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及设计

智能电网作业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互动电网还可以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智能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实现用户富裕电能的回售;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完善中央电力体系的集成作用,实现有效的临界负荷保护,实现各种电源和客户终端与电网的无缝互连,由此可以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 互动电网既是下一代全球电网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电网现代化的核心 实际上,互动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动经济。从技术上讲,互动电网应是最先进的通讯、IT、能源、新材料、传感器等产业的集成,也是配电网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的合成,对于推动新技术革命具有直接的综合效果。由此,智能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可以认为,互动电网学说的本质就是以信息革命的造发性标准和技术手段大规模推动工业革命最重要财产—电网体系得革新和升级,建立消费者和电网管理者之间的互动。

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附件1: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一、联网微电网 联网微电网是解决波动性可再生电力高比例接入配电网的有效方案。相对于不带储能的简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和优势: 1、通过微电网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的比例,功率渗透率(微电网额定装机功率与峰值负荷功率的比值)可以做到100%以上,此次申报项目原则上要求做到50%以上; 2、微电网具备很强的调节能力,能够与公共电网友好互动,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消减电网峰谷差,替代或部分替代调峰电源,能接受和执行电网调度指令; 3、与公共电网联网运行时,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可控,且有利于微电网内电压和频率的控制; 4、在微电网自发自用电量效益高于从电网购电时,或在公共电网不允许“逆功率”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自发自用电量的比例,避免损失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效益;当公共电网发生故障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孤岛运行,保障本地全部负荷或重要负荷的连续供电; 5、延缓公共电网改造,不增加甚至减少电网备用容量; 6、在电网末端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率,改善供电电能质量,延缓电网(如海缆)改造扩容,节约电网改造投资;

7、与其它清洁能源(如CHP)和可再生能源不同利用形式结合,可以同时解决当地热水、供热、供冷和炊事用能问题。 主要技术条件 1、与公共配电网具有单一并网点,应能实现联网和孤岛2种运行模式,根据所在地区资源特点、负荷特性以及电网需求和架构,可以具备上节联网微电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2、微电网接入110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40MW,微电网接入35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20MW,微电网接入10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6MW,微电网接入400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500kW; 3、储能装置的有效容量由所希望实现的功能、负荷的日分布特性、孤岛运行时间以及电网调峰需求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4、在具备天然气资源的条件下,可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微电网快速调节电源,为消纳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快速调节能力; 5、具有从发电到用电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用能信息采集功能和远程通信接口; 6、微电网与公共配电网并网,应符合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规定;微电网供电范围内的供电安全和电能质量亦应符合相关电力标准。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仪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仪 K-DNZ91 产品说明 产品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负荷急剧加大,特别是冲击性和非线性负荷容量的不断增长,使得电网发生波形畸变、电压波动与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公司推出的K-DNZ91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仪,是一台高性能的多功能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器。采DSP+ARM+CPLD 内核,5.7” 大屏幕液晶(320×240点阵)显示屏,使结构更紧凑,功能更强大。 主要用途: 测量分析公用电网供到用户端的交流电能质量,其测量分析: 1. 实时电参量: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电网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2. 三相电压偏差。 3. 频率偏差。 4.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5. 电压正序,负序,零序分量,电流正序,负序,零序分量。 6. 三相电压波动和闪变。 7. 三相电压总畸变率,2-50次电压谐波。 8. 三相电流总畸变率,2-50次电流谐波。 主要特点: 1.应用小波变换测量分析非平稳时变信号的谐波。 2.测量分析各种用电设备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 3.负荷波动监视:定时记录和存储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频率、相位等电力 参数的变化趋势。 4.电力设备调整及运行过程动态监视,帮助用户解决电力设备调整及投运过程中的问题。 5.测试分析电力系统中断路器动作、变压器过热、电机烧毁、自动装置误动作等故障原因。 6.测试分析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动态参数并对其功能和技术指标作出定量评价。 7.便携式、多参数、大容量、高精度及近代信号分析理论的应用等特点,使K-DNZ91可广泛地应用 于输配电、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等领域。 技术参数: 1.频率测量 测量范围:45~55Hz,中心频率50Hz,测量条件:信号基波分量不小于80%F.S. 测量误差:≤0.02Hz 2.输入电压量程:10-120V 3.输入电流量程:5A 4.基波电压和电流幅值:基波电压允许误差≤0.5%F.S.;基波电流允许误差≤1%F.S. 5.基波电压和电流之间相位差的测量误差:≤0.5° 6.谐波电压含有率测量误差:≤0.1% 7.谐波电流含有率测量误差:≤0.2% 8.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误差:≤0.2% 9.电压偏差误差:≤0.2%

