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静电试验教案

大班静电试验教案
大班静电试验教案

大班静电试验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常熟市湖畔幼儿园姜雪寒

活动目标:

1、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2、能正确记录自己实验结果。

3、感知现实生活中的静电。

活动重点: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起纸屑等轻巧物体。活动难点:能正确记录自己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8盆小纸屑、塑料尺40个,吹好的气球1个。

2、木筷子、铁质勺子、塑料吸管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纸屑和一把小尺子,他们想

粘在一起做朋友,小尺子能吸起小纸屑吗?(老师边说边示范,体

现出结果为不能)那老师可以用魔术让它们粘在一起,想不想看魔术?

2.表演魔术。

教师念魔语:磨磨磨擦擦擦、磨磨磨擦擦擦,魔法快点来!

3.小朋友念魔语试试。

师:小朋友刚才没有看清楚,老师再表演一遍。你们来念魔语我来

变魔术。

(师操作实验2次魔术,在头发上摩擦尺子后吸纸屑,纸屑被吸到

尺子上。)

4.幼儿一起体验魔术的乐趣。

大家也想玩一玩这个魔术吗?(想)老师说的魔语你们还记得吗?磨

磨磨擦擦擦、磨磨磨擦擦擦,魔法快点来!那我们现在回到座位,拿起小尺子摩擦吧!

5.增加难度做魔术。

师:除了在头发上摩擦,还可以在哪里摩擦?(衣服)我们拿起小尺子再去试一试吧!

6.小结实验结果

师:为什么尺子在摩擦后会把小纸屑吸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因为塑料尺在与小纸屑摩擦后会产生一种静电,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二、幼儿猜测哪些材料会产生静电

1.师: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其他的物品也想和小纸屑粘在一起做朋友,看看有什么?(有

木筷子、铁质勺子和雪花片、吸管)

2.我们一起来猜测下,谁能与小纸屑摩擦后做朋友,谁不能?幼儿自由回答。

3.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猜测结果都不太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说的是正确的呢? 幼儿:做实验。

三、.实践操作:验证哪些材料与纸屑能产生静电

1.做实验记录在哪里呢?(记录单)

教师引导幼儿看明白记录单。

2.幼儿回到位置做实验。

四、总结实验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单

师:谁来给大家分享他实验结果?说说谁和小纸屑做了朋友,谁没有?你觉得什么原因?

2.教师做实验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塑料吸管、雪花片和铁勺子都能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木筷子是木头的,不能吸起小纸屑。如果你的实验和正确结果不一样,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材料摩擦的不够久、摩擦后停留的时间太长、季节的原因(干燥的冬天静电较强)。

3.幼儿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静电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静电随处可见,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遇到静电了?幼儿交流、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有时在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啪的声音,如果在暗处还会看到闪亮的火花;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逛超市手扶着电梯会突然疼了一下??)

教师总结:

区游戏时,也可以做观察,看看什么东西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把

它记录下来,大家一起分享。

五、活动延伸

那老师还要教小朋友们变一个关于静电的魔术,大家想学吗?这个

神奇的魔术叫——“气球粘住了”。吹好的气球先通过与头发和衣服

的摩擦,再立刻粘到墙面上,完成魔术。大家可以回家把这个魔术

变给爸爸妈妈看哦!

【篇二:大班科学:摩擦起电】

教师考核课教案

评价与反思:

【篇三:大班科探活动——静电哪里来】

科学特色活动——静电哪里来

熊立力

一、活动名称:静电哪里来

二、活动类型:自然科学

三、适合年龄:大班

四、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活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六、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

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

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

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

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

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

1、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2、幼儿互相结对做摩擦游戏,先让每个男孩和女孩对应。然后女孩

