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课时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指长)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物体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3.准备教室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等物体,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不同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直尺、绳子)测量教室内的某个物体(如桌子、椅子)。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估计1米的长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米来回答这些问题。
1米有多长(试一试)(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1米有多长(试一试)1.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了解1米的长度,能够用人民币纸币作比较,直接和间接量化,运用价值观和生活常识来比较长度大小,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自己细心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1米,学习如何用1米作参照物来测量长度和比较长度,在理解长度概念和实际测量长度的基础上,能根据生活常识和判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并能逐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入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1米有多长?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同学们是否知道如何使用1米测量长度?3.2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物品,帮助他们掌握如何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并探究1米的长度有多长。
下面是一个探究的实验:实验材料:卷尺、1元人民币纸币、圆珠笔等小物件。
1.教师拿出1元人民币纸币,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告诉学生人民币纸币的长度是11.1厘米。
2.接着,教师拿出一张1米长的黄色绸带,计算出它的长度,向学生讲解1米长的绸带即是1米长的长度。
3.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如果一盒铅笔摆成一排,一排有多少支?组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将盒子里的铅笔拿出来一个一个地用卷尺测量,将测量出的长度累加起来,得到总长度,再用1元人民币纸币作为比较,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感受1米长的长度和1元人民币纸币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3.3 练习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子,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1.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它们的面积。
2.让学生自己探究:如果我用丝绸做成一条围巾,要用多少米的丝绸呢?需要多少钱?做一个小调查统计。
3.4 教师引导1.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米,知道1米有多长;2.能够使用1米这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解决相关的长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使用1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1米这个长度单位,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箱、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笔记、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1米有多长,知道1米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图片。
” 在课件上展示1米长的绳子、1米长的板子等多种物品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1米的认知。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让一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他们小组的长、宽和高。
并让学生们试着使用自己的刻度尺来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引导学生们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课桌上摆出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该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如:“先测量长度再对比大小”、“不一定每个物品的长度都是整数”等等。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讲述今天所学内容,辅以课件上的总结页面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请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学生们的合作情况和测量动手能力;2.学生们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记录能力;3.教师从课堂讲解笔记和课堂表现中获取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便于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里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家里的客厅、卧室的长度和宽度,了解自己居住环境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了解其他单位的含义和使用,如厘米、分米等等,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理解1米的含义,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2.能够对常用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转换;3.能够利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测量结果;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1米的含义及常用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公里;2.长度的比较和转换;3.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用数字表示测量结果;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2. 教学重点1.1米的含义及常用长度单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长度的比较和转换。
3. 教学难点1.长度的比较和转换;2.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长度单位有哪些,并引导学生认识“米”这个长度单位;2.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1米有多长,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
2. 讲解1.简要介绍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详细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在刻度尺上找规律。
3. 拓展1.让学生通过测量日常物品的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2.给学生一些长度问题进行解决,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练习1.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关长度的练习,包括长度的比较和转换;2.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梳理思路。
5. 总结1.让学生总结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作为教师,为学生做出总结和点评,反馈课程效果。
四、教学评估1.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和计算,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转换等。
2. 问答法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如“1米是多少厘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3. 作业布置一些关于长度单位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提高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刻度尺;2.图片或实物,如鞋子、桌子等;3.练习题。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米的基本单位,知道1米的长度是多少。
2.能够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并通过实物比较掌握估量长度的方法。
3.能够通过生活实例将米的长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理解米的基本单位。
2.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
3.通过实物比较掌握估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1.通过播放视频先让学生了解1米长度的大小,并讲解米的基本单位。
2.让学生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并用物品比较,如通过比较自己的身高、教室的长度等来感知1米的大小。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纸张或其他具有尺寸界定的物品来估测长度,经过实践来掌握估量长度的方法。
4.将米的概念和应用引入到生活实例,如购买食材时需要称量,或者描述房屋的大小时需要用到米。
教学方法1.视听结合法:通过视频播放和讲解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1米长度的大小。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物比较让学生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并用物品比较,并通过实践来掌握估量长度的方法。
3.项目式教学法:将米的概念和应用引入到生活实例中,让学生更有驱动力地学习。
教学流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米的概念,并借助已知物品比较让学生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
2. 视频播放和讲解播放视频介绍1米的长度,并讲解米的基本单位。
3. 实物比较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如通过比较自己的身高、教室的长度等。
4. 实践操作提供纸张或其他具有尺寸界定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掌握估量长度的方法。
5. 应用实例将米的概念和应用引入到生活实例中,如购买食材时需要称量,或者描述房屋的大小时需要用到米。
6.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让学生加深对米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进行记录,评估学生在感性理解1米长度的大小和掌握估量长度方法方面的表现。
2.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在教学实物比较环节,可以加强引导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1米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3课时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3课时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3课时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单元的第3课时,内容为“1米有多长”。
我们将学习长度的单位,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以及如何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长度概念,能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测量工具、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1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请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桌子有多长?”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讲解答案。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1米 = 100厘米测量方法:用尺子量,记录数据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桌子有多长?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答案。
2.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本有多长?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1米的长度概念,能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长度观念。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用米作为单位测量家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床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长度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的教案

师: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出示PPT3,展示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来表示。
5
学生回答(小乌龟的身高没有1米,不要买票)。
学生思考
1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练习巩固
出示PPT4—5
2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111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教师行为
时
间
学生行为
时
间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出示PPT2,展示动物游乐园的情境图片。师:今天小动物想到动物游乐园玩,但是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哪只小动物要买票呢?你们知道吗?
2
学生看图,思考。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
师:让我们一起观察游乐园大门,那里有一个刻度尺,长颈鹿高过了1米的刻度,所以要买票,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2
个别学生回答。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
完成《课课通》第35页。
1米有多长
1、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教后反思
1米有多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3课时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1米的概念及其长度。
2.能够掌握用标准尺度量长度的方法。
3.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米的概念及其长度。
2.难点:用标准尺度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用一个尺子给学生展示1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理解1米的长度,并询问学生相关的体验和理解。
传授新知识(10分钟)教师将标准尺摆在黑板上,并讲解尺的标准长度和主要组成部分,然后给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标准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实践(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每组学生使用标准尺测量不同的物品长度,并填写相应的表格来记录测量结果。
思维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一个标准尺有多长?•用其他长度单位表示1米有多长?•如果用一支笔去测量桌面长度,会发现怎样的情况?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并告诫学生回家后进一步练习使用标准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作业布置:1.查找并编写5道相关的数学题目或者数学应用题。
练习用标准尺进行长度测量。
2.在家里把家具、书本、玩具、衣服、学习用品等物品的长度都用标准尺测量一遍,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理解1米的概念及其长度,同时掌握用标准尺来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课程设计合理,尤其是在实践环节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课堂结束后,老师可以发一些附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课时1米有
多长
第三课时1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 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二、互动新授
1. 认识米.
①课件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 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米.那 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 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 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 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 1 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 100厘米,1米等于 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②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①课件出示 53页例 3.
门高约()你选什么做单位?
黄瓜长约()
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②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 4题.
三、巩固练习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试一试,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课本54页练一练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解题的.
四、作业设计
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约 2()
一辆公共汽车长 9()
图钉的长大约是 1()
课桌高是 70()
小明的身高是 135()
B. 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
6 米-5米=()厘米
1 米 5 厘米+1米 3厘米=()米()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 m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