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节血液循环

1.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B.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激活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2.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

A.Ⅰ→Ⅲ→Ⅱ→ⅣB.Ⅳ→Ⅱ→Ⅲ→Ⅰ

C.Ⅰ→Ⅲ→Ⅳ→ⅡD.Ⅳ→Ⅱ→Ⅰ→Ⅲ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4.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问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氧气B.二氧化碳

C.养料D.废物

5.右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体循环的途径正确的是

A.④→⑩→⑨→⑧→①

B.③→⑤→⑥→⑦→②

C.②→④→⑩→⑨→⑧→①→③

D.①→③→⑤→⑥→⑦→②→④

6.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7.心脏结构中,与主动脉相通的是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

8.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9.当人体内的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或结构时,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是

A.肝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B.肺泡壁的毛细血管

C.肾小球D.左心室到主动脉

10.右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A.a、b、c

B.a、c、b

C.c、b、aD.c、a、b

11.一个科学兴趣小组做解剖猪心脏的实验时,针

对如图所示的心脏解剖结构,以下四位同学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左心房B.③为右心室

C.④为肺静脉D.①与②间存在房室瓣

12.下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

(1)当心房和心室同时有血液进入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___。

(2)当⑩收缩时,其中的血液流入图中____。心脏收缩时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____作用分解____提供的。

(3)血液从④到⑧的循环途径是____,这个循环中血液的变化是____,这个变化发生在____。

13.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中所示血管为,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血。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内被利用。

14.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初一生物教案: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七年级生物教案 血液循环系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其主要功能是人体内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氧气、代谢终产物)的运输,它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纽带。学好本节课无疑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节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包括心脏、血管的结构,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人体内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另一特点是与人们生活、健康紧密相关。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根据教材的两个特点,教学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条理性,避免众多知识相互混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医药、卫生保健知识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具体教学方法可采用: 1.病历分析法:应用于第一课时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2.实验演示法:心脏瓣膜结构演示。 3.情景抛锚式: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 同时配合列表、图示、比较等多种方法。 ●二、课时安排 本节课共安排3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2.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3.了解贫血、急性阑尾炎、血小板缺少时的症状及原因。 (二)技能目标 通过病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血液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三、教学准备 准备好贫血、急性炎症及血小板缺少症的典型病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通有关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请问: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分别是什么结构?回答后,引入到人体,人体内同样也须进行物质的运输,完成这一功能的系统就是循环系统。 (二)新课讲述 根据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思考人体内血液循环的大致情况,只要能说得出组成就行。教师总结得出,血液循环系统就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先介绍血液,出示与血液有关的三个典型病历。 (为了更好说明问题,病例中的血检指标已作改动)。 病例一 1.临床表现:(1)口唇、睑结膜、脸色、皮肤粘膜苍白。(2)常有心慌、心悸、心率加快表现。(3)活动后感觉呼吸困难。(4)倦怠、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2.血检情况:血红蛋白量7.8克/100毫升;红细胞 250万个/毫米3 病例二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和答案

**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生物 说明:本试题(卷)共4页,二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1. 合作小组讨论“生命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 我们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B .陆地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生物圈 4.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5.下列各项生命活动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6.植物体内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硼、钾 D.硼、磷、铁 7. 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 A. 25℃和0℃ B. 有光和无光 C. 有空气和无空气 D. 温度和水分 8. 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下列能够完整的表示食物链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猫头鹰吃田鼠,田鼠吃庄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蛇吃田鼠,猫头鹰也吃田鼠 9. 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 ℃~30 ℃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A .甲先发芽 B .乙先发芽 C .同时发芽 D .都不发芽 10.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A .导管 B .筛管 C .形成层 D .表皮 11. 养金鱼的人,总要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2011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集之14 人体的心脏与血液循环

