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简介

合集下载

佛山市三水区旅游景点

佛山市三水区旅游景点

佛山市三水区旅游景点佛山市三水区是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的著名沿海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也是许多名胜古迹和观光休闲旅游的胜地。

三水区的景点不仅能让游客们感受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能品尝到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三水区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龙山仙境游园。

游园内景点众多,其中有佛山佛教圣地般若塔,这里是龙山禅寺佛教朝拜界首,分布着佛山各族老百姓毕生仰慕的圣地。

此外,还有百年林、净水池、古木广场、紫薇兰园等许多古迹建筑,可以让游客们感受到三水的文化底蕴。

此外,三水区还有历史上风景如画的西樵山,它曾是元朝和明朝聚落,处处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现如今,西樵山被列入国家级涂山国家级景区,来此游玩的游客可从远处就能看到它那独特的山峰,长城、西樵古坊等景观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此外,还有著名的龙山水库,可以欣赏到青山绿水的独特景色,是游客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三水区不仅有众多景点,而且还有各类美食,让你的味蕾体验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三水有湛蓝的珠江,鱼类肥美,凡此种种,游客们都能品尝到美味的河鲜。

此外,三水还有很多高手在水上把戏,如龙舟、赛洲、大船企等,都让游客们有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三水区的旅游景点再细分也有很多,比如佛山潮汐乡村,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与世隔绝的渔家生活,游客可以坐着渔船在潮汐里漂流;三水枫丹白露国家湿地公园,山水环绕,游客可以遨游湿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花都森林公园、坪山景点、佛山公园等,这些景点都有各自特色,游客选择其中之一,都可以获得一次佛山文化旅行的饕餮盛宴。

总而言之,佛山市三水区的旅游景点众多,它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都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应有的景色,而且还能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们可以把这里的氛围带回家里,永久保存在自己的心间。

佛山三水人文风情介绍

佛山三水人文风情介绍

佛山三水人文风情介绍
佛山三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风情的地方。

三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首先,三水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里的饮食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原汁原味的风味。

在三水,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传统粤菜,如烧鹅、腊味、糖水等。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特色的地方菜,如山水豆腐、三水黑叉烧等,每一道菜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其次,三水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有名的。

这里的舞狮、舞龙、粤剧等民间艺术表演活动非常丰富,经常有各种演出在三水的街头巷尾举行。

这些表演活动不仅展示了三水人民的才艺和热情,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三水还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这些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充满了岭南建筑的特色和韵味。

这些古建筑和传统民居不仅是三水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风景线。

最后,三水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这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非常多,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活动。

在三水,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氛围。

总之,佛山三水是一个充满人文风情的地方。

这里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都为这个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如果你想体验岭南的风情和传统文化,那么三水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佛山三水区好玩的景点

佛山三水区好玩的景点

佛山三水区好玩的景点佛山三水区是广东省佛山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秀美的地方,拥有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值得一游的景点。

一、南风古灶南风古灶位于三水大塘镇嘉淞村南风岭,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古灶。

古灶原用于硫酸生产,是当时中国稀有化学工业史文物的代表之一。

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

这座古灶是一座八角平面的建筑,高约14米,整个古灶内外墙均由红色小砖镶嵌而成。

灶头有一个大铜锅状的蒸气气体凝结器,被认为是古灶最重要的构造。

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南风古灶是一个值得去看一看的地方。

二、云山水秀云山水秀位于三水区西南方的云山区,因山上云雾缭绕,景色秀美而得名。

这里拥有众多绿色植被和清澈的溪流,在这里可以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之美。

云山水秀景区内有滴泉林、竹林赏景区、花果植物区等等,尤其是滴泉林景区以飞瀑、瀑布、深潭、岩石等景观为主要特色,是户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三、三水公园三水公园位于三水区出现街道第三环路,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

这个公园设置了众多的游乐设施,供游客参观和娱乐。

游乐设施包括:儿童游乐区、世界名园区、水上游乐区、“游水天堂”水上乐园、传统民俗区等等。

此外,公园内还有荷花池、莲花池等水池景观,是游客观赏美景的好地方。

四、五指山风景区五指山风景区位于三水区南洲镇五指村境内,是广东省首个全面综合利用工矿遗址的旅游开发项目。

该景区采用退耕还林70年的地形地貌形态,依山势而建,因群山环抱,景色秀丽,而得名五指山。

景区内有高山、山谷、峡谷、水域、沼泽、绿林、竹林等自然景观,还有以砖窑、回祖表演、驴车、植树游园等为主题的非遗文化体验区和民俗旅游区。

这里是休闲旅游和拍摄的理想之地。

五、三水古城三水古城位于三水区大塘镇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这里曾是广东“四大古城”之一,以闻名于世。

