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综合保税区全面介绍

合集下载

上海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产业介绍

上海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产业介绍

上海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产业介绍上海综合保税区是上海市在推动全面深化、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为促进金融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而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

作为综合试点区域,上海综合保税区依托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进驻,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其中包括融资租赁产业。

融资租赁是一种将租赁和融资相结合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模式,通过出租资产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购买和使用所需的设备、机器设施等各类固定资产。

上海综合保税区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特区,为融资租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上海综合保税区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融资租赁发展的政策。

例如,为吸引海外资金和企业进入,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免税、税收优惠、出口退税、投资补贴等,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财务支持。

其次,在产业链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形成了集聚效应。

综合保税区内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进驻,包括银行、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为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持。

同时,上海综合保税区附近还有众多的制造业和科技企业,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形成了融资租赁产业链条。

再次,在人才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区域内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设立,这些机构吸引了一大批金融专业人才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和专业支持,还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另外,上海综合保税区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机制和平台。

通过与国际金融中心、租赁中心等进行交流与合作,上海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产业得到了国际金融资本和市场的支持和认可,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上海综合保税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区,为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链条和人才资源,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上海自由贸易区全面介绍

上海自由贸易区全面介绍

或者上海取代香港?
國際金融中心的特点: 1、有面向全球的金融機構; 3、涉及大額交易。
2、外資可以自由流動;
香港
1978年後 中國改革開放 為內地企業集資
80年代 培訓人才 從金融危機中吸取經驗
現在 在全球名列前茅(国际区域金融中心)
香港
成功因素
自由市場 人才 良好的法治制度及政府政策 廉潔及高效率的政府 資訊科技流通 簡單稅率 其他
行政法制领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营造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 ⒈ 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的服务模式。 ⒉ 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 ⒊ 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 ⒋ 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 ⒌ 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多元化解决机制。
监管税收领域——创新监管模式
取消: 资格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
投资领域——构建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 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探索形成有利于发挥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 环境。
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 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 鼓励从事境外股权投资 支持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支持企业按国际惯例的股权激励分配机制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成立浦东开发区,提出了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标志着中 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 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 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 1993年1月,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0年8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成立。 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 2013年1月,入选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上海三大保税区及其管理体制介绍

上海三大保税区及其管理体制介绍

一期码头于2005年12月投入运营,建有5个7-10万吨级的大型集装箱泊位; 二期码头于2006年12月建成投产,建有大型集装箱泊位4个,并且首次配备 了13台可同时起吊两排40英尺集装箱的双吊具装卸桥。 一、二期港区可全天候接纳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靠泊。
临港地区(各区划分)
地理位置、人才
深水港发展提供服务的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 临港新城大学园区规划面积,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 水产大学)两所大学都将全部搬迁至大学园区。
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洋山保税港区 管理办法》、《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 》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政策支持。


013年2月份上海综合保税区洋山、外高桥港区集装箱量统计 数据 据统计,2013年2月,洋山港区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9.33万 标准箱,同比下降5.6%;完成水水中转箱量43.86万标准箱 ,同比下降5.9%,其中国际中转箱量9.99万标准箱;靠泊集 装箱船舶854艘次,同比下降12.9%,其中完成干线集装箱 船舶317艘次。外高桥港区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62万标准 箱,同比下降6.8%;完成货物吞吐量889.98万吨,同比下降 10.8%;靠泊船舶2590艘次,同比下降7.6%。

保税港区介绍、分析 ——外高桥

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上海 外高桥保税区批准时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濒临 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港区,是全 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区是设有隔离设施的实行特殊管理的经济区域,货物可以在保 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验许可证件,免予 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国家禁止进出口和特殊规定的货物除外)。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依据上海 市人大制定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等法规,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 事务。海关依据《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实施业务监管。

