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探伤作业标准
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探伤通用作业指导书

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作业文件小ZS05 -2006 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机组扩建工程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探伤通用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射线探伤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无损检测手段,常常成为当今电力建设工程焊接质量检验的首选方法。
但透照质量的优劣,又决定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使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8机组大、中直径钢管射线探伤规范化、标准化,以稳定和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大、中直径钢管(公称直径大于89mm)对接焊接接头(以下简称焊缝)的射线探伤方法及探伤结果评定要求。
适用于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8机组安装范围内以及为完成本工程而进行的焊工考试、焊工仿样、焊接工艺评定中直径大于89mm,壁厚≤20mm的钢管焊缝的射线探伤以及壁厚≥70mm 管道焊缝的中间检验。
设备的入场检验以及公司中心试验室承担的其它工程中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管道焊缝射线探伤工作也可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份)国电电源[2002]49号《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 编制依据《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企业标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国电小龙潭电厂三期2⨯300MW扩建工程#8机组金属检验/试验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及《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小龙潭三期扩建工程项目部 2006年01月07日批准 2006年01月07日实施4 定义4.1 单壁单影外透法:射线源置于管道外,胶片放置在射源另一侧管道内壁相应焊缝区域上并与其贴紧,利用射线对管道焊缝进行探伤的方法。
铁工3128第二组,探伤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
日作业标准化
1、探伤作业前:
1)作业负责人应督促检查仪器状态,机具备品和台帐记 录簿。对照作业卡片布置当天作业安排、作业要求,提出 安全预想、薄弱地段预报。并将有关安排和要求填入《探 伤工作日志》。 2)检查仪器各部是否正常,调节仪器灵敏度。安全值班员 应检查必备的防护用品,补充安全注意事项,了望条件差 的地段另设专人防护,防护信号确认后,方能抬机上道。 3)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穿好防护服。
4)绝缘、高低、打塌接头探测时应加大水量,确 保探头与轨面耦合良好,发现绝缘接头的尼龙片 明显高出轨面或接头高差严重时,应用0°探头 复核,必需将仪器调向复查。 5)擦伤、掉块接头影响30°探测或70°探头 有回波显示,应分析会诊,校对复核,作好记录, 打上标记。 6)焊补接头探伤应注意0°探头的波形显示。注 意70°探头的探测,防止焊补层下较大伤损漏检。 7)灰坑、水鹤等处,注意变形螺孔及螺孔裂纹回 波的鉴别;注意轨腰、轨底部位异常波形的分析。 8)复线地段应加强对迎端轨第一孔裂纹的探测。 9)线路上插入的短轨应作为探伤的重点。凡发现 乙炔气割或烧孔钢轨应立即通知养路工区更换。
7、 桥梁钢轨探伤 1)进桥前应检查小车的机械部件、机具备品,以 防松动坠落。 2)桥上探伤,应加大水量,必要时应校正出水口。 3)凡发现可疑波形,而又无法拆检的接头,应通知 养路工区拆检。对未达到判伤标准的处所应作成 记录,打上明显标记,以便监控复查。 4)特大桥上的温度调节器,要注意30°探头对 轨撑孔及轨底横向裂纹的探测;注意50°探头 对轨底坡面上防爬孔的检测;要注意手工配合加 强对伸缩轨刨切部位及轨脚的检查。
3、 道岔部位探伤 1)进入道岔前,作业负责人根据道岔各部位状态,提出 探伤重点。大站场(或编组场)应明确各组道岔的探测范 围。 2)基本轨探测要慢走细看听报警,分清各探头回波和不 同报警声,曲基本轨要保持探头与轨面的藕合良好,必要 时进行反向探测。遇有尖轨高于基本轨,应随时注意探头 与轨面的藕合情况。 3)每年入冬前,各探伤工区应对薄弱地段的正线道岔曲 基本轨进行校对探伤。探测范围:第三轨撑孔至第三连接 杆。 4)尖轨宽度大于50mm为探测范围。 5)探伤通过的高锰钢整铸撤叉,应手工检查。钢轨组合 撤叉必须仪器和手工检查。 6)岔后引轨接头探伤必须坚持双人复查制。
钢轨焊缝探伤培训资料

钢轨焊缝探伤培训资料武汉铁路局信阳工务段目录一:概述二:焊缝探伤有关规定标准三:焊缝探伤准备工作内容四:焊接方式及焊缝缺陷五:仪器探头的选用六:焊缝探伤核心内容七:焊缝探伤过程中的扫查实用技能八:几种常用声程的校验使用九:缺陷波高缺陷性质分析十:缺陷的测定十一:缺陷叛废标准十二:焊缝探伤工作要求十三:仪器探头技术性能测试一:概述1:为什么要进行焊缝探伤?焊缝,目前已成为钢轨接头连接的主要形式。
