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癌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6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病变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乳腺恶性病变的筛查诊断,对于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超声;乳腺恶性病变;诊断价值乳腺恶性病变主要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及末梢导管的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一小部分来源于乳腺的腺泡组织[1]。
乳腺恶性病变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为繁杂,其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乳腺疼痛与肿块,乳头糜烂、溢液,乳房皮肤凹陷,部分可伴有腋窝淋巴结的肿大[2]。
乳腺恶性病变的早期切除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的预后大多较为理想,为探讨理想的乳腺恶性病变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本院将乳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乳腺疾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5岁,平均(43.21±8.26)岁;其中,乳房不适者52例,乳头溢液者9例,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11例,15例于常规体检时或偶然发现肿块而就诊且无明显自觉症状。
1.2 检查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12 MHz。
检查时患者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与腋窝,将两侧上肢的肘关节屈曲90°;超声探头紧贴于乳房表层皮肤,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扫查;观察双侧乳房的外观形态是否对称正常,乳房表面皮肤是否有局限性的增厚、凹陷,乳头是否有明显的扭曲、内陷,扫查中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与位置,边界线是否清晰、是否有钙化。
以彩色多普勒对肿块的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以脉冲多普勒观测血流速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同时扫查腋窝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如有则分析淋巴结的形态与结构特点。
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者最为关心的问题I 2 J a因此,本文通过对来我科检查的6 O 例D C I S 患者的
钼靶表现及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D C I S 患者的诊断提供 经验参考,以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诊断效率与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 . 1临床 资料 对在2 0 0 8 年2 l 至2 f 0 1 1 年2 Y ] 期间来我科就 诊的乳腺导 管 内癌 的女 性 患者 6 O 例 进行 资料分 析 ,年龄 在3 3 ~8 O 岁之 间 ,平均 年龄 ( 4 0 ± 5 )岁 。诊断为 乳腺导 管 内癌 的排 除标准有五 条 :仅 经过一 种检查 的 患者 ;诊 断中发现有淋 巴结 转移的患者 ;通过穿刺诊 断的患者 ;多发 病 灶的患者 ;超声检查 发现病变的部位 与手术大体 不一致的患者 ;再 有 就是资料 不全的患者 。经过排除标准分 析 ,全部6 0 例患者均符 合乳 腺导管 内癌 的诊 断标 准。
例分 叶 ,l 4 例为 浸润型 ;2 例为 圆形 ,2 例为椭 圆形 ,2 例 为分 叶状 ,
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
率亦呈上 升趋 势 。在 乳腺导管 内癌 的早 期诊断 中,超声与钼靶联 合起
着重要作用,同时,如何提高超声在D C 1 S 诊断中的正确性是医疗工作
析,以 . 尸 <0 . 0 5 作为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林小清;邓生明【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
结果5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7例、超声检出31例(62.00%);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
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uctal carcinoma were treated with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 the mammary gland .Results 37 patients had clinlcal symptom in 50cases,while 31 cases (62.00%) were checked out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mainly were ductal-type,tuber-calcified type and lump-type (including mixed masses and solid tumor mass )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pecificity in the ultrasonic examination .Ultrasonic examin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early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due to its noninvasive and repeatable effect in short order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807-809)【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作者】林小清;邓生明【作者单位】53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53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始于导管上皮但未突破基膜,不伴随间质浸润的1种乳腺癌[1-2]。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张慧萍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8(022)007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1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经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图像可见典型恶性特征,乳腺内导管内可见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可见强回声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为0.77±0.1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2页(P964-965)
【作者】张慧萍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40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 [J], 易寅华;高洪波;张志娟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J], 韩照熠
3.钼靶X线特征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J], 艾合买提·托胡提;帕米拉·甫拉提;巴图尔·吐尔地
4.ER阳性、HER2阴性、淋巴结阴性早期浸润性乳腺导管癌X线征象与Oncotype DX21基因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分析 [J], 王婷;刘壮;龚敬;姜琳;沈茜刚;
顾雅佳
5.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超声及磁共振对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灶大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J], 王思月;黄志承;袁灿桃;李鸿恩;江魁明;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彩超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应用

彩超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图特点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0%);(2)混合回声型(占20%)。
(3)实性团块型(占50%)。
结论超声检查在此病中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便、无创伤,但对导管扩张型的诊断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指肿瘤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间质的乳腺癌。
以往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多依赖钼靶X-线和乳管内视镜,近年来由于乳腺超声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乳腺导管内癌在检查中被发现。
