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试验流程

合集下载

酵母双杂交四缺实验步骤

酵母双杂交四缺实验步骤

酵母双杂交四缺实验步骤一、酵母双杂交四缺实验的原理简单说说酵母双杂交四缺实验呢,就是一种很神奇的实验啦。

它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

你想啊,在细胞这个小小的世界里,蛋白质们就像一个个小工人,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可重要了。

这个实验就像是给这些小工人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考场,看看哪些蛋白质之间会“拉手”合作呢。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酵母菌株的选择我们得选对酵母菌株呀,就像挑选手下的得力助手一样。

这个菌株得是那种适合做双杂交实验的,要健康、活力满满。

可不能选那种病恹恹的菌株,不然实验肯定做不好。

一般呢,有一些特定的酵母菌株是大家常用的,我们可以参考之前师兄师姐们的经验,或者查查文献。

2. 培养基的准备培养基就像是酵母菌株的食物啦。

四缺培养基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哦。

我们要准备好各种成分,像氮源、碳源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葡萄糖啦,它就是酵母很爱的一种碳源。

然后还要加入各种氨基酸,不过因为是四缺嘛,有四种氨基酸是不能加的哦,这就是这个实验的特别之处。

而且在配制培养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要是不小心混入了细菌或者其他杂菌,那就像在一群好人里混进了几个小坏蛋,会把整个实验搞砸的。

3. 构建质粒构建质粒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呢。

质粒就像是一个小快递,里面装着我们想要研究的基因信息。

我们要把目的基因准确地装到质粒里面,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技术啦,像酶切啊、连接啊这些。

这就好比把我们要送的礼物精心包装好,准备送到酵母细胞这个“收件人”那里。

三、酵母转化1. 酵母细胞的处理首先要把酵母细胞处理得服服帖帖的,让它们处于一种容易接受质粒的状态。

这就像是要把一个小房子打扫干净,准备迎接新客人一样。

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试剂来处理酵母细胞,让它们的细胞膜变得更“友好”,这样质粒就能更容易地进入细胞啦。

2. 质粒导入然后就把我们之前构建好的质粒导入到处理好的酵母细胞里面。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快递送到收件人手里一样。

可以用一些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比如说热激法。

酵母双杂交实验流程(精)

酵母双杂交实验流程(精)

模块七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1. 实验目的本实验以重组质粒和酵母细胞为材料, 学习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主要介绍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掌握酵母感受态的制备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操作步骤。

2. 实验原理1989年 Fields 和 Song 等人根据当时人们对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调控的认识(即细胞内基因转录的起始需要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 ,提出并建立了酵母双杂交系统。

该系统作为发现和研究活细胞体内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相比于其它蛋白质筛选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检测在真核活细胞内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细胞内的真实情况。

(2作用信号是在融合基因表达后,在细胞内重建转录因子的作用而给出的,省去了纯化蛋白质的繁琐步骤。

(3检测结果是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效应,因而可检测存在于蛋白质之间的微弱或暂时的相互作用。

(4酵母双杂交系统可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cDNA 文库,能分析细胞质、细胞核及膜结合蛋白等多种不同亚细胞部位及功能蛋白。

(5 通过 mRNA 产生多种稳定的酶使信号放大。

同时,酵母表型、 X-Gal 及HIS3 蛋白表达等检测方法均很敏感。

酵母双杂交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 经典的双杂交系统分析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内, 因而限制了该系统对某些细胞外蛋白和细胞膜受体蛋白的研究。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假阳性” 。

在酵母双杂交系统建立的初期阶段,由于仅仅采用β-半乳糖苷酶这一单一的报告基因体系,这种报告基因的表达往往不能十分严谨地被控制,因此容易产生假阳性。

由于某些蛋白本身具有激活转录的功能或在酵母中表达时发挥转录激活作用, 使 DNA 结合结构域融合蛋白在无特异激活结构域的情况下也可被激活转录。

另外某些蛋白表面含有对多种蛋白质的低亲和力区域, 能与其他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引起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假阳性”结果。

