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肿瘤防治健康教育》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压力。
为了降低患肿瘤的风险,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肿瘤的发生原因。
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可以通过调整来降低患病风险。
比如,避免接触致癌物质,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遵循健康饮食原则等。
其次,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定期参加癌症筛查,例如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在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中,还要强调禁烟、限酒、防晒等健康生活方式。
吸烟和酗酒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导致皮肤癌。
因此,我们需要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肿瘤防治健康教育还要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
患有肿瘤的患者往往需要面对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支持患有肿瘤的患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通过以上一系列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肿瘤的风险,提高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远离肿瘤的困扰。
肿瘤病人健康教育

肿瘤病人健康教育
《肿瘤病人健康教育》
肿瘤病人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健康教育对于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接受治疗和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首先,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肿瘤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和治疗选项。
通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患者可以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做出更明智的医疗决策。
此外,患者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肿瘤治疗通常会伴随着副作用,如恶心、疲劳和情绪波动等。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学习到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如饮食调整、运动和心理疏导,从而减轻不适并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
最后,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面对严峻的疾病,患者往往会感到绝望和恐惧。
而健康教育可以教导他们如何保持乐观、积极地面对疾病,并寻求帮助和支持。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肿瘤病人健康教育中,医疗机构、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教育、宣传资料、社区活动等,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帮
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健康教育对于肿瘤患者的生活至关重要。
通过健康教育,肿瘤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挑战,以及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个体化饮食护理中的疗效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个体化饮食护理中的疗效
首先,疾病与病人的情况不同,饮食护理也应因人而异。
疾病的类型、患者的身体条件、治疗方案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饮食效果。
因此,个体化饮食护理要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
进行量身定制。
其次,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血糖控制,化疗副作用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应避免高糖、
高脂、高热量食物,合理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此外,对于食欲减退、口干、味觉改变等化疗副作用,可选择易于消化、口感清淡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蔬菜汤等。
还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持身体免疫力。
因此,患者应注意选择富含蛋白质的
食物,如鸡蛋、鱼肉、豆腐等。
此外,还应保证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如适量摄入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
总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护理可以缓解化疗副作用、保障身
体营养、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并严格遵守,
加强营养与抗病能力的提升,以提高身体质量,增强身体免疫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
康。
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加重、诱发糖尿病的机理,探讨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如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预防继发糖尿病。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其中有11例患者化疗后诱发2型糖尿病。
结论:多数患者通过食用降糖药物以及合理的饮食,并进行定时检测血糖,能保障治疗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18-01营养成分的缺失极易引发肿瘤的发生,也可能是诱导患者发生肿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糖、及其他元素的代谢失衡,当二者并存时,互相作用,加重病情,恶化预后,成为需要肿瘤内科及内分泌的医生共同要面对的难题,本文章对我院将近5年来的恶性肿瘤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康复治疗的经验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究在进行恶性肿瘤化疗的过程中将如何来控制患者的血糖和如何预防继发性糖尿病,特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患者资料本组患者一共48例,男25例,女为23例,年龄42~81岁(平均61.5岁)。
所有病例都经病理学的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在化疗前采用询问患者病史、查体,并遵照1999 年的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判断,入院前经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7例,在化疗过程时有11例患者从化疗的第2~8周期血糖开始上升,结合OGTT的试验确诊为继发性的糖尿病,11例患者均无糖尿病家族史。
1.2 研究方法化疗前确诊为糖尿病者为A组,化疗过程期间确诊的糖尿病者为B组。
分别对肿瘤类别,化疗方案及化疗过程中血糖的控制、进行总结分析,并且对糖尿病是否有好转进行随防。
通过糖尿病进行随访的结果判定为:在与化疗结束时进行比较,需要增加降糖药物刚够维持原先的血糖量者视为加重,停药且通过服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证实血糖正常视为痊愈。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护理PPT课件

糖尿病的简介
糖尿病的病理特点:
