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中职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中职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中职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1 前言

2003年6月大连市政府决定建设"模具工业园",确定我校和大连理工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轻工学院、大连轻工学校为"模具工业园"高、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3月我校被确定为"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和培养培训工程"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学校。为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急待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先从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生产零件、设备操作等方面研究。比如,从模具的种类看,有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塑料成型模具等。设计者必须掌握设计软件,掌握金属成型工艺,塑料成型工艺,从制造方面看,机床操作是主要的,机床种类就涉及非常多了。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电加工设备操作,镗床操作,钻床操作,磨床操作等,就连磨床还有外圆磨床和平面磨床甚至曲面磨床等。另外,加工好的零部件还要组装,这就需要模具钳工,模具生产时还要有冲压机床,成型机等设备。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性非常强。模具专业的课程模块及实践教学设计安排应围绕这个特点而进行。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保证师资力量,像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要有特色。加强这些验证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职业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学,重实践环节设计,少讲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在生产实际中都很少用到的理论知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差不多,要想将专业办出成绩,办出特色来,那就必须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

尽可能的设置一些设备训练项目,甚至根据学生技能训练水平,多掌握一些加工设备的操作种类。逐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将来到生产实际中能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1)金工实习。这个实习室是机械类共用的实训室,主要用途是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机械加工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设备应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焊机等。还应该有必要的钳工训练内容。

(2)模具拆装实训室。包括冲压、成型等典型模具、拆装工作台等。教学生弄清拆装模具的结构,熟练使用拆装工具及测量工具,绘制零件草图等基本能力。

(3)模具制造实训室。这个实训室主要完成机床的操作,零件的加工。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线切割机床等。要求学生完成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成立一个放电加工实训室。

(4)模具成形实训室。这个实训室的用途是用模具生产零件了。包括塑料成型机、冲压机等。学生应基本掌握各成形设备的原理、结构、基本操作方法,完成装模、试模等操作,以及掌握成型设备参数调试方法等。

(5)CAD/CAM/CAE实训室。绘图和零件造型,了解绘图软件,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6)激光快速成型实训室。包括激光快速成型机一台,要求

生了解和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原理、设备结构以及简单操作,了解快速制模方法及产品快速成型方法。这是模具前瞻性的开发和研究平台,学生也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当中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习

时间和实习内容。学生每天带着研究到工厂车间。这个内容可以是学校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工厂方面提出,或者是双方联合研究课题。学生应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完成模具制造过程,模具主要零件的工艺制定以及机床加工,并且参与模具装配全过程。对成型工艺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参与模具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多方努力。

2.2 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及设备严重不足。专业开设要有专业带头人,要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还要有相应的专业实习设备,而目前中职学校缺乏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充足的实习设备,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很难保证。

(2)由于各个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参差不齐,千差万别。国家级示范模具专业由于得到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实训条件比较完善。有的学校是因为专业的评估,以及市场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巨大冲击等硬性要求,促使学校的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3)充分发挥现有实训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把实训中心真正变成学生的实践训练中心。但是,目前,有的学校实训基地设备比较齐全,缺少实训项目,甚至是由于缺少实训教师而使部分设备闲置,资源利用率不高。

(4)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模式大部分是"供给驱动模式",而不是"需求驱动模式"。应加强订单式培养。

(5)校企合作的方式办学与设置专业,个别学校已经尝试产学结合,采取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等手段,以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在就业时更贴近市场。但是,这方面有时由于合作双方的利益问题,很难前行。也就是说,包括课程设置的主动权等问题还没有制度的保障。

3 模具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企业调研,发现今天的科技进步对中职学生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即CAD/CAM技术大量应用于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之中,同时,工件加工中大量采用了CNC机床。为此,在实际教学训练中应当加强提高学生对CAD/CAM 软件的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系统的基础上,尽量会使用一种其他机床,是自己成为技能的多面手。以适应将来就业岗位的需要。

