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

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8Vol.5No.4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

———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王晓娟,陈

炼,陈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要:城市公示语是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目的,起着宣传、鼓动、指导、警示等功能的实用

文本。功能目的论对包括公示语在内的实用文本翻译提供了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功能理论进行恰当翻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

公示语翻译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追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建设风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公示语翻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游客,译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对外宣传的效果和中国在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形象。针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公示语翻译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城市公示语翻译,选择恰当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质量。

一、目的论———功能理论的核心

作为对传统“等效原则”(PrincipleofEquivalence)的重大突破,德国的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汉斯?J?费米尔(HansJ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著名学者先后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国内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90年代初,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她在原

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loyalty)这样一个概念并给翻译做出了如下定义: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根据诺德的观点,这里的忠实并不针对原文,而是指尊重翻译过程发起者、原文作者、原语文化和译文读者。这种尊重不仅意味着忠实传达原文内容,还包括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包括删减甚至改写。同时,诺德明确提出,译者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具有意义,即被译语语言文化系统所接受,并达到与文本类型和功能相一致的得体性(Nord,1992)。

二、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的理论依据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以满足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公示语具有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vocative)、劝说功能(persuasive),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

为主,偏重实用性和交际目的,起着指导、警示、宣传、劝导、鼓动等作用。

英译公示语,是以来华外国友人为对象,达到指示、引起注意或宣传目的的文字。由于实用文本的现实、甚至功利的译文预期目的及实用文本语言和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并明显受特定文化制约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法,使译文语言对译语接受者发挥良好的影响力。

功能目的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实用文本翻译,都提供了客观、

可行的原则和标准。相比较而言,它对实用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公示语翻译作为实用文本翻译中的一种,同样适用于功能理论。

三、南京公示语实例剖析

汉语公示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汉语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外国在华友人,要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公示语翻译应该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而要尽量采用地道的英语。下面笔者就以暑假在南京实地收集的部分公示语为例,从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态不对、词性误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方面结合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分析。

(一)单词拼写错误

雨花台“二忠祠”的译文是TempleHonoringFaitkfuland

UpightOfficuls,暂且不谈此句功能是否对等,转换是否对应,

仅有的六个单词就有三个出现了拼写上的错误,笔者经过查证,英语中并无Faitkful、Upight、Officuls三个单词,想来应该是Faithful、Upright、Officals吧!雨花台北大门的导游图上“医疗救助电话”则译为First-aidTelephe,正确拼法是First-aidTelephone,常用的缩略形式是Tel。夫子庙附近一名为“大学书店”的书屋被翻译为NuiversityBookstore,正确的应是

UniversityBookstore。

(二)用词不当

南京某连锁超市的一家门店将“付款区”翻译为Payment

Area,英语中现成的对应表达为Cashier。南京地铁中还有一

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公示语翻译错误,那就是地铁里的厕所还有“公”“

母”之分。在鼓楼车站站台东端的两个公共厕所悬挂119??

的标识分别为“女卫生间”和“男卫生间”,它们都分别配上了英语译文,相应的是FemaleToilet和MaleToilet,顾名思义就是“母/雌厕所”和“公/雄厕所”。建议将女厕改为“Ladies”,男厕改为“Gentlemen”.

(三)语态不对

南京某大型超市为了提醒顾客正确使用自动扶梯,在其入口处写道“请勿将婴儿车放在电梯上”,译文为Thebabycarriagecannotuseontheelevator.众所周知Thebabycarriage是无生命物体,为被施动者,该句应使用被动语态,建议将cannotuse改为cannotbeused.事实上,该翻译还不够完美,我们知道,elevator是英式英语,意义等同于美式英语中的lift,都侧重于指的是升降式电梯,而超市入口处使用的是自动扶手式电梯,英语中对应的词是escalator,再者,兼具指示性和提示性作用的公示语宜采用祈使语气,因此建议译为:Pleasedonotputyourbabycarriageontheescalator.(四)词性误用

雨花台北门右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译为NationalPatriotismEducation,用的是形容词Patriotic而不是不可数名词Patriotism,其次,示范基地译作EducationNormalBase,有两处不妥,首先“爱国主义教育”一般译成Patriotic,译作“NormalBase”有欠妥当,因为“示范”二字的汉语意思是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模仿,而Normal作为形容词意识是正常的、正规的、标准的。据笔者所知,著名的华中师范大学英译名为HuazhongNormalUniversity,它表示的是“师范”大学而不是“示范”大学,那么“示范基地”中的“示范”到底该用哪个词呢?在此,不妨在已知相关表达法的基础之上大胆模仿、借鉴,例如ademonstrationfactory示范工厂ademonstrationforest示范林,所以笔者认为在上述语境中demonstration比normal一词要好,至少不会引起歧义,让人费解。因此建议“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译为NationalPatrioticEducationDemonstrationBase.

