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方法综述

制浆方法综述
制浆方法综述

制浆方法综述

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已经历了数时代的发展,在国民经济领域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纵观制浆工艺的发展,我们看到,用于制浆的手段多种多样,方法层出不穷,但归纳起来主要以碱法制浆为主。

传统的碱法制浆包括石灰法、烧碱法、硫酸盐法、亚硫酸盐法和预水解碱法。其中以烧碱法和硫酸盐法为主,这两种方法可广泛用于多种原料的蒸煮,也可用于生产半化学浆和化学机械浆。近年来为了加速木质素的脱出,保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少受降解,从而提高纸浆得率,改善成浆的质量,或者为了减轻环境的污染,添加各种添加剂的碱法制浆发展也十分迅速。

目前国内外木浆的生产以硫酸盐法为主,草浆的生产仍以碱法(包括硫酸盐法)为主,而烧碱蒽醌法和碱性硫酸盐蒽醌法等均有很大的发展,其制浆得率高,白度好,纸浆强度大。易洗、易漂、易抄和泡沫少等方面均占有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乐观。

现就目前应用的主要制浆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 硫酸盐法

不同的制浆方法所采用的蒸煮液组成不尽相同,现时用来进行硫酸盐蒸煮的蒸煮液,都是以氢氧化钠和硫化钠为主的常规蒸煮液。个别厂也有用以氢氧化钠和多硫化钠为主的蒸煮液。

硫酸盐法蒸煮的主要目的是在使碳水化合物尽可能少受降解的条件下,尽量和尽快的脱除木素。脱除木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脱木素的化学反应、反应顺序、反应历程和反应速率,也包括反应生成物的性质及影响等,在此就不做详细的介绍。

1.1 添加助剂的硫酸盐法蒸煮化学

为了加速脱木素速率或保护碳水化合物使之少受降解,或者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近20年来,都在添加助剂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保护碳水化合物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

现将添加助剂的硫酸盐法蒸煮化学介绍于下。

1.1.1添加无机氧化性助剂的蒸煮化学

(一) 添加多硫化钠(铵)的蒸煮化学

用多硫比钠蒸煮,可以提高蒸煮得率,主要是由于多硫化钠的氧化作用,它能使碳水化合物醛末端基形成各种碱稳定的糖酸末端基,从而停止剥皮反应[1]。

R纤CHO十S2- 十3OH-→R纤COO⊙十2S-十2H2O

此外,用多硫化钠蒸煮,还能加快脱木素速率,这是因为增加了S-离子的缘故。同时,发现多硫化钠纸浆容易漂白(较硫酸盐浆易漂),漂剂消耗快,要加强漂白条件的控制,否则将会影响纸浆的粘度[2]。

(二) 添加亚硫酸钠的蒸煮化学

硫酸盐法蒸煮时可以添加亚硫酸钠代替部分NaOH和Na2S。

亚硫酸钠的用量不多时,添加的亚硫酸钠有助剂的作用,它能氧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醛末端基为羧基,例如:

3R纤CHO十SO3- 十3OH-→3R纤COO⊙十S-十3H2O

亚硫酸钠用量较多时,还有磺化木素的作用。添加亚硫酸钠的结果:蒸煮得率提高,纸浆颜色较浅,滤水性好,好洗易漂,废液泡沫也少。

1.1.2添加无机还原性助剂的蒸煮化学

现时用来研究的无机还原性助剂是硼氢化钠(NaBH4)和低亚硫酸钠(连二硫酸钠Na2S2O4)。

硼氢化钠是强还原剂,它能使还原性基团特别是羰基进一步还原为羟基[3][4]。

从而使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半纤维素)避免剥皮反应而得以稳定。因此,加入NaBH4的烧碱法蒸煮能使蒸煮得率提高5%[5]。由于NaBH4不仅能还原酮基,而且还能使还温性链1→4β-糖甙联接断裂。纤维聚NaBH4还原性降解看来是一种局部化学反应,并决定于纤维素链的可接近性(到达度)。因此,添加NaBH4浓度愈大,影响愈大,蒸煮温度愈高,时间愈长,得率和粘度就愈低。

低亚硫酸钠也是强还原剂,也能还原羰基为羟基。因此,硼氢化钠和低亚硫酸钠除了还原碳水化合物中的羰基以外,还能还原木素中的羰基,结果使纸浆的发色基团减少,纸浆颜色变得较白,同时也增进了脱木素的速率[6]。

1.1.3添加有机氧化性助剂的蒸煮化学

近年来蒸煮添加助剂的方向已转向采用有机助剂(既有氧化性有机助剂,也有还原性有机助剂),有些对加快脱木素速率有帮助,有些对保护碳水化合物有帮助,有些则兼而有之。

(一) 添加蒽醌及其类似物的蒸煮化学

在蒸煮液中添加蒽醌或其衍生物方法的蒸煮是70年代开始的。蒽醌(AQ)的作用是首先氧化碳水化合物的还原末端基,使之变成羧基,从而使之避免剥皮反应,节约药品,提高纸浆得率,减轻硫化物臭气的污染,降低制浆成本等作用,而蒽醌本身则还原为蒽氢醌。

(二) 添加硝基苯的蒸煮化学

添加硝基苯的硫酸盐蒸煮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硝基苯作为氧化剂,既能氧化木素使之变成香兰素,又能氧化碳水化合物的还原性末端基从而得以稳定。但浆的强度,在得率和木素含量相同时较硫酸盐浆差。

(三) 添加羟胺的蒸煮化学

采用羟胺作蒸煮的助剂,可以达到保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醛末端基,并进一步氧化为羟基的目的,其反应过程如下:

此外,羟胺也能与木素中的羰基反应,使木素结构单元间的缩合反应减少,从而加速蒸煮过程和提高纸浆的白度。

(四) 添加甲醇的蒸煮化学

蒸煮条件是:NaOH浓度40g/l,CH3OH 400g/l

液比1:15,最高温度160℃

结果是:

①蒸煮脱木素速率:甲醇浆大于硫酸盐浆。其原因是CH3OH以活性苄醇基的甲基化作用防止了木素的缩合。

⑦纸浆得率:当纸浆木素含量基本一样时,甲醇浆得率比硫酸盐浆得率大

4 5%。其原因是由于加速了纤维素的“终止反应”和减缓了醛末端基的异构化作用,从而使“剥皮反应”减轻.