(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材料也不断更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式也发生改变。比如,模具零件的表面处理技术越来越先进,大型、精密、复杂等是模具未来发展的趋势。模具设计方法也不断改变,以适应本行业这一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4)目前,企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多面手,所以我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中必须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尽最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4 专业建设目标的探索

首先改变观念,改革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提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模具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紧跟社会企业的需求,紧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趋势,研究和探索适应现代模具制造所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逐渐培养在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安装、

管理生产等方面企业需求的生产一线中等技术水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队伍。

针对社会需求和模具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专业教学也必须不断革新,以适应新形势,主

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技术与经验技术相结合,实践教学要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等专业技能的培养。逐步建立具有中等职业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2)应用技术先进的CAD/CAM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产品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学生应当具备此类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教师也应当编写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教材。

(3)模具制造业中大量采用了数控机床和一些特种加工设备,学生除了掌握数控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专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加工范围。

(4)培养模具钳工,在专业教学中,建立模具钳工实训室,加强在各类模具结构分析、模具拆装训练等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5)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加强质量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懂技术,知管理。会选择模具材料,会计算模具制造成本。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也为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和将来从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探索产教结合的路子。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建立产教结合双赢机制。最好是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更好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7)必须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的实训中心。培养符合专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知道德国职业教育比较发达,他们普通本科生读五年,而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读七年,后两年是在企业中学习和度过的。也就是说,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技能水平。我国目前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以及具备与企业相对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加大对专业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这方面政府也应当积极提供引进人才的政策。同时,鼓励在职青年教师的继续学习深造。

(2)积极与企业联系,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从而,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提升专业教师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尽量引进在企业有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学校也应当不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3)与高校开展合作,比如教师短期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新知识的同时,也让教师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从而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还可以通过出国考察、企业兼职等多种途径,保持并全面提升教师是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技术推广和市场把握能力。

6 专业改革方向

前面以及论述过对中等职业学生现状的分析,为了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的后劲,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案中采取分阶段实施。在专业业知识的培养方面。采取宽基础形式,文化基础课够用为度。专业课通过优化组合,分为多个专业模块,让学生学习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力所能及的在生产实践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机床操作技能。这也就是大部分学校针对中职学生现状和专业特点以及企业实际所采取的宽基础多模块的培养培训方式。逐渐选择小专门化培养方式。学生不会因选择某一个专门化方向而缺少对其他专门化方向的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有了较宽的专业知识面。一般来讲,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模具钳工装配技术等课程是本专业建设改革的重要方向。

7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职业岗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来设置。以专业知识应用为前提,大胆舍掉不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在动手的能力的培养方面为中心,有针对性的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和观念,每门课程之间也要整体优化,构建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课程模块。针对性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

(1)首先,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管理措施及制度,抓好抓细专业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行为。

(2)根据学生来源及学生的素质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目标及方向。根据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几个教学项目课题中,在这几个项目之间要有知识的递进和环环相扣的关系。每一教学项目中,准确把握和确定教学项目承担的功能。探讨和研究每一教学项目课程的内容组成,合理而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实施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办法。

(3)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与技能考核相互结合。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程设置要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有针对性的编写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专用教材,合理编排实验指导书、项目实训报告等。

(完整版)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

河南工信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仅仅凭理论教学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必须结合实际,通过补充相关的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方式。随着商业应用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的商业运作,把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融入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实接轨,是完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作为河南省工信厅直属院校的河南工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本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将现今电子商务领域的各个环节合理的融入到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实践,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不能涉及到的领域,并大幅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电子商务实训室建设采取企业业务部门布局结合多个研发中心(机房)布局。建设并形成校内运营实训中心、研发实训中心;依托电子商务运营的真实任务,校企合作共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企互动、互惠互利的校内实训环境。实训室设计打破单项技能训练格局,完全模拟电子商务项目商业运作环境,引进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营造实际工作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创业能力和各项职业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运营实训中心按照实际商业办公环境布局,包括:客服部、技术部、市场运营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平台。让同学们在校期间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做到“工学合一”,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积累一顶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区域内行业企业、产业、教育、科研院所等电子商务力量,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同时,促进和完善我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参照企业对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强化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培训,帮助学校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且实践教学技能强的实验教学团队,培养能承担电子商务各岗位任务、胜任电子商务各岗位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第一、统筹电子商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层级化的电子商务岗位实践为导向,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 第二、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验课程体系相结合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第三、从企业的角度帮助学院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培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第四、通过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帮助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能力。 第五、完善学校电子商务实验、实训条件,为提高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第六、培养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电子商务实践及创新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 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

