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摘要:风水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学和现代风水的论述,从风水理论入手,以及现代人们对风水学说的普遍认识和重视程度,分析风水学说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阐明风水在当今的景观设计当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风水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风水、景观、景观设计、园林1.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首先,什么是风水?风水原是一种相地之术,也就是现场对地理进行勘察的一种方法,古代又称之为地相、堪舆之术,是一门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哲学。
相传风水学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
风水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学说主要关于宫殿、住宅、村落以及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则。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王其亨认为:“风水之术的核心,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
风水术实际上就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已经开始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了解上升到了科学的去利用、去研究风水。
现在的人们无论是从关于风水的书籍上,还是道听途说,对风水的认识却都在日益加深,再加上一些房地产商为了寻求卖点,打造更加高级的住宅区,也将风水理念炒得火热,对于国人来说,几乎人人都知道一些关于风水的认识,虽说不上多么深刻,但也足以看出风水的确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景观设计师作为自然的改造者,更是要了解风水的理论和内涵,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利用新的技术,去更好的研究它,利用它,将之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把风水理论科学的和大自然相结合。
2.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查势原则、坐北朝南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适中居住原则、顺乘生气原则、改造风水原则。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文化景观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文化景观∙简介: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文化景观,介绍了风水理论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关键字:风水,文化景观,传统文化前言在Nassauer(1995)提出的景观生态学中文化现象研究的基本原理中有: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居住景观和自然景观;景观外貌反映文化准则。
文化习俗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景观的注意力,影响人们对有趣景观的发现以及对景观的偏爱,习俗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创造景观,尤其是创造本地景观的行为。
人们是按其对自然界的认识、按其美学追求以及各种需求、社会习俗等文化因素来建造或改变景观的,因而,除纯自然景观外,景观的外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准则。
风水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的考虑。
可以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景观设计理论和东方的环境科学。
1. 风水理论与文化景观的内涵1.1 风水理论主要内容风水又称堪舆。
风与水是自然界万物的二个代表,堪代表高处,舆代表低处,表明地势的变化与自然环境。
风水用抽象的气来解释自然环境,认为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即按自然的秩序,采取自然的行动,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
在地理学中,这阴阳二气交流而生出各种变化。
概括而言,风水通过对气的控制、迎合、引导使人类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
风水术是一种有关城市、村镇、住宅、园林等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集自然地理学、建筑景观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于一体,运用于古代建筑规划之中。
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注重建筑本身的布局安排,从时空的角度考察人体与自然地理环境、地极磁波变化的关系,力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2 文化景观的概念在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
由于地理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

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博大精深,与其他任何学科或理论发展一样,中国独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无不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作为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
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均蕴涵风水理念;广阔的聚落及各地民居,皆可见风水之约定俗成。
正是风水理论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
一、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
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所在。
2.依山傍水原则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
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起到山腰。
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二、园林地形设计中的风水学园林地形设计,包括山地、斜坡、台地、平地的竖向设计等,主要内容是人工挖湖、堆山,其要旨是山势山形的营造。
无论是大地形的改造还是小地形的营造,都应在风水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风水环境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有书将“向”加人,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
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PPT45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世界三大园林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展现园林艺术和提供游乐之外,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还常常融入风水,使其展示出东方园林一种独特的神秘感与魅力。
有关风水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的资料整理

风水,这一论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法,蕴含着朴素的人居环境辩证法和以阴阳和谐为原则的生态运动平衡法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物皆太极,无论空间大小都有太极点;物物有轴线,无论平面、空间及其物体均有轴线。