⑧纸浆强度:两种浆的强度,在木素含量相同时,基本一样,但甲醇浆的撕度稍差[7]。

1.1.4添加有机还原性助剂的蒸煮化学

有机还原性助剂种类很多,主要是属于胺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脱木素,对保护碳水化合物没有什么作用。促进脱木素的作用的原理主要是由于防止了木素亚甲基醌的缩合作用,原认为胺类化台物只是作为亲核攻击剂与亚甲基醌结合,后发现能防止酚-醛缩合,从而促进了脱木素的作用[8]。

除了添加—元胺以外,还可用乙二胺(EDA)。研究发现:NaOH-EDA浆的强度除撕裂因子较硫酸盐浆以外,其他都不如硫酸盐浆。

与添加蒽醌和同时添加AQ-EDA者比较可知,添加AQ-EDA的浆,也是除撕裂因子较好外,其他强度都不如硫酸盐浆。

此外,采用肼(NH2-NH2)也能提高蒸煮得率。主要是因为NH2-NH2能稳定半纤维素中的聚葡萄糖甘糖露和纤维素。但NH2-NH2用量较大,故实用价值不大。

1.1.5采用助剂预处理的蒸煮化学

(一) 采用多硫化钙预处理的硫酸盐法蒸煮化学

据研究,采用多硫化钙预处理较多硫化钠蒸煮对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剥皮反应更为有效,其理由是:

①钙离子的存在,加速了碱稳定的偏变糖酸末端基的形成。

②钙离子的存在,还可促进纤维素葡萄末端在多硫化钙氧化时产生其中间体-葡萄松,并广泛地、迅速地和更多的优先形成甘露糖酸末端,同时还可形成少量的阿拉伯糖酸和三羟基丁酸,大大地减少了其后在碱性条件下蒸煮时

纤维素及其他聚糖的降解作用。

(二) 采用H2S预处理的硫酸盐法蒸煮化学

采用H2S预处理湿木片,然后用低硫化度和低用碱量(降低5~10%)的硫酸盐法进行蒸煮,结果是细浆得率最大可提高(6~7%)[9](卡伯值于普通硫酸盐浆基本相同)。其原因对针叶木来说,主要是保留了较多的聚葡萄糖-甘露糖和纤维素。但聚木糖含量稍有降低。聚己糖所以能较多的保留下来,主要因为在H2S预处理时,能使碳水化合物还原性末端基进行硫赶化作用[10]。

H2S预处理硫酸盐浆和普通硫酸盐浆漂白得率和白度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用H2S稳定后的原料在硫酸盐蒸煮时的脱木素速率显著减慢[11]。这是因为细胞壁中的半纤维素溶出少了,从而对木素从细胞壁中的扩散发生了阻碍作用。不过,硫赶化作用本身对木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它关系到其后硫酸盐蒸煮时化学药品的渗透和形成均匀的蒸煮结果。因此,H2S预处理除了能提高蒸煮

得率以外,还改进了蒸煮的均匀性,结果是粗少了,筛选损失少了,渣白损失也少了。此外,回收用碱量少了,回收系统负荷也有所减轻。

(三) 采用紫外线照射预处理的硫酸盐法蒸煮化学

用紫外线照射时,从本质上讲,是稳定了碳水化合物的还原性末端基,从而减少了剥皮反应。研究表明木片用紫外线照射作预处理后蒸煮得率较相同卡伯值的硫酸盐浆高5%。

1.2预水解硫酸盐法蒸煮化学

预水解硫酸盐法也可以认为是利用助剂(水、汽或酸)进行预处理的硫酸盐蒸煮。它主要用于蒸煮人纤浆和其他纤维素衍生物用浆,另外具有特殊用途的造纸用浆也可用预水解硫酸盐法来蒸煮。特别是半纤维素含量高的原料和树脂含量高的原料必须用预水解硫酸盐法来蒸煮才能制得合格的纸浆(人纤系统叫浆粕)。

预水解硫酸盐蒸煮包括预水解和硫酸盐蒸煮两个环节。因此,也可以说预水解是硫酸盐蒸煮的一种预处理过程。

预水解的方法有几种,但不管是水预水解,汽预水解或酸预水解,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半纤维素含量(特别是聚木糖的含量)和为提高浆粕反应能力创造条件。

在预水解过程中,原料中的各主要组分都会发生水解或降解作用,结果是各组分都有一部分溶解在水溶液中,另一部分仍留在原料(预水解后的原料也叫水解半料)中。由于各组分的性质不同,所以各组分溶出的和留在半料中的比例也就不同。预水解条件对各组分的溶出和保留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烧碱法

烧碱法又名苛性钠法是较古老的制浆方法,其蒸煮液仅采用单一的氢氧化钠来蒸煮,较硫酸盐法制浆略显弱势。然而像硫酸盐法一样添加各种添加剂的烧碱法制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此外,还有亚硫酸盐法、氧碱法、纯碱法、氨法等制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推动了制浆产业的发展,然而因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被广泛采用。而近年来,各种新的制浆造纸技术如生物制浆法、超声波处理麦草碱木素、微波技术漂白植物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又加速了制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因其仍处于开发阶段,所以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还尚需时日。

