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丧葬礼仪

合集下载

不可不知的丧葬八大禁忌

不可不知的丧葬八大禁忌

不可不知的丧葬八大禁忌不可不知的丧葬八大禁忌随着丧葬仪式的传承,也就形成了严格的丧葬文化,各地习俗虽有不同,但丧葬仪式中的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下面店铺详细介绍不可不知的丧葬八大禁忌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丧葬的八大禁忌一、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

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二、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北方很多地方都讲究,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不能让死者光着身子而去。

所以旧时,老人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儿孙们往往就要在闰月年为其准备寿衣,让老人们看着放心。

寿衣的件数、质地是很有讲究的。

件数要单数,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材质上则忌用缎子,因“缎子”和“断子”谐音,而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还不能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

三、入殓时候的忌讳逝者入殓的时候有很多忌讳。

1、入殓的时候忌讳泪洒尸身在入殓的时候,亲人们要暂时忍住悲伤,控制住眼泪,以免泪洒尸身。

2、入殓前后忌讳猫、狗接近尸体,认为会引起死者骤然挺立或成僵尸3、棺材忌讳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为佳,禁用柳木。

因为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恐会绝后。

四、报丧的禁忌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

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

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五、葬礼日期、墓地的选择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会一下子走远的,死亡会涉及很多事项,所以古人尤其重视葬礼日期的选择,以免引发系列的不幸。

河北丧葬习俗(转载的)

河北丧葬习俗(转载的)

河北丧葬习俗(转载的)一、初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旁,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1、装裹当老人咽气之后,首先要为其穿好寿衣。

寿衣俗称“装裹”,“装老衣裳”,一般是生前就做好了的,主要是棉袄、棉裤、棉长袍,女人用裙子,不论什么季节一律穿棉的。

鞋必须是布面布底,鞋底不纳,有的还在鞋面上做出莲花图案,表示脚登莲台,成了正果。

帽子,男性过去戴帽盔儿,现在戴呢帽,女性不戴,或戴临时用黑布缝成的帽子。

有一条禁忌就是绝对不能用皮货,也不能穿毛衣,俗说亡人如果穿皮衣、毛衣、皮鞋或皮底鞋,下辈子就转世成牲口了。

上衣不钉钮扣,因为“钮子”与“扭子”谐音,怕犯不利子孙的忌讳。

腰带是一条黑布或一缕白线,搭在裤腰上即可。

近年公职人员去世也有穿西服及呢子大衣的。

穿好寿衣是装殓的第一步,也有在咽气之前穿好寿衣的。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死后尸体僵硬,不好穿戴;另一方面则出于俗信,民间认为,没有来得及穿好衣服就咽气,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

2、叫魂叫魂即招魂。

人咽气后,立刻由儿子到房上用鞋底拍窑洞(烟囱),并喊着叫魂人对死者的称谓,大叫三声“穿鞋来”。

接着便是“初哭”,因为老人咽气之前是不许家人亲属大声哭泣的。

在确认老人已经去世的时候,守候在身旁的亲人们要爆发性地大哭一场,这也是对亡故者最初的悼念。

3、移尸人死之后,家人马上烧“倒头纸”,并将死者的尸体由炕上移至正屋(俗称外间屋,也叫堂屋)中临时搭设的灵床上,灵床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然后开始丧葬的准备工作。

人死以后,要尽快移尸,不可以长期躺在土炕上,因为那样认为是让死者背炕坯。

4、哭街五、六十年代时兴哭街,如果是在头一天晚上死了人,第二天凌晨由死者的长子沿街大声哭叫,其目的是将丧讯通告乡邻。

哭街的如果遇上行路人,要就地磕头,叫磕丧头。

东北的丧葬习俗(四)

东北的丧葬习俗(四)

东北的丧葬习俗(四)
一、守灵
在大殓和出殡之前,丧家亲属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灵左右,看守着长明灯,不让熄灭,上香,使香火不断,为接续香烟之意,在灵前烧纸,以祭奠哀思,同时要严禁猫狗之类的动物靠近,避免亡人借气。

大殓之后需要在家停棺,一般要停七天,现在多数是第三天出殡,(从死后那天算起)。

大殓后至出殡期间,家人要守护或睡卧在棺旁、草垫上,以表孝意。

叫做“守灵”。

其亲友可在室内搞些活动,叫“坐夜”。

通常情况下,凡停灵在家的,都要搭灵棚,要在寿材头摆放祭品,如倒头饭、长明灯、遗像、摆花圈、供品(馒头、水果等)香炉碗。

二、灵堂
在农村办葬事,都要搭建灵棚,也叫灵堂。

灵堂的布置要根据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是首先要大帐篷,设灯光,乐台在左边,(放上桌椅以备乐队放音响之用。

