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导管内癌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式的研究

C hi n J Cl i ni ci a ns( E lec tro ni c E di ti o n), Ju ne 1 5, 201 1 , Vo l .5, N o .1 2
� 3 42 1 �
� 论著 �
乳 腺 导管 内 癌 临 床 特 点 与 外 科 治 疗 方 式 的 研 究
a dj u va n t trea tm ents, brea stc o nser ving su rg ery a nd tra di ti o na l m od if i ed ra di ca l ma stec to m y f o r im pr o ving pr og n o sis ha d no sta tisti ca lly sig ni f i ca nt d if f erenc e ( P > 0.05 ) . In the sa m e o pera tio n m ethod prem i se, c o m preh en sive � � trea � � � tm � � � en � � t ca n sig nif i ca n tly im pro ve th e pro g no si s o fpa tients ( P < 0.05 ) .C The ef f ect o fc o m preh ensi ve trea tm ents o fd u c ta l ca rc i no m a i s o bvio u sly better tha n si m ple su rg ery ,
� � � � � � � � � � � R� � � � � � � � � � � � �
不典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表现

不典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表现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又称导管内癌,是非侵袭性乳腺癌的一种形式,有约30%-50%DCIS可发展为浸润癌。
而通过适当的治疗,DCIS又能获得很高的生存率,因此,DCIS的早期确诊是非常重要的。
DCIS以恶性钙化为最常见X线征象[1],而关于恶性钙化以外的表现报道很少。
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初步探讨不同于单纯恶性微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6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或增厚感21例,溢液6例。
所有病例腋下淋巴结病理均阴性。
1.2 乳腺X线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常规摄取双乳侧斜位(mediolateraloblique,MLO)和轴位(craniocaudal,CC)。
根据乳腺内腺体组成的不同分成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和致密腺体型,对发现异常者从形态、边缘、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27例DCIS的钼靶表现为肿块者15例,占55.6%,同时伴钙化者4例;11例见于少量腺体型或脂肪型乳腺中;肿块高密度10例,等密度5例;边缘清晰3例,模糊11例,小分叶1例;形态为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10例,分叶形1例。
非对称性致密影5例,占18.5%,均表现为无明显边缘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
结构扭曲2例,占7.4%,多发生于多量腺体型乳腺,表现为乳腺结构紊乱,有局灶性收缩感,但无明显的肿块可见。
钼靶X线表现阴性5例,占18.5%,临床触及肿块4例,溢液1例,4例发生在致密或多量腺体型乳腺中,1例MRI表现为异常强化小结节和片状异常强化灶,4例由超声检查发现。
3 讨论早期诊断可以提高DCIS的生存率。
大多数DCIS通过钼靶X线检查是可以发现的,了解其钼靶X线表现,对诊断及确定准确的病变位置以获得病理结果显得非常重要。
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投照位置上均能见到的有一定轮廓的占位性病变。
乳腺癌分型、预后和治疗

乳腺癌分型、预后与治疗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学习体会,仅供读者参考。
谬误之处欢迎指正,但诊疗应以正规大医院医疗文书为准,以免延误病情。
一、病理分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乳腺癌的国际组织学分类。
1983年我国乳腺癌病理工作者根据国内情况,制定了国内乳腺癌分类方法。
国内分类WHO分类1、非浸润性癌 1、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1)导管内癌(2)小叶原位癌(2)小叶原位癌2、早期浸润癌 2、浸润性癌(1)导管癌早期浸润(1)浸润性导管癌(2)小叶癌早期浸润(2)以导管内癌为生的浸润性导管癌3、浸润性特殊型癌(3)浸润性小叶癌(1)乳头状癌(4)粘液腺癌(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5)髓样癌(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6)乳头奖癌(4)腺样襄性癌(7)腺管癌(5)沾液腺癌(8)腺样襄性癌(6)大汗腺样癌(9)分泌型[幼年型]癌(7)鳞状细胞癌(10)大汗腺癌(8)乳头派杰氏病(11)化生性癌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①鳞状细胞型(1)浸润性小叶癌②梭形细胞型(2)浸润性导管癌③软骨和骨型(3)硬癌④混合型解读:一般来说,浸润性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
二、基因分型2000年,Peron和Sorlie等利用基因微阵列分析技术将乳腺癌分成5型。
