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 实验现象并归纳科学规律。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的震动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声 速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播的 介质有哪些?必须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找出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总结出声音的传播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初中物理多媒体课件教学作用

浅谈初中物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急迫和复杂的工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海伦·凯勒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乐学的倡导者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其中“乐”即兴趣,兴趣是获知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内驱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催化剂。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掌握该事物的可能性就有了成功的保证.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为有了兴趣,学习时精力集中,感受深刻,记忆牢固,而且联想丰富,达到“心骛八级,神游万仞”的境界。
在现代教学中,适时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的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此外,多媒体刺激强度大,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在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对课件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把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接受过程和单一的知识“储存”过程变为主动地思辨性的发现过程。
下面我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多媒体课件在引课中的作用: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用好奇心去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的境界。
”可见,好奇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以获取知识为满足和快乐。
多媒体课件具有鲜明的色彩、动静交替的画面,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是听觉、视觉的同时传递。
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置身于一种多方位、立体感的境界,产生新奇的感觉,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当今教育的全面变革。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物理思维的形成过程,使物理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我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利用截取的视频文件,给学生展示了海市蜃楼的美妙景观,使学生对光的折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种做法我体会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物理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应用,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物理问题,选择物理问题就成为物理教学活动的关键。
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动的路程 、 间的模 拟测 定、 时 实验数据 记录 、 析和结论 的得 分 出等几方 面 , 逐步 引导推进 实验进程 。在教 学时 , 我让 学生在
实践 中可 采取 以下 几种方法 。
1 设置 问题 让学 生阅读教材 并思考 。如 : 学过相对 静 . 在 止概念后 , 可提这样 的 问题 让学生思考 : 一个人睡 了一觉 , 有
立 社会主义 荣辱观 的必要性 和现实意 义 。另外 ,还 可 以利用
节假 日, 布置 一 些探究课 题 , 《 心 目中的低碳经 济》 嫦娥 如 我 《 号 中的哲学》 , 等 引导学 生从文化 、 经济 、 治、 政 哲学等 角度撰 写 , 体会或 小论文 , t l 得 以提 高他们理论 联系实 际、 以致用 的 学
2 1 年 第 1 ( 第 16 ) 0 1 期 总 4期
… … … 一 一 … 一 ・… 一 -
浅谈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实验 教学中的应用
陈美华 仁 怀 市城 北 中学,贵 州
摘
仁怀
5 40 65 0
要 多媒体 实验 课 件 合理 运 用 于 演示 实验 、 生 实验 和 实 验 复 习 中, 以弥 补 实验仪 器短 缺 、 示 实验 学 可 演 课件 实验 教 学 实验 复 习
实验 , 也不失为 一种很好 的方法 , 下面就在 实验教学 中如 何应 用多媒体 课件 , 谈谈 自己的做法和 想法 。
一
电脑上单 独或分组 利用课件 对实验 进行模拟 操作 。学生用 课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优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第十五章《电磁感应》。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与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与应用、楞次定律理解;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理解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案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器材、演示用电磁感应装置、多媒体课件;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作业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好奇心。
2. 例题讲解: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案例,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楞次定律4. 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发现者;(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感应电动势表达式;(3)解释楞次定律,并举例说明;(4)列举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三个案例。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磁场中,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发现者是迈克尔·法拉第。
(2)感应电动势 E = Blv(B:磁感应强度,l:导体长度,v:导体速度)。
(3)楞次定律:在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方向总是与改变它磁通量效果相反。
(4)案例: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理解还需加强,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如何合理利用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如何合理利用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牛 司 斌
( 河南省原阳县实验初 中 河南 新 乡 4 30 ) 550
中 凰分 类 号 : 3 文 献 标 识码 : G637 ^
四、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重点突出。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 ,课件内容 的结构也是一个值得注意 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 制作和使用课件时 ,只注重课件内容的视觉效
解。 三、 多媒体 课件要做 到以学生为主体 。
