% ;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material to solvent 1∶1 0,extraction time 70 min,and extraction for three times .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reached 3.02% under this condition.ConclusionThis method is ideal to withdraw the flavonoids of Orange Peel.Key words:Flavonoids; Extraction; Orange Peel; Extraction conditions黄酮类(flavontes)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大类化合物,已知的此类化合物约有两千多种,有以黄酮(2-苯基色酮)为母核的一类黄色色素和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还原产物,还包括黄酮醇类、异黄酮类、儿茶素类、双黄酮类及其衍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发酵法酿造酒精1.1生物发酵法的地位由于化学合成法酒精有含有较多杂质等缺陷,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我国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尤其是随着石油储量的锐减,发酵法酒精工业将日趋重要。
我国酒精年产量为300万吨,仅次于巴西、美国,列为世界第3位。
其中发酵法酒精占绝对优势,80%左右的酒精用淀粉质原料生产、约有10%的酒精用废糖蜜生产、以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纤维原料生产的酒精约占2%左右,合成酒精占酒精总产量的3.5%左右。
1.2生产原料淀粉质原料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
用于发酵法生产酒精的原料主要有:薯类(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等);粮谷类(高粱、玉米、大米、谷子、大麦、小麦、燕麦、黍等);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糖蜜等);野生植物(橡子仁,土茯苓、蕨根、石蒜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米糠饼、麸皮、高粱糠、淀粉渣等);纤维质原料(秸秆、甘蔗渣等);亚硫酸造纸废液等。
我国大多数工厂是采用红薯和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
玉米化学成分:红薯化学成分:1.3辅助物料辅助物料包括:酵母培养和糖化剂制备所需营养盐,调PH所用酸类、洗涤剂、消毒剂、脱水剂等。
酒母,就是将酵母菌扩大培养,获得足够数量酵母菌的酵母培养液,以供酒精发酵之用。
酒精生产用水,按水的用处不同,大体分为以下三种:(1)酿造用水:或称工艺用水,凡制曲时拌料,微生物培养,制曲原料的浸泡、糊化、稀释、设备及工具的清洗等因其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直接接触,故统称为工艺用水。
通常要求具有弱酸性,PH为4.0-5.0。
(2)冷却用水:蒸煮醪和糖化醪的冷却,发酵温度的控制,需大量的冷却用水。
因其不与物料直接接触,故只需温度较低;硬度适中。
为节约用水,冷却水应尽可能予以回收利用。
(3)锅炉用水:通常要求无固型悬浮物,总硬度和碱度应尽可能低,PH在25°时高于7,含油量及溶解物等越少越好。
1.4淀粉性质1.4.1淀粉颗粒的形状淀粉颗粒呈白色,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颗粒内部呈复杂的结晶组织。
不同的淀粉颗粒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同一淀粉的颗粒大小也不均匀。
淀粉颗粒具有抵抗外力作用较强的外膜,其化学组成与内层淀粉相同,但由于水分较少,密度较大,故强度较大。
1.4.2淀粉分子的结构淀粉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基团聚合而成的。
根据淀粉分子链结构的不同,淀粉可分成直链和支链淀粉两类。
直链淀粉溶解于70-80℃的温水中。
支链淀粉具有分支,它不溶解于温水中。
1.4.3淀粉的膨胀和溶解淀粉在水中加热,即发生膨胀。
这时淀粉颗粒好像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支链淀粉起着半透膜的作用,而渗透压的大小及膨胀程度则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
