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1.预清洗

a.从采集的植物样品中选取一部分

b.用超纯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杂物

c.通风厨内风干水分

2.研磨

a.称取植物样品5g,倒入预先洗净的研钵中

b.称取10g (根据样品湿度决定)处理后的无水硫酸钠,加入植物中混合均匀,

以去除植物中的水分

c.将研磨好的植物样品转移到预先清洗过的滤纸袋中。

3.索氏萃取

a.准备好索氏提取器,用丙酮冲洗3次,吹干

b.用经溶剂清洗过的镊子将滤纸袋放入索氏提取器中

c.用微量进样器加入内标100ul

d.将120mL 正己烷/丙酮(1/1,V/V)混合液倒入250mL 平底烧瓶中

e.索氏提取器安装在70℃水浴里,萃取24小时

4.过滤

a.索氏萃取结束后,将萃取液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除去水分,无水

硫酸钠先用30ml二氯甲烷冲洗1遍,流入废液瓶

b.将废液瓶换成250ml的平底烧瓶,烧瓶用丙酮冲洗3遍

c.萃取液过滤完毕后,用30ml二氯甲烷再淋洗1遍砂芯漏斗中的无水硫酸钠5.旋蒸1

a.用量筒取10mL异辛烷加入萃取液中

b.收集到的萃取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3mL(仅覆盖烧瓶底部)

6.净化

a. 净化柱装上特氟龙塞后用丙酮冲洗3遍,竖直安装在铁甲台上,梨形瓶也用丙酮冲洗3遍,另准备一个废液瓶(平底烧瓶)

b. 先用量筒加二氯甲烷10ml到净化柱中

c. 用干净的镊子放入一小团棉花,用长玻璃棒将棉花塞到净化柱的底部,排除棉花中的空气

c. 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

d. 用量筒继续加入二氯甲烷至液面达到净化柱球形瓶的下部1/4处(在细口部位以上)

e. 用干净的小烧杯称取烘过的硅胶10g,倒入净化柱中

f. 待硅胶完全沉淀到净化柱下部以后,再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

g. 放掉净化柱中的溶剂到废液瓶中,加入30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

洗硅胶

h. 待冲洗液液面即将到达无水硫酸钠上层时,加入萃取液,并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洗烧瓶3次,冲洗液加入净化柱中

i. 待萃取液液面即将到达无水硫酸钠上层时,加入65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淋洗,净化后的萃取液用梨形瓶接收

7.旋蒸2

a. 在接收液中加入5mL异辛烷

b. 接收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2-3mL

c. 浓缩液用胶头滴管转移至预先清洗过的10mL玻璃离心管中

d. 梨形瓶用异辛烷冲洗3次,冲洗液加入离心管中

8.氮吹定容

a. 离心管内萃取液氮吹至0.9mL,转移到进样瓶中

b. 加入混合内标0.1mL,定容至1mL刻度线

9.空白和Spike

a. 空白样品用10g无水硫酸钠代替植物,不加任何标准品,其他步骤相同

b. Spike用品用10g无水硫酸钠代替植物,加入目标物标准品,其他步骤相同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1. 范围
准确测定生物基质(如全血、血清、血浆、尿)中的药物浓度,对于药物和 制剂研发非常重要。这些数据可被用于支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根据毒动 学、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结果做出关键性决定。因此,必须完整地验证和 记录应用的生物分析方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本指导原则提供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也涉及非临床或临床试验样品实 际分析的基本要求,以及何时可以使用部分验证或交叉验证,来替代完整验证。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和试验样品分析应符合本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 应该在相应的生物样品分析中遵守 GLP 原则或 GCP 原则。
2. 生物分析方法验证
2.1 分析方法的完整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特定方法对于测定在某种生物基质中分析 物浓度的可靠性。此外,方法验证应采用与试验样品相同的抗凝剂。一般应对每 个物种和每种基质进行完整验证。当难于获得相同的基质时,可以采用适当基质 替代,但要说明理由。
一个生物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包括:选择性、定量下限、响应函数和校正范 围(标准曲线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分析物在生物基质以及溶液 中储存和处理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有时可能需要测定多个分析物。这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药物,也可能涉及一 个母体药物及其代谢物,或一个药物的对映体或异构体。在这些情况下,验证和 分析的原则适用于所有涉及的分析物。
对照标准物质 在方法验证中,含有分析物对照标准物质的溶液将被加入到空白生物基质 中。此外,色谱方法通常使用适当的内标。 应该从可追溯的来源获得对照标准物质。应该科学论证对照标准物质的适用 性。分析证书应该确认对照标准物质的纯度,并提供储存条件、失效日期和批号。 对于内标,只要能证明其适用性即可,例如显示该物质本身或其相关的任何杂质 不产生干扰。 当在生物分析方法中使用质谱检测时,推荐尽可能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内 标。它们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同位素纯度,并且不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以避免结 果的偏差。
1

