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图表专题复习题整理
图表信息专题复习

(2)若全校共有2700名学生,你估计这所学校有多少
名学生知道母亲的生日?
(3)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你有何感想?(用一句
话回答)
温馨提醒:
以统计图呈现信息,反映数据及其变化规 律,考查了我们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数据、 处理数据的能力.
我们能否准确地阅读统计图表,获取有效 信息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240 160
起点 0 5
20 30 35 时间(分)
根据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新龟兔赛跑》大家说
路程 (米)
乌龟 兔子
240
100
起点 0
30 35 时间(分)
《由龟上兔图赛你跑可》以的提故出事什给么了问我题们吗什?么启发呢?
y(千米/时)
()
B
C
( )A
O 4 10
25
路程 (米)
乌龟 兔子
我们要学会借助图形本身的性质,结合 推理、计算,有时还通过图形变换的方法 来解决问题.
三、表格类
1.初三数学课本上,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 y ax2 bx c 的图象时,列了如下表格:
x … 2 1 0 1 2 …
y
…
6 1 2
4
2 1 2
2
2 1 …
2
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菲尔普斯,张琳与游泳
池一边的距离随游泳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则从开始
到结束,他们相遇的次数为( D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s(m)
90
O 30 60 90 120 150 180 t(s)
2.下列图形不能体现 y 是 x 的函数关系的是(C )
题型复习(一) 图像图表题

云南中考4大题型轻松搞定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一、题型简介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云南各市中考化学常设的一类试题,常以图像、图表、微观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像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这类题是图表题中的的主力军,其特点是借助于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因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起点、看交点、看终点、看比例,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交点和拐点。
例1 (2013·曲靖)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有大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他们取一定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同时记录了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某一相关量(Y)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Y)可表示溶液的pHB.BC段所处溶液的pH等于7C.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D.Na2CO3+2HCl2NaCl+H2O+CO2↑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时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思路点拨: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相比之下,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
所以反应顺序为:AB段: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等溶液中稀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开始产生沉淀;BC段:Na2CO3+CaCl2CaCO3↓+2NaCl。
高考政治试题研究:3道不得不看的经典图像图表题(附:答案)

高考政治试题研究:3道不得不看的经典图像图表题(附:答案)1、(2020全国1-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图7 2013-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和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材料二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有155个国家(地区)、26个国际组织、3893家企业参加,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意向成交额711.3亿美元。
进博会设置装备、食品、医药、健康、服务等展区,与大众品质生活的消费密切相关:从新抗癌药到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从体现绿色概念的护肤品到高科技垃圾粉碎机,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到有助于创建“养老型城市”的康养产品等,集中反映了当前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4分)(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10分)参考答案:(1)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1)消费的强劲势头,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结构的优化,带动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产品质量提升;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
2、(河北卷-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2019年,RCEP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国内生产总值达26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
RCEP的签署将使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下面两图反映了2019年我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之间货物贸易往来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1)解读图中我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信息。
中考复习化学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

中考7大题型轻松搞定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一、题型简介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 函数图像型在中考化学中,函数图像型的题目主要有以温度为横轴,溶解度为纵轴的溶解度类的题目。
这类题目主要是要求能判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和某温度点的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还有以时间(或加入的反应物的质量)为横轴,生成物的质量(或剩余物的质量)为纵轴的题目。
这类题目主要是要求能判断反应终止的时间,所加的反应物质量或生成物质量,并根据上述量进行计算。
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D.反映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这类题目中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不变的是催化剂或杂质。
由图分析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增加,故甲、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故丙是反应物。
同时推断出丙生成甲和乙,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A、充分反应后,反应的丙的质量应等于生成甲、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根据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无法确定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图形图表专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一图形图表专题类题试解1.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1)图一中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____。
(填字母)A.鼠、蛇、鸟 B.鸟、鼠、蛇C.鸟、蛇、鼠 D.蛇、鸟、鼠(2)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_。
(3)若甲、乙、丙分别表示C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__。
(5)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____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图,请据图回答:(1)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结构有(填序号):光线→()→()→()→()(2)当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对光时,你将转动显微镜的____号结构。
使用____。
如果光线还暗,你应检查____号结构,使用____,改善光线条件。
(3)转换物镜时,操作人的手应握住____号结构转换,请勿直接抓握镜头,否则易____。
(4)在你已经对好光,要找到观察的物像时,你先转动____号结构,再转动___号结构,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实验完毕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前,应做的事情是:把显微镜的外表____,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__偏到___。
3.右图是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____,因为____。
(2)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状像一只____。
(3)图中的结构具有呼吸和排泄作用的是[4]___。
(4)食物由[9]____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6]____排出体外,一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草履虫对____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5)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____进行生殖。
(6)草履虫同多细胞生物一样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____。
4.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菜豆种子的结构图玉米种子的结构图(1)填出指示线所指各部分的名称。
专题复习:图像图表系列