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M4-2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2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职责汇编1实训室文化建设制度2计算机房管理制度3实训中心各实验室分布图4实训室文化建设5部分实训室及设备图片6钳工实训室工作规范7各实训室实训守则8钳工实训课堂教学规范流程9现代学徒制10学校公工实训中心建设方案11实训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12仿真虚拟教学材料13企业产品开放项目课程14实训场所文化建设相关图片15 19 / 1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言序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苏教职〔2012〕34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高水平示范性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占地401亩,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学校,2012年又成功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为盱眙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尤其是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是淮安市课程改革试验点,2002年办学,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共培养毕业生1129人。该专业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人以上,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根据盱眙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和建设规模的需求,现申报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201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建成19 / 2 江苏省品牌专业,为把该专业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而且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现代化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 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目标 1.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 2.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着实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5.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6.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经济增值,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二、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社会责任、功能定位互不相同。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虽然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直接利用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例如利用院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与企业联合做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2.专业对口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时,除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外,重点识别企业是否能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应设备、实习环境以及相应的专业实习内容。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生在企业充当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 3.互补共享性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4.动态发展性原则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基地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家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类型可分为: (一)专业教学需要的开发岗位实习基地; (二)专业教学需要的实施维护实习基地;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应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四)校外实习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实习基地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二)、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原则。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提前感受准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基地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动态合作发展的原则。由于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行(企)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行(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习基地使用效果。 四、校外实习基地组织管理 (一)、成立实习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由实习基地方任组长,学校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二)、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校外生产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外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三)、学校委派实训处和实习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的管理工作。实训处主要负责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沟通、协调及生产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实习班主任是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管理该班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事务。 (四)、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技术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 五、学校与实习基地职责

学校实训室7S 管理实施方案

学校实训室7S 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日常实训场地 7S 活动,对实训场地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理,规范各类物品的摆放位置,使实训场地整洁、美观、有序,改善实训场地的环境,提高实训场地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实训效率,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实训环境,从而实现 3Q (好教师、好学校、好学生的目标。 一、实训室(基地) 7S 管理实施标准 (一)整理:区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事或物,对实训场地不必要的物品整理、进行清除,同时清除不正确的思想意识。 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与垃圾、废料、余料等加以区分。 2.料架正确使用,并定期清理。 3.现场摆放的物品定时清理。 4.工作桌面、置物架、抽屉等定时清理。 (二)整顿:将需要物品配置齐全,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按规定对物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量、整齐摆放,达到标准化放置要求,物品用后及时复位。 1.统一区域的私人用品需定位放置,或同一方向放置。 2.消耗用品 ,如手套、抹布、扫把、拖把等定位放置。 3.加工材料、待检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堆放整齐,并进行明显标识。 4.零件、零件箱等定位放置,且摆放整齐。 5.通道(走道)保持通畅,且不得摆放任何物品(暂存区除外)。