实验室样品处理方法

实验室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实验室常见危险品 1.异戊二烯 危险性类别: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 爆炸危险:极度易燃,可被热、火花、火焰点燃。可能发生聚合。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爆混合气体。 储存注意事项:放入封闭容器内,严禁用火。储存在阴凉阴暗处,避免光照,不与诸如氧化剂等性质相反地物质一起储存。 泄露应急处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时通风,采用干黄沙、非燃烧吸收剂等吸收本品。 灭火处理: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2.三异丁基铝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高,接触空气会冒烟自燃。对微量的水极其敏感容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遇水强烈分解,放出易燃的烷烃气体。遇高温剧烈分解。 泄露应急处理: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灭火方法:干粉或干沙,禁止使用水或泡沫灭火。 3.正丁基锂 危险特性:有极强的还原性,遇水、氧化剂均极易发热燃烧。 应急处理: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切断火源。 灭火方法:干粉或干沙,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等灭火。 储存方法:密闭容器(低于20℃) 4.浓硝酸 危险特性: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烟雾,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激烈反应,爆炸。与许多常用有机物发生非常激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 储存方法:放入阴凉阴暗处,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应急处理:泄露往地面上洒上小苏打,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用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5.浓硫酸 危险特性: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有极强腐蚀性。 储存方法: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应急处理:加强通风排气。若沾上皮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若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内服。 灭火方法: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引起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立即用干粉,泡沫灭火。 二、常见事故处理方法 (一)、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 4.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5.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 6.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7.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1.样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应该依据生物样品的类型。例如,血浆或血清需除蛋白,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物中释出;唾液样品则主要采用离心沉淀除去粘蛋白;尿液样品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出,当原型药物排泄在尿中时,可简单地用水稀释一定倍数后进行测定。2.根据被测定药物的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等,采取相应的前处理方法。例如,药物的酸碱性(pka)、溶解性质涉及到药物的提取手段;是否具有挥发性涉及到能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光谱特性及官能团性质涉及到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制成衍生物及应用特殊检测器的可能性。药物在样品中的浓度相差很大,浓度大的样品,对前处理要求可稍低;浓度越低则样品前处理要求越高。此外,药物在体内常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其中一些代谢物仍具有药理活性,需要与原型药分别测定,因而也要了解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和药物动力学特性。3.样品于测定前是否需要纯化以及纯化到什么程度均与其后采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即纯化程度与所用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分离能力、检测系统对不纯样品污染的耐受程度等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当初步除去主要干扰物质之后即可直接测定微量样品;而对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至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防止蛋白质等杂质沉积在色谱柱上,上柱前需对生物样品进行去蛋白,有时对被测组分进行提取、制备衍生物等前处理。 样品处理步骤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去除蛋白质 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含药物的血浆或血清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3)时,就可以将90%以上的蛋白质除去。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不同时,析出的蛋白质形状亦不同;并且所得上清液的pH值也稍有差别,如用乙腈或甲醇时,上清液pH为8.5~9.5,用乙醇或丙酮时,上清液pH为9~10。操作时,将水溶性有机溶剂与血浆或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作为样品。通常分离血浆或血清用的离心机(3000r/min)不能将蛋白质沉淀完全,而采用超速离心机(10000r/min)离心1~2min 便可将析出的蛋白质完全沉淀。离心时应用超速离心机专用的具塞塑料尖底管,可使析出的蛋白质牢固地粘在管底,便于上清液的吸取。 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操作时,如按血清与饱和硫酸铵的比例为1:2,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即可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所得上清液的pH为7.0~7.7这种利用盐析的方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用时,药物的回收率高,因而常常被采用。 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含药物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就可以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取上清液作为样品。因加入了强酸,上清液呈酸性(pH0~4),在酸性下分解的药物不宜用本法除蛋白。过量的三氯醋酸可经煮沸,分解为氯仿和二氧化碳而被除去;也有用乙醚提取过量三氯醋酸的方法。过量的高氯酸可用碳酸钾、

