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 (1)

合集下载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3.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二、教学重点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1)初步认识1米。

通过放学校最长的直角操场上做游戏,让学生们感受1米长的距离。

(2)认识长度单位米。

介绍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并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的卷尺,引导学生亲手去感受一下。

2. 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1)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测量,将教室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与1米进行比较。

(2)制作卡尺进行测量。

给每个学生发放纸卡片、铅笔、剪刀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米长的卡尺,并检验其制作的卡尺是否准确。

3. 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1)比较物体的长度。

老师通过幼儿园的故事《三只小猪》中小猪居住的房子的长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们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物体的比较。

(2)进行问题解答。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等方式感性地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并能够运用1米的长度完成简单物体的比较。

通过实际的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创造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第六单元 1米有多长(1)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 1米有多长(1)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米 黄瓜长约20 厘米
一拃长约15 厘米 橡皮长约3 厘米
李老师身高约175 厘米填单位时树,高要约依1据0 物米体的长 短,还要结合单位前面的数。
1 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找一找生 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答:1米大约相当于5支铅笔长。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 01
用“米”作单位, 米是常用的长度单 位,也可以写作m。
“米”的认识
02 1米=100厘米 注意测量时要从0
刻度量起。
1 在合适答案后的
里画“√”。




2 在( )里填上“ 厘米”或“米”。 (1)教学楼高约10( 米 )。 (2)明明的手掌宽约7( 厘米 )。 (3)爸爸走5步大约3( 米 )。 (4)一支铅笔长约17( 厘米 )。 (5)黄叔叔身高约176( 厘米 )。 (6)一本《新华字典》厚约3( 厘米 )。
3 连一连。
4 乌龟比赛。(起点为0厘米) (1)①号乌龟跑了多少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答:①号乌龟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厘米,还剩40厘米。 (2)( ② )号乌龟可能获胜。
5
一根彩带,捆扎礼品盒用去了55厘米,还剩30厘米。这
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厘米?
55+30=85(厘米) 答:这根彩带原来长85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米”
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可以用字母m表示米。
米尺
1米=100厘米 1米=100厘米,也可写作1m =100cm
比一比,说一说。
1米到小华 这里。
1米到小芳 这里。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1米有多长》教学课件

1米有多长》教学课件

返回
“米”的认识(1)
2.填一填。
(1)铅笔长约17_厘__米__。 (3)旗杆高约8_米___。 (5)毛巾长约60 厘__米__。
(2)橡皮长约3_厘__米_。 (4)房子高约3 _米___。 (6)丝瓜长约35 厘__米__。
返回
“米”的认识(1)
3.谁猜得对?

这张桌子大 约有多高?
小 丽 小 明
小强
小 刚
返回
返回
“米”的认识(1)
米尺
1米=100厘米 1米=100厘米,也可写作1m =100cm
返回
“米”的认识(1)
比一比,说一说。
1米到小华 这认识(1)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米 黄瓜长约20 厘米
一拃长约15 厘米 橡皮长约3 厘米
李老师身高约175 厘米 树高约10 米
北师大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6 测量
“米”的认识(1)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米”的认识(1)
课前导入
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 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身高1米以 上要买票。
返回
“米”的认识(1)
探究新知
1米有多长?

该摆第9根了。
1cm
100根1厘米的小棒接
起来,才够1米长呢!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在活动中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在活动中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米尺,长1米的木条,小贴尺,彩带,①号信封,②号信封。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引入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啊?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动物乐园。

师:森林里动物乐园开放了,小动物们都非常想去玩,可是动物乐园不是对所有小动物都是免票的。

师: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要求。

(课件出示: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师: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生: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师:请仔细观察,在这个图上,你认为哪一个小动物要买票?生:长颈鹿。

师:为什么啊?生:他超过1米了。

师:说说你从哪儿看到他超过1米啦?生:门上有1米的标记。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板书)。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过渡语:课前老师让你们,剪了一根长1米的彩带(拿出学生剪的1米彩带),老师从里面选了3根,我们来看看(粘在黑板上,小于1米,大约1米,大于1米)。

师:(拿出小木条)课前,王老师也做了一根小木条,它的长度刚好是1米。

(贴在黑板上并在下面板书“1米”)。

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一:贴米尺(认识1米=100厘米)1.贴10厘米(信封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1cm的贴纸)师:你觉得老师的小贴纸从这儿到这儿有多长吗?(贴在黑板上)生:1cm。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厘米了,你还记得1cm有多长吗?谁来比划一下?师:我把1cm的小贴纸贴在长1m的小木条上,看看1cm和1m你有什么话要说?生:1m很长,1cm很短。

、、、、、、、师:紧挨着再贴一个,现在是几cm?如果一会老师也让你们来贴,你会贴吗?生:会。

师:谁来说说,要贴好需要注意什么?生:要挨着贴。

、、、、、、、、说要求小组活动师:恩,说得真好。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米,知道1米有多长;2.能够使用1米这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解决相关的长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使用1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1米这个长度单位,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箱、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笔记、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1米有多长,知道1米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图片。

” 在课件上展示1米长的绳子、1米长的板子等多种物品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1米的认知。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让一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他们小组的长、宽和高。

并让学生们试着使用自己的刻度尺来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引导学生们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课桌上摆出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该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如:“先测量长度再对比大小”、“不一定每个物品的长度都是整数”等等。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讲述今天所学内容,辅以课件上的总结页面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请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学生们的合作情况和测量动手能力;2.学生们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记录能力;3.教师从课堂讲解笔记和课堂表现中获取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便于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里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家里的客厅、卧室的长度和宽度,了解自己居住环境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了解其他单位的含义和使用,如厘米、分米等等,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word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word版)

1米有多长。

(教材第53~55页)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课件、米尺。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师: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我看门口1米处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有的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

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已有了足够的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进而逐渐形成对“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分享:百厘米尺。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厘米,周末让大家都制作了一张“百厘米尺”,请你拿出来,四人小组分享一下。

师:谁想来介绍一下你的百厘米尺?二、探究新知:师:看来你们已经彻底和厘米成为好朋友了,今天动物园的小动物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生活中的1米。

师:你真是火眼睛睛,看来长颈鹿需要买票才能进园。

那一米到底有多长呢?师:周末你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一米,并想办法把它带来了,谁来展示一下你带的1米呢?2.1米=100厘米师:你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把1米带到了课堂上,请你观察一下我们的百米尺和1米,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百厘米尺和1米一样长。

师:谁还想来说说?那你得出什么结论?生:1米=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_《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其教学建议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_《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其教学建议

《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编写说明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

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人深地提出了4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认一认,想一想。

教科书通过情境中小动物们的“身高l米以上要买票”的形象描述,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1米有多长”的需要。

在这样的学习需求驱动下,教科书通过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1根小棒长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1米,即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比一比,说一说。

认识1米之后,通过本问题进一步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对l米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开始用稍大些的长度单位“米”进行实际的测量。

通过量教室的长,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厘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试一试●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根据提供的“门高2米”来估计小明和机灵狗的高度,学会正确寻找参照物,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学生需要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也就是把所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结合起来运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