6.文件、资料及档案应及时分类,并整理归档。 (三)清扫:各责任人将实训场地打扫干净,使场地保持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无异味、干净整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1.机器设备、工作台、工作桌、办公桌以及窗户等清理、擦拭。 2.下课(下班)前应打扫作业场所、收拾物品。 3.废料、余料、呆滞料随时清理。 4.抹布、包装材料等定期清理。 5.垃圾、纸屑等及时清理。 (四)清洁: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成果,并对其实施的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持久化,使 7S 活动形成惯例和制度。 1.排定轮值打扫作业场所值日表。 2.定期擦拭窗户、门板、玻璃等。 3.工作环境保持整洁、干净。 4.设备、机台、工作桌、工作台以及办公桌等保持干净,无杂物,不得任意放置物品。 5.长期放置(一周以上)的材料和设备等须加盖防尘设施。 (五)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永远保持妥当的行为,进而促进各成员素养的全面提升。 1.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出勤。 2.实训、工作状况良好(无聊天说笑、呆坐、看小说、打瞌睡或吃东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资料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2013月9月24日 目录 一、全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现 状 . (3) 二、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5) 1、培养目 标 . ....................................................................................................................................... 5 2、培养规 格 . ....................................................................................................................................... 5 3、专业招生对象与学 制 .................................................................................................................... 6 4、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 (6) 5、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进程 表: ................................................................................................ 7 6、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8) 三、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 标 (10)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 析 . (10)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占地83,31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5,044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32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学校现设职高部、电大部和培训部三个教学单位,实现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长班与短训并举的局面。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2256名,年培训学员1500名。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特别是在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5人;17人已取得中级工证书,3人有高级工证书。现有20个教学班,1031名学生。2001年以来学历教育毕业生477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建校以来,该专业已累计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建设和服务地域经济的实际,特制定《抚宁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需要,是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发展方向,真正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的需要,是有效地培养“宽基础、复合型、多技能、创新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切实为“三农”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的需要。 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并以

骨干特色专业带动其它专业的稳步发展,真正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 在办学规模上,实现:长班年招生1100人,短班(岗前、岗中、岗后)年培训2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年培训1500人以上,初中职业技术年培训1200人。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主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创新型”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双证”达100%,实现毕业生就业率100%,外输(本市外)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得到有效建设后,专业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办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必将促进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将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建设后可容纳机电一体化专业1600-1800人的实习实训,真正将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做大、做实、做强。 第二,确保每年为社会输送具有“双证”的合格毕业生1100人,创经济效益1500万元。 第三,针对县内各级各类企业年培训可达2000人以上,促进企业年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 第四,有效地开展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年培训在1200人以上,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第五、可实现教学实习向教学与生产实习的顺利转移,每年可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 综合上述分析,经过必要的项目建设后,学校每年可增创经济收入400万元以上,为县域经济创造效益4500万元以上。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规划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规划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它包含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两个长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2012-2014年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结合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振兴天津加工制造业工业基地,服务本地区加工制造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从事机械制造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更新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增加新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先进程度和质量,才能满足学生实训和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本着设备先进、质高价低、适用性强的原则,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特制定2012-2014年机加工实训基地实施方案。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与目标 1、教学实践、实训功能。根据机械制造行业的用人标准,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把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机械加工行业对新增员工素质的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培训功能。实训基地除满足本校及本地区同等学校师资、学生的培训外,还能满足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成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示范性社会培训实践教学基地。 3、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凡是经过培训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我校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划,建成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我校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二、建设思路 (一)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模,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校友优势、师生优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二)根据我校办学需要和社会教育资源状况,我校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开展建设: 1.以模拟实训为主,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2.立足县市,建立省内实训基地; 3.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省外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校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完成我校实践教

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基地单位培养人才和进行科技咨询与开发、文化建设等,促进我校和实训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四)建立实训基地工作程序: 1.根据我校专业建设需要,向教务处提出拟建实训基地的申请。 2. 经学校审核同意,方可签订协议书(一式三份,教务处、学院、实训单位各一份)。 3. 经过建设和学校评估,条件成熟的实训基地,授予“陇东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挂牌)。 (五)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和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设有相应的接待部门和专门的兼职负责人; 2.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指导与管理经验,能为实训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适当条件,满足我校专业教学实训的需要。 三、建设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规划。为适应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我校将建立和健全各项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及我校的优势,制定我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2017年)

