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1.方向

自西向东(甲图)⎩

⎪⎨⎪⎧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乙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

2.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 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 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①成因⎩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射 ②昼夜半球:

下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③昼夜界线:AB 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1)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 )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

(5)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黄赤交角的存在 [提示] (1)× 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3)× 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

(5)B [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

材料一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材料二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问题1 (区域认知)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

提示:赤道。赤道上地点的线速度大致为1 670 km/h,一天大约4万公里。60°N上地点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 km/h。

问题 2 (区域认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提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既无自转角速度也无自转线速度。

[归纳提升]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极点的自转角速度和自转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1.读图,完成(1)

(1)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2)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

A.7个B.5个

C.3个D.1个

(1)A (2)B[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第(2)题,除去南、北极点之外,地球各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所以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与B点相同。]

昼夜交替现象

材料一清·钱游《履园丛话·艺能·铜匠》:测十二时者,古来惟有漏壶,而后世又作日晷、月晷,日晷用于日中,月晷用于夜中,然是日有风雨,则不可用矣。

材料二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如下图所示。

问题1 (综合思维)古人用日晷、月晷测时是根据什么原理?有什么缺点?

提示:根据昼夜交替的现象,一个太阳日24个小时。阴雨天没有太阳、月亮,形不成影子,无法测时。

问题 2 (综合思维)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如何?晨昏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赤道与晨昏线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表的晨昏线不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赤道永远都被晨昏线平分,因此,赤道地区昼夜永远等长。

[归纳提升]

1.晨昏线及其特点

(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2)构成

(3)特点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三方法判断晨、昏线

方法

依据

图示晨线(图中AB) 昏线(图中BC)

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为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

的为昏线

时间法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那条昼

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18时的那条昼

夜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的分

界线

夜半球西侧或昼半球东侧的分界

线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B (2)D[第(1)题,读图判断图中①、③、④点位于晨线上,处于清晨,②点位于昏线上,处于黄昏。第(2)题,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图中①、②、③、④均位于晨昏线上,因此其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2019年10月14日上午,G6926次动车组从临沂北站徐徐驶出。8时55分,列车到达日照西站。临沂北站到达日照西站的时间大约为半小时。9时14分左右,列车到达两城站,并以300千米的时速向曲阜东站奔驰。这条纵贯沂蒙革命老区的鲁南高速铁路东段正式进入开通前的试运行阶段。

问题1 (地理实践力)从临沂北站向日照运行的高铁哪一侧的铁轨磨损较严重?

提示:在北半球,自西向东运行的列车,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南侧的铁轨更易受到磨损。

问题 2 (综合思维)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地转偏向力有关?(举2个例子)

提示:流水对两岸冲蚀程度不同、洋流的流向、气流的偏转等。

[归纳提升]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表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原理应用(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图所示,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3.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D[从图中纬度大小的变化可以判断,甲、乙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水流左偏,乙岸侵蚀,甲岸沉积。丙、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水流右偏,丙处冲刷,丁处淤积。由此可确定,最终将与河岸相连的是甲、丁两岸。]

人地协调观:认识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

(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2)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3)地形、地势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4)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设备的运输。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018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年度发射次数刷新了自己的纪录,并首次成为全球年度完成航天发射活动次数最多的国家。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基地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1)A (2)C[第(1)题,海南文昌位于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第(2)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

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素养立意] 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相距较远,条件各异,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题组通过比较海南文昌和甘肃酒泉两大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主要考查了航天基地的选址,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

题组1 自转特征

(生活中的地理)国庆放假7天,小明乘火车从南昌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于北京时间10月1日进行。据此完成1~2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恒星日

D.一个太阳日

2.火车行进时,所经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 )

A.越来越快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D.先变慢后变快

1.D 2.C[第1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24小时,指的是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南昌到北京是向高纬度方向行进,自转线速度总体变化是越来越慢。]

题组2 昼夜交替现象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3.C 4.A[第3题,从文字和图中可知,拨动地球仪可演示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第4题,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P点位于晨线上。]

题组3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生活中的地理)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

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回答5~6题。

5.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 ( )

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

6.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5.B 6.A[第5题,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则是逆时针转动,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那么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第6题,由上题可知模拟的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但赤道上和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没有模拟出来,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相差太大。]

教材P4活动(上)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360°(约为360°59′)的,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就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此时地球已自转360°。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地球自转360°59′。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2.

4

1.

2.

