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实施_博洛尼亚进程_的进展及其存在的争议

合集下载

博洛尼亚进程:成果与目标

博洛尼亚进程:成果与目标

大学 ( 学术版) 20年第1期 框架和共 同两级学位体系 ,促进学 生和教师流动 。 2 1 9 年6 ,欧洲2 国主管高等教育 的部长在意大利 博洛尼亚市 的博洛 尼亚大 99 月 9
学举 行会 议 , 会 议 发 表 了 《 洛 尼 亚 宣 言 》 , 并 以此 命 名 “ 洛 尼 亚 进 程 ”, 由此 启 博 博
78
分 。规 定学分数量 使各 国的学位 结构 呈现趋 同性 。除 医学及相关领 域 、建筑 和工程等 少数专 业性较强 的学科外 ,所有 国家的绝大部 分高校和 专业都采 用 了新 的博洛尼亚三 级学位结构 。
10 1 0 C S 8 + 2 E T 学分 ( + 学年 )学位 结构成为主流模式 。有 l 国学士学位课程采 用 32 9
博 洛尼 亚进 程 :成 果 与 目标
李建 忠
博洛尼亚 大学
1 9 年 ,欧洲2 国高等教育部 长在意大 利 的博 洛尼亚大 学举行 会议并发表 宣言 , 99 9
由此 正式 启动 了博 洛尼亚进程 。博洛尼 亚进程 的启动 是欧洲现代教 育发展 史上最重大 事件之 一 。博洛尼 亚进程 的首要 目标是 建立 欧洲高等教 育区 ,创立 和拓展 欧洲高等教
的学位结构 ,使 资格更好地被理解和接 受 。其 中一个重要工 具就是采用学分制 。博
洛尼亚进程对学分数 量的规定主要适用 于第 一级和第二级学位 ( 学士和硕士学位 ), 对博士学位 的学分数量未做 明确规定 。第一级学位需要 10 4 E T ( 8  ̄2 0 C S 即欧洲学分转 换和累积系统 )学分 ( ~4 ),第二级 学位9 .2 学分 ( . 年 ),最低 限度6 学 3 年 0 10 1 ~2 5 O
动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 的进程 。此次会议提 出要建立 易读和可 比的学位 体系 ,实施学 分制 ( C S E T ),促进研 究人员流动,开展欧洲 高等 教育质量保障合作 ,体现高等教育

博洛尼亚进程下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博洛尼亚进程下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博洛尼亚进程” 下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博洛尼亚进程”是数个世纪以来欧洲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结构变革,哈萨克斯坦2018 年 3 月获准成为“博洛尼亚进程” (欧洲教育空间)正式成员国。

本文将拟通过对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发展现状,分析该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困境,并对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近十年来,中亚资源强国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

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多元化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在加紧落实《哈萨克斯坦国家加快工业创新发展规划》。

规划在逐步实施,人才需求问题也随之凸显。

目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仍主要得益于对资源行业的过分依赖,这就使得作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社会生产发展动力纽带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该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创建高等教育空间一体化,欧洲国家推行了“博洛尼亚进程” (Bologna Process ),是教育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重大改革。

[1] 欧洲各国纷纷积极加入这一进程,到2018 年初增加到46 个成员国。

该进程根本目的就是借助欧洲统一高第 1 页等教育空间这一平台,力求提高本国公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性及不断提升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2018 年起,哈萨克斯坦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明确提出以“博洛尼亚进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其最终目的是提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欧洲同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2018 年 3 月11 日,哈萨克斯坦成为了获得“博洛尼亚进程” (欧洲教育空间)正式成员国资格的首个中亚国家,与此同时,政府于2018年2月11日制定出台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的《2018―― 2020年国家教育发展纲要》。

一、哈萨克斯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前苏联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是将职业教育划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阶段。