综合保税区详细介绍

综合保税区详细介绍
综合保税区详细介绍
概念及主要功能
综合保税区是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 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 和外汇政策。
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 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 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 还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这将有力推动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保税港区
保税港区分布图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地处长三角腹 地,交通便利、商贸繁荣。规划总面积5.28 平方公里,是在已有的陆路口岸、出口加工 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础上,整合叠 加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中 心)政策,集口岸通关、保税加工、保税物 流、进出口贸易、采购分销、检测维修、展 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 功能最全面、手续最便利、运作最高效的 “三港合一、三区联动”的特殊地区。
区别于港口保税港区,苏州工业园综合 保税区更加侧重加工制造业和保税物流,能 更好的为内陆地区企业服务。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个围网区。 西区为原出口加工区A区,面积1.4平方公里。东区包括原保税物流中心(B型) 0.5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区B区1.5平方公里及新开发建设的口岸作业区1.88平方 公里。
6、检测、检验和售后服务 综合保税区对区内货物无限期的保税政策使得跨国公司可以把一些零部件长期储 存在综合保税区内,以便随时响应售后服务部门的需求。
7、港口通关功能
与进出口有关的报关、报检等业务部门会相继入驻综合保税区。从目前综合保税区的运作 情况来看,这些部门的办公地方会集中在一个大楼,为企业的进出口提供“一站式”的服 务。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山港保税区政策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山港保税区政策

优惠政策
作为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不但适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现行的各类特殊政策,而且也是我国探索枢纽港建设和特殊监管区功能培育和政策创新的实验区。

现有的优势政策和监管便利包括:免税:●对境外运入保税港区的企业建设所需机器、设备和基建物资等,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所需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设备等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保税港区企业生产供区内销售或运往境外的产品,免征区内加工环节的增值税。

入区退税:●国内货物进入保税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

货物入港后凭洋山海关签发的出口退税报关单证明联,即可办理退税。

启运港退税:●从国内其他港口启运经洋山保税港区中转的货物,在离开启运地时即可办理退税。

保税:●对境外运入保税港区的企业加工出口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以及转口货物和在区内存储的货物实行保税。

免检:●对经保税港区中转、转口至境外的货物,一般不再实施检验和检疫处理。

免帐:●区内企业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和合同核销制度。

结算便利:●区内企业交易实施便利的货币计价制度。

●区内企业进出境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无需办理收付汇核销手续。

营业税免征:●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企业从事国际航运、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离岸账户:●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集中报关:●区内企业出区进国内销售货物可集中办理海关申报手续。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总体介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总体介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总体介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Biblioteka 园区总体介绍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下简称物流园区)是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家“区港联动”试点区域,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的组成部分和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2004年4月15日物流园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封关验收,7月15日进入试运作。
保税我物流园区享有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四大功能,重点引进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跨国采购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发展仓储和现代物流产业,促进国际港航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物流园区业务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国际采购配送功能日趋成熟,区港运作一体化推进取得实质进展,监管模式得到不断创新,物流园区正成为跨国企业在亚太地区贸易链的重要节点、特殊经济区域政策综合试点的重要试验田、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载体,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止今年6月,园区累计监管进出区货物17.4万票,货值146.3亿美金。特别是今年物流园区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6月共监管进出区货物8.1万票,同比增长234.7%,实现货值67.14亿美金,同比增长217.4%。完成海关关税及代征税6.22亿元,完成集装箱处理量31万TEU。与全国其它主要保税物流园区相比,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经济总量优势明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一、中国(上海)自贸区介绍1、基本概念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税收政策、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功能创新领先、服务贸易发展充分、贸易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离岸业务发达、监管高效便捷、营运总部集聚、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良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经济升级起示范作用。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域构成情况上海自贸区的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图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1 自贸区内各区域定位➢二、中国(上海)自贸区方案背景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因此中国将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政策的区别

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政策的区别

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及政策的区别一、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综合保税区是我国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是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因此,综保区实际上就是叠加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的内地保税港区,目前厦门的海沧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地位就类似于综合保税区。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划在一国国境之内、关境以外的允许外国货物自由进出,并与其他地区实行严格隔离的特定经济区域。

综保区与自由贸易区有如下共同点: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设置隔离设施;不允许区内住有居民,进口货物在区内限于生产消费,而不允许用于生活消费;在货物监管上都存在“二线”问题。

