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⒈引言在当今社会,农产品流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活动。

然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妨碍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分析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⒉农产品质量问题⑴农药残留当前,农产品流通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

由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并不合规使用,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过标准限制。

⑵防腐剂使用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一些农民和流通环节的商家滥用防腐剂,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⑶品质不一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品质无法保证,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一致的产品品质体验。

⒊农产品价格问题⑴中间环节过多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

由于存在过多的中间商,农产品流通价格层层加价,最终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⑵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一方面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的存在。

⑶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和价格下跌。

农民难以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即便找到了,也面临着物流和贸易壁垒的问题。

⒋解决方案⑴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加强对农药、防腐剂的使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⑵建设农产品流通监管平台通过建设农产品流通监管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追溯能力,确保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可视性和可追溯性。

⑶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打造直接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使农产品价格更加合理。

⑷支持农产品电商发展通过扶持农产品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附件:●农产品流通监管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报告●农产品价格监测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农产品流通监管: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包括质量监管和价格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2010.09.13每輪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都會引起各方對農產品流通的關注,而當市場價格平穩時,農產品流通的影響又往往容易被忽視。

實際上,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有其固有的形式和特點,需要正確認識,客觀分析,不能將價格的波動片面的歸咎於流通環節。

同時,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積極採取措施,搞活流通,提高流通效率。

一、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主要呈現“大規模流通、跨區域流通、多渠道流通、多環節流通”四大特點。

大規模流通。

我國是世界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農產品總量位列世界首位。

同時,農產品商品率高,流通規模大。

2009年,我國蔬菜產量達6.18億噸,占世界份額的50%;水果產量2.04億噸,占世界份額的18%;水產品產量512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40%;肉類產量765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28%。

以蔬菜、水果商品化率90%計算,2009年我國蔬菜和水果的流通量分別達到5.56億噸和1.84億噸;以水產品和肉類產品商品化率70%計算, 水產品和肉類產品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584萬噸和5355萬噸。

農產品流通以原產品為主,占70%以上。

此外,農產品的一部分還用於出口,蔬菜、水果出口量占總產量的1%-2%,其中80%是初級產品。

跨區域流通。

受氣候條件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形成“區域集中生產、全國跨區流通”的局面,已形成“南品北運”、“北品南運”、“西品東運”的農產品流通格局,目前我國40%左右的農產品實現跨省流通。

蔬菜方面,形成了“華南冬春蔬菜區”、“長江中上游冬春蔬菜區”、“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區”、“雲貴高原夏菜蔬菜區”、“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區”等5個重點蔬菜產區,這些產區重點縣的蔬菜產量占了全國產量的44%,位於5大產區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蔬菜產量占全國產量的36%。

鲜活农产品调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鲜活农产品调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鲜活农产品调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鲜活农产品的调运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鲜活农产品调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措施需要采取。

一、问题分析1.质量损失:鲜活农产品在调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品质下降甚至腐烂。

这会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同时也会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度。

2.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导致订单配送和货物跟踪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

这会给调运中的各方带来困扰,也影响了调运效率和准确性。

3.运输成本高: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要求较高,调运过程中需要采用冷链运输等技术手段,增加了运输成本。

此外,长途运输和配送风险也会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4.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调运设施和设备缺乏,包括冷库、包装设备等,这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能力。

5.动力源的问题:农村地区供电不稳定或无法满足冷链设备的电力需求,也会导致农产品调运中的问题。

供电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冷链设备的异常工作,从而影响鲜活农产品的质量。

二、改进措施1.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调运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产品的状态和位置,提高配送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升冷链运输的能力。

投资建设冷库、冷藏车、冷链运输装备等设施,确保货物在调运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培训与技术支持:开展农产品调运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使之能够熟练操作调运设备,合理保鲜、储运农产品。

4.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农产品调运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冷链物流设施,提供税收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

5.完善包装技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技术,设计合理的包装材料和结构,保护农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减少损失。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导言:农产品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农民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然而,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和回答,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物流不畅:农村交通条件较差,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时间长、成本高。

2. 中间环节多:农产品流通中存在过多的中间商、批发商等环节,导致农民利润过低。

3. 信息交流不畅:农民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4. 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度较低。

