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的防控探讨

合集下载

德宏州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

德宏州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
苗 运输 等途 径扩 散 , 茎 节遇 土生 根长 出蔓 枝迅 速覆 盖
周 围环 境 。
49 农业环境 与发展 2 《 j I ¨ { 年第 l 期
落。 此外 , 薇甘菊生长消耗大量 的水分和养分 , 导致土
壤肥力严重下降。
3 . 2 对 农业 生产 的危 害 由于薇 甘菊是 两J 性繁殖 杂草 , 生命 力极 强 , 每年 以 1 0 ~ 2 0 k m 的速度 向周 围环境 扩散蔓 延 , 造成 农作 物 严 重 受 损和 品质 降低 。 据调 查 , 2 0 0 5年全 州农 地发 生 而
薇甘 菊 ( Mi k a n i a m i c r a n t h a H. B . K) 属 菊 科 假泽 兰 属 ,是 世 界上 最 具 危 害性 和 最 难根 除 的恶 性 杂草 之

2 薇 甘菊发 生分布
经 过 调查 , 在靠 近 中缅 边 境 的瑞 丽 市 、 畹 町开 发
3 薇甘菊 的危 害
3 . 1 对 生态 系统 的危 害
防控 ,薇 甘菊发 生增长 率 由实施 防控 前年均 增长 7 4 . 1 2 %, 降至 目前 的 1 5 . 3 1 %, 实现 了减少发生范围 、
压 缩 发生 区域 、 控制 危 害面 积 、 遏制 扩散 蔓延 的 目标 , 在 一定 范 围 内基 本遏 制 了薇 甘 菊扩散 危 害 。
环 境整治 ・ E N V I R .C ON T R OL
德宏 k ' l ' l  ̄ b 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发生危害与防控对 策
张 国云
( 云南省德宏州农业 环境保护监测工作 站 ,云南 芒市 6 7 8 4 0 0 )

要: 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爆发 , 给农业 、 林业及生态环境造成 了巨大危害。通过调查分析 , 充分掌握 了薇甘菊的发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员。
2 传 播途 径
薇 甘菊 开花 数量 大 ,种 子细 小而 轻 ,具冠 毛 ,能 借
风 力或 气 流远距 离 传播 。其 次 ,薇 甘菊 具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很 强 的营养
繁殖 能力 ,茎 和茎 节都 能 生根 ,每 节 叶原基 可 依 次生长 发育 成 不 定根 、侧 蔓 和 花 系 。有 性 和 无 性 繁殖 共 同进
扩散。
3 发生及分布
经 过调 查 ,薇甘 菊在 靠 中缅边 境 的瑞 丽市 、畹町 开 发 区及 盈江 县 危 害较重 ,特别 在瑞 丽 市 、豌町 开发 区 的
能长不 定根 。叶心形 ,具深 刻 ,近 全缘 或粗波 状 ,长5 ~ 1c 3 m。头状 花 系 ,体积 小 ,长 5 3 . m . ~6 0 m,直径 l ~ 3 2 m ,3 朵 小花 聚 生而 成 ,辐 射对 称 ,喇 叭状 ,雌雄 0 m ~5
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全州有21 m .万hz 森林、次生林、荒
52 划 定防 控线 。建 立 阻击 带 ,明确 防堵 重点 。根 .
行 ,导致传 播速 度 很快 。德宏 州主 要 是农 户铲 除后 随 意
丢入沟 河 随水 传播 ,以及 随甘 蔗 、果树 等 经济 林果 种 苗 传 播 。 因此 ,沟 河 两侧 及道 路边 发 生较重 。
据 德 宏 与 周 边 地 区 的 地 理 状 况及 交 界部 的人 、物 流 情
光合 作用 受 到干扰 ,甚 至 不能 正常 进行 光合 作用 而停 止
积 2 9 m ,对 农业 生态 环境 造成 了巨大危 害 。 . 万h 2
生长 或枯 死 ,薇甘 菊成 为优 势种 群 ,取 代原 有 的群落 ,
1 生物学特性及生长 习性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探讨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探讨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探讨1. 引言1.1 微甘菊的概述微甘菊,学名短舌小菊(Matricaria recutita L.),属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对生,叶片线形,全缘,被细毛;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2-3厘米,有花130-300朵,花瓣白色,中央为黄色管状花,周围为白色舌状花。

