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备考)
近现代音乐史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沈心工:(1870—1947),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心工。
上海人,中国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2.李叔同:(1880—1942)李叔同,原名文涛,字息霜,别号漱筒;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其乐歌承中古典歌词的意境美,文辞隽永秀丽,意境深远,富于韵味,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其音乐在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创办期刊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代表作有《春游》、《送别》、《早秋》等共70余首。
3.大同乐会:创建于1920年,创始人郑觐文,其宗旨“整理国乐,阐扬固有文化;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管弦乐团。
其整理改编的中国古典乐曲有《国民大乐》、《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十面埋伏》、《醉渔唱晚》等。
4.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音乐史近代部分期末复习题全集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下近现代部分)1、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一直至“五四”时期盛行不衰。
2、所谓“新式学堂”,是指近代历史上包括教会学堂、私立学堂和政府设立学堂三种类型。
3、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是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沈心工是乐歌运动的杰出代表,我国近代音乐之先驱者。
4、萧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于1927年组建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5、儿童歌舞表演曲儿童歌曲中加进歌舞表演的形式称之为儿童歌舞表演曲。
6、儿童歌舞剧是以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由儿童自己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其主体。
7、艺术歌曲是指旋律、歌词和钢琴伴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并且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歌曲形式。
旋律富有音乐美感,精心构思,有较高的声乐技巧;歌词凝练如诗,具有诗的形象和意境;钢琴伴奏细腻流畅,尽力烘托出歌曲的情绪气氛。
8、《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著。
写于1912年。
《宋元戏曲史》于191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是王国维在吸取明清文人戏曲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崭新成果。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
成为以科学的观念方法研究我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
《宋元戏曲史》对近代中国音乐史学和其他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是我国第一部戏曲史论著。
9、上海工部局乐团1921年正式定名,是由外国乐手组成的管弦乐团。
最早为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乐队,是一支铜管乐队。
1907年扩大为管弦乐队。
乐队共有33人。
1918年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Mario Paci )到上海定居后,担任公共乐队的指挥,正式改名为上海工部局乐团。
建国后,在上海工部局乐团的基础上,组立了上海乐团,后改称上海交响乐团。
10、国乐改进社1927年5月由刘天华、吴伯超、曹安和、郑颖孙、张友鹤、萧淑娴、汪颐年等35人发起成立的国乐社团。
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学堂乐歌的历史是从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开始的。
康有为、梁启超便提出“变法维新”,鼓吹“废科举”、“兴学堂”。
并要求清政府“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4年在颁布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设给予认可。
此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课才形成风气。
当时称这种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为“学堂乐歌”。
直至1923年该课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才逐渐不用了。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的思想。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及欧美的流行歌曲,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
学堂乐歌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当时主要是唱歌,演奏风琴、钢琴、提琴等)得到了初步的介绍和传授。
尤其是有关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和基本乐理的介绍,使得西方音乐在中国社会的传播更加广泛。
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
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学堂乐歌改变了我国旧式私塾无乐无歌的教育形式,有了正规的音乐课课时安排。
从学堂乐歌开始,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初具雏型。
2.学堂乐歌明确了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程度,使得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初具规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也逐渐趋于规范。
3.学堂乐歌促进了我国音乐教材的建设和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
4.学堂乐歌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萌芽。
一些音乐家对声乐演唱有了初步的要求,虽然他们没有提出什么系统的声乐演唱方法,但在许多著述中,都对诸如声乐演唱姿势、发声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
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
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
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乐歌题材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教材配套题库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教材配套题库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第2章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及中国新音乐的萌芽第3章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第4章“抗日救亡”时期的中国新音乐第5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第6章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第7章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第8章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填空题1《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河北大学2017年研]【答案】冼星海查看答案【解析】《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沈心工的第一首乐歌是(),第一部乐歌教材是()。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案】《体操——兵操》;《学校唱歌集》查看答案【解析】沈心工编写学堂乐歌的歌曲题材面比较广阔丰富,语言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而且相当一部分歌曲的词曲结合如出一体。
例如他的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沈心工所编的《学校唱歌集》,特别是他于1912年出版的《教育部审定学校唱歌集》(即一般所提的“重编学校唱歌集”)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音乐教材。
3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于()年,是在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案】1922;北京大学音乐团查看答案【解析】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团”。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1、1840至1919年中国音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②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新民歌、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新的曲种,还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③随着西方文化和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陆续传入,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
2、1919至1949年中国音乐发展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衰落和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大量原来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绝大部分原来主要流传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新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