3 小结

用于制浆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硫酸盐浆由于其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21世纪中仍将保持主要原浆的地位,在21世纪中,硫酸盐法制浆将几乎取代亚硫酸盐法,占据制浆领域的大半边江山,而其它工艺仍处于开发阶段。为了提高纸浆强度、成浆得率、好洗好漂、合理利用原料等目的,新的制浆方法的研究,也将成为制浆工作者们今后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工作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A.Teder,Svensk Papperstid. 72 494 (1959)

[2] Ants Teded et al.,Tappi 64 (4) 138 (1981)

[3] J.A.Hansson et a1.,Svensk Papperstid. 72 78 (1969)

[4] T.N.Kleinert.Holzforschun. 20 41 (1966)

[5] J.A.Hansson et al.,Svensk Papperstid. 71 669 (1968)

[6] B.I.Fleming and H.I.Bolker.Svensk Papperstid. 81 13 (1978)

[7]陈嘉翔.制浆化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13-214 1990

[8] J.R.Obst.Tappi, 64 (10) 99 (1981)

[9] N.Hartler et a1.,Svensk Papperstid. 76 116 (1973)

[10] A.R.Proctor et al., Tappi, 57 123 (1974)

[11] A.R.Proctor et al., Tappi, 55 424 (1972)

无线网络定位论文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分析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成本低、监测精度高、容错性好、可远程监控、便于诊断与维护等众多优点,在环境监测、事故定位救援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任务是准确获取物理世界的有价值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借助节点的时间与位置信息,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控制和传感数据高速率、低延迟的交换,以保证整个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针对如何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高效率、低能耗的定位以及覆盖等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标监测与跟踪、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中,节点的位置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传感器网络定位,实时性 第一章背景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被誉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数应用中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军事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目标跟踪、入侵检测、灾难管理和战场侦察等。新技术在带来应用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研究问题。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所谓定位是对一组未知位置坐标的网络节点,通过估计其至邻居节点的距离或邻居数目等手段,利用节点间交换的信息,确定节点位置的机制。从广义上讲,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包括节点自身定位和对监控目标的定位。由于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容量受限,包括有限的功耗、通信带宽、内存和计算能力,节点协作完成感知和通信任务,希望计算和通信量最小化,节点定位是传感器网络运行的一个基本和关键问题。 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第二章传统定位技术分析

文献综述-蛋白质多级结构的表征方式及测定方法

文献综述 蛋白多级结构的表征及测定方式 摘要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对生命科学有重要意义,因为明确了蛋白质的结构,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作用,了解蛋白质如何行使其生物功能,认识蛋白质与蛋白质(或其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无论是对于生物学还是对于生物医学和生物药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分子的多级结构可划分为四级,以描述其不同的方面,包括蛋白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关键词: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表征和测定方式 1 蛋白多级结构概述 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首尾相连缩合而成的共价多肽链,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有的空间结构或称三维结构,这种三维结构通常被称为蛋白质的构象,即蛋白质的结构。 1.1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 蛋白质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包括:α-螺旋(α-helix)、β-片层结构(β-pleated sheet)或称β-折迭、β-转角(β-turn或β-bend)、无规卷曲(random coil)。 α-螺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多个肽键平面通过α-碳原子旋转,相互之间紧密盘曲成稳固的右手螺旋。②主链呈螺旋上升,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相当于0.54nm。③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中的NH和前面相隔三个残基的C=O之间形成氢键。④肽链中氨基酸侧链R,分布在螺旋外侧,其形状、大小及电荷影响α-螺旋的形成。 β-片层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是肽链相当伸展的结构,肽链平面之间折叠成锯齿状,相邻肽键平面间呈110°角。氨基酸残基的R侧链伸出在锯齿的上方或下方。②依靠两条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两段肽链间的C=O与H形成氢键,使构象稳定。③两段肽链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反平行的。即前者两条链从“N

制浆原理

2010--《制浆原理与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备料 1.木材原料备料流程有何特点?生产磨木浆和生产化学浆的木材备料过程有何不同? 原木备料流程:一般包括原木贮存、锯木、去皮、除节、劈木、削片、筛选和再碎等。 磨木浆不需要把木材削成片,只需锯成一定长度,同时直径不能太大,不能有木节。 2.草类原料备料的一般流程是什么?以稻麦草为例说明之。 干法备料:喂料与切料、筛选和除尘 3.试述影响削片质量的因素。 ①原木的质量和水分 ②刀刃角度 ③刀距:刀距的大小决定木片的长度。 ④刀高:刀高直接影响木片的厚度。 ⑤虎口间隙(削片刀与底刀的距离):一般为0.3~0.5mm,太大会使原木外部切不断,使长木片增加,影响木片合格率。 ⑥削片操作:要求连续不断地投入原木,并尽量减少原木的跳动,经常检查削片质量。 化学法制浆 1.为什么硫酸盐法比烧碱法蒸煮有较快的脱木素速率? 酚型β-芳基醚键在烧碱法蒸煮时,由于其主反应是β质子的消除和β-甲醛消除,只有少量通过OH-对α-C的亲核攻击形成环氧化物时才能碱化断裂。但在硫酸盐蒸煮时,由于HS-的电负性比OH-强其亲核能力也强,所以能顺利迅速的形成环硫化合物而促使β-芳基醚键硫化断裂 2.木材、草类原料碱法蒸煮的反应历程有何不同?这种差别反映到蒸煮工艺条件有何不同? 在100~120℃之间,麦草浆中的木素以大量的溶出,而木材大量脱木素阶段在150~170℃之间,这是木材、草类原料碱法蒸煮的反应历程中的不同。 反映在蒸煮工艺条件上:草类原料不需要较高的温度,蒸煮时间较短 3.草类原料碱法蒸煮脱木素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脱木素早、脱木素快、不需要较高温度 原因:①草类纤维原料组织结构疏松,木素含量低,半纤维含量高;②草类木素中酚羟基含量高,在碱性介质中具有较强的亲液性而易容。酚型结构单元的醚键较非酚型结构单元的醚键易于发生磺化和碱化断裂,使木素大分子易于小分子化而溶出;③草类木素的分子量低、分散度大,易脱除;④草类木素中含有较多的酯键,在碱性介质中极易发生皂化断裂;⑤草类原料的半纤维素的分子量小,聚合度低,蒸煮时易溶出,为蒸煮药液的浸透和木素的溶出打开了通道; 4.试述碱法蒸煮脱木素化学反应。 ①酚型α-芳基醚或α-烷基醚键的碱化断裂 ②酚型β-芳基醚键的碱化断裂和磺化断裂 ③非酚型β-芳基醚键的碱化断裂和磺化断裂:具有α-羟基的非酚型β-芳基醚键,能进行碱化断裂;具有α-羰基 的非酚型β-芳基醚键,能进行碱化断裂 ④芳基-烷基和烷基-烷基间的C-C间的断裂 ⑤甲基芳基醚键的断裂 ⑥Cα-Ar、Cβ-Cγ、酚型木素结构单元或木素降解产物与甲醛的缩合反应 ⑦减法蒸煮时木素发色基团的形成:对,对’-二羟-茋结构的氧化反应;邻,对’-二羟-茋结构的环化-氧化反应