人体的心脏与血液循环 1.(2011十堰)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由指端返回心脏时,将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 再经怎样路径才可能到达脚趾?( ) A.右心房、肺循环与体循环 B.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 B.右心房、肺循环 D.右心房、体循环 答案:A 2.(2011·莆田)人体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汇合于()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部 D.心脏 答案:D 3.(2011·孝感)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答案:B 4.(2011·荆州)下列有关人体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静脉内有静脉瓣 B.动脉内有动脉瓣 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答案:B 5.(2011·兰州)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A.心脏 B.肾脏 C.肺 D.肝脏 答案:C 6.(2011·中山)关于人体静脉中的血液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流向心脏 B.颜色都是暗红色 C.含营养物质比较少 D.含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答案:A 7.(2011·汕头)与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上、下腔静脉 D. 主动脉 答案:A 8.(2011·莱芜)对图中人体内脏器官所在位置解读正确的是() A.a代表肺 B.b表示心脏 C.e表示胃 D.d表示心脏 答案:A 9.(2011·广东)右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给每个选择找一个最佳的答案,每题1分) 1.合作小组讨论“生命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生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食物腐败 D.涨潮落潮 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4.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你知道青蛙的冬眠和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吗?() A.温度 B.青蛙的天敌 C.阳光 D.与环境因素无关 6.九龙江是厦门母亲河。下面四种说法中,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整条九龙江 B.九龙江的水 C.九龙江里所有的鱼 D.九龙江里的所有生物 7.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正确的做法。 A.尽量将标本撕得薄一些 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后迅速放下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走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8.不论是动物体或是植物体,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荔枝汁甜味美,主要是荔枝果肉细胞的()中含有大量糖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10.参天大树的根部吸收的水,能够达到树冠的顶部,主要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运输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1.养金鱼的人,总要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2017年高考新课标3生物试卷含答案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 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释】答案D考试知识点为生物膜系统,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ATP在类囊体膜上,固有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细胞器溶酶体含有众多水解酶,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其膜破裂后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小分子和一些大分子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固C正确;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且生物膜的成分为蛋白质与脂质,呼吸作用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编码的酶与线粒体无关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解释】答案B考试知识点为生物大分子\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检测学生理解能力,原核生物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并不代表不与蛋白质结合,否则,如何转录?固本题答案为B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释】答案A考试知识点为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失水,检测学生理解能力,酸性土壤中N2不能直接被小麦吸收,A错;植物根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的离子,松土有利于作物根的有氧呼吸,提供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过多施肥造成根部细胞外的渗透压比细胞内的高,进而失水烧苗。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 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解释】答案C考试知识点为细胞培养,检测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甲组为对照组(其中甲组未加药物),乙丙为实验组,乙组为加X后的曲线,丙组为先加X后加D的曲线,若先加D,据题干中提供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其起始曲线应同甲组;选项D测试的是蛋白质结构决定蛋质质的功能。 5.种群密度是种族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 1、组成: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空气进出的通道,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2肺:肺泡。 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左右径变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空气入肺。 3、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过程: 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肺泡 毛细血管。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组织 毛细血管。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静脉血。 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5、意义: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氧在细胞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血液循环 1、 血液的组成: 血液:1 血浆(淡黄色)成分:水、其它的养料和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白细胞(白色):较少,较大,有核防御保护能吞噬病菌。 血小板(白色):数量中等,体积最小,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红细胞:数量最多,体积中等,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2、红细胞: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含铁元素,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缺氧地方易于氧分离, 从而运输氧。(贫血,缺铁或蛋白含量少) 3、循环系统: 心脏: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血管壁最厚)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房室瓣和动脉瓣。 作用:血液运输的动力。 血管:动脉:从心脏送往全身。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静脉:从全身送回心脏壁薄,弹性较小,管腔较大,流速慢。 毛细血管:从小动脉到小静脉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瓶乙瓶丙瓶 瓶口敞开敞开用消带棉球霆住 温度25 £5C25€ 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甲瓶与乙瓶形成?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倭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C.甲瓶与丙瓶形成?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虽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2.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济南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核心区域,依山而建,融于自然,周围绿色环绕,景色怡人。“鲜花大道”两旁盛开着粉、红、黄、淡紫、深紫等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决定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3.下图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g)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 A.①②过程分别衣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B.经过③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 C.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致' 4.下图表示在25C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瓶内 装有萌发的豌豆种子,乙瓶内装有煮熟并冷却至259的豌豆种子棉团塞 严。能正确表示几小时后温度计读数的是 温度温度温度 取甲.乙两个暖水瓶,甲 , 两瓶均用包有温度计的 B I)

5.小波同学建立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蘇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图(见下图)。请指出甲. 6?下面是关于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描述,请据图找出错误的一项是 A. ③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B. 乙属于生殖器官 C. 丙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 D. 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甲一丙一乙 7.下列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中,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A.藻类植物、 苔蘇植物、蕨类植物 B.苔蘇植物、 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C.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苔薛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苔蘇植物 乙、丙依次代表哪类植物.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3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 全国卷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 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 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 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

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2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珊瑚虫C.石钟乳D.珊瑚礁 2.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是()。 A.导管B.韧皮部C.筛管D.形成层 3.牵牛花开花时间大多是在凌晨4时左右,早晨8时便开始闭花。由此可以判断影响牵牛花开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B.阳光C.湿度D.空气 4.下列图中表示植物的营养组织的是()。 A. B. C. D.5.大量砍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后续资源匮乏B.水土严重流失 C.绿化面积减少D. 6.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7.下列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A.苏铁B.云杉C.水稻 D.雪松 8.一个细胞分裂三次后,可形成()细胞。 A.3个 B.6个 C.8个 D.无数个9.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叶绿体 D.线粒体 10.“克隆羊”是取出A羊的体细胞核,放入除去细胞核的B羊卵细胞中,形成的融合细胞,经早期胚胎发育后植入C羊体内发育成小羊,则该小羊的长相与()羊相似。 A.A羊 B.B羊 C.C羊 D.不能确定11.与玉米种子相比,菜豆种子没有的结构是()。 A.胚乳 B.子叶 C.胚芽 D.胚根 1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B.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产生 C.围湖造田 D.白色污染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北京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 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 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 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最新七年级下册生物血液循环难点知识点