德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博洛尼亚进程”在德国的推进

德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博洛尼亚进程”在德国的推进

高 等教 育 体 系和 现行 体 系有 一定 差 距 , 革颇 改
具典 型性 , 具体 涉及 四个方 面 的 内容 。 1 立“ .建 本硕 分 离” 三级 学位体 系 的
亚首 次提 出要在 欧洲 范 围内实施 统一 的高 等教
育改 革 , 划 到 2 1 规 0 0年 建 立 一 个 实 现 学 分 转 换 、 位证 书互认 、 学 促进 人 才 自由流 动的一 体化
洲 高 等教育 质量保 障合 作 。


博 洛 尼亚进 程下德 国 高等教 育 改革
制度的转变 , 但采用 国家考试 ( 法律 、 医学、 师
范类 ) 教 会 考 试 的 专 业 继 续 沿 用 旧 学 制 , 和 保 持本 国特 色 。总体 而 言 , 论 是 获得 新 型 的硕 无
士学 位 、 统 的硕 士 学 位或 通 过 国家 考试 的学 传 生均 可 以凭 此 资 格继 续 攻 读博 士 学 位 , 获得 学 士学位 的优 秀毕 业生 也可 按照 特定 的录取 政策
摘要 :在 全球 一体化 不 断深入 的 背景 下 , 洲众 多 国家共 同制定 了博 洛尼 亚进程 , 欧 德
国作 为倡议 者 亦按 照进程 的要 求进 行 了一 系列 的 高等教 育 改革 。德 国 高等教 育 改革 中出
现 的 问题 、 采取 的对 策及 思考 , 对我 国的高等教 育发展 具 有借 鉴 意义 。
关键 词 :德 国高等教 育 ; 洛尼 亚进 程 ; 博 高等教 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 :C 4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6 5 2 1 ) 2— 13— 4 , 91 6 0 0— 1X(0 2 0 0 9 0 19 9 9年 , 洲 2 欧 9个 国家 在 意 大 利 博 洛 尼

博洛尼亚进程历程、进展与未来

博洛尼亚进程历程、进展与未来

博洛尼亚进程:历程、进展与未来刘宝存李婧(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要]到2007年,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博洛尼亚进程已实施八年。

针对2010年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对过去两年博洛尼亚进展中的成绩和问题进行了分项目的分析,指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需要努力的十二个方面。

[关键词]欧洲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教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中图分类号:G 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09)05-0005-06Bologn a Proce s s :The Evolve me nt,Progres s a nd Futu reLIU Ba o-cun LI J ing(Beijing Norma 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Abstract:Bologna Press,which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had developed for eight years by 2007.For the goals of building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in 2010,it analy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made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of Bologna project,and pointed out 12aspects which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needs to make efforts.Key Words: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Bologna process,integration of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quality随着区域政治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整个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越来越密切。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8 X2 1)9 0 3— 2 6 149 (0 10 — 150
S u y o h r d c tjn t r a n ja o i e m n / M h n i o t d n H e E u a l e n ti a z tin G r a y / a C u m a i g o n I o n
高等 教 育 , 以求 与 欧 洲 和世 界 其 他 国 家接 轨 。为 此 ,从
1 9 年开 始 ,德 国 高校 开 始 改革 学 习 结构 ,设立 国际承 98
认 的 学士 / 士 学位 专 业 ,学生 在三 四年 以后就 可 以获得 硕
学 士 学 位 , 比起 以 前 的体 系 , 使他 们 能 够 更 早地 开 始 自
信 息技 术 的发展和 普及 使得 全球 在经 济 、科学 、 文 化 和 政 治 方 面 的相 互 依 赖 关 系 日益 加 深 ,作 为 国际 合 作 的 重 要 领 域 之 一 ,德 国高 校 参 与 国际 竞 争 已是 刻 不 容 缓 的任 务 。 为 了加 快 本 国高 等 教 育 国际 化 进 程 ,德 国 政 府和 高等 院校 采 取 一 系 列 积 极 措 施 ,取 得 令 人 瞩 目的 成
12 欧盟 高等 教 育 的发 展要 求变 革 高等 教 育政策 .
根 据欧 盟协 议 ,高等 教育 的权力 属 于欧盟 各 国 , 禁 止 各 国 高等 教 育 在 国家 层 面 上 的统 一 。但 随 着 社 会 发
展 , 欧盟 各 国认 识 到 ,高 等 教 育 在 促 进 欧 洲 政 治 和 经 济
来 支持 国际学 生和 学者 交 流 的 资助机 构 ,其 成 员包 括2 9 2

