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合集下载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一篇: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

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

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

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时间:1912年3月②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晚清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以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为骨干力量、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孙中山领导下,于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同盟会发生了分化,最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革命思想和计划,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该方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民族独立:孙中山认为,中国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和侵略。

他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

2.民主政治:孙中山提倡民主政治,认为人民应该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

他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原则。

3.经济发展:孙中山认为,中国应该发展现代工业和商业,推动经济发展。

他主张通过改革土地制度、鼓励实业投资、引进外资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

4.文化教育:孙中山提倡新文化、新教育,认为文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他主张推广现代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

5.反帝反封建: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认为这是阻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两大敌人。

他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实现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革命计划,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进步。

虽然该方略最终未能完全实现,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试析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试析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试析[内容提要]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作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Abstract: Tongmenghui is the first modern national and unificational bourgeois revolutionary party in China。

It has a vital in publicity, organization and specific revolutionary planning。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which is the revolutionary programmer of Tongmenghui is a more systematic and clear program of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But as a revolutionary program,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 exist its own shortcoming which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Key words: Tongmenghui, revolutionary programmer, shortcoming作为问题的提出,有必要首先对三民主义作简单的辨别。

三民主义在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随着革命形势与时代背景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一是从兴中会到同盟会时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旧三民主义;二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阐述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2013中考历史备考: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013中考历史备考: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013中考历史备考:孙中⼭的主要⾰命活动中国民主⾰命的伟⼤先⾏者──孙中⼭⼭东 ⾼会学背景材料】【背景材料中新社台北五⽉⼆⼗⼀⽇电(中新社记者邓敏耿军):五⽉⼆⼗⼀⽇,孙中⼭先⽣奉安⼋⼗周年纪念特展在台北的“国⽗纪念馆”开幕。

“北上筹国是”、“尽瘁棲碧云”、“宇内同悼殇”、“安寝紫⾦⼭”,四个单元将孙中⼭先⽣于⼀九⼆四年⾄⼀九⼆九年期间的事迹完整展出,重现⼀代伟⼈于晚年病痛折磨中依旧为国家、民族⼤义鞠躬尽瘁、死⽽后已的情操。

⼆⼗⼀⽇上午九点四⼗五分,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党团要员⾄孙逸仙纪念馆。

九点五⼗五分,台湾地区领导⼈马英九也来到孙逸仙纪念馆,向孙中⼭先⽣的铜像献花、三鞠躬。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告诉中新社记者,今年六⽉⼀⽇是孙中⼭先⽣奉安南京中⼭陵⼋⼗周年。

为缅怀孙中⼭先⽣的历史勋业,中国国民党与台北“国⽗纪念馆”共同主办这次特展,共展出照⽚⼀百六⼗件,⽂件六⼗件,还有⼀部特别拍摄的⼗五分钟的纪念⽚,有很多重要的历史⽂献都是⾸次展出。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了解孙中⼭的主要⾰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亥⾰命的历史意义。

1.1894年,孙中⼭组织了⾰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他建⽴统⼀的⾰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任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民主共和国,改⾰⼟地制度的⾰命纲领。

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它的成⽴,⼤⼤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

三民主义是孙中⼭领导⾟亥⾰命的指导思想。

2.1911年的⾟亥⾰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但是,⾟亥⾰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命题设计】【命题设计⼩刚同学对“中国民主⾰命的伟⼤先⾏者──孙中⼭”进⾏了探究学习,设计探究板块如下,请你参与:板块⼀材料展⽰材料⼀我们⾰命的⽬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专制,故要民族⾰命;不要君主⼀⼈专制,故要政治⾰命;不要少数富⼈专制,故要社会⾰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成立——(1)原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各地革命活动的发展,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

(2)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3)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

孙中山成为公认的革命领袖,民主革命就有了统一的领导人)。

2、三民主义——(1)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2)内容:①、“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

“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③、“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3)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是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前夕制定的一项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制定者是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制定背景是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国家面临着外侮和内忧的双重压力。

中国人民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它成为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核心思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

中国同盟会主张通过联合各方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在中国同盟会的计划中,各民主派别、各地区爱国人士应当团结起来,共同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中国同盟会提倡的联合战线,最终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兴民权,建民主”的口号。

这一口号意味着要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中国同盟会认为,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

中国同盟会还提出了“兴学术,创文明”的主张。

中国同盟会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文化的兴盛,中国才能摆脱落后和被侵略的命运。

因此,中国同盟会主张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辛亥革命时期,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同盟会提出的民主、科学、文明的理念,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潮,影响了后来的革命运动和社会进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优秀版)

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优秀版)
1、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2、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①进步性: 民族是前提、 民权是核心和首要任务、民
生是补充。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反映资产 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以及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②局限性: 没提出反帝要求,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4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5
C 创立民国
DD 平均地权
4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是指﹙ ﹚
A 创立民国
B 平均地权
C 反对民族压迫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2002年全国春季文综;15)在20C初出现的资 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
D 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它 ( )
A、成立时间最早
与 武 昌
练 习
C
⒈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段的标志是﹙ ﹚
A 兴中会建立
B《 民报 》创刊
C C 同盟会成立
D 武昌起义爆发
2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的纲领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
3 A 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4 C 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D 土地纲领
3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 ﹚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含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的 任务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给人 民以民主和自由。
评价: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 享,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 土地纲领。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 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摘要:
一、前言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革命方略的内容
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
四、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影响
五、结论
正文:
【前言】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 年,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组织。

同盟会以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为奋斗目标,对我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同盟会的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积极联络各地的反清力量,策划和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革命活动。

【革命方略的内容】
同盟会的革命方略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方面。

1.民族主义: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

2.民权主义:主张创立民国,实现民主政治。

同盟会主张建立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的政治权利,以取代满清的专制统治。

3.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改善人民的生活。

同盟会关注土地问题,提出土地应该归农民所有,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

【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影响】
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对我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同盟会还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满清政权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结论】
中国同盟会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组织,其革命方略对我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迈出了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