在我局铁路线路辖区范围内,主要存在接触焊、气压焊、铝热焊三种焊接方式。
由不同的焊接工艺原因和使用情况看,(1),实际存在着缺陷并造成断轨;(2)其相对机械性能、受拉、受压、疲劳载荷等皆低于母材;(3)铝热焊接头屈服强度只有钢轨母材的70%左右;(4)焊缝伤损数量增多,发展速度快,危害性大。
2:焊缝探伤的根本任务:发现焊缝伤损或确定不存在伤损。
(举例,医生体检,应慎之又慎)应对焊缝缺陷进行三定,定位、定性、定量,具体提供缺陷在焊缝中的具体位置大小等数据,以便于改进焊接工艺,分析缺陷存在的原因,提高焊接质量。
提高对缺陷的检出能力,不断改进探伤工艺,丰富探伤方法。
若要提高检出能力,就应丰富探伤方法,单一的技术,是不可能发现现场出现的各种复杂或特殊缺陷的。
同时,焊缝探伤的基本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放松一下:扁鹊答魏文侯问互动各抒己见您认为(您是)怎样发现存在缺陷的:(主要观点记录于黑板鼓励人、机、料、法、环观点归纳见下图)二:焊缝探伤主要规定、标准人员资格:执仪人员应符合ΤΒ/Τ2154、3规定还需取得铁道部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
(钢轨焊缝探伤人员必须具有铁道部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颁发的二级资格证书。
)铁路局规定,探伤人员应具有铁道部门颁发的二级或以上探伤资格证书,经铁道部、铁路局认可的钢轨焊缝探伤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承担钢轨焊缝探伤工作。
探伤人员应对探伤工艺、焊缝常见伤损有所了解,熟悉焊缝探伤方法。
探伤3级合格

探伤3级合格摘要:1.探伤3 级合格的定义与重要性2.探伤3 级合格的主要标准和要求3.如何提高探伤3 级合格率4.探伤3 级合格对工业发展的意义正文:一、探伤3 级合格的定义与重要性探伤,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材料、零部件、设备等进行内部缺陷、裂纹、组织结构等物理性能的检测。
探伤3 级合格,是指在探伤过程中,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3 级合格要求的状态。
这一级别的合格标准对于确保产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伤3 级合格的主要标准和要求探伤3 级合格主要依据我国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以钢轨探伤为例,其主要标准为GB/T 26506-2011《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
该标准规定,探伤3 级合格的主要要求包括:1.缺陷检出率:探伤3 级合格要求缺陷检出率应达到95% 以上。
2.缺陷定位准确率:探伤3 级合格要求缺陷定位准确率应达到90% 以上。
3.缺陷定量准确率:探伤3 级合格要求缺陷定量准确率应达到80% 以上。
三、如何提高探伤3 级合格率要提高探伤3 级合格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用合适的探伤方法:根据被检测物的特性、形状、尺寸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探伤方法,以提高探伤效果。
2.提高探伤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探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其对探伤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3.确保探伤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定期对探伤设备进行校准、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和精度满足要求。
4.优化探伤工艺:针对不同被检测物,制定合理的探伤工艺,提高探伤效率和合格率。
四、探伤3 级合格对工业发展的意义探伤3 级合格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产品安全:探伤3 级合格能够有效检出产品内部的缺陷和裂纹,避免因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2.提高生产效率:探伤3 级合格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复产品缺陷,降低生产过程中因缺陷导致的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探伤3 级合格,可以避免因缺陷导致的产品报废、返工等额外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编号:HHR/ZD-02编制:现场检测室审批:年月日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一般工业与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的检测。
2、依据标准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T50621—2010《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仪器设备和人员的要求3。