南方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汇总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南方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验收技术规范 Q/CSG110004-2011 ICS 备案号: 目录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4) 5 工厂验收 (5) 6 现场验收 (8) 7 实用化验收 .............................................................. 10 附录 A 验收流程 ........................................................... 12 附录 B 验收文

档 ........................................................... 16 附录 C 工厂验收测试原始记录表 格 (80) 前言 为使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验收工作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标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参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深圳领步科技公司 主要起草人:马健皇甫学真黄荣辉邱野梁洪浩刘文山钟聪曾强江健武赵继光李锐马明杨盛辉王海峰主要审查人:曾江韩民晓肖遥梅桂华刘军成董旭柱刘路彭波黄滔辛阔况华吴永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工厂验收、现场验收及实用化验收的验收职责、验收组织与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所辖交流 50Hz 电网范围内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验收工作。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3T14:35:13.890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8期作者:王旭马柠韩芳冰李源舟赵健男 [导读] 本文主要就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方面的内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大连供电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取决于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方,关系到各方的利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网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就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方面的内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能的使用面临着一种新的问题:一方面是电能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在电能使用中实现质和量的统一。电能质量的问题,取决于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方,要保证电力系统电网的电能质量,必须由电力部门和接入电网的广大电力用户来共同维护,因此为了切实维护电力部门和用户的合法利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净化电气环境,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1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电力系统元件存在的非线性问题包括同步发电机运行中感应电动势不理想;变压器励磁回路非线性特性;直流输电等。还有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等因素对谐波的影响。在工业和生活用电负载中,非线性负载是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主要来源。各种自然灾害、误操作、电网故障时、发电机及励磁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改变、故障保护装置中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启动等都将造成各种电能质量问题。 2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2.1方案目的 由于用电科普知识不能有效普及,新增大量用户并未充分考虑电能质量的相关问题;加之配网中补偿电容器的设计大多未考虑谐波问题,更有许多用户不投或过投补偿装置,使谐波处于难以控制的状态,是造成配网中谐波滋长的主要原因,若不加以控制,这种趋势将处于增无减的状态,最终出现难以预料的实际问题。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电网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点、并辅以机动灵活的临时监测点相互配合,用于监测、分析某供电公司电能质量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加以治理,意义重大。 2.2某供电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布点选择 某供电公司主干线路为220kV供电,因此布点选择在各个220kV枢纽变电站中,接入所有等级母线电压,主变低压侧开关电流,及110kV重点用户及联络线路电流。以实时监测该变电站的电能质量情况,通过对变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能判断与该站相接的其他110kV、35kV变电站是否可能存在电能质量超标情况。并通过临时时监测点的建立现场测试各重点用户电能质量情况。 2.3某供电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1)电能质量监测仪工作原理。本项目的设计的电能质量监测仪,电压和电流信号经过传感器、高精度放大电路、抗混叠滤波器、A /D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GPS的分脉冲信号和触发录波的开关量经光电隔离后送DSP进行分析及相关数据处理(开关量触发录波和精确对时),然后将测试结果通过PCI总线送工控机。工控机可将这些结果显示、存储、远传。(2)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由多台电能质量监测仪(下位机),通讯网络和电能质量分析系统(上位机)构成电能质量动态监测系统,上位机通过通讯网络对下位机进行参数设置、进行远程录波,从下位机获取电能质量测量数据并导入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查询,得到所需的测试报表,实时报表,统计报表,趋势图,波形图,频谱图等等,并可显示,打印,保存。上位机还能通过局域网与多用户进行数据共享。(3)某供电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技术关键点。本项目的测量的间隔时间等于3S,即相邻两次测量之间没有缝隙。其采用的是TI公司的6000系列DSP,主频高,内建八个数据处理单元,可并行数据处理。其硬件结构和软件指令集,适合用来作频谱分析。并有高速PCI接口,方便与工控机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为电能质量谐波无缝监测提供了物质保障。由于采用了高速DSP,因此采用非整数点的频谱分析方法,提高了谐波的分析精度;根据国标,严格采用闪变量值判定的基准方法计算闪变和变动;采用对称分量法计算零序分量、正序分量、负序分量和三相不平衡度,频率的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采样频率,与算法的合理性也有直接的关系。本项目A/D采样率为12.8kHz/通道,即:每周波采样256点,加上合理的算法,使得频率误差≤0.002Hz,远优于国标的0.01Hz。 2.4电能质量管理软件 监测中心的电能质量管理软件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下,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编写,全中文操作,人机界面友好,软件实现了如下功能:(l)可对系统内所有监测终端参数进行远程设定。(2)对监测终端进行网络化管理,管理员可以按照不同用户、不同电压等级、甚至行业等不同分类方式分别管理,这样在同一个界面下就可以设置大量的终端,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方便日后终端的扩展,适应系统配置的变更。(3)可对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显示和存储,并可对记录的各种事件和波形再现。(4)对监测的数据具有数据库管理功能,从而实现了长期数据的存储与处理、分析大规模数据、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分区管理、快捷的数据查询等。(5)可自动生成所需的图形和报表,其中包括:电能质量总览图、参数记录曲线图、电压谐波频谱图、电流谐波频谱图和电能质量综合统计报表等。 2.5方案评价 对于某供电公司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网,利用监测数据分析用户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产生的污染及危害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电网及用户的电能质量监测和综合治理,改善现有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降低电能损耗、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论述发现,今后研究电能质量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高效标准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要继续增加监测点,建立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和优质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技术,是一种可以更科学、更全面监测、分析和研究电能质量的方法。最大的功能特征是就是,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长时间不间断对监测点进行收集、记录和存储电力系统各种稳态、暂态信息,能实时、精确地测量电能质量,可以为分析电能

