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有感》哇,我最近读了叶蜚声和徐通锵写的《语言学纲要》呢,这可真是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啊!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语言学,这得多枯燥啊,不就是一堆字啊、词啊、句子啥的嘛。

可是等我真正开始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

就好像你以为一个小盒子里装的是普通的石头,结果打开一看,全是闪闪发光的宝石呢!书里讲到语言的起源,这可把我给迷住了。

我就在想,咱们人类最开始是怎么说话的呀?是像小动物那样只是简单地叫几声来表示饿了或者害怕了,还是有啥特别的方式呢?书里说语言的产生和人类的劳动、社会发展都有关系。

我就和我的小伙伴讨论这个事儿。

我对小伙伴说:“你说咱们老祖宗是不是在打猎的时候,为了告诉别人哪里有猎物,就开始慢慢创造出一些声音来表示啊?”小伙伴挠挠头说:“嗯,有可能呢,就像我们现在玩游戏的时候,也会自己创造一些小暗号来交流。

”这就好像是在黑暗里摸索着前进,人类一点点地给各种东西都取了名字,然后慢慢就有了丰富的语言。

在学习语音这部分的时候,我可费了不少劲儿。

那些音标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妖怪,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什么元音啊,辅音啊,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一样。

我就跟我的语文老师抱怨:“老师啊,这些音标怎么这么难记呀,感觉比数学题还让人头疼呢。

”老师笑着说:“孩子呀,这就像你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总是掌握不好平衡,等你熟练了就好了。

你多听、多说,就像和这些音标交朋友一样。

”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还真的慢慢有了感觉。

这就好比你去认识一群新朋友,一开始很陌生,相处久了就很熟悉了。

语法这一块呢,就像给语言搭框架的工具。

我就想啊,如果没有语法,我们说话是不是就乱套了呢?就像盖房子没有大梁一样,房子肯定会塌掉的呀。

书里有好多关于不同语言语法的例子,汉语、英语、法语啥的。

我跟我爸说:“爸,你看英语的语法好复杂呀,什么时态啊,单复数啊,汉语就没这么麻烦。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篇一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哎呀,说起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我一开始真觉得这会是一本超级枯燥、让人头疼的书。

毕竟语言学,听着就挺高深莫测的,对吧?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发现我错得离谱!这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奇的玩意儿。

书里对语言的各种讲解,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以前我可能觉得语言不就是说话嘛,能有多复杂?但这本书告诉我,语言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大厦,有它自己的框架和规则。

也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它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我觉得吧,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探险。

有时候我会被一些复杂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心里想着:“这都是啥呀?” 但又不甘心放弃,继续钻研下去,说不定突然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还有啊,通过读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语言使用。

是不是有时候说话没逻辑?是不是用词不准确?这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用的语言,其实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

你们说,语言是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呢?它让我们能交流思想、传递情感,没有语言,这世界得多无聊啊!不过,我也在想,随着科技的发展,语言会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呢?未来的语言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谁也说不准,是吧?总之,读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这一路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

篇二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

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 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书里讲的那些语言学知识,就像是一道道光,照亮了我以前从未注意到的角落。

比如说语言的演变,这可太神奇了!从古代的语言到现代的语言,它一直在变化,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

我一直在想,语言的变化是不是跟社会的发展有关系呢?也许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交流的需求不同了,所以语言也跟着变了。

这就好比以前我们写信交流,现在都用微信了,那语言表达能一样吗?还有啊,书中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大开脑洞。

语言学的读书笔记

语言学的读书笔记

语言学的读书笔记语言学的读书笔记篇1题目:《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背景介绍:《语言学纲要》是普通语言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美国语言学家J.甘柏兹编写,自1952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是该领域的权威教材。

本书以简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了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音节、单词、语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深入分析:在《语言学纲要》中,作者J.甘柏兹对语言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语言是由音节组成的序列,其中音节是由发音器官的特定运动构成的。