酵母双杂实验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

酵母双杂实验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

酵母双杂(Yeast two-hybrid)实验操作手册和注意事项一. 酵母双杂的原理1989年,Song和Field建立了第一个基于酵母的细胞内检测蛋白间相互作用的遗传系统。

很多真核生物的位点特异转录激活因子通常具有两个可分割开的结构域,即DNA特异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BD)与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 ,AD)。

这两个结构域各具功能,互不影响。

但一个完整的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的激活因子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结构域,否则无法完成激活功能。

不同来源激活因子的BD区与AD结合后则特异地激活被BD结合的基因表达。

基于这个原理,可将两个待测蛋白分别与这两个结构域建成融合蛋白,并共表达于同一个酵母细胞内。

如果两个待测蛋白间能发生相互作用,就会通过待测蛋白的桥梁作用使AD与BD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并激活相应的报告基因表达。

通过对报告基因表型的测定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待测蛋白分子间是否发生了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1)与B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白称诱饵蛋白(bait)。

(2)与A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其表达的蛋白称靶蛋白(prey)。

(3)带有一个或多个报告基因的宿主菌株。

常用的报告基因有HIS3,URA3,LacZ和ADE2等。

而菌株则具有相应的缺陷型。

双杂交质粒上分别带有不同的抗性基因和营养标记基因。

这些有利于实验后期杂交质粒的鉴定与分离。

根据目前通用的系统中BD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GAL4系统和LexA系统。

后者因其BD来源于原核生物,在真核生物内缺少同源性,因此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出现。

二.所用的载体及相关信息1. pGBKT7载体的图谱和相关信息The pGBKT7 vector expresses proteins fused to amino acids 1–147 of the GAL4 DNA binding domain (DNA-BD). In yeast, fusion proteins are expressed at high levels from the constitutive ADH1promoter (PADH1); transcription is terminated by the T7 and ADH1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signals(TT7 & ADH1). pGBKT7 also contains the T7 promoter, a c-Myc epitope tag, and a MCS. pGBKT7replicates autonomously in both E. coli and S. cerevisiae from the pUC and 2 m ori, respectively. Thevector carries the Kan r for selection in E. coli and the TRP1 nutritional marker for selection in yeast.Yeast strains containing pGBKT7 exhibit a higher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than strains carrying other DNA-BD domain vectors (1).b. pGADT7载体的图谱和相关信息pGADT7-T encodes a fusion of the SV40 large T-antigen (a.a. 86–708) and the GAL4 AD (a.a. 768–881). The SV40 large T DNA (GenBank LocusSV4CG) was derived from a plasmid referenced in Li & Fields (1993) and was cloned into pGADT7 using the EcoR I and Xho I sites. pGADT7-T has not been sequenced.三.实验主要流程A.需要准备的药品和设备1.两种酵母菌种(AH109,Y187)2.酵母培养所需的药品: Yeast nitrogen base without amino acidsAgar (for plates only)sterile 10×Dropout Solution单缺-T,-L(clontech公司)二缺-T/-L (clontech公司)四缺-T/-L/-Ade/-His(clontech公司)3.酵母转化所需的药品: 10×TE buffer10×LiAc40%PEGcarrier DNA4.酵母显色所需要的药品: x- -GAL5.其他仪器设备: 30℃恒温培养箱30℃摇床.水浴锅分光光度计B.DNA-BD和DN-AD fusion protein 载体的分别构建。

酵母双杂交实验

酵母双杂交实验

酵母双杂交实验酵母双杂交相关实验方法一、酵母总DNA提取方法(蜗牛酶法)1。

酵母质粒提取试剂bufferi0.9mol/lsorbitol0.1mol/ledtabufferii50mm/ltris20mm/ledtabufferiii10mm/l tris1mm/ledta2、操作步骤:(1)收集新鲜细菌,加入150μlbufferi、25μL蜗牛酶(30mg/ml)(2)37℃水浴1小时。