文献综述样文及模板

XXXX 大学XXXX 学院 文献综述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提高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批阅教师 成绩 2011年11月 ● 中文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不超过 两行,最长为35个全角汉字 ● 居中,段后1行 ● 填写时用“宋体、加粗、三号”字, 居中, 单倍行距 ● 填写后下划横线保持左右端对齐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 2005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 2.研究现状 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师的特点有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一些?其中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教育效果,效果本位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效果本位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等。除此之外,国外试图考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找寻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 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3厘米,页眉和页脚边距为 ● 一级标题为“黑体、加粗、四号”字 ● 段前、段后均13磅,行距为“多倍行距=1.73” ● 正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西文文字或字符 采用“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字,1.5倍行距 ● 段首缩进2字符

制浆方法的分类和纸浆品种的名称

制浆方法的分类和纸浆品种的名称 制浆方法可分为: 化学法和机械法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化学机械法、半化学法。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 化学法: (1)碱法:包括烧碱法(苛性钠法)、硫酸盐法、预水解碱法、石灰法。(2)亚硫酸盐法:包括用不同pH值、不同盐基(钙、镁、钠、铵)的方法。 机械法:有原木磨本法(磨石磨本法SGW和PGP)、木片磨木法(RMP和TMP)。化学机械法(CMP):化学热磨法(CTMP)、磺化化机浆(SCMP)、碱性过氧化氢化机浆(APMP)半化学法。 各种制浆方法的应用范围大致如下: 烧碱法和硫酸盐法主要用于蒸煮各种植物纤维原料,以生产各种用途的化学浆、半化学浆和化学机械浆。 预水解碱法(或硫酸盐法)主要用于木材或草类原料生产人纤浆粕和其他可溶性浆粕以及高级纸张用纸浆。 石灰法主要是用来蒸煮稻、麦草生产半化学草浆制造黄板纸或瓦楞原纸,也可用来蒸煮破布浆配抄打字纸或其他高级纸张。 亚硫酸盐法可根据不同的原料、以不同pH值、不同盐基(钙、镁、钠、铵)制备不同用途的化学浆、半化学浆和化学机械浆。 原木磨木法是生产磨木浆的主要方法。 木片磨木法,特别是预热机械法(TMP)、化学热磨法(CTMP)和化学机械法(CMP),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非木材纤维原料,也可以用化学机械法制浆。 纸浆的命名,是根据所用的原料和制浆方法,如漂白烧碱法草浆、未漂硫酸盐针叶木浆、磨石磨木浆等。不同原料,用不同的制浆方法制得的浆,其白度相

差很大,根据成品的要求,有些纸浆不需进行漂白,即可用于造纸,如用磨木浆和亚硫酸盐木浆造新闻纸;用本色硫酸盐浆造水泥袋纸、电缆纸、电容器纸等;用本色浆造板纸和一般包装纸;有些纸张则需用半漂或全漂浆制造,如一般文化用纸和卫生纸。经过精制的浆则供溶解或其他加工用。

