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

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在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依据下,对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多项优化措施,从而最大化减少患者受到的应激反应,并加快其康复。ERAS的运用,也恰好顺应了如今医疗模式发展的趋势,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其康复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文章结合实际,简要阐述了ERAS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关于ERAS理念

ERAS,也被称作是“fast-track surgery”,翻译成中文就是“加速康复外科”。从其本质上分析,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下,提出的所有措施,都需要以循证医学相关依据作为基础,将医疗安全作为其基本的保障和条件。其次,ERAS 运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针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不但需要针对其机体本身生理上的痛苦,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心理上的应激状态,如今已有很多资料显示,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于患者的机体康复有着非常明确的关联。最后,在运用ERAS下的各项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此处提及的“康复”,并不只是狭义上理解的康复锻炼,也并非是某一项或是多项干预措施,而是从患者的治疗开始到其完全治愈阶段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患者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整体康复。

(二)关于创伤骨科

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其他骨科领域不同,创伤骨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也为运用ERAS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上看,创伤骨科中的患者患病部位相对比较繁杂,疾病种类也较多,其往往是突发性的,比如受到较大的意外事故等等,在较短时间内,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应激。在临床上,创伤骨科具有以下几项特点:①患者疼痛状况表现非常明显,因此需要采取及时缓解措施。②由于骨性组织的愈合时间较长,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康复,且组织愈合后并不表示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一般都需要再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③伴随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许多老年人出现骨折的概率越来越高,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半患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给骨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更需要实施ERAS的干预。④创伤骨科的疾病比较多样化,即使是不同患者的某一个部位出现相同损伤,但其程度、类型存在差异,在治疗时的处理也大不相同。⑤一般

针对于骨折患者,临床上会提出“保守治疗”的方案,也就是不进行手术,通过“闭合整复”的方式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此一来,也能减少因手术带来的风险及经济压力。但此治疗过程非常痛苦,花费时间长,困难重重,因此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挑战,在此基础上应当结合ERAS的理念干预,进而对相关流程进行优化。

二、加速康复外科的主要工作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定义可知,现阶段加速康复外科需要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对以往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能够提出新的看法,并对此进行科学化的实验,从而在循证医学依据的支持下,尽可能减少临床上一些多余的干预操作。第二,需要积极着眼与对医疗技术、医疗设施的完善和创新,虽然ERAS的理念看似是对患者的各类干预措施进行精简,但却给医护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等,才能给加速康复外科提供其运用的保障。第三,则是要重点强调安全。不论是涉及哪方面的优化措施,都需要保障患者的安全,从医疗技术、护理水平等多方面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效果。若没有保障安全性,如何优化措施都是无意义的,反而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第四,则是要重视合作模式。在运用ERAS时,外科医师、护理人员、康复师、营养师、麻醉师等都需要做好紧密的配合,从而提升了运用的积极效果。此外,外科医师也要负责对有关资源进行整合,例如推进ERAS在社会层面的发展,从而使得ERAS各项操作能够真正落实。

三、落实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通过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分析,要真正落实ERAS在创伤骨科的实际应用,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要科学有效地将ERAS真正运用在临床上,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各个环节中,都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切实地服务在患者身心。其次,要积极开展临床相关实践及研究。ERAS在创伤骨科实际应用时间较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相关的循证医学根据,因此为保障ERAS的稳定、持续性运用,就需要给与其更多的支持依据,同时推动此理念在临床上的进步和创新。最后,要重视此理念在各个地区的推广,让更多的医护人员能够了解到ERAS的优势,从而积极开展,落实服务工作,并认真参与相关研究及创新,给更多的创伤骨科患者带去福音。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带头引导作用下,全国目前已经有超过百家的医院参与到“精E求精——创伤骨科加速康复推广项目暨白求恩骨科公益行”、“创建创伤骨科ERAS示范病房”等项目,从而进一步促进了ERAS理念的进一步推广,保障能够让更多患者受益。