这种分析揭示了语言的物理特性和生理基础,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

个人观点:我认为,《语言学纲要》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它以清晰、简洁的方式介绍了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法等方面。

同时,这本书还让我深入思考了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交流方式。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语言学教材,《语言学纲要》更注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框架。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语言学纲要》是一本优秀的语言学教材,它简洁明了地介绍了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并深入分析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我建议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阅读这本书,并给予它五星的高分。

语言学的读书笔记篇2题目:《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在阅读《语言学概论》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学的博大精深。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演变等方面,同时也涉及到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从语言的结构入手,介绍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

作者认为,语言的结构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了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徐通铿语言学纲要笔记.doc

徐通铿语言学纲要笔记.doc

语言是什么?1、从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从语言结构自身来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看:语言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的社会现象。

简言之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类交际的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言语1、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2、言语必须接近群众。

言语语言: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言语活动:人们说话(写作)的动作行为言语作品:人们所说(写)出来的话区别和联系区别:1语言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言语具有开放性。

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3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联系:一方面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没有语言就没有言语。

另一方面语言也不能脱离言语。

练一练1、杨朔的语言真美。

2、你真不会说话。

3、他会说好几国话。

4、用着我的时候,你就言语一声。

5、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6、熟了,也就有共同语言了。

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动物的交际方式和人类的交际方式有个本质的区别(课本41页)2、语言是交际工具。

3、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的全民性1、语言没有阶级性。

2、语言不同于思想文化。

3、还要把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区别开。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语言与思维的联系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语言,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二、语言与思维的区别1、工具不等于工具服务的对象。

2、语言单位和思维形式并不完全对应。

词≠概念单句≠判断复句≠推理3、语言具有民族性,在而思维是全人类相同的。

第三节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语言是社会现象二、特殊性经济基础: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练一练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语言学纲要〉有感》一、初遇《语言学纲要》当我第一次拿到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这本书时,我心里直犯嘀咕。

这么厚的一本书,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看起来就觉得头疼。

可是老师说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语言学著作,让我们一定要好好读。

我翻开书的第一页,那些陌生的术语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

什么“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完全找不到方向。

我当时就想,这语言学怎么这么难呢?就好像让我去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我连山脚都还没站稳,就已经开始害怕自己会摔得鼻青脸肿。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明,他也在看这本书。

有一天,我就对他抱怨说:“这《语言学纲要》简直就是天书啊,我都看不懂。

”小明却笑嘻嘻地对我说:“其实没那么难啦,你就把它当成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来看就好了。

”我当时就很不屑,心想:“这都是些理论知识,哪来的故事?”二、逐渐深入随着我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我发现这本书其实也有它的有趣之处。

就像在黑暗中慢慢看到了一丝曙光。

书中在讲语言的演变的时候,提到了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演变。

这就好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家族的变迁史。

语音的演变就像是家族里的长辈说话的口音随着时间慢慢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以前的人可能把某个字读成一种音调,过了很多年,这个字的读音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多像家族里的传统习惯,一代一代地发生着微妙的改变。

词汇的演变就更有趣了。

新的词语就像家族里新出生的小宝宝一样,不断地冒出来。

像“网络”“手机”这些词,在以前是根本不存在的。

而一些老的词语呢,可能就像家族里年迈的老人,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当时就想,这语言还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啊,它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自己,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

我把我的这些想法告诉了小明,他特别兴奋地说:“对啊,我也这么觉得呢。

你看语法的演变,就像是家族里的规矩,也在随着时代变化。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3000字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3000字

一、概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对于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读书笔记将对语言学纲要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语言学有一个更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二、语言的起源和发展1.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是人类学、古生物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语言学家们对于语言的起源有不同的理论假设,其中包括"口头语言起源理论"和"手势语言起源理论"等。

不同的理论对于语言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解释,这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2. 语言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语言也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语言变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三、语言的分类和结构1. 语言的分类语言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语言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按照语言的地理分布可以将语言分为"世界语言"和"地方语言";按照语言的语系关系可以将语言分为"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按照语言的功能可以将语言分为"冠方语言"、"方言"、"外语"等。

