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_历史

板书设计_历史
板书设计_历史

第七章板书设计

一、中学历史教学板书的几种基本方法

?A、提纲式板书(要点式板书)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1、《告台湾同胞书》:1979

2、一国两制提出:邓小平80年代初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提出:1982

(2)签订联合声明:1984

(3)回归:1997.7.1

(4)意义

2、澳门回归:1999.12.20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金门停火与探亲交流——打破隔绝

2、海基会与海协会成立(1990)——对话

3、九二共识(1992)——突破

4、胡连会(2005)——新发展

?B、问答式板书

?C、表格式板书

?D、图示式板书

?E、方位式板书

?F、线索式板书

?二、板书设计的依据

?1、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章目要点为依据;

?2、以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1)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发展过程);?B、历史人物的各种关系;

?C、历史事实的时间和空间;

?

三、黑板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正板书:占黑板的3/4,且靠左或中

间,体现教材内容的体系和教学重点

(1)内容:

A、讲课的标题:写在中央或靠右

B、大标题:一般按教材中的子目板书

C、小标题:围绕大标题而阐述,内容必须一致。

A、要醒目,字体大小适中;

B、简明扼要;

C、重大事件要标明时间、地点、人物;

D、大小标题一般不重复,且一般不能擦;

E、内容尽可能不要太空洞

2、副板书

一般写在黑板的右边,占版面的1/4左右,内容一般包括较为重要的陌生人名、地名,图表、图示等。

2012教师面试技巧之英语教师面试的12点建议

1.别拿着书本或教案。每人20分钟左右,有Self-introduction,有课文讲解,有主题发挥,有回答问题。所以,课文讲解也就10分钟,难道背不过?有的试讲人每个老师都给一份教案,刚开始有个好印象,但随后就没新意了。

2.写板书时不要完全把后背转向评委。师范生可能注意这一点,但非师范毕业的就要注意了。写板书时后转最大限度是身体与黑板成90度,要随时和评委或学生保持目光接触。

3.板书要适中。一般而言,试讲人的板书易于偏多,最后完全是写板书,很少说话了。板书占的比例只是10%左右。

4.语音语调不要起伏太大。相信大家的发音没问题,但语调就有差别了。有一些人,yeah,ok,hmm,right,amIright等用的很多,影响了表达的流利度。

5.不要选择偏僻的主题。让评委感到自己的词汇量有限不是好事,同时也因此没有了衡量你水平高低的标准。

6.不要说汉语,哪怕一点点。

7.板书一遍成,不擦后再写,更不能出现拼写错误。如果要更正,要用板擦,不要用手擦,看起来很乱,很脏。

8.口语要流利,表达要和逻辑。不要中间停顿,不要经常重复。

9.不耍小聪明。具体例子就不举了。如果耍了小聪明,被发现了(一般都会被发现),后果就是评委们一致认为你不诚实,而没有任何人愿意和不诚实的人相处的。

10.年龄大一些的人,要注意:可能有教学经验了,这是优势,但是表达流利度、反应能力不如刚毕业的年轻人,同时也不太注意衣着了。

11.注意衣着,注意风度。衣着要简洁,冬季试讲时也不要穿羽绒服;风度要优雅,至少作到大方。不要太张狂,即使你的水平很高,否则会让人想到你不会安心一直待在这个单位的。

12.长相虽是天定,但是在水平相当情况下,长相好的机会肯定要多一些。这没办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胆自信,衣着简洁,举止大方,口语流利,板书规范,你肯定会得高分。

2012年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板书技能

一、板书的概念及分类

(一)板书、板画的概念

1.板书

板书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黑板上、投影片上(或用Powerpoint

工具制成计算机课件),用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将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手段。板书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朱绍禹先生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2.板画

板画是板书的一种特殊形式,板画也叫黑板画,是教师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以简练的笔法,将事物、现象及其过程描绘而成的生动形象的特殊板书。板画能突出事物或现象等的本质特征,示意过程。板画是以线条、一笔画、简笔画、漫画、素描等方法绘制的形象画、模式图或示意图等图画形式来代替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真正发挥板画的教学功效,教师需要掌握板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教学语言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视觉跟听觉配合。

(二)板书的分类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正板书、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在黑板一侧写出的零散的分析与演释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檫掉或择要保存。板书的原则及功能