四、如何评价ERAS的效果

目前,针对于ERAS实施效果的评价,还是一个具有难度的问题。出现不同类别的骨折情况,其评价的指标肯定有很大差异,但从整体上看,还是要重视患者的实际疗效和整体过程中的安全性,细化而言则是: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等等。当然,评价指标还可以在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前提下,分析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时间,一般而言,对创伤骨科患者而言,反映出其康复的速度的有关指标,往往包括:患者住院的总体时间、恢复运动的时间、能够下地活动的时间等等。此外,还可以对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医院的治疗、护理综合水平,符合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原则,但此指标的缺点是数据多半源自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其精准度较差。总而言之,并没有某一项指标能够对ERAS的效果做到全面化的评价,在临床实际分析中,应当结合医院的发展情况,患者的病情等等,制定出综合性的多项指标评价表,从而能够客观发映出效果。

总而言之,在ERAS理念实际运用到创伤骨科中,需要在有章可循的安全基础下,并让护理团队、骨科医师、麻醉师等多个角色间良好配合,最后再结合了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从而进一步使得ERAS的各项措施能更好地推进。同时,在此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信在人工关节技术、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创伤骨科的治疗能够得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文完-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早由HenrikKehlet在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Kehlet认为手术创伤、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长时间制动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等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加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ERAS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麻醉、镇痛技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等不适,以利于早期活动。(2)具有微创外科理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的相互协作。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医用,在骨科领域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相关数据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Sharrock以及其团队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ERAS理念在骨

科领域的早期应用,其主要由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多项干预措施所构成,该项临床工作需要骨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患者教育、术中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提供合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早在1995年,Sharrock以及其团队便提出应当对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有:将麻醉方式由全身麻醉更改为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为高危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重症监护及特级护理,术后由麻醉医师提供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和管理。其研究表明在没有更改手术方式的前提之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患者的死亡率由0.44%下降至0.07%。现在看来,在当时更改术中麻醉方式是一次大胆而又合理的尝试,选择对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干扰更小的硬膜外阻滞麻醉来替代全身麻醉,其有利于骨科患者的术后康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是具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另一加速康复外科在骨科中的有效应用是多模式镇痛。现今已有大量数据表明:使用多模式镇痛的患者,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明显减少,故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亦随之减少,同时,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更为少见,患者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得以明显减轻。

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李幼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通过优化多模式围手术期路径,采用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以加速恢复术前机体组成与器官功能,达到早期康复之目的。通过整合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促进术后机体器官功能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ERAS理念始自普通外科,但近几年已经陆续推广至其他外科专业,甚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仍旧以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最有说服力。ERAS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是讨论ERAS治疗模式是否优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而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并执行ERAS的相关策略【1】。尽管ERAS发展极为迅速,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传统习惯的困扰,也有一些ERAS尚难以解决的疑问。在看到ERAS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ERAS的现状:从FTS到ERAS 1999年Kehlet与Mogensen【2】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概念,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使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2天出院。随着ERAS理论的成熟,该理念被逐步推广应用于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及神经外科等。为了进一步强调FTS的核心内容不是仅仅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还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减少出院后的再入院率。欧洲ERAS学会于2010年在伦敦成立,并将FTS改为ERAS,但中文仍保留“加速康复外科”的译文。欧洲ERAS学会的成立促进了ERAS的发展,不仅仅择期手术植入了ERAS的内容,甚至急诊手术也应用了ERAS的原则【3】。目前ERAS已制定了多个手术的指南(结肠、直肠与盆腔、妇科肿瘤、减重、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指南),因此,ERAS已经广泛应用至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国内在ERAS研究方面与国外相差不大,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一种新型理念,旨在通过整体化的、多学科的护理模式,快速恢复患者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理论基础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核心理论是通过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术后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其关键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充分,手术过程精细化,术后康复尽早展开,全程多学科的协作等。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核心理论为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追求。 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实践应用 1.术前准备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术前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及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术前康复训练,并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术前准备方案。对于老年骨折患者,可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和骨折类型制定相应的术前锻炼计划,提前进行相关功能锻炼,减轻手术创伤。 2.手术过程 在手术过程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要求手术医生尽量减小手术创伤,采用微创手术技术。术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手术室内的温暖、安静、整洁,并合理利用外科护理技术辅助麻醉师及医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要保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 3.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核心环节。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早期活动,不断调整康复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髋部置换术后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多学科协作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要求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全程参与患者照护,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包括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物理治疗师、