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前的 4 9个 国家参 与 。合作 机 制更 为健全 , 成 了 形
教育体 系 缺 乏 兼 容 性 , 国 际 竞 争 中 已显 出 劣 在
势, 非常 不利于 高 等 教育 的国 际 交流 。实 现学 位
的国际化 , 助于 培 养 面 向世 界 、 有 了解 世 界 、 有 具
部 长峰会 与 相 关 组 织 专题 会 议 结 合 的制 度 。宣 言 提 出的各项 目标 取 得 了实 质 性进 展 , 参 与 国 各 已基本 实施 两 阶段 学 位 体 系 , 过 E T 、 凭 补 通 CS文
关键 词 :高等 教 育改革 ; 洛尼 亚进 程 ; 国 博 德 中图分类 号 :G 4 .1 6956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 9 0 —0 6 —0 2 0 )9 0 2 4
充协 议 以及里斯 本 公 约 的引 入 与实 施 , 大 地 提 较


博 洛 尼 亚 进 程 及 其 进 展
19 98年学 士 和硕 士学 位 的试行 规 定 , 为法 定 规 称
接认 证某 些认 证 机 构 , 由后 者判 断具 体 高 校 的新
设学 士 和硕 士学 位 的质量 。从 2 0 0 5年起 , 国家 级 学 位 认证 委员 会 更 名 为 德 国 高 校 专 业 认 证 基 金

要 :博洛 尼亚进 程 下德 国高等教 育 改革 成效 显 著 , 决 了学 制 冗长 、 学 率 高、 解 辍 学位
体 系不 可比等 问题 , 为德 国高等 教 育 带来 新 的 活 力。 改革 也遭 遇 到 阻力 , 洛 尼 亚进 程 缺 乏 博 法律 约束 力 , 分 高校 、 体 、 部 媒 学生 的质 疑 阻碍 了进程 的速 度 。

“博洛尼亚进程”一体多元指导原则下的德意高等教育改革

“博洛尼亚进程”一体多元指导原则下的德意高等教育改革

“ 博洛尼亚进程 " 一体 多元指导原则下的德意高等教育改革
万 圆
( 门大学 教育研 究院,福建 厦 门 3 10 ) 厦 6 0 5

要: 建设一体化的欧洲 高等教育 区是欧洲 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 然而
欧洲 高等教育的复杂多元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因此 “ 博洛尼亚进程” 在推行过程 中以 “ 一
收 稿 日期 : 2 1— 30 000— 1
作者简介 :万圆 (9 8 ) 18 一 ,女,江西上饶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考试理论 。
3 7
18 9 3年 “ 可米 特项 目”和 “ 伊拉斯 谟项 目”的
重 各 国间 差异 ,使 不 同 国家 的教 育结 构 能相 互 兼 容 ,在 保 留各 国教 育特 色 的基 础上 建 设一 体 化 的欧洲 高等教 育 区。二是从 “ 博洛尼 亚进程 ”
育 先后 发 生 重大 变 革 ,不 仅 建 立各 种类 型 的高 等 学校 ,而 且逐 步 形成 了各 具特 色 的 高等 教 育
模 式 ,如 德 国洪 堡 模式 、英 国 盎格 鲁一 撒 克 逊
模 式模 式 和 法 国模 式 。这 些 不 同 的高等 教 育 模
式 ,构成 了今天 欧洲高 等教育 异彩 纷 呈的 多元