(五)错译、语义模糊

笔者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二楼的招聘大厅里发现这样一块标示语:外国人、台港澳人就业,其英语译文为ForeignpeoplefromTaiwan,HongKongandMacau,再看旁边窗口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才确定这是为不同身份的人提供咨询业务的,但单就英译文就只能理解为“来自台港澳的外国人”,如此一来,所表示的服务对象范围明显缩小,且根本就没有传达出汉语中已有的“就业”之意,面对这样的公示语,万一真的有来自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的外国友人来此求职,不知道他还会不会上前。“来自台港澳的外国人”语义模糊,除了上面已提到过的,还可以产生另外一种理解,误把台港澳同胞当作外国人,这就变成了一个很严肃的政治性问题,此类错误的出现实在大不应该,所以建议将此译为EmploymentofForeignpeopleandthepeoplefromTaiwan,HongKongandMacau.

(六)中式英语,不伦不类

用您的爱心保护公园环境。

Useyourlovehearttoprotectthepark’environment

这是南京市一公园内的标识牌及其英译,“用您的爱心”这样的表达在汉语语境中十分常见,但在英语语境中却会显得过于煽情,违反英语读者的接受习惯。翻译时可以删去。此句可译为Protectingtheenvironment.态度明确,直截了当,而且动词ing表达法从语气上传递了亲和而友好的信息,少了强制性,多了号召民众共同参与的亲切态度,能达到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目的。

四、结语

城市公示语是国际化大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公示语翻译水平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建设风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然而当前公示语译文错误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气氛之下,公示语翻译错误显然发出了十分强烈的不和谐声音,有损城市的形象。笔者认为,翻译公示语时应将译文在译语读者中的可读性和译文对译语读者所要达到的功效放在首位,坚持功能目的论的“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loyalty)原则来翻译城市公示语,遵循公示语翻译的一般标准:功能对等,情境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某些“源语”没有对应成分的,或者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可以借鉴功能理论翻译进行转换尝试。英汉公示语常从不同的视角表达,某些对外国受众无意义的公示语,甚至可译可不译的,笔者认为索性不译,无需为了追求形式、赶时髦而去把没有必要翻译成外文的地方进行翻译。对于公示语的翻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翻译方法:首先,也就是公示语翻译所应遵循的第一基本原则——

—“抄袭”和模仿,对英语中有现成的对应表达,直接套用就行;其次,参照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并加以改造,尽可能回译(BackTranslation);第三,根据语境进行合理创译。只要能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任何可行的翻译方式都可以采用。

(本文系2007年度湖北经济学院校团委与科研处审批立项项目之一“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

—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2]陈晓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28—242.

[3]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4-46.

[4]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原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8-17.

[5]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81-821.

120

??

功能翻译理论述评

功能翻译理论述评 摘要:本文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进行了介绍,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说明,功能翻译理论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的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动态的视野。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 一、引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了语码,翻译则成了语言操作。七十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开始兴起,领军人物有K.赖斯、H.J.费米尔、C.诺德、J.H.曼塔利等。 何为功能翻译理论,诺德的解释是:“功能主义,指的是功能或者是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它涵盖了多种理论方法,主要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还包括其他国家理论家的观点。如英国学者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类型和美国学者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以功能方法来研究翻译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圣经翻译。当时不少译者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但那时“适当的翻译”强调“字对字”翻译和对原文的忠实,即使译文与想要达到的意图不一致。当时的圣经翻译者认为翻译应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对原文本的忠实再现,二是使译文适应于目标读者。马丁?路德主张在翻译圣经时在部分文章采取“字对字”翻译,其他部分文章应使译文与读者的需要和期望一致。同样,尤金?奈达区分了两种翻译中的对等: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奈达特别强调翻译目的、译者和接收者的作用以及翻译过程的文化含意。但奈达的翻译仍是关注原文,与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