③由于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④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进步音乐运动越来越对整个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重大影响。
⑤随着民主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社会的曲折向前发展,中国的新音乐以我国自己特有的方式也不断得到迅速的提高和广泛的发展;另外,与之同时并存的各种中国传统音乐,也随着这一客观形式的发展不平衡地、缓慢地、向前推进。
3、近代北方大鼓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清代中叶以后,在我国广大城乡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说唱音乐大体上都陆续成熟成型,例如主要流传在北方各省的大鼓一类的说唱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地方特色,实际上已为后来所形成的山东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及东北大鼓等不同曲种确立了雏形。
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入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种之一。
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像何老凤、王小玉姊妹等艺人。
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 ·121中国近代音乐史所讲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音乐历史? 这段音乐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2 ·122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是如何发展的?3 ·123近代的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族器乐音乐是怎样发展的? 有哪些突的代表人物?4 ·124在近代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几位重要的戏曲艺术家? 他们对当时的戏曲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5 ·125在近代说唱音乐发展中,苏州弹词为什么能发展得那样迅速?6 ·126广东音乐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哪几位民间艺术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7 ·127“新音乐”一词的含义都有哪些?本书所说的“新音乐”指的是什么?其发展脉络如何?有哪些特点?8 ·128“学堂乐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学堂乐歌”的出现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代表性的音乐家和乐歌作品产生?9 ·129“五四”运动前后在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哪些新型音乐社团及音乐教育机构?它们都开展了什么活动?10·130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创建于何时何地?谁为它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1·131在我国专业音乐建立之初,有哪几位音乐家各自在什么领域做出了贡献?各有哪些作品及著作?12·132二胡是怎样从一件普通的民间乐器走向舞台的?谁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3·133著名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些什么作品了他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14·13420年代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和革命根据地都产生了哪些著名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的创作方式又是怎样的?——————————————————————————————————15·1353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对当时的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是谁?有哪些主要作品?其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做出了哪些功绩?16·13630年代,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师生都有哪些创作及论著,对当时音乐界有何影响?17·137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们都开展了哪些革命音乐活动?18·1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歌名是什么?它的曲作者是谁?他对我国革命音乐事业做出了什么突出的贡献?他还有什么作品流传于世?19·139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在这场运动中有哪些著名的抗战歌曲产生?20·140《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技术上有哪些特点?作曲家当时还创作了哪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21·141著名小提琴曲《思乡曲》的作者是谁?他的小提琴音乐主要有哪些特色?他的小提琴创作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2·14240年代,在国统区的专业音乐创作中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出现?它们的作者是谁?23·143在中国近代音乐家中有一位著名的台湾籍作曲家,他是谁? 有哪些重要的作品?24·144解放区的音乐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突出的代表性作品产生?25·145什么是秧歌剧?缺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重要的作品?26·146歌剧《白毛女》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哪些作曲家参加了创作?艺术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它对我国新歌剧创作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121中国近代音乐史所讲述的是哪一个阶段的音乐历史?这段音乐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大致指本世纪初叶直至1949年这40多年的音乐历史发展状况。
中国现代音乐简史复习题

/m?rf=mlist-hot&ct=134217 728&tn=baidumt&gate=11&d_s=1&l_i=1161_1&c_n=%E5 %90%88%E5%94%B1&a_n=%E7%83%AD%E6%90%9 C%E6%AD%8C%E6%9B%B2&s_o=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题一、填空: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
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
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
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
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
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
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
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基础。
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
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黄自答: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
1924年赴美,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音乐,1929年获音乐学学士学位。
同年归国,1930年起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教务主任。
1935年发起创办上海管弦乐团。
1938年病逝于上海。
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音乐教育方面,他承担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则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2、《玫瑰三愿》答:艺术歌曲。
龙七词,黄自曲,作于1932年,发表于1933年出版的《春思曲》。
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
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冼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
此曲堪称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
3、贺绿汀答: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湖南邵阳人。
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1923年考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
1927年创作《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
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作品比赛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
同年开始为进步影片配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赴前线宣传,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1943年抵达延安。
建国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等职,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逝世于上海。
4、《牧童短笛》答:钢琴曲。
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
