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_廖建国

合集下载

CO_2捕集与封存_CCS_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CO_2捕集与封存_CCS_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ISSN1672-9064CN35-1272/TK于强(中海浙江宁波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10)摘要介绍CCS 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列举法国道达尔(Total )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Statoil )公司经过周密的准备,各自在CCS 试验性项目方面取得成功,证明CCS 技术是成熟可靠的。

指出目前是中国发展CCS 技术的良好时机,建议制订发展CCS 技术目标规划并逐步完成,达到最终提升中国在CCS 技术开发方面的竞争力。

关键词CO 2捕集与封存CCS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0)01-0064-03CO 2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作者简介:于强(1975~),男,油气地质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天然气资源与市场工作。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发表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从科学上确认了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使气候变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IPCC 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将增加自然灾害,上亿人将面临饥荒的威胁[1]。

气候变化在世界优先议题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就是控制能源消费中的CO 2排放。

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其中,欧盟率先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20%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CO 2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1CO 2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介绍CO 2捕集与封存(CCS )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的缩写,是指将CO 2从化石燃料、工业流程或火电厂的排放废气中分离汇集,再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

CO 2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主要分为捕集和封存两大类。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全球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作者:周志桂汪鑫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03期【摘要】人类大量利用化石燃料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由此排放的温室气体正加速增长,温室效应日益突出,导致的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后果。

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和减少CO2的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和开发CO2的减排技术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碳捕集与封存(CCS)因其能有效控制CO2的排放,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为控制到2050年全球温度上升在2℃以内的目标,世界各国和地区采取措施加速推动CCS技术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全球CC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最新政策法规,并提出未来CCS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候变化;CCS技术;碳捕集;应用现状引言2012年国际能源署(IEA)提出,2050年实现全球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2DS)的目标,呼吁世界各国和地区加快实施CO2减排措施。

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显示,2011年因燃料燃烧而排放的CO2量达到31.3Gt(109 t ),其中煤燃烧排放的CO2增长了4.9%,达到13.7Gt,若不加快实施碳减排措施,到2035年由煤燃烧排放的CO2将达到15.7Gt。

实现2050年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达到2DS预期目标,美国、英国、中国等率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CCS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活动,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积极推动CCS技术的发展。

第五届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部长级会议强调了CCS对于控制气候恶化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全球各国政府及企业研发和应用CCS。

1 CCS技术简述1.1 CCS技术简介碳捕集与封存主要应用于火电厂,该技术是将火电厂等排放的CO2捕获并永久封存。

CCS技术包括3个环节,一是碳捕集技术、二是碳输送技术,三是碳封存技术。

其中,碳捕集技术是CCS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碳捕集技术其运行成本和消耗能量最大,因此,国际社会将如何减少碳捕集运行成本和降低能量消耗作为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CCS国际标准化进展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CCS国际标准化进展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 0 1 4年第 6期
科技管 理研 究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Ma n a g e me n t Re s e a r c h
2 0 1 4 N o . 6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7 6 9 5 . 2 0 1 4 . 0 6 . 0 4 1
Cu r r e nt St a t us o f CCS I nt e r n a t i o na l St an da r d i z a t i o n Ac t i v i t i e s an d i t s S ug g e s t i o ns f o r Ch i n a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i r e s a n d C h i n a .I t i s t h o u g h ] t t h a t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h a v e r e l a t i v e l y a b u n d a n t p r a c t i c a l e x p e ie r n c e i n 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 C C S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s t a n d rd a s .B it r a i n a n d o t h e r E u r o p e a n c o u n t ie r s h a v e s o me b a s i s i n t h e C CS p o l i c y s u p — p o r t ,b a s i c a p p l i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n l f t i o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Ca n a d a p o s e s t h e e x t e n s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o f g o v e r —

CCS技术的现状、挑战与中国主动应对策略

CCS技术的现状、挑战与中国主动应对策略

论文导读::CCS(CO2捕集与埋存)是当前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热门话题。

由于CCS技术的经济特点,现阶段规模化实施该技术,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速度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从国情出发,把CO2的捕集、埋存与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相结合,形成双赢的减排CO2策略,是现阶段中国推进CCS技术的最佳途径和选择。

国内外近1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表明,石油工业在CCS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挑战。

基于中国产业布局和资源构成特点,中国发展CCS技术和推进其产业化应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优势产业部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利用含CO2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分离出的高纯度CO2或工业乙醇制造业副产的CO2,进行CO2驱油与埋存的先导性试验与示范。