(一)板书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板书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必须对教材加以高度概括和浓缩。做到重点突出,纲目分明;因果从属,有机联系;浑然一体,了如指掌。标题的选择,更要反复推敲,起到画龙点睛和统摄整板的作用。

2.系统性原则

板书要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抓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展现出知识的层次,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格式,在教学时才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一块黑板分为三部分,主体部分在中间(主板书),应占黑板的五分之三,左右空出的部分(副板书)可以写其他辅助性的东西,如简笔画。

3.科学性原则

板书的用词要恰当,语言要准确,书写要正确,不写错字、别字、病句,笔顺正确;不写任意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生造词语。表达要规范、线条要整齐美观。板书要让学生看得懂,引发学生思考,避免由于疏忽而造成意思混乱或错误。

4.多样化、趣味性原则

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不断有新的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意、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5.简练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精练、概括,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功夫,力求简明、精炼、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抓要点,抓关键’不要不分轻重、不分主次。

6.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启发式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包含于教学全过程的方方面面。例如,板书中的一个问号、一个箭头、一个括号等,都可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讨的兴趣,激发起它们的求知欲。

7.示范性原则

教师的板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习惯。因此,教师的板书应该规范、准确、整齐、美观,切忌龙飞凤舞、信手涂抹,不倒插笔,不写自造简化字,一字一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要有所推敲。

8.即时性原则

即时性,就是要掌握板书的最佳时机,当师生都觉得不吐不快时,以板书代言;正值学生感到朦朦胧胧之际,教师的板书一字一句使之恍然大悟,受到启迪,如雪中送炭,可以说板书是教学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

9.可观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追求艺术的美感,要精心设计,刻意书写,使整个板书的布局格式与内容安排成为一种艺术创造。可以用精炼确切优美的语言再现内容美;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显露色彩美;可以用优美的布局、精心的设计,规范的书写,体现造型美。

(二)板书的功能

精心设计的板书浓缩着教师备课的精华。直观的板书,可以补充教师语言讲解的不足,展示教与学的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在课内利于学生听课、记笔记,在课后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板书还便于教师熟记教学的内容和程序。一般说来,板书具有以下作用

1.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学科的特点设计板书,板书的内容通常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在

关键的地方可以标识,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和绘画。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板书,以书面语言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再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化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2.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巩固记忆

教师上课有明晰的思路,教学步骤合理精当,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如图4-2所示。

3.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板书、板画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形的组合和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的独特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同时,板书、板画使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巧妙结合,避免由于单调的听觉刺激导致的疲倦和分心,兼顾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从而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

4.启发思维、揭示方法

教师运用板书能清晰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溶解度的计算”的教学中,明确标明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板书还能简明扼要地表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比如,解题思路分析),是帮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方法,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

5.表达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中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而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富有直观性的板书,能代替或再现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好的板书,能用静态的文字,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活动。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丁和小江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个人都要赛一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四盘,乙赛了三盘,丙赛了二盘,丁赛了一盘,问小江赛了几盘?这是一道推理性的应用题,单靠文字,小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下面一则板书,如图4—4所示。这则板书仅仅用了6个字、几条线就把五个人的赛棋关系表达清楚了。

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如对理科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分析,仅用口头语言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教师配合运用板书加以说明,就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讲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时,教师边讲解、边画图分析变化情况,可使教学既直观又生动,对引导学生思维、降低教学难度,都是有利的。

6.概括要点,便于记忆

教师的板书反映的是一节课的内容,它往往将所教授的材料浓缩成纲要的形式,并将难点、重点、要点、线索等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当堂巩固知识。教师板书的内容往往就是学生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这无疑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起引导、提示作用。

7.有助于学生树立文章脉络或教学内容的发展线索

一则好的板书,常常以精炼的文字辅以线条、箭头等符号,将教材的重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出来,如图4—6所示。

8.规范、正确的板书能为学生做出示范

教师工整、优美的板书经常是学生书写(包括字体风格、列解题步骤等书写内容、运笔姿势等)的模仿典范。心理学认为,使学生获得每个动作在空间上的正确视觉形象(包括其方向位置、幅度、速度、停顿和持续变化等),对许多动作技能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看来,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因此,教师写黑板字,画图,使用圆规、直尺绘图及解题时都应规范、正确。

