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X线可疑恶性钙化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乳腺X线可疑恶性钙化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目的:评价分析乳腺X线可疑恶性钙化在诊断乳腺癌,尤其是导管原位癌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服务临床。
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乳腺X线检查显示有可疑恶性钙化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导丝定位,手术切除定位钙化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X线钙化特点进行描述和总结。
结果:61例患者均成功切除含钙化病变组织,病理结果为导管原位癌13例,浸润性乳腺癌伴原位癌2例,浸润性乳腺癌1例,余良性病变45例。
61例患者钙化中,包括点状及圆点状钙化8例,精盐型钙化36例,模糊或不定型钙化11例,线样钙化6例。
结论:乳腺X线导丝定位活检对诊断钙化作为唯一阳性征象的导管原位癌敏感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可提高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率。
[Abstract] Objective:The value of breast mammography suspicious malignant calcification in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especiall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as analyzed,aim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Method:The clinical and mammography imaging data of 61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malignant calcific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61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guide wire position,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excised calcific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lc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Result:All calcification in 61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moved,13 patients wit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2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1 patient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 in pathological diagnosis,the remaining 45 patients were benign breast lesion.All 61 patients included 8 cases of dot and dot-like calcification,36 cases of salt-type calcification,11 cases of blurred or stereotypes calcification,6 cases of line calcification.Conclusion:Preoperative guide wire position by mammography is sensitive for dia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safety.[Key words] Breast mammography;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Malignant calcification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严重问题。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作者:曹力王晓红周华徐秀红蒋春兰全文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9例,结节型20例,囊实型1例;分叶征29例,毛刺征4例。
肿块形状:不规则形26例,圆形18例,卵圆形6例;边缘:不规整33例,规整15例,浅分叶2例;内部回声:低回声49例,等回声1例;钙化:有39例,无11例;后方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淋巴结转移:有20例,无30例;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有40例,无10例。
结论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性声像图的分析,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多见,约为45%[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目前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反映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近年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自2000年至2010年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平均48岁。
1.1 仪器设备采用GE login 7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
1.3 方法患者双臂上举,平卧位或半侧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超声扫查之前先对乳腺进行触诊,大致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等,然后用直接扫查法,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或逆时针方向,连续扫查整个乳腺。
扫查肿物时,重点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血流分布等情况,然后扫查腋窝,了解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还能活多久?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还能活多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还能活多久?这往往是患者被诊断出癌症后的常见反应,虽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甚至达到治愈的可能。
但是若不能及时的缓解患者对治疗的疑问以及生存期的疑惑,是很难取得及时有效地治疗的。
详细我们看看山西省肿瘤医院肿瘤康复中心的介绍:1、手术治疗: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切除胸大肌及胸小肌。
腋窝淋巴结作彻底的扩清。
手术切除是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常用方法之一,浸润性导管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其原则是:①浸润性导管癌巢及区域淋巴结应作整块切除。
②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
③切除胸大肌及胸小肌。
④腋窝淋巴结作彻底的扩清。
由于切除范围广,病人机体恢复较困难,并且外观异常也非常显著,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仿根治术、肿块切除术等改良的手术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中来。
2、放射化疗:对于浸润较广的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放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为手术创造可能。
因此化学药物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的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术前术后均应用较多。
3、生物免疫疗法:是山西省肿瘤医院肿瘤康复中心采取生物免疫治疗可应用于乳腺癌整个治疗过程中,在乳腺癌早期可增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能力,防止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提高乳腺癌早期治愈率。