单目视觉定位方法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单目视觉定位方法研究综述 作者:李荣明, 芦利斌, 金国栋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602教研室,西安,710025 刊名: 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 英文刊名:Modem Computer 年,卷(期):2011(11) 参考文献(29条) 1.R.Horaud;B.Conio;O.Leboullcux An Analytic Solution for the Perspective 4-Point Problem 1989(01) 2.任沁源基于视觉信息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地标识别与位姿估计研究 2008 3.徐筱龙;徐国华;陈俊水下机器人的单目视觉定位系统[期刊论文]-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07) 4.邹伟;喻俊志;徐德基于ARM处理器的单目视觉测距定位系统[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10(04) 5.胡占义;雷成;吴福朝关于P4P问题的一点讨论[期刊论文]-自动化学报 2001(06) 6.Abdel-Aziz Y;Karara H 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 from Comparator to Object Space Coordinates in Close-Range Ph- togrammetry 1971 7.Fishier M A;Bolles R C Random Sample Consensus:A Paradigm for Model Fitt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Image Analy-s~s anu Automated tartograpny 1981(06) 8.祝世平;强锡富用于摄像机定位的单目视觉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1(03) 9.沈慧杰基于单目视觉的摄像机定位方法的研究 2009 10.任沁源;李平;韩波基于视觉信息的微型无人直升机位姿估计[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1) 11.刘立基于多尺度特征的图像匹配与目标定位研究[学位论文] 2008 12.张治国基于单目视觉的定位系统研究[学位论文] 2009 13.张广军;周富强基于双圆特征的无人机着陆位置姿态视觉测量方法[期刊论文]-航空学报 2005(03) 14.Zen Chen;JenBin Huang A Vision-Based Method for theCircle Pose Determination with a Direct Geometric Interpre- tation[外文期刊] 1999(06) 15.Safaee-Rad;I.Tchoukanov;K.C.Smith Three-Dimension of Circular Features for Machine Vision 1992 16.S.D.Ma;S.H.Si;Z.Y.Chen Quadric Curve Based Stereo 1992 17.D.A.Forsyth;J.L.Munday;A.Zisserman Projective In- variant Representation Using Implicit Algebraic Curves 1991(02) 18.吴朝福;胡占义PNP问题的线性求解算法[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03(03) 19.降丽娟;胡玉兰;魏英姿一种基于平面四边形的视觉定位算法[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9(02) 20.Sun Fengmei;Wang Weining Pose Determination from a Single Image of a Single Parallelogram[期刊论文]-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6(05) 21.吴福朝;王光辉;胡占义由矩形确定摄像机内参数与位置的线性方法[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03(03) 22.王晓剑;潘顺良;邱力为基于双平行线特征的位姿估计解析算法[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 2008(03) 23.刘晓杰基于视觉的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位姿估计研究与实现 2009 24.刘士清;胡春华;朱纪洪一种基于灭影线的无人直升机位姿估计方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9) 25.Mukundan R;Raghu Narayanan R V;Philip N K A Vision Based Attitude and Posit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Rendezvous and Docking 1994(02)

自然语言处理的单词嵌入及表征方法

自然语言处理的单词嵌入及表征方法 简介 过去几年,深度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占绝对主流。它们在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完爆之前的顶尖算法。在语音识别上也有这个趋势了。 虽然结果好,我们也必须思考……它们为什么这么好使? 在这篇文章里,我综述一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上应用深度神经网络得到的一些效果极其显著的成果。我希望能提供一个能解释为何深度神经网络好用的理由。我认为这是个非常简练而优美的视角。 单隐层神经网络 单隐层神经网络有一个普适性(universality):给予足够的隐结点,它可以估算任何函数。这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理论,它被误解和应用的次数就更多了。 本质上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因为隐层可以用来做查询表。 简单点,我们来看一个感知器网络(perceptron network)。感知器(perceptron)是非常简单的神经元,如果超过一个阈值它就会被启动,如果没超过改阈值它就没反应。感知器网络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是二进制的(0和1)。 注意可能的输入个数是有限的。对每个可能的输入,我们可以在隐层里面构建一个只对这个输入有反应的神经元(见注解1)。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神经元和输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控制这个输入下得到的结果(见注解2)。

这样可以说明单隐层神经网络的确是有普适性的。但是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呀。你的模型能干和查询表一样的事并不能说明你的模型有任何优点。这只能说明用你的模型来完成任务并不是不可能的罢了。 普适性的真正意义是:一个网络能适应任何你给它的训练数据。这并不代表插入新的数据点的时候它能表现地很理想。 所以普适性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神经网络如此好用。真正的原因比这微妙得多…为了理解它,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些具体的成果。 单词嵌入(Word Embeddings) 我想从深度学习研究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部分讲起,它就是:单词嵌入(word embeddings)。在我看来,单词嵌入是目前深度学习最让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尽

体育科研方法的文献综述

体育科研方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体育科研方法主要以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领域中的各种问题, 是现代体育的主要研究工具。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它旨在使学生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 学会设计课题, 掌握收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基本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为将来的体育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体育科研方法教学法现代化

一体育科研方法的教学内容、步骤 1. 教学内容分解 教学内容分解, 必要时可以打散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在教学过程中, 内容的各部分可独立实施教学,最后再系统归纳、融会贯通。 2. 教学步骤设置 教学步骤最好与论文写作步骤相吻合, 即: ( 1)论证选题, 包括学术性、前瞻性、时代性、交叉性。( 2)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内容和原则。( 3)收集资料, 包括原则和要求、资料的来源、收集资料的方法。( 4)整理资料, 包括原始资料的审核、分类和分组、数据统计图表、计算样本统计量。( 5) 分析资料, 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 6)结果描述, 包括总体推断、统计表、统计图。( 7)撰写学位论文, 主要强调论文的格式及要求。教学过程要贯彻以应用为主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 了解科研方法和过程, 培养具体操作能力, 写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二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明显增多 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从研究构思、设计和取样, 到数据的采集、测量、统计的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报告, 体育科学研究运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方法尤为突出,因而其方法来源问题更为重要, 不提方法来源是一种缺陷。通过对体育科研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大量的考察, 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辨别, 归纳出体育科研方法的主要来源基本包括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数学方法和综合方法共4 个领域。各种科学方法研究的综合运用已成为当今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研究对象的多样化、综合化, 研究方法也要丰富和发展, 要广泛吸收多学科研究方法, 以增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从方法论角度, 目前最突出的发展在于应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体育科学中的问题。在体育研究中,出现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于某一课题的发展趋势。如不能孤立地运用类比法, 应该在类比法和归纳法、演绎法以及其它方法综合地交替使用。在研究过程中, 当人们处于开拓某个研究领域的时期, 类比法作用较为突出; 当人们进入这个领域, 并积累大量经验材料时, 归纳法就成了重要的方法; 而当人们在这个领域已经确定了一般原理和理论体系时, 演绎法的作用就比较明显了。因此,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才能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有益的成果。70 年代以前, 大多数研究都是以某一个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为基本手段而进行。进入80 年代, 体育科研方法的探索、更新和实践, 给体育科研理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科研方法的变革所引起的知识结构、观念意识、学科体系、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常用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等, 一些非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模拟方法等也都积极尝试。 三资料收集和资料加工手段日益现代化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库的建立使资料的收集、加工、贮存、检索和传递、整理和利用更加科学, 使跨国界、跨时代的比较走向定量化, 并为经典的分析、归纳方法奠定了更加可靠的基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也引起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其中不少属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 至今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资料中心是加拿大体育信息资料中心( SIRC) ,