骨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视角

骨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视角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加速康复外科(ERSA)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新的视角出发,提高外科病人的康复效果。我们将首先梳理ERSA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一种新的实践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ERSA的优势与现实意义。 ERSA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荷兰医生Kehlet 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的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RSA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的综合康复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尽管ERSA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适应症范围有限、康复计划不够个性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方法。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拓展ERSA的适应症范围。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心理干预在ERSA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应病人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康复信心。 为了验证这一实践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一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进行实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并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干预。结果表明,采用新实践方法的病人恢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同时,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骨科加速康复外科在提高外科病人康复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拓展适应症范围、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ERSA的效果。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推动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核心主题: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及其在骨科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骨科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康复外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简单的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外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病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现在,康复外科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各类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创伤骨科领域,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将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概况 1.微创技术的发展历程 微创技术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小切口或穿刺途径,采用特殊的器械和影像引导设备进行手术操作。微创技术包括腔镜手术、介入手术等多种形式,已经在多个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创伤骨科是一个重要的外科学科,主要治疗因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等损伤。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常常需要较大的切口,术后恢复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而微创技术可以通过小切口或穿刺途径进行手术,不仅可以减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而且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术中创伤小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手术中所需的切口或穿刺途径相对较小,可以减少周围软组织的创伤,减少出血量。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内固定或骨折复位的患者来说,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的愈合和康复。 2.术后恢复快 由于微创技术所需的切口小,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康复得也更快。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而言,微创技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高,康复得也更快。 3.并发症少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所致的创伤,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由于术后的疼痛减轻,也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1.技术要求高 微创技术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手术途径选择和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从而避免出现并发症。 2.器械成本高

骨科加速康复理念与关键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骨科加速康复理念与关键技术的认识与 实践 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 优化措施,达到减少术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 风险和死亡风险的目的,促进患者术后加速康复。ERAS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外科学 的发展,特别是围术期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外科不同专业由于解剖部位不同,疾 病手术类型不同,ERAS理念在外科不同专业实施存在不同的实施措施与技术,其 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与满意度。骨科加速康复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围术期“无血、无痛、无感、无栓、 无应激、无风险”,从而提高骨科手术质量与安全,提高疗效。 关键词:骨科;加速康复理念;关键技术 引言 骨科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往往较复杂,术前患者不仅会有疼痛、活动受限和 不适等生理症状,还会由于对疾病和手术知识的不了解,产生焦虑、恐惧、担忧 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术后加速康复(ERAS)是指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学科的合作,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优化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路径,以减轻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ERAS理念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 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方面的管理。现对近年来ERAS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 应用进行综述,为探讨ERAS理念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 依据。 1ERAS理念的认识 新医学模式,减少患者的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加速康复的理念是生物-心理- 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人文的实践,ERAS是医学发展的新理念,一切以“患者