三、板书类型的实践运用

板书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板书形式,按内容分,有单项式与综合式等;按表现形式分,有文字式、表格式、图表式、模象式等;按结构分有,总分式、对比式、并列式、提示要点式等,按语言运用分有提纲式、词语式等。

(一)提纲式

提纲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如图4—7所示。提纲式板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二)词语式

词语式板书是以课文中关键性词语为主组成的板书,如图4—8所示。这种板书有助于学生抓住

课文的重要词语来理解课文,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教学板书是一门“实用美学”,既要“中用”也要“中看”, 要能生动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总体说来,板书应以鲜明醒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活泼多样为好。那么,板书设计应具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符合哪些要求呢?

1.明确性

目标,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在一篇课文中指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在本单元本册乃至本年级,整个中学阶段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但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常常只抓住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板书设计的日标要明确。因此,板书时在统观全局之下,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2.简洁性

板书是一种浓缩的“提炼”艺术,它的文字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纲要性和指示性,把冗长的文字浓缩成一个图表,简洁而明快地勾出文章的脉络,即使是几个词、短语、或线条箭头都会具有特殊的含义。板书设计应抓主要内容,以少胜多,简明扼

要,精确恰当。要有轻有重,要舍得丢掉一些不必要的,否则就

无法使得必要的东西立于显著地位。好的板书,使人能掌握课文的框架,一下就能抓住课文的要点和中心,要求板书设计要用最精确的词语,句子要经过反复提炼、筛选,能以极精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表达教学要点,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3.整体性

板书是一个艺术整体。无论字数的多少都要展示一个完整的整体;无论哪种形式,结构千姿百态,都要展示一个完整的组合框架。因此,必须和谐统一。所谓和谐统一:

一是指图示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二是指结构框架本身的和谐统一,协调完美,整齐集中,具有整体性、层次性;

三是丰富与单纯的统一,活泼与规范的统一。

要能体现这一点,主要是从板书内容的内部联系着手去设计板书。比如正与反,美与丑,事物内外间逻辑关系的对应联系,或寻找以中心事件为板书的凝聚点去设计,做到前后呼应,总分统一。要做到既体现文章的思路又展示教学的思路,或用线条,

或用文字,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常采用循环式、对称式、综合式、表格式等进行设计。

4.直观性

板书本身就是一种直观形象。好的板书,图文并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留给深刻长久的印迹。通过视觉感官形象直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因为中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板书化的课文内容,记忆深刻,不易遗忘,所以要注意充分发挥直观形象的优势。形象是指反映事物的具体形态:或人物外貌品质;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或事物的形态特征;或景物的特色。直观性是说板书所反映的形象,学生凭借视觉就能感受到,在感性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一般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尽管板书有不同图画,但总是将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这就必须调动图画、

文字、符号等一系列手段才能达到目的。可以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以及简笔图画等形象地展现画面来揭示文章内容,在语文教材中,采用这种板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也可用简笔画板书,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

5.新奇性

板书设计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囿于一格。如果不新颖没有变化,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新颖独特的板书,令人爱不释手,激发学生兴趣,振奋学生的精神,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好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中学生就更是如此。

6.多维性

板书设计的思维应是多向性的,不能呆板单一,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对象、不同的要求和重点进行板书设计。思维的起点要灵活,要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构思设计,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途径之一。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写的,全文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可以根据不同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进行板书设计。

①可以按照事情经过,写作顺序设计;

②可以采用图示,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顺序,以突出直观形象来设计;

③可以突出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明确了解文章的详略和处理方法,以训练写作构思来设计。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目的,灵活多样设计出其他形式的板书来。

7.实用胜

板书要求既要“中看”,也要“中用”。“中用”是前提,“中看”是必须。板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因此,板书首先要切合教学实际:一是指板书内容要切合教学要求,字、词、句、线、圈、点要紧扣教材的精华,要尽量选用教材上的高

度概括的关键词语,切勿游离教材,任意生造;二是板书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做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尽量不板书,少板书,或者变换角度板书,学生未掌握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板书启发理解。

