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恐艾心理
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

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原标题: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首要消除艾滋病恐惧症的时间强迫焦虑五月有好几个传统的节日,张老师想在这些节日里,写一些简单的恐艾干预笔记,供咱们的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参考,希望帮助部分已经进入脱恐误区的恐友,少走一些弯路,提高脱离艾滋病恐惧的效率。
母爱如山恐艾孩子早些脱恐吧强迫倾向的想法一旦产生出来,就无法轻而易举的得到遏制,我们的惯性思维在没有得到有效的恐艾干预以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当我们还是新恐友的时候,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脱恐的步骤。
比如很多恐友们喜欢将自认为的高危行为反复复制粘贴去询问,得到了来自各方的答案。
有时候运气好,答案相对比较统一,自己的参照点相对也比较固定,心里会舒服一点。
但是如果医生们站在不同角度去回答,或许答案就没那么统一,再有可能,医生们说的原话意思被不断转述,不断引用,甚至最后和原来的意思截然不同了,艾滋病恐惧症的恐友们就会因为怎么同一个医生给予的结论都矛盾,而产生自我冲突。
恐友们脱恐必须需要接受一个匹配自己的体系,张老师不建议大家到处去收集来自各方的意思和结论,并强行把所有结论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自己,还要求自己不纠结和怀疑。
75多岁的老母亲正在讲恐艾培训脱恐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方法,分别包含着几个有效值,比如说“时间”,“方向”和“持续作用力”等等。
很多恐友对时间比较了解,就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可能我的恐艾应激反应会越来越小,这时候很多恐友就会说,时间是个好东西,随着时间远去我慢慢的在自我疗愈。
的确有一些恐友会是这样的趋势,但是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在15年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却发现,也有很多恐友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就变得越来越好,他们的恐艾会产生泛化和转移,开始恐惧去医院体检、去酒吧喝酒等等,有的人甚至开始恐惧日常生活接触,这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慢性艾滋病恐惧综合征,俗称恐艾后遗症。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脱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单纯靠时间这一个变量,没有办法从科学方面去验证他的有效性,量变变成质变不是单纯靠时间的累积,我们需要正确的方向校正和引入专业的持续作用力,不断修正和调整脱恐的方向、内容和进度,才能保证我们不会跑偏,脱恐成功。
走入恐艾的恶性循环后如何脱离恐艾心理

关注呢???就像不少人有慢性咽炎一样...谁会
在没有任何感染危险的情况下..关注一个小小
的夜里袅袅漾开,有如荒山古寺的敲钟声,夜半了,睡意
的咽炎???于是乎持续恐下去...直到以为个人
该去检测了...
9、少有些人去检测...大多数同志们阴了...
开心了...由于当时的行动就决定了你是否可能 感染... 剖析:再次分化...6 周的窗口期的讨论开端 了...一有些人检测过了...相信了结果...脱 了...极少有些人开端把个人的注意力转向了窗
通知你你不可能能被感染了...这个时候你谁的话都不会信... 你发帖的目的仅仅是需要别人的安慰...而不是 别人给你的答案...脱恐之路漫长...还要慢慢 走.... 7、多次发帖后.发现志愿者们.没你刚发帖 那会关怀你了...有的干脆冷冷的通知你...不
开端牺牲个人决定肿大了...恶性循环就此开
端...
的夜里袅袅漾开,有如荒山古寺的敲钟声,夜半了,睡意
6、系统的学习.终于有了收获了...找到知
艾家园了...于是乎像万一同志这样开端了不间 断的发帖询问 QQ 哥,志愿者们...我这个情况会 感染么...
剖析:开端征询教授了...走出了脱恐的榜
首步...同志们开端回答了...你属于低风险... 建议 6 周后检测...你慌了...真有可能感染了... 要不怎么叫我去检测呢...由于我们都晓得...
剖 析 : 没 啥 好 剖 析 的 ... 无 非 上 网 查
的夜里袅袅漾开,有如荒山古寺的敲钟声,夜半了,睡意
看 ...WTXJWTGJWTKJDT 等 等 .... 是 否 能 感 染
HIV....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答案中不管啥行 动都有...啊呀你高危啊...完了你感染了...哎 呀赶忙检测去吧...然后你开端了走出了你的恐 艾的首印象..... 这个印象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3、开端正视个人的 HIV 的问题了...我有可
走入恐艾的恶性循环后如何脱离恐艾心理