预康复策略在加速康复外科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预康复策略在加速康复外科体系中的应 用现状分析 摘要:预康复(Prehabilitation)是新兴的术前方案,主要是以运动为核心 采取的康复措施。通过对病人采取预康复措施将病人的机体功能进一步提高,让 病患能够对手术的应激过程存在适应性,将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并将住院 时间有效缩短,最终实现医疗费用节约的目的。预康复的策略制定需要多个学科 进行共同合作,采取多元化的干预方式比如生理及心理的评估、制订术前的护理 计划、减轻术后不良反应、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等,形成以运动、营养、心理干 预为核心内容的预康复策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下面就以胃肠肿瘤患者术前预 康复内容作为研究重点,分析预康复策略在加速康复外科体系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预康复策略;应用现状 引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经过近30年的应 用与发展,其理念和流程已被广泛接受并付诸临床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卫生经济学和社会效益。不可否认,微创外科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外科领域 的充分应用,极大地丰富并改善了手术流程和围手术期管理,也使外科手术更加 精准且创伤更小,真正使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增加、术后康复快速和生活质量显 著提高[1]。同时疾病谱系和流行病学也有较大的变化,而公众对疾病的认识,仍 停留在20世纪水平,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同时关注患者身体疾病和心理健康, 需要更多的知识普及和人文关怀,达到从治疗疾病向身心健康的转变。再者国家 的经济发展、人民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医保体系的健全和分级诊疗体系的推动,都在改变着人们的就医观念,需要我们在ERAS理论指导下的全程管理(全生命周 期的管理)。总之,这些新变化均需要我们只有更新ERAS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 地推动和普及ERAS进步与发展。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 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在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依据下,对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多项优化措施,从而最大化减少患者受到的应激反应,并加快其康复。ERAS的运用,也恰好顺应了如今医疗模式发展的趋势,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其康复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文章结合实际,简要阐述了ERAS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关于ERAS理念 ERAS,也被称作是“fast-track surgery”,翻译成中文就是“加速康复外科”。从其本质上分析,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下,提出的所有措施,都需要以循证医学相关依据作为基础,将医疗安全作为其基本的保障和条件。其次,ERAS 运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针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不但需要针对其机体本身生理上的痛苦,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心理上的应激状态,如今已有很多资料显示,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于患者的机体康复有着非常明确的关联。最后,在运用ERAS下的各项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此处提及的“康复”,并不只是狭义上理解的康复锻炼,也并非是某一项或是多项干预措施,而是从患者的治疗开始到其完全治愈阶段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患者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整体康复。 (二)关于创伤骨科 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其他骨科领域不同,创伤骨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也为运用ERAS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上看,创伤骨科中的患者患病部位相对比较繁杂,疾病种类也较多,其往往是突发性的,比如受到较大的意外事故等等,在较短时间内,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应激。在临床上,创伤骨科具有以下几项特点:①患者疼痛状况表现非常明显,因此需要采取及时缓解措施。②由于骨性组织的愈合时间较长,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康复,且组织愈合后并不表示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一般都需要再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③伴随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许多老年人出现骨折的概率越来越高,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半患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给骨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更需要实施ERAS的干预。④创伤骨科的疾病比较多样化,即使是不同患者的某一个部位出现相同损伤,但其程度、类型存在差异,在治疗时的处理也大不相同。⑤一般

加速康复外科读书笔记

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应用现存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一种多模式的围术期护理路径,旨在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术前机体状态及器官功能,从而实现早期康复。ERAS方案整合了一系列的围术期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机体功能的丧失,促进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最初是由丹麦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在10余年前年提出,并引入结直肠手术。其实践要素主要包括:术前宣教;肠道准备不作为术前常规,而是有选择性运用于需要进行结、直肠手术的病人;缩短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方案;积极采用外科微创技术;避免常规应用鼻胃管;避免术中低体温;限制性液体输注;积极处理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鼓励病人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鼓励病人尽早经肠道进食等。ERAS主要是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多模式策略,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最终达到改善外科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并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自2005年第一部关于ERAS结直肠手术的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许多关于其他主要手术的ERAS指南和专家共识也相继出版,因为ERAS方案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手术。尽管目前已出版的ERAS指南中的护理措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都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护理(优化器官功能状态,实现病人最佳状态),包括健康教育、口服糖类、营养支持、避免长时间禁食、避免机械性灌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血栓、减少术前用药。②术中护理(最佳的术中管理),包括短效麻醉药、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减少引流管道的使用、避免过度输液、维持正常体温。③术后护理(最佳的术后康复),包括疼痛管理、尽早拔除引流管道、预防恶心呕吐、避免过度输液、早期恢复经口进食、早期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出院管理。ERAS理念最初起源于心脏外科手术领域,随后扩展至普外科领域,尤其是在结直肠手术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认证。随着该理念的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该理念逐渐推广应用于其他外科领域,如肝切除、肝胆胰/胃/食管手术、胸外科手术妇科手术、急诊手术、泌尿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外科领域的极大认可。 尽管ERAS国际学会针对不同的专业,已经颁布了12部不同的指南;国内也颁布了多部ERAS专家共识,而对于特定专业,其ERAS方案一般都是成熟的、相