其次,从板书的形式上讲,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富于启发性。形式要优美,要遵循图示结构的美学原理,能唤起学生注意,容易被接受。如《鲁提辖拳扣镇关西》板书,学生边读边找有关词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学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有所启发。板书的形式,指板书的布局结构,它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要排列有序,条理清楚,无论是纵式还是横式,都要体例一致、整齐美观。形式的美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板书内容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这样才能促进“中用”。形式美主要指如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①文字美

书写端正,工整美观,一丝不苟,大小适宜,合乎规范。整

洁美观的书写,既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又为练习书写树立了榜样,为板书的内容和形式美锦上添花。绝不能过大过小、大小无序,潦草难认。

②结构美

要求结构匀称,讲究回环美,精巧、新奇、多样,形成整体美。比例适当,排列均匀,稳定平衡,严谨有序,整齐单纯,有条理,不凌乱,外形规则完整的美感,简单统一,不复杂。

③线条符号美

线条纵横交错,直曲虚实互相配合使用,与文字一起构成板书的语言。

④色彩美

恰当地运用彩笔,画龙点睛,强化学生的感知,从而加强板

书的效果。当然彩笔也不能用得太多,否则该突出的重点结果没得到突出。

⑤图示美

包括图像和图案。图像指的是图画再现课文的形象性因素,主要指“板画”;图案主要指以文字和线条,这两种“板书语言”构成的图案,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

总之,对图文形态,文字线条,行文线索,都要精心设计,综合布局,做到和谐统一。

本文来源于:https://www.360docs.net/doc/665098346.html,/article/sort07/sort053/info-2359.html

板书形式,一般由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所决定,这也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板书形式来,下面对一些常见的基本板书形式作介绍。

1.词语式

词语式,是以文章重点词语为主而设计的一种板书。这种板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并使用方便,便于设计,因而,使用也最为普遍。如《春》板书,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春的特点,丰富了词汇,使学生懂得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与描写。

2.提纲式

提纲式,是以反映文章写作提纲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以事J隋的发展为序的文章常采用这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帮助学生总结,概括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作构思,有利于选材和组织材料的训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板书。

3.对比式

双比式,是以反映文章中两种事物或两种情况之间的对比关系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它可以提取关键性的词语或主要内容,利用线条等进行对比板书,以反映课文的外部形式和内在联系。如《药》板书,就是抓住小说的明线和暗线设计板书,对比鲜明,重点突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4.回环式

回环式的板书,指首尾相连,状如环形的一种板书形式。采用这种板书,能使课文线索更加清楚,更能展现课文的表现手法,能化难为易,清楚简洁地呈现课文的脉络,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布局谋篇能力的发展。这种板书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设计的。如《雷雨》板书。5.对称式

对称式,是以有形或无形,使板书内容上下、左右、前后等两部分对称的一种板书形式。一般常用于段落结构匀称,或有对比成分的课文,这种板书能够展示各部分内容的均衡,突出结构的匀称美。如《柳毅传》板书。文章的线索复杂,板书抓住作者叙述的这根主线,在它的两侧各板书互为对称的文字符号来反映内容,清楚地展示了课文多条线索,穿插向前发展,展示故事情节的复杂关系的内容,给人以平衡对称美的感觉,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错综复杂的故事清节。

6.表格式

表格式,是用简单的表格反映文章的结构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将课文内容简明扼要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梳理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课文内容。如《药》就是采用这种板书形式。表格式也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即留出适当的空栏,让学生填写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板书,这就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和思维表达的能力。

7.辐射式

辐射式,是从一个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开去的一种板书形式。课文以一个东西为中心写的文章,常常采用这种板书。这种板书更有利突出中心物体,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如《促织》板书,如图5-7所示。它是根据促织这个物体与其人物发生关系,进行设计的辐射板书。

8.条幅式

形状如悬挂着一幅幅条画式的板书。对于分列画面组成的课文常用此方法板书。这种板书形式就能较好地展示课文的条理和布局谋篇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如《柳毅传》板书。这种板书就是用条幅式来设计的,较好地展示了课文的内容。

9.阶梯式

阶梯式,是状如阶梯,拾级而上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类板书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层次以及层次间的关系。故事性强,情节逐步推向高潮的课文常用这种板书。如《长亭送别》板书设计。10.关系式