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翻译理论的提出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它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及侧重形式、强调等值的翻译理 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功能派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 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K.赖斯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她首次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将文本按不同功能分类,使译者对交际功能的语言标记和功能翻译的组成单位感觉更敏锐,帮助译者为特定的翻译目的将对等标准明确为恰当的形式。. 之后,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目的论”(Skopos theory),成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即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要达到的目的决定,原文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为适应新交际环境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理论中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是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 J.H.曼塔利借鉴交际理论与行为理论中的概念,提出“翻译行为”(Translatio nal Action),把翻译看成目标驱动、结果导向的人们间的互动,关注翻译的过程,将翻译过程看作信息传送的过程。翻译行为及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 功能翻译理论不再在等值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直译与意译的无休止的争辩,而是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出发,强调某一具体翻译目的要求相应的翻译策略、翻 译方法。即不同的翻译目的对应不同的翻译方法;为达到某一翻译目的可以采取多种翻译方法,从而回避了诸如直译和意译的两难处境。 三、功能翻译理论观点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作者:王子璇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第06期 摘;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以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准确地传达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警示性。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密切合作带动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工作。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标识语的含义和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特点 公共标识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我们常见的公共标识语主要有站点路牌、公共场所宣传语、特殊情况警示语、旅游简介等,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指示、解释、警告的交际的工具。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对应(叶子南,2001)。奈达指出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郭建中,2000,P67)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公共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运用公共标识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将结合课堂翻译实例从词汇不对等,句法不对等,篇章不对等,和文体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词汇不对等 1. 用词不当 翻译是将源语言的语义转化为目标语语义的活动,讲究完整性及准确性。用词是否得当关乎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例如“台风”部分,其中介绍到了搭脚手架的架子一词,有些同学直接使用了“shelves”其含义为书架,根据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scaffolding”。

旅游翻译(公示语翻译)

文化翻译:旅游文本之公示语翻译(April 10-11, 2013 ) Translating public sig ns Definining public sig ns Types of public sig ns Functions of public sig ns Stylis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 ns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proposed f hree-C” principles: con cise ness, con siste ncy, and comprehe nsibility. (Liu Fago ng and Xu Beijia , 2008) Suggested tran slati ng methods Borrow ing Addi ng and omitt ing certa in in formati on Imitati ng Outside tran slati on practice Directions: The following Chinese sig ns were collected from supermarkets and shopping malls at Xi 'n and Xianyang city. They are listed with bold letters, some with pictures and some with expla nati ons for better comprehe nsion. Each Chin ese sig n follows two or three En glish tran slati ons. You are supposed to choose the best an swer or provide your own version. If the tran slati on is adequate, blacke n A. If the tran slati on has linguistic mistakes such as mistakes of spelling, punctuation, capitalization, and grammar, choose B. If the translation is culturally unacceptable, choose C. If the translation is totally in comprehe nsible, please choose D. 1. 通往三楼ACCESS TO 3 FLOOR (in a supermarket) A B C D Suggested versions: rd a) Access to 3 floor b) ACCESS TO 3 rd FLOOR Your revised version: ___________ . 2. 日常用品Hard Goods ( in a supermarket) A B C D Suggested versions: a) Home wares b) Household wares c) Home goods Your revised version: ___________ . 3. 少淑装Young Ladies Wear ( in a shopping mall) A B C D Suggested versions: a) Young Ladies ' Cloth ing b) Young Ladies ' Wear