制浆原理与工程

1. 2. 3.备料的目的:贮存、净化、制备合格的料 4.麦草:除尘、干燥蔗渣:除水、除髓 3.贮存的目的: 1、维持正常连续生产的需要 2、改善原料质量的需要 -- 稳定原料质量,有利于制浆并节约后续化学处理的药品用量 -- 降低并均衡原料水分 4.剥皮原因:树皮中纤维含量低、灰分和杂质含量高,在制浆中会增 加药品消耗、降低纸浆质量并使废液处理困难。 5.去节原因:树节坚硬,并含有树脂和尘埃等,影响生产和浆的质量。 机械浆:在磨木时易损害磨石表面,损坏削片机的刀刃,降低磨木机的生产能力、增加电耗,而且使磨木浆中的尘埃增加,影响浆的质量。 化学浆:在蒸煮时引起渗透困难,致使纸浆质量下降,颜色较深。 6.削片目的:便于药液在各个方向渗透均匀,适应化学木浆和各种高 得率化学木浆蒸煮需要,以及满足木片磨木浆的生产需要。 木片规格:根据木材结构特牲,要求木片的长度为20~25毫米,厚3~5毫米,宽10~20毫米,合格率在90%以上。 7.切削木片质量对制浆生产的影响:1) 影响药液的渗透:长度与厚度 方向,2) 影响木片在料仓中的流动性。木片过大会“架桥”,3) 影响装锅量,4) 碎细片及粉末增多,抽液时变实,药液循环困难,因此部分会过煮。 8.稻、麦草备料方法:干法备料,湿法备料,干湿法结合。 9.干法备料的主要设备:切断设备:辊式切草机,筛选设备:辊式除 尘机(羊角除尘器) 10.湿法备料流程:在湿法备料中,草片经水洗、压榨,除尘效果好,

能大大降低制浆后黑液中灰分的含量,减少碱回收中硅干扰问题。处理的条件:草料浓度5%~6%,NaOH用量1%(对绝干草片),温度45℃,时间约15min。 11.将造纸原料分散为单根纤维的过程叫制浆 12.制浆目的:溶出原料中的木素 13.制浆过程:备料——制浆——洗涤——筛选——净化——漂白—— 纸浆 14.木质素的作用是将纤维素、半纤维素粘结在一起,构成坚韧的细胞壁,使木材具有强度和硬度。烧碱法 15.化学法制浆的定义: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脱除植物纤维 原料中使纤维粘合在一起的胞间层木素,使纤维细胞分离或易于分离,成为纸浆。 16.化学法制浆的要求:(1)尽可能多地脱出木素,(2)使纤维细胞壁中的木素含量适当降低,纤维素溶出最少,半纤维素有适当的保留。 17.化学制浆的分类 (一)碱法制浆:1.烧碱法(烧碱+蒽醌法),活性药剂:氢氧化钠,国内草浆厂大部分采用烧碱法蒸煮。2.硫酸盐法:KP,活性药剂:氢氧化钠+ 硫化钠,木浆蒸煮。 (二)亚硫酸盐法活性化学药剂:二氧化硫及其相应的盐基组成的酸式盐或正盐的水溶液(酸性)。 18.硫酸盐法制浆的优点:(1)适应任何原料:可使用任何树种和非木材原料 (2)蒸煮时间短(3)纸浆具有较高的强度(4)易于现代漂白方法结合(5)树脂障碍和草类的表皮细胞群块少问题较少(6)黑液回收完善(7)可以从一些材种中制取松节油和塔罗油等副产品 19.碱法蒸煮简介 (1)送料:植物纤维原料经过备料后,合格的料片送至蒸煮器中。 (2)汽蒸:对于木材原料,木片先经蒸汽汽蒸,将木片中的空气驱除,以利

高分子聚合物的主要表征方法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高分子聚合物及其表征方法和检测手段。首先,从不同角度对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分类,并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生产,性能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阐述了表征和检测高分子聚合物的常用方法,例如: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NMR)、红外吸收光谱(IR)、激光拉曼光谱(LR)等。最后,介绍了检测高分子聚合物的常用设备,例如: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关键词:聚合物;表征方法;检测手段;常用设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polymer and its detection means.First of all, this paper made a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polymers, such as: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LR).Finally, it describes the common equipment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detection of polymers, such as: polarizing microscope,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microscope, X 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Key words:Polymer; Characterization; Testing means; common equipment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制浆工艺过程