A. 甲和乙的肾脏可能病变,丙的肝脏可能病变
√B. 甲可能是一次摄入蛋白质过多,乙可能是肝脏病变,丙可
能是肾脏病变 C. 甲正常,乙和丙的肾脏可能病变 D. 甲和丙肾脏可能病变,乙肝脏可能病变
单(多)因子变量数据分析
• 模式1:单因子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例:下表是胡萝卜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溴化钾溶液 中吸收K+的数据。据表回答:
例. 下表是甲、乙、丙三人血清中的氨与尿素、尿液 中的尿素的检测结果,三人的健康情况最可能的是:
项目
血氨(mmol/L) 血清尿素(mmol/L)
尿素排泄量 (mmoL/L.24h)
正常值
甲
乙
丙
18-72
25
2.90-7.85 8(↑)
90(↑) 3.1
65 12(↑)
720-1080 1150(↑) 610(↓) 520(↓)
• 练习: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请用柱状 图描述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与自 交代数的关系(写出前五代)
比
1/2
例 1/2
1/4
1/4
1/8
1/8
1/16
1/32
12 3 45
自交代数
一、坐标曲线题分析
• 坐标曲线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以直 角坐标系为表现形式,通过曲线的变化,揭示 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 某项生理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 性变化。
分析图解可知,在_______温度条件下,植物的 净光合作用为零。_ _的酶对高温更敏感。
例5 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四种天气条 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 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 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专题复习——图表信息题

例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的大小与时间t 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 t=1s时 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 静止 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t=5s时 __________状态 2 1 __________N。 t=3s时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 ______N。 _________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
例2:图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 2:图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 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0 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________℃;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大于 点的密度___________E点的密度。 ___________E点的密度 (2)D点的密度___________E点的密度。 选填“大于” 等于”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例7: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 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 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 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 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 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 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上表。 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上表。 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 1 )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 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 ______。 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 减小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 ( 2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 影子高度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 影子高度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由图象 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 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 =35 cm 时,影子的高 大致是____________cm 15.3—15.7 度H 大致是____________cm 。 15.3 15.7 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 ( 3 )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 慢 影子变小得_______ 选填“ _______( 现,影子变小得_______(选填“快”或“慢”) ;当手电 基本不变 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____________。
2019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图像表格类题解题技巧-(解析版)

专题二图像表格类题解答技巧一、图像、表格类题型概述图像表格型试题在物理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其原因是这类题目能很好的表示所学物理知识点和物理变化规律,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宽。
图像、表格信息题就是以图像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的题型。
图像、表格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力、热、电、光、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常用电器,有的涉及于日常生活。
试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
试题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
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图像、表格类题型特点1.图像类:图像题是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
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图像含义,而且能用物理学语言准确描述图像。
通过分析图象,从中找到物理规律,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将图像转换成文字,或把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能力,乃至图像间相互转换的能力。
图像题的类型很多,有坐标识别型、单一曲线型、多重曲线型等。
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据、曲线、物理量把握图像特征,找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
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形结合,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特征、坐标含义。
2.表格类:这是一类把许多物理数据及其他资料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呈现给考生的一类考题。
表格一般有横向内容和纵向内容,纵横交叉处就是对应的数据或其他资料。
有效信息就在其中。
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容(包括单位、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
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简单明了,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第三步:挖掘表格隐含信息,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什么,题目要回答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图表专题复习题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例一】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图中横坐标表示与酸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正确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情况的是下图中的()A B C D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比镁多.【例二】如图示出的是将铁、锌、铝、银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表示()A、锌B、铁C、铝D、银解析:根据金属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与图象的对比得出正确答案.考点二:酸与碱作用【例三】(2008•济宁)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降低某些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5%的稀盐酸中,将测得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右图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A、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酸性,pH=0B、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14C、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pH=7D、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酸性,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解析:A、根据图象的起点进行分析,B、根据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图象走向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图象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前后的图象进行分析.【例四】向CuCl2和盐酸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中,氯离子个数减少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10%算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考点三:图像与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例五】镁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例六】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8.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所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其中的变化过程.上图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水通电分解得到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等能源.考点四:溶解度曲线图【例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解析:常温下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操作的目的是对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然后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剩余固体的质量、物质的溶解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考点五:看标签解答题【例八】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示)。
该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34g,加入适量催化剂,待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0.32g氧气。
试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质量×100%,可计算该瓶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 MnO2 2H2O+O2↑68 32x 0.32g68/x=32/0.32g解得:x=0.68g;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0.68g34g×100%=2%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考点六:图像与表格相结合【例九】右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种物质直接反应生成丙。
下表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甲乙丙丁A BaCl2 CuSO4 Ba(OH)2HClB O2CO Fe3O4 CC Fe CuCl2Mg HClC Cu HCl CuO Mg解析:A、氯化钡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钡;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铁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镁,所以铁不能生成镁;D、铜加热可生成氧化铜,但铜和盐酸不反应.考点七:表格分析题【例十】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巩固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2、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D.水的电解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二、选择题1、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A B C D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B.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C.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入足量盐酸D.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金属锌 3、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三.典型例题A B C D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D.将镁片和锌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4、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A. 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C.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D.等质量的Zn 和Mg 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5、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盐酸的体积中和反应7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Mg Zn溶液质量时间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④0B生成气体质量/gMgZn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Mg Zn 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B.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稀盐酸C.镁在空气中燃烧D.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三、选择题1、下列曲线正确的是()A B C D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O2在水中的溶解性C.Ca(OH)2的溶解度曲线 D.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2、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3、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4、现向KNO3饱和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4%,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图示是()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B.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C.稀释NaCl溶液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7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MgZn溶液质量时间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巩固练习二】 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四.巩固练习A B C D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pH=13的NaOH 溶液中加水稀释C.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D.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2、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A.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C.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硫酸溶液中加足量水3、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A.稀盐酸滴入Na 2CO 3溶液中B.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D.中和反应 二、选择题1、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或事实的是( )A B C DA.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中和反应7溶解度温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气体质量盐酸的体积等质量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Mg Zn 溶液质量时间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①②③④7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在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C.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向一定量稀H2SO4中加入NaOH溶液C.大理石投入足量盐酸中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5、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