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咏雪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意境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谢道韫及其作品《咏雪》。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或个体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雪》。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片段。

3. 收集有关雪的诗词,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4.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如何?5.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能否正确表达课文的意境。

2. 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评价:能否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咏雪》的背诵与理解。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引入课文《咏雪》,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讲解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3.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强调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2 作业布置:完成《咏雪》课后的练习题。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5.2 改进措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合作探讨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及反思

教案名称:《咏雪》课程类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2.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了解并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3. 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咏雪》的课件和参考资料;2. 学生准备《咏雪》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咏雪诗篇,如《雪梅》、《问雪》等;2. 提问:同学们对咏雪有什么印象?古人是如何咏雪的?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咏雪》全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3. 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咏雪》全文,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教师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再次阅读,加深理解;2. 学生尝试背诵《咏雪》;3. 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同学们对这篇文言文有什么印象?;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咏雪》的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 教师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再次阅读,加深理解;2. 学生尝试背诵《咏雪》;3. 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教案呢。

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篇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亮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当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潇洒、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同学去感受古人那种潇洒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同学积累了一些文言学问,并且熟识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同学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同学整理归纳文言学问,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制造氛围,让同学真实感受“咏雪”的情境,鼓舞同学去想象。

2、把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1、检测把握的作家作品状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把握文言词语。

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留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把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加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2023年《咏雪》教案5篇

2023年《咏雪》教案5篇

2023年《咏雪》教案5篇《咏雪》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__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__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理解《咏雪》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雪的赞美和敬仰,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的诗意和主题。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让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3.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咏雪》,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咏雪》,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3 翻译与解释:让学生翻译《咏雪》,理解诗句的意义。

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4 分析与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咏雪》的小论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画一幅与《咏雪》相关的画,表达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夜独行》等。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朗读《咏雪》原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 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理解其深层含义。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 课后习题解答:针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创作实践:布置与《咏雪》相关的创作实践作业,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咏雪》一文的内容和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咏雪》原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的景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来描绘雪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比如通过比较雪与撒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的内容。

2.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诗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重点词语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悟。

2. 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或者感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诗人谢道韫和这首诗的背景。

2. 逐句解析诗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诗文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四、欣赏意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雪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艺术特色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中艺术特色的认识。

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意境等方面欣赏和分析诗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分析诗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意境的理解。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新课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语的解释,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