从40℃开始,膨胀的速度就明显加快。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60-80℃)时,淀粉颗粒的体积膨胀至原来体积的50-100倍时,淀粉分子之间的联系削弱,引起淀粉颗粒的部分解体,形成了均一的粘稠液体。
这种无限膨化的现象为淀粉的糊化。
与此相应的温度叫做糊化温度。
糊化现象发生后,如果温度继续上升,并达到130℃左右时,因为支链淀粉也已几乎全部溶解,网状组织彻底破坏,淀粉溶解变成粘度较低的流动性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溶解。
1.5工艺流程酒精生产工艺示意图如下:1.5.1原料处理淀粉质原料在正式进入设备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生产的效益。
预处理包括除杂和粉碎两个工序。
原料除杂:淀粉质原料在收获和干燥的过程中往往会掺杂进泥土,沙石,纤维质杂物,甚至金属块等杂物。
这些杂质如果不在投入生产前予以除去,则将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石块和金属杂质会使粉碎机的筛板磨损或损伤,泥沙等杂质的存在也会影响正常的发酵过程。
常用的除杂方法有筛选、风送除杂和电磁除铁三种。
原料的粉碎:淀粉是以淀粉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原料的细胞之中,为了使淀粉能最终转化成酒精,首先要创造条件,使淀粉有可能从细胞中游离出来。
为此,原料要粉碎,把块状或粒状的原料磨碎成粉末状态。
以破坏植物细胞组织,便于淀粉的游离。
原料经粉碎后,受热面积可增加,利于淀粉原料的吸水膨化,糊化乃至溶解,为随后的淀粉酶系统作用,并为淀粉转化成可发酵性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热处理效率。
干式粉碎:干法粉碎多采用粗碎和细碎两级粉碎工艺。
(1)粗碎:原料过磅称重后,进入输送带,电磁除铁后进行粗碎。
粗碎后的物料以薯干为例应能通过6-10mm的筛孔,然后在送去进行细粉碎。
(2)细碎:经过粗碎的原料进入细碎机,细碎后的原料颗粒一般应通过1.2-1.5mm 的筛孔。
也有采用1.8-2.0mm筛孔的(适合玉米粉)。
湿式粉碎:粉碎时将搅拌用水与原料一起加到粉碎机种进行粉碎。
1.5.2原料水热处理(1)目的:含在原料细胞中的淀粉颗粒,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易受到淀粉酶系统的作用。
另外,不溶解状态的淀粉被常规糖化酶糖化的速度非产的缓慢,水解程度也不高。
所以,淀粉原料在进行糖化之前一定要经过水-热处理(原料的蒸煮),使淀粉从细胞中游离出来,并转化为溶解状态,以便淀粉酶系统进行糖化作用。
(2)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工厂,多数采用连续蒸煮工艺,只有少部分小型酒精厂和白酒厂,还采用间歇蒸煮工艺(3)连续蒸煮工艺应满足的要求①原料的粉碎;②粉浆的预煮醪的蒸煮;③蒸煮醪的汽液分离;④淀粉质原料的连续蒸煮,是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根据蒸煮设备的类型,可分为罐式连续蒸煮、柱式连续蒸煮和管道式连续蒸煮3种方法。
1.5.3物料的糖化(1)糖化剂的定义: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在进行酒精发酵前,一定要事先将淀粉全部或部分转化成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这一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称为“糖化”,而促使淀粉转化成糖的生物催化剂称为“糖化剂”。
(2)糖化的目的:淀粉质原料蒸煮以后得到的蒸煮醪,或者无蒸煮工艺的醪液,在发酵前均要加入一定数量的糖化剂,使淀粉在淀粉酶系统的作用下水解成酵母能发酵的糖类。
淀粉转变为糖的这一过程,称为糖化。
糖化后的醪液称为糖化醪。
主要目的还是将淀粉酶解成发酵性糖。
(3)糖化过程的控制①糖化温度:在蒸煮醪时,不宜采用糖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因为酶稳定的最适温度比其他作用的最适温度低。
所以在最适作用温度下进行糖化,虽然糖化速度提高了,但是酶的失活率也比较高,不利于在发酵过程中进行的淀粉后糖化作用。
②糖化时间:糖化30min就够了,醪中所含的糖已经够酵母最初繁殖和发酵的需要。
而且糖化时间再延长,不仅糖含量增加较慢,而且糖化酶失活量增加,这会造成发酵过程中边发酵边糖化作用的削弱,综合效果反而恶化。
另外,糖化时间过长会降低糖化设备的利用率。
③糖化剂的用量:过多的糖化剂的使用会增加成本。
④糖化设备的清洗和灭菌:凡是因故停止送糖化醪达15min以上者,一定要用水或蒸汽将管道中的糖化醪放空冲洗干净。
喷淋冷却器等设备的结构要能排污和没有死角。
1.5.4酒精的发酵(1)发酵机理:发酵原是一种自发性的天然过程,微生物在合适的基质上生长,分泌出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并将之吸收及转化,最终形成风味物质。