微甘菊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微甘菊源自欧洲地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其花头富含挥发油和苯甲酸类化合物,具有消炎、镇痛、抗菌等药理作用。

在民间常用微甘菊煎剂治疗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等。

微甘菊也可用于调制花茶、香料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微甘菊是一种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的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研究和开发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微甘菊的药物活性成分,并开发其更多的利用途径,推动微甘菊产业的发展。

1.2 微甘菊的重要性微甘菊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微甘菊不仅在药用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方面,微甘菊可以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工业方面,微甘菊可用于生产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药品等,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微甘菊的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不仅体现在其作为药用植物的医疗价值上,还表现在其农业和工业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微甘菊的重要性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2. 正文2.1 微甘菊的生长环境微甘菊是一种耐寒植物,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它适应性强,能够在温度较低和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宽松,适应性广泛。

微甘菊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但随着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认可,目前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微甘菊的种植。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

该地区是一个有高海拔、多山、多雨季和气候温暖的地区。

这些因素造就了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也造成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增加。

其中,薇甘菊是一个常见的外来有害生物,它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本文将介绍薇甘菊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1. 薇甘菊对普洱市的威胁薇甘菊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也称为甘菊星天牛。

它的分布范围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墨西哥。

在普洱市,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温暖,适宜其生存和繁殖。

薇甘菊的食物来源包括多种植物,如桃、李、柿子、苹果、梨等果树,还有中药材等。

当它大量增殖时,会对这些作物和草本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坏,导致农业生产大量损失。

此外,薇甘菊还会在树皮和树干上产卵,损坏树木外观,并引起树木疾病的传播。

这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 薇甘菊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止薇甘菊的发生和蔓延,普洱市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2.1 引进天敌引进天敌是控制薇甘菊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些天敌可以在本地生态系统中与薇甘菊竞争优势,从而控制其数量。

在本地生态系统中,一些植物和动物可以充当薇甘菊天敌。

因此,引进这些天敌并培育它们是一个有前途的方案。

2.2 植物覆盖植物覆盖是一种生态方法,能够降低薇甘菊的生长速率和数量。

此方法不需要使用农药或化学物质。

只需适当增加植被覆盖率并多种植物轮作,即可在减轻薇甘菊数量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3 检查与调查定期检查和调查是预防薇甘菊发生的有效方法。

检查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薇甘菊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如果检测到有异常,就必须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2.4 防虫网在果园、植物园等薇甘菊多发区域,可以使用防虫网来阻挡薇甘菊。

防虫网可以防止薇甘菊进入作物范围内,从而减少其损害程度。

3. 结论总而言之,薇甘菊是一个常见的外来有害生物。

其发生与繁殖对普洱市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威胁。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生物防治分析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生物防治分析

绿色植保PLANT PROTECTION近年来,受全球化经济深入发展、生态环境改造、农林牧副渔生产需要和物种自身传播能力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存在严峻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这些物种虽在一定程度上可带来经济效益,具备观赏价值,但是如果盲目引进、忽略管理,便会导致外来物种大量繁衍,成为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及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有害入侵生物物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引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人们需要对外来生物有正确的认知,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加强研究,确保相关方法应用后获得良好的防治成果。

其中薇甘菊为一种常见的外来有害生物,当前广东、云南、海南等省市为薇甘菊入侵的重灾区。

因此,结合薇甘菊防治经验,对各类生物防治手段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地区薇甘菊防治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经验。

1 薇甘菊发生概述薇甘菊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状攀缘藤本植物,原产地为中美洲、南美洲。

近年来在亚洲诸多地方大面积出现,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我国等数十个国家。

其中热带、亚热带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我国首次出现薇甘菊物种的时间为20世纪10年代末的香港,内地首次发现在1984年的广东省深圳市。