第二,跨产业部门的技术集成与工业化试验与示范;针对精细化工、煤化工等部门产生的较高纯度CO2,进行CO2埋存与驱油的工业示范。

第三,跨部门工业化实施;对普通燃煤电厂捕捉的CO2,进行工业化的CO2埋存与驱油。

在对中国适合实施CCS技术资源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建议和规划了中国分步实施CCS技术的八大战略区域:松辽盆地、海拉尔―二连盆地、环渤海地区、鄂尔多斯盆地、新疆三大盆地、中东部地区、近海地区、晋陕地区。

论文关键词:CCS(CO2捕集与埋存),技术现状,应对策略,战略区域引言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的焦点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192个国家的代表达成共识,碳捕集与埋存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将温室气体减排纳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到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CCS技术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1、2、3],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支撑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的主要技术。

如何低成本的捕集CO2并有效利用CO2是CCS技术的核心。

我国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

我国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

我国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摘要:本文是一份综述性研究报告,以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为背景,介绍了CCS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例如成本因素、技术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CCS技术推广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进而提出了对我国推广CCS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碳捕获与封存(CCS);二氧化碳(CO2);成本一、引言为了保护和稳定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各国都在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努力,2009年12月7日到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在会上说1]“我国计划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可见目前我国也是非常重视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近年来兴起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和国际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策略。

2009年10月29日到30日“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第一阶段综合总结会与后续阶段合作展望”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会上欧盟代表、中国政府代表以及各国专家学者就在中国开展CCS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了报告,报告指出目前该项目的主要难题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困难。

国际能源署对这一技术较为看好,并预测说,到2050年,CCS技术可以减少全球20%的碳排放。

本文将针对CCS现状、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进而谈谈对我国开展CCS项目的建议。

二、CCS的概念及机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即把工业生产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并将其安全地存储于地质结构层及其它可以封存CO2的地方,从而达到减少CO2排放、防止气候恶化的目的。

CO2捕集和封存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5]:一是从电厂中捕集CO2;二是通过管道或油轮运输捕集的CO2;三是在深海底、耗尽的油层气或可开采的煤矿底部储存CO2。

CO2捕集的主要方法有燃烧后捕集、富氧捕集和燃烧前捕集,CO2被捕获后,必须对其进行安全、长期的封存,才能最终完成控制CO2进入大气的工作。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许多政府机构都认同,减缓气候变化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挑战中,碳捕集与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之一。

CCS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即通过从工业排放来源以及天然气和煤矿等能源生产来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地下。

本文将介绍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碳捕集技术的现状CC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捕集、输送和储存。

捕集是将从发电站、工业过程、化工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设施等排放二氧化碳的来源中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施的方法包括后燃燃气脱碳、前燃燃气脱碳、溶剂密度法、膜分离法和生物质能捕集,等等。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用碳捕集技术。

在美国,约有25个CCS项目正在实施或规划中。

在加拿大,CCS技术正在Petro-Canada Upgrader的实际应用中试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欧洲,多个国家正在推动碳捕集技术的实施。

例如,挪威已经在斯塔扬格工厂和Snøhvit勘探场实施了适当的CO2捕集技术,并将其尝试放入地下。

在该地区,目前尚未出现与密度、水合物以及地震等问题有关的明显问题。

二、碳储存技术的现状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或利用海底地质层等地方的过程。

有三种方法可以储存二氧化碳:常规的油气意义上的气藏储存、地质封存和海底储存。

常规油气意义上的气藏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现有气藏中,其中二氧化碳替代天然气或油的存在。

地质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岩石层中,其中岩石层是沉积层和火山岩等。

海底储存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其中,二氧化碳能够封存在水体下部的沉积物中。

在全球,地质封存技术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二氧化碳储存方法。

目前,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在积极推进这项技术。

三、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前景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

