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后题答案土壤缺氟对动物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土壤治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土壤治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土壤治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C. 生活垃圾D. 所有以上2.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哪种活动?A. 工业生产B. 农业种植C. 建筑施工D. 交通运输3. 土壤治理中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了哪种生物?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真菌4. 土壤治理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A. 翻土B. 灌溉C. 施肥D. 热处理5. 土壤治理的目标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恢复土壤生态平衡C. 增加土壤产量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土壤污染的防治需要采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措施。

7.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_来降解。

8. 土壤治理中的“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9. 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10. 土壤治理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描述土壤治理中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

13. 阐述土壤治理中物理修复方法的优缺点。

14. 讨论土壤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土壤污染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6. 论述土壤治理的策略和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C4. D5. B二、填空题6. 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修复措施7. 微生物降解8. 添加化学物质9. 食物链污染、地下水污染、直接接触10. 恢复土壤生态功能三、简答题11. 土壤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12.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利用生物体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1-2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

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2) 风化壳中主要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2)钙沉积或饱和硅铝阶段:1) Cl、S已流失,Ca、Mg、K、Na等仍大部分保留,部分Ca游离出来,以CaCO3的形式,淀积在岩石碎屑孔隙中;2)产生碳酸盐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最多,还含有水云母、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各类型钙积土。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后练习(解析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后练习(解析版)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大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污染土壤B. 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C. 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D.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里,不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中2. 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B.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C.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3.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极大,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 大量使用含氟利昂的空调C. 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产生二氧化硫D. 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4.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B. 二氧化硫排放过多C. 重金属污染较严重D. 大量外来生物入侵5. 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不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B. 酸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不会影响人的健康C. 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6. 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A. 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B. 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C.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臭氧增加D. 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氮物质7.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A. 向大气中加入碱性物质B. 禁止烧煤、石油等燃料C.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 把酸雨引流到地下8. 下面对酸雨的危害描述错误的是()A. 导致农作物减产B. 影响水生植物及鱼类正常生长C. 对建筑物及雕塑无危害D. 酸雨对人眼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9.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所有的生物都能影响环境B. 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C. 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D.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10.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B.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C.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D. 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辆排放尾气无关11.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B.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C.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D. 酸雨会引起水俣病12.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酸雨会使河流、湖泊酸化,威胁人类的健康B. 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C. 酸雨是pH小于7的雨D. 酸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13.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酸雨可以影响植物生长B. 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C.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D. 酸雨的形成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14. 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A. 人口的过度增长B.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C. 农田大量烧秸杆D.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15.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A.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B. 把回收来的污染物倾倒到江河中C.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D. 以上做法都不正确16. 如图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能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A. 甲组和乙组种子都不萌发B. 甲组和乙组种子萌发数相同C. 甲组种子萌发数少于乙组种子萌发数D. 甲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种子萌发数17.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环境学基础(土壤污染与防治)单元习题与答案

环境学基础(土壤污染与防治)单元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能以离子_____________络合螯合等形式和土壤胶体相结合或发生溶解、沉淀等物理反应。

A.交换吸附B.沉淀C.降解D.转移正确答案:A2、_____________是决定重金属有效性的基础。

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大小随土壤溶液中可溶态重金属物的浓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

A.重金属形态降低B.重金属形态增高C.重金属物化性质增高D.重金属物化性质降低正确答案:B3、在土壤改良治理方面,对于中低度污染可使用化学改良剂以及_____________使重金属改变为难溶物质降低其活性。

A.改变土壤酸碱性B.改变土壤的还原条件C.改变土壤的氧化条件D.改善周围坏境正确答案:C4、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多达一百多种,常用的修复技术也有十几种。

下列不属于土壤修复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

A.物理技术B.化学技术C.生物技术D.计算机技术正确答案:D5、土壤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

A.土壤环境分析分级管理B.土壤修复C.土壤健康评价体系D.重金属测量指标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如何判断土壤是否污染?A.生物土壤系统法B.化学法C.背景值法D.土壤污染指数法正确答案:A、B、C、D2、土壤污染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