祭品、遗像、横额、挽联。

横额写法:如黄家亡母,应写:显妣黄母老太君奠礼之灵堂,如是亡男,应写:显考黄公老先生亚军之灵堂,共十二个字。

灵棚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灵棚联:上一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一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

还有:德传百世名留千秋,悲歌动地哀乐惊天。

寿越七旬含笑九泉,精神不灭风范永存。

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寿终德望再身去音容存。

横批可按男女年岁大小,如驾鹤西游、尊灵西去。

河北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

河北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

河北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河北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中国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和宗教信仰不相同,所以各地的风俗文化也大不相同。

不管是饮食风俗还是婚丧嫁娶,各地都有着各地的礼仪和方式。

那么河北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河北丧葬习俗有什么讲究披麻戴孝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

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

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

亦作“带孝”。

戴孝是晚辈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而佩戴的用白布做成的丧葬饰物,最主要部分就是戴在头上的孝,逝者的平辈是不用戴孝的。

挂孝除了戴孝,还有“挂孝”。

出殡当天,逝者的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们要挂白孝,直系孙辈要挂“花孝”。

白孝是长度更长的整幅白布下端挽成绣球斜挂于肩,逝者是男的,孝就挂在左肩,逝者为女性就挂右肩。

花孝按照习俗,儿媳妇挂的白孝是由自己娘家提供(出资)的。

直系孙辈所挂的“花孝”,就是很实用花床单(被面)是由娘家、亲戚等提供(出资)的。

这些“挂孝”在上身之前要先挂在大街上,书写出资人的姓名,让街坊乡亲看的。

所挂之孝,也归挂孝人所有。

一般来讲,逝者的家属希望戴孝的人越多越好,这样显得逝者的家族人丁兴旺,葬礼的场面也壮观。

而逝者的族人、亲戚也愿意戴孝,这缘于戴孝可以落得物质上的实惠。

过去一直都是物质匮乏,戴孝的孝布是实实在在的新布料,葬礼结束后孝布归戴孝人所有。

根据与逝者的亲缘远近,戴孝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是逝者的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们,就是参与入殓、拿孝棒的人们。

第二档是逝者的侄子(侄媳妇)、侄女、外甥(外甥媳妇)、外甥女。

其余戴孝的都包括在第三档,包括逝者的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这些外姓人。

三个档次的区分,就是孝上面的“符”。

在所有戴孝人头上所戴的孝上面的左边或者右边都有一个画着特别符号三角形的“符”(按照逝者的性别分“男左女右”),第一档是白布符、第二档的蓝布符、第三档的是黄纸符。

东北的丧葬习俗(二)

东北的丧葬习俗(二)

东北的丧葬习俗(二)东北的丧葬习俗(二)一、戴孝停灵之后,首先孝男孝女们由上了年纪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

不论满族还是汉族,无论披麻还是带孝,必须要按以下的规矩去戴孝,绝不可乱带。

亡人是男的,戴孝应左短右长,亡人是女的,戴孝应右短左长。

扎腰的,亡人是男,孝男孝女不分男女都要扎腰左边。

亡人是女,都要扎腰右边,也就是短的不在了,戴孝是晚辈的孝意,平辈不用戴孝,父母走一个长短要差八寸,父母都走了孝布要差八分,决不可带齐孝,那样是犯重丧,除非两个老人一齐死的,(死在一天了或一齐出殡这样可以戴齐孝),切忌、切忌。

戴孝过去有很多讲究。

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

只要能戴孝就行了。

但是家族也应穿着素装,儿女们要带重孝,必须戴在头上的,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红布,重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蓝布条,以视区别,其他族人男的系在臂上男左臂,女的戴在头上。

二、灵幡灵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为亡人引路去西方极乐世界。

下面介绍一下灵幡的制作方法,(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故人年岁大小?凡不超过60岁故字前加世字。

60---70岁在故字前耆字,70----80在故字前写耄字,80----90岁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

如某人父是48岁故去的其灵幡上应写“世故”先考----内行人一看便知是60岁以前去世的。

(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1、在灵幡中间和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