Part Three
识别恐艾的恶性循环
恐艾心理与强迫行为
恐艾心理: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担忧 强迫行为:为了缓解焦虑而采取的重复行为或仪式 恶性循环:强迫行为导致短暂的安慰,但会加重恐艾心理 识别与打破:意识到强迫行为背后的焦虑,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师的帮助,获得专 业的指导和支持
参加相关社交活动 ,扩大社交圈子,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 友
参加恐艾相关的互助小组
参加恐艾相关的互助 小组,可以与其他恐 艾者交流心得,互相 支持和鼓励。
互助小组通常会有专业 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 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可 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恐 艾心理。
参加互助小组可以让 你意识到自己并不孤 单,有许多人和你有 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帮助。
心理健康网站: 访问专业的心理 健康网站,如简 单心理、壹心理 等,获取关于恐 艾心理的专业知 识和心理辅导。
在线课程和讲座: 参加关于恐艾心 理的在线课程和 讲座,了解相关 知识,增强自我 认知和应对能力。
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和建议
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寻求医疗机构或艾滋病防治机构的帮助和建议,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信息 参加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或工作坊,学习如何应对恐艾心理 加入相关的互助小组或社团,与有相同经历的人分享经验和感受,相互支持和鼓励
适用人群:适 用于恐艾患者 等有强迫行为
的人群
学会放松和应对焦虑
渐进性肌肉放松:缓解紧张 和不适感
深呼吸和冥想:放松身心, 缓解焦虑
应对焦虑的想法和行为:改变 思维方式,采取积极的应对策
恐艾最权威的脱恐方法

恐艾最权威的脱恐方法恐艾症(恐爱症,HIV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对患艾滋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过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脱恐艾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意的是,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如果您或他人患有恐艾症,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性化治疗。
1.认识艾滋病的真实情况恐艾症源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信息不足,可以通过深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进展,以及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通过正确认识,可以减少对艾滋病的不必要担忧和恐惧。
2.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恐艾症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建议患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患者理解并处理恐艾症背后的主观因素和心理问题,如恐惧和焦虑的根源,以及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
通过深入探讨和专业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3.接受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焦虑症的一种常用疗法。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心理医生一起探讨患者对感染艾滋病的焦虑和恐惧的认知,并学习如何对这些认知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
同时,通过逐步暴露来揭示患者的恐惧情绪,在安全和受控的环境中逐渐接触和面对与艾滋病相关的特定情境。
这些练习有助于患者逐渐减少对感染艾滋病的恐惧和不安情绪。
4.建立支持体系与恐艾症抗争的过程可能是艰难和挑战的,所以建议与家人和朋友之间建立一个稳固的支持体系。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能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5.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采用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和放松训练)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此外,避免恶劣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总结起来,要想脱恐艾,我们需要认识艾滋病的真实情况,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尤其是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建立支持体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恐艾症怎么自我治疗

恐艾症怎么自我治疗恐艾症全称为艾滋病恐惧症,它是对艾滋病的一种强烈恐惧,同时伴有强迫、抑郁、焦虑、疑病等多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症状的综合性心理障碍。
患者因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进而产生严重的强迫思维及行为,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老师介绍:“恐艾症的患者认为只要经疾病预防中心或权威医院检测为阴性就大可放心了,然而,这只是恐艾、强迫症状的一种假象,患者只会陷入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检测中,只有改变恐艾症患者的习性心理,如;敏感、多疑、追求完美等特点,方能彻底摆脱恐艾的心理障碍”。
那么恐艾症患者怎么自我治疗呢?以下便是由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老师提供的一项轻度恐艾症状的自我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恐艾症的自我治疗方法一:心灵重塑疗法之“观息法”观息法是净化心灵改变习性心理模式的独特方法,持续的练习,可以有效改变恐艾患者的心理模式,找回生命的本真。
从身体的层面来说,观息法不仅可以修复身体机能及植物神经,它所能带来的功效甚至是一些药物无法达到的。
练习概要:1、找一处安静且不被打扰的环境,双腿盘坐,闭上双眼,然后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注:抬头、挺腰,不要倚靠),只是专注鼻孔呼吸的进出,不做任何分析和判断。
2、无论出现什么想法、念头、感受或情绪,都不去管它。
3、你只是将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所有的想法、杂念都让它自由来去顺其自然。
4、观息练习中,总是走神是很正常的,当你发现走神了,就再拉回到呼吸上,不要强迫或控制自己不分心。
5、初级练习时间以每次20分钟为基础,每天早晚各一次。
恐艾症的自我治疗方法二:心灵重塑疗法之“既是如此”恐艾症说到底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无论恐艾症患者是因之前不洁的性行为还是某种环境接触,或是某种念头的想象引起,都只是诱发的表象,而治疗绝对不能陷入表象的功夫,只有改变患者的心理模式、矫正个性特质,恐惧的感受才会消失。
练习概要:对自己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后面加上“即是如此”。
如何正确认识及克服艾滋病恐惧心理