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摘要: 中国不少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严重影响了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公共形象。本文旨在对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重申公示语的翻译原则,以引起人们对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广泛重视,从而改善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质量。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原则汉英翻译 引言 在全球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在与世界接轨,例如城市公示语就大多采用了中英两种语言,但其翻译质量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或许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仅仅流于形式,不被重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中文公示语,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并不是一种摆设,而更多是为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方便和帮助,它们也是展示在外国人面前的一张张城市的名片,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或许人们早已注意到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是对公示语的翻译需要一些具体的帮助和理论上的指导。因此本文旨在对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重提公示语的翻译原则,从而在理论上对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一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常见错误 1 公示语信息被缺省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本身的因素而导致了译文中缺省了一些必要的信息,从而 导致整个公示语译文版本的信息不足。例如,动物园经常见到不同的动物馆,像虎馆,狮馆, 狼馆等。其英文翻译大多都是“tiger, lion, wolf”。译文中少了一个必要的”馆“字,很容 易让外国人产生误解。外国人可能回认为此标示传达的是“小心老虎,此处有虎”或者是 其他的意思等。 2 公示语原意被歪曲 相对于公示语译文的信息缺省,公示语原意被歪曲的错误就更为严重,它直接导致了公示 语原文与译文指令的截然不同,从而给人造成更大的困惑和误解。例如,一机动车停车场出 口的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口”,其英文翻译为“export”。其实这是”exit”的误 用,外国人肯定百思不得其解,此处出口什么?出口汽车吗?又如,某商场正门上方挂一 牌子,上面有“欢迎下次光临”,旁边英文为“welcome you again”,见此公示语外国人肯 定心生疑问:我是第一次来,怎么欢迎我两次啊?。其实“again”在英语中的含义是“once more”, 就是再来一遍的意思。还有一大水库的旁边立一牌子,上面写着”小心掉到河里“, 其英文翻译为“carefully fall down to the river!”, 本来是提醒别人别掉进河里,结果变成了 告诉别人要小心地掉进河里。 3 译文语气使用不当 公示语的语气也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公示语译文没有很好地传达原文的语气,从而导致语 气不当,或太强或太弱,因而达不到最佳的公示效果。例如,在很多服务场所经常看到“贵 客止步“的提示,其英文翻译很多情况下被处理成了“guests stop.\ guests go no futher.\”等, 这些英文翻译语气过于生硬,没法传递原文中的礼貌,其实译为“staffs only.”才更为妥当。 又如公示语“小心滑倒”,英文为“don’t fall down.”本来公示语原文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但是英文译文却带有命令的语气,因此没有达到交际目的。其实更好的英文译文为“watch your step.”。 4 译文术语搭配不当 由于译者对一些固定术语搭配结构不熟悉,导致了公示语译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而可能带来对译文公示语的误解。例如“留学生公寓”被英译为了“foreign students dormitory building”,或

国内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与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商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了很好地传播我国文化,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都给出了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然而作为城市“名片”的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却屡见不 鲜,给外国客商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造成误导。针对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这种现状,积极探索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关于公示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1994年至2004年这10年间,对之研究甚少,仅有3篇相关论文。但最近几年,尤其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到来和广州亚运会的临近,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错 误问题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 。学者们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列举了各地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如万正方等(2004)把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拼音问题、文化误解和语义堆砌等;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将公示语的英译错误分为指令不清楚、意图被歪曲、语气不和谐、术语不匹配和文化不兼容等五类;另外,王银泉(2006)、赵平(2007)、金其斌(2008)等学者也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了研究,他们则把错误类型大致归纳为语法错误、语义模糊、语用失误及文化误解。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还对翻译原则、方法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如吕和发(2005)提出了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简约原则;丁衡祁(2006)提出了“模仿——借用——创新”的翻译原则;贺学耘(2006)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张美芳(2006)提出译者在处理单一功能的标牌语时,可采取语义翻译策略;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译;而张苇(2007)则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译。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错误类型概括得还比较全面,但他们很少关注译文美感的失真问题;在翻译策略的采用上,他们大多只从一个侧面,要么从语用翻译角度,要么从交际翻译角度来探究公示语的英译。本文首先对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与总结,然后拟采用语义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及美学翻译策略来解决公示语英译中现存的种种问题。 二、国内公示语翻译现存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内公示语的翻译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并且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着这种或那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的失误 国内很多公示语译文都存在语言失误问题,主要有:一是语言的失当。有些公示语译文由于用词不当,往往让人莫名其妙。如某一城市的地下停车场就有这样一则标牌语“下客处”,译者将其译为“Bottom Guest ”,显然,这样的译文会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且“bottom ”有“底层(的)”之意,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有侮蔑乘客的意思,此类译文不该出现在公共场所;二是语言的累赘。在公示语翻译中导致译文语言累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逐字对译。如有些宾馆的“前台”被译成了“Front Desk ”,“收银台”被译成了“Cashier Desk ”,“入口”被译成了“Entrance Gate ”等等,这些译文都让人感觉啰嗦累赘,违背了公示语简洁的原则;三是语言的误用。比如“大学城”在英语中的规范说法应是“University Town ”。然而,有些城市的“大学城”却被译成了“University City ”。由此可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选词考究,才能使译文准确、规范。 (二)内容的失真 内容失真主要是由于原公示语的信息被篡改或丢失而引起的。如公示语“小心落水”常立在河边或水塘边,以奉告人们注意安全,不要掉进水里,但有人竟然把它译成了“Carefully Fall into the River ”,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此译文的意思就是劝告人们掉河里时要小心,而不是奉告人们要注意安全[2] 。显然原公示语的内容完全被篡改和丢失。可想而知,这样的公示语译文怎么能起到应有的告示或警告作用,后果令人堪优。又如某公园的标牌语“请注意安全”,其译文为“Ple-ase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虽然该译文看上去与原文丝毫不差,却不符合英语习惯,并且彻底篡改了原文的信息。原文是不符合逻辑的习惯用语,实际上要“注意”的不是“安全”,而是“危险”。再如公示语“宾客止步”的译文“Guests go no further ”,同样很容易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解。 (三)文化的不兼容 跨文化翻译不应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应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度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译者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 第24卷第6期2011年6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6 Jun.2011 国内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作为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汉英翻译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当前的大部分公 示语译文却存在语言失误、内容失真、文化不容和美感失真的问题。在此拟从语义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和美学翻译策略视角来探讨公示语翻译,以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及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关键词]公示语翻译;问题;对策;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何建菊(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何建菊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 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 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 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 符号(sign)。 布勒根据语言工具模式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the 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the expressive function)、感染功能(the appellative function)。他进而提出依据文本主要功能对文本进行分类(张美芳2005:65)。有一些文本明显试图影响读者的观念,一些文本意在产生某种美学效果,另一些则只是传达信息。布勒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周桥2006:81)。 1.2.1.2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雅各布逊发展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这个模式有六个组成要素:信息、语境、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接触渠道、代码和话语功能。他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话语功能分成五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张美芳2005:67)。 1.2.2译功能翻学派的主要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弗米尔则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最主要的理论: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1.2.2.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