(3)10000rpm离心10min,去上清,沉淀中加入250μlbufferii。

(4)加入25μl10%sds,65℃水浴30min,每间隔5min中震荡一次。

(5)加入25μl5mol/l醋酸钾,冰浴60min。

(6)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

(7)向上清液中加入2-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合,并在-20℃下静置1小时以上。

(8)取出,在4℃12000rpm下离心15分钟,丢弃上清液。

(9)加入150μlbufferiii溶解沉淀,用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抽提。

(10)12000rpm离心15min。

(11)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并添加6μl(10u/μl)核糖核酸酶,在37℃下放置30分钟。

(12)取上清液并添加等量的异丙醇。

(13)在4℃下静置10分钟超过1小时或过夜。

(14)在4℃下以10000 rpm离心5分钟。

(15)弃上清,并把沉淀溶于10μlbufferiii中。

二、小规模酵母转化1、酵母转化试剂:除PEG过滤灭菌外,其他转化试剂需要在与普通培养基灭菌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1)m醋酸锂(lithiumacetate)(2)聚乙二醇(PEG)分子量3350,浓度50%(w/V)(3)PEG/liac溶液的制备(即用)800μl50%peg100μl10×te100μl10×liac1ml总体积(4)1.1×TE/liac溶液(用于使用和制备)11ml10×TE(5)11ml10×liac(6)78mlddh202。

酵母双杂交技术流程

酵母双杂交技术流程

酵母双杂交技术流程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它可以识别某个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以下是酵母双杂交技术的流程:
1. 构建酵母菌株:将感兴趣的两个蛋白质编码序列分别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中,并插入适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后,将其转化至酵母细胞中,并筛选出正确的菌株。

2. 转化酵母菌株:将构建好的酵母菌株分别转化至两个含有互补杂交部位的酵母菌株中,使其产生可杂交的菌株。

3. 筛选正面杂交菌株:通过选择菌株在适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或染色体特征,筛选出正面杂交的菌株。

4. 验证杂交结果: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杂交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利用质粒转染或重组DNA重组实验等方法。

5. 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最终确定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意义。

- 1 -。

酵母双杂交具体实验流程

酵母双杂交具体实验流程

酵母双杂交具体实验流程
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它基于酵母细胞内存在的转录激活子结合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TAD)和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通过融合特定的蛋白质序列并在酵母细
胞中共同表达,以实现筛选并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目的。

酵母双杂交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1.构建启动子驱动的酵母表达载体
该载体包含两部分:AD与DB,分别携带TAD和DBD结构域。

这些结构域可以具体化作为外源蛋白的两个互补部分,这样当它们相互结
合时,激活酵母内的报告基因(RLUC或LacZ)表达,并通过信号放
大器Cre的介入增强了信号。

2.构建融合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
将想要研究的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别连接到AD与DB的C端,形成融合蛋白质基因,然后将融合基因与启动子驱动的表达载体转化
入双杂交酵母细胞。

3.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筛选和确认
通过对酵母双杂交转化后的细胞进行筛选,并通过对表达的信号进行观察和测量,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筛选结果。

4.确定筛选结果的真实性
在确定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是否真实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一些补充实验。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生化反应,并利用免疫共沉淀等方法验证筛选结果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酵母双杂交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它可以快速、可靠地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探究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酵母双杂杂交回复验证实验

酵母双杂杂交回复验证实验

酵母双杂杂交回复验证实验一、引言酵母双杂杂交回复验证实验是一项常用于研究酵母菌遗传性状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两个不同株系的酵母菌互相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型,可以确定不同基因型对于特定性状的影响,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项实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研究酵母菌的遗传特性,并为从酵母菌到其他生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确认酵母菌的遗传性状以及基因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实验步骤1.选取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

2.将两个酵母菌株分别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以获得足够数量的酵母菌细胞。

3.将两个酵母菌株的细胞混合在一起,使其进行杂交。

4.将混合后的酵母菌细胞培养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以筛选出杂交后的酵母菌子代。

5.观察酵母菌子代的表型特征,并将其形态记录下来。

3. 实验材料•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酵母菌株•培养基及培养仪器•选择性培养基4.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酵母菌子代的表型特征,可以得到各个基因型对于特定性状的影响情况。

