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合集下载

昆曲丨《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昆曲丨《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昆曲丨《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传承昆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在路上!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昆小弟一起来赏析一下《牡丹亭.游园》!明代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人杂剧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临川四梦”传奇,对我国的古典戏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汤显祖的得意之作,汤显祖曾经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杜丽娘的形象是继《西厢记》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而《游园》是剧中最美的一折,延续400年久演不衰。

《牡丹亭》文词典雅,寓意深刻,词藻华丽,却也使得它曲高和寡。

笔者以对文学剧本的理解和对舞台形象塑造的体会,分析《游园》曲词之奥妙,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汤显祖笔下的鲜明形象。

一、关于《游园》《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的铺垫。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锁香闺,深深的宅院隔绝了她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她日日随先生读书,以女红消遣,虽有侍女春香陪伴,却只能以迂腐的教书先生陈最良为师。

私塾中,春香不喜教书先生的沉闷、无聊,假“出恭”发现大花园,与小姐相邀明日前去游玩。

杜丽娘虽然长于孤寂之中,但要去花园中游玩的诱惑,激起了她心中的一丝波澜,撩动了她细细的春心。

《游园》以[绕地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尾声]一套缠绵的南曲,表达了杜丽娘在春天娇媚的阳光下春心荡漾的感受,她一面享受着春天的温暖,一面感叹生活的美好,一面观赏庭院的景色,一面伤感情怀的寂寥。

由此她才能在庭院小睡时梦见虚幻的情人,才能在梦被惊醒之后再度追寻,才能在苦闷中郁郁而去,也才能在情感的召唤下死而复生。

因此《游园》一出在《牡丹亭》中至关重要,理解曲词的深刻含义也颇具难度。

游园汤显祖赏析

游园汤显祖赏析

《游园》汤显祖赏析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曲翻译】1、【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

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

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2、【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译文:长长的流光溢彩的丝绸吹进了宁静而孤独的庭院。

随着晴朗的丝绸的到来,春天像纱线一样悠闲地来到杜丽娘的眼前。

过了一会儿,我头上的装饰品收拾好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张脸被镜子偷偷地照了进来,这让我躲开了,扭动了我美丽的卷发。

我们怎么能从闺房里出来把它暴露出来?3、【醉扶归】"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译文:你说我穿着一条深红色的裙子,戴着一个戴着珠宝扣的花饰发夹,有多聪明。

爱美是我的天性。

正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无人欣赏。

杜丽娘虽有沉鱼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谁能欣赏青春之美?4、【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译文: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其中,第三十二出为《游园》,是贯穿剧情的需要,也是为后面的剧情作铺垫。

在《游园》中,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的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

汤显祖在保持元杂剧语言富有“本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灵气”,将自然真切的语言与个别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来,形成了该剧作语言方面的独特风格。

剧中的对白自然真切,仿佛是生活中的人物所讲,而唱词则精工打磨,既符合人物性格和情感,又具有诗的意境,形成了该剧作诗剧的特点。

其次,从音乐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

该剧的音乐采用了昆曲的音乐体系,具有委婉、清丽、动听的特点,再加上剧中唱词的诗情画意,使得该剧的音乐魅力无穷。

最后,从舞台艺术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的舞台表演艺术堪称典范。

该剧的舞台表演艺术融合了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昆曲艺术典雅、端丽的艺术特征,是昆曲乃至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

游园汤显祖赏析

游园汤显祖赏析

《游园》汤显祖赏析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曲翻译】1、【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

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

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2、【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译文:长长的流光溢彩的丝绸吹进了宁静而孤独的庭院。

随着晴朗的丝绸的到来,春天像纱线一样悠闲地来到杜丽娘的眼前。

过了一会儿,我头上的装饰品收拾好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张脸被镜子偷偷地照了进来,这让我躲开了,扭动了我美丽的卷发。

我们怎么能从闺房里出来把它暴露出来?3、【醉扶归】"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译文:你说我穿着一条深红色的裙子,戴着一个戴着珠宝扣的花饰发夹,有多聪明。

爱美是我的天性。

正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无人欣赏。

杜丽娘虽有沉鱼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谁能欣赏青春之美?4、【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译文: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

汤显祖《游园》译文及赏析

汤显祖《游园》译文及赏析

汤显祖《游园》译文及赏析汤显祖《游园》译文及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文言文,文言文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汤显祖《游园》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汤显祖《游园》译文及赏析《游园》明代: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颓垣一作:残垣)《游园》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

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游园》注释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

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谁家:哪一家。

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游园》赏析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

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赏析:"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

"“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

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

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

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扮演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喜剧。

大家闺秀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南柯一梦,与柳梦梅相爱,梦醒后苦苦思念情人,抑郁而亡。

三年后复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积极地表现了当时处在封建桎梏下人们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戏剧情节跌宕起伏,唱词简洁凝练,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意味与情感。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当时有位才女叫冯小青的,因为爱情不理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冷雨敲窗不忍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世上也有痴似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其强烈的共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这段唱词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因此才会引得黛玉情思萦逗,缠绵固结。