如何正确认识及克服艾滋病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有助于人类遇到危险时,动员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适度的恐惧对人类的生存是有利的,但不必要的、过分的恐惧却是有害的,是一种心理异常。
而恐惧症,则是在没有存在实际危险,却产生对其较长时间的恐惧情绪。
恐艾症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异常,它包括以下情形:不必要地过分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或者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同时伴有一些情绪异常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
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
恐艾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
在日常来诊的人员中,绝大多数并未感染艾滋病,纯粹因恐惧而来。
根据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我们认为这些病人可以大概分为四大类型:忧郁型:患者长时间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少言不语,独行独往、疏远亲朋,对外界丧失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茶饭不思,夜深不眠,常常悔恨责备自己,对前途悲观绝望,丧失信心,产生自杀观念,甚至付诸行动。
焦虑型:经常担心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六神无主,长时间的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惊慌多梦,喜欢拿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对号入座。
有些人由于经常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会出现长时间的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时会突然产生莫名的紧张恐惧,并感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哆嗦、烦躁不安,感到大难临头,自己马上就要完了。
消除恐艾心理小技巧

消除恐艾心理小技巧1、深呼吸在做一些令你比较紧张的事情前,先进行深呼吸,然后不断的吸气呼气,让你的紧张情绪伴随着这种呼吸节奏的方式慢慢排挤出来。
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站立,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2-3”,心里默想:放松、放松。
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2、香脆的零食如果平时你没有吃零食的习惯,那么在紧张的时刻不妨选择一些酥脆的零食食用。
因为当我们吃甜食或者酥脆的零食时,可以使大脑产生轻松地感觉。
有很多男士紧张的时候都会选择喝水,但是尿急的情况可是会让你更窘迫的哦!3、吞咽口香糖国外研究者使用脑电图技术扫描发现,咀嚼口香糖可引起α脑波增强,而α脑波的减弱与紧张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国外关于唾液皮质醇的研究也证实,咀嚼口香糖时,与压力感成正比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显着降低。
4、吹起大拇指专家提示,控制心率的交感神经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吹吹大拇指可以平缓心跳,消除紧张感。
5、绝食冥想年,一项身心医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冥想等减压方式能让血压下降5毫米汞柱。
美国爱荷华州玛赫西管理大学的研究专家通过一项历时十年的研究发现,每天练习两次闭眼、静坐、沉思20分钟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风概率可降低47%。
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冥想能缓解身体紧张,避免免疫力下降。
专家建议每天花45分钟冥想,虽然时间短点,但同样有效。
6、多听到轻音乐、古典音乐音乐不仅是人类通用的“语言”,也是很好的“心理医生”。
音乐可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达到心理平衡。
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或古典音乐能调节人的紧张情绪。
如聆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等优雅乐章,效果就很好。
7、高强度运动33分钟密苏里大学一项研究发现,33分钟高强度锻炼最有助于减压。
快跑、使劲蹬自行车以及猛击沙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8、扮怪脸找一稍偏僻的地方扮怪脸,歪嘴扭唇、抬鼻斜眼,放松面部肌肉。
如能面对小镜子看到自己的古怪神态,一定会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一切牵肠挂肚的念头都消失了。
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

