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同盟会的建立

【历史课件】同盟会的建立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两派间论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应如何评价两派的观点?
3、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
感受大论战
(一)观点:
焦 派 点 别
对清政府的态度 极力维护 暴力推翻
政权形态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土地制度 维护封建 土地制度
保皇派 革命派
平均地权 土地国有
两派异同:
异:a.革命派---武力推翻清政府,民主共和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 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一)同盟会的建立
1、背 景
A、必要性: 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的失败 B、可能性:
①思想条件 ②组织条件 ③革命形势 ④领袖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 孙中山崇高的革命威望
2、建立
时 间 1905年8月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为基础
主要领导 组织形式
孙中山、 黄 兴
总部——支部——分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政治纲领
机 关 报
《民 报》
黄兴(1874~1916)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杞 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灭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灭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灭一、考点透析1、本章主要知识点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本章节讲述近代中国20世纪初期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总体特点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学习时应以理清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为重点,通过20世纪初中国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分析,认清民主革命是当时的历史潮流;从民主革命斗争、封建统治势力的反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建立立体知识结构;另外还应通过对同盟会的理解,以及武昌起义后国内外各种势力的不同反映等问题的分析,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2、重点掌握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评价;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条件、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革命的结果及其原因、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二、历年真题展示第一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考点3-1-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1、建立条件①革命思想的传播②革命团体的出现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起义的失败⑤孙中山的个人努力2、 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1)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机关刊物《民报》【例3-1-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A.反清复明B.反满兴汉C.反对民族压迫D.反对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

因此,其实质意义是反对封建统治。

故选D。

【例3-1-2】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建立B.广州起义C.兴中会建立D.黄花岗起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保皇派
革命派
推翻清政府 的统治,建 立民主政治
“民权”是不可 抗拒的历史潮流, 天下田应为天下 中国人不比欧美 人同耕,地主垄 人低劣,有能力 断土地,不利于 社会发展 实行民主政治
(三) 论战的实质和作用
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资 产阶级不同派别在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 式之间的斗争。
3 (2010高考全国文综Ⅱ,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
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 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 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B )
A.天赋人权 C.君民共主
B.主权在民 D.民贵君轻
【点拨】 此题难度适中,关键是要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百姓
作用:1. 革命派在理论上击败了保皇派,占领 了思想阵地,保皇派陷入孤立。 2.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 革命高潮的到来,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反封建主义的角度,比较维新派与革命的思想 主张有何异同?造成这种差异的阶级根源是什么?
相同点

(1)都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 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2)都侧重介绍、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 有进行彻底批判。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6.1906年12月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章太炎发 表演说:“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 俗称秀才造反。”章太炎所说的“秀才”指的是( D ) A.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B.地主阶级的顽固派 C.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解析】 本题材料中“现在的革命”指当时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所以“秀才”指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

同盟会PPT教学课件

同盟会PPT教学课件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进入新阶段
??三民主?义怎样提?出的??

? ?
? 孙中山对同盟会 ? ? 政治纲领如?何阐发的?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核心
平均地权
武力推翻 清朝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2、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 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3、促使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 4、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5、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苏联的参战。
答: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
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定有何意义?
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主菜单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 的图谋。
下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 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它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 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 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同盟会PPT课件

同盟会PPT课件

3、要不要改变封 建土地制度 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推动革命运动高涨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
革命党人发动有了全国 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民主革命进 入了新阶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继之而起的革命派与 保皇派的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 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革 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使民主革命的影响大 为扩大,使 推翻清王朝成为人心所向,加速了 革命发展的进程。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建立的历史条件
(2)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 (4)实践基础: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1)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
2、必要性 分散的 革命团体各自领导的起义均
失败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机关刊物:《民报》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3、建立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进入新阶段
? ?

? 三民主义怎样提出的?


孙中山对同盟会



? 政治纲领如何阐发的?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武力推翻 清朝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核定地价
2、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 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 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暴力 推翻清朝政府
维新派与顽 固派的论战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PPT资料25页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PPT资料25页


主观方面: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
会 时间: 1905年
建 立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及 地点:日本东京
其 政 治
政治纲领:驱除……创立……平均…… 机关刊物:《民报》
纲 性质: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
领 意义:标志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名称
特点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影响下的第一 次武装起义
4.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进攻 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 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势 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 付局面
•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 C、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 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 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答案(1)主权在民。(—2—)《行中政华、民立国法临、时司约法法三》 权回分答立:的(原1)则材;料主一要体目现的了是什限么制原袁则世?凯独裁,维 护 式(目共 大2)的和 总材是制 统料什度后二么;把体?约它现结法废了果成 除什如为 了么何一 。原?纸则空?文这,一袁规世定凯的就主任要正
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 充分表明孙中山
A、幻想帝国主义不会破坏中国革命 B、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 C、要兼程回国,亲自领导革命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士凯保持中立 A