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8Vol.5No.4 从功能理论看公示语翻译 ———以南京城市公示语为例王晓娟,陈 炼,陈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城市公示语是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为目的,起着宣传、鼓动、指导、警示等功能的实用 文本。功能目的论对包括公示语在内的实用文本翻译提供了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功能理论进行恰当翻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 公示语翻译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追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建设风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公示语翻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游客,译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对外宣传的效果和中国在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形象。针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公示语翻译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城市公示语翻译,选择恰当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质量。 一、目的论———功能理论的核心 作为对传统“等效原则”(PrincipleofEquivalence)的重大突破,德国的卡塔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汉斯?J?费米尔(HansJVermeer)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著名学者先后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国内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90年代初,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她在原 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loyalty)这样一个概念并给翻译做出了如下定义: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根据诺德的观点,这里的忠实并不针对原文,而是指尊重翻译过程发起者、原文作者、原语文化和译文读者。这种尊重不仅意味着忠实传达原文内容,还包括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包括删减甚至改写。同时,诺德明确提出,译者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具有意义,即被译语语言文化系统所接受,并达到与文本类型和功能相一致的得体性(Nord,1992)。 二、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的理论依据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以满足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公示语具有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vocative)、劝说功能(persuasive),面向现实世界,以传达信息和施加影响 为主,偏重实用性和交际目的,起着指导、警示、宣传、劝导、鼓动等作用。 英译公示语,是以来华外国友人为对象,达到指示、引起注意或宣传目的的文字。由于实用文本的现实、甚至功利的译文预期目的及实用文本语言和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并明显受特定文化制约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法,使译文语言对译语接受者发挥良好的影响力。 功能目的论对指导整个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和实用文本翻译,都提供了客观、 可行的原则和标准。相比较而言,它对实用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公示语翻译作为实用文本翻译中的一种,同样适用于功能理论。 三、南京公示语实例剖析 汉语公示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汉语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外国在华友人,要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公示语翻译应该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而要尽量采用地道的英语。下面笔者就以暑假在南京实地收集的部分公示语为例,从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态不对、词性误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方面结合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分析。 (一)单词拼写错误 雨花台“二忠祠”的译文是TempleHonoringFaitkfuland UpightOfficuls,暂且不谈此句功能是否对等,转换是否对应, 仅有的六个单词就有三个出现了拼写上的错误,笔者经过查证,英语中并无Faitkful、Upight、Officuls三个单词,想来应该是Faithful、Upright、Officals吧!雨花台北大门的导游图上“医疗救助电话”则译为First-aidTelephe,正确拼法是First-aidTelephone,常用的缩略形式是Tel。夫子庙附近一名为“大学书店”的书屋被翻译为NuiversityBookstore,正确的应是 UniversityBookstore。 (二)用词不当 南京某连锁超市的一家门店将“付款区”翻译为Payment Area,英语中现成的对应表达为Cashier。南京地铁中还有一 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公示语翻译错误,那就是地铁里的厕所还有“公”“ 母”之分。在鼓楼车站站台东端的两个公共厕所悬挂119??