关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

关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 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快速影响,提高与分布式能源的兼容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智能电网的核心特征是自愈、安全、交互、协调、兼容、高效、优质、集成,分别针对电网的稳定可靠、抗攻击、电力用户、市场、分布式能源、资产、电能质量和信息系统等不同内容。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智能电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进行解决。 标签:智能电网;建设;难因;关键技术 1 智能电网的特征 智能电网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还没能形成统一的、成熟的智能电网运行体系,各个国家基于自身电网运行特点而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也略有不同,但对其本质的理解是是保持一致的。智能电网主要包括可对负荷平衡进行优化的智能技术系统、使用清洁型能源的智能调度系统以及实现动态定价的智能计量系统,其智能性即特点主要有:可观测、可控制、分布智能、高级分析、自适应以及自愈,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优化兼容、经济集成、坚强自愈。 2 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 (1)当电网受到异常信号扰动或短暂故障时,电网仍能保持供电能力,减少停电范围;对于人为的破坏如:病毒入侵,部分电路损坏等仍能继续供电,具有确保供电安全以及抗病毒破坏能力。 (2)支持可再生资源的重复使用合理分配资源,保证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和提高,保证实现与用户的高效互动。 (3)采用统一的模型和平台,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 (4)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并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技术的先进性保证输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高效性。降低排放水平,适应能源的循环使用。 3 智能电网建设的难因 1)电网建设面临的外部问题:前期工作程序复杂,工程核准难度大。工程涉及的相应细节工作如选址,拆迁等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困难。 2)电网工程建设受阻存在的内部问题:输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相对滞后与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孙毅,唐良瑞,龚钢军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工程系,北京10220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取决于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方,关系到各方的利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网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该文给出一种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案,使得电力部门可以及时、详细、精确地掌握电力系统电网的电能质量状况,正确、合理地评估电网的电能质量水平。 关键词:电能质量; 虚拟仪器; 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T 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897(2004)1720060204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能的使用面临着一种新的问题:一方面是电能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在电能使用中实现质和量的统一。电能质量的问题,取决于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方,要保证电力系统电网的电能质量,必须由电力部门和接入电网的广大电力用户来共同维护,因此为了切实维护电力部门和用户的合法利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净化电气环境,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目前,电能质量的监测方式主要有三种:设备入网前的专门检测、设备使用中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和在线监测。由于电能质量问题的特殊性,前两种监测方式的监测数据不能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出电力系统电网的电能质量信息,因此电能质量监测应该采用在线监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技术是严格按照《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电能质量三相允许不平衡度》、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和《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时过电压》等六项电能质量国家标准,通过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设备对电力系统电网进行在线监测,从而连续收集、记录和存储电力系统电网的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谐波、三相不平衡等稳态信息,以及电压跌落、电压骤升和电压中断等暂态信息。 随着对电能质量问题的日益重视,电力部门希望通过在电力系统电网中的各等级变电站和特殊点安装专门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并且组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力求实时、精确地测量电力系统电网的电能质量 ,分析电能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技术措施来改善电力系统电网的电能质量。为了适应电力部门的需求,本文给出一种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以供参考。 