要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

男的在最下边剪五个箭头;女的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

2、灵幡中间飘带的中间,要“男剪圆形、女剪方形”。

取天圆地方之意,男剪13个圆形,女剪14个方形。

男单女双。

比如故父名叫王占和,终年58岁,可写成:“世故显考王公讳占和之引魂幡”。

幡字必须落到生字上。

3、怎样写灵幡?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

比如下边这个灵幡的飘带: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旺墓绝”念到最后那个字使占上“生”。

秦皇岛海葬服务流程

秦皇岛海葬服务流程

秦皇岛海葬服务流程
1、申请海葬:家属或法定代理人需要到当地殡仪馆或公安机关办理申请手续,提供逝者相关证明文件和个人信息。

2、安排火化和骨灰处理:逝者遗体经过火化处理,并将骨灰装入特制的海葬骨灰壶。

3、安排海葬船只:安排船只进行海上仪式,一般由殡仪馆或专业海葬服务公司负责。

4、进行海上仪式:在船上进行逝者告别仪式,包括祭祀、哀悼、撒骨灰等环节。

5、提交证明文件:海葬结束后,家属需到当地公安机关领取海葬证明文件,用于制作墓碑和后续手续。

6、设置海葬纪念碑:家属可以在逝者所在地或者国外的指定地点设置纪念碑,记录逝者生平和留下的美好回忆。

注意事项:
1、海葬需要在特定的海域进行,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2、海葬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海上环保规定和礼仪规范,不能随意扔弃垃圾和影响海洋生态。

3、海葬适合生前预定,家属需要提前了解相关流程和安排。

黎族人的葬礼习俗和禁忌

黎族人的葬礼习俗和禁忌

黎族人的葬礼习俗和禁忌黎族人的葬礼习俗和禁忌遗孀的待遇合亩制地区,死者的妻子在给丈夫送葬当天,由娘家接回去。

不享受夫家的财产,带走自己的行李和当年的口粮,以及不断奶……遗孀的待遇合亩制地区,死者的妻子在给丈夫送葬当天,由娘家接回去。

不享受夫家的`财产,带走自己的行李和当年的口粮,以及不断奶的婴儿。

这种不落夫家婚俗,认为遗孀居住在死去的夫家不吉利,死后不属夫家鬼,娘家的祖宗也不认,成为无家可归的阴间鬼婆。

对于妻子去世的家庭,由夫家协助娘家共同办理死者的后事,葬在娘家的墓山。

黎区,死去丈夫的年青者改嫁,年老的落夫家,扶持家庭管理,后事由子女办理。

遗物如何处置黎族民间埋葬死人后,要把死者日常使用的物品,如衣服、被褥、草笠、刀篓、弓箭和纺织工具等。

按男女使用的物类处理,男性死者由家里男性老人把遗物送往村边大榕树下或坟墓旁边放置。

如果死者是女性,由老妪去放置。

在放置遗物的时候,要点死者的名,说他(她)的东西已经送齐,不得再回人间吵闹。

之丧期间穿孝服黎族民间在治丧期间,亲属要穿孝服。

合亩制地区杞方言和白沙县润方言,在孝期衣服反穿。

乐东、昌江、东方、三亚等地的哈方言和美孚方言穿黄色麻衣孝服。

琼中、保亭、陵水等地杞、赛、哈等方言穿黑色孝服。

在哀悼期间,不许换衣服,不许洗澡,不许外出参加红事和各种娱乐活动,否则视为对死者的不孝敬,来日不吉利。

现在部分黎区办丧事,带黑纱。

如何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合亩制地区丧俗,村里如果有人死,全村成年男女3天不吃米饭,每天就餐时要集中在丧家里喝孝酒,吃肉吃菜,餐前和餐后唱悼歌,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如死去的是父母亲,子女则从丧日起,12天酒孝;死去兄弟的7天酒孝;死去子女的五天酒孝。