和女孩之间互相游戏,并请操作好的幼儿到前边演示。经过演示,

看谁先把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2021年大班科学活动科学生活小窍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科学生活小窍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科学生活小窍门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利用科学小窍门解决幼儿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洁难题,培养幼儿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的习惯,庇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培养幼儿有身边处处是科学的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科学生活小窍门教案吧。 预设活动目标: 1、利用科学小窍门解决幼儿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洁难题,培养幼儿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的习惯,庇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有身边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活动准备:有污垢的茶杯若干;脏的酱油瓶若干;脏的煤气炉一个;有腥味的碟子和碗若干;盐、醋、果皮、牙膏、鸡蛋壳若干(分别用盒子装起来分成三份);幼儿人手一小张废报纸;教师用的大记录表和油性笔以及幼儿人手一张小记录表和一支蜡笔;欢快的音乐;录音机;预设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进入活动室内。(以儿歌的形式进入) 准备工作:教师和幼儿打扮成搞清洁的样子。(教师穿围裙、戴手套;幼儿穿围裙)儿歌:2、昨天顾客来了,屋子还没有收拾好,现在请小朋友帮手收拾一下,把要清洗的分类放在桌子上。好,现在开始!请幼儿帮手收拾屋子里的脏东西,找出后把物品分类放到桌子面上。(配班播放欢快的音乐) 3、(配班教师帮手把三盆温水放在桌子上)再请幼儿说说这些东西什么地方脏了,平时在家妈妈是如何把它们洗干净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的第一部分,让幼儿知道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5、教师讲出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然后出示并介绍新型的生活清洁用品; ;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如果我们的洗涤用品用多了,就会对我们人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昨天老师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小神秘,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洗涤用品还有很多环保的生活清洁用品也可以把物品洗干净,你们看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盐、有醋、有牙膏、还有果皮和鸡蛋壳呢) 6、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再结合实物讲解实验的记录方法。(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盐除了可以炒菜,醋可以吃,牙膏可以刷牙等还可以清洁呢,还有果皮鸡蛋壳等废物也可以用来清洁呢!你说奇怪不奇怪?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傍边哪些可以清洁茶杯的污垢?哪些可以清洁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在介绍时边手指记录表边结合实物讲解。配班老师把盐等的物品都放在三张桌子上。 7、让幼儿手拿小记录表自由选择先后进行实验,利用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等物品清洁茶杯、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 8、教师从幼儿的实验结果中总结三个实验的结果。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发现有什么东西能把茶杯的污垢洗干净?(酱油瓶、煤气炉同上)教师用笔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9、教师再引入课件的第二部分内容,使幼儿认识更多的生活清洁小窍门的知识。(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生活小窍门外,还有更多的清洁小窍门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10、你刚才认识了多少种清洁的小窍门,你能说说吗?让幼儿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你们刚才认识了什么清洁的小窍门呢?你能说说吗?好,让我们一起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吧!)11、活动延伸:以课件中纸皮可以擦亮玻璃的例子,让幼儿尝试结束活动,并让幼儿帮手收

静电场教案

一、课内摘要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1.6×10-19C ,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说明: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3、起电:使物体带电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 ①摩擦起电,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②接触起电,电荷重新分配,与带电体表面形状有关,尖细部位电荷集中,平缓部位电荷稀疏。 ③感应起电,不带电的物体靠近(不接触)带电的物体,不带电的物体上出现电荷移动,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总数是不变的. 注意:电荷的变化是电子的转移引起的;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接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 (二)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公式: 22 1r q q k F k =9.0×109N·m2/C2 3.适用条件:(1)真空中; (2)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中,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带电体视为点电荷.点电荷很相似于我们力学中的质点. 综合练习1.1 1、如图1.1,A ,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 ,C 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C 移近导体A 时,A,B 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 、把 C 移近导体A ,先把A,B 分开,然后移去C ,A 、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 、先把C 移走,再把A,B 分开,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 、先把A,B 分开,再把C 移去,然后重新让A,B 接触,A 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 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2、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的小球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 A 、金属球可能不带电 B 、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 、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 、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图1.1

大班科学小实验:光的魔术

大班科学小实验:光的魔术 大班科学小实验:光的魔术 目标: 1.积极探索光的秘密,并对光的现象产生好奇。 2.初步感知光的折射特性。 3.体验合作实验的乐趣。 准备:透明无色玻璃杯(瓶)、筷子、浅底盘、硬币、茶杯、记录纸(见附件)、笔。 关键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物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感知光的存在:教室里为什么那么亮?(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是阳光的作用) 2.师:光是大自然中的魔术师,它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现象,不信,大家就来试一试吧。 二、魔术游戏一:筷子“折”了 (一)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一)的图示部分,请幼儿说说图意。(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图形阅读能力。)