二、问题原因分析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2. 中间环节多:多个中间商、批发商层层加价,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相应减少。

3. 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很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4. 农产品质量管理不到位:农民缺乏科学出产经营意识,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资金扶持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民通过扶持措施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2. 资金补贴:推出资金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资金补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完善物流体系1. 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园区,提高农产品的物流能力。

2. 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结合冷库建设,为农产品的冷藏、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五、减少中间环节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组成合作社,直接与市场对接,消除中间商环节,提高农民收入。

2019年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年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流通,使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增值,降低其生产与流通成本,是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解决好鲜活农产品流通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经济一体化、集约化经营,最终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益,达到建立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目的。

一、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一)多样化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互补发展。

经由批发(农贸)市场的多环节流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后市场自发形成和选择的结果,适应了现阶段我县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带动和服务作用逐步显现。

以青龙县为例,目前全县70%的蔬菜是经由批发市场逐级向下销售的。

与此同时,“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初现,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通成本,但从实践看,目前还只是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补充。

(二)多元化的鲜活农产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以青龙县为例,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XX年底,全县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数量为139个,在组织农民统一进入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量涌现。

XX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72个,其中龙头企业11个,对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个体运销户、农村经纪人日趋活跃。

XX年全县已发展到1100多户,成为衔接鲜活农产品产销的重要力量。

(三)现货对手交易方式仍占主导,新兴流通方式发展较快。

以青龙县为例,全县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大多是对手成交、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

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跨区域贸易、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发展迅猛,重点企业探索了蔬菜的网上购销业务,采用了电子结算方式,这些都促进了流通效率的提高。

(四)流通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升。

以青龙县为例,近年来,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解决交通拥挤的需要,不断加大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一些销地集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或整体搬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方面明显改善。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

农产品流通管理现状与发展农产品流通管理是农业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中间环节多,导致了物流成本增加、冷链保鲜环节难以保障;其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定;再者,农产品溯源体系不健全、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最后,农产品市场主体单一、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民利益受损。

二、农产品流通管理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流通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利益为导向的组织形式。

三、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可改善流通环节的合作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销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形成产销合作、上下游协同。

另一方面,要发挥电商平台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流通效率。

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促进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单一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要促进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引导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 国鲜 活农产 品流通 体制 经历 了 自由购销 、 统购 统销 、放 开搞 活和深 化改革 阶段 ,尤 其是近 年来 ,在 国家 的大 力支持 下,流通 体系得 到很大 发展 ,基础设 施和 技术逐 步改善 ,初 步构 建起全 国范 围的流通 网络 。 12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 近 几年 来,我 国政府积 极采取措 施推进 农产 品流通 的发 展 。国家 “ 十二 五 ”科技 发展规 划 中 明确将 农产 品贮 藏 与物流 的技术研 发作 为攻 克农 问题 。 业和村镇 发展的关键 。 00 6 2 1 年 月发改委发布 《 农 1 活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现状 鲜 产 品冷 链物流 发展 规划 》,提 出初步 建立鲜 活农 1 1产 量 与 贸 易 . 产 品冷链 物流技 术体系 。2 1 年 6月 国务 院 印发 01 我 国 是 农 产 品 的 生产 和 消 费 大 国,2 1 年 《 00 国务 院办公 厅关 于促进物 流业健康 发展政 策措 总 产 量 达 到 1 .6 3 吨 , 鲜 活 农 产 品 约 占 746 亿 施 的意 见》 ,明确指 出:要把农 产 品物 流业 发展 6 % 2 。联合 国粮 农 组织 统计 数据 ( A 00 放 在 优 先 位 置 ,加 大 政 策扶 持力 度 。2 1 年 l 0 [] FO 2 1) 01 2 显 示 ,2 0 0 9年 ,我 国水果 、蔬菜 、猪 肉、蛋类 、 月1 3日,国务 院办公厅 印发 了 《 关于加 强鲜活农 淡水 鱼 等产量 均居 世界 首位 ,其 中蔬菜 、猪 肉、 产 品流通 体系建 设 的意见 》,为鲜活农 产 品流通 蛋类 、淡水 鱼 等均 占全球 总产 量 的 4 %以上 ( 0 见 体系 建设 指 明了方 向。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下发 的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批发市场仅有9.23%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