1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1.1 系统简介 本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系统,以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通过将电网中的各监测站点连成整体,实现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网络化。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给电力部门大量实时、精确的电能质量数据信息,为电力部门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1]。由于目前大量变电站已经接入本地局域网,而且通过局域网通信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本系统利用现有的局域网来组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当然,也可选用串口或调制解调器的方式组建监测系统。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由数据监测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服务器子系统三部分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Fig.1 On2line m onitoring system of power quality 06第32卷 第17期 2004年9月1日 继电器 RE LAY V ol.32N o.17 Sep.1,2004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包括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从功能上描述了电网的特性,而不是最终应用的具体技术,它们形成了智能电网完整的景象。智能电网是自愈电网。从本质上讲,自愈就是智能电网的“免疫系统”。自愈电网进行连续不断的在线自我评估以预测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正在发展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纠正。以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电能质量和效率。智能电网激励和包括用户。从智能电网的角度来看,用户的需求完全是另一种可管理的资源,它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电力消费是一种经济的选择,通过参与电网的运行和管理,修正其使用和购买电力的方式,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智能电网将抵御攻击。智能电网的安全策略将包含威慑、预防、检测、反应,以尽量减少和减轻对电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智能电网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指标包括电压偏移、频率偏移、三相不平衡、谐波、闪变、电压骤降和突升等。智能电网将减轻来自输电和配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事件。通过其先进的控制方法监测电网的基本元件,从而快速诊断并准确地提出解决任何电能质量事件的方案。此外,智能电网的设计还要考虑减少由于闪电、开关涌流、线路故障和谐波源引起的电能质量的扰动,同时应用超导、材料、储能以及改善电能质量的电力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解决电能质量的问题。智能电网将容许各种不同类型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接入。智能电网将使电力市场蓬勃发展。智能电网通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互动,可以最有效地管理如能源、容量、容量变化率、潮流阻塞等参量,降低潮流阻塞,扩大市场,汇集更多的买家和卖家。智能电网优化其资产应用,使运行更加高效。例如,通过动态评估技术以使资产发挥其最佳的能力,通过连续不断地监测和评价其能力使资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一、 二、 三、目录 一、目录 (1) 二、QPQM-2006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简介 (4) 主要功能 (5) 1、电能质量指标监测功能 (5) 2、全电量监测功能 (5) 3、电压扰动监测与分析功能 (6) 4、电压瞬变监测与分析功能 (6) 5、谐波监测与分析功能 (6) 6、综合分析功能 (6) 7、WEB分析功能 (6) 8、基于地理信息支持的WEB应用功能 (6) 9、基于地图回放电能质量事件功能 (6) 10、PQDIF格式支持功能 (7) 11、支持插件式通讯规约 (7) 12、支持模版数据配置功能 (7) 13、其它功能 (7) 应用模块能 (7) 三、QPQM-2006安装说明 (7) (1)WEB服务器软件支持平台和发布平台的安装 (7) (2)WEB应用程序发布 (9) 系统登录 (11) 四、系统界面分布 (13) (1)上端的功能按钮区 (13) (2)左侧折叠式菜单区 (13) (3)右侧数据浏览区 (14) 五、系统界面共性操作 (16) (1)所有查询报表左下角三个图标的解释 (16) (2)所有趋势曲线图整体缩放图标的解释。 (16) (3)查询时间的选择解释。 (17) (4)相位选择的解释。 (19) (5)谐波次数选择的解释。 (19) (6)查询参数选定后三按钮的解释。 (20) (7)快捷键的对应菜单项解释。 (20)

(8)实时界面图形图标相关属性的解释。 (21) 六、地理图实时监测 (21) 七、监测点实时监测 (23) 八、最新PQM SOE事件报告 (27) 站级操作 (28) 局级操作 (29) 变电站级快捷键是:CTRL+D (29) 九、电能质量事件列表报告 (29) 站级操作 (30) 局级操作 (30) 十、电压质量事件 (30) 监测点级的操作 (30) 站级操作 (31) 局级操作 (31) 电压质量事件快捷键是:CTRL+ I (32) 十一、UNIPEDE(电压跌落) (32) 监测点级的操作 (32) 站级操作 (33) 局级操作 (33) 变电站级快捷键是:CTRL+ U (34) 十二、电能质量事件 (34) 监测点级的操作 (34) 站级操作 (35) 局级操作 (35) 变电站级快捷键是:CTRL+ T (35) 十三、SARFI(x)(电压跌落) (36) 监测点级的操作 (36) 站级操作 (36) 局级操作 (37) 十四、系统异常事件 (37) 监测点级的操作 (37) 站级操作 (38) 局级操作 (39) 十五、电压及合格率 (39) 监测点级的操作 (39) 十六、电压合格率(固定时段) (41) 监测点级的操作 (41) 站级操作 (41) 局级操作 (42) 十七、闪变合格率 (42) 监测点级的操作 (42) 站级操作 (43) 局级操作 (44) 十八、电流(间)谐波数据分析 (44)

