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期末试卷2018.1

环境学基础期末试卷2018.1
环境学基础期末试卷2018.1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环保专业环境基础期末试卷2018.1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环境问题,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 ( )

A .全球海平面上升

B .南极企鹅患白内障

C .水土流失

D .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

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 A. 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B. 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 C. 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需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D. 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3.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长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B. 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的

C.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 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

读以下全球CO 2

浓度变化图,完成4~5题。

4.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 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5.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 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 .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 .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 2排放量 C .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 .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 .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 .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的发展 7.下列关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 B .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

C .滥占耕地现象已不存在

D .城市用地紧张,房价难抑

8.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8亿亩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

①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 ②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③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④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012年3月,美欧日联合向中国发起“稀土战”,稀土再次引发贸易纷争。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

9.A .土地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矿产资源 D .生物资源

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1.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2.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1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14.天津滨海新区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开发水源,持续可行的措施是( ) A .开采深层地下水 B .海水淡化 C .利用洼地蓄水 D .跨流域调水

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回答3~4题。 15.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 16.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

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

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

千岛湖为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面积为580平方千米。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距南山3.5千米处深层,常年水温12℃,天然清纯,味道甘洌,水中富含钙、钠、镁、钾、偏硅酸等。“农夫山泉有点甜”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使“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享誉国内外。据此完成3~4题。 17.“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

A.淡水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18.“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能够享誉国内外的原因是( )

A.数量巨大,易开采

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

D.农夫山泉为天然水

19.下列过程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B.煤燃烧产生的烟雾C.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烟雾 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20.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酸雨②大脖子病③赤潮④潮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问题。

2.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的平衡,它并不意味着保持自然界的老样子不变。

3.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一切活动(生产和生存)的场所。

4.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中,包含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水能、海洋能等以及氢能、地热能。这些能源的核心为。

5.草原是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

6.反映水质的重要参数有、和物理性指标。

7.造成水污染的来源有、和农业污水。

8.生物资源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更新资源,它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三大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消费者

2、一次能源

3、狭义的土地资源

4、生化需氧量(BOD)

5、水污染

四.简答题(共17分)

1.发达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5分)

2.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3分)

3.简答发展沼气有利于环境保护;(3分)

4.简答中国水资源的概况;(6分)

五.综合题(共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藏环保部门2011年力争将“禁白”工作全面推广到7个地方所有县和主要旅游景区。这意味着西藏有望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的省份。

材料二:芜湖市民企中诚塑业通过与安师大化学材料应用科学院的科研合作,经过半年反复试制,开发出了以土豆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比而产出的可降解农用膜。据悉该膜埋入土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无残留,对土壤无污染,对作物无害。

(1)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3)以土豆为原料生产的农用膜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环境学概论试题B卷1及答案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专业学号级班 ··················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共印份数: 第1页共4页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08—0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07级、2008级《环境学概论》试题(闭卷B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三种 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8题,每题2分,共 16分)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五章练习习题及解答

题型:选择题 题目:关于系统稳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性系统稳定性与输入无关 B.线性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 C.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 D.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初始状态有关 分析与提示:线性系统稳定性与输入无关;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系统初始状态有关。 答案:C 习题二 题型:填空题 题目: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或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分析与提示: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数或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答案:负实数、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习题三 题型:选择题 题目: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 A.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系统的输入 C.系统的干扰 D.系统的初始状态 分析与提示: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 答案:A 习题四 题型:填空题 题目:若系统在的影响下,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并回到平衡位置,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 分析与提示:若系统在初始状态的影响下(零输入),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并趋向于零(回到平衡位置),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反之,若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发散,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答案:初始状态 习题五 题型:填空题 题目:系统的稳定决定于的解。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稳定决定于特征方程的解。 答案:特征方程