一、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

(一)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产品流通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突出。

农产品信息滞后,流通不畅,很容易造成生产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农村商品流通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农村商品流通网点数量不足,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商品质量不高,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设施不齐备、经营管理手段落后是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重要特征,且缺乏现代的、有组织的流通企业和流通体制。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普遍处于低位,农业生产循环不畅;市场主体及其组织的迟滞发育;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

(三)流通方式落后,集贸市场、夫妻店仍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商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对20个省500个村的1万家农户问卷调查,80%的村没有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97%的农户盼望城市超市向乡村延伸,77%的农户买过假冒伪劣商品。

中国目前农产品交易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分等、分类和包装等标准化水平很低。

发达国家农产品在超市销售的比例超过75%,美国、德国达到96%,而中国平均只有5%左右。

(四)流通产品档次较低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销售产品的绝大部分,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不到10%,保鲜储藏不足18%,加工比例不到25%。

农产品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等增值服务能力还比较弱,标准化程度还很低,与安全卫生、新鲜营养的食品消费潮流很不适应。

(五)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我国农产品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农产品的供求状况,而批发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数量又存在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2011春季班刘成江摘要:在整个鲜活农产品供销环节中,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造成菜价上涨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一、鲜活农产品发展现状鲜活农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数量大等特点,由于其产品一般含水量高、保鲜期限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它的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等环节要求有更高的技术,也需承受较大风险。

鲜活农产品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鲜的蔬菜、禽类和奶制品等。

鲜活农产品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关系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蔬菜产业是属于鲜活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使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对鲜活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如下表1-1所示:表1-1 抽样城镇居民人均对鲜活农产品消费量数据统计年份猪肉(公斤)牛、羊肉(公斤)禽类(公斤)蛋类(公斤)水产品类(元鲜菜(公斤)奶类及奶制品(元)2005 26.52 1.65 9.66 5.23 49.87 92.10 86.59 2006 25.51 1.63 7.80 5.16 53.51 87.99 107.11 2007 24.80 1.95 7.33 5.14 59.21 94.62 118.30 2008 24.80 1.72 7.24 5.21 66.49 102.58 118.35 2009 26.41 1.71 7.66 5.09 74.64 98.69 133.15 2010 27.11 1.82 7.38 5.43 79.34 99.12 145.76 2011 27.86 1.89 7.67 5.61 83.66 89.44 147.56 2012 26.56 1.94 7.89 5.32 87.96 97.63 150.892013 26.96 1.93 7.91 5.67 89.45 93.67 151.76从表3-2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对于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鲜活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城镇居民的购买量。

以蔬菜为例,2009年城镇居民数为1135.22万人,蔬菜供应量为1071.81万吨,人均消费量为98.69公斤。

由此说明,鲜活农产品能够自给自足,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

二、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商贩在收集鲜活农产品信息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费用势必会分摊到鲜活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上。

农贸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马路农贸市场大量存在马路农贸市场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具有市场体量大,占道里数长,涉及人口多,影响面积广的特点。

其在存在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占道经营、秩序混乱、影响市容、管理无序、卫生极差、交通堵塞隐患等等。

由于马路市场是由小商贩自发形成的,所以,他们无需缴纳市场管理费用。

也就是说,与正规的农贸市场相比较,马路市场上的小商贩可以减少市场管理费用的支出。

但是,经调查发现,马路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价格与正规鲜活农产品零售市场相比较,其价格相对较高。

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调查后归结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管理无序造成的。

由于缺乏管理,价格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所以,商贩可以随意定价。

消费者之所以会在马路市场中购买鲜活农产品,就是因为其便利性。

商贩们利用消费者这一心理,随意定价,这就是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二)零售市场缺乏价格规范大部分的零售市场缺乏管理,没有制定相关的价格管理机制,对零售价格的规范性较低。

在零售市场中,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容易形成价格欺诈,出现霸市的现象。

调查发现,在零售市场中我们很难发现价格公示标志,这就为零售价格的规范和制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由于缺乏价格信息的支持,商贩就可以随意制定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这就出现了前文中提到的价格欺诈和霸市的现象。