CCS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CCS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注 人 中和注 入 后 监测 ; 监 测 位 置不 同 , 按 可分 为 大 气 监 测 、 表 监 测 、 层监 测 ; 地 地 而按 照监 测 对 象 的不 同 , 则 具 体 可分 为 C : 度 和 通量 监 测 、 踪 剂监 测 、 O浓 示 地 层变形监测 、 下水性质监测 、 度和压力监测 、 地 温 钻
21 大 气监 测 .
测 ; 对 地质 条件 及 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例如 监测 实施 ②
C 存对 地 层 构造 产 生 的影 响 、地 下水 质 变化 、 O封 封 存 区及 其 周边 区域 植被 生 长情 况等 ,对 封 存 区进 行
C O 注入 前后 的生态 环 境 、地 质情 况 的有 效 跟踪 , 进 而对 可 能造 成 的生 态环 境 影 响 、地 质 结 构 变 化 等进 行 预测 和分 析 ; 注人 工艺 及控 制 。例如 监测 地层 和 ③ 流体压力 、 温度 、 表 变 形 程 度 等 参 数 , 注 入 压 力 地 对 的控制 、 入速 度 的 控制 等 具 有 指 导意 义 , 注 可有 效 的
第 9卷 第 2期
V o L. N o . 9 2
21 0 1年 4 月
Ap .01 r2 1
C S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C
张 琪 崔永君 步学朋 陈 强
( 中国神华煤 制油化j 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 二 北京 ,0 0 ) 10 1 1
摘 要 : 在 实 施 C S项 目过程 中 , 靠精 准 的监 测技 术是 不 可或缺 的 , C 可 完备 的监测 方案 将 为 C z O 永
为 了对 空 气 中 的 C : 度 和 流 量 进 行 监 测 , O浓 一 般在 C : 质 封 存 点 附近 乃 至周 围数 公 里 内设 置 若 O地 干个 C 测点 , 过 定 点安 装或 利 用机 载 / O监 通 车载 的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有关“碳捕捉与封存”的必要法律、技术和基础设 施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到位。联合国政府间气 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在政府的碳排放许可制度 和“碳信用额度”等经济刺激的推动下,碳储存的规 模会扩大,从而使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 90%。
美国能源部的地区碳捕集合作组织于2007年3月底 发布的报告认定,美国和加拿大可能的CO2贮存能力将 会超过3.5万亿吨,按目前静态CO238亿吨/年的排放速 率计算,约可贮存900年。
位于挪威奥斯陆的Bellona基金会强调碳捕集和封 存的重要性,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要素。Bel-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08.12
58 国 外 环 保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broad
lona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采用CCS是到2050年 解决全球50%~80%CO2排放所必须的方案,以避免全球 变暖继续加剧。
2 封存CO2提高油田采收率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均采用注水开发,但也都面 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国外 近年来大力开展了CO2驱油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 可以解决CO2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该技术不仅 适用于常规油藏,而且对于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 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2006年世界EOR产量为8716万
美国CCS开发商蓝色资源公司(Blue Source)在 科罗拉多州Huerfano郡,使用Apple Tree公司天然气 加工装置于2007年10月下旬开始捕集CO2用于提高石油 采收率。该CO2用于Permian盆地提高石油采收率。从 Oakdale油田生产的天然气含22%的甲烷和78%的CO2,采 用膜模块使天然气分离。在实施CCS前,CO2排向大气。 该CCS项目可使CO2排放减少约40万吨/年。蓝色资源公 司(于2007年10月)从排放口捕集CO2,并通过Sheep山 CO2管道运送用于注入地下提高石油采收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1月/3日/第B10版低碳技术CCS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廖建国编者按:CCS(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CO2削减技术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主要应用于石油开发和电力行业,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很少。

但是CCS技术已开始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其中钢铁行业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因为炼铁厂生产规模大,能回收大量CO2,在减排量上取得显著效应,所以说,CCS技术是钢铁行业大幅削减CO2排放量的首选之策,从而入选本报2012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

本版将对CCS技术做一具体介绍,以为我国CCS 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借鉴。

1 CCS技术概况CCS就是把从发电厂和炼铁厂等固定排放源产生的CO2分离回收后,输送到储存层,压入地下进行储存,从而抑制CO2向大气排放的技术。

1.1 CO2分离回收工艺CO2分离回收工艺就是把从发生源产生的CO2分离回收的工艺。

降低回收时的能耗和回收成本是CCS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因此,对低能耗、低成本的分离回收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

为提高CO2的浓度,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改进燃烧和氧化工艺,提高CO2浓度的氧燃烧法,即用氧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和氧化;另一种是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膜分离和深冷分离等方法对产生的CO2进行分离回收。

应选择的技术因发生气体的CO2分压、气体所含杂质和要求的CO2纯度等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吸收法时,在CO2分压低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化学吸收法,当CO2分压升高时,最好采用物理吸收法。