2.教师示范将筷子插入透明的玻璃瓶,引导幼儿观察筷子是否有变化。(当幼儿回答无变化时,教师告诉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第一个空格里,根据班级基础可适当示范记录方法。)3.请幼儿猜测当在瓶子里装上水时,筷子会怎样?(允许幼儿自由猜测,教师不作肯定和否定,培养孩子敢于发表意见的习惯。) 师:一会儿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第二个空格中。 (根据班级基础,以上2、3两和环节可合并成一个环节。)4.教师讲解合作方法:三人一组,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倒水及放筷子,一人负责桌面干净工作。 (二)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筷子“折”的位置(在水面处)。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3.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正确记录,激发能力强的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如试着再加一些水等) (三)交流与讨论 1.在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用大而泛的提问,目的是激发孩子对自己实验结果的表达欲望,允许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达)。 2.为什么在有水的瓶子中筷子好象折断了似的?它真的断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知识背景: 本活动使用的知识是相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相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 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 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 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 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 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 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 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能够通过 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实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 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 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能够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很多 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 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 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能够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 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对事物的探究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使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水平。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能够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

幼儿园科学活动水与油的小秘密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水与油的小秘密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活动准备: 教具: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学具: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棉签、白纸教具的准备中,控制好有色颜料水的浓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色彩。选择深色系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透过水和水杯展现出的影像。 学具的准备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实验工具,让每位幼儿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其中的乐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个,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选择底部较稳的杯子为宜,以免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后,将水洒出。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 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 幼儿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设计意图: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当幼儿们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时,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试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科学实验中,所以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尝试盛水、倒水的小乐趣。在帮助幼儿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特性同时,也为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练习准备。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 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水与有色水的混合,让幼儿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义。同时为下面的另一个新词汇“分离”做好铺垫。

选修静电场教案全套教案

人教板—新课标物理选修3—1教案-----第一章、静电场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 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1、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一.《不湿的手绢》 准备:两只杯子、两块手绢 1.猜一猜。把两只里边塞着手绢的杯子采用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哪快手绢会湿,那块不会湿? 2.做一做。把手绢紧紧塞入杯中,使手绢不会掉下来。一只杯子采用垂直倒扣放入水中,另一只杯子斜放入水中。结果是垂直放入水中的手绢没有湿。 3.说一说。告诉孩子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流入,所以垂直放入水中的手绢没有湿。 4.玩一玩。让孩子用塑料袋兜空气,然后把口系上,感觉空气的存在。获得经验,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提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随时告诉孩子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二.《旋转的玻璃弹球》 准备:玻璃弹球、果酱瓶 把一个玻璃弹球放在桌面上,用一个果酱瓶口朝下把球扣上。你不必把瓶子反过来,就可以随意把瓶中的球移走,这怎么可能呢? 通过转动杯子让里面的球旋转起来。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并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如果你转动瓶子时稍微倾斜一些,那么狭窄的玻璃瓶口就能够制止球被甩到外面去。 三.《被缩短的勺子》 准备:勺子、碗、水 平行看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水面,将一把勺子垂直插入水中。水中的勺子,一下子就变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错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被插入水中的勺子所反射的光线,不是以直线的方式进入眼帘的。光线在水面上被折射成为一个角度,所以才看到勺子的尖端比实际大大靠上。水域的水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总是比实际深度浅很多。印第安人对这一点就知道得很清楚。他们用箭或矛在水中捕鱼时,总是向更深的地方瞄准。 四.《发声的酸奶杯》 在一只空酸奶杯底穿一个孔,把一段线穿进去,然后在里面用半根火柴横着把它固定住。线上抹上蜂蜡(用蜡烛即可)。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去摩擦它,它就会发出吱嘎吱嘎和嗡嗡的响声。发粘的蜡在手指抽动中摩擦。这个压力差别传递到了杯底,杯底像薄膜一样发生震荡,并在空气中产生声波。缓慢摩擦,声波亦缓慢低沉。快速摩擦,声波即会短暂间歇,从而发出高音。 五.《神奇的牙签》 思考: 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 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精选汇编)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第一章静电场(全章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全章概述 本章主要研究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场强和电势是分别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两个物理量。正确理解场强和电势的物理意义,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章的其他内容,如导体在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问题,实质上是电场中力的性质研究的继续;电势差、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等是电场的能的性质讨论的延伸;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则是电场中上述两性质的综合运用。本章的内容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准备知识。 新课标要求 1.掌握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了解电场、电场强度及电场线,能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特别是在匀强电场中的计算。 3.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理解电势,能画出等势面。 4.根据做功原理,能够计算两点间的电势差。 5.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电容器的构成及常用的电容器,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性质。 7.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及偏转,并会对其进行计算。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高中物理】静电场教案讲义