综保区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区的前期形态,基于中国国情,两者存在以下差别:二、综保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差别1、功能定位——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区位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和发展,各国自贸区的主要功能都不尽相同。

其主要类型有:转口集散型、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储型。

——国内的综合保税区在功能定位上试图涵盖自由贸易区的全部功能,即以发展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为主要功能。

2、管理体制——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多由设置国政府直接管理,区内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因而具有较高的权威。

——综保区则缺乏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运作,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法规,各地都先后“因地”甚至“因区”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保税区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地方政府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行政力仅限于当地。

3、海关监管——自由贸易区是“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区内普遍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监管模式,区内有较大的贸易自由度。

——综合保税区只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名义上号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其实仍是一线、二线同时管理,因而存在报关与报备同时出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综合保税区一、简介上海综合保税区,2009年11月正式挂牌,由洋山港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构成,标志着三区联动实质性启动。

三区联动,实现了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联动互补,集聚效应大大增强,凸显了三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体优势。

上海综合保税区将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使区域功能更丰富、成本更低廉、运作更顺畅、企业更便利,实现1+1+1>3的放大效应,形成资源优化整合、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点。

二、封关运作时间和地理位置1、洋山保税港区2005年12月正式封关运作,封关面积8.14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洋山保税港区由位于上海芦朝港的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位于浙江嵊泗的小洋山港口区域组成,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已封关面积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

2009年,国务院赋予洋山保税港区探索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使命,洋山保税港区正式成为航运物流服务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航运金融服务进一步对外开放、区域运作监管进一步创新的先行先试综合试验区。

2、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990年6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应运而生,是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的示范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交会点,紧靠外高桥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封关运作面积8.9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现已发展成为集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同时还是上海市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电子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4月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被赋予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的四大功能。

园区在营运中以管理创新、功能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优化营运环境为目标,构筑出航运、港口、物流园区联动发展的新框架。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上海浦东新区,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

园区是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

3、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2010年9月,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启动运营,是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的先导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位于浦东机场第三跑道西侧,北通外高桥保税区,南达洋山保税港区,已封关面积3.59平方公里,是浦东新区东海岸线的区域中心节点之一。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将以临空功能服务创新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其亚太航空复合枢纽港优势,大力拓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三、功能定位上海综合保税区融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一体,“三区联动”,实现稳定、均衡、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目标体系、政策需求和产业重点中实行差别兼顾、错位发展、多点突破。

1、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保税仓储、期货保税交割等多层次业务。

①国际采购国际采购商可以在洋山保税港区对货物实行统一调拨管理,有效实现物流链和贸易链的整合,为建立采购中心提供便利。

②出口集拼利用洋山保税港区“入区退税”的政策优势和欧美航线集聚的特点,方便开展集装箱出口集拼业务。

③离岸账户允许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融通便利。

④中转集拼发挥洋山保税港区货物水水中转的特点,开展集装箱装卸、堆存、拆拼、多式联运等业务。

⑤期货保税交割利用洋山保税港区的净价环境,将处于保税状态下的货物纳入交割系统,便利区内企业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⑥保税展示为进口高档汽车、机械设备、航空配件等提供保税展示交易的平台。

⑦船舶租赁成立船舶租赁单船项目公司(SPV),向境内外航运公司提供船舶租赁业务。

⑧保税船舶登记为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的企业所拥有的从事国际航运业务的保税船舶办理船舶登记业务。

2、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展示、仓储分拨等服务贸易功能。

①外汇试点开展跨国企业资金收付汇集中管理试点,探索组合型转口贸易模式下的外汇收付、结算。

②离岸贸易积极推动外汇、税收、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深化离岸贸易运作模式,集聚跨国公司资金结算中心,进一步丰富贸易运作模式,提升贸易能级。

③商品分拨运用“保税-滞后纳税”为特征的分拨运作模式,将区内商品销售到国内和国际市场,建立商品快速进入市场的高效流通渠道。

④保税延展区内保税货物、入区保税延展货物在存储、加工和销售环节实现海关的统一监管。

⑤采购配送集中采购众多供应商的小批量多批次货物,在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进行简单增值服务后进行配送。