3.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逐渐变慢。导致其变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锁定、季节的周

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地外和地内的物质或能量交换等。

教材P6活动

1.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仪的转动(代表地球自转)而产生的。5秒钟代表一天。

2.略。

3.可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案 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 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 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 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 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A.a B.b C.a+b D.a-b 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 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就能力考核来说, 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 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 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 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 针。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1.方向 自西向东(甲图)⎩ ⎪⎨⎪⎧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乙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 2.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 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 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①成因⎩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射 ②昼夜半球: 下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③昼夜界线:AB 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1)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 )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 (5)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黄赤交角的存在 [提示] (1)× 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3)× 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 (5)B [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 材料一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2022年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根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践法、讨论法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根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课前准备 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 哟! 这么多球迷哇! 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 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 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 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 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答复这些问题, 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 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 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答复.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 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 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地球仪一半亮, 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 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在任何时刻, 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 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我们叫它夜半球, 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 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更替 师:还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东边先天亮, 西边后天亮. 师:东边比西边先看见日出. 板书:〔2〕时间差异 师:看书P13图7, 并解释: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问候, 为什么时间不同?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吗? 学生活动:手电筒不动, 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师: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所以姚明在纽约的下午打比赛我们要在晚上才能看到. 师:时间的差异. 这就有大宾馆总效劳台的墙面上悬挂许多挂钟, 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不同大城市的时间, 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 不同地方时会给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不便, 不过, 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同学们以后会学习到. 师:人们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 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假设地球的周期变长由一天变为两天, 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假设地球的周期变短为12小时一天, 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承转:同学们知道, 地球除了绕地轴不停的转动, 同时它还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那么, 围绕太阳的转动叫什么呢? 生:公转 师: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 答复以下问题: 〔1〕什么叫地球的公转 〔2〕绕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是什么? 〔3〕公转特点? 生:答略 板书: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高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高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篇一:地球自转的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材分析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 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 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由 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还应分析这些现 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这一节主要讲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师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 图像,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计算的思维方式,以地球自 转方向为依据引导学生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以晨 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为依据确定太阳直射点及日期,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教学生进 行区时和地方时计算时,要注意几个问题,如要理解北京时间、格 林尼治时间、区时和地方时等概念,要注意时差确定的方法,要注 意用“知西求东用+,知东求西用-”的规律判断是用“加时差”还是“减时差”;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时,要抓 住“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无偏转”这一规律,以降低学生因物理知识不足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二、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 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 产生的原因 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对知识点的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 1.通过地球仪演示,说出地球 自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的变 化。(地理实践力) 2.通过观察或运用地球仪演示 地球的公转特征,分析说明地 球公转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3.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 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综合思 维)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 样的?地球自转的周期 是多少? 2.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 规律有哪些? 3.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 么样的形状? 4.地球公转速度的有哪 些特点? 5.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 少? 6.什么是黄赤交角?什 么是太阳直射点的运 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旋转的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为每小时15°。 (2)线速度: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特别提醒] (1)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绕北极星转动,角速度为每小时15°。 (2)北极星的仰极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图表点拨] 教材P5图1-1-3,该图展示出: (1)图示为地球自转1小时,不同纬度自转的角度和弧长。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相等,为每小时15°。 (3)受纬线圈长度变化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处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提示] 低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且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有利于节省燃料。 5.周期:由于参照点的不同,地球的周期可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参照物、长度、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二、地球的公转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1.1 地球的自转 教案

1.1地球的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自转在方向、周期、速度及意义等方面的特点及其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对比不同地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表现。 2.学会分析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学会计算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宇宙观。 2.探索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知道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计算 2.不同地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导读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活动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建设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内陆卫星发射基地后,又在海南文昌新建了航天发射基地。2016 年11 月3 日20 时,我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发射升空。“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推力最大的火箭,也是运载能力居世界第三位的火箭。 (1)通常来说,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形成火箭残骸。 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 1 000 千米的范围内。想一想,火箭残骸坠落在发射点以东的原因是什么?从提高火箭残骸坠落的安全性方面考虑,文昌发射基地有何地理位置优势? (2)与酒泉、太原、西昌等较高纬度的发射基地相比,从文昌基地发射运载火箭,同型号火箭的推力会增加10% 左右。议一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总结点评】 (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火箭随地球向东自转,有向东的初速度。发射后的火箭速度很大,火箭残骸的角速度、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坠落在发射点以东。 文昌发射基地东面是茫茫大海,即使有残骸坠落,也大可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它砸中船只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 ),30度 1447km/h ,60度837km/h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类型 绕转中心 方向 速度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 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黄道(平)面(23°26′)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大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晨昏线: 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B.特点: 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

新教材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1.1-第1课时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产生昼夜交替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产生昼夜交替 课标呈现 ·素养导读 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 1.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总结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并理解其主要表现和影响。 (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及其影响,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综合思维)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 2.方向 (1)侧视:自西向东(如图A)。 (2)俯视⎩ ⎪⎨⎪⎧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如图B )。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如图C )。