静电场 一、基础知识 1.电场力的性质 (1)元电荷e=1.6×10-19C。 (2)静电现象:电荷在物体之间或内部的转移。 (3)静电平衡:导体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4)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a.内部场强E=0,表面场强方向与该表面垂直;b.表面和内部各点电势相等,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c.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d.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越大,凹陷处几乎没有电荷。 (5)静电屏蔽:由于静电感应,1.导体外表面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点场在导体内部任一点的场强的叠加结果为零,从而外部电场影响不到导体内部;2.接导体壳内表面感应电荷与壳内电场在导体壳外表面以外空间叠加结果为零,从而使接地的封闭导体壳内部电场对壳外空间没有影响。 (6)库伦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 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F=k Q1Q2 r2 ,k=9×109Nm2/C2。条件:点电荷、真 空。 (7)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8)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E=F q ,单位N/C或 V/m。这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而非决定式,场强大小决定于电场本身,与F、q无关。方向为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9)点电荷场强计算式:E=k Q r2 (10)电场线:画在电场中的有方向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是假想的线。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不相切。同一电场中,电场线越密集的地方场强越大。

幼儿大班科学实验教案《颜色的变化》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大班科学实验教案《颜色的变化》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幼儿大班科学实验教案《颜色的变化》 【活动设计】 在幼儿的生活视觉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对于各种鲜艳的颜色,幼儿有着比较多的接触和感知。因此,他们并不感到陌生,但对各种颜色的变化,还是不够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这节《颜色变变变》的活动。在活动中,我设置疑问,让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并通过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能解决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体验、享受各种颜色变化所带来的惊喜。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的颜色,并对颜色的产生感兴趣。 2、积极参与尝试,探索三原色两两相调后的变化。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及结果。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X颜色与X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X颜色。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若干。 2、饮料瓶若干,内装约半瓶水。 3、在饮料瓶盖内装上不同颜料。 4、数字卡、颜色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瓶 第 2 页共 5 页