历经多年的繁殖发展,该种杂草遍及我国很多地方且根除难度非常大,成为具有极大危害的外来有害生物。

薇甘菊生命周期不长,茎节生根难度小,在无性、有性繁殖之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生长繁衍。

果实质量小且重量轻,与风、水接触后会随之四散,然后生根发芽繁殖。

同时薇甘菊喜光好湿,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果园、水沟及植物园等地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进行匍匐、攀缘覆盖式的繁衍。

目前薇甘菊传入我国的方式主要为自然、人为,其中前者是由于薇甘菊种子借助于风、水等条件向其他地方进行传播,传播范围与速度略差于人为传播,后者则为人或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的物种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

总结薇甘菊杂草的危害入侵对象较多,包括农田、苗木生长区域、平原、滩涂等地区。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薇甘菊(学名:Xanthium sibiricum)是普洱市一种常见的外来有害生物,其发生对农业、生态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薇甘菊的发生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薇甘菊是一种高度适应环境的杂草,主要分布于普洱市的农田、草地和道路两侧。

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薇甘菊具有强烈的竞争力,能够在广泛的土壤类型和光照条件下生长,并迅速占据生境。

薇甘菊的种子寿命较长,能够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并随时发芽。

薇甘菊的种子也具有风化传播的特点,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到新的地区。

薇甘菊在无花果等农作物中具有许多天敌,这也使其发生和繁殖的条件更加有利。

薇甘菊的发生给普洱市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薇甘菊生长旺盛,具有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对周围的农作物造成竞争压力,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薇甘菊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种有害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土壤的地力和植物群落的结构。

薇甘菊还具有过敏性,对人和动物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薇甘菊的发生,普洱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加强对薇甘菊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薇甘菊的分布和发生趋势,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农田和道路两侧的管理,定期清除薇甘菊的种子和幼苗,防止其扩散和繁殖。

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及时进行除草剂的喷洒。

普洱市还积极开展薇甘菊的生物防治研究与推广,在适宜的时机引入天敌进行生物控制。

薇甘菊的发生给普洱市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只有加强薇甘菊的监测和管理,定期清除种子和幼苗,合理使用农药以及推广生物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少薇甘菊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保护普洱市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薇甘菊(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又称为北美一枝蒿、干草花、苦艾蒿等,属于菊科植物,原产于北美洲。

其是一种入侵性的外来有害植物,其种子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并迅速繁殖,善于占据开阔的土地,并对当地的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薇甘菊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其花粉是一种强致敏原,会导致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薇甘菊的发生与扩散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于普洱市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薇甘菊的发生与扩散主要是由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其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迅速发芽,并生长茂盛,一株薇甘菊植株可以产生数百至数千颗种子,且这些种子可以在地表或者浅层土壤内长期存活,等待适宜的生长条件再次迅速繁殖。

薇甘菊还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在较干旱或者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不受常见的病虫害的侵害,这使得其在很多地区都可以顽强生存。

而且,薇甘菊也有一定的耐寒性,可以在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一旦薇甘菊入侵到了某个地区,就很难被根除,容易形成大面积的侵占。

为了有效地防治薇甘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要对薇甘菊的繁殖和扩散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可以对薇甘菊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进行全面了解,找出其优势繁殖地点,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要采取机械和物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在薇甘菊的繁殖季节,可以采用割草、锄草等机械方法对薇甘菊进行清除,防止其大范围扩散。

还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等物理方法,将其隔离在种植地的外部,防止其侵入到农田或者果园内。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引入薇甘菊的天敌或者寄生植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没有直接的危害。

对于一些大面积侵占的薇甘菊种群,还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施,但是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二次污染。

除了上述治理措施之外,还需要引起公众和农民的关注和参与。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普洱市位于中国云南省,其气候条件适宜薇甘菊(又称菊花)的生长。

近年来,薇甘菊的种植受到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薇甘菊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薇甘菊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1. 薇甘菊斑潜蝇(Scaptomyza flava):斑潜蝇属于果实蚜科,其幼虫以薇甘菊的果实为食。