精品文档 血液循环重点讲解 一、血液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1、特征: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2、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 1、特征: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2、特性: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 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 1、特性: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2、特性:人受伤后,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 塞伤口而止血。 二、血管 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从心脏射出的血液压力较高,因此,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也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毛细血管:血管内径很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瓣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结果)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动脉血——>静脉血(体循环结果) 注意: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五、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体循环:体循环为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肺循环:肺循环把含氧少的静脉血运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之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关于输液的循环路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运输到受伤部位,具体途径是,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药物第一次到达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药物第二次到达心脏)--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各级动脉--脚部毛细血管,从这条循环路径可以看出,药物运输过程中,经过心脏两次,经过肺一次。 精品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一. 选择题(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案填入方框内,40分) 1.云杉和苹果树这两种植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云杉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B、云杉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C、云杉比苹果树高大 D、云杉有果实,苹果树的种子裸露 2.有些高大的乔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可以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部,其主要动力来自 A.光合作用 B 输导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呼吸作用 3.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A、筛管 B、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结构 D、韧皮部 4.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3月12日 B、3月15日 C、5月1日 D、6月1日 5.为了将储存的粮食保持更长的时间,可采取以下条件的哪一项? A、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B、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6.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7.下列人类的哪一种活动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 A、不随意践踏草坪 B、合理密植农作物 C、给路边的大树根部留有空隙 D、储存蔬菜的地窖留有通风孔 8.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所结的瓜果含糖量高,其原因是 A.有利于植物对水肥的吸收 B.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光合作用 C.白天日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很旺盛 D.白天日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低,分解的有机物少。 9.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草原 B、针叶林 C、沼泽地 D、热带雨林 10.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胚乳 11、在有污染的燃煤发电厂周围,最易死亡的植物是: A、香樟树 B、葫芦藓 C、铁线蕨 D、凤仙花 12.绿色植物在白天可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以上三种都有 13.实验中,天竺葵的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无机盐 14.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花蕊 B、雄蕊 C、雌蕊 D、萼片 15.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茎不能增粗的原因是茎里没有: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16.葱的叶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则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 A.叶内无叶绿体 B.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D.地下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17.下列各项生命活动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8.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让叶片积累淀粉 C.使叶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便于对照 19.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生物题(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实行ATP的合成B.实行mRNA的合成 C.存有血红蛋白D.存有纤维蛋白原基因 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实行光合作用,只实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实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准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水平。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有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高考浙江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浙江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 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 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 裂素浓度(g·L-1)叶绿素含量 (mg chl· g FW-1) 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1) 希尔反应活力 (μmol DCIP Red· mg chl·h-1) 叶片氮含量 (%) 生物量 (g·pl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 3.56 注:①chi-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 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 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请回答: (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得到。 (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 量增加。 (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从而增加植物的生产量。 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 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 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 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科教版初中科学生物精选题 5、人体的心脏与血液循环 - 附答案

人体的心脏与血液循环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由指端返回心脏时,将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再经怎样路径 才可能到达脚趾?( ) A.右心房、肺循环与体循环 B.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 B.右心房、肺循环 D.右心房、体循环 2.人体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汇合于()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部 D.心脏 3.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4.下列有关人体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静脉内有静脉瓣 B.动脉内有动脉瓣 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5.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A.心脏 B.肾脏 C.肺 D.肝脏 6.关于人体静脉中的血液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流向心脏 B.颜色都是暗红色 C.含营养物质比较少 D.含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7.与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上、下腔静脉 D. 主动脉 8.对图中人体内脏器官所在位置解读正确的是() A.a代表肺 B.b表示心脏 C.e表示胃 D.d表示心脏 9.右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鲜红变成暗红 C.图中虚线为体循环路径,实线为肺循环路径 D.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0.今年3月,我市场趋势名教师赴疆支教。他们刚到高海拔地区时,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11.右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____________________左右两肺之间。 (2)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看到图中[ ]__________的壁最厚,这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小刚出去玩时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医生为其注射了狂犬疫苗。请写出药物到达心脏各 个腔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 ____。 (4)有些婴儿出生时〔4〕和〔10〕之间有一个洞,这种心脏缺 5 陷会使循环系统输送氧气 的能力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 。 (5)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为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写两条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