如果两个酵母菌株的基因型在某一性状上有不同表现,那么杂交后的子代在该性状上可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表型。

这种表型的分离现象可以帮助确定酵母菌的遗传性状。

5. 实验分析通过对大量的酵母菌子代进行观察和统计,可以得到不同基因型对于特定性状的影响程度,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构建酵母菌的遗传模型,推测特定基因在遗传性状中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应用酵母双杂杂交回复验证实验在酵母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应用示例:1. 基因功能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基因型的酵母菌子代的表型,可以推测特定基因在酵母菌生命周期、代谢途径等方面的作用。

这对于全面理解基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 病原机制研究酵母双杂杂交回复验证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析酵母菌导致疾病的机制。

通过分析酵母菌的基因型与特定疾病的发生关系,可以发现关键基因及其表达调控途径,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酵母双杂交试验流程

酵母双杂交试验流程

4月4日划线配培养基TE/LIAC PEG/LIAC配置培养基(YPD YPDA)取酵母细胞划线30° 生长3天。

需要用品:三角瓶灭菌封口膜酵母提取物蛋白胨注:以下所有涉及菌的操作均需在超净台中完成。

4月6号星期三(1)选择2-3mm的单克隆(枪头吸取)放入3-5ml的YPDA液体培养基,30°摇菌200rpm,8h 7号下午开始,过夜培养,次日若菌液浓度达到标准,可先置于4度冰箱保存。

需要用品:200ul灭菌枪头、50ml三角瓶、YPDA液体培养基、摇床。

4月7号星期四(2)吸取2.5-10ul酵母培养液,加入25ml YPDA液体培养基,摇菌16-20h直到OD值0.15-0.3。

下午4点开始8号8点结束Tips:由于第一次活化的菌夜浓度不一,此处建议设置梯度,分别取2.5、5、10 ul酵母培养液,加入25ml YPDA液体培养基(转化5个以下质粒的话,25ml菌量就够后续使用)。

4月8号星期五(3)将菌液转移至灭菌的50ml离心管中,用天平配平后,室温下700g离心5分钟。

(4)弃掉上清,加入50ml新鲜的YPDA液体重悬菌体(由于离心转速较低,沉淀易悬起来,故倒掉上清液时要小心操作)。

(5)30°震荡培养,直到OD值达到0.4-0.5 (3-5h)。

8号8点开始下午一点结束进行以下操作之前,配置好TE/LiAc溶液,并准备好冰浴。

(6)将上述菌液转移至一个灭菌的50ml离心管中,用天平配平后,室温下700g离心5分钟。

(7)弃掉上清,用30ml无菌水重悬菌体(小心操作)。

(8)再次用天平配平后,室温下700g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加入1.5ml 1.1xTE/LIAC重悬菌体。

(9)将上述溶液转移到灭菌的1.5ml EP管中,高速离心15s。

(10)弃去上清,加入600ul 1.1x TE/LIAC,感受态细胞制备完成,置于冰上待用。

需要物品:50ml 灭菌离心管、50ml 三角瓶、1.5ml EP管、5ml灭菌枪头、1ml灭菌枪头、灭菌ddH2O、YPDA液体培养基、1.1x TE/LI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4日划线配培养基 TE/LIAC PEG/LIAC
配置培养基(YPD YPDA)取酵母细胞划线 30°生长3天。

需要用品:三角瓶灭菌封口膜酵母提取物蛋白胨
注:以下所有涉及菌的操作均需在超净台中完成。

4月6号星期三
(1)选择2-3mm的单克隆(枪头吸取)放入3-5ml的YPDA液体培养基,30°摇菌200rpm,8h 7号下午开始,过夜培养,次日若菌液浓度达到标准,可先置于4度冰箱保存。

