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
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摘要:水中的放射性具有活度低,干扰检测的因素多,准确测量难等特点。
本文对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测定的特点以及影响放射性测量的干扰因素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测量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放射性测定放射性活度干扰因素措施我国于2006年12月29日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了总α放射性的检测方法为厚样法;总β放射性的检测方法为薄样法,在方法上与国际标准相一致。
由于饮用水放射性测量具有活度低,干扰检测的因素多,准确测量难等特点,所以对于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的结果,不是每个检测者都能完全确保他的检测质量。
对于同一水样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检测者测定的结果在可接受的不确定度的前提下往往不能确保彼此的一致性就是明显的例证。
又由于采用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检测结果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可比性。
本文就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共同探讨饮用水放射性检测干扰因素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测定的特性1.1放射性活度低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低,与仪器的探测限较接近,特别是地表水。
这就给我们检测工作带来困难,在弱放射性测量中,本底值是否准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准确的、稳定的、足够低的本底值,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同一测量盘进行反复多次的本底测量,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误差。
因此在保存、蒸发、灰化、称量的每一个步骤都会造成样品损失而引起误差。
影响因素多在放射性元素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使用单一核素的放射性标准源,如测量α用的Am-241、测量β用的是K-40都是天然放射性核素。
如果做单个核素的低水平分析,方法固有的不确定度是完全可以避免。
从放射性卫生防护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不确定度通常又是可接受的。
1.3准确测量难在检测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测量,例如:仪器的稳定性、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参考源的制备、本底及样品的测量时间等环节都会对样品检测造成影响。
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同时检测

1 引言放射性物质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随着现代核工业的发展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摄入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在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将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列为水质检测的常规指标,限值分别为0.5 Bq/L和1 Bq/L。
本文采用独立三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建立同时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方法,并对本市不同地区采集的多份水样进行检测,测定结果可为本市生活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水平的初步评价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与试剂总α标准源241Am(比活度9.9 Bq/g):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离辐射计量科学研究所;总β标准源40K(比活度15.0 Bq/g):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离辐射计量科学研究所。
2.2 仪器与设备WIN-8A独立三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山东海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HQ-WKA可溶性总固体快速萃取仪:山东海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Quintix224-1CN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FD260干燥箱:德国宾得公司;BF51794C-1高温炉: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
2.3 样品采集按每1 L水样加20 mL硝酸的比例,将相应量的硝酸加入到聚乙烯桶中,再采集水样。
采集后的水样低温储存,并尽快分析。
2.4 样品处理量取1 L水样加入2000 mL的烧杯当中,若1 L水样产生的固体残渣量低于160 mg,应增加取水量并分次加入到烧杯中。
将水样放入可溶性总固体快速萃取仪中蒸发浓缩,直至全部水样浓缩至约50 mL。
将浓缩液连同沉淀一并转入预先在350℃恒重的瓷蒸发皿中,用少量蒸馏水分次洗涤烧杯,洗涤液并入蒸发皿,置于干燥箱中105℃下加热蒸干。
将蒸发皿连同残渣放入高温炉,350℃灼烧1 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重,计算固体残渣的质量。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与防护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与防护放射性物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源,而自来水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因此,检测和防护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方法1. 放射性物质的分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来水中常见的放射性物质种类。
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有铀、钍和镭等。
这些物质在地壳中普遍存在,不同地区的自来水中含量也各不相同。
因此,为了准确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
2. 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α射线和β射线测量法:通过使用射线探测器对自来水中的α射线和β射线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快速获得放射性物质的总量。
(2)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测量不同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3)涂层法:将自来水涂在特定涂层上,然后利用放射性物质的净辐射作用,观察涂层的变化。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快速筛查。
二、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防护措施1. 源头控制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水中的沉积物。
为了减少放射性物质在自来水中的含量,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放射性物质超标的源头,是保障自来水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 水处理自来水厂在水的处理过程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固体沉淀物和放射性粒子,从而降低水的放射性污染。