实训基地建设申报方案 XXXX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 2017年4月22日

目录 序言 (1) 一、学校建设基础 (2) (一)学校基本信息 (2) (二)学校简介 (2) (三)学校实训设施设备基础 (3) 二、工艺美术大类专业建设基础 (3) 专业一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 (4)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论证 (4)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 (5) (三)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 (5) (四)实训基地(室)现有基础 (7) 专业二广告装璜设计与制作专业 (10)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论证 (10)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 (11) (三)实训基地现有基础 (12) 专业三动漫设计制作专业 (15)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论证 (15)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 (15) 三、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5) (一)总体思路: (15) (二)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6) 四、建设原则 (17)

五、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具体目标 (18) 六、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 专业一: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21) (一)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21) (二)建设项目 (27) (三)项目建设清单及资金预算表 (30) (四)实训基地建设意向图 (44) 专业二广告装璜设计专业 (48) (一)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48) (二)建设项目 (51) (三)项目建设清单及资金预算表 (52) (四)实训基地建设示意图 (57) 专业三动漫设计制作专业 (58) (一)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58) (二)建设项目 (63) (三)项目建设清单及资金预算表 (64) 工艺美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统计总表 (71) 七、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72) 八、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73) 附表 (75)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 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 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机器人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协同研发纵横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课题,移植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开展“四技服务”;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实现“四合作、五对接”,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2.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1 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 与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开发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教学要求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场地200M2,建有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多工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 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航海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我院航海类专业创办于1961年,至今已有46年的办学历史,是广州地区历史最长的航海类学校,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培养了大批航海类专业人才。是我国海事局承认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之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海事局认证。学院拥有目前航海类专业群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具备航海类人才教育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航海类专业在学历教育和在岗职工培训方面为行业做出

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航海类专业学生达4000多名,就业率达100%,特别是航海技术专业、轮机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航海类专业为航运、航道企事业单位提供船员专业培训累计达1万多人次。航海类专业群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形成了以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引领专业,以港口物流、机电一体化专业等为重点专业的航海类专业群。现开设了包括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冷和冷藏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等七个专业十个专业方向。在校生接近1400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的学生是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的是技能,也就是说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势必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特别是对于航海专业人员的培养,国际海事组织和我国交通部都有明确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

《STCW》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中都提出了强制性的规定。要求航海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同时还要参加几个必备的资格证书的培训。包括:熟悉和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高级消防、精通急救、雷达观测与标测和雷达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仪、GMDSS 通用操作员等资格证书的培训,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三副、三管)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和适任证书。证书考试除了理论 1 统之外,还强调技能评估,既注重知识,又强调技能,只有完成并通过技能评估才能参加理论考试,体现了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以上各种资格证书和适任证书的取得,都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教学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实训教学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3月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我系现准备针对省府大院育新中学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考察,并努力提供具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案。现根据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部署,特制订如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育新中学学生概况: 育新中学学生家庭条件多较为优渥,学生成绩大部分优秀,从小经历挫折的机会极少,抗挫折能力较弱;且大多数育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独处,团队意识可能稍差。所以有针对性的去训练提高育新中学生们的抗挫能力和团队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系部介绍: 社会工作系现有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文秘、人力资源等专业,其中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青年院校特色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公共管理与服务、少儿教育等高素质技能人才。 社会工作系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0多名,教授两名,副教授10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两人。 我系专业优势: 1、青少年工作与干礼专业钢琴助教订单班:我系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以保证就业,企业专家与学校双师型教师共同授课; 2、我系拥有各团市县委、各市县少年宫、省委幼儿园、八一保育院、大地幼儿园、瓦子角幼儿园、起航幼儿园、小主人报新闻教育集团、幸福泉早教中心、一书阁文化艺术学校、彭家桥街道办、光明社区等校外实训基地。 青少年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帮助社区得到哪些层面的提升)对于社区的这所中学能够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训练和提升这批优秀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团队意识,使之更为优秀,这对社区或街道办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和扩大影响的契机; 与学校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能够帮助双方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以及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共同为社会培养需求人才; 为社区以及街道办对于人才的需求缩短了一定的时间,实现了学生毕业之后即可为社区和街道服务的目的; 为社区和街道提供了能够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且学生能够服从社区以及街道的工作要求; 帮助社区和街道扩大对于周边社区或街道的影响力。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M4-2 教学模式 2、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职责汇编2实训室文化建设制度 3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4实训中心各实验室分布图 5实训室文化建设 6部分实训室及设备图片 7钳工实训室工作规范 8各实训室实训守则 9钳工实训课堂教学规范流程10现代学徒制 11学校公工实训中心建设方案12实训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13仿真虚拟教学材料 14企业产品开放项目课程 15实训场所文化建设相关图片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序言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苏教职〔2012〕34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高水平示范性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占地401亩,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学校,2012年又成功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为盱眙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尤其是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是淮安市课程改革试验点,2002年办学,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共培养毕业生1129人。该专业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人以上,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根据盱眙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的需求,现申报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201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为把该专业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而且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现代化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

