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201709)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食品毒素控制及检测相关标准汇总

GB 5009.1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农业行业标准
NY/T 2545-2014 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2547-2014 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3106-2017 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抽样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3107-2017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LS/T 6111-2015 粮油检验 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
粮食行业标准
LS/T 6114-2015 粮油检验 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
粮食行业标准
LS/T 6122-2017 粮油检验 粮油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 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快速检测液态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基于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快速检测液态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其中,黄曲霉毒素M1作为液态奶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开发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液态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方法概述该方法利用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技术,通过特异性识别黄曲霉毒素M1,实现快速、灵敏的检测。
具体步骤包括:样品前处理、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荧光检测及数据分析。
(一)样品前处理液态奶样品经过适当稀释后,采用固相萃取法进行净化,以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制备,包括DNA或RNA适配体的合成、荧光基团的标记及传感器的组装等步骤。
制备好的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三)荧光检测及数据分析将处理后的样品与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混合,通过荧光检测仪器进行荧光强度检测。
根据荧光强度的变化,结合标准曲线,可快速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一)方法性能评价通过对比国家标准方法,本文所提方法在检测液态奶中黄曲霉毒素M1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测限。
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大规模样品的检测。
(二)实际样品检测为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对市售液态奶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标,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应用研究(一)食品安全监管本文所提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液态奶及其他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有助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大量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可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为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产品名称】产品名称: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英文名称:Aflatoxin B1 Rapid Test Card (Colloidal Gold)【产品简介】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玉米、稻谷、小麦、花生、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污染最为严重。
本产品用于快速检测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检测过程只需要20分钟,适用于家庭、超市、食堂、食品企业及检测机构的快速筛查。
【包装规格】5次/盒。
【产品组成】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5条);1mL刻度吸管(10支);提取瓶(内含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2mL,5瓶)。
【检测原理】本产品采用了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
【检出限】本产品检测方法对玉米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20μg/kg,对其他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10μg/kg。
根据《食品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规定,玉米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20μg/kg,其他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10μg/kg。
【使用方法】1、玉米油或花生油检测:用1mL刻度吸管向提取瓶中加入油样2mL(用吸管移加2次);其他食用油检测:用1mL刻度吸管向提取瓶中加入油样4mL(用吸管移加4次)。
2、盖紧提取瓶盖,用手上下振荡30-60秒,静置10分钟,待样品分成上下两层。
3、从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平放在桌面,用另一只新吸管从提取瓶中吸取少量下层液体,垂直滴加3滴(约100μL)于检测卡加样孔(S孔)中。
4、室温环境计时约10分钟,根据示意图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阴性(-):T线显色比C线深或一样深,均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低于检出限。
阳性(+):T线显色比C线明显变浅或T线不显色,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等于或高于检出限。
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方法的比对

Quality Control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方法的比对李 婕,曹学思,杨爱君*,何 瑛,纪坤发,罗少杰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 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量结果的重现性、回收率和精密度,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其结果的呼应度,证实2 种方法联合使用的可行性。
[方法]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生乳样品中的黄曲霉素M1进行检测,并用黄曲霉毒素M1 ELISA检测试剂盒(鲜奶检出下限为0.018 μg/kg)做对照试验。
[结果]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生乳中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M1残留量的检测结果呈现梯度效应,并能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定量检测结果呼应。
ELISA法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不同浓度残留量的定量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回收率为94.83%~100.53%,RSD值在1.11%~3.01%之间。
[结论]2 种快速检测方法对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便捷快速,结果稳定准确、可信度高,可作为乳品企业日常快速进行原奶验收工作的基础数据参考。