一般症状: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许多患 者有皮肤瘙痒。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 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聚集发病, 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直接促进了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表现:一些患者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诉而就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慢 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如各种感染、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少数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等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糖尿病的简介
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一般症状: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许多 患者有皮肤瘙痒。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 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 2.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聚集发病, 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直接促进了动 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3.糖尿病并发症表现:一些患者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诉而就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 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如各种感染、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少数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等 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恶性肿瘤的简介
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的病史: 年龄、病程、过去史(有些肿瘤有家族多发史或遗传史,部分癌有明 显的癌前病变或相关疾病史,吸烟、长期饮酒、饮食习惯或职业因素有关的接触与暴露 史); 体格检查 :肿块的部位、肿瘤的性状 、区域淋巴结或转移灶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流式细胞分析术(FCM)、基因诊断 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ECT)、远 红外热像检查 ; 内镜检查 :用内镜直接观察肿瘤或病变,并可取细胞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 病理形态学检查 :这是目前确定肿瘤的直接而可靠的依据 ,主要为临床细胞学检查 、 病理组织学检查 。
直肠癌晚期。伴有糖尿病该怎么治疗,治疗方法

直肠癌晚期。
伴有糖尿病该怎么治疗,治疗方法直肠癌晚期是指直肠肿瘤病变已经扩散到了周围组织和器官,或者已经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
同时伴随有糖尿病的情况下,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由于糖尿病患者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癌能力也相应降低,容易出现合并症,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直肠癌晚期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可以通过切除肿瘤来延长生存期,减少病情扩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容易导致血糖反应不稳定。
2.化疗和放疗如果手术并不适合该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化疗和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化疗和放疗可以帮助控制癌症的生长和扩散,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疗和放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副作用会更大,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治疗方式,可以针对癌症细胞特异性靶点进行治疗,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同时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对于糖尿病直肠癌晚期患者,靶向治疗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控制癌症的发展。
二、注意事项1.控制血糖病人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
血糖过高会导致白血球、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
同时,血糖也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合理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是非常关键的。
需要合理控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比例,减少对胰岛素的依赖,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3.增强营养对于糖尿病直肠癌晚期患者,身体的免疫力减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应该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合理搭配多种营养,维持营养平衡。
4.定期随访随着治疗的进行,需要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5.心理护理直肠癌晚期患者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并伴随着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乳腺癌病人合并糖尿病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其整个综合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饮食护理力度与规范和细致的术后护理与健康教育将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心理康复,有助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和全身状况的改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日常工作中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总结经验,术后的体位、糖尿病饮食、皮瓣、引流管、患侧上肢肿胀、术后出血、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心理护理及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等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处理办法进行分析、总结,力求摸索出一套更为规范和完善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案,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规范化和人性化的术后医疗服务,以提高患者术后预后和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护理;血糖控制;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引流管;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58-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女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已呈上升的势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营养物质代谢紊乱,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由于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导致疾病的发生。