1 钢结构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和量具应有产品合格证、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检定(校准)证书,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
检测所用检测试剂应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3.2 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从事钢结构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9445进行相应级别的培训、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
3.3 从事焊缝探伤的检验人员必须掌握超声波探伤的基本技术,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波探伤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基础知识。
3。
4 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应按有关规程或技术条件的规定经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考试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从事相对考核项目的检验工作。
注:一般焊接检验专业考核项目分为板对接焊缝;管件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节点焊缝等四种。
3.5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不得从事于该方法和技术等级以外的无损检测工作。
3.6 现场检测工作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3。
7 超声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
0。
4、检测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时,基本要求4.1 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 收集被检测钢结构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施工验收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2 调查被检测钢结构现状,环境条件,使用期间是否已进行过检测或维修加固情况以及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3 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4 进一步明确委托的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4.2 检测项目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并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概况,主要包括设计依据、结构形式、建筑面积、总层数,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等;2 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3 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4 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数量;5 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6 检测工作进度计划;7 所需要委托方与检测单位的配合工作;8 检测中的安全措施;9 检测中的环境措施。
氩弧焊探伤标准

氩弧焊探伤标准氩弧焊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它能够在保护气体的环境下进行焊接,从而避免氧化和污染。
然而,即使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焊接,焊接接头中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隐患和缺陷,因此需要进行探伤来检测焊接接头的质量。
氩弧焊探伤标准是指对氩弧焊接头进行检测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它能够帮助焊接工程师和质检人员准确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保证焊接接头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氩弧焊探伤标准包括了对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测。
在进行氩弧焊接头的外观检测时,需要注意焊接接头的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此外,还需要检查焊缝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焊接位置是否正确等。