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06-19T10:45:57.3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李娟 [导读] 摘要:对于当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出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针对DSP和ARM以及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系统,并且对当前系统架构进行了建立,硬件方案以及软件设计。 (国网清徐县供电公司山西太原 030400) 摘要:对于当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出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针对DSP和ARM以及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系统,并且对当前系统架构进行了建立,硬件方案以及软件设计。 关键词:DSP ZigBee 电能监测 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多种非线性的负荷和非对称性以及冲击性用电设备得到了多方面的使用,这种情况出现了很多的谐波干扰,严重的对于电网电能自身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实时有效的去对电网自身的电能质量给予监测,其对于确保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着一定的意义。当前的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都是使用有线形式去对监测数据进行传输,其使得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去进行布线产生了极大的困难, 并不容易进行需要的维护。对于上述产生的问题, 设计了将DSP和ARM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的一种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系统,其能够对电网电能自身质量其智能的在线监测给予有效的实现。 1 系统架构 1.1 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可以说属于一种近距离和较低复杂度,还有低数据速率以及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一种双向的无线通信技术,其主要是使用IEEE802.15.4无线标准的新一代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系统。ZigBee网络自身有着自动的组网和自动路由以及自愈的功能,其自身能够在工作在2.4GHz的免执照的频段,使用调频以及扩频技术有着时延短和节点容量比较大的优点。并且2.4GHz无线信号其自身在强磁场和高电压环境里的传播有着较强的性能,数据的传输能力非常强大的,自身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可以说其实对电网电能质量无线组网监测给予实现的一种有效的处置方案。 1.2 系统原理 通过电压和电流传感器构成的电压电流的检测电路,把被检测的高电压和大电流信号去转变为适宜的A/D变换的小信号,其自身景观滤波之后将其送到A/D转换器完成模数的转换。DSP数字信号处置器去对A/D转换结果进行读取并同时去对有关电能的质量参数进行有效的分析,完成运算以及处理,处理的具体结果使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去将其传送到ARM的控制模块中,使其能够完成对数据进行的处理存储以及显示,使得电能质量参数能够实时的被监测到。电网其自身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 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架构示意图 2 硬件设计 2.1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信号采集的处理模块主要是通过电压电流去对电路和滤波电路以及A/D转换器电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外围电路共同构成的。 SP数字信号处理器采用TI的TMS320F2812芯片,这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32位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最高150MHz的工作频率为在短时间内实时控制和完成复杂算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高性能的32位CPU包括16×16位和32×32位乘法累加器操作。,16×16位双乘累加器,可完成64位数据处理,高精度处理任务。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片上Flash,ROM,RAM,定时器,多用途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和仿真接口JTAG。支持TI的eX-pressDSPTM实时开发技术,TMS320DSP算法标准和CCS集成开发环境,为软件开发提供便利的环境。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算法优化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并且使用外设接口资源可以有效降低电路的复杂性。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采用南京奇华公司生产的VSM025A电压传感器和CS040G电流传感器。传感器产生的噪声干扰由一个二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 A / D转换器选用TI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DS8364,具有6通道同步采样的16位高速并行接口,具有2.5V基准电压,低功耗和高采样率。 ADS8364的6个通道用于采样三相交流电压和电流。 ADS8364的数据端口D0-15和EOC分别连接到DSP的数据端口D0-15和外部中断INT1。 ADS8364的时钟信号由DSP控制。 DSP响应ARM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ADS8364执行A / D转换,读取转换数据,执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相关的电能质量参数计算,实现电压和电流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2.2 ZigBee无线收发器模块 ZigBee无线收发器得模块主要使用的是ZigBee芯片CC2530和CC2530其属于TI公司支持ZigBee协议的一种系统芯片,集微处理器以及无线收发器是融合在一体的,可以说其属于业界标准非常标准的一种增强型的8051MCU内核还有与IEEE802.15.4规范相一致的2.4GHz的无线收发器。其中还包含了定时器以及可选32/64/128/256KB的Flash存储单元,并且还对于串行通信的接口以及UART接口还有21个可编程I/O引脚给予了丰富,并对于硬件资源简化了电路设计给予了丰富,CC2530和DSP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不同的串口去完成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无线收发器电路主要使用的是CC2530数据手册里所提供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应用电路,天线主要是选择PCB天线[2]。 2.3 ARM控制模块 ARM控制模块主要是通过键盘和LCD显示,以及存储器还有ARM芯片以及外围的电路共同的构成。其自身应该进行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使用ZigBee网络使其能够对DSP发送控制的指令,接收并且对DSP中进行传送的数据给予保存,同时还需要对于其自身接收到的电能质量的相关参数还有电能参数给予有效的显示。 