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解读005

合集下载

三农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指南

三农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指南

三农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指南第一章三农政策法规概述 (3)1.1 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 (3)1.2 三农政策发展历程与现状 (4)第二章土地制度改革与利用 (4)2.1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4)2.1.1 历史沿革 (4)2.1.2 政策内容 (4)2.1.3 操作要点 (5)2.2 土地流转操作指南 (5)2.2.1 流转原则 (5)2.2.2 流转程序 (5)2.2.3 流转方式 (5)2.3 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5)2.3.1 征收范围 (5)2.3.2 征收程序 (6)2.3.3 补偿政策 (6)第三章农业支持与补贴政策 (6)3.1 农业补贴种类及申请流程 (6)3.1.1 农业补贴种类 (6)3.1.2 农业补贴申请流程 (7)3.2 农业科技支持政策 (7)3.2.1 农业科技研发支持 (7)3.2.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7)3.2.3 农业信息化建设 (7)3.3 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7)3.3.1 产业结构调整 (7)3.3.2 农业产业链建设 (7)3.3.3 农业品牌建设 (7)3.3.4 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8)第四章农村金融与保险政策 (8)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4.1.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 (8)4.1.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 (8)4.1.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 (8)4.2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 (8)4.2.1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的目标 (8)4.2.2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的实施 (9)4.2.3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的管理与监督 (9)4.3 农业保险政策及操作指南 (9)4.3.1 农业保险政策的目标 (9)4.3.2 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 (9)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5.1 农村道路建设政策 (10)5.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政策 (10)5.3 农村能源建设政策 (10)第六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11)6.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1)6.1.1 政策背景 (11)6.1.2 政策措施 (11)6.2 农村污染治理政策 (11)6.2.1 政策背景 (11)6.2.2 政策措施 (11)6.3 生态农业发展政策 (12)6.3.1 政策背景 (12)6.3.2 政策措施 (12)第七章农村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 (12)7.1 农村教育政策 (12)7.1.1 政策背景 (12)7.1.2 主要政策内容 (12)7.2 农村卫生与健康政策 (12)7.2.1 政策背景 (12)7.2.2 主要政策内容 (13)7.3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13)7.3.1 政策背景 (13)7.3.2 主要政策内容 (13)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管理 (13)8.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策 (13)8.1.1 政策概述 (13)8.1.2 政策内容 (13)8.2 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14)8.2.1 制度概述 (14)8.2.2 制度内容 (14)8.3 农村社区治理政策 (14)8.3.1 政策概述 (14)8.3.2 政策内容 (14)第九章农村扶贫与开发政策 (14)9.1 农村扶贫政策体系 (14)9.1.1 瞄准扶贫对象,实施精准扶贫 (15)9.1.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15)9.1.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9.1.4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推动多轮驱动 (15)9.1.5 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 (15)9.2 扶贫项目操作指南 (15)9.2.1 项目申报 (15)9.2.3 项目实施 (15)9.2.4 项目监管 (16)9.3 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政策 (16)9.3.1 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6)9.3.2 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16)9.3.3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16)9.3.4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16)9.3.5 优化乡村旅游政策环境 (16)第十章农村综合改革与创新发展 (16)10.1 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16)10.1.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6)10.1.2 农村金融改革 (17)10.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7)10.1.4 农村社会治理改革 (17)10.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 (17)10.2.1 农业产业链延伸 (17)10.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17)10.2.3 农业多功能开发 (17)10.3 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17)10.3.1 政策支持体系 (17)10.3.2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17)10.3.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8)10.3.4 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18)第一章三农政策法规概述1.1 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发布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发布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发布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2020年,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国家将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便于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现将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实施的重点支农政策发布如下。

 一、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严禁任何方式统筹集中使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按照《财政部、产品生产的自动饲喂等机具装备全部纳入各省补贴范围。

将果园轨道运输机等助力丘陵山区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所需机具纳入全国补贴范围,由各省从中选取品目进行补贴。

补贴额依据同档产品上年市场销售均价测算,原则上测算比例不超过30%。

实09设的产业集群进行适当补助,支持各省围绕基地建设、机收机种、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建设,鼓励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相关主体给予支持。

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和联农增收机制创新两大任务,2020年继续创建3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择优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改善产业园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创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中央财政对符合创建条件的安排部分补助资金,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期评估和认定后,再视情况安排部分奖补资金。

5.农业产业强镇。

继续以乡镇为平台载体,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产业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重点支持全产业链开发中的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村融合发展、宜业宜居的农业产业强镇。