、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特 点之一是授 课速度快 、 课堂容量大。 而有些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 进行授课时 , 只追求授课的速度和课堂的容 量, 而 忽视 了学生的学习效 果。教师要求全面考 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 力. 也就是要真正体现出“ 以学生为本” 的教学策略 。 在教学中借 助多 媒体技术手段创设 的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时 ,所面对 的学 习对 象是具有不同认知和兴趣水平、 不同学 习动机 的学 习 体, 群 对知识的 接受速度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 新知识 的认识是需要 一个过程的。 对 如果我们只是追求授课的速度和课堂容量 ,而忽视学生对知识掌握 情况 , 学效果不但得不到提高. 教 反而会大大降低。那我们怎样做才 能真 正提高教学效 率呢? 本人认为 :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 受新知识的能力 , 另外还要清楚知识的难易程度 , 根据这两个主要 因 素去决定知识讲授 的速度。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应放在学校的教学当中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 它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将推动整个教育教学 的变革 , 引发教育 观念、 教学内容 、 教学模式 、 教学手段等一系列 的变化。 而多媒体应用 于物理教学当中 , 优越性更为突出 , 其 它能把抽象的 、 复杂的、 学的 难 物理学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 乐于学习的一门 自然科学。 它能充分调 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诱发学 生的学 习动机和 兴趣 , 良好学 习环境 , 而改善教学 创建 从 质量 . 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得到很好发挥的同时 ,有不 少教师 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 , 使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 。 以下是 本人的一些看法: 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 ( 、 一)充分发挥粉笔板书的作用 传统媒体包括文字媒体和语 言媒体两大部分 , 它经过多年的发 展和完善, 就算在现 代化 的今天 , 它的许多优点也是现代化媒 体无法 替代的。 有些教师存在这样的一种误解 , 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不 再需要粉笔和黑板 这些 古老的教学设备了。在教学过程中把 教学的 重要内容在银幕 上显示了就算 , 而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写 。 这样的物理课的教 学效果将会是 :学生就好像看电影一样对这 节课 的内容的印象很模糊 , 尤其是基础较差 的学生更难留下深刻 的印象 。 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但如果在教学过程 中, 在不同的环 节对不同媒体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整合 ,把它们各 自的优点都发挥出 来, 那样的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因为在使用多媒体课 件进行教学 的过程中。 传统板书可以发挥 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 有助于学生掌握 教学内容 , 调节教学进程 , 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性 , 此外 , 板书还有示 范作用。 例如 。 学生在 学习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 , 教师在讲授光的折 射规 律的特点有哪些时 ,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出折射光线 、 入射光 线、 法线这三者是否在 同一平面 , 射角与入 射角是否相等 , 折 光从空 气射人水中或光从水 中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 折 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等并把它们的关系板书出来 , 后再让学生 然 去归纳总结光 的折射规律。这样 的教学才刽 吏 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 的理解 。 同时还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 力。 ( 、 二)充分发挥语言媒体的作用 在 教学过程中 , 某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 的使用 , 想要把整 节课的教学全过程都编入课件里 ,就连教师所要说 的一句话都预先 制成 课件 , 用课件代替教师进行教学 。 然后 以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越 多 就代表那节课的教学质量越高 。 而忽视 了教师临时的 、 的口语作 随机 用。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必须将教材的内容按照学生实际认知情况重 新加 以组织改造, 并用准确 、 生动 、 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 以便 学生理解和接受 , 教师的教学语言制约着教学质量 的高低 。 以在教 所 学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 的作用。 二、 耍处理好多计算机的模 拟实验与物理实验的关系 实验是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科学基础 ,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
2024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全套精美课件全集

2024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全套精美课件全集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常见力的产生及作用方式运动的概念、分类及描述方法2.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与应用摩擦力的实际应用案例3. 浮力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浮力的实际应用案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摩擦力、浮力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产生与作用、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球、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和浮力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 力与运动: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举例说明常见力的产生及作用方式。
2) 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浮力:讲解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分类常见力的产生及作用方式2.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浮力: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2) 计算给定情境下的摩擦力和浮力。
3) 分析浮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1) 略2) 略3)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物理实验的成败决定着物理课堂教学之优劣。
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实验兴趣和探究热情,使物理实验教学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但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是物理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人在多年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归纳如下,希望对广大初中物理老师有所裨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效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初中学生知识面窄,直接经验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而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用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非常有效。
