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社会背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大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大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和时代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知识点,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领域。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及西方文学思潮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现当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许多西方文学思潮也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中国现当代文学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还有莫言、余华、王小波等知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高度成就。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题和风格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多样。
在主题方面,作家们关注社会问题、人性困境、历史反思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与人们的心理状态。
在风格方面,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既有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作品。
不同风格的作品各具特点,呈现了多元化和丰富多样的文学面貌。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成就。
例如《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家族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变迁;余华的《活着》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了人的尊严和苦难的意义;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过女性视角反思了文化大革命和社会变革对个体的影响等。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它通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教育和思想引导作用。
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思考与作业。
1.思考:文学革命的意义;不同历史 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学发展的关系 2.作业:阅读现代小说,分组完成对 现代小说作品及作者的讨论和书评。
文学革命的主要成果
1、文言统一:
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
(1920年,当时的教育部要求低年级国文课统一用白话文)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 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 步出现繁荣。
3、理论建设:
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创作成果:
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如《狂人日记》等
(请同学简单说说五四运动是怎么回事)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 批判封建传统的思想革命运动。是这些知识 分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失败后 认识到批判封建传统思想重要性的必然 结果。它的目标是革新促进社会的现代化, 它的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由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组成。 其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刊。 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 “打倒孔家店”。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特点:
明显带有承前启后的性质,因而 这一段的文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新旧文学的冲突与传承 2、中外文学的碰撞与交融 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对人性与人性的追求及对自身的剖析 与批判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 鲁迅 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 (1881~1936) 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 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 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 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 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 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 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 将。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2024/3/12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王朔《动物凶猛》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帜》
史铁生《命若琴弦》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2024/3/12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百年概貌

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百年概貌1. 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文学作品,涵盖了从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变革之中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现实、文化变迁和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多样。
2. 辛亥革命与新文学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为中国文化的自由与独立奠定了基础。
新文学运动的兴起激发了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的热情,他们试图以新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来开创文学的新境界。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如郁达夫的《伤逝》、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对后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化大革命与后现代文学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极大的限制和批判。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篇章。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开展了自由与个性的探索,创作了一系列的后现代文学作品。
他们试图通过语言的边缘性、叙事的碎片化等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代表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女性文学与民族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和民族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
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有张爱玲、王安忆等。
民族文学则关注中国的多民族文化,以民族题材和传统文化为创作背景。
代表作品如莫言的《丰乳肥臀》等,这些作品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5.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对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两大流派。