1、Luminal A 型(乳腺腔内A型)2、Luminal B 型(乳腺腔内B型)3、HER-2 HER-2 过表达型4、Basal-like 基底样型5、Normal-like 正常细胞样型解读:Luminal型。
LuminalA型(ER+PR+Her-2-)和LuminalB型(ER+PR+ Her-2+)占乳腺癌的三分之二,50岁以上常见。
A型中ER+、PS2、BCL-2也多呈阳性,预后较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B型中ER+、PR+、Her-2(+)都是阳性者,用TAM(他莫昔芬)效果不好,但Als(芳香化酶抑制剂,现指第三代,常见的是来曲唑)更好。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一)2024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具有复杂的病理学分型。
病理分型是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对乳腺癌病理学分型进行详细介绍,并按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正文:一、浸润性导管癌1. 导管癌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分级系统对导管癌的分级方法3. 组织学亚型对导管癌治疗和预后的影响4. 垂直生长型导管癌和非垂直生长型导管癌的区别5. 导管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意义二、乳腺导管内癌1. 导管内癌的概念和特点2. 导管内癌的分类和分级方法3. 导管内癌的病理检查方法4. 导管内癌的治疗策略5. 导管内癌的预后评估三、乳腺小叶内导管癌1. 小叶内导管癌的定义和特点2. 小叶内导管癌的组织学特征3. 小叶内导管癌和小叶内癌原位癌的区别4. 小叶内导管癌的治疗方法5. 小叶内导管癌的预后评估四、乳腺带状癌1. 带状癌的概念和特点2. 带状癌的病理特征和分类3. 带状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4. 带状癌的治疗策略5. 带状癌的预后评估五、乳腺特殊型癌1. 特殊型癌的定义和分类2. 特殊型癌的病理特点和诊断方法3. 特殊型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4. 特殊型癌的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5. 特殊型癌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总结:乳腺癌病理分型是对乳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进行分类,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乳腺小叶内导管癌、乳腺带状癌以及乳腺特殊型癌都是常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
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导管原位癌ppt课件

15
小结
• DCIS多由乳腺X线摄影发现,而临床触及不到肿 块
• 乳腺X线摄影特征性发现是微小钙化,沿导管走 行呈线样及段样分布
• 约17%病变缺乏明显的微小钙化,乳腺X线片可 为阴性,或表现为结构扭曲、不对称致密影或肿 块,与一些良性增生性病变容易混淆
• 乳腺增强MRI对DCIS的检查具有高敏感性,与乳 腺X线摄影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精选版课件ppt
16
精选版课件ppt
17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不能鉴别组织亚型
精选版课件ppt
8
精选版课件ppt
9
精选版课件ppt
10
• 少见X线表现: 结构扭曲 不对称致密影 结节性肿块
精选版课件ppt
11
精选版课件ppt
12
MR表现
动态增强乳腺MRI对检出DCIS具有高敏感性, 诊断依据主要参考增强的形态学特征评价, 平扫价值不大
4
• 乳腺X线筛查开展后,导管原位癌的发生率上升 至占乳腺恶性肿瘤中的30%。
• 患者发病年龄为30-87岁,中位年龄44岁。
• 患者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出现症状和体 征的患者组中,71.5%触及有肿块,边界不清, 大小0.5-9cm(中位2.5),与皮肤无粘连。 39.8%出现乳头溢液,其中约70%为血性溢液。 10.6%表现有乳头糜烂(Paget病)。约1/4病例 伴有乳腺疼痛不适
精选版课件ppt
பைடு நூலகம்
5
• 组织学主要分两型即粉刺型癌和非粉刺型 癌,前者比后者易有临床可触及的肿块, 较多伴有微浸润及淋巴结受累,这反映了 导管原位癌中的粉刺型有较强的侵袭性。
精选版课件ppt
6
X线表现
乳腺导管内癌的MRI诊断价值

【 摘
要 】 目的 :分析探讨 M I R 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方 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进行 M I O R 平扫
及动态增强扫描 ,从病灶形态学及增强扫描 的时间 一 信号 曲线等方 面进 行诊断 , 有结果均 与病理进行 对照 。结 果:M I 所 R 病灶形 态特征 : 非肿块样病变 ( 段样 、导管分支样、线样导管样 、区域性及 弥漫性 )2 例 ,肿块 样 8例 ,阴性 1 ;时间 一 号强度 曲线 : I 1 例 , 1 例 信 型 1 Ⅱ 5例 ,Ⅲ型 1 例 。结论 :根据 M I 型 3 R 形态学特征及 M I R 动态增 强扫描 的时间 一 号强度 曲线 可 以大 大提高对 D I 信 CS的检出率及诊 断准
因多数 D I CS的肿瘤 血管数 量不 一 ,并不 常表 现为 廓清型 , 增强 曲线 对于诊断 而言 并不 十分可 靠 ,感兴 趣 区大小及 位
置的选择会影响 曲线 的 分型 ,仅靠 时 间 一 号强度 曲线 来 信
判 断病 变的性 质常会造 成偏差 ,必须结合 MR 的其它影 像 I
1材 料 和 方 法
2 1 病理结果 .