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较批发市场的价格较高,在部分市场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市场上出现了霸市的现象。

(三)政府对市场的约束力较低由于大部分的农贸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所以政府想要对其进行规范性整改的难度较大。

其主要表现为,不规范的小商贩整顿后没有几天就又出现了。

这就为市场的整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一)批零价格差距大上文中提到,我们对某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超市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对比。

结论如下表2-1所示:表2-1 抽样鲜活农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鲜活农产品名称价格(元)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居民小区摊点市区菜市场大型超市土豆0.55 1 2 1.5 1.1白菜0.4 1.5 2 1 1.25莲花白0.2 1 1.5 1.2 0.95芹菜0.5 2 3 2 2.1香葱 2 3 5 3 4.5韭菜 1.5 2.5 3.5 2.5 3.3西红柿 1.5 2.5 3 2.5 1.45蒜苔 3.1 4 5 4 5.2白萝卜0.3 0.8 1.5 1 1从上表中很容易的看出,批发市场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零售市场的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

以芹菜为例,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芹菜的价格为一级市场的价格的4倍;再以白萝卜为例,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白萝的价格是一级市场的2.6倍。

(二)流通成本高批发市场的商贩业主要以城市周边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为主,鲜活农产品产地多以周边城市为主,批发商经营的种类单一,大部分批发商只经营一种鲜活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不绕远或铤而走险的运输。

在这一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费用又会升高。

而且,如果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绕远,会造成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加大,这样就有间接地增加了鲜活农产品零售时的价格。

管制的路线较多,使得运输车辆可以选择的线路较少,这样还造成了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不统一,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鲜活农产品价格差异增大。

(三)鲜活农产品保鲜效果差大部分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是采用向鲜活农产品加注水的方式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这样虽然能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短时间内进行保鲜,但是如果鲜活农产品滞销,就会造成大量鲜活农产品的腐烂。

还有些批发商为了使得其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鲜,对鲜活农产品上喷上大量的水。

这样不仅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速度,当零售商批发鲜活农产品时,还会增加鲜活农产品的重量,造成鲜活农产品的缺斤短两,这样就会使得鲜活农产品的平均成本升高。

少部分的商家对鲜活农产品使用硫酸水。

硫酸水可以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氧化,减缓鲜活农产品腐烂的速度。

但是,与使用雪水和普通使用水相比,其成本较高,而且使用硫酸水保持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对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极少数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会对其鲜活农产品采用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可以是鲜活农产品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而且真空包装的鲜活农产品安全系数高,比较干净,不会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产生。

但是,与前三种鲜活农产品保鲜方式相比,真空包装的成本最高。

所以,鲜活农产品批发商对自己的鲜活农产品一般是不会采用该种保鲜的方式的。

在批发市场中,仅有极少数的比较少见的鲜活农产品采用该种保鲜方式,所以这几种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鲜活农产品的保鲜一般是采用的加水保鲜的方式。

前文中提到,加水可以使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鲜,但是这也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的速度。

所以,在零售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十分大。

部分易腐烂的鲜活农产品甚至会达到50%的损耗率。

零售商必然要将鲜活农产品损耗部分所造成的损失加诸到已卖出的鲜活农产品中,这也就使得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升高。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超市都会采用真空保鲜鲜活农产品的方法,但是,由该种保存方式所保险的鲜活农产品价位相对较高。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真空包装的费用太高,使得这部分费用不得不转嫁到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中。

四、小结综上所述,现今鲜活农产品批发到零售过程中情况是十分复杂的。

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与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价格相比较价格差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差距甚至可以达到六倍或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过程中,价格的增速是十分惊人的。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市场管理混乱。

很多的市场并没有采用价格公示制度,这就使得市场中容易出现霸市等的现象,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而且部分市场中的管理费用的收取也十分的混乱,管理费用的胡乱收取使得零售商不得不将这一部分支出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这也是造成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飙高的原因之一。

由于道路的管制等的原因使得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成本彪高。

这是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要想使得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降低,就要设法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参考文献:[1]张巧云.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M].[2]李忠旭.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制度变迁—关于农产品市场改建成超市的问题探讨.农村经济[J].[3]扈立家、李天来.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研究.长江鲜活农产品[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