通过对语言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2. 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不同的语言在结构上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语言结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的结构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对语言进行系统化描述的基础。

四、语言的意义和功能1. 语言的意义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不仅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语言的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世界。

语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篇1《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语言学纲要》是一本由王力编著的经典语言学教材,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这本书旨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语言的结构和使用。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和深度。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语音的发音原理、语法的功能和结构、词汇的构成和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语言的发展历史、语言的变异和分化、语言的接触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反映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语言学的热爱和执着。

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启发了我对于语言学的探索和研究。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作者介绍了语言的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并深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劣之处。

这些内容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的本质和内涵,而且也启发了我对于语言学的思考和创新。

总的来说,《语言学纲要》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语言学教材,它不仅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分享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也激发了我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都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篇2标题: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从书名开始,一本名为《语言学纲要》的书,似乎预示着它将为我们揭示语言学的核心要义。

这本书的作者王力,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语言学的全面且深入的地图。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为我们展示了语言学的定义、范围和历史。

作者强调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并指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

此外,作者还回顾了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现代的电脑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语言学的发展脉络。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篇一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就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可没想到,越读越觉得有门道。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各种各样关于语言的秘密。

书里讲的那些语言的结构、功能啥的,一开始我觉得好复杂,脑袋都大了,心想:“这咋这么难搞?”但慢慢地,我好像找到了点窍门,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到了一丝光亮。

也许这就是学习的魅力吧,总是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给你来点惊喜。

比如说讲到语言的演变,我就忍不住想,咱们现在说的话,以后会不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呢?可能几百年后,子孙后代都听不懂咱们现在的流行语啦!这多有意思啊!不过,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走神了,想着外面的阳光多好,为啥我要在这啃这些枯燥的理论。

但是回过神来又觉得,不行不行,得坚持下去,说不定后面更精彩呢!这本书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们每天说的话、写的字背后有这么多学问。

我觉得吧,要是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可太牛啦!比如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能更明白对方话里的深层意思,这不就厉害了嘛!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篇二叶蜚声《语言学纲要》读后感哎呀妈呀,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我可算是读完了!这一路读下来,那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刚翻开书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觉得不就是语言学嘛,能有多难?结果,没读几页,我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给整懵了。

“这都是啥呀?”我忍不住在心里大喊。

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服输。

我就不信搞不定这本书!于是,我咬着牙继续读。

读着读着,我发现里面有些例子还挺有趣的。

比如说讲到语言的地域差异,我就想起了咱们各地的方言,那差别可大了去了!这时候我就想,语言这东西咋就这么神奇呢?它既能让我们交流无障碍,又能因为地域的不同产生这么多的变化,难道这是老天爷故意给人类设置的挑战?还有啊,书里说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让我不禁感叹:咱们现在说的流行语,过些年是不是就成了老古董啦?也许以后的人看咱们现在的聊天记录,会像我们看古人的文言文一样,一头雾水呢!不过,读这本书也不是一直都这么轻松愉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语言学纲要学习笔记】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复习重点导言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

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

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

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

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

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

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

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

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

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三、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如bi.zi.zhi中的i。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出现在某个语音环境中,总是以具体的变体形式存在着,“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

音位是一般的,变体是特殊的个别的,一般总是要通过个别表现出来,这就是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一般掌握: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第四节音位的聚合重点掌握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

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是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这个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

要求掌握常见音位之间的区别特征,并能结合具体的音位进行分析比较。

一般掌握:聚合群。

第五节音位的组合重点掌握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汉语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根据韵母第一个元音的情况,一般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

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

一般掌握:语流音变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

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

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

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

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

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

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

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

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荀子说的约定俗成,反映了人们对语言音义关系的正确认识,说明了音义联系的社会性,说明了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约定的符号,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long,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