斑潜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果实损伤,降低了薇甘菊的产量和品质。

2. 薇甘菊蚜虫(Aphis spp.):蚜虫类似于小型飞虫,以植物汁液为食。

薇甘菊蚜虫会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薇甘菊叶片变黄、萎缩,严重时还会导致薇甘菊的死亡。

3. 薇甘菊斑潜蛾(Clepsis spectrana):斑潜蛾为小型飞蛾,其幼虫以薇甘菊的叶片和花朵为食。

斑潜蛾的危害会导致薇甘菊叶片和花朵的大面积损害,严重影响了薇甘菊的产量和质量。

薇甘菊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措施:1. 引入天敌:引入薇甘菊外来有害生物的天敌,如(斑潜蝇)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数量,减少对薇甘菊的危害。

2. 农药喷洒:及时发现蚜虫和斑潜蛾的危害,可以采用适量的农药喷洒杀虫。

需要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农药喷洒。

3. 除草剂处理:薇甘菊的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清洁,及时清除杂草,是预防蚜虫和斑潜蛾的重要措施。

4. 捕捉和人工摘除:可以设置粘虫板和黄色诱虫板捕捉蚜虫和斑潜蛾,减少其数量。

还可以手工摘除受害的薇甘菊果实、叶片和花朵,减少害虫的繁殖。

薇甘菊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采取引入天敌、农药喷洒、除草剂处理和捕捉人工摘除等综合措施是必要的。