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

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 王开烨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公共场所的标识语翻译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章对现存公共标示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标识语翻译;错译;文化背景 中国分类号:A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4-0087-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推进,中国进一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翻译作为一种纽带和桥梁把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世博会的召开,大量的外国朋友来中国旅游,经商。公共表示语作为引领他们在中国畅游的向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标识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给世界的第一印象,标识语的翻译质量不容忽视。 1标识语错译现象分析 (1)对英语意义理解不深刻导致的错误 某交通公司的门口除了单位名称,还配上了英文翻译 pub lic tra ffic company 。但是这里究竟应不应该用traffi c呢?从中文解释中,我们发现意义完全对等,用在此处是合理的。但是查看它的英文解释 the m ove m en t o f veh i c l es,people,etc,in a parti cular place o r fo r a particular purpo se 既流动的车辆[行人]。所以用在这里不合理。这里用"transpo rtati on"更加准确。"transpo rta tion"意思为 t he act of transpo rting or the state of be i ng transported 指的是交通运输。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在于译者的水平。译者水平有限,没有很好的把握该词语的意义和使用环境。只对各个词语进行了逐个翻译对等,却没有考虑该表示语的整体意义和用途。导致既没有遵循原文的意义,又没有考虑受众的反应。想当然的逐字翻译,致使最后的文本和原文本无法对等。 (2)文化预设导致的错误 文化预设是长期潜移默化地储存在记忆中反应一定客观现实的原形,是作品作者与意象读者共有的不言而喻的知识。大部分中文标示语中有许多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这决定了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应该关注这些文化因素。尽量实现翻译的动态对等。如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的中, 道 在中国文化里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山间道路,更重要的只是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如果只将 道 译为"path",就丢失了原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信息。也就失去了许多崇尚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这种差异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常识都是我们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往往容易忽略读者的文化背景。 (3)文化差异造成误会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这是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方面。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思维习惯。如公共汽车上的 老弱病残孕专座 被译为 fo r the o l d,sick,disab led,and pregnant .中国文化中对老有一种仰慕和尊敬之情,认为老是智慧和慈善的象征,是有能力,有经验的表现。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老却是被认为是风烛残年,虚弱无力。字面翻译没有考虑受众的文化因素,很可能使礼貌用语变成歧视性的语言。这样的翻译可以直接引用西方公交车上的用语"courtesy seat",既能达等效又使读者感到文化被尊重和推广的亲切感。 (4)未考虑小环境翻译的整体效果 标识语在一个小环境中应该保持一致,这样不容易产生误会,也使整个双语标示环境有整体性。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校园内所有的公寓都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如 竹园 梅园 敏园 毅园 等。这些宿舍名称的翻译大不相同 zhu garden ," pa l m g arden","m i n yuan","y i yuan"。不难发现这些名称有些事意译,有些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甚至连 园 的翻译也有 garden 和拼音 yuan 两种翻译。经过调查,这样的翻译,让受众觉得十分困惑,误认为这是不同功能的场所。这样的翻译分开来看都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对同一地点不同的翻译就容易引起误会,不能达到标识语指示方向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总结出一些标识语翻译的方法 2标识语翻译方法 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中国与外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英两种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公共标示语是面向读者的,应该尽量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让外国朋友一看就懂,真正起到交流和宣传的作用。不能不顾受众,望文生义,追求单纯的字面对等。 区分文本类型,有针对性的翻译。语言功能理论将文本划分成三种类型:表达型,信息型和号召型。标识语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应用文应该充分考虑它的作用,考虑是否达到表示的效果。表达型的文本多用于宣传,有很强的表现力,翻译时需要考虑表达效果。此类文本多出现在旅游景点的宣传中。信息型文本提取主要信息,排除冗余信息,达到传递信息作用即可。 如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 ,中文表达很人性化但是不符合西方标识语简洁的习惯。提取其核心信息进行翻译便可,直接翻译为 keep off the g rass 就能达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号召型的文本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要正确传达译文的感情是重点。如 生命有限,小心驾驶 译为 li m it you speed,li m it your lif e? 就表达出委婉提醒交通规则的感情,表达亲切,提醒明显。 借用外来词的方法可以用来翻译公共场所国际通用的标识语。在机场,公交,旅店有许多可以直接借用的标识语翻译。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全部使用西方的标识语。这样符合外国朋友的习惯,容易理解,也能更好的起到指示和提醒的作用,不会产生任何误解。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下转第117页)