样品前处理方法-氮吹浓缩.doc

样品前处理方法 -氮吹浓缩 1.引言 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过程,因为色谱分析技术涉及的样品种类繁多、样品组成及其浓度复杂多变。样品物理形态范围广泛,对采用分析方法进行直接分析测定构成的干扰因素特别多,所以需要选择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及其技术,达到分析测定或评价和调查的目的。现代色谱仪器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色谱分析样品制备过程所用的时间却仍然很长。据统计,在大部分的色谱分析实验中,将一个原始样品处理成可直接用于色谱仪器分析测定的样品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只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70%,而色谱仪器测定此分析样品的时间只约占 10%,其余的时间是用于此样品测定结果的整理和报告等。 2.样品前处理过程 2.1 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等过程称为预处理。 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含水量较高取食用部分切碎或先烘干后 粉碎过筛。 液体、浆体——搅拌混合均匀 互不相容的液体——先分离再取样 特殊样品——根据实验要求特殊处理 2.2 提取 浸提——针对固体样品使待测组分转移到提取液中 萃取——针对液体样品,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目的。 2.3 净化 去除杂质的过程称为净化。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样品,少量多次 化学法——通过使杂质或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溶解性,使其与原体系分离。

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分子量、分子极性和亲和力等)不同,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的移 动速度不同,而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2.4 浓缩 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体积变大,待测物浓度降低,不利于检测,所以浓缩 的目的是减小样品体积提高待测物浓度,常见方法如下: 常压浓缩——适用于挥发性和沸点相对较低的组分,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从而达到浓缩目 的。 减压浓缩——通过抽真空,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在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降低物质的沸点,使一些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或沸点高的溶剂在 低温下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 冷冻干燥——冷冻的同时减压抽真空,使溶剂升华,适用于生物活性样品。 氮吹浓缩——适用于体积小、易挥发的提取液。采用惰性气体对加热样液进行吹扫,使待处理样品迅速浓缩,达到快速分离纯化的效果。该方法操 作简便,尤其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被广 泛应用于农残检测,制药行业和通用研究中的样品批量处理。 2.5 氮气漩涡吹扫技术 该装置采用氮气旋涡旋转吹扫技术 , 样品在一定温度下 , 通过氮气吹扫 , 使待测物质获得良好富集效果。浓缩仪由微处理器控制 , 保证样品的自动浓缩蒸发。气体喷嘴吹出氮气流在浓缩管内形成螺旋状气流 , 减缓了气流冲力 , 使溶剂均匀挥发且不飞溅。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严)知识讲解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严)

生物等效性实验生物样品处理注意事项一、样品采集后的的处理和贮存 鉴于生物样本的特点,为了避免样品中被测药物发生分解或产生其他化学变化,取样后最好立即进行分析测定,但实际工作中几乎无法做到,常需将收集到的样品冷藏、冰冻,临用前再融化并放至室温后使用。在样本冷冻贮藏前,需及时进行处理。 1.1血液样本处理注意事项 1.1.1. 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含有葡萄糖或电解质(含钾、钠、氯离子)的液体时,建议3小时以后采集静脉血样本进行这些项目的检验,以防止上述检验项目因输液引起的假性升高。 1.1.2保定非麻醉状态的动物时应尽量避免用力挤压动物头颈和胸腹,以免引起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造成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血液含氧量等指标时。 1.1.3血液中红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可造成红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如K+、Mg2+和某些酶类(LD、AST、ALT、ACP);另外,溶血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TBil、DBil、TC等)的测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样本应防止溶血。引起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采血时抽吸力太大;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混匀样本时过度振荡;注射器或采血容器带水或容器污染;全血放置时间长或突然受冷或受热;注射器中的血沫注入采血容器;真空采血时如未