关系式,是以展示课文事物间各种关系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有利于突出事物间的复杂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柳毅传》,要使学生弄清课文中,事物间的复杂联系是较为困难的,抓住这一难点,运用关系式的板书进行设计,就能较好地使学生弄清层次,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掌握课文内容。

11.辅图式

辅图式,是用简笔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板书。这类板书以直观形象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在图的启发下掌握课文内容,直观性强,便于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抽象思维和三维空间知觉的水平低,对一些形象和方位性较强的课文,仅凭口授和文字,是难以再现课文描绘的“形象”, 或掌握事物的空间方位,用辅图式板书即可改变。如《荷塘月色》的板书设计。

12.线条式

线条式,是以线条和文字配合组成的板书形式,不少板书都要辅之以线条。这里把它单列出来,以便突出各类线条所组成的

板书,突出线条板书的作用。从线条的多少来看,可分单线和双线;从线条的直曲来划分,可分为直线和曲线等。这类板书把课文的情节线索,或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清线索,以线条展示发展情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第六册的《促织》板书为曲直线式。

13.综合式

综合式,是文字、线条、标点、图案等各种方式综合运用设计的一种板书形式。以塑造各种强烈的视觉形象,诉诸于学生的感官。这种板书图文并茂,全面兼顾,突出主体,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窦娥冤》板书,通过文字图形以及线条等,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上述对常见的基本板书形式作了介绍。我们在这里主要是就板书形式的某一种形式的主体而言来介绍的,但就其实质来说,每一种形式都不止一种形式,它都可能会包含了其他多种形式的要素。这些板书形式,有时是互为交叉的,我们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不可能孤立单一地只用一种形式。在此需要提醒的是,所介绍的某篇课文的板书形式,不能理解为只能有这样一种板书模式,这里介绍的只是某种板书应具有的框架格式,而对某一篇课文来说则不应是固定不变的。以上我们仅对一些板书的基本形式加以