体 化 与多 元化 并存 ”的 背景
由于欧洲 各 国政 治 、经 济状况 不 同 ,历 史 、
文 化传 统 不 一样 ,在 此基 础 上 建立 起 来 的 高等
教 育 制度 是 多元 化 的 ,且各 具特 色 ,充满 复杂 性和 多样 性 。从 l 纪末 开始 ,各 国的高等 教 8世
体 化 与 多元 化 并存 ”为指导原 j ,通 过一体 化 协调 多元化 ,多元化 支撑 一体 化 ,指 导欧 洲 n , 0

博洛尼亚进程

博洛尼亚进程

美国—观察学习 美国 观察学习
1.创立 博洛尼亚工作小组为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指导原则, 帮助 其应对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提供全面信息, 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具 体情况做出合理决策与选择。 2.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协会在 2008年 5月发布了一个新的报告 《美 国的高等教育能从十年的欧洲重建中学到什么? 》这个报告是学习 了博洛尼亚进程的有关内容, 围绕改革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提供了具 体的建议。该报告的作者美国学者CLIFFORD ADELMAN宣称: “我们 可以学习博洛尼亚进程中一些优秀的因素, 但我们不会系统地照搬 欧洲的实行办法, 更不会按照他们的规定办事。”
卑尔根公告
2005年5月19 - 20日, 第三次部长会议在挪威的第二大城市柏根 如期召开, 会议出台的《柏根公告》提出: 1.采用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协会(ENQA) 公布的质量保证育质量保证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2.由 欧洲大学联合会 ,,欧洲高等教育机构联合会,和欧洲各国学 生联盟合作建立一个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论坛, 提供咨询和顾 问服务; 3.建立“欧洲质量保证登记局”的构想; 根据欧洲高等教育区的 总体资格框架体系来构建国家资格框架, 并探讨了学位和学时认 可问题; 4.将《绩效清查》 列为2007年伦敦会议前的工作; 5.批准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5国加入博洛尼亚进程;
幻灯片 9
联合学位课程
课程由几个高等教育机构联合设置和审定; 来自各合作学校的教学人员共同设计课程、规定入学要求和 考核机构, 并参加教学流动; 学生在伙伴学校学习一段时间; 各参与学校必须完全并自动承认在伙伴学校的学习时限和学 习成果; 学生在完成所有学业后, 被授予所有参与学校联合颁发的学 位, 并在所有国家获得认可。 幻灯片 9
柏林公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分制度 《博洛尼亚宣言》倡导引入学分制度,这意味 着学生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高校之间流动。欧洲 学分累积和转换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CTS)也已作为附录列入《博 洛尼亚宣言》之中。 德国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引入了学分制度。在 德国,这一制度以计算全日制学生的年总学习时 间为基础,年总学习时间是以 45 周乘以 40 小时, 即每年的学习时间应为 1,800 小时,每学期为900 小时。每一学期的学习量又被分为 30 学分,每一 学分代表着 30 个小时的学习量。因而,这意味着 课程设计要遵循这个基本逻辑,来分配课程时间。 一个 5 学分的模块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学生要花 费 150 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预习时间、参加讲 座的时间、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的时间。人们认 为 ,这 一 制 度 使 课 程 规 划 更 加 现 实 ,也 使 得 学 分 转换更加容易。 学分制度已经在英语国家实施了较长时间, 但对于德国来说仍然是个新事物。只有某些大学 和院系通过欧洲学分累积和转换体系派遣学生去 海外学习或者接收留学生,从而获得了一些实施 经验。学分制度的引入意味着某些观点的变化,学 生的时间成为课程规划的重点。这对于一些人来 说很难接受,并且认为这将误导普通学生。有些 人认为,此举没有必要,并将其看作一种过于技术 化的方法。他们认为如此分配时间过于简化,并且 偏离了学习和教育的整体性。
— ——新体制的引入意味着高校必须就新体制 的设置达成一致。高校必须设计新的课程,同时要 决定提供哪些学士和硕士课程,从而导致高校内