风水学的轴线与龙脉引线相重合。
小区的聚气,传统的风水观是要把“气”团住。
风水者,生气也。
生气,即可供万物生存的环境。
“气”遇风而散,遇水而收,遇林而藏。
应根据此要则营造水系,布置路网。
结穴、定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以平衡和合为最上。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两分法涵盖万物。
阴阳分界线即是对称轴线。
阴阳齐全而平衡方为最佳。
风水美学之要是均衡对称。
在自然界,无论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对称轴。
人类仿生也讲对称。
八卦符号从卦图到卦画以爻位分布均是对称。
故小区之中心也应选在轴线的结穴处。
道路如水渠,车流如水流。
居住区、小区的道路交汇处也是最易结穴的地方。
结穴要当其位。
太极点是极佳之位,是运作气场的地带,除布置团状水面、中心绿地外,小区会所及管理办公楼结穴于此。
结合热轴的需要进行定向,根据数千年的实践,坐北朝南偏东或偏西15度左右是极为理想的朝向。
然后倚龙山引脉线到前山,支脉发四周,使其脉脉贯通。
则轴线定矣。
小区次干道可假想里弄,数楼围合者可设想为院落。
一个院落又有太极点。
此太极点也应极尽巧设之能事:以亭、椅凳、绿化、硬地、孩童嬉戏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之。
其公共楼宇、住宅楼宇按此朝向,依脉线小区主次道路结穴。
楼宇围合成的院落(或称组团),有大有小。
其小区中心及次中心因而形成。
道路、水体——太极点是运作气场的地带,水是收气工具,应把团状之水面结合中心绿地布置在太极点处。
若有条件,还应营造线状水景,使水来自西北,去往东南,呈金水环抱之势。
尽力符合后天来水,先天去水之意境。
吉地不可无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曲环绕,水格之贵”对水的要求是“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汇聚也”,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有盘桓欲留之势,汇聚之水以清净悠扬为吉,“有声为凶,无声为吉,咚咚可取,最忌悲泣”,动水崇尚婉转缓流之水,动静结合;再则以太极点为中心布局路网。
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在我国,风水是一种现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一门选择合适的地方的学问。
相传其创始人是九天玄女,较为完善的风水起源于战国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普及,风水曾一度被人们视为迷信活动。
但是事实上,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就会逐渐认识到风水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是一门科学。
风水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水主要是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等的选址与建设。
伴随风水学的发展,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从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两个方面,来探索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一、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首先,风水理论对于园林选址的影响。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最注重园林的。
“相地”,实质是考察周边的环境,进行地址的选择,这也是古代园林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本所在。
根据古代的风水理论,最为理想的选址无疑是要求有山或有水。
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
但是,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沙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
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
其次,风水理论对于植物种植的影响。
根据我国传统风水理论的观点,理想的风水宝地必须要有行局佳、气场好、水青水秀、风景宜人。
风水思想十分重视种植园林树木,主张在城镇、村落或者居宅庭院内外种植园林树木。
这样可以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还能维护小环境生态,使村落、庭院小环境在形态上完整,在景观上显得内容丰富和有生机。
并且在园林内种植的植物的种类以及种植方式都是很有讲究的,如不可在门前种植大树,门前有大树易隔挡阳光,阻挠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同时屋内阴气不易驱出,还会使人出入不方便和易招雷击。
同时又认为,东种挑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李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
这不仅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朴素哲学观,而且也充满了科学的依据,并且符合当今生态学甚至是医学的相关要求。
(完整版)民俗学必读书目

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问家,他的几乎每一篇民俗学方面的文章都是经典,即使有些文章的立论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方式仍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钟先生著作等身,他的学术思想,几乎总是能够站在民俗学的前沿位置上,不断引领学术走向。
但我认为,钟先生最有价值的学术贡献是《文集》中的民间文艺学卷,无论从学术史的角度还是从论文的当下价值上来说。
3,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刘先生著述不多,惜墨如金,自然,惟一的著作的份量也就重了。
刘先生以思辨见长,是他这一辈人中极少数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
我认为他的《民间故事的生命树》是解放后难得一见的严格的学术论文,可惜没有来得及收入此书。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版本。
看看孔氏的写作方式,如果我们拿到这个选题,我们会怎么做?肯定是这样的:1,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涉案地理范围。
2,事件的性质、作为“巫术”的历史流变,以及事件的文化意义。
3,事件的起因。
4,事态的发展。
5,产生的结果。
6,事件的社会意义和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
中间一定会夹杂许多面目可憎的,可能大家都看不懂的所谓“理论分析(套用)”。
(哈哈,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结构,并不表示正在读贴的你就是这样。
)5,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季先生这本小书,许多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大家手笔,了了数语,论证虽不必尽详,却能给人许多启示。
4,顾颉刚:《古史辨自序》……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世纪”。
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1996年……体现了中国民俗学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识,本人就是看了此书才立志投身民俗学的。
7,特纳编:《庆典》,方永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此书教人如何理解民俗文化事象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风水说关于景观吉凶意识的解释体系
理想风水模式—— 一个无处不在的模型
怎样才算好风水?
一种基本的整体意象模式: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理想风水模式—— 一个无处不在的模型
十三陵由江西风水师 料均卿等人花了两年 多时间,踏遍北京山 水,最终由朱棣亲自 核实。
• 理想风水景观与中国文化中其他理想景观有什么共 同的特征,这种同构性说明了什么?
• 中国文化中的风水和理想景观与其他文化之理想景 观有何异同,为什么有这种异同 ?