采满至相应刻度,残存负压造成红细胞破裂;不拔针头直接注入采血容器;样本离心时离心力过大等。为避免溶血,取血时应注意: ①、抽拉注射器时应尽量避免注射器内产生大量真空; ②、添加抗凝剂后的容器在除必要干燥流程后应及时密封; ③、混匀样本时避免用力过度,切勿产生泡沫; ④、避免重复使用注射器、针头、采血管、毛细玻璃管等一次性用品,手术刀片和剪刀等器材取材时尽量洗去残留血液; ⑤、采血时的室温应控制在22℃至25℃,采取的血液容器在需要放入冰盒时,切勿紧贴冰袋,冰水; ⑥、当注射器内因吸入空气产生血沫时,注意弃掉血沫,在将血液注入采血容器时勿将血沫一并注入; ⑦、使用真空采血管需抽取负压时切勿过量; ⑧、将血液注入采血容器时要除去针头,轻柔推入; ⑨、离心带有血细胞的血样时,按照规格设定离心参数; 1.1.4. 正确选择采集管。通常情况下多采用血清为样本(不抗凝),部分检测项目需注意样本属性为血清或血浆,两者不可替代。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以防止样本凝血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抗凝血样本采集后立即轻轻摇匀至少上下颠倒8次,以防凝血发生。 1.1.5. 多项化验采血顺序:血培养瓶(厌氧瓶优先)→蓝帽管→黑帽管→红/黄帽管→绿帽管→紫帽管→灰帽管→其他。

生物样品前处理

生物样品前处理 2010-01-08 12:02:45| 分类: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 .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分离分析过程中最繁琐的一个步骤。与原料药物和制剂相比,生物样品更为复杂:微量药物分布在大量生物介质中,对分析仪器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样品中含有大量内源性物质,不仅能与药物及其代谢物结合,而且常干扰测定。因此,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必须经过分离、纯化与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从而为最后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仍为溶剂萃取法,方法耗时、危害人体、污染环境,萃取使用大量溶剂,分析时需浓缩,会导致有效组分的损失。本文仅对近年相关文献报道的几种药物分析过程中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是环保型分离浓集技术,具有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省时、萃取溶剂(如便于挥发、提取物较为“干净”、环境污染少、操作条件易于改变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医药及一些天然产物的分析,在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是控制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和常温时,溶解

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成分立即与气态的超临界流体分开。该技术对于挥发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小分子萜类及热敏物质等的提取,较传统方法有很多优越性。 常用萃取剂为。由于超临界流体是非极性溶剂,对于低极性和非极性的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能,而对于大多数无机盐、极性较强的物质几乎不溶。通过添加改性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水等,并通过加压改善其溶解性能,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生物碱类、黄酮类、皂甙类等的应用也日趋普遍。 针对生物样品中通常含有不同极性组分或含有大量脂溶性成分干 扰的特点,当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及消除脂类干扰两个方面[2]。 固相萃取技术以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的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 按照所采用固相萃取剂的种类,可将固相萃取法分为3类:正相、反相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当前固相萃取剂的开发主要侧重于扩大萃取剂的适用范围,将极性、非极性基团,离子交换基团或高分子树脂混合使用的混合型吸附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根据分析物的极性、溶解度、pKa等理化性质,选取适合的固相萃取柱。对于非离子性物质而言,优先使用极性相似的固相萃取柱,如弱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选用、、等非极性柱,极性较强的则使用CN、柱。强离子型分析物则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对于某些弱酸或弱碱性化合物,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 处理方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Ⅱ-土壤养份测试方法