这些外观质量的检测能够直观地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为后续的探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氩弧焊探伤标准还包括了对焊接接头的内部质量进行检测。
在进行内部质量检测时,常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等。
X射线探伤能够检测焊接接头内部的缺陷和夹杂物,对于焊接接头的质量评估非常重要。
超声波探伤则能够检测焊接接头的声波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从而判断焊接接头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磁粉探伤则是利用磁粉在磁场下对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吸附情况来进行检测。
这些内部质量的检测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为焊接接头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总之,氩弧焊探伤标准是对氩弧焊接头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焊接工程师和质检人员准确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保证焊接接头的安全可靠性。
在进行氩弧焊接头的探伤时,需要注意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的检测,采用合适的探伤方法,全面、准确地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氩弧焊探伤标准进行质量评估,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安全可靠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焊缝全断面探伤规定

焊缝全断面探伤规定1.焊缝全断面探伤作业按TB/T2658.21-2007及焊缝探伤作业标准执行。
(1)全断面探测范围:焊缝横断面各个部位,焊缝扫查应遍及焊缝全宽度(钢轨纵向),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内的整个钢轨焊接接头(自焊缝中心向两侧各延伸200mm)。
(2)探伤时间及探测面:新焊焊缝探伤在推瘤和打磨以后进行,焊缝处温度应冷却至40℃以下或自然轨温,探测面不应有焊渣、焊瘤或严重锈蚀等。
焊接接头温度高于40℃时,可浇水冷却,浇水冷却时轨头表面温度须在350℃以下,放行列车温度不得高于300℃。
(3)扫查方式和要求:应采用单探头和双探头两种方法从焊缝两侧分别进行扫查,并应采用仪器检查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推广应用专用焊缝探伤仪或带有扫查装置的通用探伤仪进行探伤,所用探伤设备应同时具有对焊缝进行双探头扫查和单探头扫查功能。
(4)每个焊头探伤前均应进行外观检查(肉眼观察钢轨外观是否存在裂纹、气孔等,轨底和轨颚部位须进行镜照检查),并以锉刀或砂纸去除毛刺、尖角,达到探伤要求。
2.厂焊或基地焊的新焊钢轨焊缝,应严格执行“先探伤、后上道”的规定。
在线路上现场焊接的接头,焊接后24小时内应安排进行探伤,暂时无法安排的应先加固,对探伤不合格及不符合TB/T1632《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质量要求的焊缝接头必须重焊。
在办理线路验交时,必须有完整的焊接探伤记录。
3.焊缝两侧各400mm范围内,不得进行钻孔或安装其它装置,因重伤进行钻孔加固处理的接头应根据轻重缓急尽快安排下道,原则上不得超过30天。
4.质量标准(1)新焊焊缝0°探头探伤铝热焊焊缝时,底波比正常焊缝底波低16dB及以上,或焊缝存在如下缺陷时,焊缝判废,应重新焊接:①双探头探伤:轨底角部位(20mm):≥φ3-6dB 平底孔当量(即≥φ2.1平底孔当量)。
其它部位:≥φ3 平底孔当量。
②横波单探头探伤:轨头和轨腰:≥φ3 长横孔当量。
轨底:≥φ4 竖孔当量。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主要目的是为钢轨焊缝探伤开拓新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方法是针对探伤人员、设备、作业流程与探伤方法的标准化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掌握探伤标准化作业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高铁中主要包含接触焊、铝热焊缝,而钢轨焊缝位置容易出现多种类型的缺陷,如疲劳裂纹、气孔、光斑等,对焊缝强度和韧性产生较大影响,增加断轨问题发生的概率。
因此,针对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钢轨焊缝探伤基本情况钢轨焊缝或者焊接接头位置是整个线路最为薄弱的环节,相关人员高度重视该位置的探伤,能够有效减少断轨问题,进一步保证运输安全可靠性,是当前最为直接和高效的技术措施。
钢轨焊缝探伤在技术方面具有较大难度,主要由于其光斑、灰斑等缺陷反射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探测工作难度。
同时,焊缝内的缺陷和多种轮廓面普遍集中在较小的区域,而反射波之间互相影响,难以有效分辨焊缝内缺陷,经常出现误判等问题[1]。