系统使用三星公司进行生产的ARM9系列的S3C2440处置器芯片,S3C2440主要使用的是16/32位RISC的处理器,其自身主要有外部的存储器与控制器和LCD控制器,以及USB的控制器,还有SD接口,以及4通道DMA与3通道UART、2通道SPI和24个外部中断源以及超过130个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微电网规划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关系分析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微电网规划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2T10:40:55.4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作者:张泽南[导读] 摘要:微网作为一个整体接入主网,并与主网一起共同满足本地的负荷需求;同时,微网也可以在主网发生故障时,通过灵活的运行方式来保证本地重要负荷以及部分主网负荷的供电。本文介绍了微电网的概念,并阐述了微电网电能质量与可靠性。 (锡林郭勒电业局阿巴嘎供电分局内蒙古锡林郭勒 011400)摘要:微网作为一个整体接入主网,并与主网一起共同满足本地的负荷需求;同时,微网也可以在主网发生故障时,通过灵活的运行方式来保证本地重要负荷以及部分主网负荷的供电。本文介绍了微电网的概念,并阐述了微电网电能质量与可靠性。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微电网;电能质量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有效提高用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微电网以其先进智能的技术体系和设备,极大地改善了用户和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故障的能力。 一、微电网概念 微电网是指规模小及分散的电力系统。微电网采用现代电力技术,将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光伏发电、风电及储能等设备组合在一起使用。一般来讲,微电网可看作是电网的可控单元,能满足配电网络需求;对用户来讲,微电网能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如降低馈线损耗、增加电网可靠性及保持电压稳定;还可利用余热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及保障不断电等优势。此外,微电网及大电网之间通过相关设备进行能量交换,从而保障供电可靠性。 二、微电网电能质量分析 实现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或孤岛运行及两种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需要具有良好的控制策略和管理技术,因此微电网逆变器的控制是实际运行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微电网控制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①可控式、间歇式、常规模式及基于变流器模式的各种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控制;②微电网运行在并网或孤岛模式下时,电压与频率的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③微电网中分散控制和多个分散控制器之间的协调优化算法,需要每个分布式发电系统应能根据自己的局部相关信息对电压和频率进行独立控制,在确保微电网电能质量满足要求的同时,使各控制器的总体性能最优。 由微电网的控制框架可知微电网的控制分为局部DG控制和系统级的综合控制两部分。各DG控制器主要负责根据上级调度指令调节逆变器接口电压和频率、快速合理分配负荷功率;系统级的综合控制主要负责协调各逆变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包括自动电压和频率调整、维持系统稳定、实现模式平滑切换、黑启动等。 1、局部DG控制。常用的逆变电源功率分配策略有:恒压恒频控制、恒功率控制和下垂控制。恒压恒频控制是指逆变电源能维持端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不变,该控制策略主要用于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为微电网其他非恒压恒频控制的逆变单元提供频率和电压参考,一次也称V/f 控制,该控制策略要求逆变器输出功率能跟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恒功率控制即通过控制策略使逆变器输出给定的参考有功和无功功率,因此也称为PQ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分布式电源输出最大功率或按调度指令输出指定功率是采用该控制;下垂控制模拟传统发电机的功率传输特性,人为的使逆变器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分别与频率和电压幅值呈线性关系,这种借鉴应用使采用下垂控制的各机组能根据给定的参考电压和频率自动调节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不需要通信线路,是一种无互联线的控制策略,避免了由于通信线路故障导致的系统故障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统级综合控制。为确保各DG在微电网进行模式切换或负荷扰动时都能快速响应功率变化,功率分配最优,同时微电网仍能稳定运行,需要对各DG进行系统级的综合控制。目前微电网系统级的协调控制策略主要包括: 1)分层控制、主从控制和对等控制。分层控制将微电网按功能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层级,各层级之间独立完成自己的控制功能,同时协调合作共同维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微电网各层级之间需要通信联系,但该联系属于弱通信,短暂的通信失败,微电网仍能维持稳定运行。目前,其中较典型的控制策略是一种三层控制方案:在电力系统中的中压配网设监控中心作为最上层,该层主要负责根据市场与电网要求对各微电网进行整体调度和管理,上述内容主要由配网操作人员及市场管理人员来完成。以含有微电网中央控制器(Microgrid Control Center,MGCC)的各微电网作为中间层,MGCC主要用于实现微电网内部的经济调度最优,从而使微电网的价值最大化,具体内容包括:①根据上级对微电网的调度指令、市场电价及负荷预测实现各微电源之间经济调度最优化;②对逆变电源控制器和负荷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和调度值信息,控制微电源的有功和无功输出及负荷的切并来实现频率二次调整。以各逆变电源、负荷等就地控制器为最下层控制,其中逆变电源控制器负责逆变电源的正常运行并按调度指令输出指定功率,负荷控制器主要负责按照上级控制器下达的指令断开或连接可控负荷。 2)主从控制。则是将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分为主控单元和从控单元两部分。主控单元采用V/f控制,当微电网孤网运行时,失去了大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支撑,此时由主控单元负责为微电网提供恒定的频率和电压支撑。其它从控单元可采用PQ或下垂控制,以主控单元给定的电压和频率为参考值,实现负荷变动功率的自动分配。微电网并网运行时,由大电网提供频率支撑,各逆变电源不参与系统电频率调节,可采用PQ控制,各逆变电源根据调度指令只输出指定功率;当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主控单元切换到V/f控制,参与频率调节,为其它非主控单元提供频率支撑。主从控制中的主控单元与从控单元之间需要可靠的通信系统,一旦通信失败,将导致微电网瘫痪,因此主从控制中的通信为强通信,对主控单元的依赖性强,该控制策略还有待改进。 3)对等控制。是指各DG间无主从关系,地位相同,都能根据各自接入母线节点的电压和频率进行制控。对等控制不需要通信环节,属于无互联线控制策略,各电源之间的调节独立,当能量平衡时,微电网中的任何一个微电源断开或接入时,不影响其他微电源的正常运行,体现了“即插即用”的思想。该控制策略不依赖于通信系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三、供电可靠性分析 1、供电可靠性。简单来讲,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是指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配网对电能传输和分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对用户而言,可以将其理解为希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电力系统都不会出现问题和故障,都能连续且充足地供给具备正常电压及频率的电力能源。在配网运行中,影响其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应得到电力工作人员的重视,做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评估工作。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专用技术规范