A.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B.土壤环境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C.重金属病开始出现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B、C3、微生物对土壤溶液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保外溶解作用B.保外络合作用C.保外沉淀作用D.金属微生物转化正确答案:B、C、D4、土壤污染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A.长期性B.潜伏性C.累积性D.传递性正确答案:A、B、C、D5、土壤污染治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理。

A.控制污染源B.增加环境承载力C.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D.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与治理工作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重金属污染属于无机物污染,重金属不能被分解和消失,他们的有害作用也不会丧失,即使发生物理变化,有害作用也有可能可能会暂时的减弱,但当条件适合的时候,又会恢复其原来的毒性。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4《保护土壤》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4《保护土壤》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2-4《保护土壤》
一、选择题
1.以下方法中,不能增加土壤肥力的是()。

A.种植绿肥B.多施农家肥
C.多用农药D.收集落叶做堆肥
2.下列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是()。

A.农药 B.枯草 C.病菌 D.塑料袋
3.选择下列人类的活动中,破坏了土壤的是()。

A.污水排放 B.环保宣传
C.垃圾分类 D.植树造林
4.下面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B.土壤对我们的生活没什么作用
C.植物不能保护土壤
D.喷洒农药对土壤不会造成影响
5.会保护土壤的活动是()
A.修筑梯田B.砍伐森林 C.开窑烧砖 D.乱扔垃圾
二、判断题
6.开窑烧砖不会对土壤造成影响。

( )
7.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要向两块土中加同样多的水。

( )
8.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 )
9.保护水土做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