生物免疫治疗是通过提高自身免疫细胞活性,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的,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势,不仅能有效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从长远来看还能改善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提高患者长期抗肿瘤能力,最终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生物免疫治疗的原理:生物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DC和CIK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部分,前者识别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后者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和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二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从而使免疫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以杀死肿瘤细胞,并启动免疫监视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中国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诊断共识(2022版)

中国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诊断共识(2022版)摘要乳腺导管原位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特征。
本共识全面阐述了导管原位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导管原位癌标本取材、病理评估以及相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促进导管原位癌病理报告内容的规范化,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正文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Icareinomainsitu,DCIS)是一种乳腺非浸润性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局限于导管-小叶系统,显示不同程度的结构异常和细胞核级。
在临床、影像、组织形态及基因改变上均具有异质性,有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但并非必然。
随着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普及,DC1.S检出率明显增加,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20%~25%°由于DC1.S生物学行为不一,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正确诊断DC1.S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患者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
2016年中国乳腺原位癌诊疗共识专家组制定了《乳腺原位癌诊疗专家共识》,但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中国乳腺DCIS病理诊断规范。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疾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由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涵盖DCIS标本取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及病理诊断报告内容等各环节规范化操作要点,旨在使DC1.S的病理诊断更精准,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一、乳腺DCIS取材及切缘评估1.瘤床取材:手术科室应提供详细的临床病史和病理信息,包括病变解剖部位(左右侧及象限)、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无术前穿刺活检及病理诊断、有无乳腺癌病史和家族史等。
对于乳腺广泛切除或区段切除标本,外科医师应用缝合线或其他标志物作解剖学定位(如上、下、内、外侧)。
病理取材医师应涂染料标记切缘,并结合临床标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肿物定位,间隔5~10mm将整个标本平行切开,作好标记。
有条件的单位可对标本进行X线照相。
若病变区域的直径<5cm,建议全部取材;若病变区域的直径25cm,需间隔1Cm至少取材一块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更多取材。
乳腺导管瘤 乳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乳腺导管瘤乳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导读:乳腺导管瘤,乳腺肿瘤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因为女性长期的肝气郁结、气血不和、内分泌异常的原因导致出现乳腺肿瘤这种疾病,并且乳腺肿瘤这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具体是有什么症状呢?……乳腺导管瘤,乳腺肿瘤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因为女性长期的肝气郁结、气血不和、内分泌异常的原因导致出现乳腺肿瘤这种疾病,并且乳腺肿瘤这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具体是有什么症状呢?*乳腺导管瘤乳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乳腺出现肿块是非常明显和常见的症状,90%的患者都是因为发现了这种情况才来医院进行就诊的,对于复方出现肿块还是要多加了解的。
第一、部位。
乳腺可以以自己的乳头为中心点,并且做一个十字交叉,并且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分区。
而乳腺癌主要的病发部位是在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
而在患者的内下、外下较少见。
第二、数目。
乳腺癌的出现主要是以单侧的乳腺的单发肿块比较多见,并且双侧乳腺癌的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因为现在会肿瘤的医治水平越来越高,其实乳腺癌的患者的生命期也是不断的在延长,在临床观察发现,如果患者是一侧出现了乳腺癌以后另外一侧也是会相继发生,几率会比较大。
第三、大小。
一般患者的肿块大小在早期的时候是比较小的,并且是也小叶增生的情况或者良性的增生情况比较难以区分。
但是即便是很小的肿块的情况也是会导致乳腺的悬韧带受到牵连,并且是会导致患者的皮肤或者乳头出现凹陷的情况。
在以前的患者,因为对肿瘤的意识还不强,并且早期的医疗水平还不是非常的发达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前来就诊的时候肿块已经变得非常大了。
第四、硬度。
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如果患者的是细胞型髓样癌可能会出现比较软的情况。
第五、活动度。
如果患者的肿块是比较小的情况下,活动度相对会大一些,并且会与周围的组织一起活动,但是如果侵犯胸肌筋膜,则活动度减弱。
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肿瘤中可见两种明显不同的组织学形态, 左为导管癌,右为小叶癌。
1.2 浸润性导管癌: 多形性癌。
多形性和怪异的瘤巨细胞占瘤细胞50%以 上者
背景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细胞或鳞状分化 高度恶性
右图.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表 达角蛋白(AE1/AE3和LP34), 证实为上皮性来源。
1.3 浸润性导管癌: 伴有破骨样 巨细胞的癌
浸润癌间质中有破骨巨细胞高-中分化的浸润 性导管癌 或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
破骨巨细胞来源于组织细胞
CKP
1.4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① 有与绒癌类似的双向生长方式 ② 60%有β-HCG阳性的细胞 ③ 血清β-HCG可升高
鉴别
导管内癌伴有早期浸润: 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髓样癌 浸润性筛状癌 放射状疤痕: 硬化性腺病:
小管小叶癌
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粘液型
浸润性小叶癌小梁型
浸润性小叶癌硬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复合型 ,具有小叶和导管两型浸润性癌
混合型浸润型小叶癌
由经典型和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亚型小叶癌复合组成的病变
浸润性小叶癌印戒细胞型
鉴别
硬化性腺病 微腺型腺病 浸润性导管癌 小管癌 纯粹性(单纯性)粘液癌:没有小叶癌
21.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1.1普通导管增生 21.2平坦上皮不典型性 21.3不典型导管增生 21.4导管原位癌
22.微小浸润癌
23.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3.1中央型乳头状瘤 23.2外周型乳头状瘤 23.3不典型乳头状瘤 23.4导管内乳头状癌 23.5 囊内乳头状癌
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16例体会

导 管 内乳 头状 癌 1 2例 , 现 为导 管扩 张 , 表 内见低 及 中低 回声实性 光 团 , 大小 1 ~ 90m 形 态不 规 则 , 分呈 “ 足 . 1 . m, 0 部 蟹
状 ” 内部 回声 不均 匀 , , 内见 细弱 的钙 化点 , 周边 回声 有 衰减 ,
况等 , 外对乳 腺外 周及 双腋 下作 全 面扫查 。 此
2结 果 21诊 断 符 合 率 .