3. 定期检测与监测为了及时了解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定期检测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检测体系,定期对自来水进行抽样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这样可以提高公众对自来水质量的认知,并引起重视,同时也促使自来水厂加强管理和治理。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与防护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与防护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直接关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近年来一些报道称自来水中存在放射性物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确保自来水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及危害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常见的放射性核素有铀、钍、镭等,而放射性同位素则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核。
这些放射性物质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可能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如细胞损伤、遗传损伤、癌症等。
二、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自来水的安全性,对其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1. 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法:通过测量水样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值,来确定其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2.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仪分析水样中的放射性物质成分。
3. 闪烁体计数法:通过检测水样中放射性物质的闪烁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来分析水样中的放射性物质组成。
三、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防护措施对于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确保水源的安全性:1. 监测与报告: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 滤水处理:可以通过安装放射性物质过滤器来净化水源,有效去除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注意,应选择具备相应认证的过滤器。
3. 饮用烧开水:烧开水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同时也能够去除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4. 多元化水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水源,如矿泉水、桶装水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5. 简化自来水处理工艺:自来水厂应采用更科学、先进的处理工艺,以降低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综上所述,放射性物质对自来水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应加强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监测与检测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公众饮水安全。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而对于自来水中是否存在放射性物质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问题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承担着保障人们用水安全的责任。
然而,自来水中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这是由于地下水中存在天然放射性元素,以及污染源引起的。
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监测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成为一个迫切需求。
二、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监测方法1. 放射性元素的测定对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首先需要了解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铀、钚、镭等。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核电子学法、液闪法、电离室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自来水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准确的测定。
2.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检测除了测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外,还需要测量自来水中可能存在的辐射水平。
常见的辐射检测方法有γ射线探测器、掠射γ谱仪等。
这些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测量自来水中的辐射水平,并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三、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1. 监测系统建设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系统,需要投入相关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监测设备包括放射性元素测定仪器、辐射检测仪器等。
同时,需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监测设备的运行和数据分析。
2. 数据分析与报警机制监测系统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确定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一旦数据超过安全范围,系统应设立报警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用户发送预警信息。
3. 市民参与和公众宣传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市民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得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监测数据,并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自来水是否安全。
水的放射性检测原理是

水的放射性检测原理是水的放射性检测原理主要是基于放射性核素在水中的存在和衰变特性。
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它们的核内的原子核构造不稳定,在某种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会发射出射线或粒子,并转变成其他元素。
常见的水中放射性核素包括放射性铀、镭、钍等。
水的放射性检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采样:从需要检测的水源中获取一定量的水样,保证水样具有代表性。
2. 预处理:将水样进行预处理,通常包括过滤、酸化等步骤,以去除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杂质。
3. 测量:将经过预处理的水样放入放射性计数器中进行测量。
放射性计数器是一种仪器,它可以测量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或粒子数。
4. 数据处理:通过放射性计数器获得的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水样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
通常,活度浓度用贝可勒尔/升(Bq/L)作为单位。
水的放射性检测原理基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
放射性核素存在不平衡状态,通过发射射线或粒子释放附加的能量,以实现核内能量的调整,从而转变成其他元素。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过程主要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在水样中,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可以通过测量其发射的射线或粒子数来检测。