1、出示饮料瓶,引出魔术师要把无色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 2、幼儿学说魔术语“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变出X颜色。” 3、你们还想变出什么颜色呢? 4、幼儿玩变色游戏,边说魔术语,并说说你变的是什么颜色。 5、X颜色像什么?引导用语“红红的xx,黄黄的xx”等。 6、给相同颜色的水宝宝排排队,数数有几个? 7、你们知道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吗? 8、小结:原来秘密在盖子里,因为盖子里有颜料,颜料跑到水里面,水就会变颜色。 二、变颜色 1、教师师范。 (1)教师挑选一个装有颜料水的瓶宝宝(黄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水宝宝?(并进行记录) (2)教师再挑一个装有(红色)颜料的盖子。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呢?(并进行记录) (3)现在我又要变魔术了,看看这回我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幼儿操作。 (1)教师指导幼儿将操作过程正确的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询问调色情况,并倾听幼儿的交谈。 三、集体回顾 1、引导幼儿说说变得过程。 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的? (教师根据回答,把色彩出示在黑板上。) 2、引导幼儿说:xx颜色和xx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xx颜色。 第 3 页共 5 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物体的吸水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并比较其吸水特点。 2、结合经验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料水盆5只、擦手毛巾5块、10只小篮子(分别放滴管、海绵、木块、手帕、弹子、塑料碟子、餐巾纸等材料)、记录纸和笔人手一份。 2、15只小盆子、15只刻度杯、5蓝材料(海绵、木块、手帕、餐巾纸)、记录纸和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实验探索:哪些物体能吸水 1、师:小朋友,桌面上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幼儿用滴管将水滴在不同的材料上,观察结果。)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2、再次操作:现在请小朋友继续去玩你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到底哪些材料会吸水,哪些材料不会吸水,并到前面篮子里拿记录纸记录下来,用两种不同的标记表示。 3、师幼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 4、组织幼儿讨论:你还知道什么材料能吸水?什么材料不能吸水? 二、实验探索:哪些材料吸水多 1、幼儿三人一组在篮子里选三种材料做实验,可以把三种材料同时放在三只一样多水的量杯里再捞起来放盆子里,观察它们各自量杯里剩水的多少并在标记图上记录。 2、展示记录纸,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情况。 3、教师小结:各种材料吸水的快慢、多少不同,并且还与材料的多少、大小有关系,以后我们再来做实验。 三、利用物体的吸水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许多材料能吸水,又知道了有的材料吸水多,有的材料吸水少,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问题。 (1)我不小心把一杯水翻在桌上了怎么办? (2)夏天游泳时耳朵进了水又该怎么办? (3)雨后,走廊里有许多积水,谁能快速将积水清理掉? 2、小朋友真聪明,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多想想,多试试,你们会越来越聪明。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设计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设计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设计 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 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3.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2.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三、主要教学过程 1. 复习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2.新课引入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3.教学过程设计(1)电场 a.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 答:物质形式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 ~4000 ,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电场对放入其的电荷Q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做功,说明其有能量。b.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如图1所示,在+Q电场中A点分别放入电荷q1、q2、q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A:F1= F2= ;F3=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 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点位置不变,F与q的比值就不变。若换到B点,则从上面分析看出:Q固定则电场的空间分布固定,对于场中某点固定,值仅与Q、r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反映的是电场的性质,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称场强。(2)电场强度 a.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b.定义式:E=F 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 电量国际单位:库(C) E 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c.物理意义: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里所受的电场力。 d.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电场中同一点,+q、-q受力方向不同,场强只能有一个方向,规定以+q的受力方向为正。例在图2中标出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正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背离+Q,负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指向-Q。e.单位:牛/库N/C E= 借助于点电荷场强推出,可适用于任意电场。(3)一个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a. 真空中:E= (与检验电荷q无关,仅与场电荷Q及r有关) b. 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以后还会遇到各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匀强电场) (4)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原理如图3所法,在正点电荷Q1与负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中有一点A,求A点的电场强度EA,由电场强度定义可知,EA在数值上为+1C点电荷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今在A点放q=1+C,q将同时受到Q1和Q2的作用,每个作用力都能单独用库仑定律求出,就像另一个电荷不存在一样,而q受的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又因为q是1C正电荷,所以它受的电场力在数值上等于场强,也就是说A点的合场强为Q1与Q2单独在A眯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就是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用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以求和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任何一个带电体不管其电荷分布多么复杂,都可以视为由许多点电荷组成,因而可以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它的场强。可以看出,真空中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仅由场是荷、电场中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游戏 前言: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一定对一些科学小实验特别感兴趣吧?下面老师就把一些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介绍给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再想想为什么?说不定未来的小科学家就在你们当中! 筷子提米 工具百宝箱: 适量的米、一根竹筷子、一个杯子 趣味实验DIY : 1、将米倒满杯。 2、用一只手将杯子里的米压一压。 3、从手指缝间插入一根竹筷子,再用手压紧米粒。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 实验结果: 杯子和米被筷子一起提了起来。 原理揭秘: 物体和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当物体受力要运动时,摩擦力就会以相反方向阻碍物体的运动。在实验中,由于杯子内米粒与筷子之间的挤压,使杯子、筷子和米粒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样杯子、筷子和米粒

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筷子向上提起,米粒和杯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筷子向上运动,结果反而将米粒和杯子一起提了起来。

戳不破的气球 工具百宝箱: 吹好的气球、透明胶、针。 趣味实验DIY: 1、在吹好的气球上下方各贴上一大块透明胶。 2、将织毛线的针从透明胶上戳破过气球。 结果会怎样呢?