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
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得头奖。
《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5、《游击队歌》答:抗战歌曲。
贺绿汀作词作曲于1937年底,次年改编为四部合唱。
全曲四个段落,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节奏丰富生动,富有特色的小军鼓节奏型贯穿全曲,高度集中洗练;旋律多为级进,抑扬起伏十分流畅。
歌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游击健儿机智勇敢、出奇制胜的战斗生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经演唱,迅速流传全国。
6、刘雪庵答: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
四川铜梁人。
1925年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同时接触昆曲及民间音乐。
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随黄自学习作曲,同时选修琵琶。
1936年前后任上海艺华影片公司特约作曲,创作电影音乐。
抗战爆发后,积极以音乐服务于抗战,并出资创办音乐期刊《战歌》,刊载、传播抗战歌曲。
此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活动。
1985年谢世于北京。
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流亡三部曲》之二)、《上前线》(《流亡三部曲》之三),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并曾为历史剧《屈原》配乐等。
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味,抒情易唱。
7、陈田鹤答:陈田鹤(1911—195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浙江温州人。
1928年入温州私立艺术学院。
1930年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是黄自的高足之一。
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建国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作曲工作。
作品以抒情歌曲见长,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
此外,他创作的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8、青主答:青主(1893—1959),音乐美学家、作曲家。
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黎青主,广东惠阳人。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1912年赴德学习法律,旁修音乐。
1922年回国后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为逃避追捕而“亡命乐坛”。
1929年改名青主,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的编辑和《乐艺》的主编。
1934年脱离音乐界。
1959年去世。
青主撰写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他创作有中国最早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出版了《清歌集》,并与夫人华丽丝合作了歌集《音境》,是我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开拓者、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
9、《我住长江头》答:古诗词艺术歌曲。
取词于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青主作曲于1930年,同年《乐艺》第一卷第二号初刊,后收入歌曲集《音境》。
原词是写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作者则是以曲折的形式表达对遇难战友的哀思和缅怀。
曲调带有我国古代吟诵诗词的风味,且与民歌风格十分接近。
节奏平稳但蕴含着激动的内心感情,钢琴伴奏以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作为贯穿,仿佛流淌不休的江水和绵绵不尽的思念。
这首作品是近代古典诗词歌曲的佳作,也是至今仍然经常演唱的独唱曲目。
10、冼星海答: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
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参加乐队演出。
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选习小提琴。
1928年考入国立音乐院。
1930年赴法留学,后考入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与指挥。
1935年回国后投身抗日救亡音乐运动。
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0年去苏联,1945年卒于莫斯科。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如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
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11、聂耳答:聂耳(1912—1935),作曲家。
原名守信,号子义(亦作紫艺)。
云南玉溪人。
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学习多种民族乐器。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自学小提琴和钢琴,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
1931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
1932年发表《中国歌舞短论》批判黎氏歌舞音乐,并因此离团。
此后主要在电影公司从事音乐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活动,是革命音乐组织的主要成员。
1935年赴日,同年溺水身亡。
其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
代表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此外还改编有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等四首,创作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
12、任光答:任光(1900—1941),作曲家。
浙江嵊县人。
1919年赴法,在里昂大学音乐系学习,在钢琴制造厂当调音学徒。
1924年后在越南的琴行工作。
1928年回国,任职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同时参加了左翼音乐组织,运用职责之便进行革命音乐宣传。
抗战爆发后一度在国外开展救亡歌咏活动。
1940年到新四军中负责音乐宣传工作,1941年牺牲于“皖南事变”。
其代表作品有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歌剧《洪波曲》等。
任光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电影音乐作家,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音乐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3、吕骥答:吕骥(1909—2002),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
原名吕展青,笔名霍士奇等。
湖南湘潭人。
自幼对民间音乐兴趣浓厚,1924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五四”以后的新式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邱望湘的指导下开始接受西洋音乐教育。
1930、1931、1934年三次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钢琴,均因生活和政治原因中途辍学。
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
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学院。
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并当选为音协主席。
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4、李抱忱答:李抱忱(1907—1979),音乐教育家、合唱指挥家。
北京市人。
1930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热心于组织、领导合唱活动。
1935年赴美,在欧柏林音乐学院进修二年,获音乐教育学士及硕士学位。
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国立音乐院教授、教务主任。
1944年再度赴美,194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音乐教育博士学位。
1972年入美国籍。
著有《李抱忱音乐文集》、《李抱忱歌曲一、二集》、《合唱指挥法》等。
13、何谓“左翼音乐运动”?有哪些左翼革命音乐组织?答:“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著名的左翼革命音乐组织如:1933年聂耳、田汉和任光参加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又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4年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骥等人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
1936年,为了有利于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翼文化工作者主动解散了左翼各文化组织,左翼音乐工作者纷纷加入到救亡歌咏的行列。
14、中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是哪位作曲家所作?请对该剧加以简要介绍。
答: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是《长恨歌》。
韦瀚章词、黄自曲,作于1932年。
全部七个乐章首次发表于1943年5月重庆《音乐月刊》第二卷第一期的“长恨歌专号”。
该剧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长诗为题材,既表达了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唐明皇“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而引发民族灾难的批判。
全曲共分十个乐章:①仙乐风飘处处闻,②七月七日长生殿,③渔阳鼙鼓动地来,④惊破霓裳羽衣曲,⑤六军不发无奈何,⑥婉转蛾眉马前死,⑦夜雨闻铃肠断声,⑧山在虚无缥缈间,⑨西南宫内多秋草,⑩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