关键词:生乳;黄曲霉毒素M1;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文章编号:1671-4393(2023)12-0074-06 DOI:10.12377/1671-4393.23.12.150 引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力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1]。
常见的有AFB1、AFB2、AFG1、AFG2,其中AFB1的含量与毒力最大[2]。
黄曲霉毒素B1通常存在于花生、玉米、坚果等农副产品中[3]。
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4-羟基衍生物[2]。
它是动物在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体内产生的代谢物[4],可致癌、致畸、致突变,其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溶于多种有机试剂,如氯仿、乙腈和甲醇等[5,6],存在于作者简介:李 婕(1989-),女,广东广州人,本科,食品工程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品质量安全检测;曹学思(1997-),女,广东广州人,本科,食品安全工程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品质量安全检测;何 瑛(1987-),女,广东广州人,本科,食品安全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品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纪坤发(1986-),男,广东汕头人,大专,食品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品质量检测;罗少杰(1962-),男,广东江门人,大专,食品技术员,研究方向为乳品质量检测。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食品质量与安全王婉婷摘要: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和微细柱快速检测方法测定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方法具有准确、简单、快速、安全等优点,可以满足少量和批量样品的检测需要。
关键词:牛奶;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Rapid detecting aflatoxin m1 in milkStudent majoring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WangWantingAbstract:Aflatoxin M1 i n milk are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by immunoaffinity column and Micro column for rapid detection methodKey words: milk ;rapid detecting aflatoxin M1 ;aflatioxin M1 immunoaffinity column一.前言近代研究表明当奶牛食用饲料中含有黄曲霉素Bl时,牛奶和其他乳制品会含有黄曲霉素Ml [1]。
黄曲霉毒素Ml的毒性和致癌性与黄曲霉毒素Bl的基本相似。
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品,因此各国对其限量的要求十分严格。
我国及许多国家规定牛奶及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l的含量不得超过0.5ug\kg;所以,快速、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在牛奶的检测中十分重要,二.主要检测方法2.1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快速测定2.1.1测定原理:试样经过离心、脱脂、过滤后,滤液经过键合有黄曲霉毒素Ml 特殊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此抗体对黄曲霉毒素Ml具有专一的识别能力,黄曲霉毒素Ml键合在分离柱中的抗体上。
用甲醇与水之比为10:90的混合液将免疫亲和柱上杂质除去;以甲醇与水之比为80:20 的混合液通过分离柱洗脱,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测定灵敏度。
衍生化后的洗脱液于荧光光度计中测定黄曲霉毒素Ml。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1.引言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中的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有效的检测至关重要。
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并且易于使用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领域。
本文将就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以期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检测技术。
2.金标免疫层析法的原理金标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原理的检测方法。
简单来说,它利用了抗体对特定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通过在复杂样品中将目标分子与标记有金纳米颗粒的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金标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不需要仪器设备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黄曲霉毒素B1的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热稳定性很强的毒素,它容易在食品和饲料中积累。
长期摄入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会导致人类和动物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免疫抑制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至关重要,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
4.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步骤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步骤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抗体标记金纳米颗粒、检测纸条制备和数据读取等。
将样品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并将其与标记有金纳米颗粒的抗体结合。
将混合物加载到检测纸条上,金标免疫层析法会在纸条上形成不同程度的色带,根据色带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通过专门的读取设备或者肉眼观察检测纸条上色带的变化来获得测试结果。
5.金标免疫层析法的优势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它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使用者无需专业的技术背景即可进行检测。
黄曲霉素M1免疫胶体金速测盒

+ 试剂板一次性使用;不要使用过期试剂板,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请勿触摸试剂板中央 的白色膜面;切勿重复使用配备的滴管, 以免交叉污染;切勿食用配备的试剂;若 需直接检测标准品,我方可提供配置液; 试验遇到的任何问题,请与供应商联系
+ 阴性(-):T线(检测线,靠近加样孔一端)显色比C线
(对照线)深或一样深,表明样品中黄曲霉素M1浓度低于 0.3ul/kg或无黄曲霉素M1残留 + 阳性(+):T线显色比C线浅,比C线越浅,表明样品中黄曲霉素M1 浓度越高;T线无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素M1浓度高于 0.5ul/kg + 无效:未出现C线,可能操作不当或试剂板已失效。应再 次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剂板重新测试
使用说明书 宁波美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撕开黄曲霉素M1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包装,取金标
微孔(试验环境的温度必须20度以上。冷冻过的原奶,明 显出现颗粒的,容易导致跑板不完全,此时必须使用加热 器加热或离心 取中间层样本进行检测) + 用移液枪取200 ul(或用滴管取9滴)生 乳于金标微孔 中,2分钟后用滴管将微 孔中的金和生 乳充分混匀,再等2分钟 后,将混匀的 生乳用滴管吸取滴加到 试剂板的加样 孔中 + 5-8分钟后判 读结果
