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上篇总论第一章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正确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2、分析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3、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2、教具——世界政区图三、教学内容与要点(4课时)(一)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课时)(全书重点,应在理解基础上掌握)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2、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3、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很密切”。
(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构成和商品流通是建立在生产布局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但其条件之一就是地理环境;(3)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等与国际贸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广泛、深刻、直接、重要”的影响。
(1)任何双边、多边的国际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2)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3)经济地理环境则是大量的、直接的关系到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和贸易对象的地区分布;(4)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宗教、语言、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场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5)自然地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尤其对商品贸易中属于初级产品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任务(1课时)1、主要内容(本节重点)(1)本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国家类型、国际关联及经贸格局;(3)国际市场和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和分布;(4)国际贸易中的运输地理;(5)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6)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区、主要的港口及海运航线;(7)安徽经贸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二、自然条件
三、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手段
案例教学法、例题讲解法
参考资料
1、宏主编的《国际贸易地理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马素琴主编的《交通运输地理》人民交通,2002。
3、迪祥主编的《国际经贸地理概论》,经济科学,1997。
思考题、
作业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别如何影响国际贸易?
2、马素琴主编的《交通运输地理》人民交通,2002。
3、迪祥主编的《国际经贸地理概论》,经济科学,1997。
思考题、
作业
1.名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有形商品、无形商品。
2.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3.国际贸易的类型都有哪些?
教 案
授课时间
2014.3.3---3.7
课时数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X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主
要
容
3.1 国际关联与经贸格局
一、世界生产力的演变与发展
二、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
三、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3.2 主要的国际经贸组织
一、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述
二、世界主要经济贸易集团概况
教学方法手段
案例教学法、例题讲解法
参考资料
1、宏主编的《国际贸易地理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授课单元
目的
与
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课程代码:030411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核先修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适应专业: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教材:于志达,何云魁.国际贸易地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参考书:李泉斌.国际经贸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第一节海洋运输第二节集装箱运输第三节铁路运输第四节大陆桥运输第五节航空、公路、河道和管道运输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第三节世界经济特区的地理分布第四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第六章经济发达国家经贸概述(上)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前苏联第三节日本第四节德国第七章经济发达国家经贸概述(下)第一节法国第二节英国第三节意大利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五节加拿大第八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贸概述第一节亚洲“四小龙”第二节西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埃及第五节巴西(二)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一、课前介绍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学习(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
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
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制定单位:经济学院制定人:何金旗审核人:郎永峰(系主任)编写时间:2011年8月一、课程信息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课,2个学分,共计划32课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布局的规律,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分布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了解和研究它们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各自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状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某些成功的经验,为健全和拓展我国市场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文献阅读及讨论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与国际关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与分布,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世界煤炭分布和贸易格局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世界旅游贸易的主要形式,旅游资源的发开发与利用;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世界海运港口、口岸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优点;世界铁路分布与大陆桥运输线;各地区经济贸易大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历程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确定贸易活动安排;三大经济区域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根据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贸易格局,讨论我国应如何改革、完善现存的贸易制度、方式和策略;根据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各洲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各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及潜在的发展机会;能运用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结合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经济贸易发达国家的贸易情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新编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设计

新编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设计引言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涉及区域经济、贸易政策、跨国公司和投资、货物和服务流通、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众多方面的领域,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全球化视野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新编的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开展更为丰富、有趣、互动的地理课堂教学。
设计目标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
这一新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和互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设计内容第一阶段:勘测不同国家的地理信息在本阶段,学生不仅要获取关于各个国家地理信息的基本知识(例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口和文化),还要学习不同国家的国际贸易形势。
为了鼓励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特定的国家,并在班上发表他们的分析结果。
第二阶段:分析并比较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本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两个国家的地理和经济基本信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例如不同国家间进出口货物的价值、贸易政策的限制、关税和配额、经济合作等。
学生需要以自己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发表演说,并针对特定的问题参加讨论。
第三阶段:角色扮演在这一阶段,学生将以自己选定的贸易国家的代表身份组成一个模拟贸易委员会。
学生需要讨论贸易政策、潜在的贸易障碍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可能的贸易协定,以实现自己国家的利益。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示合作和谈判技巧,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最终,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表演并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的结果。
数据来源这一业务场景的内容是建立在多种数据来源的基础之上的,包括世界银行、世界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发布的公共数据、新闻报道、行业报告和学术研究等。
在讲授这一业务场景时,建议教师给出适当的参考文献,让学生对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检查。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GS0411课程中文名称: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课程性质:选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2授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理解当今国际贸易地理新格局及发展方向;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作用;掌握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基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贸易特征、贸易地位等知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1、绪论;2、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的形成;3、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课程的重点、难点: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内容,理解地理大发现与世界经贸格局的形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1、世界居民:世界人口的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2、国家类型: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国际关联:南北关联,东西关系,南南关联。
课程的重点、难点:国家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居民分布呈现的特点,理解国家的分类,掌握国与国之间的关联。
(三)区域经济集团课程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集团概述;2、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概况。
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概况。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背景,理解区域经济集团的类型,掌握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课程教学内容:1、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课程的重点、难点: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世界贸易市场的分布。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世界主要商品市场的分布,掌握世界主要资本市场的分布。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一、课前介绍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学习(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
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
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制定单位:经济学院
制定人:何金旗
审核人:郎永峰(系主任)
编写时间:2011年8月
一、课程信息
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课,2个学分,共计划32课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布局的规律,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分布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了解和研究它们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各自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状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某些成功的经验,为健全和拓展我国市场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文献阅读及讨论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与国际关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与分布,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世界煤炭分布和贸易格局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世界旅游贸易的主要形式,旅游资源的发开发与利用;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世界海运港口、口岸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优点;世界铁路分布与大陆桥运输线;各地区经济贸易大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历程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确定贸易活动安排;三大经济区域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根据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贸易格局,讨论我国应如何改革、完善现存的贸易制度、方式和策略;根据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各洲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各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及潜在的发展机会;能运用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结合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经济贸易发达国家的贸易情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
三、教学进度表
四、考核方式及比例
我们将有1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并布置课后作业,以及不定期地进行出勤考核与随堂测验。
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随堂测验10%;课后作业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五、教案设计(每章用一个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