而微生物的品种、基质的种类及预处理方法,以及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调控等,都是影响产品风味的重要因素。
代谢产生的酒精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然后穿过细胞进入发酵液。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逐渐溶于发酵醪中,达到饱和时,便吸附于细胞表面,超过吸附能力时,则二氧化碳变为气泡上升,又由于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碰撞,形成更大的气泡上升。
二氧化碳的上升带动了醪液中酵母细胞的上下浮动,从而使酵母细胞更充分地与醪液中的糖分接触,进而使发酵作用进行得更充分和更彻底。
酒精酵母不含有阿尔法淀粉酶和贝塔淀粉酶,所以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进行发酵。
因此,在利用淀粉原料生产酒精时,必须先进行糖化。
酵母菌体内与酒精发酵关系密切的酶主要有两类:一类水解酶,它能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蔗糖酶、麦芽糖酶及甘糖酶;另一类是酒化酶,是参与酒精发酵的各种酶及辅酶的总称(酵母细胞参与活动将糖转化为酒精),如氧化还原酶、烯醇化酶等胞内酶。
(2)酵母的要求①应具有较高的发酵能力,即能快速并完全地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②繁殖速度快,即具有高的比生长速度。
③具有高的耐酒精能力,即对本身代谢产物的稳定性高,因而可以进行浓醪发酵。
④抵抗杂菌能力强,即对杂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高,耐有机酸能力强。
⑤对培养基的适应性强,耐高温,耐盐,耐干物质浓度的性能强。
(3)酵母的生长条件①温度和PH酵母生存和繁殖的温度范围很宽,但是,其正常的生活和繁殖温度是27-30°C。
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酵母的生命活动削弱或停止。
酵母发育的最高温度是38°C,最低温度为-5°C,在50°C时酵母死亡;PH应控制在4.2-4.7为宜,PH值太低,不但会抑制杂菌的繁殖,同时也会抑制酵母的繁殖和代谢,还会使糖化酶钝化,影响发酵结果。
②酵母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由于酵母的化学组成与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酵母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所以,可以根据酵母的化学组成来讨论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③营养来源酵母的营养区分为内部营养和外部营养两类。
在外部营养时,营养物质是从培养基进入细胞,而内部营养时,酵母利用自己的贮存物质:肝糖,海藻糖,脂类,含氮化合物。
④其他因素糖化醪的浓度,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影响,钙,铁,镁,离子的作用。
1.5.5发酵液的蒸馏、冷凝、提纯蒸馏原理: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能的不同,将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它就是当前全世界酒精工业从发酵醪中回收酒精所采用的唯一方法。
所以,把之前发酵好的物料泵送入塔里进行蒸馏,利用酒精的易发挥发,沸点低等物理性质,把酒精从发酵液里分离出来。
冷凝:酒精蒸汽从蒸馏塔里出来经过冷凝塔冷凝成酒精液体,输送到提馏塔里进行提纯,最后到成品罐。
1.5.6存在问题及安全事故处理1、二氧化碳中带有酒精,未及时处理问题发酵当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会随着量的增加会跑出去,这个时候会夹带少部分酒精在里面,来不及处理就浪费了。
处理方法,应将跑出去的二氧化碳经酒精回收后到气体收集利用。
2、发酵醪PH与温度控制的问题适当降低发酵醪中PH的合理控制,是阻止发酵杂菌污染的主要措施。
连续发酵要求无菌条件非常严格,PH应控制在4.2-4.7为宜。
但PH值太低,不但会抑制杂菌的繁殖,同时也会抑制酵母的繁殖和代谢,还会使糖化酶钝化,影响发酵结果。
发酵法中,酵母繁殖温度为27℃-30℃,发酵温度为33℃-35℃,如果温度高于40℃,酒精发酵很难进行。
产酸细菌繁殖最适温度为37℃-50℃,因此高温发酵易被细菌污染。
3、发酵醪浓度问题发酵要求在一定浓度的糖化醪中进行,醪液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业绩。
糖化醪浓度稀,虽然有利于酵母的生长代谢,能提高出酒率,但是浓醪发酵却能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水、电,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