介绍,但它仅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是不可能穷尽一切板书形式的,更多的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创造。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形成的任内阁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学生知识实际、课标和升学愿望,初中生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观、初步地了解其革命过程和政治制度。因此,我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做适合学生学习就近发展区地设计,重点落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发展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方面,难点放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据课标和历史教育对人情感、价值观影响特殊作用。我应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精神,发挥其“读史明智”“古为今鉴”作用,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认识社会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神,更要突出得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历史发展过程。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史实。 2.熟记《权利法案》核心思想(内容)、责任内阁和首相产生、内阁与议会关系和首相权力。 3.理解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特点和代议制。感悟对今天社会问题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史料解读历史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论从史出”等历史意识。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思考,感悟得到知识地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地学习,感悟妥协和协商是血的教训,感悟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智慧,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有限权利和责任意识。 2.通过历史和现实联系,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C.教学设计思想 我对课标和课本研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中蕴含的法制、民主、妥协、协商、责任、有限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教学要注重知识逻辑性、开放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兴趣和广阔思维空间。我整合了教材,直接突出主题最先讲解“议会权力的确立”,学生就能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也有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条件的制度背景,更好回答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然后随历史发展,再学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为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铺垫完整的知识基础。为拓展学生知识、思维维度和照顾知识完整性,留了选作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能力、史学意识和理解知识等,为此,我亲自精心挑选切合的史料。为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史料分析和回答问题时,要点明依据。教学中设计悬疑、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分组抽签展示和“七嘴八舌”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D.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有个疑问,能帮我解决吗?“君主”给你们什么印象?“宪”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时给出两幅图片,给学生思考启发点。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 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 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 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 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 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 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 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 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 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 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 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笔下生辉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板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教师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演示。的确,多媒体课件有着其它教具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它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束缚,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新的面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感觉到只有多媒体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才会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 运用课件,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过分的依赖课件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其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课堂需要通过多媒体引入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但与此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直观的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必不可少—--板书的重要性 (一)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 不知在座的各位所在的学校,是否要求手写教案,是否每周定时检查教案,反正我校几十年来是这样要求的: 50岁以下的教师要求写详细教案, 而且必须手写,每周一检查。教案检查要求及内容如下: 1、是否提前备好一周的教案 2、年轻教师是否写详案 3、是否有三维目标 4、是否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5、是否有教法学法设计,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6、上课进度是否与教案一致 7、是否适当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8、是否有规范的板书设计 9、作业布置是否适量有效 10、是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必须写详案,详案必须有以下内容: 课题、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时间(上课时间)、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其中板书设计是教案检查的重要内容,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板书设计,它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内容,不能忽视。如果少了板书设计,在我以为就像“春节联欢晚会”少了一首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觉得还没完。 (二)板书是教材内容的一种深化和补充,不能缺少 板书的内容首先是教材内容的提炼和深化,同时也会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新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课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txt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txt 【篇一: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 南京晓庄学院王海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百家争鸣”局面的 形成 2、教材建议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设计思路】围绕“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问题研讨】本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专题内容,内容丰富,但在备课中对查阅资料不够完整,教学中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深入讲解度把握不够准,课题之间的过渡还需要流畅,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设计缺乏新颖。但个人认为在教学导入中结合现实生活。课堂总结感染力度强,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 “抗震救灾”感人图片,让学生指出从国家领导人,人民子弟兵,社会各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全世界人民对灾区帮助的画面,这是什么力量汇聚在四川灾区呢?。这些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最大特点为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提问::“百家争鸣”中所谓“百家”真是一百家吗?“争鸣”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所谓“百家争鸣”指诸子百家,形容数量很多。“争鸣”为诸子百家之间相互争辩。 教师提问::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学生回答:思考中??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高一新教材人民版《历史》第一册) 一,课前知识认知 1、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②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设置这一专题让学生的近现代人类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尤其,近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传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冲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2)此专题内容是经济成长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通过本节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 其次,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根本目的和根本体现都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习本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观点,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 再者,此专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实施为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学情调查 (1)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2)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学习方式设计 加大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二,课堂系统 1、导入: 教师身穿整洁的西装革履,脚穿一双老板鞋,头戴中国传统瓜皮帽进教室。(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在笑什么? 生:老师的服饰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师:那么,你们看看哪样是“土”的,哪样是“洋”的?怎么搭配才合适呢? 生:(七嘴八舌)瓜皮帽+长跑马褂+老板鞋;西式礼帽+西装+衬衫+领带+皮鞋等等 师:同学们,你知道除了服饰之外,社会生活还有哪些方面出现了中国传统向西方的学习和变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吗?让我们来学学历史课本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吧,它会给你答案的。 2、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划分的5个小组吗?现在,我们5个小组展开竞赛,用8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总结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在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呀!开始! 生:紧张的阅读课文,对比课本图片,在草稿上列出变化 “竞尚洋装”:长跑马褂——西装革履,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结辫陋习——断发——染彩发 缠足——放足——高跟鞋 “异味争尝”:中餐——西餐、“一品香”、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洋房和里弄:四合院——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读报刊和看电影:《申报》、《点石斋画报》、阅报会; 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阮玲玉礼仪的革新:纲常礼教、跪拜、作揖、包办婚姻、厚葬风气——鞠躬、握手、自由结婚、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 (说明:这些是课本表面知识,主要是归纳和比较能力,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程度较低的同学完成即可。教师在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图片、影视材料的直观教学资料。)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 武东小学徐桂梅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对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板书也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一、板书的作用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板书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教学意图。就是通过有关教材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学到哪些东西,受到哪些教育,形成哪些能力,通过板书可以比较突出地体现出来。 二是突出教学重点。即教学的重点可以利用板书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更为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是揭示教材思路。好的板书不仅能对学生理解教材起到引路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结构图示,把教材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是强化直观形象。板书可以通过图形、图表、线条、符号等形式使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领会。 五是便于集中注意。板书不仅有文字,而且还有线条、符号、图形等,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与教材内容相配合的及时呈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六是提高教学效率。板书用经过浓缩的简练的文字和符号等勾勒教材的内容梗概和结构思路,形成具有逻辑联系的、简明扼要而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图表,便于学生理解领会,有利于学生把握和记忆,并且节省了繁冗的语言说明,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板书设计“五要”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板书呢?专家建议我们要做到“五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25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一 8 个学习专题,共 27 课。主要是了解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的基本史 实。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 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语文课堂板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写在黑板上的字。它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依据教学内容将知识信息重新编码,给学生准确、清晰的印象 1。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半数举足轻重。语文板书是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书面语言。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它是科学,是指它要求语言准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能正确表现课文、反映教材,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说它是艺术,是指它要求文字优美、形式生动,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2。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板书的一点心得。 一、板书设计的功能及要求: 1、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设计板书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反映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是提炼板书词语的依据,教学目标规定着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意这三大目标必须在板书中有所体现。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的板书: 毁书斩使,初战三江口 窥寨察营,决计除蔡张 蒋干自荐,草率充说客 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定计,巧法制来者 装醉泄密,周瑜设圈套 轻信上当,蒋干投罗网 曹操中计,蔡张被斩首 周瑜大喜,离间终成功 而学生在上述板书的指导下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对于解析长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理清教学思路,突出重点知识。 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3。教师在课前设计板书时,必须按照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设计,确定内容,规划格式,预留位置,考虑时机,以利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能说略得当地处理教材,将重点知识合理清晰而又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除了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控制他们的思维定向,使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跟上节秦,理清线索,把握关键,提高他们理解、记忆的效率。当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同步反应时,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无论何种板书形式都要条理清楚,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一目了然。如胡绳的《想和做》: 如鲁迅的小说《药》,板书仅一个圆圈,两个箭头,九个文字,就把故事梗概和两个主要人物、关键人物表达出来了,既突出全文的主干,又简略得当。 做 证明 指导 目标 想 夏瑜华小栓