三水区简介

三水区简介

三水区基本概况:三水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五个区之一。

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广佛同城化的西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中部,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邻近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深圳市、珠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置三水县。

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 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1993年3月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2年12 月,三水撤市设区,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佛山市五个辖区之一。

区域形状狭长,南北最长为68公里,东西最宽为30.1公里。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米,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的两大支流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三水,三水也因三江汇流而得名。

三水现为佛山市五个辖区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北端,邻近广州、肇庆,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

区域形状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山丘,东南多为冲击平原及丘陵。

中国第三大河——珠江的两大支流北江、西江与绶江在此交汇,因此而得名“三水”。

三水交通:三水水陆交通方便,古时,境内河网纵横,水运发达,而陆路交通甚为落后。

改革开放后水陆交通齐发展,尤其是道路建设,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建国前,三水的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主,全县只有一条从西南到芦苞,全程29公里单车道的简易公路,营运客车只有2辆。

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大兴道路、桥梁、渡口建设。

首先扩宽芦西公路,开通南岸至白坭、南边至乐平公路等道路,先后建筑了西南大桥、芦苞大桥、三江大桥、独树岗大桥和大塘至埠街、西南至南岸两个汽车渡口。

1993年三水撤县设市后,以超前意识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以大办骨干公路为重点,完成了一系列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关于佛山三水的文案

关于佛山三水的文案

关于佛山三水的文案佛山三水:发展中的繁华之地佛山三水,地处广东省佛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作为佛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著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三水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带您一窥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三水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三水先后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南海郡、晋朝的南海县、隋朝的顺德县等行政区划。

这些历史遗迹为三水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并吸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索。

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三水也以其繁荣的经济而闻名。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三水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

目前,三水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三水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了经济发展外,三水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水境内有着美丽的山川湖泊和迷人的风景名胜区,如丹霞山、绿博园、姑苏古镇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别具一格的休闲之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三水的美食文化也是不容错过的,美味的官府菜、南海鱼圆等当地特色美食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总而言之,佛山三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经济发展的繁荣还是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都使得三水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投资的地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水将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成为广东甚至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繁荣之地。

说说三水区的来历

说说三水区的来历

说说三水区的来历秦时属南海郡。

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

隋、唐以后,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

明朝廷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高要县设置三水县,隶属广州府。

因县治所在地河口为西江、北江、绥江汇流之处,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民国二年(1913年),三水县隶属粤海道;民国九年(1920年),撤销粤海道建制,三水县直隶属广东省西区善后公署;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三行政区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水县恢复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区;1949年10月15日,三水县解放;10月17日,成立三水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接管国民党三水县政权;同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粤中行署,三水县属佛山市(县级市)管辖;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隶属珠江专区的佛山市;同年7月1日,撤销佛山市,建置佛山镇,佛山县属南海县管辖,三水县直隶属珠江专区。

1951年6月26日,恢复佛山市建制,三水县属佛山市管辖。

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建置粤中行政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1月4日,撤销粤中行政区,建置佛山专区,三水县归佛山市管辖,隶属佛山专区;1958年11月至1959年3月,佛山专区一度改称广州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广州专区;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至南海县,南海县属佛山市管辖;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仍属佛山市;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管辖,三水县属佛山市(地级市)管辖;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市、江门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建置佛山市(地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1993年5月28日,撤销三水县,建置三水市(县级市)。

优秀范文: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

优秀范文: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

优秀范文: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部,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

全区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

全区辖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

近年来,三水以建设生态型现代化滨江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生态规划、科教兴市〞开展战略,积极优化第一产业,改造和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开展第三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开展。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XX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94亿元,比XX年增长17.8%;可支配财力7.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9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和XX年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开展指数测算结果,三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最兴旺100名县〔市〕第24名,在广东排第3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改革开放前三水以种水稻为主,是广东省的产粮大县,曾被评为人均奉献粮食最多的县。

近几年,三水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构成比由1995年的50:31:19调整为XX年的13.6:49.7:36.7。

“工业立区〞战略有效实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7家,世界500强法国阿托菲纳聚苯乙烯公司和日本住友集团,健力宝集团、青岛啤酒、佛山塑料、广东凤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三水。

XX年范文写作,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1.2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9%。

城郊型农业飞跃开展。

畜牧业、水产业和蔬菜种植成为三水农业的三大支柱,涌现出广东温氏集团、侨鑫高科技农业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塘鱼、禽畜、蔬菜、花卉四大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1.1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35元。