“飞行员手抓子弹”可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奥运赛场的飞人大战能激发学生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兴趣;世博会现场丰富的内容也能激发学生观察光、热、电效应……但是,学生接触多媒体课件多了,新鲜感自然减弱,如果教师的课件不能及时“升级换代”,老是“飞入”、“缩放”,风铃声聒噪、百叶窗花眼……学生就会产生感觉疲劳,继之乏味,甚至厌烦。
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方式方法要不断翻新,才有可持续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
备教材,备学生,然后精心制作课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课件可“复制”可“共享”,既是优势,又是缺点。
它能节省教师的时间、精力,但也容易使教师懈怠,不假思索“粘贴”过来,随便“共享”,反而弊大于利。
例如,2004年刘翔得世界冠军,那短短的十几秒跨栏镜头激动了国人的心,当时用这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运动快慢的比较非常有效,但时过境迁,今天再用它就激不起学生多少反应了。
还有“怎样增大与减小压强”,滑雪、沙漠巨轮车、大型牵引车等都是较典型的例子,但我们县地处长江与巢湖之间,是一片圩区,周围大河环绕,其中沟渠纵横,池塘星罗棋布,却从未见过滑雪、巨轮车、牵引车之类的物体,所以教师制作课件时就不能以它们为重点了,而要在桥梁、涵洞、船只上做文章。
这样的课件才能真正起到“激活”的作用。
当然,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是多多益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二)
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
上一节课所学的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这一 上一节课所学的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节里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首先, 节里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首先,请同 学们看一下上图,图中说明什么科学道理呢? 学们看一下上图,图中说明什么科学道理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练习题: 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 4 若不计磨擦和动滑 轮重F= 1/4 G物 若不计磨擦, 但计动滑轮重 F= 1/4(G物+G动)
n= 5 若不计磨擦 和动滑轮重 F= 1/5G物 若不计磨擦, 但计动滑轮重 F= 1/5(G物+G动)
G物
G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拉起一袋重为1000牛的粮食, 若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摩擦不计,则拉力应为( ) A.1000牛 B.2000牛 C.500牛 D.400牛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概念: 工作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 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特点: 能省一半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r r r
F1
F1
F2
r
F2
动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 力臂二倍的杠杆
定滑轮和动滑轮还有什么特点呢?如下图所示, 定滑轮和动滑轮还有什么特点呢?如下图所示, 如果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 如果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物体升 高一格绳子的另一端分别升高多少格? 高一格绳子的另一端分别升高多少格?如果物体升 高两格呢? 高两格呢?
结论:用定滑轮拉物体不省或费距离,用动滑轮拉物体需移 用定滑轮拉物体不省或费距离,
答案: C
�
动更大距离. 动更大距离.
结论: 结论:
1.定滑轮: (1) 定滑轮: (2) (3) (4) 2.动滑轮: (1) 动滑轮: (2) (3) (4)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 不省也不费距离 实质: =L2, 2,等臂杠杆 =F2 实质:L1=L2,等臂杠杆 F1=F2 不改变力的方向 省一半力 要多移动距离 实质:L =L2, :L1 2,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 实质:L1=L2,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 的杠杆 F1=1/2F2,
演示
使用动滑轮拉物体. 使用动滑轮拉物体. 仔细观察实验,留意力的方向及大小. 仔细观察实验,留意力的方向及大小.
演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1 2 3
F
弹簧测力计示 钩码所受重力F2/N 数F1/N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滑 轮 组
滑轮组的应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1,动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1,特点: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方向 2,省力情况: (n为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 若不计磨擦和动滑轮重,F= 1/n G物 若不计磨擦,但计动滑轮重,F= 1/n (G物+G动)
滑轮: 滑轮 周边有槽,可绕着装在 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如何利用一个滑轮和一根绳 子把货物提到高处? 子把货物提到高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一)定滑轮 图一) 的应用
(图二)动滑轮 图二) 的应用
工作时,轴的位置随被 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叫动滑轮.
工作时,轴的位置固 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 轮.
探究: 探究: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以钩码做重物, 以钩码做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使用滑轮 拉起重物所用的力,探究两种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拉起重物所用的力,探究两种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拉物体. 使用定滑轮拉物体. 仔细观察实验,留意力的方向及大小. 仔细观察实验,留意力的方向及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F 实验次数 1 2 3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钩码所受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 示数F1/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2,动滑轮
{ {
概念:工作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 定滑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定滑轮和动 滑轮,同学们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 滑轮,同学们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请说明它 们分别是哪一类滑轮. 们分别是哪一类滑轮.
以下是滑轮常见的几种应用: 以下是滑轮常见的几种应用:
图A
图B
图C
图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滑 轮 的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友爱中学:张超英
复习提问:
(图一)
1. 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平衡的条件? F1l1=F2l2 2.杠杆的应用: 2.杠杆的应用: 杠杆的应用 杠杆一般可以分为 省力 杠 杠杆.如右图所示, 杆和 费力 杠杆.如右图所示,图 杠杆, 一所应用到的是 省力 杠杆,图 杠杆. 二所应用到的是 费力 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