快速康复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康复等医疗服 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怎样才能做到既满足病人需求、减 少医疗投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术后康复,是近年来一直探索 的问题,快速康复外科应运而生。本文就快速康复外科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进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外科患者;研究进展;综述 【Key words】Fast track surgery;Surgical patients;Research progress;Review 1快速康复外科概念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是一种利用对围手术期进行一 系列优化措施,进而减少患者疼痛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新型外科模式[1]。是近20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外科学、麻醉学、护理学、疼 痛医学、营养学、康复医学等诸多学科。目的是减少对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和生理 的刺激,降低各种医疗操作造成的应激反应[2]。与传统护理相比,FTS可明显加 速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体医疗费用[3]。 是对传统外科的重要补充与完善。 2现状分析 2.1国外研究现状 FTS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的研究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中,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后,并未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恢复进程,缩 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4]。随着麻醉专业技术的发展与成熟,20世纪90 年代,欧洲部分医院将麻醉模式应用于FTS理念之中,以逐步提升和完善FTS的 综合管理运作能力。FTS理念被正式提出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1997年丹麦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 研究进展 摘要:快速康复模式属于综合治疗模式,是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使患 者在心理、语言、身体上达到全面健康。快速康复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 的恢复期,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骨科手术会 造成很大的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因此,减轻患者的手术压力,加 快其术后恢复尤为重要。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骨科; 现阶段在欧美等国家逐渐兴起的一种理念是快速康复外科,因为其具有良好 的康复效果,现已在妇产科、麻醉科、骨科和泌尿外科等广泛应用,骨科手术患 者在选择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实践中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 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水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也是未来骨科护理实践 中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分析快速外科理念在骨 科护理实践的发展状况。 一、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 FTS的概念是指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循证的方法以降低手术应激及并 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它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多个 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学、麻醉学、营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具 体包括最新的微创技术、麻醉方法、术后镇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早期下床活动、积极康复锻炼及心理护理等。它与传统护理措施相比:(1)更注重心理护理。(2)不主张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3)术前无须严格禁食6~8h。(4)提 倡多模式围手术期镇痛。(5)避免围手术期过量补液。(6)不主张常规放置引 流管、尿管等,如因病情需要放置后,应尽早移去。(7)术后可早期经口进食、

早期下床活动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开展,消除患者术后疼痛、紧张的心理,最终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降低应激反应。(1)国内外现状传统的禁食方案是 术前8~12 h禁食、4 h禁饮。调查]发现我国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实际禁食 时间长达12~20 h、禁饮为4~10 h,明显长于传统规定时间。长时间禁食患者 会出现饥饿、烦渴等症状,促使肌蛋白动员、肝糖异生活化,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且术前长时间禁食禁饮可进一步促使术后胰岛素拮抗的发生,增加手术创伤应激性,影响组织修复和切口愈合,同时降低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严重时会导致低 血糖、血容量不足等不良反应。(2)FTS推荐。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尤其是 透明液体的禁饮时间。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也建议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 前6 h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 h禁食清流质。研究使用FTS推荐的方案,结果减 少了低血糖反应,也未增加麻醉中误吸的发生。在禁食的早期,如能及时补充葡 萄糖,可明显减少蛋白质的分解,还可以降低酸中毒的发生。在缩短禁食禁饮时 间的基础上,术前给患者口服葡萄糖或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明显改善了患者的 口渴、饥饿等不适感。 2.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1)国内外现状。患者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应激性心理反应,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害怕伤口疼痛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 他人的照护,损害自尊等,这些都会妨碍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早期康复。同时, 有研究表明,现阶段针对同一个心理护理问题医护人员会采用不同的评估量表, 量表使用的规范性还有待提高,而且护理人员对这些量表的了解、掌握和使用均 较低,未经过严格的培训,不能准确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2)FTS推荐。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临床治疗可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重 点是告知患者及家属FTS的内容和意义,包括麻醉方式、术前术后饮食、多模式 镇痛、血栓的预防等,消除患者顾虑,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取得其理解和 配合。术前晚,患者如因为紧张而难以入睡,可口服地西泮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患者入院后,由专业的FTS小组成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使患者的心理问题 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有效应用评价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有效应用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应 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骨科全麻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包括躁动、非计划拔管、恶心呕吐,其中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2.50%,比照对照组的15.00%较低。结 论骨科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预防躁动等 不良事件。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骨科全麻手术;麻醉复苏 骨科手术多需要在全麻下进行,以减轻患者痛苦,并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但麻醉苏醒期患者疼痛明显,加之手术带来的创伤,可能引发苏醒期躁动 等不良事件[1]。加强对骨科全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而快速康 复外科理念近年来较为受到关注,也呈现出诸多优势[2]。因此,本研究中针对80 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分组对照调查,旨在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麻醉复苏期护 理中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骨科全麻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 数字表法分对照、观察两组,均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 77岁,平均(60.34±7.18)岁;手术时间53~203min,平均(115.62±25.16)min。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61.52±7.35)岁;