1.2输送工艺输送工艺就是把分离回收的CO2输送到储存层的工艺,有管道输送工艺、气罐输送工艺和运输车输送工艺。

采用管道输送工艺时,要将回收的CO2进行脱水、加压,然后送入管道。

国外一般是将液态的CO2在10MPa以上的压力下进行管道输送。

在北美,每年由自然源和人为发生源产生的CO2量在3000万t以上,通过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6200km长的管道进行输送。

另外,在欧洲天然气管网很完善,易将天然气管网作为输送CO2的手段。

另一方面,如果输送距离远,管道输送的成本会增大,因此在不得不输送到远距离的储存层时,最好采用运输车输送。

日本陆地管道的敷设成本高,且缺乏大规模天然气管网输送的经验,因此最好选择运输车输送的方法。

采用运输车输送时,需先将CO2进行加压、冷却,变成液体状态后再输送。

1.3 CO,地下储存工艺CO2地下储存工艺就是把CO2压入地下空间进行封闭储存的技术工艺。

因此,储存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储存CO2用的空间”、“防止CO2泄漏的密封层”和“密封的地质结构”。

作为“储存CO2用的空间”,最好是选择多孔质、具有渗透性的岩石层,如后面要介绍的堆积层;作为“防止CO2泄漏的密封层”,可选择空隙率和渗透率低的页岩或泥岩等;作为“密封的地质结构”,必须选择在储存层的上部具有密封层(冠岩)的地质结构,如拱形结构(背斜结构)等。

另外,为增加CO2的储存量,最好缩小CO2的占地体积。

因此,必须将CO2在超临界状态(体积小)下压入地下,满足这种要求的储存层深度应在800m以上。

满足这种储存条件的场所是堆积盆地。

所谓堆积盆地是指泥、砂、火山喷出物堆积的厚地层。

作为储存层有油田及气田、煤层以及地下深处盐水层(含水层)。

油田和气田:堆积层中作为生物起源的有机物经长时间堆积演变成石油或天然气,油田和气田就是这些有机物移动和聚集的地方。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不让资源流失的储油地质结构。

因此,油田和气田是非常适合储存CO2的场所。

一种方法是把CO2压入并储存于枯竭的油田或气田;另一种方法是把CO2压入并储存于正在生产的油田或气田,同时可以增加石油或天然气的开采量,这种方法被称作“增产回收法”。

如果是以油田为储存对象,则称为“EOR";如果是以气田为储存对象,则称为“EGR"。

地下深处盐水层:所谓含水层是一种孔隙多、内部含有水的地层结构,它由砂岩或碳酸盐岩等堆积层构成,地质条件与油田和气田相同。

作为CO2储存地的地下深处盐水层位于含水层的深处,因此含有盐水(水的盐分与海水一样多且是溶解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

另外,地下深处盐水层与作为饮料等用的地表水有密切的关系。

被压入这种储存层的超临界状态CO2利用拱形结构等结构性储油地质结构或非结构性储油地质结构,可以保持物理性能。

而且,由于CO2长期溶解于地层水以及与储存层内的矿物反应(矿物固定),CO2也会发生固化。

全世界油田和气田的CO2储存能力估计为6750亿-9000亿t,但地下深处盐水层的储存能力很大,在100万-1000万t以上。

因此全世界地下储存能力至少在200万t左右。

根据IPCC“关于CO2分离回收储存特别报告”的计算可知,至2100年CCS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可达15%-55%。

2 CCS作为防止地球温暖化措施的定位CCS是一种能大量且比较廉价削减大气中CO2的技术,而且通过与现有技术的组合,作为可再生能普及的BridgingTechnology(桥梁技术),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2.1 IEA对能源技术的预测在2008年洞爷湖G8首脑会议中,IEA(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到2050年实现CO2排放量减半的计划。

根据该计划要求,为实现CO2排放量减半的目标,到2050年CO2的排放量应比基准线减少48Gt,各种减排技术的贡献率为节能占36%,可再生能源占21%,CCS占19%,CCS的贡献率为第三,这表明CCS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另外,如果不能利用CCS技术,到2050年实现CO2排放量减少50%的目标所需的成本将增加70%。

因此,CCS技术是全世界实现CO:减排的重要技术。

在洞爷湖G8首脑会议的共同声明中已充分表明,“为在2020年之前广泛开展CCS技术研究,全力支持在2010年之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20个大规模的CCS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实施。

”2.2 IEA有关CCS开展的路线图IEA在2009年发布了有关CCS开展的路线图,为实现到2050年CO2排放量的减半,提出了必须实施的CCS研究项目的内容(见表1)。