食品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郑州牧专食品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一、基础条件 (一)学校概况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7 年,是一所为生物工程、畜牧工程、食品工程、卫生检疫、农牧经济管理等行业和领域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校、河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毕业生分配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具有52 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面积1466.52余亩,建筑面积40.05万川,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89 万元,拥有全省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电子视听系统,馆藏图书66.2 万册,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农业一级站。现有在职教职工703余人,其中专职教师502人,正、副教授17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教师220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0853人。设畜牧工程系、药物工程系、动物医学系、食品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外语系、包装印刷系、质量检测与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4 个教学系部;有45 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建设有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2 个,省级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3 个,省级名牌专业1 个;有国家级精品课建设项目4 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 项。 (二)专业概况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始建于1986 年,20 多年来,为社会及行业培养了大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2005 年5 月通过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2005年10 月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被河南省确定为示范专业。2008 年,食品加工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食品工程类专业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及管理、食品机械与管理、制冷与冷藏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检测、包装技术、发酵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1、设备情况 目前,机械与电子技术中心下设子中心的设备资产情况如下: 2、场地情况

二、建设方案 1、建设总体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在建设中,通过部分硬件设备的投入,形成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校内硬件环境,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思路,并为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通过“软件”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凸显中心的示范作用。 2、各子中心硬件建设方案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 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数控加工为切入点,吸引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和产品的开发业务,从而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实现与企业工作业务的结合。 该中心主要的加工设备设备包括数控车床4台、数控铣床5台、加工中心1台(3轴),

从设备的配置来看,除了2台数控车床和1台加工中心为07年采购的设备之外,其余均为05年采购的产品,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工作。目前已通过在现有场地中开辟一块技术开发区域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将产品设计和产品加工规划在一起的场地布局。 在吸引企业生产任务的目标上,因校内设备数量不够,在承接企业批量生产任务上不具备优势。若要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多的数控设备,一方面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场地条件限制明显,故在资金和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不适合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多的设备。 从另一角度看,由于本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产品开发环境,并具有加工中心设备,在承接企业小批量生产任务和企业产品开发和试制方面具备有利条件。故在硬件投入上,投入少量高端加工设备,从而达到吸引企业的目的。 具体投入情况如下(按划拨的基地建设费用进行预算) 2)电子技术中心 现拟定将原自动化技术中心和电子类实训室统筹考虑,统一构建电子技术中心。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有2个方面:一是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开发为切入点,通过虚拟工厂控制的方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原自动化技术中心的技术服务和产学结合的特性。二是以RFI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切入点,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结合,共同尝试建设以RFID技术应用和开发为主线的校企合作项目,从而体现其技术服务功能。 该中心目前主要以实验型设备为主,且实验型设备缺少一定的综合性。故在硬件设备投入的策略上,投入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系统。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实训特点,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显出该中心的示范效果。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 建设案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性,管理模式和运作式具有规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努力建设好校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2、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 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特点,而作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如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新设备、科技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把应用科技推向市场,把项目、产品的开发来引导市场。使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促进,是每一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