你会发现,气球并没有被戳破。 原理揭秘: 胶带能使“伤口”不再扩大,因此气球内的气体是十分缓慢地泄漏的。

硬币接水 工具百宝箱: 硬币、滴管或者是筷子。 趣味实验DIY: 用胶头滴管或者筷子沾取水滴,滴到硬币上。 数一数可以在硬币上滴多少滴水,看一看硬币上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杯子倒立不漏水 工具百宝箱: 杯子、水、普通纸一张 趣味实验DIY : 杯子里装满水,再拿一张纸,把它剪成比杯口略大的尺寸后,盖在杯

3-1静电场教案讲义

静电场 一、静电现象与产生 1.静电产生 (1)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微观解释 ①摩擦起电:通过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是物体带电得失电子 ②接触带电:通过与带电导体接触时物体带电方式电荷转移 ③感应起电:通过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电荷间相互作用 (2)带电体的电性 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②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三种起电方式比较 2.电荷守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②理解: a.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b.两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转移的是电子 c.起电过程的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和转移的过程,电荷发生转移或分离后由于剩余的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不为零,从而对外显电性,那种电荷量多,显哪种电性 d.电荷中和,实质是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代数和为零从而不显电性,而不是电荷消失 3.几个小球电量分配问题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电荷量Q A’’=Q B ’= 2Q Q B A ,代入电荷量数值时将电性符号一起带入进行代数运算 ②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在分开,先用公式计算两个,结果再和第三个小球用公式计算 二、静电力、库仑定律

1.静电力与点电荷模型 (1)静电力:静止的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点电荷:把本身的大小比相互之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称为点电荷 ①理解 a.点电荷是物理模型,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模型,类比质点 b.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大小大得多; c.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一个物体能否看成是点电荷要看其具体问题,不能凭带电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 2.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Q 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连线。 (2)表达式:F=22 1r q q k (3)使用条件①真空中②点电荷 (4)解释:K 为静电力常量 k=9.0×109N·m 2/C 2 由于只计算静电力大小所以q 取正值 方向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判断 (5)静电力的叠加原理: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其中每一个点电荷受到的库仑力的大小,都等于其他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如:下面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C ,A 球带+q 的电量,B 球带-q 的电量,C 球带+q 的电量,如图所示分布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求C 求受到的静电力 F1为AC 之间的静电力,F2为BC 原理,金属球C 受到的力就是F1和F2形得到C 受到的合力F (6)几个带电小球求静电力的问题 根据静电力叠加原理进行计算,如上例题所示,具体步骤为: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受力分析③分别列受到的静电力公式④矢量和相加 (7)三个点电荷相互作用下平衡时的规律:“三点共线,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近小远大”满足 322131q q q q q q += 3.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 B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 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气球变大了【设计意图】气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游戏玩物。在幼儿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气球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而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操作,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 2.学会看步骤图,并能大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醋、苏打、糖、盐、塑料刻度瓶、漏斗、吸管、气球、小汤匙、步骤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奇奇科学屋,今天奇奇博士为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苏打粉、糖、盐、醋,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实验材料。 3.启发幼儿猜想:我们在糖、盐、苏打粉里分别加入醋,

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观察醋分别和糖、盐、苏打粉加在一起的不同现象。 1.提出操作与观察要求: (1)2人一组,分别将醋倒入装有糖、盐、苏打粉的瓶子里。 (2)观察糖、盐、苏打粉分别和醋混合后的不同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师:小朋友刚刚发现的秘密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秘密,它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可大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更神奇的秘密呢?(出示步骤提示图)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气球变大了”,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操作、观察和记录。 1.出示步骤提示图,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 (1)幼儿观看步骤图,简单说一说步骤图的操作提示。 (2)教师结合步骤图,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师:“气球里的糖、盐、苏打分别倒入醋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我把秘密留给小朋友们去发现吧!” 2.提出实验的要求: (1)学会协商,按步骤提示两人相互配合进行实验操作。 (2)操作完认真观察三个瓶子上气球的变化,然后把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