手术时间55~201min,平均(118.12±25.53)min。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建立心电监护,有异常表现及 时通知医生,患者苏醒后询问是否有不适反应,无异常表现返回病房。 观察组:麻醉复苏期护理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内容如下: (1)进入麻醉苏醒室后监测患者体温变化,若有低体温表现主动加温,通 过体表保暖、室内温度调节等促使患者体温恢复到37℃。结合生命提升改变情况,调节输液量与速度,满足机体最低有效灌注量需求。常规输液速度为20- 40gtt/min,预防增加心肺负担。 (2)麻醉苏醒室内结合医嘱继续给予丙泊酚,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通气 量恢复后、有吞咽动作、脱氧呼吸5minSpO2>0.95,且拔除器官导管后停止用药。拔管前及有创操作前给予镇痛药,术后给予预见性疼痛护理,避免过度疼痛引发 躁动。 (3)麻醉苏醒后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等情况,主动交流询问是否有不适反应,并给予情绪安抚。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适当深呼吸平复情绪,积极配合 后续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1)统计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疼痛评分、体温。(2)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如躁动、非计划拔管、恶心呕吐。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s)描述计量资料,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结果

创伤外科护理管理问题及对策

创伤外科护理管理问题及对策 1创伤外科的护理风险 1.1创伤患者引发的风险。①患者心理因素。实际外科手术之前,创伤患者往往会因为惧怕疼痛,担忧手术是否顺利,是否会产生后遗症,手术后功能是否能恢复正常,对以后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响等因素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此外,在受到意外伤害之后,患者在心理、生理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产生紧张刺激的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脉搏、呼吸加速,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出血、休克等病症,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例如,患者在面对伤口、疼痛或者出血时,往往会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甚至担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创伤患者在手术前睡眠质量差、不思饮食且焦虑不安,不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担忧手术后肢体的成活情况,功能恢复后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影响等,这些心理反响对伤口的愈合以及手术的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②其他因素。少数患者因为教育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护士不尊重、不礼貌,从而造成护患关系紧张。还有一些患者和家属因为突发疾病或者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等因素,当医疗费用超过其预算时,往往会产生不良心理,造成行为过激,引起护患冲突。 1.2护理人员引发的风险。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引发的风险。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原因包括:有些护士在实际操作中缺少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能力;有些那么不熟悉护理的操作流程,造成操作不熟练;有些那么不能认真、严格的要求实习生。②不能充分评估护理风险。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医疗费用有意见的患者那么属于医疗纠纷潜伏期人员,当这些人员的行为、言辞出现不当时,应当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及早识别、处理,防止出现医疗纠纷。另外,还应该为患者着想,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的发现潜在或已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防止引起护理缺陷。③护理记录风险。有些护理人员不能够认真的执行记录,不能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有些人员不重视护理记录,比方随意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等,护理观察不仔细,记录与实际情况差异大、记录不及时、重点不突出、内容不连贯等。④未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引发的风险。护士在执行护理任务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能会引发患者伤口感染。没有严格遵循交接班制度,可能引起对再植肢体血液循环的观察不详,因此对血管危象的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再植肢体的成活。查对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可能导致给患者多用、少用、错用药物;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后果严重。 2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医院单位护理人员配置不是根据工作特点、工作量而定的,而是随意聘用一个或俩人,导致从事护理人员数量与工作特征不相符,缺少专业护理人员,造成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危害了护理人员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医院综合效益。同时,领导思想不重视,内审机构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协调,导致不能够有条理、有秩序、有高效率的开展护理工作。

加速康复(ERAS)在骨科的应用-卫生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答案-华医网

SuperPATH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1、有关SuperPATH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优势描述错误的是() A、适应症广泛 B、切口长度仅6cm到8cm C、不适用于所有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 D、保留外旋肌群和完整的关节囊 E、真正意义的微创手术 答案: C、不适用于所有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 2、在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股骨颈骨折中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是() A、手法复位 B、人工关节置换 C、空心钉固定 D、自然恢复 E、保守治疗 答案: B、人工关节置换 3、对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的缺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破坏外旋肌群 B、创伤大 C、患者早期髋关节内收内旋 D、创伤小 E、患者早期髋关节屈曲受限 答案: D、创伤小 4、有关SuperPATH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问题及难点描述正确的是() A、手术视野比较大 B、暴露充分 C、假体配件组合较简单 D、术后率脱位高