3.周期:1恒星日,约23时56分4秒。 4.速度⎩ ⎪⎨⎪⎧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 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温馨提示] (1)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周围的恒星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的圆周运动。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观察地点的纬度。 (2)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经度越来越大,西经度越来越小。 二、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1)成因⎩ ⎪⎨⎪⎧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 (2)昼、夜半球 下图甲、乙两处中, 甲 所在半球为夜半球, 乙 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3)昼夜界线:AB 线为晨昏线。 [温馨提示] 地球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为大小相等

的两个半球,二者的分界线——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大圆。 2.昼夜交替 (1)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_24小时,称为1太阳日。 (3)意义: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球白天升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太低,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生命诞生,繁衍、生活、发展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人们的作息规律受昼夜交替的影响。 [温馨提示]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一、判断题 1.如果地球不自转,就不存在昼夜现象。(×) 2.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为15°/h。(√) 3.与北京相比,上海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5.晨昏线是固定不动的。(×) 二、选择题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目前正繁星满天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7.图中丙点再次位于图中所示的晨昏线时的时间间隔为() A.24小时B.23时56分4秒 C.1个恒星日D.365日 解析:6.D7.A第6题,只有在夜晚中才可能看到繁星满天的情景,图中四点中只有丁点位于夜半球中。第7题,从图中光照情况看,丙点正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当其再次位于晨线上时,正好是一个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一学案: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地轴:地球的___________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_附近。 2.方向:地球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_自转。 3.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 (1)以太阳为参照物,则__________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称为______。(2)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4.速度: (1)角速度:根据自转周期,可以算出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____________。地球表面除____________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______________。 (2)线速度:由于不同纬度的纬线圈____________不同,所以,不同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有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2.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_。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 (1)以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

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地理 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地理-考前必背

考前必背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速度15°/时。 2.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速度1°/天。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晨昏线的判读,地方时、时区与区时)。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4.地质构造与地貌: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块状山、沟谷、 河流)。 5.板块运动与地貌:生长边界(裂谷与海洋)、消亡边界(山脉、 海沟与岛弧)。 6.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1.锋与天气:冷锋(大风、降温、沙尘、雨、雪)、暖锋(连续性 降水)、准静止锋(阴雨连绵)。 2.低压(气旋):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晴朗天气。 1

3.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名称和位置。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风; 冬季风:西北风)、南亚季风(夏季风:西南风;冬季风:东北风)。 第四章水的运动 1.陆地水体: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等。 2.陆地水体的作用: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为人类活动提供 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3.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其中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 的纽带,河流与湖泊、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 4.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 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方向流动。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环境拥有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整体功能。 2.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3.受外界的干扰,自然环境因要素发生连锁变化,呈现整体响应。 4.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形成陆地地域分 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5.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 雨林带。 2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019版)_《地球的自转》名师学案

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区域认知:结合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对比不同地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表现。 综合思维:结合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分析地球自转的三要素——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理意义,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实践力:通过参观当地天文馆,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人地协调观:掌握地球自转在方向、周期、速度及意义等方面的特点及其规律,养成你们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1.地球自转的三要素——方向、速度。(重点) 2.地球的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重点) 3.地球的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难点) 一、地球自转 1 、自转方向 (1)概念:地球围绕自向旋转,称为地球的。 地轴为自转的旋转轴,它的北端指向永远。 (2)自转方向,北极上空看,地球_____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_____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周期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时间长度是小时分秒。 (2)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小时。 3、自转速度 (1)自转角速度:除外,地表任何地点均相等,约为; (2)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极点为。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产生昼夜: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昼:_____着太阳的半球,黑夜:_______着太阳的半球,晨昏线:______半球与_____ 半球的分界线。 (3)昼夜交替:地球_______。晨昏线把地球______为昼夜两个半球。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_____入_______。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______入_____。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 北半球向_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偏,赤道_____偏。地转偏向力随________的增高和物体水平运动________的增加而加大。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_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____。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_______分钟。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______。 (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也叫标准时。世界不同地区,时差为______小时。 (3)国际日界线:大体沿_______经线穿行的折线。东西12区的时刻_______,日期相差____。 【合作探究】P4,图1-5 (1)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 【合作探究】P4

高中地理 1.1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南极上空呈顺时针 ☆方法技巧:自转方向的判断 (1)由南北极点判断,“北逆南顺” (2)由经纬度判断: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图例:→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永远是东) 2.自转周期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所用的时间 3.自转速度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为15°/h。 (2)线速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 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为837千米/小时 极点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规律:①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②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4.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交替的成因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有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自转 假如地球不会自转,昼夜更替仍然存在,此时周期为一年。 2.晨昏线(圈)的概念及晨线、昏线判断方法 (1)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 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2)晨线、昏线判断方法 晨线: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从“黑夜”进入“白天”的过渡 线。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从“白天”进入“黑夜”的过渡线。昏线上正值日落。 昼夜交替