钢轨焊缝探伤可以细化分为新焊焊缝探伤、在役探伤,两者应用的探伤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探测焊接缺陷位置,后者以探测疲劳缺陷为主,并且需要针对焊接过程中遗漏的焊接缺陷进行准确探测。
铝热焊焊缝主要是铸造组织,焊缝宽度为30mm-50mm,焊缝金属、钢轨木材的冶金连接位置为熔合线,而其伤损类型主要包含踏面伤损、横向和轨腰纵向裂纹、未出现显著疲劳裂纹的脆性断裂。
2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的研究2.1探伤人员及设备标准化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探伤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避免探伤作业中出现误判等问题,进一步保证钢轨焊缝探伤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因此,探伤人员需要具有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Ⅱ级以上级别的技术资格证书,并且在获得技术资格证书之后,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考核之后才能持证上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轨焊缝探伤工作业标准
哈尔滨铁路局企业标
准Q/HBT2030 —2007
前言
钢轨焊缝探伤工作是一项流动性大,技术性强,安全责任大的工作,实现钢轨焊缝探伤作业标准化是加强钢轨探伤工作,提高探伤质量,防止断轨事故,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列车速度、轴重和密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局线路设备及检测手段的变化,原局发企业标准Q/HBT1102—2002焊缝探伤工作业标准已不适应要求,特修订焊缝探伤作业标准。
本标准由哈尔滨铁路局工务处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哈尔滨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人:侯士俊朱定波任书斌
钢轨焊缝探伤工作业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钢轨焊缝探伤仪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对钢轨焊缝进行检查过程的班前准备、布置工作、伤轨处理、避车、班后整理、总结以及安全事项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役焊缝探伤作业。
2 引用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钢轨探伤管理规则》
《钢轨超声波探伤作业》
3 作业程序
3.1 班前准备
3.1.1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班前要充分休息,提前20分钟到岗,衣帽穿戴整齐,防护员必须按标准着装。
3.1.2 探伤工区必须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的规定应配备超声波探伤标准试块、对比试块和钢轨焊缝探伤试块:GHT-1试块,GHT-5试块或等效的GHT-2、GHT-3、GHT-4试块等,并在每月、季对焊缝探伤仪进行性能检测。
3.1.3 在每个焊缝探伤周期前,由工长组织参加焊缝探伤人员重新学习探伤作业标准。
3.1.4 担任钢轨焊缝探伤执机人员,必须具备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质。
3.1.5 在探伤前,应采用钢轨焊缝探伤试块(焊缝实物试块),调整探伤灵敏度。
3.1.6 清点焊缝探伤防护信号备品及所需工具:对讲机,钢卷尺,白铅油,专用焊缝探头及联结线,手锤,钢丝刷,防油手套,防护镜,棉丝,火炬, 喇叭,响墩,信号旗,打磨设备等。
3.1.7 携带器材乘车凭证,焊缝探伤工作日志,探伤防护日志,重伤钢轨通知单,月探伤计划。
3.2 班前布置工作
3.2.1 参加点名。
3.2.2 工长(班组长)必须了解防护员的精神状态,探伤人员及防护员在上岗前禁止饮酒,如防护员状态不佳,不允许担任防护任务。
3.2.3 每日作业前,工长(班组)长在布置整体工作时,做好安全预想和联防、互控工作,说明当日作业环境和位置,若作业地点存在防护不良地段,必须增派防护员。
3.2.4 班长(组长)负责探伤小组整体安全工作。
在作业前由班长(组长)指定一名安全员,协助班长(组长)负责当日整体安全工作。
3.3 上道
3.3.1 防护员按线路速度等级进行防护,按章办事。
电气化区段探伤应执行电气化区段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
3.3.2 防护员到达防护规定的位置后,确认无列车开来,仪器方可上道作业。
3.3.3 防护员必须走路肩,中间防护员3~5分钟联系前后防护员一次,来车时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携仪器下道避车。
3.3.4 焊缝探伤上道作业一般采用两台探伤仪对股检查,每组人员不
少于7人,一台探伤仪单独作业时不少于5人。
3.4 检查
3.4.1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无缝线路和道岔钢轨的焊缝除按规定周期探伤外,应用专用仪器对焊缝全断面探伤,每半年不少于1次。