发病者以48-70岁居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1护理1.1 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即开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仔细观察手术创口有无出血及渗血情况,引流管有无脱落,留置导尿管是否通畅,遵医嘱测五点血糖1.2体位病人全麻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如有呕吐头侧向一侧,心电监护6—8小时,待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1.3 饮食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者,可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为患者合理的安排和控制饮食。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病 、功 能状况 、性格差 异 、行 为类 型、社 会及 家庭 等多 种 因素影 响 ,极 易产生 焦虑 、抑郁 、恐惧 、孤 独等负 性 情绪。不 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神经 一内分泌 一免 疫 轴 的功能状 态 ,削弱 机体 的免疫 能力 ,加 之糖尿 病 所致 的糖类 、脂类 、蛋 白质 代 谢异 常 ,增加 了机 体对 肿瘤的易感性 ,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 因此 ,医务人员在医治患者躯体病痛的同时,对其不 良心理状 况 ,予 以足够 重视 ,给予更 多 的关 怀 ,同 时 详细介绍胰 岛素泵 的特性、低血糖的症状 、处理错 施 ,通过多渠道引导其应对这一刺激,尽量将不 良情 绪减 少到最低 程 度。 2.2 胰岛素泵置管护理
效果 ,现报 道如下 。
2.1 心理护理
有 研 究 发 现 -3 J,恶 性 肿 瘤 患 者 由 于 躯 体 性 疾
1 资料与 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 组 5l例 ,男 29例 ,女 23例 。年 龄 43—78 岁 ,平均 59.6岁。均符合 1998年世界卫生组 织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J,即空腹血糖 ≥7.0 mmol/L, 餐后 2 h血糖 ≥l1.1 mmol/L。结 果 :上述 应 用胰 岛 素泵治疗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 ,血糖稳步下降 , 在 3 d内 血 糖 控 制 在 5.87—7.89 r et ool/L,平 均 7.61 mmol/L。患者术后病情稳定 ,切 口愈合 良好 , 无皮肤感 染 、低血糖 等并发 症发 生 。 1.2 监 测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易合并肿瘤的机制
高血糖作用 :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直接和唯一的能量来源,并 且高血糖对遗传物质可造成氧化损伤等。 高胰岛素血症:由于糖尿病不同器官组织暴露于高胰岛素血 症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使得胰岛素在不同个体促进不同器官 发生癌症的风险难以定量评估。 各种生长因子(如IGF-1,VEGF,TGF等)和免疫因素等作用。
晚期糖基化纵末产物(AGEs)等。
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可继发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 确有使血糖增高、原有糖尿病加重的趋势,其可能的相互影响因素如 下: 化疗药物对病人有病变的胰岛B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 使其相对不足的 胰岛素分泌更少, 导致血糖升高; 部分化疗药物可引起肝细胞损害, 影响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及转化; 糖尿病患者糖酵解中3 个关键酶,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激酶 活性易被化疗药物抑制, 使糖消耗减少; 由于进食少, 肝糖原、肌糖原、脂肪、蛋白分解增多导致血糖增高; 恶性肿瘤与糖尿病发病均有一定遗传基础, 与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有 关, 发病都以中老年人为多;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型糖尿病可以
增加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但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美国科学家在1982年开展了一项对包括467922名男性和 588321名女性 (均无肿瘤史) 的大样本人群前瞻性研究, 经过16年随访, 发现糖尿病与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 肝癌和膀胱癌死亡率密切相关。其中肝癌和胰腺癌与糖尿
括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如各种感染、血管
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少数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性糖 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1浅表者可见肿块,生长速度较快。 2.疼痛:局部刺痛、跳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常难以忍受。空腔 脏器可致痉挛,产生绞痛。
糖尿病病人锌、镁、锰、铁、钙等代谢异常, 致多种元素缺 失, 而以上元素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 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 高于非糖尿病病人; 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肿瘤组织中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水平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内皮素的作用: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内皮素有关。在肿瘤发 生中, 内皮素参与诱导细胞增生, 对组织异常增生而导致肿瘤 形成有一定作用。 恶性肿瘤与糖尿病在细胞、体液免疫改变方面有一定的共同 点。恶性肿瘤的发生、预后与细胞及体液免疫紊乱直接相关。 长期高血糖可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淋巴细胞比例失调; 与体内激素调节有关: 人体血糖水平受多种激素调节, 主要 升糖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 和甲状腺素。
6.转移的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致肢 体水肿或静脉曲张。骨转移可有疼痛,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肺 癌、肝癌、胃癌可致癌性或血性胸、腹水。 7.全身症状:早期可有贫血、低热、消瘦、乏力,恶病质是恶性 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的 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 乏力等)。某些部位的肿瘤可呈现相应的功能亢进或低下,继发 全身性改变。
3.溃疡:呈菜花状,或表面有溃疡及恶臭血性分泌物。
4.出血:上消化道-呕血或黑便;下消化道-血便或粘液血便;胆道与泌 尿道-血便和血尿;肺癌-咯血或血痰;子宫颈癌-血性白带或阴道出血;
肝癌-腹腔内出血。
5.梗阻:胰头癌、胆管癌可合并黄疸,胃癌伴幽门梗阻可致呕吐,肠肿 瘤可致肠梗阻,支气管癌可致肺不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体重:与BMI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人群中多种类型的肿瘤发生风 险增加。肥胖与前列腺癌等肿瘤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 表明,体重增加与一些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减 轻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并使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 平恢复正常,而减轻体重与其后肿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 • 体力活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较多与结肠癌、绝近 期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低有关。体力活动也有助于预防肺 癌和侵袭性前列腺癌等其他肿瘤。研究表明,经常做中度体力活动, 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 吸烟和饮酒:吸烟除了是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之外,似乎也是糖尿病 和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酒精作用的证据不一,有研究 提示,少量饮酒即增加发生特定类型肿瘤的风险,并且过度饮酒是糖 尿病的危险因素。然而,适度饮酒却与糖尿病发生率降低相关。