制浆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解成本色浆或漂白浆的生产过程。而其中化学法制浆是利用化学药品的水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将原料中的木素和非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脂、树脂等溶出,并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纤维彼此分离成浆。而机械方法则一般采用磨浆机使植物纤维原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分离成浆。 『化学法制浆』 蒸煮就是把原料,木片或者是草片装进蒸煮设备中,立锅或者是蒸球,加入化学药品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最后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放汽,第一次是在升温到一定温度或者是一定压力下,进行小放汽,目的是排除蒸煮器内的空气和其他气体,避免产生假压,妨碍温度继续上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当蒸煮完成后,进行大放汽,就是把蒸煮器内的压力通过喷放的方式降到零,从而完成倒料。木片或者是草片进行蒸煮,会因为原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进行蒸煮,但是蒸煮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纤维彼此分离成浆。 『机械法制浆』 采用磨浆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分散成纤维,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浆料被称为机械浆。如果在磨浆之前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得到的浆料被称为化学机械浆。发展高得率法(机械法)制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 充分合理地利用植物纤维原料资源2. 减轻制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3. 满足产品性能的需要。SGW(Stone Ground Wood)磨石磨木浆、PGW(Pressurized Ground Wood)、压力磨石磨木浆TMP (Thermo-Mechanical Pulp)、预热盘磨机械浆CTMP(Chemi-Thermo-Mechanical Pulp)化学预热机械浆。 『洗涤、筛选、净化和浓缩』 原料经过蒸煮工段的处理后,只是形成了浆,在这些黑浆中含有大量的蒸煮废液和少量粗渣、泥沙等杂质,因此必须经过洗涤、筛选、净化和浓缩的后续处理。 纸浆洗涤和废液提取是同步进行的,就是把蒸煮后的浆料中的残余的药品等洗净,得到干净的浆料。在满足纸浆洗净度要求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水获得较高浓度较高温度的废液,获得废液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废液的处理。 粗浆中含有少量对造纸有害的杂质,如化学浆中的未蒸解分、纤维束、树皮等,以及外来的杂质如砂石、金属杂物、橡胶和塑料等,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还会损害设备,妨碍正常生产,因此筛选和净化将除去这些杂质,满足生产需要。筛选和净化是两种工作原理不太相同的过程,筛选是以几何尺寸进行分选,净化则是从物料的密度和几何尺寸同时进行分选,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以达到获得要求的浆料。 纸浆在完成上述的工序时往往需要较低的浓度。当上述工序完成后,为了满足后续漂白工段的浓度要求,另外为了满足贮存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浆料输送的需要,需要将浆料进行浓缩。此外,浆料浓缩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洗涤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纸浆的洁净度,减少后续漂白的药品消耗。 『漂白』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

1.备料的目的:贮存、净化、制备合格的料 2.麦草:除尘、干燥蔗渣:除水、除髓 3.贮存的目的: 1、维持正常连续生产的需要 2、改善原料质量的需要 -- 稳定原料质量,有利于制浆并节约后续化学处理的药品用量 -- 降低并均衡原料水分 4.剥皮原因:树皮中纤维含量低、灰分和杂质含量高,在制浆中会增加药品消 耗、降低纸浆质量并使废液处理困难。 5.去节原因:树节坚硬,并含有树脂和尘埃等,影响生产和浆的质量。 机械浆:在磨木时易损害磨石表面,损坏削片机的刀刃,降低磨木机的生产能力、增加电耗,而且使磨木浆中的尘埃增加,影响浆的质量。 化学浆:在蒸煮时引起渗透困难,致使纸浆质量下降,颜色较深。 6.削片目的:便于药液在各个方向渗透均匀,适应化学木浆和各种高得率化学 木浆蒸煮需要,以及满足木片磨木浆的生产需要。 木片规格:根据木材结构特牲,要求木片的长度为20~25毫米,厚3~5毫米,宽10~20毫米,合格率在90%以上。 7.切削木片质量对制浆生产的影响:1) 影响药液的渗透:长度与厚度方向,2) 影响木片在料仓中的流动性。木片过大会“架桥”,3) 影响装锅量,4) 碎细片及粉末增多,抽液时变实,药液循环困难,因此部分会过煮。 8.稻、麦草备料方法:干法备料,湿法备料,干湿法结合。 9.干法备料的主要设备:切断设备:辊式切草机,筛选设备:辊式除尘机(羊 角除尘器) 10.湿法备料流程:在湿法备料中,草片经水洗、压榨,除尘效果好,能大大降 低制浆后黑液中灰分的含量,减少碱回收中硅干扰问题。处理的条件:草料浓度5%~6%,NaOH用量1%(对绝干草片),温度45℃,时间约15min。 11.将造纸原料分散为单根纤维的过程叫制浆 12.制浆目的:溶出原料中的木素 13.制浆过程:备料——制浆——洗涤——筛选——净化——漂白——纸浆 14.木质素的作用是将纤维素、半纤维素粘结在一起,构成坚韧的细胞壁,使木 材具有强度和硬度。烧碱法 15.化学法制浆的定义: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脱除植物纤维原料中使 纤维粘合在一起的胞间层木素,使纤维细胞分离或易于分离,成为纸浆。 16.化学法制浆的要求:(1)尽可能多地脱出木素,(2)使纤维细胞壁中的木素 含量适当降低,纤维素溶出最少,半纤维素有适当的保留。 17.化学制浆的分类 (一)碱法制浆:1.烧碱法(烧碱+蒽醌法),活性药剂:氢氧化钠,国内草浆厂大部分采用烧碱法蒸煮。2.硫酸盐法:KP,活性药剂:氢氧化钠+硫化钠,木浆蒸煮。 (二)亚硫酸盐法活性化学药剂:二氧化硫及其相应的盐基组成的酸式盐或正盐的水溶液(酸性)。 18.硫酸盐法制浆的优点:(1)适应任何原料:可使用任何树种和非木材原料 (2)蒸煮时间短(3)纸浆具有较高的强度(4)易于现代漂白方法结合(5)树脂

