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疾病的中医治疗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的探讨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质变差,从而导致骨骼易于发生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策略,旨在提供疾病管理的新思路。
一、中医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肾气不足,导致骨骼失去所需的营养和支持。
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中医注重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恢复肾气功能。
1.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针对不同的病情,中药可以起到温肾壮阳、益气固骨、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补骨脂汤等,可以改善病情,加强骨质。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刺激特定经络和穴位,针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二、西医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有氧运动来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
1.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
抗骨吸收剂通过抑制骨质破坏细胞的活动,减少骨质破坏,从而提高骨密度。
骨形成促进剂则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骨骼新陈代谢。
2.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跑步、游泳等。
通过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负荷能力和韧性。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策略1. 综合诊疗: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前,需要先进行全面的中西医综合诊疗,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
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为西医的病因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中西医药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采用中西医药联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增强体内的肾气功能,同时使用西医药物来提高骨密度。
3. 饮食调理:饮食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强调均衡饮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钙质、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来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症狀: 頸腰背骨關節酸痛無力。 實驗室檢查: 血生化檢查無明顯異常。 X 線檢查: 脊椎和骨盆為最明顯的脫鈣區域;
則有相應病史。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医药治疗特点:
1
辨证施治—因人而宜、整体调节。
2
补肾壮骨—固先天之本,以抗衰老。
3
健脾益气—运后天之气,以生精血。
4
活血痛痹—标本兼顾、控制骨痛。
5
⑧ 保健药膳: A.芝麻核桃仁粉: 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原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糖50克 制法:黑芝麻炒熟,与核桃仁、白糖共研细末。 吃法:每日二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 B.黄芪虾皮汤: 健脾益肾、补钙充骨。 原料:黄芪20克、虾皮50克。 制法:黄芪切片先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然后 兑入虾皮及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 吃法:佐餐当汤服食。
骨折可以引起死亡: 骨质疏松在表面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形成,我们一般都轻率地忽略了它的存在。直至骨折时才知道患上了此症。 骨折的后果严重,它引起痛楚、驼背、身高变矮,不能行动。 有20%的股骨骨折者在首六个月死亡,50%的人永远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医骨伤科骨质疏松的中医调养之法

中医骨伤科骨质疏松的中医调养之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对于骨质疏松的调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坚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滋养骨骼;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脉柔韧,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
当这些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如肾精亏虚、脾气虚弱、肝郁气滞等,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调养方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首先是饮食调养。
饮食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应多摄入富含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蛋类、瘦肉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的性味搭配。
例如,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壮骨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枸杞等;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具有养肝柔筋作用的食物,如菠菜、猪肝、鸡肝等。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调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如肾精亏虚型,可选用左归丸、右归丸等补肾填精;脾气虚弱型,可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健脾益气;肝郁气滞型,则可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
此外,一些单味中药也具有一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如淫羊藿、杜仲、骨碎补等。
中医的经络穴位按摩对于改善骨质疏松也有帮助。
经常按摩肾俞、脾俞、肝俞等穴位,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
同时,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运动调养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提倡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这些运动方式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劳累,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骨骼的强度和韧性。
而且,运动还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大有裨益。
情志调养在中医骨伤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有助于气血调和,维持骨骼的健康。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脆弱和易碎。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改善骨密度、增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水平。
一、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常用康复方式,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中医药的理论中,骨骼的健康与肾脏、脾胃、肝脏等脏腑密切相关。
因此,中药疗法主要注重调理人体五脏六腑,增强脏腑功能,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1. 补肾疗法中医认为,肾脏为人体的主要储藏器官,与骨骼生长、养护密切相关。
因此,补肾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中。
常用的中药包括淮山、枸杞子、黄精等,这些中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可提高骨骼的密度。
2. 健脾疗法中医认为,脾胃健康与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强化脾胃功能有助于增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扁豆、山药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增强骨骼的功能。
具体的针灸方法包括疏通经络、激活穴位等,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另一种常用方式,通过运用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骨骼功能的效果。
推拿的具体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如拍打、揉捏、推拿等。
通过运行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康复效果。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饮食调理也是骨质疏松康复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骨骼健康的需要。
中医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剂

中医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剂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有关,因此在治疗上,调理肾气是关键。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组成。
此方剂可滋养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供血营养,从而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2. 枸杞骨碎补骨汤:这是一种补肾壮骨的方剂,由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淫羊藿、膜脂石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能够补肾益精,增强骨髓的生成和代谢,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3. 五子衍宗丸:这是一种补肾健骨的中药丸剂,由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肉苁蓉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具有温肾助阳的作用,有助于增强骨髓的生成和代谢,促进骨骼的健康。
4. 骨化丹:骨化丹是一种中药丸剂,由鹿角胶、牛骨髓、熟地黄、丹参等药物组成。
此方剂能够补肾益骨,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除了以上方剂外,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肾俞穴、命门穴、足三里穴等。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有关,因此在饮食上要适当补肾。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等。
中医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主要以补肾为主,通过调理肾气,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同时,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
当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还需结合具体病情,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下降,骨质变薄。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分析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脏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和辨证特点,中医常常会将骨质疏松分为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
肾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补肾壮骨、滋阴补肾等。
常用的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
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
言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健脾和胃、益气补
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耳鸣目眩、心烦失
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滋补肝肾、养阴清
热等。
常用的药物有玄参、知柏地黄丸等。
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对骨质疏松的
辅助作用。
中医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也是
重要的生活建议。
结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进行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什么一、西医治疗方法1、钙剂和维生素 D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维生素 D 则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每天摄入 1000 1200 毫克的钙和 800 1000 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D。
可以通过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摄取,也可以服用钙剂和维生素 D 补充剂。
2、抗骨质疏松药物(1)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2)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缓解骨痛的作用。
(3)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
(4)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
3、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建议选择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举重等,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 2 3 次的力量训练。
4、预防跌倒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一旦跌倒容易发生骨折。
因此,要采取措施预防跌倒,如改善居住环境、使用辅助器具、加强平衡训练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1)补肾壮骨法: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与肾虚密切相关。
常用的补肾壮骨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淫羊藿等。
(2)健脾益气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则运化失常,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
常用的健脾益气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
(3)活血化瘀法: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
2、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等。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滋养骨骼;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脉柔韧,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医功法锻炼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等。
肾阳虚型患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以温补肾阳、强筋健骨。
肾阴虚型患者则多有腰膝酸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表现。
治疗宜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以滋补肾阴、填精益髓。
脾肾阳虚型患者除了有腰膝冷痛外,还可能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常用方剂为脾肾双补丸,以温补脾肾、强健筋骨。
肝肾阴虚型患者常出现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胁痛等症状。
一贯煎、知柏地黄丸等方剂常用于治疗此型,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药浴等,敷于患处或进行浸泡,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推拿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等。
推拿则可以通过手法的作用,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中医功法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也具有积极意义。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功法动作缓慢、柔和,能够锻炼肌肉力量,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同时还能调节呼吸,促进气血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疾病
1.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有什么不同?