3.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4.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 (1)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2)意义:①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即“生物钟”) 5.晨昏线(圈)的特点 ①晨昏线是过地心的一个大圆,平分地球。 ①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线上各点为日出点,昏线上各点为日落点。 ④晨昏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为0° ⑤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永远平分赤道,即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永远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永远为18点。 ⑥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为正午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为子夜经线(0时经线)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转的规律 (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 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 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为什么?讲述: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提问: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二)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 学生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地表上昼与夜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的交替 演示: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教师课前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几个(北京、纽约)点(1)当照射北京时,哪些国家是白天?哪

高中地理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第1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5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图表点拨] 教材第5页图1.5,该图展示出 (1)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轨道;(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3)黄赤交角为23°26′;(4)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其与黄赤交角互余。 (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是指一个太阳日。() (2)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3)黄赤交角是固定不变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1 -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6 -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教学目标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很久以前,人们一度认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动,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地球一直在自转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由此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即: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牛顿曾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牛顿的答案是:上帝。大家都知道,虽然牛顿提出的这种观点,可以完美地解释宇宙万物为何可以如此有条不紊的运行,但是这种观点却是不可证伪的,因此不在现代科学的研究范围内。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那么是谁“踢”的这一脚呢? 由于现在还没有制造出时间机器,我们并不能回到45亿年前进行实地勘察,所以科学家只有根据之前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现象来推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目前来看,在诸多理论中,“星云假说”在科学界得到的认同度是最高的。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地球自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速度: 类型角速度线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同, 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规律 约15°/时 4.自转周期: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恒星日,时间长度是23小时56分4秒。 (2)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 【思考】 在晴朗的夜晚,北极星附近的星辰看上去似乎以北极星为中心旋转,你知道它们旋转的方

向吗?解释该现象。 提示:它们逆时针绕北极星旋转。因为地轴的北端始终对着北极星,北极星看起来是固定不动的。在面向北极星方向观测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北半球观测者则围绕地轴(北极星)顺时针旋转,所以其他星辰看起来是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旋转。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②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③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及其成因。 ①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②昼夜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着太阳的半球,为黑夜。 (2)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3)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 (4)昼夜交替的周期:1太阳日,时间长为24小时。 【思考】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会不会出现昼夜现象?会不会有昼夜交替? 提示:会有昼夜现象,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即使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昼夜现象也会存在。 也会有昼夜交替,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故地球上向着太阳的部分会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变化,昼夜交替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相同。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时差的计算方法。 同减异加,东加西减。

“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异”则相反。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同减异加的结果加上已知时区的时间。否则为减。 从西径7.5º到东经7.5º(经度间隔为15º)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时区界线原则上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以方便使用。 例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10月16日至10月22日,是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会开幕时,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22°55′S,43°12′W)的区时应为()A.16日21:08 B.16日21:00 C.15日23:00 D.15日23:08 (2)大会开幕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A.等于1/2 B.大于1/2 C.小于1/2 D.全球在同一天(3)大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 A.逐渐变快 B.逐渐变慢 C.先变快再变慢 D.先变慢再变快(1)答案:C 解析:根据经度计算,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北京位于东八区16日10:00,里约热内卢位于北京的西部,相差11个时区,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里约热内 卢为15日10-11+24-23: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全球划分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经线和大致与180°经线重合的国际日期变 更线,由上题可知,120°E时间为10:00,那么0时所在的位置为30°W,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相隔210°,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日期占全球面积的比例为 210/360=7/12,大于1/2,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教师版) 1.1 地球的自转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 1. 方向: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甲) (2)极地俯视图:“北逆南顺”(如图乙、图丙) 甲乙丙 2.北极星与绕转中心: (1)地球自转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地轴是连接南北两板点、并通过地心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半球某地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角。 地球 的自 转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方向: 自西向东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周期: 恒星日、太阳日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产生时差

(3)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参照物不同,时间略有差异。 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4小时56 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 知识点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1)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半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 2. 昼夜交替现象: (1)成因: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断地交替。 (2)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图所示)

(二)产生时差: 1. 地方时: (1)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特点: ①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 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①以伦敦所在的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为中时区。 ②以中时区为界,每向东或向西15°划分一个时区。 ③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④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分别是中时区(零时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东西十二区。 (2)区时: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区时。 3. 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1)日期的界线: ①国际日界线(固定不变)。 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时刻变化)。 (2)日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