诊断 价值 , 他检 查方 法无 法取代 。但 对 于 回声致 密 的微 小 其 癌, 超声 可 以弥补 其不 足 . 且应 用彩 超诊 断本 病方 法 简便 、 安
全、 可充 分性强 , 解剖 结构显 示 清 晰 , 可显 示扩 张 的乳管 并能
11一 般 资 料 .
1 例超声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 , 6 年龄 2 ̄5 , 57 岁 平均 5 O岁 , 临床 表现 乳 头 溢 液者 1 0例 , 触及 结 节 或 条索 可
状者 l 2例 , 腺局部 疼痛 1 。 乳 4例 所有 患者 均经 超声 检查 , 然 后行 手术 切除肿 块 , 后经 病 理诊 断 为乳 腺 导管 内乳头状癌 最
1 , 2例 乳腺导管 内乳 头状瘤 2例 , 增生结节 2 。 例
12仪 器 和 方 法 .
采用 美 国 s n i s公 司生 产 a uo e ua 1 彩超 诊断 me c slsq i 2型 q 5 仪 , 用 高 频探 头 , ~ 0 MH 。嘱 受 检 者 取平 卧位 , 臂 上 应 5 1 z 双
抬, 充分暴 露双侧 乳房 , 先对 乳房 中 心 区进行 探查 , 于乳 首 始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2 1 年 1 月6 例 导管 内癌及伴微浸润 的临床资料 。 00 2 5 结果
癌的检出率是 61 诊 断导管 内癌 的病理 符合率为 9 . %。3 例乳管 内视镜 诊断为导管 内癌 的患者 .%, 45 9 5 中,l 例 ( 85 % ) 腺摄影及 B超检查均未发现 恶性 病变 。 7 4. 7 乳 结论 状的导管 内癌具有很高 的诊 断价值 。 【 关键 词 】 乳管 内视 镜 ;导 管 内癌 ;诊 断
基 金 项 目 : 广 东 省 科 技 厅 医 学 科 研 项 目 ( 0 0 0 0 0 0 0) 21B 69 06 作 者 单 位 :51 01 广 州 ,广 东 省 妇 幼 保 健 院 乳 腺 病 中 心 0 0
不 规 则 、多 色 彩
广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广 东 省 妇 儿 医 院
据美 国癌 症最新 统 计 ,预计 2 1 0 1年新发 乳 腺癌 管 内生 长 的形 态是 多种 多样 的 ,呈 浅表 隆起 ( 1 、 图 )
2 2 2 例 ,导管内癌 ( utlacnmansu CS) 半 球状 隆起 ( 2)或不规则 隆起 ( 3) 3 0 6 d e rio t,D I ac i i 图 图 ,无 蒂 ,多
t a n cnrvr [ . h rat 2 0 .1 ( u p ) r ' t ot es J T e es, 0 3 2 S pl : e, me o y} B 1
8.