中医治疗疾病与西医治疗疾病的显著不同是,中医比较强调对患者机体的整体治疗,认为只有通过辨证施治,调节患者全身机体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亦是如此,中医学理论认为,无论是妇女绝经后引起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其本质都是因为人体的衰老而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所致。
所以其治疗主要着重于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使阴阳归于平衡。
它与西医那种“对症治疗”的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2.中医对:骨质疏松症是如何进行辨证论治的? :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中“虚劳”、“骨痹”、“骨痿”的范畴,根据中医学理论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通常可分为以下四型。
(1)肝肾阴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膝疼痛、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El干咽燥、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宜补肾益阴,强身壮骨,方药以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2)肾阳虚衰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冷痛、腰膝酸软、畏寒喜暖、神疲倦怠、小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上
宜温肾健脾,强壮筋骨,方药以右归丸或肾气丸加减。
(3)血虚水泛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酸痛、四肢关节肿胀、麻木、乏力、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治疗上宜养血利水,方药以当归芍药散加减。
(4)气虚血瘀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酸痛或胸肋四肢关节刺痛、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暗、脉沉涩。
治疗上宜益气养血,方药可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3.目前有哪些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 :
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中药主要有:人参、淫羊藿、骨碎补、川续断、熟地黄、牛膝、丹参、玄参、当归、麦冬、肉桂、杜仲、黄芪、防风、茯苓、甘草、葛根、芍药、萆薛、补骨脂、菟丝子、白术、山茱萸、甘菊花、肉苁蓉、五味子、红曲、枸杞子、蛇床子、金毛狗脊、桑寄生、阿胶、鹿茸、鹿角胶、木豆叶、自然铜等。
虽然中药的不良作用比西药少,但并不是说没有,建议找专业中医医师辨证论治,指导用药。
4.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方药?
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名的方药有很多,但治疗上应该辨证施治,选用不同的方药,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个。
(1)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龟板胶等。
(2)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
(3)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牛膝、五灵脂、地龙、当归等。
(4)黑逍遥散:生地、当归、杭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甘草等。
(5)归脾汤:黄芪、太子参、白术、当归、茯苓、远志、枣仁、木香、龙眼肉、牛膝、杜仲等。
(6)金匮肾气汤:附片、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肉桂、牡丹皮、茯苓、泽泻、骨碎补、补骨脂等。
(7)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
(8)河车大造丸: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牛膝、黄柏、胶等。
(9)补髓丹:杜仲、补骨脂、胡桃肉。
5.一些疗效比较好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主要有:青娥丸、金匮肾气丸、骨松宝、七厘散、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壮腰健肾丸、骨疏康、强筋健骨颗粒、骨灵丸、仙灵骨葆胶囊等。
6.推拿按摩是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渐进性的以骨组织退行性改变为主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
中医推拿治疗,运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弹拨法、擦法等补法,可温补肾中之阳气,通调足太阳膀胱经之经气,温通阳脉之海的督脉,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阳气振奋,进而协调脏腑、经脉的功能,共达缓解肌肉痉挛、“通则不痛”的目的,从而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疼痛。
推拿按摩取穴:夹脊、肾俞、太溪、志室、命门、委中、承山、昆仑、阿是穴。
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弹拨法、擦法。
治疗时间、疗程:患者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术者站立或坐于患者侧边,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推背部两侧骶棘肌,重点推背部两侧膀胱经,力量柔和深透,紧推慢移,10分钟左右;再用深透的滚法或掌根按揉法施于背部两侧膀胱经,10分钟左右,如遇肌肉丰厚或有明显条索状肿胀的患者,力量可适当加重,使局部产生温热的感觉。
腰部肌肉放松,痉挛则可得以缓解。
②患者仍为俯卧位,术者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夹脊、肾俞、太溪、志室、命门、委中、承山、昆仑、阿是穴。
用弹拨法施
术于背部两侧骶棘肌,重点弹拨痛点及肌肉痉挛处,反复3~5遍,松解粘连,解痉止痛。
③患者体位不变,术者立于患者侧边,以冬青膏或红花油为介质,用鱼际擦法直擦腰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以透热为度,补肾壮腰,温经止痛,结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