以商贸流通为根底的第三产业加速开展。

佛山市三水区河口古镇简介概况

佛山市三水区河口古镇简介概况

佛山市三水区的河口古镇,位于佛山市的三水区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

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北江,西接西江,是古代“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口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镇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岭南建筑风格,如祠堂、庙宇、古桥和古街,其中不乏明清时期的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了青砖、灰塑、木雕和石刻等装饰手法,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艺术。

古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比如舞龙舞狮、粤剧、功夫等。

此外,古镇还以其美食闻名,如传统的广式点心、双皮奶、凤凰卷等地方特色小吃。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河口古镇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当地政府也在努力保护和修复古镇的历史遗迹,同时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区基本概况:三水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五个区之一。

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广佛同城化的西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中部,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邻近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深圳市、珠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置三水县。

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 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1993年3月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2年12 月,三水撤市设区,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佛山市五个辖区之一。

区域形状狭长,南北最长为68公里,东西最宽为30.1公里。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米,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的两大支流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三水,三水也因三江汇流而得名。

三水现为佛山市五个辖区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的西北端,邻近广州、肇庆,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

区域形状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山丘,东南多为冲击平原及丘陵。

中国第三大河——珠江的两大支流北江、西江与绶江在此交汇,因此而得名“三水”。

三水交通:三水水陆交通方便,古时,境内河网纵横,水运发达,而陆路交通甚为落后。

改革开放后水陆交通齐发展,尤其是道路建设,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建国前,三水的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主,全县只有一条从西南到芦苞,全程29公里单车道的简易公路,营运客车只有2辆。

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大兴道路、桥梁、渡口建设。

首先扩宽芦西公路,开通南岸至白坭、南边至乐平公路等道路,先后建筑了西南大桥、芦苞大桥、三江大桥、独树岗大桥和大塘至埠街、西南至南岸两个汽车渡口。

1993年三水撤县设市后,以超前意识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以大办骨干公路为重点,完成了一系列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1994年8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开放三水市铁路客运口岸,开通肇庆至九龙客运列车,途经三水。

三水是粤西通往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广三铁路、三茂铁路,321、324国道,广三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三水大道一级公路纵贯南北。

三花公路、芦范公路、独树岗至永平至花都公路、三水大桥二期工程、碧云路石南段、三江公路等道路建设,也建成投入使用。

三水区产业概况:三水汇西、北、绥三江之流,境内还有漫水河、九曲河、芦苞涌、西南涌等河道。

其中西、北二江最大,平均年流量达到2890亿立方米。

水道之多、水源之富,既带来水上交通运输之便,又利于农田的排涝灌溉,是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

建国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三水是以产粮为主的、较落后贫困的农业县。

改革开放以来,三水充分发挥侨乡和地理资源优势,贯彻执行“名牌带动,生态规划,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积极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三水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市的伟大跨越,成为珠江三角洲一颗崛起的明珠。

1986年12月,被列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全县11个镇先后被批准为珠江三角洲工业重点卫星镇。

三水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使三水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市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以“中国魔水”健力宝为龙头的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企业成为三水经济的重要支柱,初步建立起以饮料、包装、建材、纺织、化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水稻、水产、畜牧、蔬菜多业并举的农业生产格局,以旅游和商贸为骨干的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正向着规模化、技术化、信息化、民营化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三水区工业概况:三水原来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949年解放初期,县城只有规模很小的西南火柴厂、三和酱油厂、源兴犁头厂和西南烟丝厂等几家作坊式的小厂。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虽然办了一些厂矿企业,但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支配,长期以来单纯以农业生产为主,致使工业发展缓慢。

直到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得7912.69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水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方针和“名牌带动、生态规划、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根据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把经济工作的重心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方面来。

充分发挥三水地理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2002年,全市拥有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山水)有限公司、南方钢板集团有限公司、佳力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小企业2250家。

其中健力宝集团和南方钢板集团被列入广东省70家重点大型企业集团。

1、饮料工业:1977年三水饮料工业开始起步,其初始阶段为县食品厂的汽水生产。

改革开放后,三水饮料工业把握机遇,迅速发展,成为三水三大支柱工业之一。

主要以健力宝系列饮料、青岛山水啤洒、强力天然芒果汁、金桑系列饮料、品源八宝粥为主。

以健力宝为龙头的饮料工业已形成年生产饮料能力9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饮料生产基地。

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健力宝系列饮料是我国饮料行业最具影响力,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民族品牌。

1984年4月,健力宝饮料问世,成为国内首创的运动饮料,并随着在第23届奥运会被誉为“中国魔水”而迅速走向国内外市场,产品进入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和国际获得30多项殊荣。