3.4.2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在探伤时,应采用单探头和双探头两种方法从焊缝两侧分别进行扫查,并应采用仪器和手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3.4.3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检查使用专用焊缝探伤仪或带有扫查装置的通用探伤仪进行探伤,所用探伤设备应同时具有对焊缝进行双探头扫查和单探头扫查功能。
3.4.4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检查焊缝横断面各个部位,铝热焊焊缝扫查应遍及焊缝全宽度(钢轨纵向)。
在役焊缝探伤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内的整个钢轨焊接接头(自焊缝中心向两侧各延伸200mm)。
3.4.5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新焊焊缝探伤在推瘤和打磨以后进行,焊缝处温度应冷却至40℃以下或自然轨温,探测面不应有焊渣、焊瘤或严重锈蚀等。
3.4.6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焊缝探伤前应对焊缝两侧的探测面铲除锈污,拆卸探测内的扣件,方能探伤。
3.4.7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探测中应加强对轨底三角区的热影响区范围内横向裂纹探测。
疲劳区段应重视轨头下颏水平裂纹及钻孔加固接头螺孔裂纹探测。
3.4.8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焊缝探头在探测面移动时,要平稳均匀。
前后移动的距离应保证二次波的探测,注意识别因锈蚀、坑洼、塌陷引起反射波。
3.4.9 根据《钢轨探伤管理规则》规定,焊缝探伤必须执行复诵制.探测者应边探边报波形显示和探头位移量,记录者作好复诵,发现疑问及
时纠正,发现伤损,双人复探.做好探伤记录。
3.5 伤轨处理标准
3.5.1 新焊焊缝:0°探头探伤铝热焊焊缝时,底波比正常焊缝底波低16dB及以上,或焊缝存在如下缺陷时,焊缝判废,应重新焊接:
①双探头探伤:轨底角部位(20mm);≥φ3-6dB 平底孔当量(即≥φ2.1 平底孔当量)。
其它部位:≥φ3 平底孔当量。
② 横波单探头探伤:轨头和轨腰;≥φ3 长横孔当量。
轨底:≥φ4 竖孔当量。
轨底角(20mm);≥φ4-6dB 竖孔当量(即≥φ2.8平底孔当量)。
③铝热焊0°探头探伤:≥φ5 长横孔当量。
④ 焊缝中存在平面状缺陷。
⑤ 缺陷当量比①②③规定的缺陷当量小,但差值在3dB内,且延伸长度大于6mm。
3.5.2 在役焊缝,焊缝疲劳缺陷的当量达到或超过探伤灵敏度规定的
当量时判为重伤,未达到时判为轻伤。
3.5.3 焊缝焊接缺陷达到第3.5.1规定的新焊焊缝报废程度时,判为重伤,未达到时判为轻伤。
3.5.4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检查发现焊缝伤损后应在缺陷处按第8.3.5条规定的方法作好标记。
3.5.5 对探伤发现的伤损钢轨应反复进行核对,做到不漏探,不误判。
3.5.6 无缝线路重伤轨的处理应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
4.6.10的规定。
3.5.7 在探伤中,发现威胁行车安全的伤损钢轨时,停止探测设置防护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3.5.8 对探伤发现的伤损钢轨,由探伤工区和段调度分别按有关格式进行登记。
典型伤损必须剖析并做成标本陈列。
3.6 避车
3.6.1 下道避车应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3.2.3条规定;提速区段执行《既有线提速200-250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第11.5.1条规定。
3.6.2 下道避车时站在规定距离以外,面向列车立正姿势站立一排,防护员原则要求站立于来车一端,目送列车通过作业地点。
注意车辆运行状态,防止车门、绳索、坠落物伤人。
3.6.3 复线地段作业时,线间距超过6.5米地段,邻线来车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并注意本线来车(了望困难地段除外)。
3.6.4 根据TB/T2658.9-1995铁道行业标准规定,仪器在线下避车时,要求停放平稳,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3.6.5 仪器发生故障时,必须下道检修。
3.6.6 下道后,关闭电源,检查藕合剂是否充足。
3.7 班后整理及总结
3.7.1 关闭电源,放尽藕合剂,擦净仪器置于干燥通风处,并及时充电,维护好仪器,保证下次探伤使用。
3.7.2 上报当日工作量,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提高焊缝探伤质量。
3.7.3 将当日发现的伤轨填写到“钢轨焊缝伤损记录簿”及有关记录中,对典型伤损进行分析将结果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3.7.4 参加技术业务学习。
4 作业安全
4.1 探伤作业时应根据《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有关规定设专人防护并携带必备的防护用品和通信工具(如对讲机)。
4.2 在隧道内探伤时,应备照明器具。
进入长大隧道探伤前,应与巡守人员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4.3 对钢轨焊缝进行探伤时,打磨、铲渣、除锈人员应戴防护镜。
凡拆除的扣件、夹板应及时恢复,并按要求拧紧、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