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近代史纲要期末第二、三、四章多选、判断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 。
A.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B.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C.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满汉民族矛盾2.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从广西一直打到江苏,其间经过的省份有()。
A.湖南B.湖北C.江西D.安徽E.四川3.下列选项中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来源的是()。
A.西方基督教教义B.儒家大同思想C.农民平均主义D.道家无为思想4.《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者想建立的理想社会的特征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D.均贫富,等贵贱5.天京事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
A.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被提拔B.杨秀清、韦昌辉被杀C.石达开出走D.洪仁玕开始总领朝政6.卷入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A.东王杨秀清B.北王韦昌辉C.干王洪仁玕D.翼王石达开7.洪秀全据以指导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著作有()。
A.《原道救世歌》B.《新学伪经考》C.《原道醒世训》D.《原道觉世训》8.太平天国起义在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主要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校颁庐抗议》D.《明定国是》9.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A.发动规模空前巨大B.反封建同时反侵略C.《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D.〈资政新编》的资本主义色彩10.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B.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C.对侵略者本质认识不清D.领导集团内部的腐败11.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正确的()。
A.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C.具有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D.它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12.以下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B.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D.都代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13.天平天国后期,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他们主要是()。
一 酝酿中的变革

一酝酿中的变革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了解康梁等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的政治主张。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
一、大势所趋——戊戌变法的政治和经济背景1.19世纪末的世界潮流: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1)经济上,19世纪下半期,欧美列强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
(2)政治上,英国的议会改革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19世纪中期开始的英美等国文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2.中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2)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1)原因: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2)影响: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学习思考1]阅读教材P121“学习思考”,思考: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逐渐觉醒,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也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二、新思想的演进——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1.地主阶级的思想探索(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派试图在“自强”“求富”口号的指引下,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2.早期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2)主张: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时正赴京会试的康有为联络在京会试的1300多名爱国士子《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迁都、拒和、变法”。
这次运动使维新思想迅速传播,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也从此确立。
康有为与其他维新人士救亡图存的维新活动终于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光绪皇帝下令变法,实施新政。
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
在国外,康有为思想渐趋反动,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坚持改良主义,成为保皇派。
1913年回国,在辛亥革命后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
1927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著述颇丰,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主要教育著作有:《长兴学记》、《公车上书》、《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试论折》、《请开学校折》等。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 重视教育的作用。
康有为认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他说:“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
为此,康有为把教育当作振兴中国和政治改良的手段。
在康有为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弱,关键在于国民智慧的高低,而智慧又依赖教育的发展。
中国之弱,即弱于教育之不发达,民智之不开,因此,发展教育、开办新学是当务之急。
(2)变科举,废八股。
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使人不读秦汉以后的书籍,不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形,从而使官吏不能应变,不能为实事,以致于甲午战争战败后割地赔款。
为此,他认为改革科举考试,废除禁锢人才的八股取士,培养和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就如何改革科举制度,康有为提出:文试要“立废八股”,“罢试帖”,以中国文学、策论、外国科学代之;武试要停止弓刀步石及旗病弓石,用武备学校培养人才。
康有为把变科举比喻为“以吐下而去其宿蚵疴”,是必治之痼疾。
(3)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
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了关于学校体系的构想,在乡设立小学,在县设立中学,在省、府设立专门高等学校或大学,如设立海、陆、医、律、师范各专门学校。
戊戌变法(全部)

2、高潮——百日维新
) 4、6 ) 3、12 ) 1、8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我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师夷长技 以自强!
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引进西方的先进 科学技术来挽救 危机!