藻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附录:藻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藻类标本的采集 淡水藻类种类繁多,各种藻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浮游种类,有的是底 栖附着种类,生态条件各有其特点。想要采集某一种较好又较纯的理想的标本,就必须了解各种 藻类的生态特点。有的藻类季节性很强,如金藻、硅藻等常在较低温的季节出现,又如蓝藻门的许 多种类则常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出现。眼虫藻、衣藻、卡德藻等常在有机物较多,静止的水体中大 量出现。接合藻目的许多种类常在酸性,缺钙的水体中大量出现,如酸性红壤土地带的积水、沼 泽以及水库下游积水处常可找到接合藻类。毛枝藻等附着性藻类常可在水中石块或其他附着物上 采到。底栖硅藻或具胶质柄的种类常在沉水植物或其他丝状藻类上附着。欲得较纯的某些浮游藻 类标本,可在形成水华的水体中采集得到。如眼虫藻常形成油膜状水华,而衣藻、隐藻、沟环藻 等则形成绿色、黄绿色、墨绿色云彩状水华。浮游蓝藻类浮在水面时也常可采到较纯的优势种。 此外还可利用藻类的趋光性,将采得的标本初步分离提纯,如衣藻等有鞭毛能运动且具趋光性, 可与共他不运动的藻体分开。又如采得的颤藻常附有较多的泥砂,利用顫藻趋光能动,将它置于 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清水,放于柔光的北面窗口,2—3日后,无数顫藻散贴于培养皿的四周,此 时用小镊子挑取,可得较纯而无泥砂的顫藻。欲得纯粹的某些浮游藻类,可在采集得到的标本中 分离培养。欲得较多、较好,种类较纯的好标本,需经常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水域环境中,多加 采集积累。 采集方法,浮游藻类通常可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中作∞字形拖曳取得。也可采取一定的水量(通常1升)加固定剂,用浓缩沉淀法取得。底栖藻类,较大型的丝状或团块状标本,可以在采 集现场从水中石块上或其他附着物上刮取。另一些小型的常附着在水草或枯枝烂叶水中其他物体上,采集时可连同其附着物一起带回实险室处理。 *浮游生物网系用筛绢缝制而成,筛绢按其孔目大小,有很多规格,采集浮游藻类用孔径最少的x×26号筛 绢较好。 标本的固定 固定藻类标本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甲醛液(福尔马林Formalin)或鲁哥氏碘液(Lugol's solution)。 如果标本只作一般的形态分类观察用,在用浮游生物网所采得的标本中,加入福尔马林,使 其含有4%浓度即可,同时可作长期保存,若是直接取水样沉淀浓缩,则用鲁哥氏碘液加福尔马 林最为适宜。1升水样中加鲁哥氏碘液15毫升左右,沉淀浓缩后再加福尔马林使其含有3%浓度 即可。此外FAA(甲醛液、醋酸、酒精)或称标准固定剂。铬醋酸固定液等也是常用的藻类固定剂,它对进一步进行藻体结构的观察有良好效果。若要进一步观察细微构造,每种藻类则有自己 的固定液,这例子不胜枚举,如眼虫藻属较好的杀死固定剂是萧丁氏液。鼓藻杀死固定剂为2—3%甲醛固定后再加几滴醋酸。无隔藻可用甲醛10毫升醋酸5毫升50%酒精100毫升固定。团藻 最好的杀死固定剂为碘化钾2克,碘1克,甲醛24毫升,冰醋酸4毫升,蒸馏水400毫升。鞘藻、刚毛藻可用铬醋酸固定。易于破碎的标本可用FAA固定。 几种常用的固定液配方: 鲁哥氏碘液Lugol's solution 碘……………………………………………………4克 碘化钾……………………………………………………6克 蒸馏水……………………………………………………100毫升 (注:通常使用时常感太浓,可用蒸馏水稀释后使用) FAA(Forrmalin-aceto-aicohol) 标准固定剂 (甲醛液、醋酸、酒精混合剂) 甲醛液……………………………………………………5毫升 醋酸……………………………………………………5毫升 50%或70%酒精……………………………………………………90毫升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欧洲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7 Westferry Circus, Canary Wharf, London, E14 4HB, UK 1 2 3 London, 19 November 2009 Doc. Ref: EMEA/CHMP/EWP/192217/2009 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4 (CHMP) 5 6 DRAFT GUIDELINE ON VALIDATION OF BIOANALYTICAL METHODS 7 8 DRAFT AGREED BY THE EFFICACY WORKING PARTY September 2009 ADOPTION BY CHMP FOR RELEASE FOR CONSULTATION 19 November 2009 END OF CONSULTATION (DEADLINE FOR COMMENTS) 31 May 2010 9 Com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using this template to EWPSecretariat@emea.europa.eu 10 KEYWORDS CHMP, EMEA, Guideline, validation, bioanalytical method, analyses

