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学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发展史

一、中世纪大学

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

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

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知识分子的出现

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

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在中世纪强大的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控制下,行会是最能保持一定自主权的组织形式,学者们看到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也开始模仿工商业行会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会。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有关最早大学的争议:萨莱诺大学、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

自然形成: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蜂群式衍生:剑桥大学、帕多瓦大学、维切利大学

权威创办:那不勒斯大学、图卢兹大学、罗马教廷大学

1198——1300年:18所大学的出现,16所比较活跃

1300——1378年:19所大学的建立

1378——1500年:以“大分裂”为分水岭大学大量出现到1500年63(或者66所)。

16世纪新的大学仍然在建立。

地理趋势:意大利南部——西南欧——中欧以及东欧

3)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

教师型:巴黎大学

教师行会以教师为主体管理大学

学院:四个学院都有学院是巴黎大学的基本单位,是最重要的管理机构

同乡会:教师和学生的组织

学生型:波伦亚大学

学生行会以学生为主体管理大学

同乡会:山南联盟、山北联盟

教师由学生雇佣、同乡会的学生选举自己的校长,代表大学拥有司法权

混和型:蒙彼利埃大学、布拉格大学

德国早期的大学都仿照的是巴黎大学,建立了四个学院,但是法学院的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这一点上,受到了波伦亚大学的影响。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大学是一个独特的既分裂又分权的社会的偶然产物”——哈罗德·珀金

西方中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无序的社会,教会的权威开始削弱,世俗皇权的力量开始壮大,民间社会由于城市的兴起而开始发育。中世纪大学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权力分崩离析的无序型

社会。大学在权力斗争的罅隙中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权力,并且逐渐成为一个自治的机构。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欧洲强大的中央政权不复存在,中世纪的西方再也没有一个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权利,欧洲成为一个四分五裂、高度分权的文明之地。“在它的政治意识和理智意识的中心是基于教皇吉莱西的双剑说的二元论,即世俗的与宗教的,帝国的与教皇的,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主教管区,两者双方都声称是古代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者。” 这种二元论把中世纪社会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势力:一边是以教皇为主导的教会势力,包括大主教、主持和教区的牧师;另一边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世俗势力,包括国王、贵族和庄园主。两种势力均有各自适用的法律形式,世俗法和教会法,相应地也有处理法律事务的两类法庭。因此,两种势力之间的财力和权力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从11世纪开始,各世俗国家正随着商业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逐步形成并且力量强大,而此时教会也不肯放松甚至要加强对西方世界的统治,教权与皇权在中世纪社会的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的、此消彼长的斗争。中世纪后期独特的政治形势为大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大学与教会

1215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Ⅳ)在发布的通谕《好像树木的生命》(Quasi Lignum Vitea)中也声称,“巴黎各学校的科学在教会中,好像生命树在地上乐园那样,是灵魂之殿堂中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正是在巴黎,因原罪而残废、因无知而盲瞎的人类,才通过神圣科学发出的真正光明的知识,恢复了自己的视力和美貌。” 教皇对大学情有独钟,因为大学能为他们传播教义,能使他们的教义在诸多宗教团体中巩固地位,同时在与不断扩大的异端邪说的斗争中取胜。这样不但加强了罗马教皇的中心权利,也能防止世俗权利和地方封建势力的扩大。另外,他们也希望能从大学中招收到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成员作为接班人。教皇西勒丁二世(CelestineⅡ)和西勒丁三世(Celestine Ⅲ)以及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Ⅲ)都曾是阿贝拉得(Abelard)的学生。

纵观整个中世纪,大学的体系是荫庇在教会之下的。从12世纪40年代开始,在巴黎学习过的人在教会法庭、天主教会学舍以及教廷都表现卓越。由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任命的红衣主教中有六分之一的人、由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任命的有二分之一的人,都在巴黎学习过或者是教过书。

大学与王室

腓特烈大帝在有关学习自由的法律中提到,正是通过知识,世界才得以启蒙,生命才会服从于上帝。这一陈述精确地表明了最高世俗权威的观点:学术既能丰富知识,也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大学与城市

大学在城市里诞生的早期,并没有引起市政官员们多大的注意。为了求知,师生们到处活动,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当师生们的数量越来越大时,城市开始为这种难以控制的国际人口大伤脑筋,所以在大学诞生的早期阶段,对大学基本上持有的是一种排斥的态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当局发现大学的罢课和迁离不仅使他们的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