现代性文学注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人性的探索,代表作品有王朔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等。
后现代性文学则注重语言的重构和文学形式的突破,代表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这两种文学流派的对立,体现了中国现当代社会与文化的矛盾与多样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2.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3.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4.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5.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正文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既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文学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三、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先锋派。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四、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狂人日记》、《女神》、《家》、《茶馆》、《雷雨》、《边城》等。
五、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的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和作品、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文学理论和批评、名著导读等。
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它不仅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还包括了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家的作品。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与现状中国当代文学这一词最早是由华中师范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提出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也是近年来比较为活跃的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
取得的成就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中国的当代文学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文人的不断探索中前行。
而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自身历史变化的条件下,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渐渐形成的一种新文学。
与传统的文学想比较有新的突破。
关键字:当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前行,突破目录(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回顾1,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2,中国当代文学的本性3,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创作者(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和由来1.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高校的发展状况(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焦点问题(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展望(六)结语(七)参考文献从1949年开始,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探索与发展,60多年的风雨路程影响和改变中国当代文学变化脚步的因素政治和历史影响最大。
但文学毕竟是文学,还是要保护自己的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回顾第一阶段是在1949至1978年,因为五四运动的开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确定了毛主席毛泽东的《讲话》为新文化中国文艺的性的方向。
第二阶段1978至1989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展,邓小平提出了文学不在是政治的表现工具,文学应该保持自己的风格与自由,提出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中国当代文学终于自由解放了。
有了自己的出路。
文艺工作者开始了自由创作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初,这个时候的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更大的变动,文艺工作者开始了又社会意识转向个人意识的创作。
政治社会的思想被渐渐淡化,开始了多元化的文艺道路,特别是出现了自由作家的现象现象,以自我独特的表现手法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文学发展也由社会转向个人叙述的变化方向。
这也将中国当代文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当代文学的春天来了。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一、我国现当代文学从时间上来划分,我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它的源头便是著名的五四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革命,它是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现代文学,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不一致,思想上也更为新潮,更为突出。
随着新中国的逐步建立,他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化整体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和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1]。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1文学内容涉及的生活范围更广泛五四文学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中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了明显变化。
文学创作者笔下融入了更多的平民形象和普通生活。
其中以普通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作品涉及的内容以及生活范围有所丰富和增加。
这些作品从普通群众视角出发,通过对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的描写,侧面上反衬出社会的安稳与动荡,并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描绘了一幅幅民主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
随着中国人从压迫中解脱后,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文学反映生活的领域明显扩大,为文艺创作开辟了宽阔的道路。
文学创作者的视野开拓到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等。
尤其是过去文学作品中很难见到的工业、科技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等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创造,极大地填补了文学创作题材上的欠缺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上天入地,无所不及。
这标志着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不断解放、突破与创新。
2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新的进展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应用在文学方面,意思就是说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源自于实际生活的[2]。