惠农补贴政策解读

惠农补贴政策解读

(三)、农业政策性保险 1、政策依据:《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 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 险工作实施方案》。 2、承保范围:覆盖所有涉农乡镇,高新区为小营 和青田两街办。 3、保险品种: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为小麦、棉花、 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以及蔬菜大棚、林木和能繁母猪。
将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取消
小麦、玉米、棉花和水稻良种补贴。
2、补贴对象: 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3、补贴形式: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 接兑现到户。 4、补贴标准:以小麦种植面积为依据发放,每亩每年 125元。
4、保费标准: 小麦和玉米保险费18元/亩,保险金额450元/亩; 棉花和水稻保险费30元/亩,保险金额650元/亩; 蔬菜大棚保险费400元/亩,保险金额20000元/亩; 商品林保险费6元/亩,保险金额为1000元/亩; 能繁母猪保险费60元/头,保险金额1000元/头。 5、 保费补贴:小麦和玉米保险区级承担5%(0.9元/亩),农民 承担20%(3.6元/亩);棉花和水稻保险区级承担5%(1.5元/ 亩),农民承担20%(6元/亩);蔬菜大棚保险区级承担20%(80 元/亩),农民承担50%(200元/亩);商品林保险区级承担17% (1.02/亩),农民承担20%(1.2元/亩);能繁母猪保险区级承 担12%(7.2元/头),农民承担20%(12元/头)。

• •
(1)购机者在自行购买产品后,携带购机税控发票等有关手续,
带机到当地县级农机部门办理补贴手续; (2)烘干机等固定式机械的补贴可在购机者提交补贴申请资料后 由农机部门上门核实;
• (3)县级农机部门负责对购机者提交的补贴资金申请结算资料进

2024年北京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

2024年北京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

2024年北京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21)11号)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2号)有关要求,为保护耕地、提升地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补贴对象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本市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和国有农场种地职工。

对于农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自己承包耕种的耕地,补贴对象为种地农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对于流转(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至其他经营主体(包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耕种的耕地,可依据流转(承包)合同约定确定补贴对象,流转(承包)合同未作约定的,补贴对象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

各区可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补贴对象。

二、补贴范围上一年度本市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耕地,对期间存在以下情形的不予补贴:(一)未纳入耕地管理的复耕复垦地;(二)己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三)占补平衡“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四)退耕还林的、与果(林)间作的耕地;(五)存在“非农化”“非粮化”和指荒等行为的耕地;(六)损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违规种植的耕地;(七)因生产管理不到位,造成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绝产绝收的耕地;(八)种植农产品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的耕地;(九)违反农作物秸秆禁烧规定、未按规定回收废旧农膜且各级检查指出后未及时整改到位的耕地。

三、补贴标准市级补贴标准为每亩300元,同一块耕地只能享受一次2024年市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不可同时享受市级蔬菜生产补贴,要按实际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不能按照不同农作物播种面积核算,杜绝多次发放补贴资金的现象。

鼓励各区根据本区财力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农食品集团”)双河农场按照黑龙江省相关标准给予补贴。

惠农政策宣讲稿解读

惠农政策宣讲稿解读

惠农政策宣讲稿解读惠农政策宣讲稿解读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惠农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惠农政策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的种种问题,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惠农政策的多个方面,从简单的介绍到深入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政策。

一、惠农政策的背景和目标1. 惠农政策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业产能不足、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2. 惠农政策的目标惠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农业补贴、加强农产品扶持、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惠农政策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

1. 农业补贴政策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惠农政策中设立了农业补贴。

这些补贴主要通过直接补贴、产量保护和价格支持等形式发放。

补贴的对象包括小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主要针对粮食、棉花、油菜籽等农产品。

2.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政策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惠农政策中提出了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政策。

这一政策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打通农产品产销渠道,确保农产品顺畅销售。

3. 农业现代化政策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惠农政策中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提高农业产能和效益。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为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惠农政策中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政府增加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便利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1. 对惠农政策的评价惠农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政策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销售。

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解读

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解读

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解读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民福祉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该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文将对该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政策背景、政策重点、政策措施以及政策带来的影响等方面。

一、政策背景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的基本劳动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较为低下,农村发展滞后。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振兴战略和农业扶持政策。

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政策重点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的主要重点是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稳定和农村淘汰落后产能。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现代化推进: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培育新的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加大对农村水利、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特别是在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领域,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

3.农产品价格稳定:政府将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价格机制。

通过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确保农产品供需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