需要用品:200ul灭菌枪头、50ml三角瓶、YPDA液体培养基、摇床。

4月7号星期四
(2)吸取2.5-10ul酵母培养液,加入25ml YPDA液体培养基,摇菌16-20h直到OD值0.15-0.3。

下午4点开始 8号 8点结束
Tips:由于第一次活化的菌夜浓度不一,此处建议设置梯度,分别取2.5、5、10 ul酵母培养液,加入25ml YPDA液体培养基(转化5个以下质粒的话,25ml菌量就够后续使用)。

4月8号星期五
(3)将菌液转移至灭菌的50ml离心管中,用天平配平后,室温下700g离心5分钟。

(4)弃掉上清,加入50ml新鲜的YPDA液体重悬菌体(由于离心转速较低,沉淀易悬起来,故倒掉上清液时要小心操作)。

(5)30°震荡培养,直到OD值达到0.4-0.5 (3-5h)。

8号 8点开始下午一点结束进行以下操作之前,配置好TE/LiAc溶液,并准备好冰浴。

(6)将上述菌液转移至一个灭菌的50ml离心管中,用天平配平后,室温下700g离心5分钟。

(7)弃掉上清,用30ml无菌水重悬菌体(小心操作)。

(8)再次用天平配平后,室温下700g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加入1.5ml 1.1xTE/LIAC重悬菌体。

(9)将上述溶液转移到灭菌的1.5ml EP管中,高速离心15s。

(10)弃去上清,加入600ul 1.1x TE/LIAC,感受态细胞制备完成,置于冰上待用。

需要物品:50ml 灭菌离心管、50ml 三角瓶、1.5ml EP管、5ml灭菌枪头、1ml灭菌枪头、灭菌ddH2O、YPDA液体培养基、1.1x TE/LIAC。

1.1x TE/LIAC 10ML
10xTE 1.1ml
10xliac 1.1ml
Dh2O 8.8ml
酵母转化
进行以下操作之前,配置适量的PEG/LIAC溶液,设置水浴锅。

(11)取适量的CarrierDNA,沸水浴变性5-10min,后立即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每转一个质粒需准备5ul CarrierDNA,每10个样多准备5ul)
(12)取数支灭菌的1.5ml EP管编号,置于冰水混合物上冷却。

(13)每个EP管中加入5ul变性后的CarrierDNA,再加入5ul待转化的质粒DNA,用枪头混匀。

(14)向每个EP管中再加入50ul感受态细胞,轻敲管壁混匀(不要用枪头吹打)。

(15)向每个EP管中再加入500ul PEG/LIAC溶液,上下颠倒混匀(不要用枪头吹打)。

(16)30°水浴30min,每10min拿出来上下颠倒混匀(此过程中倒SD平板)。

(17)向每个EP管中再加入20ul DMSO,上下颠倒混匀(多颠倒几次,充分混匀)。

(18)42°水浴15min,每5min拿出来上下颠倒混匀。

(19)高速离心15s,用枪头吸出上清(由于液体粘稠,不能直接倒)
(20)加入1mlYPDA液体培养基,重悬菌体后,高速离心15s。

(21)弃掉上清,加入1ml灭菌的0.9%NaCl溶液重悬菌体。

(22)取100-200ul菌液涂板于相应的SD缺陷培养基上。

需要物品:BD质粒(需提前准备)、carrier DNA、PEG/LIAC、DMSO、灭菌1.5mlEP管、YPDA培养基、0.9%无菌NACL、水浴锅、灭菌10ul、200ul、1ml枪头。

PEG/LIAC YPDA
PEG3350 8ml 20g/l 蛋白胨
10X TE 1ml 10g/l 酵母提取物
10X LIAC 1ml 0.03g/l 腺嘌呤
20g/l 葡萄糖
报告基因的检测
1 涂板于缺陷形SD固体培养基30°培养直至长出酵母细胞。

2 长出酵母细胞后,挑菌至缺陷型SD液体培养基培养(3份)
3 摇菌至OD=0.6-1.0
4 高速离心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

5 稀释菌液形成4个梯度 1:1 1:10 1:100 1:1000
6 分别涂板于双缺,三缺,四缺的固体培养基、
7 观察平板上是否有菌落长出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