因此文学创作者在具体生活的基础上对人物写实和艺术深化推动历史推动文明的发展,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重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当代文学人物塑造题材类型作品中,成功刻画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绪论要点: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三条途径,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一.思想革命的产生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于是产生了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救国的思想;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又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改变政治体制,先进的科学也难以救国,于是开始了政体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现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这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不彻底扫除封建思想,即使政体改变了,也是不巩固的。
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
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发生期(1917—1920)。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
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
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
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二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
鲁迅的早期生平。
《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
它一开始就以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为明确的目标。
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成为了封建思想的载体;要打倒封建文学,就必须发动文学革命。
因此,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修养形成文字处理能力、语感、文学笔法、技巧,这 都是新闻写作所需要的。深度报道的写作功底
(中文系与新闻系出身在媒体工作成效的比较)
二、学习要求
(一)作品阅读
1、必读篇目
中短篇:鲁迅《呐喊》、《徬徨》,沈从文《边城》, 萧红《呼兰河传》,莫言《红高粱》
长篇小说: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
(二)“后新时期文学”(1990— ) 1、“90年代文学”:文学边缘化、市场化与“人文精神”呼唤,“现实 主义冲击波”小说与社会问题 2、“新世纪文学”:消费性文学、底层文学(底层写作、打工文学)与 “网络文学”
六、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
(一)台湾文学
1、日据时期台湾文学 2、1945年之后的台湾文学(反共文学—怀乡文学—现代主义—乡土文学—后
课程简介
一、课程开设缘由及学习目标
(一) 文学作为传媒的对象
1、媒体是信息载体,媒体信息也包括文学信息,文学领 域是传媒的一个重要关注对象。文学作品、作家、 文学出版信息、影视剧(以文学为蓝本)信息都涉 及文学领域;
2、作家作为社会明星或名人(如贾平凹、王蒙、韩寒等) 往往是传媒的宠儿,文学话题的炒作是媒体炒作的 重要对象;
3、文学中有社会、文化、历史、思想等领域的信息,作 为信息传播机构的媒体应该予以关注。
(二)传媒与文学文体、文学报刊 (1)现代中国文学就是伴随着报刊杂志而兴盛的,
文学成为媒体的重要内容以吸引读者(连载小说、 随笔、杂文、散文); (2)许多报刊文体也就是文学文体(通讯、报告文 学); (3)文学类传媒机构(文学杂志、文学出版机构) 的从业者自然需要文学方面的知识背景
现代主义)
(二)香港文学
1、大陆影响下的香港文学(1949年之前) 2、欧美与台湾影响下的香港文学(1949—1979) 3、多方交叉影响下的香港文学(1980— )
(三)海外华文文学(北美、欧洲、东南亚)
1、留学生文学:创造社、新月派、李金发、戴望舒、艾青、老舍——1960 年代以后台、港,80年代以后大陆留学欧美作家 2、移民文学:林语堂——张爱玲、洛夫、北岛、顾城、高行健、严歌苓 3、华人文学
第一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轨迹及社会背景
一、新文学的奠基期(1917—1927) (一)《新青年》杂志与“文学革命”运动:1917年初胡适《文
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发表;胡适与“白话文学”运 动——《尝试集》与白话新诗的最初试验、《白话文学史》与白话文学 之鼓吹
(二)新文学社团运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浅 草—沉钟社
(2)(3)项在第十六周以文艺汇演的方式表演打分。 2、期末考试(60%)
(1)填空/选择题(20分):重要作家、作品名称、作品中重要人物 (2)列举题(10分):文学团体、流派中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3)名词(概念)解释(4X5分=20分):文学社团、流派名称、文学史概 念 (4)简答题(3X10=30分): 重要作家的艺术个性、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征 (5)论述题(20分):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分析
戏剧:曹禺《雷雨》,歌剧《白毛女》,老舍《茶馆》
2、推荐阅读篇目
巴金《家》,茅盾《子夜》,李劼人《死水微澜》,萧红 《生死场》,郭沫若《女神》、《艾青诗选》、《朦胧 诗新编》、《九叶诗选》,韩少功《马桥词典》,余秋 雨《文化苦旅》
(二)记忆与背诵
1、文学史常识:重要作家、作品名称,重要概念术 语,文学人物
(三)新诗、短篇小说、散文、戏剧的成型:从白话诗到自由诗再
到格律诗;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林语堂; 短篇小说与新诗的奠基人:鲁迅与郭沫若
(四)文学流派与思潮的兴盛 1、两种主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2、现代主义的初兴:象征派新诗
二、新文学的开拓期(1928—1937) (一)文学潮流:“革命文学”、“左翼文学”、“自由主义
2、经典作品:重要的短诗
三、考试考查
1、平时作业(40%):任选一项 (1)以必读篇目或推荐阅读篇目中的作品为对象,写3000字以 上的读书报告,至少要涉及6部以上的作品。上交手写文稿(第十 六周之前) (2)诗歌朗诵表演(长诗或组诗):有感情和表现力地背诵; 每班3个名额,每人朗诵3—5分钟。 (3)话剧或歌剧表演(一场或两场):每班2个名额,从《雷雨》 或《茶馆》中选择,共4个剧组,每组表演15—20分钟左右。报 名筛选(每组5—10人)。
四、走向“一体化”与异化的大陆文学(1949—1976)
(一)“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学的体制化、政治化与类型化 1、文学的政治批判运动、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小资产阶级倾向”、
“反党文学”、“毒草” 2、创作禁区:“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段”、爱情题材的禁区、知识分子题
材的禁区 3、主流与异端:(1)主流:赞歌与颂歌;(2)异端:“干预生活”、讽
良)、港澳文学与“南来作家” (三)文学格局: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
1、解放区文学(“延安文艺”):“延安文艺整风”与《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工农兵文学”、“赵树理方向”——解放区 文学的乐观、颂歌基调(“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
2、国统区文学:“国难文学”与讽刺文学 3、沦陷区文学:“汉奸文学”、“市民文学”、通俗文学— —通俗、流行是其主要方向
文学” (蒋光慈、茅盾、巴金、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 (二)文学流派:“京派”与“海派”、“现代派”
(三)长篇小说、戏剧的成熟:大家与名家的涌现 (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萧红等)
(四)散文的繁荣:鲁迅的杂文、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
三、新文学的转型与分流(1937—1949):战时文学 (一)“国防文学”的兴起与新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二)“流亡文学”:东北流亡文学(萧军、萧红、端木蕻
喻文学与个性化文学 (二)“文化大革命”文学(1966—1976):公开文学(样板戏)与地下
文学(手抄本小说、地下诗歌)、潜在写作
五、回归自身与迈向多元的大陆文学(1977—2010)
(一)“新时期文学”(1977—1989) 1、政治性文学的余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2、1985以后文学的回归自我:“现代派”、“寻根派”(小说与诗)、 “先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