⑥产品维修允许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维修业务。

⑦保税市场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建立各类专业化的国际商品交易市场,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和全国的重要载体。

3、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①临空服务开展以航空快件速递、分拨、第三方物流、空运保税仓储等为主的航空口岸物流功能及检测、维修等为主的物流增值服务。

②国际中转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港的地位,开展空运货物的国际中转业务。

③飞机租赁成立飞机租赁单机项目公司(SPV)等金融租赁公司,向境内外航空公司提供飞机、发动机等租赁业务。

四、优惠政策上海综合保税区集聚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五种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在海关监管、外汇管理、检验检疫等进出口管理上基本达到了国内最为齐全、最为便捷和最为开放的程度。

现有的政策优势和监管便利包括:1、免税缓税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验许可证件,免予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国家禁止进出口和特殊规定的货物除外)。

区内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办公用品、生产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免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产品进境备案,内销产品进关完税。

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企业从事国际航运、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增值税率区内企业进口设备免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全国其他地区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不适用保税区。

3、外汇管理不实行外汇核销,企业的外汇收入可全额留存,根据《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实行灵活、便利的外汇政策。

4、出口退税在外高桥保税区国内货物装船离岸出口,办理退税;在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办理退税;从国内其他港口启运经洋山保税港区中转的货物,在离开启运地时即可办理退税。

5、保税加工对境外运入区内的企业加工出口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转口货物以及区内存储货物实行保税。

加工产品内销按照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区内企业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和合同核销制度。

6、集中报关区内企业出区进国内销售货物可集中办理海关申报手续,适用“集中报关”通关模式;陆水、陆空、陆铁联运通关流程优化。

7、快速商检实现检验工作前置,部分进口商品在进境备案环节可实现“预检验”,进一步缩短检验监管时间和流程。

8、存储期限保税货物在区内存储无期限限制。

9、市场准入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从事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国内分销、物流、分拨配送、商品展示、商业性简单加工及检测,售后服务等业务。

10、财政扶持鼓励跨国公司“营运中心”集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成长型”企业贷款贴息;注册的外资生产加工企业,以及经过认定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扶持。

五、先行先试上海综合保税区将融合三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功能创新,加快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研究使之扩展为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和可能性。

1、融资租赁在飞机船舶单机单船融资租赁(SPV)全面启动基础上,创新丰富SPV模式,将SPV业务领域从飞机船舶拓展至大型海洋工程、成套重装备、轨道运输设备等租赁领域,探索建立以SPV为重点的资产证券化和转让交易平台,形成航运金融服务的制高点。

2、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培育和发展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中心业务,实现进出口贸易、离岸贸易以及离岸和在岸贸易整合发展,巩固提升上海综合保税区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订单中心、定价中心、结算中心的集聚优势。

3、期货保税交割发展期货保税交割功能,建立与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接轨的大宗商品竞价(保税)交易平台,增强我国期货交易价格国际影响力。

4、水水中转集拼做大做强水水中转集拼业务,进一步降低集装箱运输服务各环节成本;探索有利于国际集装箱拆拼的港区一体化监管模式,打通国际中转集装箱拆拼业务流程。

5、启运港退税落实启运港退税政策,提高江(河)海联运、海铁联运和海空联运业务的便捷高效性。

6、商品保税展示发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新型国际贸易、物流服务、保税政策等集成优势,创新和拓展进口高档商品(汽车、游艇等)、国际品牌消费品展示交易市场,提升进口商品交易市场辐射力。

六、经济状况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在全国特殊区域中属于领先位置。

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0年1-12月上海综合保税区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806.2亿美元,同比增长42.3%;税务部门税收311.2亿元,同比增长25.7%;商品销售额7813.0亿元,同比增长39.4%;物流企业营业收入3302.0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物流业收入560.0亿元,同比增长57.8%;工业总产值680.0亿元,同比增长18.0%。

2011年,全国特殊区域共完成进出口总额4683.4亿美元,上海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额986.9亿美元,增长22.5%,增幅比全国特殊区域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上年的20.8%提升到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