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

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

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作乐器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黄帝的贡献。

提示:造船、炼铜、发明弓箭等。

5.教师讲述:传说难免有神秘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

目标导学三:尧舜禹的禅让

1.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小品自编自导自演尧舜禹禅让过程,形象地了解禅让制。

2.图片展示:尧、舜、禹

3.教师提问:禅让制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示: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继承人。

4.教师提问: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提示: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首领没有任何特权。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5.材料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

任感等。

三、课堂总结

四五千年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尧、舜俭朴谦让、克己利人的精神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态度,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贡献,是全课的重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问题,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和实质。通过图片,让学生对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有直观了解;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课标内容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地点;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说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②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创造性劳动中。 ③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四、教法学法 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比较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喜欢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远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教师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教师讲解: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并进一步提问: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看金牛山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蓝田人等的位置。 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教师提问: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教师讲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 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化统一字 焚书坑儒摧残了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

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严酷的刑法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景之治(历史上把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景之治”)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识读《战国形势图》《战国铜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

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一是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兼并战争; 二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 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对话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充分融于课堂。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部分教学内容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逐一解决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 1.铁农具和牛耕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2.春秋时期的霸主都哪些?第一个称霸的谁? 环节二、导入新课: 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小组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大国?分别在什么位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教学过程]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理解“禅让”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难点:禅让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赢得当时许多部落的尊重。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了解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 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阪泉之战: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3.归纳概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黄帝和炎帝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历史;知道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来的;了解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遗址了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提供的插图初步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的想像力和观察力。 3.情感目标 我们的祖先发展虽然很缓慢,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轨道不断地进化;在远古时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与发展。 二、教学要点 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提问:东西方对人类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你 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说的吗? 提问:科学事实又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呢? 讲述:达尔文与进化论的故事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 它是如何进化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是谁?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寻这些问题。 【回答】 东方: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回答】人是由古猿进化 来的 倾听 由学生熟知且感 兴趣的内容入手, 既可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可密 切联系本课所讲 内容引入主题。 通过思维定向, 引出本课所讲的 主要内容。 环节二:明确课标、认识重点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程标准与重难点,让学 生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认真听讲、明确课标,知 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课之前, 明确展示课标,让 学生首先知道这 节课应该学什么、 重难点是什么,明 确学习目标后,为 课堂学习指明方 向。 环节三:讲授新课一、人类的起源识图:观察教材中《我国境 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并回答思 考问题。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和珠江流域。 锻炼学生识图、分 析能力,并使其感 受到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密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1 川教版

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授课时间授课人课题: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教 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知道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其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历史学习必备的证据意识。 2. 知道“北京人”这个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北京人头骨复原化石和《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知道北京人的身体虽然还保留猿的特点,但已经具备脑部发育、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早期语言的人类体质特征,并且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工具、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已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理解北京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原因。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严酷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的艰辛和生存智慧的不断积累,以及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北京人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也就是秦朝之前中国的历史,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页,解释时间及经历。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六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也就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的历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本节课的内容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看2页的分布图:指出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一是看图名、图标、图例;二是看图中明显出现的信息点;三是对信息点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①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哪些?看书 看图,学方法 初步了解本节课 内容 学会识读历史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2、能力与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传说。 教学难点:“人文始祖”的含义;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准备:电脑和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这两幅反映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祭祀大典,我们看道,海峡两岸同胞在一起展开炎黄的祭祀活动,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二、讲授新课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探究1:炎帝与黄帝为华夏族做了哪些贡献? 点拨1: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的用具。 探究2: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点拨2:回顾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相关内容,再对比炎黄关于农业发明的传说。 探究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点拨3:炎黄部落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探究4:什么是“禅让制”? 点拨4:经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接替部落联盟首领的这一制度为“禅让”。 探究5: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点拨5:远古的时候曾有一场大洪水;洪水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在和洪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人们团结在领导者的领导下,终于制服了洪水;治水成功的人最终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二)成果展示 炎帝:姜号神农耕种陶器尝百草 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 黄帝:姬号轩辕创制历法发明用具 禅让制:尧舜禹治水 (三)拓展延伸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练习川教版

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知识网络构建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课后即时训练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 A 手脚有明显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 距今年代:70万~20万年之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特点: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约18000年 生活地点:龙骨山顶部洞穴 特点: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 9.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综合思维导航 10.①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条河的流 域? ②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③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④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学习 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知识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4、桂陵之战是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即成语“围魏救赵”的典故。 5、马陵之战是继桂陵之战后,齐国再次攻击魏国的战役,是历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 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7、问题思考P——34 当时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因此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他们最渴望的是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 (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②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治,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3)军事上:奖励军功。 10、材料研读——P35 商鞅依法治理秦国,公平公正,处罚时不怕强权,奖励

时不赏亲近者。材料中反映了商鞅是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推行改革的。 1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12、材料研读——37: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解决了水灾和旱灾的影响; (2)农业生产有了保障,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3、课后活动:——P37--1 春秋: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唇亡齿寒 战国: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百发百中、完璧归赵 14、课后活动:——P37--2 (1)变法改革过程中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找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有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2)只要变法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改革终究会进行下去,变法的成果不会个别人而废止,并最终会取得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验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8年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交换物品、制作

新版【部编人教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永济渠 2.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 B.交战区域广 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D.持续时间较长 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5.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6.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①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①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①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 7.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A.遭到了普遍反对B.忽视了道德教化 C.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D.最终必然会失败 8.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9.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图片所示,表中应填入( )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炎黄联盟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 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 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那么,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多媒体课件展示“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庙”]

初一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练习题及答案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2012·岳阳模拟)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祖先,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黄帝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在古史传说中,他是______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淮河 2.(2014·山东滨州)1.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 黄帝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戎族 B.鲜卑族 C.蚩尤部落 D.华夏族 4.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殇殇,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 A.他们都是黄皮肤 B.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炎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全部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

5.(2012·泰州模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 ) A.原始人群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 C.半坡原始居民时期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选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任命制 D.禅让制 8.(2011·扬州中考)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 ) A.尧B.舜C.鲧D.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中的“轩辕”指谁? (2)从材料中指出“轩辕”参加过的两次战役名称及交战双方。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材料题新人教版

材料题:远古的传说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中的“轩辕”指谁? (2)从材料中指出“轩辕”参加过的两次战役名称及交战双方。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还有哪些贡献? 2.在河南郑州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有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见下图)。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大大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请回答: (1)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2)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见下图)

上图为在新疆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丝袜。据考证该墓主人是当地人,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运来的。 材料三(贞观年间)米斗四五钱(说明粮食很便宜),外户不闭(门者)者数月,马牛被(遍)野。……是岁,天下断狱,(判)死罪者(只有)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一《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2分) (2)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贞观年间的经济、社会状况。(2分)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并列举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争霸史实;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大变革等历史现象的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春秋战国时代的发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着改革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二、新课学习 (一)战国七雄

教师:为什么叫战国 学生:《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当时就有战国的称谓,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还没有变化,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重点。 教师:战国七雄的历史特征是什么? 学生: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教师:七国的形成指的是那七雄?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图。 教师: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多媒体展示马陵之战图。 教师: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保卫歼灭战,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期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多媒体展示长平之战图片 教师: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多媒体展示桂陵之战图片 教师:“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 教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1 川教版

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课时教案 课题: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第课时总第个教案 年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 日 批注: 课程目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 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1、知识与能力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 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 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 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 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 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 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 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 进步性有哪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 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 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体验法、引导想象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一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 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 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