100句常见公示语翻译

1、Business Hours 营业时间 2、Office Hours 办公时间 3、Entrance 入口 4、Exit 出口 5、Push 推 6、Pull 拉 7、Shut 此路不通 8、On 打开(放) 9、Off 关 10、Open 营业 11、Pause 暂停 12、Stop 关闭 13、Closed 下班 14、Menu 菜单 15、Fragile 易碎 16、This Side Up 此面向上 17、Introductions 说明 18、One Street 单行道 19、Keep Right/Left 靠左/右 20、Buses Only 只准公共汽车通过 21、Wet Paint 油漆未干 22、Danger 危险

23、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处 24、Give Way 快车先行 25、Safety First 安全第一 26、Filling Station 加油站 27、No Smoking 禁止吸烟 28、No Photos 请勿拍照 29、No Visitors 游人止步 30、No Entry 禁止入内 31、No Admittance 闲人免进 32、No Honking 禁止鸣喇叭 33、Parting 停车处 34、Toll Free 免费通行 35、F.F. 快进 36、Rew. 倒带 37、EMS (邮政)特快专递 38、Insert Here 此处插入 39、Open Here 此处开启 40、Split Here 此处撕开 41、Mechanical Help 车辆修理 42、“AA”Film十四岁以下禁看电影 43、Do Not Pass 禁止超车

公示语的翻译问题

摘要:公示语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如公示语翻译的对象不明确,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依然按照忠实的原则,采用一一对应的模式来提供公示语信息,而不是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等效翻译,甚至以为翻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此外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公示语,甚至抹杀文化差异性的现象也影响了公示语翻译的得体性。还有就是以为翻译使用的语种越多,国际化程度就越高。重文字表述轻图示,群众运动式的纠错,和把不该承担公示语和国际接轨的任务交给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部门来承担,也是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最好的公示语就是那些不引起人们关注的公示语,它尽职尽责地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而现在公示语翻译所出现的错乱,不但引起公众、学者、国际人士、媒体、政府的关注,而且变成了一场群众翻译纠错运动,几乎成了全民的话题。从公示语翻译中所产生的错乱现状,可以发现人们对公示语翻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公示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梳理,大致有以下十种错误观念。 1.没有明确的翻译服务对象 人的行为,通常有一定目的性。公示语翻译的产生也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的行为,那就是为不懂汉语或者汉语不甚灵光的人提供公示语信息。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以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人群。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因有明确的服务对象需求,才主动提供这种服务,而不是臆想的、抽象的服务对象。公示语译者首先要有明确的公示语翻译的对象意识,即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所强调的“目标文本接受者”。 在一些领域,可能完全涉及不到英语的需求人群,那就没有必要冒充什么国际化,大跃进式地与国际接轨,而是先看清楚是否需要接轨,再确认轨道在哪里才起作用。设立双语标示牌,是因为有明确的需求,是为了给国际人士提供便利,绝不是像乞讨的人也在纸上写上money那样来赶时髦。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确实有需要用英文的地方,才加上英文,并不是所有的标牌都加上英文 2.翻译时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 有些汉语公示语,在人们看来没有任何刺眼的地方,一旦翻译为英语,就会显得过于直露,不得体。英语中,语言的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因此,不能够把一些对内的公示语拿来对外。不同语言文化的人群对警示信息的反应存在差异。汉语中表示警告的公示语,大多语气较重,如含有“禁止”、“不要”、“请勿”等字样,而有些在表达强烈禁止时含蓄委婉,语气不严,而进行友善提示时