4.农村淘汰落后产能:政府将加强对农村落后产能的清理整治工作,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通过提供培训和转岗安置等措施,帮助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三、政策措施为了实现以上政策重点,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具体措施包括:1.统筹安排农业资金: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确保农业科技研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第1章三农政策概述 (4)1.1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4)1.2 农业现代化政策 (4)1.3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 (5)第2章农村土地政策 (5)2.1 土地承包与流转政策 (5)2.1.1 政策概述 (5)2.1.2 政策内容 (5)2.2 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5)2.2.1 政策概述 (5)2.2.2 政策内容 (5)2.3 土地整治与保护政策 (6)2.3.1 政策概述 (6)2.3.2 政策内容 (6)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6)3.1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6)3.1.1 价格支持政策的目标 (6)3.1.2 价格支持政策的手段 (6)3.1.3 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7)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7)3.2.1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7)3.2.2 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 (7)3.2.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 (7)3.3 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政策 (7)3.3.1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目标 (7)3.3.2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手段 (8)3.3.3 科技推广与培训政策的实施效果 (8)第4章农村金融政策 (8)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8)4.1.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8)4.1.2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8)4.1.3 加强农村金融政策宣传和普及 (8)4.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4.2.1 推广农村信贷产品 (8)4.2.2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 (9)4.2.3 摸索多元化农村金融产品 (9)4.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4.3.1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9)4.3.2 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9)4.3.3 提高农村金融风险应对能力 (9)第5章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9)5.1.1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10)5.1.2 养老保险筹资方式 (10)5.1.3 养老保险待遇 (10)5.1.4 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10)5.2 农村医疗保险政策 (10)5.2.1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10)5.2.2 医疗保险筹资方式 (10)5.2.3 医疗保险待遇 (10)5.2.4 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10)5.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10)5.3.1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11)5.3.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5.3.3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1)5.3.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 (11)第6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11)6.1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6.1.1 政策目标 (11)6.1.2 政策措施 (11)6.2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1)6.2.1 政策目标 (12)6.2.2 政策措施 (12)6.3 农村能源与环保设施建设 (12)6.3.1 政策目标 (12)6.3.2 政策措施 (12)第7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政策 (12)7.1 农村基础教育政策 (12)7.1.1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汇编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汇编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汇编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汇编一、农业系统(1)、粮食直补文件依据:中央1号文件扶持对象:种粮农民扶持标准:按计税面积每亩补贴13.5元。

(2)、良种补贴文件依据:中央1号文件扶持对象:种粮农民扶持标准: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每亩补贴15元,晚稻每亩补贴15元(3)、农资综合直补扶持对象:种粮农民扶持标准:2008年每亩补贴80.6元,2009年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

(4)、油菜补贴文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法[2007]59号)和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油菜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财[2007]157号)扶持对象:种油菜农民扶持标准:每亩补贴10元(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文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国务院办公厅2003-2021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扶持对象: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农民扶持标准:中央、省、市、县四级配套资金比例为1:0.5:0.3:0.2;示范性培训中央财政最初对参训农民每人补助100元,之后逐年增加。

二、林业系统(1)、退耕还林工程- 1 -文件依据:1、湘政办发[2004]37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3、国发[2007]25号《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4、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发改农经[2007]36号《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扶持对象:退耕户扶持标准:退耕地造林每亩每年粮食补助210元,现金补助20元。

生态林连续补助8年,经济林连续补5年。

配套荒山造林一次性补助种苗费50元,从2008年度计划起,每亩补助10元。

退耕地补助到期后延补一个周期政策,退耕地每亩每年粮食补助105元,现金补助20元。

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生态移民五个方面建设,资金规模为105元/亩退耕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我国强农惠农政策中,农民直接补贴的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 地农民。( ) 正确 错误
9. 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宁夏等 6 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绩效评价奖励。( ) 正确 错误
10. 信息进村入户采取市场化建设运营,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 ) 错误 正确
5.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 )为导向,切实加强农业生 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绿色生态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耕地集约
判断题 (共 5 题)
6. 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 持。( )
错误 正确
7. 粮食循环经济鼓励支持粮食企业探索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 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 错误 正确
005 单项选择题 (共 5 题)
1.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规定农民缴纳保费比例由各省自主确定,一般不超过 ( ),其余部分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 10% 20% 30% 40%
2. 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要求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内外销产品“同线 同标 内销 内外销
3. 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要求加大粮食产品的( )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 品行为。 产业完善 质量监测 产权保护 品牌引导
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选择部分粮食主产区和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 的省份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行整县推进,坚持多元利用、( )优 先。 民用 畜用 农用 商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