粉刺 型 2 1例 ,非粉刺型 9例 ( 中乳 头型 5例 ,筛状 其 型 2例 ,实质 型 3例 ) 。 2 2 发病 部位 .
3 0例 D I CS患者中 2 9例 为单侧发 病 ,其 中 1例 为两侧 发病 ,按 照乳 腺分 区 ,外 上象 限 1 6例 ( 3 3 ) 5 . % ,外下 3
3年不等 。所有病例均经病 理证 实。 12 MR 扫描方法 . I
例 ,内上 5例 ,内下 4例 ,乳晕区 1 ,弥漫性 1例。 例
2 3 病 灶 形 态 特 征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无 自觉 症 状 ,触 诊 难 以扪 及 ,临 床 上 常 由于 乳 头 血性 溢 乳 而发 现 。 以往通 常 通 过 x线 钼靶 诊 断 。 随 着 超 声 技术 的进 步 ,超 声 诊 断 导 管 内乳 头 状 瘤 及 导管 癌 已越来 越 为 临 床 医师 重 视 。 本 组 病 例 回 顾研 究 3 例乳 腺 导管 内乳 头状 瘤及 导 管癌 的超 声 1 声相 图 ,以探 讨其超 声诊 断价 值 。 资料与方法 20 06年 6月 一2 1 0 1年 1 间 1月 的乳 腺 导 管 内乳 头状 瘤及 导 管癌 的病 例 3 例 。其 l
云南医药 2 1 02年第 3 卷第 4 3 期
1 2-1 4. 57 57
n e s sa a n o o o r p yf rd tci g d ma e t h l a v lu n l d s n g a h o ee t a g o t e e n
[]F U I G R A,B R R M C ,K MM MATasai 6 R DN E A T A I A .rnvg一
显著 性 ( P<00 ) 有 统 计 学 意义 。导 管 内 占位 性 . 5
1mm,所有 患者进 行 手术并 经病 理证 实 。 6 仪 器与方 法 阿洛 卡 40 0 0型 彩 色多 普 勒 超 声 诊断仪 ,探头平率 7 1 H 变频线阵探头 。 患 ~1M z 者 取仰 卧位 ,用 直 接 接 触 法 以乳 头 为 中心 按顺 时 针 扫查 乳 腺各 个 象 限及 乳 头 。发 现 病 变 时 多 切 面 观察 结 节结 构 、大 小 、有 无 导 管 扩 张 并 测 量其 内 径 、有 无 钙 化 斑 。 然 后 用 彩 色 超 声 多 普 勒 显 像 (D I 观 察 结 节 的 内部 及 周 边 的血 流 并 测 定 阻 C F)
多中心性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治分析

本 实 验应 用 具 有 高特 异 性 和 高灵 敏 性 的实 时 定 量 P R技 术 和 Wetr l t g技 术 , 别 从 基 因 水 C s n bo i e tn 分
平 和 蛋 白水 平 检 测 P A 一 在 正 常 皮 肤 成 纤 维 细 胞 PR
7
[ ] m ScN prl2 0 ,6 3 :3 6 5 J .JA o e ho,0 5 1( ) 6 8— 4
h ma e a g a el i c ia in o e o io r l e ao —a t u n m s n il c lsv a a t t fp rx s me p oi r t r— c i v o f —
和 增 生 性 瘢 痕 成 纤 维 细 胞 中 的 表 达 。 结 果 提 示 PA P R一 ̄ N mR A和 蛋 白在 正 常 皮肤 成 纤 维 细胞 和增
t a—P A s n l gi lm rlslr i[ ] caP amao Sn K i ai n g eu0c o s J . t h r cl i, g n 0 es A
2 1 3 (1 4 —5 0 0, 1 ):3 0
M a a n ,K iu a K , S th M , e a . P R a o it r v n s mu e A k t ao t 1 P A g n ssp e e t TGF
fc r x rs o [t pes n J .A t hr ao Sn 20 2 (6 7 5— 2 oe i
1 W a g Z,Xu J 1 n P,Z e g YC,e 1 P rx s me p oie ao hn ta . e o io r l r t r—a t a e f c i td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特点
患者中位年龄45-5%
21世纪美国最新的调查 10-15%
(乳腺癌防治宣教及钼靶的应用)
* D Lawrence Wickerha. Ductal carcinoma-in-situ.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18):2001,98~100
42
主要鉴别诊断
无钙化---增生结节:无乳管扩张,血流不 丰富,结合年龄、病史
有钙化---浸润性乳腺癌:更低回声、后方 衰减、纵横比、毛刺、高回声晕(详细原 因)、局部皮肤改变;无乳管扩张
超声表现有钙化(约90%)
肿块 无钙化
DCIS
乳管扩张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18
临床表现
血性/浆液性的乳头溢液 乳房肿块/局限性腺体增厚(不随月经周期
变化) 无症状
19
辅助检查方式
钼靶X线摄影 乳腺超声 纤维乳管镜 穿刺活检
20
钼靶
90% DCIS伴有钙化