公示语英汉翻译

旅游文本翻译的批评与赏析 在蓬莱阁景区中英文公示语资料中,主要涉及到景点介绍、景点指示、公示语及少量广告方面的翻译。旅游文体的翻译,不但要传达源语信息,而且要注意它自身的特殊性。旅游资料的功能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展人们的知识,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因此,旅游文体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读者。 在此次资料中,根据旅游文本的翻译目的及方法,主要找出了以下几大问题: 一、景点名称翻译不当 龙王宫Dragon King Temple,此处译文temple主要是指寺、庙,而宫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分为各个殿,如前殿、正殿、后殿等。一般情况下,宫译为palace,殿译为hall,亭、阁译为pavilion,水榭译为pavilion on the water,塔(北海白塔式的)译为dagoba,塔(六和塔式的)译为pagoda,寺院译为monastery,寺、庙译为temple,因此此处的龙王宫译为Dragon King Temple更为恰当,其他不当的景点翻译还有胡仙堂Huxian Temple,天后宫Sea Goddess Temple等。 二、语法错误 (一)单词拼写错误 1.登临栈道观海赏山别有情趣。 It is distinctly appeaing viewing the mountain and sea along the plank

way.(appearing) 2.水城功能布局匠心独具,包括海港设施,有以小海为中心的防波堤、水门、平浪台、码头等,以及军事设施,有城墙、炮台、护城河、灯楼等。 It consisted of harbor facilities as breakwater, water valve, wave tower, wharf and military facilities including city wall, battery, city moat, fighthouse.(lighthouse) (二)大小写错误 1.黄渤海分界线 The Demarcation Symbol of The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the/and) 庙内供奉道教神仙玉皇大帝、三官、财神、文昌帝等。 2.Taoist immortals are enshrined in the temple, such as the Jade Emperor, the three gods (heavenly, earth and water), the God of wealth, and Wenchangdijun, etc.(god) God是指上帝,god是指神,此处财神乃神明并非上帝,小写即可。除此之外,the three gods (heavenly, earth and water)改为the three gods(heaven,hell and water)更好,应为此三神分别掌管天堂、地狱及海洋。 (三)名词单复数及动词形式错误 1.腰刀Waist knife People holds the handle with one hand while fighting.(hold) 2.战时,船只由此冲出抗击敌人,或从海上退回保护船只。

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

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29页 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又称“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1971年,德国的莱斯(K. Reiss)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评价的新模式。1984年她在与费米尔(H. J. Vermeer)合写的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声称: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若钟交际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她强调译文与原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质量与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这就是说,根据译文语境,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调整或改写,该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理论的两项基本原则是:1. 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2. 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换句话说,目的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作为受文化制约的语言符号,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受到各自交际环境的影响,译文功能与原文功能可相似或保持一致,也可能完全不同。根据不同的语境因素和预期功能,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这是功能翻译理论比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或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更为优越之处。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科学性和易操作性。Toury 把“功能目的论”看作是“译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精品文档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工作、学习、旅游、长期居住, 因此, 公共场所标识语 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译成英文就是要让外国人看的, 如果译得不好, 不但让人看不明白, 起不到提示或帮助的作用, 反而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然而, 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种不规范的翻译现 象随处可见,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对外交流。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 ( Christiane Nord ) 提出的翻译错误分类说为依据, 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问题,选取实例来分析公示语英译中的误译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公示语研究概况 ( 一) 公示语的定义 公示语研究专家吕和发把公示语界定为: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提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 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 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游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 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 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定义。本文中所指的公示语即采用此定义。 (二)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在我国,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进入21世纪后, 公示语翻译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 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 网站(e-signs), 并于2005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 , 各个网站也相继开辟专栏研讨公示语翻译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公示语翻译的影响, 也为此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语言环境, 许多专家、学者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吕和发指出, 应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在无对应译法的情况下, 参照英语公示语的功能要求确定语言风格进行试译。王银泉、陈新仁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 如交际信息失真、实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 并提出修改建议。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 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 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 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这些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公示语翻译实例出发,对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策略, 推动了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进 二、诺德功能翻译错误分类说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 世纪70 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 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 领袖人物,1997年,她发表了英文专著《译有所为一一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 同时,阐释了她本人的功能翻译观点。 诺德将翻译误差定义为: “不能正确执行翻译纲要中的指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