治丧期间,死者亲属反穿孝服,不许敲锣打鼓,不许唱歌谣和吹奏乐器,不许劳动种植,不许外出探亲访友。

哀悼期满的那一天早上,死者亲属下河洁身,换衣服,把埋葬用的锄头等工具放进河里洗,表示清水能洗掉邪气。

然后,杀猪、宰鸡祭祖先,驱邪招福魂。

简朴的丧葬

简朴的丧葬

简朴的丧葬
黎族人民的丧葬仪式大致相同,但每个地区又有所区别,比较典型的是“合亩”制地区保持着较古老的仪式。

家中如有人死亡,咽气后,立即移尸厅堂临时铺设的板床上,请来村中谙得咒语的老人过丧家来念咒,以安慰亡灵。

再用6条棉线拉栓于尸体之上(内2条从上身拉至下肢,另4条横拉过胸、腹部),方准拿被子盖尸。

丧家大门口前面设一香案,供上5饭5酒及一只鸡,以祭亡灵。

鸣土枪报丧,全村或全峒的人都来吊唁。

并禁忌丧家亲属打子骂人以免干扰亡灵安息,或送丧气给他人。

如人死在村外或较远的地方,还要牵魂回家。

就是从死亡的地点(如医院等)开始放一根线沿途直到家中,意思是牵魂回家了。

村上或峒上的人集在一起,三天不吃主粮,不做重工,只喝糯米甜酒(山兰酒)。

一般都用独棺,用一棵大树,取其一段,凿其中空,加盖制成。

不停棺,当天埋葬,出殡前,全村人都自动的放下手里的农活,主动过丧家帮工。

抬灵棺出门时,晚辈站立厅堂大门槛两侧,双手护棺三次,以示挽留之意。

出殡途中,有一老者腰带刀蒌装满爆米花,沿途撒去,以示向野鬼“施姑”。

沿途鸣放粉枪开道、镇慑一切妖魔恶鬼,以示让亡灵顺利通往阎王府报到,不建墓冢,但在坟上放置死者生前的用具(妇
女放纺织工具,男子放弓箭、木耙、腰蒌、草笠等)。

死者如系男人,葬于本村同一血缘集团的公共墓地。

外来嫁人娶的女子,则须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于其父方的公共墓地。

其它地区特别是琼中、陵水、崖县等地,也有迷信风水、停棺打斋、做道场、择地建墓和清明节扫墓等习惯。

合亩制地区的黎胞没有清明节祭扫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秦皇岛丧葬礼仪
篇一:丧葬祭祀礼仪
丧葬祭祀礼仪
老人去世了,遗体处理----用温水擦拭身体----用高度酒再擦拭一遍-----穿装老衣服----入殓(沈阳有纸棺)
-----护送遗体到殡仪馆暂存------回家摆放灵堂-----烧
香守两夜三天-----火化前遗体告别仪式---火化---收骨灰入骨灰盒-----存放骨灰-----白事宴席-----6天上旺烧纸
----头七烧纸------三七烧纸-----五七上坟烧纸------七七烧纸-------百日上坟烧纸---清明节上坟烧纸---下葬择日子(百日内下葬不选日子、下葬日在头一年、三年后单数年份)---烧周年---清明节祭祀。

每次祭祀用品:
上旺头七祭祀用品:望乡台,纸梯子,万贯钱,金山,银山,香一捆,关钱,(九小打)每七,金莲花,往生钱,
消灾的,化解的。

程序:请照片,摆香炉,上香,摆贡品(必有馒头),卧室窗开一道缝,放清水一杯。

儿女包饺子,数量按死者的年龄(包括天地各一岁),入78+2=80,包80个饺子,和生前爱吃的菜(单数)。

做好后,给老人摆好座位,碗筷,碗中放一个饺子夹两半,夹些菜,饭后半夜11点左右,照片,香炉收回放到家中最高处(确认香已经烧完)。

找一个路口,带上碗中的食物再多加两个饺子(天地各(:秦皇岛丧葬礼仪)一个)供品各取一个,两打万贯钱,九打关钱,莲花,往生钱,消灾钱,化解钱,望乡台,纸梯子,送给老人。

半夜12点后,再送金山,银山,万贯钱两打,回来倒水关窗。

三七祭品:金斗,银斗,纸钱,香。

晚上天黑,在路口烧。

五七祭品:莲花,聚宝盆,摇钱树,纸钱,香,衣物,供品白酒(5样馒头,橘子香蕉苹果糕点)。

程序:带祭品,香炉,香,衣物,到坟上烧,没下葬的请出骨灰盒,摆到供桌上,上香烧纸,最后烧衣物,收回骨灰盒,香炉(确认香烧尽)
七七祭品:船,桥,纸,香,在路口夜晚烧。

百日祭品(烧百日有说几个儿子提前几天的,有的说提前一天的,我赞成百天烧纸):衣柜,楼房,粮仓,家电,
纸钱,香两捆上坟烧(骨灰未下葬请出骨灰盒)摆供桌,糕点(蛋糕馒头),水果(苹果香蕉橘子)白酒,烧完香等收回骨灰盒,带回香炉。

