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河流治理及护岸型式_程良振
生态型护岸在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生态型护岸在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发表时间:2016-06-14T10:48:27.15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3月总第208期作者:贾桂云程天笑[导读] 建造河堤的优点在于其一方面可阻止河水外溢现象的发生,转变河水的流动去向。
贾桂云程天笑(北京市丰台区河道管理二所,北京,100161)【摘要】在自然与生态系统之间起着重要的传输作用的是河流,河流孕育着生命,它不仅为居民提供所需用水,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当前为了更好的保护城镇居民的健康生活,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国家与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兴修水利,建筑堤坝等工程不断壮大与发展。
然而在建设生态型防护岸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除了要考虑堤岸的安全性能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地方。
【关键词】生态型护岸;中小河道;治理;应用;策略建造河堤的优点在于其一方面可阻止河水外溢现象的发生,转变河水的流动去向,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不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森林地区没有安全通道可行时河堤也可当作道路使用,给人们提供一定的便利。
所以,施工人员应重视河堤的修复与加固工作,对其进行勤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河堤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河道的正常运作,不能从根本上将其根除,因此,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当前在河道治理中现代生态型护岸的研究有效缓解了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生态护岸近些年来,有的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过度砍伐,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现象较为严重,使得河道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呼吁度不断加大,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河道管理方面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护岸这一名词也就应运而生,生态护岸是基于治河工程学,它的宗旨在于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是一种集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园林景观学等于一体的新型河道护岸技术。
浅论叠石护岸在某市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浅论叠石护岸在某市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实施,需要开发和应用兼具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符合工程安全需求的生态护岸技术。
于是,结合当地特点,叠石河道护岸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不断提倡绿色施工。
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叠石护岸在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要求,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叠石在实际运用中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叠石护岸;施工要求;质量控制;应用1.中小河流的的特点中小河流大部分位于山区,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容易造成泥石流、堤防决口、山庄冲毁、农田被淹等重大灾害。
清远山区中小河流河道上大多无堤防、护岸,原设计标准低,年久失修,河岸经历多年洪水,大多都有不同程度损坏,部分堤脚、岸脚被损毁、掏空,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部分河流上游采矿的无序开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河道积淤严重,行洪能力下降。
更加严重的是,受到村民活动的影响,山区中小河流河道堵、卡、占现象严重,对洪水畅泄非常不利。
因此,清远中小河流治理迫在眉睫。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主要是清理河道、增大河道排洪能力以及河岸防护、稳固岸坡,一般不新建堤防。
2.中小河流治理原则中小河流治理设计以防灾减灾为主要目的已恢复和强化河道行洪安全,稳定河势,改善水环境,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总体目标,从源头治理,通过清淤疏浚、岸坡防护、加高护岸堤防等治理措施保障河道护岸稳固、河道通畅。
在保障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景观需要,尽量采用生态断面,贴近自然,实现河道的健康良性发展。
3.叠石护岸在中小河流中的运用顺应了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发展趋势21世纪之初我国逐步开始关注水利生态问题,但总体上重视不够,尤其在河流整治过程中,过度硬化现象非常突出,依然采用传统的河道整治工程思路,主要从稳定河道的目的出发,采用浆砌块石、钢筋混凝土护坝等硬质护岸材料,护岸结构形式也基本为直立式。
传统的护岸结构虽然抗侵蚀和耐久作用明显,但封闭僵硬,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得土壤、植物、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切断,破坏了岸坡周边的生态系统。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中小河流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以及保障流域水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中小河流面临着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为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成为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
中小河流治理应注重水质污染的防治。
随着工农业活动的发展,大量的废水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固体废弃物的乱倒乱堆,导致了河流水质恶化。
应通过加强水污染监测并建立完善的排污口管理制度来防止源头污染。
还应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和农药、化肥的合理利用,同时加大对于废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确保河流水质的安全。
中小河流治理应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利用,导致河流水位降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
应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建设灌溉水-saving农业系统,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小河流治理还应关注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生态功能受损。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恢复河流的自然水文特征、修复受损的河岸带和湿地、重建河道生态系统等。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到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中。
中小河流治理应注重水质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
只有做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才能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

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摘要:对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设计的实践中发现,中小河流在遇到洪水灾害的时候发生时,由于治理设计中存在诸如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投入不足、设施薄弱等问题,严重时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关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河流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河流防洪;实践与思考水利工程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洪灾的严重与否。
在以往的时候,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的设计缺乏实践的检验,因此效果很是不理想。
近些年来,虽然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有所不足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我国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的设计实践现状。
1、国内中小河流治理现状由于我国的面积比较大,所以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为综合规划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方面逐渐完善,在对流域的防洪、灌溉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由于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流经里程较长,中小河流前期工作基础薄弱,缺乏现成的地质勘察资料,已经进行的地质勘察还存在工作深度不够,地质勘察与设计脱节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并不大,但是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防洪工程的设计工作。
因此,希望相关工作人士能够对该方面的共组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防洪工程的设计具有实际的意义。