某些药物
二甲双胍 越来越多的观察性临床研究表明,与其他降 血糖治疗相比,二甲双胍治疗与肿瘤发生或死亡风险降低 有关。有观察性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改善肿瘤预后。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既往证据表明,一些外源性 胰岛素与肿瘤风险增加相关。最近,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 探讨了胰岛素应用和(或)甘精胰岛素与肿瘤风险增加的 可能相关性。甘精胰岛素可能通过与IGF-1受体结合,从 而对肿瘤发生风险产生影响。但是一项5年开放性随机临 床研究未发现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罹患肿瘤的风险高于中性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但证据仍不十分充分。
理情绪,消除负性情绪对病情的影响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学知识:了解肿瘤的治疗方案及放、化疗的主意事项,糖尿病的 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预防举要
1.居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2.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 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 节制等。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3.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 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 4.术养:是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 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5.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文化和武 术文化内容。
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一般症状: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许 多患者有皮肤瘙痒。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 缓慢,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 2.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聚集发 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直接 促进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3.糖尿病并发症表现:一些患者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诉而就医。糖尿病并发症包
• 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约17%伴有糖尿病和血糖
异常升高,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2008年全球新诊断1240万例肿瘤患者。全球20~
79岁人群中,2.85亿人(约6.6%)患有糖尿病。世界 范围内,肿瘤为第2位的致死原因,而糖尿病为第12 位致死原因。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这两类最常见疾 病的潜在关联自然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病的关联最为密切。
尽管大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肺癌并无关联, 但有研究发
现, 女性非吸烟糖尿病患者与肺癌存在正相关。
肿瘤与糖尿病共享多重危险因素
• 糖尿病与某些肿瘤之间的相关性,可能部 分缘于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老年、肥 胖、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饮酒和吸烟等。
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
• 年龄:大部分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随着年龄增大,糖尿 病发生风险也越来越高。 • 性别:尽管某些肿瘤具有性别特异性,但总体而言男性更易患肿瘤。 校正年龄后,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糖尿病发生风险也略高。 • 种族:不同人群年龄标化的肿瘤和糖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 与各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和医疗条件不同有关。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健康要点
1.控制血糖水平: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发糖尿病血糖升高,最主要的 处理为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原则上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尽快恢 复胰岛功能。 2.合理饮食:饮食必须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重新分配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才能达到合理平衡膳食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3.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合理控制饮食 的基础上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4.中医辨证论治: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间断 性服药。
肿瘤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养生预防要点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科 陈滨海
概述
• 糖尿病和恶性肿瘤都是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
康。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于胰
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
谢紊乱,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当2者并存时,互相
作用,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谢谢聆听 祝君健康
讲 者 简 介
陈滨海,中医学博士,中医世家,主持科研课题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擅长中医治疗各类慢性炎症、癌 前病变及各类恶性肿瘤。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肿瘤科门诊。
5.运动疗法:糖尿病患者适量运动对控制血糖非常有利,而恶性肿
瘤患者体质较差,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 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 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6.畅情志:患有糖尿病本身就影响正常生活水平,合并恶性肿瘤特
别是已经转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打击和精神压力。调节心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