放射性计数器中的射线探测器可以感测到射线的到来,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计数器记录到的电信号数量,可以计算出水样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
放射性核素的测量还需考虑到其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衰变到其初始核数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其衰变速率越快,一定时间后,剩余活性越少。
因此,对于具有较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在监测中需要更为频繁的测量。
总的来说,水的放射性检测原理是通过测量水样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或粒子数,并计算出其活度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监测水源是否存在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对水的放射性安全性进行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检测技术的探讨

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检测技术的探讨不稳定的原子核能够在其核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和γ射线的这种性质即称为放射性。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发射α、β射线的放射源,这些放射性污染物可通过呼吸道、食物链等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促成贫血、恶性肿瘤等各种病症,还会对人类的遗传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具有重要意义,是生活饮用水的必检项目。
下面就生活饮用水放射性指标的检测方法、检测装臵及检测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检测方法目前,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5750-2006)、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和国际标准法(ISO 9696、ISO 9697)。
然而由于所测量的目标物质均是具有α、β放射性的各种核素放射性活度的总和(即总α、总β),而不是单一核素,因此所有方法都不具有特异性。
其中测量总α的方法有厚样法、比较测量法和标准曲线法,测量总β的方法有薄样法。
我们荆州监测站目前是根据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5750-2006)采用厚样法来测量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总α放射性体积活度、采用薄样法来测量总β的放射性体积活度。
二、检测装臵根据探测方式的不同,放射性检测装臵通常分为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
1、电离型检测器电离探测器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放射性测量的。
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和盖革-弥勒计数管。
前者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强放射性的测量;后两者则是通过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适用于弱放射性的测量。
2、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射线照射在某些闪烁体上而使它发生闪光的原理,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讯号放大来进行测量的仪器。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除了常见的污染物外,放射性物质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于保障自来水的安全供应至关重要。
一、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来源放射性物质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它们可来源于自然界,如地壳、食物等;也可来自人类活动,如核电站、医疗机构等。
不论其来源如何,我们都需要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保障自来水质量。
二、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系统的构建1. 设备与技术放射性物质监测系统需要配备专业的设备与技术,如高精度的γ射线探测器、α、β射线探测器等。
同时,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监测团队,具备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2. 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设置至关重要,它需要覆盖自来水的整个供应链,包括水源地、水处理厂、水管网等。
这样才能全面监测自来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及时掌握水质情况。
监测点应采取合理分布,确保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区域水质的变化。
3. 监测指标与标准放射性物质监测系统应根据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确定监测指标,如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限值、辐射剂量等。
这些指标将作为判断自来水质量安全与否的重要依据,确保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三、放射性物质环境预警系统的建立1. 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
监测团队应定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放射性物质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是否超过了安全标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预警信息发布一旦监测数据超过了安全标准,就需要通过预警信息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这样可以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公众的影响和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人们饮用的自来水中总会存在人类活动产生的或是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
当这些放射性污染物被居民饮入后,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继续放射出放射性污染物,并长期积蓄在人体内部,最终一点一点伤害人体组织。
这也是就目前而言,贫血、恶性肿瘤等各种病症总是折磨公民的原因,甚至还会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核素主要的放射源是发射α、β射线。
因此,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对保证居民的健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测定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
本文阐述了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对人健康的危害以及目前测定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国家标准,着重分析了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的标准方法。
关键词自来水;放射性物质;检测技术
0引言
2011年3月1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19日说,千叶、东京等6地的自来水被检测出含微量放射性碘[1]。
因此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对人健康的危害以及目前测定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国家标准充满好奇,那么我国对于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技术是怎样的呢?