健力宝集团在三水有8家企业,总资产积累超过30亿元,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

在海内外有独资、控股和参股公司20多家,总资产近40亿元,已发展为以饮料为主产业,制罐、塑料、包装、印刷、体育用品和商业、房地产等配套的跨行业、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

健力宝集团曾连续10年在国内饮料行业排名第一,跻身中国500家最大型工业企业之列,曾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50家企业之一。

1996年,获’95美国纽约食品节金奖。

2.包装工业:伴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而迅猛发展,已形成具有生产饮料铝质易拉罐10多亿套,塑料饮料瓶1.2亿套,各类纸箱纸盒1.1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主要生产企业有健力宝富特容器有限公司、健力宝纸品包装有限公司、强力联合容器有限公司、健力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其中健力宝富特容器有限公司是目前在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新的制罐企业。

4、纺织、服装工业:纺织工业是三水历史较长的一个工业门类,尤以土白织造的真丝织造颇有名气。

80年代以后,纺织工业发展很快,1986年,县属纺织工业总产值4866.69万元,曾成为全县工业体系中的三大支柱工业之一。

目前已形成年产服装843.6万件(套),织布3955万米,印染布1亿米,毛纺衬布684万米的生产能力。

大型厂家有广达织造有限公司,著名品牌有“李宁牌”运动服装系列、“爽美威”服装系列等。

5、化工行业:较著名的企业有阿托菲纳(三水)聚苯乙烯有限公司,年产聚苯乙烯7万吨;大鸿制釉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制釉企业,年生产陶瓷用熔块釉、成釉、色料能力7万吨;鑫荣华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生产超纯硝酸银并形成规模的企业,可年产150吨超纯硝酸银。

6、电池、电缆工业:以佳力集团为代表的电池工业,起步于80年代后期,是国内首家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于一身的镉镍电池专业厂家。

年生产能力为19.32万千伏安时,其主要产品有隔镍、氢镍电池,密封铅酸电池,移动电话电池等,年出口量1000万美元以上。

安亿达中宝电缆有限公司年产天氧铜软杆、单线2万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6000公里。

金锋电子有限公司年产硅胶按键2400万片、薄膜开关按键330万片、有机硅化学相关产品960吨。

弘声电器配件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省最大的T铁企业,年产T铁2万吨。

7、钢板工业:三水钢板工业起步于90年代初期,1993年~1995年,广东南方钢板集团公司的700型轧薄板、热浸镀锌板和以钢管为主的钢品等三个产品项目相断建成投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市属钢板工业。

广东南方钢板有限公司以生产0.2-0.5mm薄镀锌板为主,年生产能力10万吨,其生产设备是我国继武钢、宝钢之后引进的第三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热镀锌板生产线,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写了我国薄规格镀锌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厚度0.5mm以下的超薄镀锌板和小锌花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8、摩托车工业:以嘉陵摩托车有限公司为主要生产基地,是90年代初期立项建设的高技术项目。

通过多年积极开发新产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借助营销网络和建立自己营销主市场,已形成年产6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

三水工业从原来基础十分薄弱起步,历经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开拓奋斗,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珠江三角洲新崛起的工业区域,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跨越。

工业的腾飞,大大地促进了全区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2002年11月,为适应佛山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的形势需要,全力搭建有利于各类资本在三水增值的平台,实现三水经济新跨越,努力将三水建成以珠三角城市经济群为依托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水将原有的17个工业园区进行科学整合、扩充,重点规划设立了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园、江南科技工业区和大塘工业区三个规模较大、连片开发、档次水平较高的市级工业园区,并形成以此三大工业区为主的16个工业小区,同时对工业基础较为扎实的南片工业区进行优化,对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北片工业区加快其拓展速度,通过增强三大工业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布局。

这三个工业园区在佛山市的9大重点工业园区中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规划总面积达128.54平方公里,建成后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可达870亿元。

园区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的阿托菲纳公司、日本住友集团、美国科勒公司、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广东正通集团等一批名优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三水农业概况:三水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西、北二江流贯全境,排灌方便,是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之地。

但民国时期,战乱不休,加以水利失修,洪、涝、旱灾害频仍,旧社会的三水是个贫穷、落后,一年不足半年粮的缺粮地区。

直至1978年,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扭转。

三中全会后,中央提出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推行生产责任制的政策,农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制于1981年,以大塘公社10个较穷的生产队率先实行而逐推广,至1984年秋,全县全面完成并完善承包合同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许多种养专业户和“三高”农业生产基地。

三水大力倡导科技兴农,使传统农业逐步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向贸、工、农综合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

通过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高标准连片整治鱼塘,全市实现稻田、鱼塘、蔬菜复种面积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