达子泉变110kV间隔扩建工程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编号:1102007-0000-01) 购买单位:哈密润达嘉能发电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哈密新东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08月

1 标准技术参数 供方应认真逐项填写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见表1、表2)中“供方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不允许改动需方要求值。如有差异,请填写表9供方技术偏差表。 表1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标准技术参数表 表2可选择的技术参数表

2 图纸资料提交 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应由供方提交表5所列单位。 表5 供方提交的须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及其接收单位 3 工程概况 3.1 项目名称:哈密达子泉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 3.2 项目单位:哈密润达嘉能发电有限公司 3.3 工程规模:本期110kV扩建2回110kV出线间隔(智能变电站)。 3.4 工程地址:哈密达子泉110kV变电站内 3.5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运输 3.6 电力系统情况: a.系统标称电压:110kV b.系统最高电压:126 kV c.系统额定频率:50 Hz d.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 4 使用条件 表6 使用环境条件表

说明:1.直流电源:220V; 2.交流电源:220V; 3.交流电流:1A; 4.屏体尺寸:800×600×2260; 5.屏体颜色:77# GY09 冰灰桔纹; 6.门轴:右门轴内嵌式。 7.达子泉变电站为智能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为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产品,本期工程需可靠接入。模拟量输入方式:采用交流采样1A制。