其要点如下:1)削减目标:如果全世界都开展CCS工作,估计到2050年就能够回收排放的CO2达100亿t 以上,2010-2050年CO2的储存量累计将达145Gt左右。

到2050年发电行业回收的CO2将达5.5Gt(即占CO2回收总量的55%);生产行业回收的CO2为1.7Gt/a(约占CO2回收总量的16%)。

2)必须完成的研究项目数: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50年全世界必须完成大约3400个研究项目。

其中大约一半必须由发电行业来完成。

另外,在今后10年内必须完成大约100个研究项目,必须在现有的CCS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应完成的研究项目数量。

在100个研究项目中,大约38%将由发电行业完成,62%将由各工业企业完成。

为实现这一庞大的研究工作,从2010-2050年,每年必须完成85个研究项目。

3)世界CCS开展计划:到2020年全世界范围内回收的大约2/3CO2将由OECD区域的试验项目和商业规模的CCS研究项目来完成。

但是,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发电和工业企业中CCS项目的广泛开展,因此到2050年累计CO2储存量将降到47%。

中国和印度的CO2累计回收总量将占非OECD区域的26%左右。

4)大规模实证试验的必要性:为使CCS在2050年前能更加广泛地实施,因此在今后10-20年以内通过大规模试验验证CCS回收技术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研究课题的初期工作必须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分担。

OECD区域已经实施了技术投资,如果考虑早期进行的技术开发,可以认为OECD是CCS技术的先驱者。

另外,有必要在2020-2030年之前积极推进更大规模的CCS研究项目在全世界的应用。

如果非OECD区域开始加快对大规模CCS应用的投资,可以认为到2035年新的大规模设备的建设速度会超过OECD盟国。

5)追加费用:从现在到2050年需要开展的大约3400个研究项目的追加费用将超过250-万300万美元,这只占为实现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半目标而投资低碳技术总额的3%左右。

到2050年CCS的追加费用将达每年3500亿-4000亿美元。

由于实施的地区和行业不同,因此追加的费用也有很大不同。

2010-2050年基础设备和追加的回收设备所需投资总额估计为500万美元,2010-2050年年均投资额为1250亿美元。

到2050年与回收设备有关的追加投资额大约130万美元,比相同的非CCS设备投资额增加34%。

CO2输送-基础设施需要的投资总额为50万100万美元,尤其是到2050年CO2储存基础设施投资额将达880亿-6500亿美元。

6)钢铁:估计到2020年钢铁行业的CO2回收量为30Mt/a(占工业企业和上游企业的18%),到2050年为823Mt/a(同样占18%)。

削减CO2排放量的成本在60-70美元/tCO2。

3 世界关于CCS政策和研究课题的发展动向2010年在加拿大的G8首脑会议上,IEA发表了以“碳的回收、储存及其技术的进步与未来发展”为题的报告。

这份报告对洞爷湖首脑会议决定的“为在2020年之前广泛开展CCS技术研究,全力支持在2010年之前在全世界开展20个大规模CCS研究项目”声明的完成情况进行了介绍。

最初在对大规模试验研究项目进行定义后,根据设在澳大利亚的全球CCS研究所(GCCSI)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项目的论证。

下面据此对世界CCS研究项目进行概述。

根据IEA的报告可知,在2010年之前由于政府和民间企业的合作,已完成了以下工作:◆开发层面形式多样,但已发表了80个大规模商业研究项目;◆各国政府对大规模研究项目的支持已超过260亿美元;◆各国政府已承诺完成19-43个大规模研究项目;◆澳大利亚的GORGON研究项目作为一个新的项目已着手进行,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

3.1 5个综合商用研究项目1)Sleipner项目:从1996年开始进行CO2压入地下操作。

业主为Statoil公司。

该公司将北海Sleipner气田产生的天然气进行回收分离后,每年将100万tCO2压入天然气田附近的Utsira深处盐水层(深度1000m)。

由于只需花费55美元/tCO2的碳税,因此从经济上来看还是合算的。

该地域的CO2储存能力为6000亿t,在天然气开采终了后还能继续用于储存CO2。

2)In Salah项目:从2004年8月开始进行CO2压入地下操作。

业主为Sonatrach(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公司)、BP和Statoil公司。

储存地层为撒哈拉沙漠天然气开采地附近的Krechba深处盐水层(深度18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