题型:填空题 题目:胡尔维兹(Hurwitz )判据、劳斯(Routh )判据又称为 判据。 分析与提示:胡尔维兹(Hurwitz )判据、劳斯(Routh )判据,又称为代数稳定性判据。 答案:代数稳定性 习题二 题型:填空题 题目:利用胡尔维兹判据,则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均为 ;各阶子行列式都 。 分析与提示:胡尔维兹判据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均为正;各阶子行列式都大于零。 答案:正、大于零 习题三 题型:计算题 题目: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10532234=++++s s s s 用胡尔维兹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与提示:利用胡尔维兹判据,其各阶系数均大于零,计算子行列式。 答案:(1)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为 10,5,3,1,201234=====a a a a a 均为正值。 (2) 0131>==?a 0714232 4 132<-=-== ?a a a a a a a a 不满足胡尔维兹行列式全部为正的条件,所以系统不稳定 习题四 题型:计算题 题目: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5.011.0++= s s s K s G 利用胡尔维兹判据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分析与提示:利用胡尔维兹判据,其各阶系数均大于零,计算子行列式,反求出K 的范围。 答案: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0125.011.0=+++K s s s

控制工程基础2006年期末试题

清华大学本科生考试试题专用纸 考试课程 控制工程基础 (卷) 年 月 日 . 设有一个系统如图所示,, , (),当系统受到输入信号t t x i sin 5)(= 的作用时,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出)(t x o 。(分 ) i x o x K K D 图 .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0(100 )(+= s s s G 现有三种串联校正装置,均为最小相位的,它们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 若要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不变,而减小超调量,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应选取哪种校正装置?系统的相角裕量约增加多少?(分) ) L (w ) (d B ) () ) L (w ) (d B ) ) L (w ) (d B ) () ()

图 . 对任意二阶环节进行校正,如图,如果使用控制器, , 均为实数,是否可以实现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试证明之。(分) 图 . 一个未知传递函数的被控系统,先未经校正,构成单位反馈闭环。经过测试,得知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所示。 问:() 系统的开环低频增益是多少?(分) () 如果用主导极点的概念用低阶系统近似该系统,试写出其近似闭环传递函数;(分) ()如果采用形式的串联校正()I c 1 K G s s =+,在什么范围内时,对原开环系统 相位裕量的改变约在 5.7~0-??之间?(分) 17/8 图 .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D z K =,其中>。设采样周期 (i X s ) z 图 ()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 o c i X z G z X z =; (分) ()试判断系统稳定的值范围; (分) ()当系统干扰()1()n t t =时,试求系统由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分)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B 2、A 3、A 4、C 5、C 6、A 7、A 8、A 9、A10、A11、A12、B 13、 B 14、B 15、B 16、B 17、B 18、A19、D 20、D 21、A22、A23、D 24、B 25、D 26、A27、 C 28、 D 29、B 30、C 31、C 32、A33、D 34、B 35、D 36、B 37、B 38、B 39、B 40、A41、A42、C 43、A44、C 45、C 46、A47、B 48、D 49、A50、B 51、D 52、A53、C 54、A55、A56、C 57、 B 58、 C 59、C 60、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两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 2、ABC 3、AC 4、BC 5、ABD 6、ABC 7、ABC 8、BC 9、AD 10、AD 11、BCD 12、AC 13、ABC 14、AB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C 27、ABD 28、ABCD 2 9、ABCD 30、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ABD 35、ABC 36、ABC 37、ACD 38、AB 39、ABCD 40、ABCD 三、不定项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C 2、CD 3、D 4、A 5、D 6、A 7、ACD 8、C 9、ABD 10、ACD 11、BC 12、D 13、A 14、B 15、A16、AB 17、ABC 18、B 19、ABCD 20、ABC 四、案例分析题 1、A 2、A 3、D 4、C 5、C 1、A 2、A 3、ABC 4、C 5、D 1、C 2、C 3、A 4、A 5、A 6、B 7、D 8、CD 9、C 10、BCD 五、综述题 (每答对一条给一分,答对其中20条即得满分20分,答对的超过20条的部分不计分,答错的不扣分。所做答案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不影响成绩给定) (一) 1 总论 2 建设项目 3 工程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5 环境影响 6 环境影响评价 7 要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对其进行论述、评估和投资估算 8 对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进行分析 9 对环境监测制度提出规划要求、管理措施10 结论和建议11 附件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3月课程考试《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一个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的全部极点都在[S]平面的() A. 右半平面内 B. 上半平面内 C. 左半平面内 D. 下半平面内 正确答案: 2. 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正确答案: 3.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 A. 当时间常数T较大时有振荡 B. 当时间常数T较小时有振荡 C. 有振荡 D. 无振荡 正确答案: 4. 系统稳定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所有的根都必须为() A. 负实数或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 B. 正实数 C. 具有正实数的复数 D. 具有负实数的复数 正确答案: 5. 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 A.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 系统的输入 C. 系统的干扰 D. 系统的初始状态 正确答案: 6. 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系统只有一种数据模型 B. 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 C. 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