部资源再分配的矛盾加剧。新课程的设置也被很 多人看作是累赘的、费时的和高度官僚化的。同时, 一些学术人员认为这样做偏离了他们的核心任 务,即教学和科研。
— ——有争论认为,工业界不会接收本科毕业 生,因为他们既缺少知识,又不成熟。过去甚至现 在的一些雇主,对新的学位体制感到不满,并且对 学术界看似合理的一面持怀疑态度。而 2011 年的 数据显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都找到了合适的 工作:失业率在 5%以下,而且仅有很少部分的毕 业生从事了与他们的学位不相当的工作。有关薪 资的经验数据也让人备受鼓舞,从而驳斥了高等 教育的新形式会造成更低就业率的观点。
— ——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学士和硕士学 位体系。他们认为,德国传统的毕业证书和文科硕 士学位体系也十分成功,因此他们排斥这样一个 观点:即德国毕业生的国际就业能力在此之前是 有问题的。
— ——还有一些人争论说,引入共同的学位结 构是一个不必要的协调手段,在此情况下,多样性 发展或许更好。
— — —本科生教育的时间年限也受到了广泛批 评。德国的法规将决定权留给高校(有时是由州来 规定如何执行进程),让它们自己决定全日制本科 生教育的时间年限是 3 年、3 年半或者 4 年。大多 数高校都决定实行三年制本科生教育,大概是为 了吸引那些想选择更短学制的学生:目前德国 69% 的本科生教育都是三年制。[6]但是,许多学术人员 仍然认为典型的三年制教育太短,不能使学生获 得四年或五年制教育下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博洛尼亚进程”的所有成员国同时也是欧洲 传统文化理事会 (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的签署国(这是一个必要条 件),因此它们能够将教育目标渗透到更广阔的欧 洲文化、人权等领域。
二、“博洛尼亚进程”的主要行动路线
(一)容易理解和可比较的学位制度 “博洛尼亚进程”旨在引入可比较的学位制度, 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获得学术学位的学生具备哪 些能力。[3]同时,旨在促进“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 与非成员国的毕业生的流动,并保证他们的就业 能力。为此,成员国协商引入了“文凭附录”(diplo- ma supplement),包括:如有关学生毕业院校的附 加信息或有关各自高等教育体系的附加信息。它 也会给出不同机构平均积点分的详细信息,这个 机构可以是大学级别的,也可以是院系级别或者 学习小组级别。这样毕业生的最终成绩更容易被 人理解。 这样的文凭附录已经被成员国广泛引进。在 学生毕业时,大学除学历证书之外,还会为学生提 供一个免费文件,以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使用。然 而,在引入文凭附录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在英国
在“博洛尼亚进程”中,除了已经签署的 47 个 成员国,还包括 8 个“咨询委员成员”(即与高等教 育相关的国际组织)。①欧盟委员会(EU- Commis- sion)是《博洛尼亚宣言》推进会中拥有表决权的正 式成员,因此欧盟(28 个成员国)的高等教育政策 与“博洛尼亚进程”(47 个成员国)巧妙地交织在一 起。
作者简介:彼得·梅尔,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 汉斯·R·弗里德里希,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基金理事会副主席;
译者简介:孙 琪,陕西铜川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88 —
No.8. 2013 General No.283
(二)二级和三级学位体制 1999 年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倡导高等教育 的二级学位体制:第一级是本科生毕业时获得的 学士学位,第二级是研究生毕业时获得的硕士学 位。在接下来的进程中,第三级博士学位也已被引 入,而且成为了欧洲改革的主要部分。“博洛尼亚 进 程 ”还 提 倡 最 少 为 三 年 制 的 本 科 生 教 育 ,并 且 要求各国保证他们的本科毕业生能够就业。这就 意味着,当更多的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时,要确保 学士阶段不仅仅是获得最终学位的中间阶段。相 反,学士学位应该是本科毕业生能够使其成为进 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正式学位。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首先引入了学士学位制 度,之后逐步引入硕士学位制度。