篇二: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1、搬铺(有的地方叫调床)
在亲人临近死亡时,将病人由卧房移至中堂临时铺设的软床上,称“搬铺”。

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嘱咐家人预备办理后事。

男移中堂左侧,女移右侧。

未成年人夭折,不移。

家有长辈,亦不移中堂而移侧屋。

2、送终
老年人病危时,儿女都要在面前日夜守候谓之“送终”。

死前给男老人理发,一般是剃光头,妇女不剃头,只将头发梳整齐。

穿好寿衣,戴好帽子(哥在世不能戴帽)、穿好鞋袜(弟在世不能穿鞋,只穿袜子)等。

一方面因为死后胳膊、腿硬不好穿,另一方面按迷信说法,死后穿就“赤着身子去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

咽气后,眼睛、口闭合不好的,再帮其合好。

口里含着拴着红头绳的铜钱。

把红头绳挽成圈,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死者耳朵上。

“口中含宝”寓吉祥意,谓之“噙口钱”。

用白纸盖在脸上叫“蒙脸纸”。

这时在脚脖子套条麻绳叫“绊脚绳”,以防止“炸尸”,入殓时解开。

用手帕包着“打狗饼子”装在死者的袖筒里。

门上贴
上白纸,男先死,白纸贴在左边门上,女先死,白纸贴在右边大门上。

死者年龄多大,就用多少根谷草扎成草把,放在死者床头前叉开,叫“隐身草”。

头面前面以碟、盏盛油放灯芯点燃为灯,称“长明灯”。

再放上一个阴瓶子,外面用高粱秆做框、纸糊的四方框灯罩挡风。

3、喊路
老人咽气后,把以上这些物件整备好后,孝子应立即到大门前路口烧纸喊路。

让亲邻中高嗓门的一人喊:“×××明光大路向西南”。

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赴西南极乐世界。

连喊三声后,全家人才能大哭,又曰“举丧”。

在老盆里烧纸(老盆底钻三个洞)砍好哀棍,砍哀棍时,要注意选好一支较长柳树的枝,够所有孝子用的,粗头是老大的,依次截取,一根比一根长一点,干儿最后,全部用白纸剪穗子糊上,糊好白幡,曰招魂幡。

死一位糊一杆,死两位糊两杆。

4、戴孝
比死者小的平辈、晚辈都要戴孝。

孝子(包括儿媳)戴重孝(布最好是粗麻布),并腰系辫好的麻绳,束顶帽外束麻绳坯子,塞上棉花,男左女右,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

其他人以房份、亲戚的远近,在孝帽的形状、孝衣、扎孝腿的布条颜色上区别。

玄孙可戴红帽,穿红衣。

5、送盘缠
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全族的人员到亡人家中,晚辈戴着
孝帽,儿子、女儿、、侄女、侄子、孙女孙子穿着孝衣和白鞋,选一人端着馍盘,馍盘中放置一碗数量与死者年龄相同的小扁食;做一个面灯放油点着(前两样用面必须伸手一下取出,不多不少),及一些纸箔;另一个拿着用白纸糊成的盛有折叠纸元宝的钱褡子。

孝子哭着在前,家族人员随后,前行至村外十字路口。

用三角架叉开,挂上箔,放上褡子,三角架下放着面灯、扁食,点火焚烧,选一人呼死者已死去晚辈的名字,“×××给××(称呼)扛褡子”,连喊三声,孝子等人不从原路回家。

即为“送盘缠”。

6、报丧
老人断气后,若亡人是妇女,必须向娘家报丧;亡人是男的,向其外祖母家报丧。

由长子戴孝帽、系孝绳,手持哀悼棍前去报丧。

到了目的地,不能进门,有人来接,无论长幼,孝子都要给叩首,叫“跪门”。

一般亲友,派族中人去即可。

至亲要立即带上箔到丧家烧“倒头纸”,痛哭一场就回去,孝家不招待酒饭(现在随后火化)。

7、哭丧
老人过世,亲戚得悉,要拿纸及时赶来哭丧,称为烧倒头纸。

不在家的子女接到死讯,首先要哭悼。

然后问明死因,尔后立即回家奔丧,临到家时要痛哭。

出嫁的女儿要一路哭来。

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直至有人多次劝慰才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