E、股骨柄匹配度 答案: E、股骨柄匹配度 5、有关SuperPATH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描述错误的是() A、创伤小 B、术中需要关节脱位 C、减少血管肌肉的扭曲 D、适应症广 E、术后率脱位低 答案: B、术中需要关节脱位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的预防 1、VTE不充分预防,易引起严重后果。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TS多表现为水肿、疼痛、静脉曲张,有些甚至表现为腿部溃疡 B、复发性VTE主要发生在术后6-12个月,12个月后即解除风险 C、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常发生于PE与复发性PE之后 D、术后数年仍有VTE复发的可能 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乃至右心衰 答案: B、复发性VTE主要发生在术后6-12个月,12个月后即解除风险 2、不属于DVT物理预防措施的禁忌症或慎用的是() A、糖尿病 B、心衰 C、肺水肿 D、乙型肝炎 E、下肢血管严重硬化 答案: D、乙型肝炎

2018版: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切口管理指南(下)

2018版: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切口管理指南(下) 来源:《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 导语 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液、出血、肿胀、水泡、瘀斑、感染、愈合不良、瘢痕等,切口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以及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骨科手术切口管理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指南,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本指南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期望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切口并发;第二部分介绍骨科手术切口缝合技术;第三部分是各种常见切口并发症的定义、病因及防治 第三部分 各种常见切口并发症的定义、病因及防治 骨科手术常见切口并发症及防治大多骨科择期手术切口是Ⅰ类切口,绝大多数切口可以达到甲级愈合,但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存在并存疾病或其他危险因素,手术切口可发生渗液、渗血、瘀斑、水泡、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影响切口愈合,应加强切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速切口愈合,促进加速康复。 切口渗液 1、定义:术后从切口里渗出液体,这种液体是从毛细血管渗漏入机体组织内的液体成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渗液过多将不利于切口愈合。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除水以外还包括电解质、

营养物质、蛋白质、炎性介质、蛋白消化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生长因子、代谢废物,以及各种细胞,例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尽管渗液里常会含有微生物,但并不代表切口已经被感染。 2、原因:很多原因可引起切口渗液,常见的有:①手术原因:操作粗暴、追求小切口过度牵拉软组织、不规范使用电刀等;②感染早期:创伤和炎症会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过量液体流入切口,持续性渗液;③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血浆白蛋白减少,有效渗透压减低,使组织间潴留过多的水分而出现伤口渗液;④肢体手术应用止血带后的缺血再灌注,引起切口周围肿胀、渗液;⑤切口愈合不良;⑥抗凝剂的使用:骨科大手术如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如接受过度抗凝,会增加隐性失血、肢体肿胀、皮下瘀斑及伤口渗液、血肿的发生;⑦肥胖患者脂肪层厚、术中松解分离广泛、伤口缝合留有空腔也是伤口渗液的影响因素之一。 3、预防及处理:切口过多渗液会影响切口愈合,易致术后切口感染。肢体手术不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可能减少渗液。肥胖患者关闭切口前行皮下脂肪颗粒清创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减少渗液。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切口内出血,减少切口周围瘀斑,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切口愈合。 应采用以下预防与处理措施:①微创技术的合理应用;②清除皮下脂肪颗粒,使切口边缘呈渗血良好的纤维间隔,以利于切口愈合;③提高缝合技术,有条件时使用合适的缝合材料和新技术,减少对软组织的过度牵拉,并可以紧密闭合组织,尽量减少空隙或者死腔;④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切口内出血,同时抑制炎症反应;⑤抗凝剂合理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⑥有条件时选择具备吸收渗液能力的敷料及预防性负压切口治疗技术,有效管理渗液;⑦术前对一般情况差(如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改善全身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针对术前因原发病服药进行相应调整,待患者原发病得到合理控制、体质增强后再行手术;⑧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应予积极治疗;⑨持续出现切口渗液,必要时进行伤口清创。