GUIDELINE ON VALIDATION OF BIOANALYTICAL METHODS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TABLE OF CONTENTS 1.INTRODUCTION (BACKGROUND) (3) 2.SCOPE (3) 3.LEGAL BASIS (3) 4.METHOD VALIDATION (4) 4.1C OMPLETE VALIDATION OF AN ANALYTICAL METHOD (4) 4.1.1Selectivity (4) 4.1.2Carry-over (5) 4.1.3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5) 4.1.4Calibration curve (5) 4.1.5Accuracy (6) 4.1.6Precision (7) 4.1.7Dilution integrity (7) 4.1.8Matrix effect (7) 4.1.9Stability (8) 4.2P ARTIAL VALIDATION (9) 4.3C ROSS VALIDATION (9) 4.4L IGAND-BINDING ASSAYS (9) 5.ANALYSIS OF STUDY SAMPLES (10) 5.1A NALYTICAL RUN (11) 5.2A CCEPTANCE CRITERIA OF AN ANALYTICAL RUN (11) 5.3C ALIBRATION RANGE (12) 5.4R EANALYSIS OF STUDY SAMPLES (12) 5.5I NTEGRATION (13) 6.INCURRED SAMPLES REANALYSIS (13) 7.STUDY REPORT (13) DEFINITIONS (16)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前处理方 法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邹忠杰,梁生旺,袁经权,龚梦鹃 【摘要】总结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尿液、血液)的前处理 方法,主要包括:尿液中加入缓冲液提供相同的pH值和离子强度, 保持代谢物化学位移的恒定。利用有机溶剂沉淀法除去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增加色谱柱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血液和尿液样品在进行GC'MS分析前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同时,对尿液和血液的采集与储存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药;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hemical shift variati on ,the pH and the con siste ncy of io nic stre ngth were con trolled by add ing buffer to uri ne samples. In an alysis of blood,efficie nt removal of macr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 ns by orga nic solve nt precipitatio n before injectio n in to an analytical LC column was important in enhancing the performanee and extending column lifetime. Sample derivatization of blood

sample and urine sample before GC:MSanalysis was needed. And methods of collecti on and storage of urine and blood samples were also reviewed.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abonomics; pretreatme nt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新兴的一种组学方法,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的特点与代谢组学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相吻合。因此,以代谢组学为主体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可能是现代科学中可以概括中医药抽象整体观思想的重要途径。王广基等对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1]。作者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整体疗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研究中的应用[2]。 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手段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谱(NMR)气相色谱拟质谱(GC以MS和液相色谱拟质谱(LC拟MS)等各种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度的谱学技术[3]。NMR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重现性、一次实验中实现对各种化合物的同时测定、信号强度与其摩尔浓度成正比,可以很容易进行定量分析、借助各种2D A N MR技术可以在对复杂样品不进行进一步分离的前提下实现结构鉴定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4]。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high拟resolution magic拟angle拟spinning NMF^pectroscopy)可以使研究者不经过提取等繁琐的步骤直接对完整的组织进行测定[5]。L C):MS特

生物样品前处理

第四节 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一般要在测定之前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即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的目的在于: 1.药物进入体内后,经吸收、分布、代谢,然后排出体外。在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除了游离型(原型)药物之外,还有药物的代谢物、药物与蛋白质形成的结合物、以及药物或其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形成的葡萄糖醛酸甙(glucuronides)、硫酸酯(sulphates)缀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需要分离后测定药物及代谢物; 2.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如在血清中既含有高分子的蛋白质和低分子的糖、脂肪、尿素等有机化合物,也含有Na +、K+、X-等无机化合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蛋白质,若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时,蛋白质会沉积在色谱柱上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因此,为了保护仪器,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必须进行除蛋白等前处理。 一、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 生物样品包括各种体液和组织,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血液(血浆、血清、金血)、尿液、唾液。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选用乳汁、脊髓液、精液等。 (一)血样 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最常用的生物样品。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反映了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浓度可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因而应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 由采集的血液制取血浆或血清。 血浆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液置含有抗凝剂(如:肝萦、草酸盐、拘橡酸盐、EDTA、氟化钠等)的试管中,混合后,以2500~3000rpm离心5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清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样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min到1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捧或玻璃棒轻轻地剥去血饼,然后以2000~3000rpm离心分离5~10min,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浆比血清分离快,而且制取的量多,其量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浆及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测定值通常是相同的。基于上述原因,现在国外多采用“专用血清”来测定药物的浓度。 血样的采血时间间隔应随测定目的的不同而异。 如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时,则应在血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后才有意义。但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因此达到稳态的时间也不间,取样时间也随之不同。 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妥善储存。血浆或血清样品不经蒸发、浓缩,必须置硬质玻璃试管中完全密塞后保存。 要注意采血后及时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再进行储存。若不预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则因冰冻有时引起细胞溶解从而妨碍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或因溶血影响药物浓度变化。 (二)唾液 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内许多散在的小腺体分泌液混合组成的,平时所说的唾液就是指此混合液。 唾液的相对密度为1.003~1.008;pH值在6.2~7.6之间变动,分泌量增加时趋向碱性而接近血液的pH值;通常得到的唾液含有粘蛋白,其粘度是水的1.9倍。 唾液的采集应尽可能在剌激少的安静状态下进行。一般在漱口后15min收集。 也可以采用物理的(如嚼石蜡块、橡胶、海绵)或化学的(如酒石酸)等方法剌激,使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唾液。 唾液中含有粘蛋白,唾液的粘度由粘蛋白的含量多少而定。 用唾液作为样品测定药物浓度有几个优点: 1.与采取血样不同,患者自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很容易地反复采集; 2.采集时无痛苦无危险; 3.有些唾液中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 (三)尿液