割领土
开口岸 设工厂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 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影响: 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刺激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
严复
谭嗣同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主 张
译《天演论》 《仁学》 宣扬“物竞天 以资产阶级自 择,适者生存”由平等思想, 的社会进化论 批判封建纲常 思想 礼教和专制君 权。
共同 ①倡变法; ②兴民权、行立宪; ③废“八股”、倡西学、改 主张 教育;
戊戌变法
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春 (2)内容: A、拒和、迁都、练兵——权宜之计; B、变法——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3)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 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 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 师,其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学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2、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光绪帝 3、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他(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康有为与维新运动 (详细版)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资 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 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
经过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1895年8月十七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 报》(后改名《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 了《湘学报》。
三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梁启超康有为康有为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与维新运动
制作:周雪莹 杨春连 演讲:许子轩 洪奕丹
“康梁等一班爱国书生初涉政治舞 台所抖出的豪情万丈连同其与幼稚 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属于一个 时代甚至属于一个可望连绵的社会 群体。” ——郭世佑
●康有为:托古改制
①托古改制 宣扬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 先师,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 由、平等精神。
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 为变法辩护。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 主立宪。
康有为
“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特试行有序,始 于粗粝而后精华。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时代)
人 物 介 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启超
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 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 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 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 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 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 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 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 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 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 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考试六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六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8题,每题1分,共108分)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其中,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A、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B、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C、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D、落后的小团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正确答案:A2.玩沙游戏属于()A、结构游戏B、智力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正确答案:A3.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时,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在多少米以上?()A、80米B、50米C、10米D、30米正确答案:B4.“战国四公子”中齐国的孟尝君为( )A、魏无忌B、田文C、赵胜D、黄歇正确答案:B5.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 )是蒲松龄的作品A、《柳毅传书》B、《儒林外史》C、《南柯太守传》D、《聊斋志异》正确答案:D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4,3,6,5,( ),(),10,9.A、7,8B、8,9C、6,7D、8,7正确答案:D7.唐朝建立的世界到灭亡时间是( )A、公元616年-909年B、公元618年-907年C、公元620年-901年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8.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那个系统损害( )A、骨骼系统B、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免疫系统正确答案:D9.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因为手( )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不能传播声音C、吸收了声波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正确答案:D10.我国最早在奥运会上夺金牌的哪位运动员?( )A、高凤莲B、李宁C、吴佳怩D、许海峰正确答案:D1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正确答案:C12.飞机上的黑匣子被安放在飞机上的( )部位A、机尾B、机翼内C、机头D、机身中部正确答案:A1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依然是( )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依法治国正确答案:A1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环境委员会,环保被列为现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革思想-精选教育文档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思想-精选教育⽂档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思想⼀、教育改⾰思想渊源康有为的⾼祖,康辉。
嘉庆九年举⼈,曾师从冯潜修讲理学。
从钦州冯敏昌学诗⽂词,讲学数⼗年。
祖⽗康赞修是何朴园弟⼦。
道光⼆⼗六年举⼈,钦州学正,曾主讲龙门书院。
同治五年,补连州训导。
康有为⼋岁随祖⽗读经,⼗⼀岁丧⽗,随祖⽗于连州官舍。
康有为幼时聪明,喜读杂书,但不刻苦。
光绪⼆年(1876年)乡试失败,师从岭南⼤儒,朱次琦。
开始“知晓为学门径”,学有“明闻圣贤⼤道之诸”、经、史、掌故。
光绪四年冬,因祖⽗死,⼼智迷失,去朱九江,转⽽⼊西樵⼭“习静”,后来遭遇张⿍华,结束“习静”回乡重新开始读书⽣活。
“得《西国近事汇编》,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及西书数种览之。
”1879年冬,康有为初游⾹港,其逐渐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归途经过上海时睹街市之繁盛“因思其所以⾄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
”此时康有为所读西书的范围较⼴,所谓“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游记,皆涉焉”,“并及乐录、韵学、地图学”。
另外,康有为阅读、收集过⼀些⽇⽂新书,或⾄少是收集过⽇⽂书⽬,除此之外还有经学类的书,⽐如《皇清经解》等。
由此可见,康有为⾃⾝学贯中西,这就为他教育改⾰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86年,康有为写成《教学通义》。
他在此书中指出朝野⽆⼈才,导致国势衰弱,认为问题出在“教学”。
他认为“师古”不是“泥古”,必须切合当今的需要。
“⾔教”决不只是谈论师徒相授,训诂词章,⽽是在说经过安民的政治教化。
《教学通义》的主旨在于:“反古复始”为“教学”,“创⽴法制”以便为“王者取法”施⾏于当今之世。
他着重⽐较古今“教学”差异,指出汉代以来“教学”每况愈下,⾄清朝已“国家⽆所籍以为治”⾮变法不⾏了。
⼆、提出新的教育宗旨康有为并不是孤⽴地谈教育改⾰问题,⽽是把教育问题与救亡图存紧密地联系在⼀起,认为教育的落后是中国贫弱受辱的重要原因之⼀。
中近史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必记知识点1.19世纪60年代,列强采取一致的侵华步调,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在清政府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列强用代替武力侵略。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名为的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和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3.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李鸿章创办的和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4.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了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等。
5.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三支海军。
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6.中国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天津。
7.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在最早产生。
无产阶级来源于和。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和张之洞为代表,他们主张利用来维护清朝统治。
顽固派以大学士为代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的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0.19世纪末,随着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11.甲午中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到9月,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
第二阶段从1894年10月到1895年4月,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