D. 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 正确答案: 7. 最小相位系统的定义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的() A. 左半平面 B. 左半平面 C. 上半平面 D. 下半平面 正确答案: 8.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A. 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98%的时间 B.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定值的时 C. 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D.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定值的98%的时间 正确答案: 9. 系统的传递函数() A. 与外界无关 B. 反映了系统、输出、输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C. 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D.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 正确答案: 10.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正确答案: 11. 某线性定常系统,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sY(s) B. s+Y(s) C. s-Y(s) D. ssY(s) 正确答案: 12. 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ζ,等于( ) A. 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 B. 临界阻尼系数与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之比 C. 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 D. 系统粘性阻尼系数的倒数 正确答案: 13. 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 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C. 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相加 D. 反馈就是输出以不同方式作用于系统 正确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卷 答案2

一. 填空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定性、 快速性 和 准确性 。 2. 按系统有无反馈,通常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开环系统 和 闭环系统 。 3.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 等。 4. 误差响应 反映出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它用来衡量系统 控制精度的程度。 5. 一阶系统 1 1 Ts 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 。 6. 有系统的性能指标按照其类型分为时域性能指标和 频域性能指标 。 7. 频率响应是线性定常系统对 谐波 输入的稳态响应。 8. 稳态误差不仅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而且与 的类型有关。 9.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 。 10. 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 二. 图1为利用加热器控制炉温的反馈系统(10分) 电压放大 功率放大 可逆电机 + -自偶调压器~220V U f +给定毫 伏信号 + -电炉热电偶加热器 U e U g 炉温控制系统 减速器 - 图1 炉温控制结构图 试求系统的输出量、输入量、被控对象和系统各部分的组成,且画出原理方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三、如图2为电路。求输入电压i u 与输出电压0u 之间的微分方程, 并求该电路的传递函数(10分) 图2 R u 0 u i L C u 0 u i C u 0 u i R (a) (b) (c)

四、求拉氏变换与反变换(10分) 1.求[0.5]t te -(5分) 2.求1 3 [] (1)(2) s s s - ++ (5分) 五、化简图3所示的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10分)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大气二次污染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 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 :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 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 生物入侵 :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 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 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 环境评价: 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 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0 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 CO 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 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 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 氧化型 ( 汽车尾气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 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 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 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6. 遗传) ( 生态系统) 7. 8. ( 堆肥) (焚烧) 9. 10. (移动源) (固定源) 11. 12(山谷风) (海陆风) 13 14( 0— 1 20分贝) 2. (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吸附交换) (络合- 螯合) (工业) (农业) (生活) ( COD ) ( BOD5) (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2分,共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3. (总有机碳 TOC ) (总需氧量 TOD ) 5.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 气)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 A 不必利用输出的反馈信息 B 利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 C 不一定有反馈回路 D 任何时刻输入与输出之间偏差总是零,因此不是用偏差来控制的 2.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3. 2 22 )]([b s b s t f L ++=,则)(t f A bt b bt cos sin + B bt bt b cos sin + C bt bt cos sin + D bt b bt b cos sin + 4.已知 ) (1 )(a s s s F += ,且0>a ,则 )(∞f A 0 B a 21 C a 1 D 1 5.已知函数)(t f 如右图所示,则 )(s F A s s e s e s --+2211 B s s e s s 213 212+-- C )22121(1332s s s s se e e se s ------+ D )221(1s s s e e s e s ----+ 6.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3)(10() 10()(+++= s s s s G ,其零、极点是 A 零点 10-=s ,3-=s ;极点 10-=s B 零点 10=s ,3=s ;极点 10=s