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产品名称】产品名称: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英文名称:Aflatoxin M1 Rapid Test Card (Colloidal Gold)【产品简介】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具有很强致癌性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 主要存在于乳及乳制品中。
本产品用于快速检测纯牛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黄曲霉毒素M1残留,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20分钟左右,适用于家庭、超市、食堂、食品企业及检测机构的快速筛查。
【包装规格】5次/盒。
【产品组成】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卡(5条);1mL刻度吸管(5支);奶粉取样勺(1支);提取瓶(内含黄曲霉毒素M1提取液4mL,5瓶)。
【检测原理】本产品采用了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
【检出限】本产品检测方法对纯牛奶黄曲霉毒素M1的检出限为0.5μg/kg,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以粉末计)黄曲霉毒素M1的检出限为0.5μg/kg。
根据《食品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规定,液态乳黄曲霉毒素M1检出限量为0.5μg/kg,婴幼儿配方乳粉(以粉末计)黄曲霉毒素M1检出限量为0.5μg/kg。
【使用方法】1、纯牛奶检测:用吸管吸取2mL纯牛奶(吸管刻度线处为1mL,连续吸取两次),加入提取瓶中,盖紧瓶盖后振荡混匀;奶粉检测:用取样勺量取1平勺奶粉(约0.4g),加入提取瓶中,盖紧瓶盖后振荡混匀。
2、将提取瓶放在热水(60-70℃)中水浴5分钟,取出待检。
3、从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平放在桌面,用吸管从提取瓶中吸取样品,垂直滴加3滴(约100μL)于检测卡加样孔(S孔)中。
4、室温环境计时10分钟,根据示意图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阴性(-):T线显色比C线深或一样深,均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浓度低于检出限。
阳性(+):T线显色比C线明显变浅或T线不显色,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浓度等于或高于检出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9)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牛奶、羊奶、牦牛奶等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生鲜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测定。
2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甲醇。
3.2参考物质
黄曲霉毒素M1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90%。
表1 黄曲霉毒素M1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
3.3.1黄曲霉毒素M1标准储备液(100 μg/mL):精密称取适量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0 μg/mL的黄曲霉毒素M1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买黄曲霉毒素M1标准储备液。
-20℃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1—
3.3.2黄曲霉毒素M1标准中间液(100 ng/mL):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M1标准储备液(100 μg/mL)(3.3.1)0.1 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0 ng/mL 的黄曲霉毒素M1标准中间液。
临用新制。
3.4材料
黄曲霉毒素M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适用基质为液体乳。
3.4.1金标微孔(含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3.4.2试纸条或检测卡。
4仪器和设备
4.1移液器:100 µL、200 µL和500 µL。
4.2涡旋混合器。
4.3电子天平:感量为0.01 g。
4.4环境条件:温度15—35℃,湿度≤80%。
5分析步骤
5.1试样制备
取适量有代表性样品充分混匀。
5.2试样提取和净化
以液体乳为基质的样品可直接上样检测或根据产品说明书稀释后检测。
5.3测定步骤
5.3.1试纸条与金标微孔测定步骤
吸取100—200 μL样品待测液于金标微孔(3.4.1)中,抽吸5—10次使混合均匀,不要有气泡,室温温育3—5min(根据配套说明书进行避光操作),将检测试纸条(3.4.2)样品端垂直向下插入金标微孔中,温育5—10min,从微孔中取出试纸条,进行结果判定。
5.3.2检测卡与金标微孔测定步骤
吸取100—200 μL样品待测液于金标微孔(3.4.1)中,抽吸5—10次使混合均匀,不要有气泡,室温温育3—5 min(根据配套说明书进行避光操作),将金标微孔中全部溶液滴加到检测卡(3.4.2)上的加样孔中,温育5—10 min,进行结果判定。
5.4质控试验
每批样品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加标质控试验。
5.4.1空白试验
称取空白试样,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5.4.2加标质控试验
—2—
准确称取空白试样100 g(精确至0.01g)置于100 mL玻璃溶液瓶中,加入500 μL黄曲霉毒素M1标准中间液(100 ng/mL)(3.3.2),使试样黄曲霉毒素M1含量浓度为0.5 μg/kg,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6结果判定要求
通过对比控制线(C线)和检测线(T线)的颜色深浅进行结果判定。
目视结果判读如图1。
6.1无效
控制线(C线)不显色,表明不正确操作或试纸条/检测卡无效。
6.2阳性结果
6.2.1消线法
检测线(T线)不显色,控制线(C线)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高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阳性。
6.2.2比色法
检测线(T线)颜色比控制线(C线)颜色浅或几乎不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高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阳性。
6.3阴性结果
6.3.1消线法
检测线(T线)、控制线(C线)均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阴性。
6.3.2比色法
检测线(T线)颜色比控制线(C线)颜色深或者检测线(T线)颜色与控制线(C线)颜色相当,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阴性。
试纸条
手持端
C线
T线
样品端
试纸卡
加样孔
T线
C线
C线
T线
T线
T线
C线
C线
阴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消线法
比色法
结果无效
检测装置示意图
—3—
图1试纸条/检测卡目视判定示意图
6.4质控试验要求
空白试验测定结果应为阴性,加标质控试验测定结果应为阳性。
7结论
黄曲霉毒素M1与其他几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有交叉,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对黄曲霉毒素M1结果进行确证。
8性能指标
8.1检测限:0.5 μg/kg。
8.2灵敏度:灵敏度应≥99%
8.3特异性:特异性应≥90%。
8.4假阴性率:假阴性率应≤1%。
8.5假阳性率:假阳性率应≤10%。
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
9其他
本方法所述试剂、试剂盒信息及操作步骤是为给方法使用者提供方便,在使用本方法时不做限定。
方法使用者应使用经过验证的满足本方法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试剂、试剂盒。
本方法参比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 5009.24—2016)。
本方法使用试剂盒可能与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2、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G2存在交叉反应,当结果判定为阳性时,应采用实验室仪器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5009.24—2016)对黄曲霉毒素M1结果进行确证。
—4—
附录A
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
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验证单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陈爱亮、徐贞贞、岳振峰、王督、张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