( )
10.我们为了更多地收获庄稼,应该多喷洒农药,这样不会破坏土壤的。

( )
参考答案:
1.C 2.B 3.A 4. A 5.A
6.× 7.√ 8.√ 9.√10.×。

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的影响。
关键词: 有机磷 ; 有机 氮 ; 土壤动物 ;影响
1土壤有机磷污染对 土壤 动物 的影响 2 . 1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 有机磷 的概念是指土壤 、植物 和肥料 中与碳 结合 的含磷 物质。 美 国学者 G e r mi d a 发现施硫磺能使食细菌变形虫减少个体发生 如核蛋 白、 核酸 、 磷脂 、 植 素等。土壤有机磷污染 以土壤农药污染为 细微变化 , MA的数量与真菌生物量呈极显著相关 。 另外还有相关研 主。有机磷农药对土壤 中的各种动物产生了不 同程度 的影响 。 究表明阿特拉津 除草剂对原生动物各类群数量也有影响 , 随着施用 1 . 1有机磷对土壤 动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 阿特拉津除草剂 的含 量的增大 , 原生动物各类群数量减 少 , 其 中鞭 有机磷农 药通过烷基 化作 用导致 土壤动物 的致 癌 、致基 因突 毛虫反应最灵敏 , 主要表现 为鞭 毛虫体型减小 , 伴随 出现 的还 有其 变, 所 以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 物种类 和数 量的影 响显 著。国内外研 他症状 , 诸如 : 鞭毛减少 、 体色变化等 。农 田生 态系统中 ” 克无踪 ” 究情况如下: 邢协加研究表明有毒乐果对土壤动物的呼吸有明显的 除草剂也含有大量有机氮 , 农业省尝试用药过度则导致土壤有机氮 抑制作用 , 影 响因子有农药浓度和染毒 时间长短 , 在高浓度 、 短 时间 累积, 有机氮含 量过 高, 随克元 踪溶液处 理浓度增加 , 土壤动物的生 条件下 , 乐果污染甚至会导致土壤动物的死 亡。 长发育受到 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线虫是 土壤动物之一 , 在使用除草 动物生理代谢 强度的重要特征 ,在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影响下 , 剂 的过程当 中, 其生长发育也受 到影 响 , Wa n g在研究 中发 现 , 氟乐 势必 致使 动物生理代谢发生异常 。 试验所用 3种土壤动物为全期大 灵除草剂使大量的草枯死从而 为微生物 的繁殖提供 了条件 , 短期 内 型动物蚯蚓 、 鞘 翅 目(C o l e o p t e r a )幼虫 (鞘幼)和 等足 目鼠妇虫 科( 线虫 的数量增加 , 但当施用时 间延长 , 线虫 的数量 和种类会 明显下 P o r c e l l i o n i d a e ) 的动物 , 农 药种类 系选用毒性较强 的乐果 。从呼吸 降 , 线虫实验前后的个体重量相差很大 。 强度测定结果 可见 , 随着农药染毒 时间延 长和浓度 的增 加 , 这 3种 由此可知 , 有机 氮在 一定程度 上对 土壤动物 的生长发育有抑制 动物 呼吸强度均逐渐变弱 , 其在 高浓度条件下减弱幅度最大。 作用 , 严重时会造成土壤 动物体制生长甚至死 亡。 土壤动物 的生长是 随着有机磷农药浓度 的增加 而逐 渐减 少 , 是 2 . 2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繁殖的影响 由于有毒性 的有 机磷 农药对土壤 动物的呼吸强度 有 明显 的抑制作 美 国学者 S a r a t h c h a n d r a 对 有机氮对 土壤动物 的繁殖研究 过程 用, 所以, 要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保 护土壤 动物。 中, 施 加氮肥研究其土壤动 物在 该环境 中所受到 的影响 , 发现在高 1 . 2 有 机磷对 土壤动物繁殖 的影响 强度下 , 氮处理的地种线 虫的成熟度指数显著降低 。其次还有相关 土壤动物 的繁殖往往受到土壤 中有机磷 的影响 , 将蚯蚓置于含 研 究结果表 明, 乙草胺高浓度 时赤 子爱胜蚓有一半死亡 ; 减少 了卵 有不 同浓度有机磷农药 的培养皿 中, 观察 它们的新陈代谢 情况和排 的幼蚓量 。在刘喜悦 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 单 甲脒农药对蚯蚓生长影 卵数量以及所排卵的孵 化情 况 , 结果发现低浓度 的培养皿 中的蚯蚓 响也十分显著 , 1 0 0倍 稀释浓度 的单 甲脒 , 干扰蚯蚓 的生殖, 可 产卵 新陈代谢作用有了一定 的提 升 ,而随着有机磷农药浓度 的升高 , 培 茧 , 但无 幼蚓 孵 出; 5 0 倍 稀 释 浓 度 可 抑 制 蚯蚓 生 长 。稀 释 5 0 0倍 、 3 0 0 养皿 中的蚯蚓 的新 陈代谢作用逐 渐减 弱 , 并且排卵 的数量 和孵化情 倍和 2 0 0倍对蚯蚓生长和繁殖无妨 , 推荐 的 8 0 0—1 0 0 0 倍 防治农业 况, 随着有机磷农药浓度 的升高而呈逐渐下 降的趋势 。这个实验表 害虫浓度对土壤 中的蚯蚓不会产生危害。 B o u w ma n 研究表 明蚯蚓活 明有机磷农 药污染对土壤 动物的新陈代谢 以及 卵 的数 量和孵化 能 动在含 2 m g ・ k 呋喃丹的土壤中, 蚯蚓不 能够发育 出环带 和产 出 力均 有很 大的影 响。 少量 的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的新陈代谢有促 幼卵 , 因此影 响土壤动物的繁殖能力 。孔志明研究表明当吡虫啉仃 刚 进 作用 , 但是含量过 高则 会抑制土 壤动物的生命活 动 , 相应 的卵 的 量大于 0 . 5 m g ・ k g - ) 存在土壤 中, 蚯蚓的精 子发生畸变 , 其 畸变率与 数量 和质量也将会有 降低 的趋势 。 对照组相 比有很大差距, 有数据得 出, 两者存在剂量 一 效应关系。 国内外对有机磷对土壤动物 繁殖 的影 响研究 比较少 , 没有有机 2 . 3有 机氮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磷农药对土壤动物 的新 陈代谢和卵的影响的相关具体数据 。 施氮处理明显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 , 也具有 明显 的阀值 1 . 3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 的影 响 效应。 但是在农业发展过程 中有机氮的积累对土壤动物却出现明显 经调查表 明, 土壤 动物的种类 和数量严重影响着土壤动物 的群 的抑制作 用。 落结构 , 在针对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 一蜱螨类和弹尾类进行 的系 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 。原 统研究 中发现 , 蜱螨类各科属土壤动物 的数量 均随有机磷含量的增 生态系统中 , 一旦平 时受 到抑制 的种群 变成 主要 的有害种群,将会 加而逐渐 降低 , 其 中古 甲螨科 、 直卷 甲螨 科 、 异懒 甲螨属 、 曲汉 甲螨 导致 虫害。据相关研究发现, 使用农药灭索威和西维因后发生 了土 属、 步甲螨科 等无生长迹象 。结果表 明土壤 动物的种类 和数量受农 壤动物群 落结构的变化。 肥料的施用 可以引起土壤动物的功能群组 药浓度和时间 的影响 , 与轻度污染 区和对 照区中的动物种类 和数量 结构变化 。 我国学者林英华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农 田土壤动物群落的 相比, 农药污染严 重地 区的有 些物种消失 , 群落多样性 遭到 了严 重 影 响 , 选择 5 类农 田土壤 , 采集 1 0 5 4 2只土壤动物标 本进 行研究 , 考 的破坏。 察其分 布特点 , 发现化肥 中含 有大量的 N成分 , 恰恰是 有机氮的含 通过分析农 业药品对土壤生 物 的影 响发 现杀虫剂 乐果和杀 菌 量影 响了土壤生物分布 , 氮含量较低 的农 田中土壤动物种类繁多且 剂苯菌灵 能够减少微 型节肢 动物种群 , 有机磷浓度越高 昆虫 的数量 数量较大 , 而相应 的, 随着有 机氮浓度 的升 高 , 农 田中的土壤动物种 越少 , 当达到一定浓度后 , 少量科 目昆虫消失。因此 , 有机磷对优 势 类发生 了变化 , 呈现减少 的趋势 , 甚至有些种类全部死亡 。 土壤 动物有 明显 的抑制作用 , 破 坏了群落 的多样性 。 3 结论 邓继福等 多位学者在 1 9 9 6年 的研究 中发现 ,甲胺磷对 土壤 动 土壤是各 门类无脊椎动物 的巨大 的储存库 , 随着人类 活动影响 物 的群落 的影 响进 行研究 甲胺 磷处理后 的土壤 中,土壤动 物种群 的加剧 , 土壤有机 污染 物越来越多 , 导致生活在土 壤中 的动物越 来 和数量 随甲胺磷浓度 的提高而逐渐减少 。随甲胺磷 浓度 的升高 , 优 越少 , 有机磷和有机 氮对土壤动物 的发育 、 繁殖 和植 物群落都有 重 势种群 的数量 降低,稀有类群递增 , 种数减少 。 大影响 ,关 于土壤环境保护 的问题 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 关 2 有机氮污染对土壤动 物的影响 于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研究 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很多 有机氮农药被应用 于农 田耕 种 , 引入有机污染 物 , 导致土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6节 保护土壤]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6节 保护土壤]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6节保护土壤]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篇第1题【单选题】生物性土壤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A、人造纤维和橡胶B、含铅的工业废渣C、含铜、锌的工业废水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