1关于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概念及危害
1.1自来水放射性物质的概念
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三项基本要求,水中不但不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水的感官性状必须良好,最重要的是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但是饮用水一般会含有天然放射的或是人工放射性核素。
其中,天然核素以来源于地壳的钾、镭等元素为主,至于人工放射性核素则以核事故泄露的锶、铯等放射性核素为主。
通常情况下,若这些放射性物质只是微量的,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生活,但一旦超出规定的量,则会带来严重后果。
1.2自来水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当生活饮用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物质一旦超出规定的量,饮用的居民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头晕、头痛、食欲下降等症状,甚至会伤及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减少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
若长期超剂量作用在体内,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远期效应则会出现。
2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检测的方法
2.1测自来水中总的α量
1)原理:选取水样后转化为硫酸盐,可用酸化,蒸发浓缩的方法,再将硫酸盐置于350℃中灼烧。
通常有三种对生活饮用水中总α放射性体积活度检测的方法:第一,比较测量法,即通过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含有已知量标准物质的标准源与待测样品源制样;第二,标准曲线法,即对已知质量活度的标准物质粉末制备成的一系列不同质量厚度的标准源进行测量并给出标准源的计数效率与标准源质量厚度的关系最后绘制α计数效率曲线;第三,厚样法,实验测定有效厚度用电镀源同时测定测量系统的仪器计数效率[3];
4)仪器、设备:与探测器灵敏区直径及仪器内置托架相匹配的厚度大于250mg/cm2的不锈钢样品盘;感量为0.1mg的分析天平;0℃~500℃可调的高温炉1000W的电热板;以及250W的红外线干燥灯;还有125mL的瓷蒸发皿;和带密封盖的体积为10L的聚乙烯扁桶;
5)样品源制备:将灼烧后称量过的固体残渣用不锈钢样品勺刮下,然后在瓷蒸发皿内用玻璃棒将其研细、混匀。
用压样器和丙酮将放入已称量的样品盘称取的固体残渣,铺设均匀。
然后在红外灯下将铺设均匀的固体残渣烘干,最后置于干燥器中将其冷却至室温,最后准确称量。
2.2测自来水中总β的量
2)主要试剂:将水和一定浓度的盐酸按照1:6配置盐酸溶液;再加上优级纯的氯化钾;
3)仪器、设备:2000mL烧杯,干燥器,感量为0.1mg的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50mL瓷坩埚;低本底β测量仪;
4)标准源制备:直接称取氯化钾标准源的最大取样量,然后在瓷蒸发皿内用玻璃棒将其研细、混匀,最后将其均匀铺在测量样品盘中;
5)样品源制备:准确称取小于最大取样量的水样浓缩残渣分泌,然后在瓷蒸发皿内用玻璃棒将其研细、混匀,最后将其均匀铺在测量样品盘中。
3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测量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若想减少残渣的损失,必须对一定体积的水样进行取样、洗涤、浓缩、转换、灼烧、称重等繁琐的预处理,因为饮用水的放射性活度低,在测量时对水样的预处理是必须。
对水样进行浓缩时,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当选择例如在蒸发过程中添加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一半的水样或是为避免因爆沸或溅洒造成水样损失应将蒸发温度设置为低于85℃;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蒸发容器以尽量减少容器的转换次数最终达到减少残渣量损失的目的的方式来降低误差[4]。
对于样品源的制备有严格的要求,为使试验成功,不但灰样要尽量研成细小粉末而且对于灼烧的温度、时间也有较高要求。
而大多数地表水样中的固体可溶性并不高,因此一般会处理较多的水样以达到满足样品源需要的目的。
一般去3L为宜。
必须对环境及试验仪器做好维护,测量标准源或水样后,应及时将仪器中电子元件取出。
并且定期更换探测室内的干燥剂,同时应当经常开动仪器。
已达到使仪器中电子元件及线路保持干燥的目的。
不但专用制备源的用具(如研钵、镊子等),而且要经常清洁送样板可用酒精棉。
同时为全面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应当定期对环境进行放射性活性的测定。
4结论
放射性活度低,干扰因素多,准确测量难等是饮用水放射性测量的多方面的特点,这些特性的存在更要求我们一定要了解影响测量的各种因素,正确理解检测方法,认真仔细的做,唯有做到尽量减少误差,才能更好地保证对自来水放射性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由于自来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诸多特点会给测量带来诸多影响,因此应当采可靠的测量方法,在制作标准源和样品源时,标准、样品源物质在化学组成、数量、粒子能量及密度等一切可变因素都完全一致同时要保持恒定。
测试效率和铺样的均匀性、仪器的稳定性、试样的吸湿性、计数时间等几何条件也必须相同,以便于操作和计算。
参考文献
[1]白晓兰,薛爱娣.准确测定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方法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5(13):46-48.
[2]郭妍.胆管放射性粒子支架与普通塑料支架堵塞物成分分析的对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8(14):48-51.
[3]陈慧明.农村公路基层损害原因和相应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24-27.
[4]高效岳,许茂华.浆层纸的制备及检验[J].电池工业,2011,4(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