无线定位常用算法概述

无线定位算法综述 一无线传感网络与节点定位 1.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究热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到非常多的关键技,主要包括: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跨层设计和应用层设计。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可表述为:依靠有限的位置己知节点即信标节点(锚节点),确定布设区中其它未知节点的位置,在传感器节点间建立起一定的空间关系的过程。无线定位机制一般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对无线电信号的一个或几个电参量(振幅、频率、相位、传播时间) 进行测量,根据电波的传播特性把测量的电参量转换为距离、距离差及到达角度等,用来表示位置关系; 第二步,运用各种算法或技术来实现位置估计; 第三步,对估计值进行优化。 3. 节点间距离或角度的测量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间距离或角度的测量技术常用的有RSSI、TOA、TDOA和AOA等。 4. 计算节点位置的基本方法 (1) 三边测量法

(2) 三角测量法; (3) 极大似然估计法。 5.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性能评价

几个常用的评价标准:定位精度;规模;锚节点密度;节点密度;覆盖率;容错性和自适应性;功耗;代价。 6.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分类 (1)物理定位与符号定位; (2)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3)紧密耦合与松散耦合; (4)集中式计算与分布式计算; (5)基于测距技术的定位和无须测距技术的定位; (6)粗粒度与细粒度; (7)三角测量、场景分析和接近度定位。 二典型的自身定位系统与算法 到目前为止,WSN 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1 阶段主要偏重于紧密耦合型和基于基础设施的定位系统。对于松散耦合型和无须基础设施的定位技术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认为是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研究的第2 阶段。 1. Cricket定位系统 未知节点使用TDOA技术测量其与锚节点的距离,使用三边测量法提供物理定位。 2. RADAR系统 建立信号强度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查询数据库,选择可能性最大的位置定位自身。 在三边测量定位方式下,未知节点根据RSSI计算与多个基站的距离,然后使用三边测量法定位, 3. AHLos系统 AHLos算法中定义了3 种定位方式——原子式、协作式和重复式最大似然估计定位(atom,collaborative和iterative multilateration)。

最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方法关系与区别教程文件

一、 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往往要对未知物的结构加以测定,或要对所合成的目的物进行验证结构。其经典的方法有降解法和综合法。降解法是在确定未知物的分子式以后,将待测物降解为分子较小的有机物,这些较小的有机物的结构式都是已知的。根据较小有机物的结构及其他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被测物的结构式。综合法是将已知结构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合成途径预计某待测的有机物,将合成的有机物和被研究的有机物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其结构。经典的化学方法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基础,今天在有机物研究中,仍占重要地位。但是经典的研究方法花费时间长,消耗样品多,操作手续繁。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天然有机物结构的研究,要花费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精力。 近代发展起来的测定有机物结构的物理方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很少量的样品,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近代物理方法有多种,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波谱方法是紫外和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氢谱、碳谱),一般简称“四谱”。 二、经典化学方法 1、特点:以化学反应为手段一种分析方法 2、分析步骤 (1)测定元素组成:将样品进行燃烧,观察燃烧时火焰颜色、有无黑烟、残余,再通过化学反应,检测C、H、O等元素含量,得到化学式 (2)测定分子摩尔质量:熔点降低法、沸点升高法 (3)溶解度实验:通过将样品加入不同试剂,观察溶解与否,来进行结构猜测 (4)官能团实验:通过与不同特殊试剂反应,判断对应的官能团结构(例:D-A反应形成具有固定熔点的晶体——存在共轭双烯) (5)反应生成衍生物,并与已知结构的衍生物进行比较。

三、现代检测技术 (一)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电子光谱) 1、基本概念 (1)定义:紫外光谱法是研究物质分子对紫外的吸收情况来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2)特点:UV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是研究物质电子光谱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属于电子光谱(分子光谱),为连续带状。 (3)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当用一波长为λ强度为I0的光通过宽度为b(cm)的透明溶液时,其透过光的强度为I,则物质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A=-㏒T=㏒I0/I=εbc 上式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依据。 2、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类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下列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 ①形成单键的电子:σ键电子 ②形成双键的电子:π键电子 ③O、S、N、X等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n电子或p电子。 常温下这些价电子都在成键轨道上,当分子吸收一定能量后,上述价电子将跃迁到较高能级,此时电子占据的轨道称反键轨道。而这种特定的跃迁是同分子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 1. σ→σ* 2. n→σ* 3. π→π* 4. n→π*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作业)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阐述了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简要的介绍了六种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对不同情况水量预测方法的择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用水量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择优 一、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工业、农业各方面用水量都在迅速增长,缺水城市和地区的范围日益扩大。全国640个城市中有333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1]。同时,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缺水、水污染己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因此,水资源规划和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供水管理前提和基础的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水量预测工作是水资源管理中掌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而合理预测城镇规划期限内的用水量,使其与城镇发展实际相接近,对城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预测未来的用水量,一方面,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城市和农村的缺水量,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用水量预测是水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好几个部门,如不做好预测工作,就难以制定中长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就会影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所以预测用水量,无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宏观调控上都有重要意义。 三、用水量预测分类以及相应预测方法 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按用水部门性质可分为生活用水预测、工业用水预测、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渔业用水预测等几方面。生活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分析定额法、趋势法和分类分析权重估算法,在预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为主,其他亏法进行检验、校核。趋势预测法、分块预测法、相关法、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等是较为常见的工业需水量预测方法. 四、几种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3] 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法 ARMA模型是自回归模型和移动平均模型的综合,它通过对相应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能更本质地认识动态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复杂特性。ARMA模型将预测对象时间序列加工成一个白噪声序列进行处理,所以它可对任何一个用水过程进行模拟,且预测速度快,能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然而,ARMA模型具有预测周期短、所用数据单一的缺点,只能给出下一周期用水量的预测值,且无法剖析形成这一预测值的原因及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