《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

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凭今春关情似去年?妙龄少女被禁锢在小庭深院,不是百无聊赖的沉睡,就是抛残绣线。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两 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 烈的艺术效果。
“原来”一词犹如百花园门前的一道屏风,游人经过, 顿觉春色扑面,春花斗艳。“红”与“紫”,描绘出 鲜花盛开百媚千娇的美,这是一“喜”;而这样的美 景“都付于断井颓垣”,这是一“怨”。这一“喜” 一“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怨恨。
【醉扶归】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 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 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 愁颤。
【醉扶归】 解说:你说红裙衫显现得色彩鲜艳, 嵌着宝石的头簪亮闪闪。这正是我爱美天性的表现。 正愁我的美貌和情思无人识见,没担心沉鱼落雁鸟惊 喧,只恐怕春花羞愧愁绪添
【皂罗袍】 解说:没想到春花灿烂开遍,可惜是 开在破败冷寂的庭院。可叹春色美好春光虚度的日子 难捱,那赏心的乐事、欢欣的快意不知落在谁家院! 瑰丽的楼阁飞檐,华丽的亭台栏槛;细雨丝丝、轻风 片片,烟雾笼罩、游船斑斓,——深闺人领略这大好 春色太难!
【皂罗袍】
鉴赏:杜丽娘面对着怎样的春色?她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步步娇】解说:晴空的庭院游丝如烟,春在飘荡的 游丝上呈现。刚迈步又迟延,退而回房理花钿,没想 到菱花镜偷照了半个颜面,害得我将发髻梳偏。步出 闺阁羞将身姿显现。
【步步娇】
鉴赏:从游园前的整装美容,可以看出杜丽娘怎样 的心理活动?怎么去理解这种心理活动?
提示:欲行又止,想扮得和春色相当;整装美容后, 第一次从镜中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俊美,使自己情不自 禁、羞答答的将发髻也弄歪,还故意自我埋怨,写出 了少女含情脉脉、自我欣赏的微妙心理。杜丽娘的这 一发现极为重要。它更激发了杜丽娘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

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

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

“啭”,啼的意思。

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年光”,春光。

“乱煞”,撩乱。

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

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

“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

“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

“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

“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

“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

“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

“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

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

“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

“恁”,怎么,为什么。

“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

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

“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

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

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

“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

“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

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

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

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

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

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

“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

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

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

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

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

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

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

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醉扶归】主要写写杜丽娘梳妆完毕,春香夸她打扮得好而引出丽娘顾影自怜的那种神态,珍惜青春却又无人赏识的那种孤单情怀。

“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翠生生”,形容色彩的鲜艳。

“出落”,显出、衬托出。

“茜”,降红色。

“艳晶晶”,指光彩夺目。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这支曲子中的“曲眼”,是关键句,意思是说天生的本性就是爱美。

“好”,美也。

这是杜丽娘自然升腾的青春憧憬的直言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否定与挑战。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

“羞花闭月”,也是说人美的使花羞,使月闭。

这里都用了拟人化手法。

我们看,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可又有谁来赏识呢?这里把“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

“姹”,美丽。

“嫣”,娇艳。

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是说,井也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接下来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

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

“奈何天”,使人无可奈何的天气。

“谁家”,什么的意思。

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

“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

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使人舒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才合适呢?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

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

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形容轩阁高旷,也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

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

这是由概写、感叹进入到细致描绘。

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杜丽娘不满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

“锦屏人”当指那些封建家长。

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曲中有句夹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可看作是“锦屏人”的注脚。

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自己青春的父母。

前后联系起来看,指向就比较明确。

杜丽娘初到园林观赏春光,心情是很激动的。

先是一“惊”,惊叹“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色,更惊“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衰败景象。

接着便是“怨”,埋怨爹娘向她瞒着“恁般景致”。

最后又是“叹”,感叹这“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

这样的呼声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的千万妇女的心愿,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

首句是说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浓郁的感伤气氛。

宋代寇准有“杜鹃啼出血成花”的句子。

“荼蘪外烟丝醉软”,“荼蘪”,也是一种晚春开花的落叶小灌木,写它是为了突出尚未开花的牡丹,正如春香说的“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牡丹花具有国色天香,被誉为花中王。

唐代皮日休《咏牡丹》诗“独占人间第一春。

”但牡丹开花晚,到春尽才放花,等它开花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这里有“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的反问。

这是哀叹百花中之王的牡丹,不能在春光烂漫的大好时节开放,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寓含对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烟丝醉软”是指柳丝飘荡,也衬托出杜丽娘忧怨、缠绵又不能自恃的情状。

先写花柳,再写莺燕,“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生生”,清脆。

“呖呖”,清晰。

前一句说燕子叫声很清脆,明快的如剪刀剪东西发出的声音。

后一句是说黄莺的叫声圆润好听。

注意“燕语”与“莺歌”是对偶句,并且拟人化了。

“明如剪”是明喻,将听觉形象“燕语明”比喻成为视觉形象“剪”,是通感比喻。

从花柳到莺燕,成双对的燕子、黄莺在那里欢快地歌唱,孤独寂寞的杜丽娘是何滋味虽没有明写,但从“闲凝眄”的神态动作来看,闲闲地注视着,从这神态动作上也不难把握人物隐微的心理脉搏。

杜丽娘游园,原只为消愁解闷,但游园所见无不增其烦闷,哀怨之情更无法排遣。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于是唱出了最后一支曲子【隔尾】结束了游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