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文章目录*一、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二、艾滋病如何预防*三、艾滋病能治好吗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1、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经过医生的分析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确定没有感染,尤其是进行了两次以上检测的人,就应该相信现在的检测手段,相信自己没有感染。
吸取教训,振作精神前的失误已经过去,只需记住教训,后悔已无意义。
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恐惧之中,那就等于患上了“精神艾滋病”,永远不会有健康和幸福了。
热爱生活,摆脱自我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人多是没有摆脱自我这个小圈子。
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中,少想自己,多帮别人,就不会使自己一次次地失误、一次次地恐慌。
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对于那些心理有缺陷或者自己无法摆脱对艾滋病恐惧的人,可以到心理医生那里,接受一些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2、艾滋病恐惧症的病因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而性行为的对象常是暗娼及网上认识的一些性关系混乱的女性。
一方面,这些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
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常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看到或了解到一些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又对其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或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状作为艾滋病的特异性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
3、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
艾滋病如何预防1、明确感染途径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即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一些公共场场合如简单握手、一起吃饭、上公共厕所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但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则极易感染病毒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走出“恐艾症”的心理阴影
张先生是一个车队老板,手下有几十名员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但是一次应酬后,他有了一次高危性行为,没多久就开始出现“舌苔发白、关节响动、容易发烧”等症状。
他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还觉得家人也发生了变化,担心是被自己传染了。
一次次艾滋病检测都证实他没有患上艾滋病,但他却执拗地认为自己就是得了艾滋病,孩子不敢抱,家务不敢做。
除了偶尔和几个朋友打打麻将外,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在担忧与焦虑的困扰下,张先生的生活、工作陷入恶性循环,车队也被迫宣布解散。
实际上,张先生的事件并不是个案,还有很多人同样承受着类似的痛苦。
来咨询的人大多是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男性,且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一旦感觉身体不适,便会通过网络、电视等查询艾滋病有关知识,其中心理素质差的人就容易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
一些“恐艾症”患者甚至在网上建立起QQ群来相互交流。
他们认为自己“可能是隐性艾滋病,或者是艾滋病病毒变异了,目前的检测手段根本检测不出来”,加之在网上与网友们相互交流负面情绪,导致想法太多,容易出现忧郁、焦虑等症状。
专家解析
过分的恐惧导致心理异常
就临床表现看,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特定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表现为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恐惧,是人类本能的情绪反应,但过分的恐惧却是一种心理异常。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往往有疑病症状,且伴有情绪、行为异常,甚至出现某些艾滋病的症状,尽管看遍名医、反复检查,最权威机构的结论仍然无法让他们放心,还整日奔波在各大医院及检查机构之间,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工作、生活。
这种心理异常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种:
恐怖症:过分担心自己染上艾滋病,因此避免一切可能被感染的机会,回避到“危险”场合或公共场所,害怕与“可疑者”接触,怕伤口,怕血液,严重者整日不敢出门,甚至不能听到“艾滋病”这个词。
强迫症:认为自己随时有可能被传染艾滋病,平时总小心翼翼:反复洗手,一年四季出门必须戴口罩、手套,外出回家后必须洗澡甚至全身消毒……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为此苦恼。
焦虑症:由于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时突然莫名的紧张恐惧,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出汗、烦躁不安等症状,感到大难临头,自己马上就要完了。
抑郁症:长时间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对外界丧失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常常自责,对前途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自杀观念、行为。
道德与本能的斗争让身心备受煎熬
分析艾滋病恐惧症的发病原因,有自身人格特征和知识方面的内在因素,也与患病者的经历、行为等外在因素有关:
——人格缺陷。
这个人群往往有其共同的人格特征,即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分关心。
因为艾滋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使得这些人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
——知识缺乏。
某些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毒接触就会感染艾滋病,或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
——高危行为。
有婚外性行为,且性行为的对象常是暗娼、三陪女或是发廊女等。
一方面,这类危险行为的确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此道德与本能的斗争会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罪恶感和恐惧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
滋病恐惧症。
为此,有必要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哪些情况易感染艾滋病,同时,明确告诉公众哪些情况下不可能得艾滋病。
对于个体而言,要做到洁身自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对疾病采取科学的态度。
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心理干预。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由于长期陷入一种恐惧、焦虑、紧张情绪,时间长了致使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适当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会帮助他们尽快摆脱痛苦。
济南二安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