目前发现DCIS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
表现:簇状微小钙化(砂粒样、线状、杆状或断针样) 钙化伴有肿块 肿块 结构扭曲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Cho KR;Seo BK;Kim CH,Non-calcifi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ic findings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al findings,YONSEI MEDICAL JOURNAL,2008.49:103-110
弹性成像在DCIS诊治中的应用
朱庆莉,姜玉新,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 初步探讨,2005年第21卷第11 期
沙滩鹅卵石征
预后
预后良好 ; 风险: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
56
治疗
乳房切除术 +/- 淋巴结清扫 (1%)
局部切除 + 放疗
(10%)
对于局部切除后复发者再行乳房切除术,预后良好
57
主要参考文献
乳腺肿瘤学,沈镇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版
D Lawrence Wickerha. Ductal carcinoma-in-situ.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18):2001,98~100
Mammographic appearance of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 reflects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 Ann Surg, 2002, 235 (2) : 2462251
Mammographic appearance of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 reflects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 Ann Surg, 2002, 235 (2) : 2462251
21
22
23
24
25
26
超声与钼靶结合 可减少DCIS的漏诊
14
病理分型
组织学分型: 微乳头型、乳头型、实体型、筛状和粉刺型
Van Nuys分类法(指导治疗及预后) Ⅰ级:核1~2级,无粉刺样坏死; Ⅱ级:核1~2级伴有粉刺样坏死; Ⅲ级:核3级,无论有无粉刺样坏死。
15
病理分型
组织学分型: 微乳头型、乳头型、实体型、筛状和粉刺型
Van Nuys分类法(指导治疗及预后) Ⅰ级:核1~2级,无粉刺样坏死; Ⅱ级:核1~2级伴有粉刺样坏死; Ⅲ级:核3级,无论有无粉刺样坏死。
27
超声的优势: 发现不伴钙化/体积较小肿块 局限性导管扩张/扩张导管内的小结节 无痛苦,无放射性
28
超声表现有钙化(约90%)
肿块 无钙化
DCIS
乳管扩张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1
F 28,发现右乳肿物半年
无疼痛、局部皮肤改变,无乳头溢液
2
3
4
5
6
7
钼靶
8
右乳改良根治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活检
9
病理: 导管内癌,伴多发微小浸润 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灶(0/2)
11
定义
乳腺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DCIS 小叶原位癌
44
Case 1
45
Nipple
46
Case 2
主要特点: 不规则扩张的乳管 乳管内实性结节:边缘欠清,可有钙化,
多数可观察到血流信号
主要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边缘清晰,无钙化,多
不能显示血流 单纯性乳管扩张
建议
常规扫查方式发现病灶后,沿多个断面进 行观察,放射状、横断面、冠状面
52
起源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多数为中小导管 病变局限于导管系统,未突破导管上皮基底膜
12
发生过程
导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腔内乳头状病灶、内向生长 形成桥状结构 散布至整个管腔 管腔消失、形成肿块、导管扩张 管腔中央细胞坏死、炎性反应、钙盐沉积
形成钙化灶
* 乳腺肿瘤学,沈镇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版
29
Case 1
30
31
Case 2
32
33
Case 3
34
Case 4
37
38
Case 5
40
Case 6
41
主要特点:
稍低-低水平回声, +/- 后方回声衰减
边界不清晰,形态多不规则,无假包膜 边缘可有微小分叶 临近的导管扩张
+/- 钙化(细小、多发、无声影)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