配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及治理措施研究

配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及治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2T15:18:34.0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邸峰 [导读] 摘要:当前,提升配电网电能质量已经是配电网的运行目标之一,而目前的运行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唐县供电分公司) 摘要:当前,提升配电网电能质量已经是配电网的运行目标之一,而目前的运行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配电网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从管理系统的应用出发,依靠系统来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理。本文思考了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方案,并思考了管理系统应用方法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管理;治理 前言 配电网电能质量是很多学者、专家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将配电网电能质量放入到研究的视野之中,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借鉴和参考,也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管理配电网。 1、电能质量监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开展配电台区监测,作为配电的基础工作,但是受到个别原因的影响,像有些地方,其测试设备过于老化、陈旧,严重影响可用率,实用性较差,无法完成预期设定的效果。以多功能电度表为主的测量装置,在监测电压质量水平时采用了电压表测量;利用便携式测试仪器来测量谐波、电压波动及闪变,对变电所的每一级母线电压以及主变压器每一侧的谐波电流、电容器组的谐波电依次进行测量。无论任何一种监测手段或是管理模式,它都会有缺陷,对电网电能质量水平及实际系统运行状况无法及时进行了解,有明显的局限性,装置、系统实时监测能力较差,且功能单一仅限于电气元件运行参数的测量。 有些国家这方面的工作早已深入研究,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也基本上投入应用中了。配网自动化,日本属这方面发展较早的国家,其配电线自动化达到了58%,德国在56%左右,韩国在45%左右,这些国家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虽然少但适用,应用程度较高。“自动化孤岛”现象,是目前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系统都普遍存在着一个较严重的问题,信息实现共享的程度较差,无法将数据来源统一。从当今的发展形势及存在问题来分析,以后的发展趋势必将利用网络化、集成化、通用化、实时性、开放式平台,灵活采用多种技术手段,面向对象式设计,并结合灵活输电、电网结构规划、需方管理等来实现。我们眼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研制并开发出适合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台区监测分析系统。 2、配电网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2.1电压偏差 用电设备的运行指标和额定寿命是对其额定电压而言的。当其端子上出现电压偏差时,其运行参数和寿命将受到影响,影响程度视偏差的大小、持续的时间和设备状况而异。 2.2公用电网谐波 由于硅整流、可控硅换流设备、电弧炉、电焊机等各种非线性负荷的增加,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电压正弦波形畸变,使电能质量下降,给发供电设备、客户用电设备、用电计量、继电保护带来危害,成为污染电网的公害。谐波使电网中感性负荷造成过电压,容性负载造成过电流,影响用电计量准确度,对安全运行带来危害。例如使继电保护误动,引起故障;干扰电子设备,使计算机误动作,电子设备无触发;通信回路、弱电回路产生杂音,造成故障。 2.3电压波动和闪变 无论电网低电压或高电压运行,都会给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危害,照明负荷电压低,使发光效率下降,影响照度;电压下降时,经常是电动机过负荷而烧毁,同时与会使电动机的启动十分困难,反之,长期高电压运行,会对电机的绝缘造成危害;电压偏低会增加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中的电能损失;电压偏低常常会引起低电压保护装置动作,电磁开关、空气开关跳闸,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反之,电压偏高也将引起过电压保护装置动作,电气设备的电压线圈烧毁等。电压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到通信、广播电视等音像的质量,影响家用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如电压偏低电冰箱、空调等难以启动;如果电网的无功功率严重匮乏,将导致电压崩溃,系统震荡,电网瓦解,严重危及供用电安全运行。 2.4电网频率 低频率会使发动机,电磁开关等用电设备烧毁;频率下降使电动机转速下降,因而使一些产品出现废品、次品、如纸的厚薄不均、棉纱的粗细等不均;低频率运行的电网稳定性差,降低了电网应付事故的能力,稍有波动就可能导致系统的瓦解崩溃。 高频率运行同样也会产生危害,损坏设备,高频率运行时,发电机、电动机和所有生产设备的转速将增加,电压上升,往往因超过原设计要求而遭损坏,影响广播、通信、电视等音像质量。 3、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技术 实际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危害主要体现在用户密切相关的配电系统以及低压网络中,如低压跌落问题引起的设备误跳闸;短时断电现象造成计算机服务器数据丢失;谐波问题引起用户设备不正常发热等。下面详细的分析电能质量各项指标和监测方法。 3.1谐波的测量和分析 电网谐波主要由非线性负荷产生。国际上公认的谐波含义为,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因此谐波次数必须为整数。 谐波的测量通常是先将采样信号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求出各次谐波(电压或电流)分量的实部和虚部,然后利用公式求出k次谐波的幅值和相角,最后分别求出谐波含有率、总谐波畸变率、谐波功率、谐波阻抗等。 3.2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测量 3.2.1电压波动的测量根据电压波动与闪变的国家标准GB12326-2000,电压波动是指每半个基波电压周期均方根值的一系列变动或连续的改变。在配电系统中,这种电压波形现象有可能多次出现,变化过程可能是规则的、不规则的,亦或是随机的。 3.2.2闪变的测量和分析闪变定义为,电光源的电压波动造成灯光照度不稳定的人眼视感反应。对于电压波动与闪变问题一直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闪变的评价方法不是通过纯数学推导与理论证明得到的,而是通过对同一观察者反复进行闪变实验和对不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