内容
• 理想风水模式
•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 从土拨鼠到鲁滨逊:择居的本能 •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蓬莱模式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壶天仙境的鲜明特点
狭小的壶口+阔大的壶腔 悬于空中或漂于水上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昆仑山模式
中国人心目中的仙境和神域模式 蓬莱模式
壶天模式 陶渊明模式(走廊+豁口+盆地)
艺术家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丘壑内营-中国山水华中理想景观模式
这里燕山余脉回环兜收,如奔腾巨龙突然顿首回顾。陵园北依 军都山,南边龙虎两山护口,多条溪流自周围山谷流出,汇聚 于盆地(明堂)之中,每一陵又缘盆地,各取山环水抱之势。
理想风水模式—— 基本结构特征
两类基本特征
资源特征
山清水秀 土地肥沃 阳光充足 植被茂密
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
围护与屏蔽 界缘与依靠 隔离与胎息 豁口与走廊 小品与符号
第一,人类个体间相互合作的最佳字数是5+2,这个数字被称为魔数,原始人类合作狩 猎一般以5人最普遍。群居的原始人类一般有10-12个成人组成群体,连通未成年人,共约2025人。显然一个5人左右的合作群体在空旷无界的草原上进行围猎、庇护和捍域都不是一个易 事。对于前者,他们必须防止猎物从任何一个方向逃走,而对于后两者,他们需要防止来自 任何一个方向的攻击。而一个以山崖为屏障的围合或近围合的空间,显然使上述行为都容易 多了。
• 昆仑山模式是“高 山上的葫芦”
• 蓬莱模式是“带柄 的葫芦”
• 山水画中的理想可 居模式和统计学中 理想模式是“山中 或山边的葫芦”
从土拨鼠到鲁滨逊:择居的本能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
从森林到森林草原——景观吉凶意识的进化史观
庇护 狩猎 空辨辨析和探索 捍域
围合与尺度效应
壶天模式 陶渊明模式
艺术家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丘壑内营-中国山水华中理想景观模式
统计心理学理想景观模式
风水所表达的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式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昆仑山的特点:
(1)空间隔离:高万仞,为洪涛万丈所阻,非羽仙不可至。 (2)围护与屏障:增城九重,帝宫仙阙均在阖闾之中,四水浸绕其间,四周 奇木匝护。 (3)门护与豁口:城为重门所护,门又有神兽守卫,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 (4)资源特征:有不死之水,不死之树,不死之药和各种珍奇异兽。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的原型
边缘效应 隔离相应
豁口与走廊效应
关于风水小品
关于风水亭 关于门、牌坊、照壁之类 关于风水树与风水林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
从森林到森林草原——景观吉凶意识的进化史观
庇护 狩猎 空辨辨析和探索 捍域
理想风水模式—— 基本结构特征
围护与屏蔽
理想风水模式—— 基本结构特征
界缘与依靠
理想风水模式—— 基本结构特征
隔离与胎息
理想风水模式—— 基本结构特征
豁口与走廊
理想风水模式—— 基本结构特征
小品与符号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昆仑山模式
中国人心目中的仙境和神域模式 蓬莱模式
第二,人类以开始就缺乏远足的能力。一般正常活动都是在以营址或洞穴为中心,半径 为10公里的范围内。超过这一距离,其远足所耗能量就有可能超过猎采所获能量,猎采活动 是不经济的。而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气候和资源构成,这样尺度的猎采领地内,资源所能承 载的人口均在25人左右。所以在这样尺度下的一个围合空间,是与原始人类的资源需求、护 域能力、空间运动能力以及最佳合作群体的大小一致的。这种尺度效应具有永恒的意义。
理
读 书
想笔
景记
风 水
观
的探
文源
化
——
俞 孔
意
坚义
道教之洞天福地
神话与宗教的景观理想 佛教西方极乐世界
理想景观的探索途径
山水画、山水诗
艺术家的景观理想
园林艺术中的景观
日常行为
统计心理学的景观理想
统计心理学
风水及理想景观本质的认识三个方面探讨
• 一个理想的风水景观有什么样的结构特征,它们有 什么深层的意义?
围合与尺度效应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的原型
边缘效应 隔离相应
豁口与走廊效应
关于风水小品
关于风水亭 关于门、牌坊、照壁之类 关于风水树与风水林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的栖息地模式——理想风水之原型
中国原始人类满意栖息地都地处山间盆地或河谷或平原之禺,都具有一种围合特征。空间尺 度都在一定范围之内,视觉上构成一个具有很强整体感的景观单元,这便是原始人正常采猎 活动区。这样一个相对均相、尺度适宜的整合空间,对原始人类来说具有一系列生态意义和 效应:
统计心理学理想景观模式
风水所表达的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式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丘壑内营-中国山水华中理想景观模式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统计心理学理想景观模式
决非偶然的同构—— 源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图式
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式
“围合+豁口”结构形 象地比喻为一个葫芦
第三,人类的空间辨识能力是极有限的,一个边界明确、尺度有限的围合空间,可以使 人类的猎采活动在一个熟悉的、边界明确、而生态关系相对确定的空间内进行,边界天际线 起伏的山峦和造型地貌成为猎采者确定自己方位的参照,走出这参照,就可能迷途在外,成 为肉食者的腹中之物。
第四,一个占领了的围合空间本身会给闯入者一种不安感,不但因为闯入者有可能随时 遭到领主的攻击,而且一旦闯入,它就很难逃脱。所以,同时一个围合空间,占有着和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