科研人员和农民也需要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和监测,提前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威胁,确保薇甘菊的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短 时 间节 约人 员节 约资 金 。
22 调 查精 确度 较 远 .
1 防控介 绍
1 薇甘 菊 的 防控 决策 . 1 1 . 加 强 学习 , 高认识 。认 真组 织学 习 , 分 认识 薇 .1 1 提 充 甘 菊 的危 害 性 、 要 性 、 迫性 , 重 紧 科学 治 林 、 法 治林 、 法兴 依 依 林; 了解 和掌 握 薇甘 菊入 侵 的危 害程 度 。 1 . 明确 职责 , .2 1 密切 配合 。 确职 责 , 切配 合 , 力协 明 密 通 作 , 能 有 效 地 组 织 开 展 ; 业 性 、 术 性 要 求 专 家 进 行 作 方 专 技
控 的 有 效 方 法谈 几 点 粗 浅 的 认 识 。
关 键词 : 薇甘菊; 存在问题; 措施建议
0 前 言 薇 甘菊 学 名 M kn i at , 菊科 假 泽 兰 属 , 产 于 i im c n a属 aa r h 原 中美 洲 , 多年 生 草质 或 稍 木 质 藤 本 , 茎 细 长 , 萄 或 攀 是 其 葡 援, 多分 枝 , 中部 叶 三 角状 卵 形 ; 白色 , 茎 花 管状 , 部 针 状 , 檐 有 香 气 , 齿 裂 , 状 花 序 多 数 , 枝 端 常排 成 复伞 房 花 序 五 头 在 状 , 序 梗纤 细 , 花 薇甘 菊兼 有 性 和无 性 两种 繁 殖方 式 , 籽 料 其 相 当微 小 , 果黑 色 , 毛 白色 , 瘦 冠 每籽 粒 不过 01 g乘风 传 播 . , m
植物后, 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 薇甘菊对
于6 8 ~ m高 的天 然林 次 生林 、 工 林 、 生 林 、 济林 、 人 速 经 风景 林 几 乎 所有 树 种都 有严 重 威 胁 , 用攀 援 全部 覆 没 限制 光合 运 作 用 以及 分 泌 毒 汁抑 制 其 它 植 物 生 长 的双 重 手 段 来杀 死 其
碱 性 之 间。
21 年 1 00 0月发 现, 生长 旺 盛 、 育正 常, 为 标记 观测 发 并作 编号 , 附近 指 导发 生 薇 甘菊 所 处 的位 置 , 人 工 、 学 防治 在 用 化
的方法 治理 。
扩散其种子是薇甘菊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 薇甘菊的茎节和
节 间都 能 生 根 , 个 节 的 叶腋 都 可 以长 出 一对 新 枝 , 成 新 每 形 枝株 , 以薇 甘菊 的英 文名 称又 叫一分 钟一 英里 , 象反 应 了 所 形 它快 速 生长 和 扩散 的特殊 , 土 壤疏 松 , 疏 机质 丰 富 阳光 充 在 有 足 的生 成环 境 中, 菊 特别 易 于生 长 , 于被 破 坏 的林 地 薇甘 常见 边 缘 , 弃 农 田, 理 的果 园, 库 和 沟 渠 或 河 道 两侧 , 1 荒 于管 水 是 种恶 性 藤本 杂 草, 界 上 十大 恶性 杂 草 之一 , 是 我 国首批 是世 也 1 种 外 来 物种 之 一, 世 纪 6 6 上 0年代 由马来 西 亚 引入 作 为橡 胶 园 防治水 土 流失 的覆盖 , 0 2 0年前 后 从缅 甸 传人 我 国云南 0 德 宏 , 在德 宏迅 速 扩散 漫延 , 上灌 木 和乔 木之 后 , 形成 并 攀 迅速 整覆 盖之 势 , 能分 泌毒 汁, 其它 植 物生 长, 覆盖 其它 并 抑制 全部
2 1 年第 1 期 01 3
现代 园艺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的防控探讨
雷 悦
( 云南省 盈江 县林业 局 , 南 盈 江 69 0 ) 云 7 30
摘 要 : 云南省盈江县支那乡辖区薇甘菊防控整治工程的稳定, 关键在于政府的重实、 林业、 农业主管部 门的参于、 技术工程、
业务培训 、 资金 不足 , 是造成防控 工程 出险的主要原 因, 正确掌握辖 区薇甘菊的危害 , 无疑为防控决策提 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 , 南 目 云 盈江县支那 乡辖区一直沿用人工 、 宣传 、 促进 化 学防 治的方法来进 行薇甘 菊的探 索, 笔者根 据近几年的 工作 实践经验对治理薇甘 菊防
天 ,集 中 在 l 2月 份 与 次 年 的 1月 份 ,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3 5 .mm, 日照 10 ~ 80小 时, 观测 地处 海 拔 1 0 m, 5 33 年 5 0 10 该 0 地 1
势 平 缓属 南 亚热 带 季风 性 高原 气候 类 型 , 壤 p 土 H值 6 7 ~ 酸
记 录 处 理 的 时期 , 隔 1 观测 1 ( 夏 秋冬 )掌 握 每 时 次 春 , 微 甘 菊 的芽 萌动 期 , 露 白期 , 萌 发期 , 叶时期 , 盛期 , 芽 芽 展 旺 春 梢 始 长期 , 序 吐 露期 , 花 开花 时 期 , 期 出现 期 , 速生 长 末 迅 期 , 熟期 , 叶始期 , 成 落 盛期 , 期 , 休 眠期 。 末 进入 观 测 , 录枝 叶生 长 特 性及 微 甘 菊 生 长 发 育特 性 ; 人 记 为
寄生 的树 木 , , 根治防控 面积促进微甘菊治理
的有 效 开展 。因此 , 进行 微甘 菊 调查 时 首先 应 1 群众 反 应 个 是 实分 布存 在 的危 害外 部 边 界 。这样 , 不仅 可 以提 高工 作 效 率, 降低 调 查 成 本 , 而且 , 能够 提 高调 查 质 量 和 分布 的精 度 ,
工 、 学 防治 打好 基础 。 化
通过 掌握 物候 学 的特性 , 工 与化学 防 治治 理根 除 。 用人
2 薇 甘 菊 防治存 在 的问题
21 薇甘 菊 的外 业调 查 .
通 常 我们 在 探 索调 查 中主要 根 据 防控 工 程 互联 网 的信 息 , 识 薇甘 菊 分 布 危 害情 况 , 用辖 区 的人 力 资源 乡 内协 认 利 管 、 益林 管 护员 全 面覆 盖 调查 落 实 。在遇 到 特殊 任务 情 况 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