本文章是通过对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超检查在诊断此病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患者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70岁,平均56岁。
仪器美国百胜AU-5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
受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在乳房各个象限作纵横切扫查,如发现异常回声区,观测其大小、形态、部位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然后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血流信号多少及分布情况。
2 结果本文对10例子患者的乳腺超声检查后发现病灶累及左侧乳腺6例,右侧4例;单发9例,多发1例;10例患者均未发现同侧腋窝的淋巴结转移。
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将10例患者的声像图大致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 3例,声像图表现为局部乳腺导管的扩张。
本型3例患者中导管扩张最宽为3.8mm,导管扩张在乳头下的1例,外上限3例,其中2例扩张导管内见低回声小光团或强回声光点。
(2)混合回型 2例,声像图表现为腺体内出现囊性团块或囊实混合性的团块。
本型 2例患者团块分别为66mm×45mm×66mm与20mm×20mm×25mm;大的一例表现为乳头下的分叶状囊性占位,整个团块境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CDFI栓查周边部见数个条状血流信号;另一例表现为外上限的混合性占位,肿块境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可见流动的光点,CDFI可见团块内实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
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选择 2 0 0 9年 1 月一 2 0 1 1 年 l 2月在笔 者所在 医院进行 医治 的
3 6 例乳腺癌患者 ,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
声 检查 。年龄 2 7 6 8 岁 ,平 均 4 5岁 ;肿块 大小 1 . 7 c mx 2 . 4 e m一
颗粒 容易在 腺泡 和导管 内形成 ,从 而微钙 化也是 乳腺癌 的重要
声诊 断价值进行 了探讨 ,现总结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I . 1 一 般 资 料
所 以肿瘤 细胞在 二维 图像 上 的表 现也不 尽相 同。 同时 因肿瘤 的 生 长脱 离正 常组织 平面从 而导致 前后 径增 大 ,故 肿瘤 的纵横径
比值 也是 鉴别 良恶性肿 瘤 的指标 之一 【 3 j 。 同样 由于恶性 的肿瘤 部分 易造成 坏死从 而引起 出血 ,局部 的含 铁血 黄素增 加 ,钙盐
转移 。 并常规查 双侧腋 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 ,
严密观察肿块周边及 内部血管分布及走形 ,测定血管数 目。记录 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级 ,根据 A d l e r 半定量法分级标准 】 。
2 结果
操作 简便及 诊断 准确率 高等优点 ,而成为 乳腺癌 检查 的主要方 法 。并且超声诊 断对于乳腺 癌诊断具有重要 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 但超声 诊断 的准确 率仍低 于病理 诊断 ,并 存有误诊 的缺 陷。所 以 目前 超声 医师努 力 目标就 是提 高超声诊 断乳腺 癌准确 率 ,要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o 期( 总 第1 9 8 期) 2 0 1 3 年4 月 医技 与临床 Yi j i y u l i n c h u a n g
超声与钼靶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癌

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钼靶和超声检查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512>X0,P< .5 。结 ) = .4 ( 2. 05, 00)
论 超声和钼靶对乳腺导管 内癌的诊断均有萤要价值 , 二者联合 可明显提 高对乳腺 导管 内癌的诊 断 符合率。
【 关键词 】 超声检查 ; 乳房 x线摄 影术 ; 乳腺导管癌
pt ns ofm db a ooyadasse yB —A S( t) eut T es i ls ni 9css ad ai t cn r e y t lg n s sdb IR D 4h .R sl h o d ei ae , n e i ph e s l o n
d ca c a i l d w t tf a e n 1 a e ,a d a c i cu e d s r e a e n 3 c s s n s o — u tle t saf l i s fc s si 5 c s s n r h t tr io d rc s s i a e ,a d ma sc n i e h u e t is b t n c o c a d e h g n c c mp n n si a e n acf a in o l n 2 c s swee o s r e y an o h a e h i n c o e i o o e t n 1 c s ,a d c li c t n y i a e r b e v d b i o u ta o n . B mmo r p y a cf ai n e e fu d i 3 c s s o u a so r o a i ce s d d n i l sud r y ma g a h ,c i c t sw r n n2 a e ,n d lrl in o c n r a e e s— l i o o e l l
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7No.6 roll up No. 25 Issue, September, 20202020年9月第6卷第25期智慧健康S m a r t H e a l t h c a r e智慧医疗_数字医疗DOI:10.19335/ki.2096-1219.2020.25.003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郑彩云(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3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超声检查和X线摄影检查,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0.03±3.65)岁,肿块平均大小(21.05±3.52)mm。
超声检查发现21例(65.63%)患者肿块伴钙化,5例(15.63%)只有肿块,3例只有钙化(9.38%)。
乳腺X 线钼靶检查中表现仅为软组织肿块的为7例(21.88%),钙化3例(9.38%)。
结论 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临床诊断中起着重大作用,可以提高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钙化;超声本文引用格式:郑彩云.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智慧健康,2020,6(25):7-8,15.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in Breast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alcificationZHENG Cai-yun(Enshi Central Hospital, Enshi, Hubei 445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calcification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Methods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totally 32 cases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ere includ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Ultrasound and X-ray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and all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Results There were 17 male patients and 15 female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0.03±3.65) years and an average mass size of (21.05±3.52) mm. Ultrasound showed that 21 patients (65.63%) had mass with calcification, 5 patients (15.63%) only had mass, 3 patients only had calcification (9.38%). In mammography, there were 7 cases (21.88%) with soft tissue mass and 3 cases (9.38%) with calcification. Conclusion 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is) calcific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rate of early diagnosis.KEY WORDS: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alcification; Ultrasonic0 引言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DCIS)是异常细胞堆积局限于导管壁基底膜之内未进入周围基质的乳腺原位癌,其特征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是导管内发生肿瘤性病变[1],医学上定义其为乳腺癌的前驱病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