同盟会的建立正式版

同盟会的建立正式版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起义概况一览表
名 称 时间 领 导 人 特 点
萍浏醴起义 1906. 浙 皖 起 义 1907. 镇南关起义
刘道一
同盟会影响下爆发 的首次大规模起义
徐锡麟 秋瑾 浙皖两地合作 孙中山 黄兴 发生在中越边境 准备较充分
1907.
黄花岗起义 1911.
孙中山 黄兴 影 响 最 大
[试分析]
同盟会成立前,革命团体因分散起 义而失败,在成立了统一的政党同盟会 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为什么还是失 败?
•同盟会领导人的软弱,始终没有深入发 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各自为战,力量单薄,对各地分散的斗 争未加联系,缺乏配合 •清政府力量过于强大
课堂练习
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是 (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保国会 2、孙中山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即三民 主 C 义的核心是 ( ) 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3、 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C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 指导 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4、 三民主义的主要缺陷有( D )
①反帝目标不明确
②反封建目标不明确 ③不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④土地革命纲领不彻底
A、①④ 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
5、革命派与保皇派间论战的焦点不包括( B

A、是否要暴力革命 B、是否提倡西学
C、是否要实行民主政治
D、是否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6、黄花岗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D )

高一历史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点

历史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点一、同盟会的建立1.条件(1)可能性①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使革命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2.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3.政治纲领(1)内容①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

(2)评价①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历史意义(1)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革命形势的发展1.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原因: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反对革命。

(2)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影响: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1)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联合会党发动了萍浏醴起义,这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2)此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掀起高潮,较著名的有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镇南关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计划、月计划、 每日、每小时按计划生产 ----生产计划的保证 3.彻底排除浪费 浪费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没有也可以的物 4.作业的标准化 有标准作业书,作业基准书,不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作出规定, 遵守而且改善这个规定, 不停地进行改善 --- 遵守--- 再改善的活动才可 称为标准化。 5.有附加价值的工作 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利润) 现场要有大局观,辨别生产瓶颈,采取最优对策 6.积极应对变化 基本要求 ------ 决定标准书等作业的基本,养成遵守的习惯 先观察 ------ 事前收集情报,采取下一步措施 掌握实力 ------ 提高技能和扩大实力,提高设备稼动率等

精益生产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何谓现场
1.现场包含“ 现”与“ 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 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瞎忙) 盲目: 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 糊里糊涂。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 分析现状 ----找出瓶颈 --- 采取措施 ----解决问题 ---- 提高产量(显示能力) 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4M1E 人员( Man): 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 Machine): 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 Material): 纳期,品质,成本

Welcome !!!
欢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灌输实施“双检”的重要性。 不定时的现场抽查 有问题出现时强调“双检”关联双方的责任。 6.修理作业 a、修理作业是指对不良品实施的纠正措施。 b、要通过修理,举一反三,提出反馈意见,防止再发生。 c、埋头苦干苦干,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d、修理员是生产部管理者,尤其是组长的摇篮。 e、修理品的管理: 修理品需经过原检查工位重检 对修理品有适当的标识 修理中发现多次修理或有重大隐患应立即报告 7.执行作业指导书 a、班组长要熟悉作业指导书,并教会员工; b、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作为标准,任何时候作业人员必须遵守。 c、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提出修改意见,待修订批准后才可执行。 d、“ 5 他法”: 讲给他听 做给他看 让他试做 帮他确认 给他表扬 8.抓住现场的主线 a.现场的主线是什么?生产计划 所有现场人员都围着它转。是焦点。 是工作目标

现场管理中的生产准备 1。生产工艺和资料准备: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图纸, QC 标准等 2、工装夹具、工具、辅助材料、劳保用品等的准备 3、设备、仪器、工装的安装、调试 4、人员的岗位安排和产能设定 5、现场员工的生产前培训 6、物料、设备、工艺、资料异常的发现和反馈 现场确认 1.现场配置管理表: 也叫生产线配置管理表:它的形式象检查清单一样,可以使管理者确认现场的布置状态。 指定工位人员,工具用品,仪器,材料的放置区域,作业方法,记录单等。 2.现场器具点检。 时机,范围,责任者,频率,方式,内容,记录,确认。 作业日报的管理 作用 1、交货期、品质、安全、成本管理等多个项目管理的工具; 2、方便与上司和其他部门传递情报、交流信息; 3、出现各种异常或问题时,作为原因追踪的资料; 4、帮助管理者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 常见问题 1、内容太多,记录起来很费时间; 2、需思考、回忆、判断内容太多,很异常,所以马马虎虎算了; 3、自己不愿意写而让他人代写; 4、没有人指导怎么填,所以随便填就行了; 5、工作日报只是当成资料收集起来,上司也不看,也没有什么作用。 作业日报的要求
现场的日常工作
1.现场的质量管理 现场如何确保优良品质呢?避免失误的 a、取消此作业 b、不要人做 c、使作业容易化 d、检查
5 原则:

深入一线、信息畅通、了解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 /动作研究 6.现场的注意事项 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
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1.日常管理的要点
a、重视所有管理项目 今天抓品质,明天弄设备? b、决定重点管理项目 原则:“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决定重点项目 “应该做怎样的程度为止”,管理水平的设定 c、管理的习惯化 量化及明确一些日常工作,管理习惯化 2.日常管理的进行方法 P- D- C- A 管理循环 如作业管理,目标为生产计划的达成、生产率的提高。 P(计划):达成生产 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 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的差 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 3.现场管理方针 a、生产部的工作口号: 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传递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