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以减少( )A、土壤污染B、大气污染C、水污染D、生物污染【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以下几种土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有草的坡地B、裸露的坡地C、栽满果树的林地D、长满野草的荒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湖州,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林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发生,下列措施对治沙可能造成不利的是( )A、南水北调B、建防护林C、退耕还草D、扩大畜牧业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我国的云南省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该省某些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自然现象——“石漠化”,所谓“石漠化”是指岩石表层的土受到雨水的冲刷,使土壤层越来越薄,最终底层的岩石纷纷突出地表而形成名副其实的石山,致使当地的耕地面积减少。

(1)你认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2)防止“石漠化”的根本方法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

(完整word)《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总结题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总结题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被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6、POP S: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后题答案土壤缺氟对动物的影响土壤中的氟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的含量,造成水源型氟中毒,或影响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中氟的含量,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动物或人体氟中毒。

土壤中氟元素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

其中一是主要来源是自然来源,另一个来源是由于氟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含氟废弃物进入环境后,其中一部分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从而影响食品安全,威胁人体健康。

中国土壤中氟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氟元素含量的几何平均值与中位数接近,对于对数正态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采用几何平均值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由于氟具有特殊化学特性,其水溶性较好,无论在氧化环境还是在还原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性都很强。

氟进入土壤后的迁移及在土层中的分布,直接关系到植物根系对氟的吸收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