C 零点 10-=s ;极点 10-=s ,3-=s D 没有零点;极点 3 =s

湖南农业大学818环境学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环境学概论 818 适用专业(领域):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共12题,选做10题,多做依1-10题记分) 1、环境质量 2、PM 10 3、Environmental Capacity 4、TOC 5、热污染 6、Iner Environment 7、指示植物 8、POPs 9、土壤污染 10、可持续发展 11、生物浓缩 12、就地保护 二、简答题(共计50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叫做二次污染物?SO 2、H2SO4、NO2和O3中哪些是二次污染物? 2、简述影响As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3、简述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与常见污染物类型。 4、简述土壤净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5、简述大气污染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6、绘出简单河段水质的S—P模型图。 7、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措施。 8、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各有什么特征? 9、简述二氧化氮在大气发生主要的光化学反应。 10、什么叫做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论述题(共计70 分,每小题10 分) 1、综合论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2、论述辐射逆温产生的条件及机制。 3、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指标与危害?如何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4、制定环境规划时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5、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原则是什么? 6、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7、根据重金属镉的特点,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土壤中的镉的危害?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二阶系统阻尼比为0,则系统阶跃响应为 A. 发散振荡 B. 单调衰减 C. 衰减振荡 D. 等幅振荡 2. 一阶系统G(s)=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3.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输入信号 B.初始条件 C.系统的结构参数 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4.惯性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A .-270° B .-180° C .-90° D .0° 5.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s 1 ,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ω)= A. ωK B. 2K ω C. ω1 D. 21ω 6. 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 1(t)和u 2(t)时,输出分别为y 1(t)和y 2(t)。当输入为a 1u 1(t)+a 2u 2(t)时(a 1,a 2为常数),输出应为 A. a 1y 1(t)+y 2(t) B. a 1y 1(t)+a 2y 2(t) C. a 1y 1(t)-a 2y 2(t) D. y 1(t)+a 2y 2(t) 7.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8.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减小ζ,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σ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10.余弦函数cos t ω的拉氏变换是 A.ω+s 1 B.2 2s ω+ω C.22s s ω+ D. 2 2s 1ω + 11.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A. 90° B. -90° C. 0° D. -180° 12. II 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A. -40(dB/dec) B. -20(dB/dec) C. 0(dB/dec) D. +20(dB/dec) 13.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习题集含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t e 2-的拉氏变换为( )。 A. s 21; B. 15 .0+s ; C. 21+s ; D. 2 1s e 2- 2. )(t f 的拉氏变换为) 2(6 ][+= s s s F ,则)(t f 为( )。 A. t e 23-; B. t e 21--; C. )1(32t e --; D. t e 26- 3.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 B. ∞; C. 常数; D. 变量 4. ()t t f δ5)(=,则=)]([t f L ( )。 A. 5 ; B. 1 ; C. 0 ; D. s 5 5. 已知) 52)(2(3 3)(22+++++=s 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 ; B. 0 ; C. 0.6 ; D. 0.3