[】 B ic e 3 ath xG,G rc e oth vG,T d rv o o o aA,e 1Ita u tl s t .nrd ca - a a
意义。
的临床 资料 ,初 步探讨 了乳管 内视 镜 对 D I C S的诊 断 内视镜 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9 . %。其 中 1 例乳 49 5 5 腺摄影检 查有典 型 的丛 状钙化 灶 ,形 态如泥沙样 、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2
F 28,发现右乳肿物半年
无疼痛、局部皮肤改变,无乳头溢液
3
4
5
6
7
钼靶
8
右乳改良根治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活检
9
10
11
病理:
导管内癌,伴多发微小浸润
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灶(0/2)
12
定义
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DCIS
乳腺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起源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多数为中小导管
病变局限于导管系统,未突破导管上皮基底膜
14
发生过程
导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腔内乳头状病灶、内向生长
形成桥状结构
散布至整个管腔
管腔消失、形成肿块、导管扩张
管腔中央细胞坏死、炎性反应、钙盐沉积
形成钙化灶
* 乳腺肿瘤学,沈镇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15
组织学分型:
微乳头型、乳头型、实体型、筛状和粉刺型
Van Nuys分类法(指导治疗及预后)
Ⅰ级:核1~2级,无粉刺样坏死;
Ⅱ级:核1~2级伴有粉刺样坏死;
Ⅲ级:核3级,无论有无粉刺样坏死。
病理分型
16
17
组织学分型:
微乳头型、乳头型、实体型、筛状和粉刺型
Van Nuys分类法(指导治疗及预后)
Ⅰ级:核1~2级,无粉刺样坏死;
Ⅱ级:核1~2级伴有粉刺样坏死;
Ⅲ级:核3级,无论有无粉刺样坏死。
胰腺癌护理:www.yixianaijx.com
病理分型
18
流行病学特点
患者中位年龄45-65岁,并呈年轻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前5%
21世纪美国最新的调查10-15%
(乳腺癌防治宣教及钼靶的应用)
* D Lawrence Wickerha. Ductal carcinoma-in-situ.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18):2001,98~100
19
临床表现
血性/浆液性的乳头溢液
乳房肿块/局限性腺体增厚(不随月经周期
变化)
无症状
20
辅助检查方式
钼靶X线摄影
乳腺超声
纤维乳管镜
穿刺活检
21
钼靶
90% DCIS伴有钙化
目前发现DCIS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
表现:簇状微小钙化(砂粒样、线状、杆状或断针样)
钙化伴有肿块
肿块
结构扭曲
Mammographic appearance of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 reflects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 Ann
Surg, 2002, 235 (2) : 2462251
22
23
24
25
26
27
超声与钼靶结合可减少DCIS的漏诊
28
超声的优势:
发现不伴钙化/体积较小肿块
局限性导管扩张/扩张导管内的小结节
无痛苦,无放射性
29
超声表现
有钙化(约90%)
肿块
无钙化
DCIS
乳管扩张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al.U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30
Case 1
31
32
Case 2
33
34
Case 3
37
Case 4
38
40
Case 5
41
Case 6
42
主要特点:
稍低-低水平回声,+/-后方回声衰减
边界不清晰,形态多不规则,无假包膜
边缘可有微小分叶
临近的导管扩张
+/-
钙化(细小、多发、无声影)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al.U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43
主要鉴别诊断
无钙化---增生结节:无乳管扩张,血流不
丰富,结合年龄、病史
有钙化---浸润性乳腺癌:更低回声、后方
衰减、纵横比、毛刺、高回声晕(详细原
因)、局部皮肤改变;无乳管扩张
44
超声表现
有钙化(约90%)
肿块
无钙化
DCIS
乳管扩张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al.U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45
Case 1
46
Nipple
47
Case 2
48
49
50
主要特点:
不规则扩张的乳管
乳管内实性结节:边缘欠清,可有钙化,
多数可观察到血流信号
主要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边缘清晰,无钙化,多
不能显示血流
单纯性乳管扩张
52
常规扫查方式发现病灶后,沿多个断面
进行观察,放射状、横断面、冠状面
建议
53
弹性成像在DCIS诊治中的应用
朱庆莉,姜玉新,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
初步探讨,2005年第21卷第11 期
54
55
沙滩鹅卵石征
56
预后
预后良好;
风险: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
57
乳房切除术+/-淋巴结清扫(1%)
局部切除+ 放疗(10%)
对于局部切除后复发者再行乳房切除术,预后良好
治疗
58
主要参考文献
乳腺肿瘤学,沈镇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D Lawrence Wickerha. Ductal carcinoma-in-situ.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18):2001,98~100
Mammographic appearance of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 reflects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 Ann Surg, 2002, 235 (2) : 2462251
Moon WK,Myung JS,Lee YJ,et al.U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RadioGraphics,2002,22(2):269-280
Cho KR;Seo BK;Kim CH,Non-calcifi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ic findings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al
findings,YONSEI MEDICAL JOURNAL,2008.49:103-110
Tavassoli FA, Devilee P.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
genetics, tumo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1
Lyon:IARC Press, 10/2003
谢谢大家!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