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

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将简要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技术原理,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从而达到加快患者康复的目的。ERAS最早起源于 20世纪 90年代,由丹麦医生 Kehlet首先提出,并在随后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ERAS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经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胆囊切除术:通过采用非机械性牵拉、局部药物浸润、术后早期进食等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了 2-3天。 前列腺切除术:采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口服止痛药等措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多模式镇痛、早期活动等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了 50%以上。

尽管 ERAS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再入院、并发症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ERAS方案,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ERAS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和促进术后康复。其中,手术应激反应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而 ERAS通过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如麻醉、镇痛、微创手术等,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ERAS也强调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如严格控制饮食、补充营养等,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ERAS还通过促进术后康复,如早期活动、进食等,以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在临床应用中,ERAS面临的主要瓶颈是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差异,导致 ERAS方案难以适应所有患者。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 ERAS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ERAS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未来,ERAS可能将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智能化的 ERAS系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ERAS的临床研究,完善相关理论和规范,培训专业医务人员,以提高 ERAS的整体水平。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有助于提高医

ERAS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ERAS 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 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科医护人员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到临床中。本文讲述了ERAS理念及其优点,扼要归纳了ERAS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指出了ERAS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护理同行应用和研究ERAS提供实践基础与科研信息。 关键词:ERAS;护理人员;加速康复;综述 ERAS是以患者为中心,由外科医师、麻醉师、护士、药剂师、康复师、患者及家属等相互配合协作实施的理念方法[1]。现阶段,ERAS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科室。本文阐述了ERAS理念在围手术期应用中的具体护理措施,并对ERAS理念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分析及解决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对ERAS在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ERAS理念 1.1 ERAS优点 Kehlet[2]于1997年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又称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其主旨基于循证医学,优化了围术期的医疗及护理方案,降低了手术创伤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负面效应,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生理疼痛和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预后。 1.2ERAS护理措施

目前,国内外已颁布多学科ERAS相关指南和ERAS专家共识。基于《加速康 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3],护理人员将ERAS护理贯穿于整个围 手术期之中。 术前,护理人员使用多样化宣教方法,使患者了解手术目的及注意事项,放 松患者紧张抵触的情绪。并向患者详细地讲解术前胃肠道准备方法,根据医嘱耐 心地指导患者于术前晚正确口服清流素等营养补充剂。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准确 的营养筛查评估和呼吸功能评估,关注患者的白蛋白化验指标,及时反馈给医师 或营养师,动态调整或加强患者的营养供给,教会患者如何用气球进行吹气球运动,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以此提高患者预后。 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及引流管的护理。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减轻伤 口张力,并遵医嘱在疼痛早期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及时评估用药效果,妥善 固定导管,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缩短拔管时间。并做好相对应的饮食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术后功能锻炼和活动计划,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加速康复。 1. ERAS护理在临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患者依从性低 患者依从性的高低决定着ERAS实施的效果,但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和 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等因素,患者的依从性往往不高[4]。国外调查研究显示,肝切 除患者术前的依从性仅为67%[5],术后则更低,其中主要原因为缺乏信任。 2.2多学科协作衔接困难 在ERAS实施过程中需要多学科成员相互协作与沟通,但ERAS理念并未完全 推广普及,法律法规尚未完善[6]。并且,ERAS实施使得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床位周转率增快[7],而医师、护士、麻醉师、营养师等工作程序各不相同,这也使得 多学科协作衔接困难。 2.3缺少专科护理人员

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言 创伤外科护理是医院中重要的一项工作,负责照顾诊断为创伤的患者,为他们 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护理质量。但是,在实践中,创伤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护理知识不足、工作量大等。本文将对创伤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问题的存在 护理知识不足 创伤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创面的 处理、敷料更换和护理记录等。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操作,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护理质量差 由于护士的工作量过大,很难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一些护士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使一些病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此外,护士在护理流程中没有规范,也会导致护理质量不佳。 护理沟通不畅 在创伤外科患者的护理中,护士需要与其它科室、医生等多方面进行沟通,以 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户籍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病情恶化,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治疗。 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医院可以定 期组织护理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 护士的工作量过大,时间紧迫,很难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医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护理技术设备,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医院还可以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