6. 已知) 45(3 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 0 ; B. ∞ ; C. 0.75 ; D. 3 7. 已知s n e s a s F τ-= 2 )(其反变换f (t)为( )。 A. )(ττa t n a -?; B. )(τn t a -?; C. τn te a -?; D. )(1 τn t a -? 8. 已知) 1(1 )(+= s s s F ,其反变换f (t)为( )。 A. t e -1; B. t e -+1; C. t e --1; D. 1--t e 9. 已知t e t f t 2sin )(-=的拉氏变换为( )。 A. s e s 224 2-+ ; B. 4)4(22++s ; C. 4)1(2 ++s s ; D. s e s s 22 4 -+ 10. 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 a 0 τ t A. )1(12s e s a ττ--; B. )1(12s e s a ττ--; C. )1(1s e s a ττ--;D. )1(12 s e s a ττ- 11. 若)(∞f =0,则][s F 可能是以下( )。 A. 91-s ; B. 9 2+s s ; C. 91+s ; D. 9 1 2+s 12. 开环与闭环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称为( )。 A.复合控制系统; B.开式控制系统; C.闭和控制系统; D.正反馈控制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σp(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2.运算放大器具有_____的优点。( ) A.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B.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 C.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高 D.输入、输出阻抗都低 3.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的是( ) A.低频段 B.中频段 C.高频段 D.无法反映 4.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ω)= ,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 A. B.4 C. D.2 5.设开环传递函数G(s)H(s)= ,α>0,K>0,随着K增大,闭环系统 ( ) A.相对稳定性变差,快速性不变 B.相对稳定性变好,快速性不变 C.相对稳定性不变,快速性变好 D.相对稳定性变差,快速性变差 6.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7.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4,∞) B.〔-4,0〕 C.(-∞,-4) D. 〔0,∞〕 8.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 ) A.ωc= B.ωc> C.ωc< D.ωc与无关 9.PID控制规律是____控制规律的英文缩写。( ) A.比例与微分 B.比例与积分 C.积分与微分 D.比例、积分与微分 10.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90° B.-90° C.0° D.-1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空1分,共15分) 1.根轨迹全部在根平面的__________部分时,系统总是稳定的。 2.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ω)=R(ω)+JI(ω),则相频特性∠G(jω)=__________。 3.随动系统中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处对应的频率ωm=__________。 5.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控制系统、__________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 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 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 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 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专业:姓名:得分: 环科系2002级本科生 《环境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2、光化学烟雾:含有NO 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成因是( B. )。 A. 藻类大量繁殖 B. 有机物大量进入水体 C. 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升高 D. 溶解氧降低 2. 大气中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D. )。 A. 飘尘 B. 重金属元素 C. 多环芳烃 D. H2SO4 3.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A.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 镉 B. 铅 C. 甲基汞 D. 铬 4.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C. )。 A. 去除有机物 B. 去除无机物 C. 去除氮、磷 D. 去除颗粒物 5. 烟囱排出的烟流形状与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关。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烟流形状为( D. )。 A. 波浪型 B. 锥型 C. 上升型 D. 熏蒸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其规律。

2020年春季学期《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线考核试题_10.doc

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s3+14s2+40s+40τ=0,则此系统稳定的τ 值范围为() A.τ>0 B.0<τ<14 C.τ>14 D.τ<0 【参考答案】: B 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均在复平面的左侧的系统为()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无差系统 D.有差系统 【参考答案】: B 3.若系统无开环右极点且其开环极座标曲线只穿越实轴上区间(-1, +∞),则该闭环系统一定()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不一定稳定 【参考答案】: A 4.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原则是变换前后的() A.输入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 B.输出量和反馈量保持不变 C.输入量和干扰量保持不变 D.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D 5.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比较为() A.开环高 B.闭环高 C.相差不多 D.一样高 【参考答案】: B 6.PID调节器的积分部分消除系统的() A.瞬态误差 B.干扰误差 C.累计误差 D.稳态误差 【参考答案】: D

7.对惯性环节进行位置负反馈校正,校正后系统的() A.增益下降,快速性变差 B.时间常数下降,快速性变好 C.增益下降,稳定性变差 D.时间常数下降,快速性变差 【参考答案】: B 8.Ⅰ型系统的速度静差系数等于() A.0 B.开环放大系数 C.∞ D.时间常数 【参考答案】: B 9.自动控制系统的()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 C.稳态特性 D.精确度 【参考答案】: A 10.理想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 A.20dB/dec ,通过ω=1点的直线 B.-20dB/dec ,通过ω=1点的直线 C.- 20dB/dec ,通过ω=0点的直线 D.20dB/dec ,通过ω=0点的直线 【参考答案】: A 11.串联相位滞后校正通常用于() A.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B.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C.减少系统的阻尼 D.减少系统的固有频率 【参考答案】: B 12.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稳态误差 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参考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