浅谈数学课堂的板书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的板书设计 摘要: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加深理解记忆;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课堂教学板书设计 本学期初听了我校新教师上课,感触颇多。新老师刚参加工作,经验不多,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书本的理论,对学生上课称得上是“纸上谈兵”,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的板书,对他们而言黑板的“空间”真是太少了,大大一块黑板都不够写,而且重难点不突出。其实我们知道数学课板书设计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重视的问题,因为数学题正确的解答步骤是测试得分的关键,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答习惯,这和我们老师在课堂的训练分不开,那么课堂板书就是学生有样学样的主要途径。同时板书对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就我从教十多年数学教学的经验提几点关于数学课堂板书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和写好板书设计, 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结论及例题的演算等合理布局,不能到课堂上走哪写哪,前写后擦。板书分为主板书和辅助板书,主板书应放在中央显著位置,辅助板书应放在边角做为教学补充。如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这节课的板书: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V = Sh

这样的板书既简洁又突出,把本节课的所要学习的内容都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记忆目标。同时体积的演算部分放在板书的正下方,学生的板演部分就可以在板书的左右两边,这样所有的重难点内容突出,布局合理。 二、板书设计要有规范性 数学教师板书要写规范字,字迹要工整,绘图要正确、美观、严格规范,尽量不用徒手作图。对例题的解答要清楚、准确,有条理。板书的结构要系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人教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与变换》中《锐角与钝角》学习画角部分,假如老师没有在黑板上拿画角工具示范给学生看的话,学生肯定画不对或步骤错乱。本人曾习惯徒手作图,怎知学生在做作业、考试作答时亦跟着徒手作图,很不规范,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性都么重要! 三、板书设计要有完整性 一般一节课告一段落时,主要内容要完整地保留在黑板上,使学生对全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连贯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教师在最后阶段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整理、总结和提高。如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中的《解方程》的板书: 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 X+3=9 解: X+3-3=9-3 X=6 像这样把解方程的定义和解题步骤完整的板书在黑板,学生对解方程的要点一目了然,老师在最后总结时也比较容易,让学生注意的地方可用有色粉笔画线就可以,假如你去掉“解”这一步骤,那么很多学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3000字)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 南京晓庄学院王海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百家争鸣”局面的 形成 2、教材建议 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

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

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4、教学重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5、教学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内容分析: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三)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授课教师:高丽芬 授课班级:高一年1班 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第三节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 的因素。 设计思想 1.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基本思

路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历史,联系自身情况及周围生活体验历史,最 终认识历史。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适当引导,深入探讨,归纳特征、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为确保课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取舍。物质生活方 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弱化饮食和建筑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中国近现 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近现 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培

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 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再现近现代中 国社会生活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 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各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逐步树立历史唯物 史观。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等思想观念对近现代中国陋习的改变起着 巨大的推动作用,树立民主平等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做一

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 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原因。 (二)难点:分析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导入法(各时代的服饰) 讲授新课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板书) (一)服饰的变迁:(图片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