2、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实践相关内容分析2.1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设计理念分析说到工程设计,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知道什么是设计,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因为,要是不知道一个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就等于不知道一个设计的目标是什么,试想你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却并不知道目标是什么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作为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人员,对大自然要怀有敬畏之心,对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有一种期盼感,把河流的生态治理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全力贯彻到工程规划设计全过程中。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是规划和设计两项工作基本上分别由专做规划和专做设计的不同人员完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的中小河流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由于中小河流长度较短、水量较少,常被忽视,导致治理工作不足,影响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中小河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角度,分析中小河流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小河流治理的现状和问题1. 污染严重中小河流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进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水量减少,污染物浓度增加,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2. 失去自然生态中小河流的修建、河岸开发和堤防修建等活动破坏了水体周围的生态系统,导致湿地的消失、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等问题。
水生态系统丧失了生态平衡,对于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
3. 治理力度不足目前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较小,主要集中在大型河流和湖泊的治理上。
中小河流的治理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使得中小河流的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长期处于危险状态。
1. 加强污染源治理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首先应该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建立和完善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通过治理污染源,减少对中小河流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恢复湿地和生态系统针对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破坏问题,应该进行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
恢复湿地、种植水生植物、修建人工湿地等措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复原和改善,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进行水域植被恢复和河岸植被修复工作,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 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监管和支持力度,推动相关部门出台中小河流保护政策,制定中小河流保护规划和方案。
加大对中小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中小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当前社会建设中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小河流的治理也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小河流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使中小河流的水质、水量和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善。
针对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小河流治理的必要性中小河流是城市与农村的一道环境分界线,其在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化学物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河流已经污染严重,甚至濒临死亡。
污染严重的中小河流将污染下游的水域,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和健康等多重威胁。
因此,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治理中小河流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构建自然河道、利用湿地自然过滤、减少污染物排放、水源保护等等。
具体而言,中小河流治理的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中小河流的水质、水量和生态状况,掌握水污染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二)修复自然河道,重建岸线,保护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减少人为工程对河流造成的损害,保留或建立湿地,使污水得以自然过滤和降解。
(三)对于排放污染物比较严重的企业和居民,采取减排措施,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推行以绿色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四)增加水源保护意识,防止环境污染使中小河流的水源得到保护,保证中小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得到改善。
近些年来,有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策逐渐得到了实施,每年也有较大的资金用于中小河流的治理。
然而,中小河流治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治理资金不能真正起到质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二)中小河流治理缺少长期规划,很多地方只是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三)政策和法律的执行不到位,一些企业和个人仍不重视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问题,这一点尤以农村地区为甚。
四、结论中小河流治理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长期进行并引起我们的重视。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分析中小河流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小河流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科学的治理分析。
中小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水污染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河流污染日益严重。
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镇污水等。
治理中小河流的水污染,首先要进行源头治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措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等。
还需要加强水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事件,保持中小河流水质的良好状态。
中小河流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也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小河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数量下降。
中小河流治理应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植被恢复、湿地保护、河道整治等,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还需要建立中小河流的生态保护区,对特定的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考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态问题。
中小河流治理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河流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关注度和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河流治理工作。
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组织志愿者开展中小河流的巡查和监测工作,提供实时的治理信息。
通过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
通过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和提高社会参与度等措施,可以实现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标,保护和修复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措施分析

B河流防洪能力提升案例
背景介绍
B河流位于某县,每逢 雨季,河流洪水频发, 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灾 害。
防洪措施
针对B河流的问题,当 地政府采取了河岸加固 、水土保持、洪水预警 等措施。
成效评估
经过治理,B河流的防 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洪水频发的问题得到有 效解决,当地居民的生 活质量得到提高。
C地区河道治理经验总结
推动经济发展
河流治理可以改善河流周边环境,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促进当 地经济发展。
02
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措施
河道整治
河道疏浚
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和障碍物,增加河道的容量,提高防 洪能力。
河道拓宽
在保证河道生态的前提下,对河道进行适当的拓宽,提 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河道护岸加固
对河道两岸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洪水冲刷导致河岸坍塌 。
THANK YOU.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引
导。
03
技术人才短缺
中小河流治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但现实中这类人才往往短缺,难
以满足实际需求。
治理的必要性
提高防洪能力
通过中小河流治理,可以增强河流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 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中小河流治理有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加强信息共享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治理进展、技术应用等信息,促进跨区域合作与交 流。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与运营
创新投融资模式
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融资模式,引导 社会资本参与中小河流治理与运营,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完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