2004 年,19%的 德国高校开始实行学士或者硕士学位制度;2007 年 8 月这一指数升至 61%;2011 年 12 月,这一指 数达到了 85%。[4]德国 16 个州中的某些州几乎已 经完全引入了二级学位体系,像下萨克森州已有 98%的学校引入,汉堡市引入率也已达到 97%,从 而反映了各部门对高校遵循进程政策施加了压 力,并产生了很大影响。[5]2012 年,几乎 2/3 的学生 接受了学士或硕士学位体系的教育,社会科学领 域的这一比例最高。在法律、医学、艺术学等学科 和其他国家级学习项目中实施学士和硕士学位的 做法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在这些领域的执行情况 也差强人意。 《博洛尼亚宣言》要求学士学位的教育年限最 少为 3 年。而在德国的法规和解释中,进一步详细 说明了高校应该如何设置相关学位制度:全日制 的本科生教育至少为期 3 年,也可以是 3.5 年,但
不能超过 4 年。一个建立在学士学位基础之上的 硕士教育不能短于 1 年,也不能超过 2 年。因此, 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高校学习 5 年。在所 谓的“连读体系”(consecutive programs)中,硕士学 位是直接以学士学位为基础,参加此项目的学生 应该完成 5 年整的全日制学习。
引入本科和硕士学位制度是德国教育改革中 最具挑战性和最有争议的部分。事实上,虽然所有 的教育体系都需要变革,但也需要就一些问题达 成一致,如哪些内容是学士学位必修内容,哪些内 容是硕士阶段应该学习的内容。德国学术界有相 当一部分人都在批评两种学位制度的引进。争论 的内容如下:
[关键词]德国“;博洛尼亚进程”;学位制度;学分制度;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国际流动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7667(2013)08-0088-07
1999 年 6 月,欧洲 29 个国家在意大利的博洛 尼亚签署了宣言,由此开启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 的进程,即今天众所周知的“博洛尼亚进程”。12 年 后,签署国的成员增加到 47 个。自“博洛尼亚进程” 开展以来,欧洲高等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本文将主要探讨“博洛尼亚进程”在德国的实 施情况及学术界和普通民众对此变化的接受情 况。其中,作者对“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十个关键 要素进行了简单论述,并呈现了其在德国的实施 情况,同时也讨论了德国学术界的相关变化。文章 最终得出了结论。
①咨询委员成员:欧洲大学联合会、欧洲高等教育协会、欧洲学生联盟、欧洲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合会、欧洲商会、欧洲国际教育组织。
— 89 —
2013 年第 8 期 (总第 283 期)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8. 2013 General No.283
[摘要]“博洛尼亚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前的德国高等教育以三 级学位体系为基础。在“博洛尼亚进程”实施的过去 10 年中,德国高等教育课程逐渐现代化,也 更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学分的获得主要依据学习现状及取得的成 绩。“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在于促进国际流动,系统的质量保障始终贯穿整个进程之中。本文 介绍了德国进程改革的一些关键因素,并通过“博洛尼亚进程”的拥护者与批评者的各自立场, 分ve Education Review
2013 年第 8 期 (总第 283 期)
于 2015 年 1 月在亚美尼亚的耶烈万举行。在下届 部长级会议所召开的国家将设立一个小型的“博 洛尼亚秘书处”,因此,2012 年至 2015 年间秘书处 将设在亚美尼亚。
在部长级会议准备阶段,由一些高级公务员 构成的“博洛尼亚宣言推进会”(Bologna Follow- up- Group,BFUG)也会定期举行会议,以保持进程运 转 ,并 为 部 长 们 准 备 会 议 文 件 和 报 告 ,起 草 新 的 公约。
2013 年第 8 期 (总第 283 期)
●教育国际化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No.8. 2013 General No.283
德国实施“博洛尼亚进程”的进展及其 存在的争议
彼得·梅尔,汉斯·R·弗里德里希 1 著,孙琪 2 编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