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1.预清洗 a.从采集的植物样品中选取一部分 b.用超纯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杂物 c.通风厨内风干水分 2.研磨 a.称取植物样品5g,倒入预先洗净的研钵中 b.称取10g (根据样品湿度决定)处理后的无水硫酸钠,加入植物中混合均匀, 以去除植物中的水分 c.将研磨好的植物样品转移到预先清洗过的滤纸袋中。 3.索氏萃取 a.准备好索氏提取器,用丙酮冲洗3次,吹干 b.用经溶剂清洗过的镊子将滤纸袋放入索氏提取器中 c.用微量进样器加入内标100ul d.将120mL 正己烷/丙酮(1/1,V/V)混合液倒入250mL 平底烧瓶中 e.索氏提取器安装在70℃水浴里,萃取24小时 4.过滤 a.索氏萃取结束后,将萃取液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除去水分,无水 硫酸钠先用30ml二氯甲烷冲洗1遍,流入废液瓶 b.将废液瓶换成250ml的平底烧瓶,烧瓶用丙酮冲洗3遍 c.萃取液过滤完毕后,用30ml二氯甲烷再淋洗1遍砂芯漏斗中的无水硫酸钠5.旋蒸1 a.用量筒取10mL异辛烷加入萃取液中 b.收集到的萃取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3mL(仅覆盖烧瓶底部) 6.净化 a. 净化柱装上特氟龙塞后用丙酮冲洗3遍,竖直安装在铁甲台上,梨形瓶也用丙酮冲洗3遍,另准备一个废液瓶(平底烧瓶) b. 先用量筒加二氯甲烷10ml到净化柱中 c. 用干净的镊子放入一小团棉花,用长玻璃棒将棉花塞到净化柱的底部,排除棉花中的空气 c. 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 d. 用量筒继续加入二氯甲烷至液面达到净化柱球形瓶的下部1/4处(在细口部位以上) e. 用干净的小烧杯称取烘过的硅胶10g,倒入净化柱中 f. 待硅胶完全沉淀到净化柱下部以后,再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 g. 放掉净化柱中的溶剂到废液瓶中,加入30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

确定样品处理方法的原则和依据

文章来源:转载 样品处理是整个测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将待测元素从固(液)态试样中定量地以离子形式转入测试溶液。选择合理的样品分解方法,可使分析手续大大简化,使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准确性大大提高。 设计最佳样品处理的原则是: ①保证样品中的被测元素全部定量地转入试液,即样品分解要完全; ②避免样品处理过程中引入干扰元素,同时要有利于除去干扰元素; ③分解方法要尽量简便,易操作,经济、迅速、安全,尽量减少对的; ④便于成批处理试样。 要设计出符合这些条件的样品处理方法,必须深入了解: a)被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b)被测元素在样品中的范围、赋存形态; c)样品基体组成和性质; d)采用的最终的测试方法和。 以国内外测定As、Se和Hg所用样品各种处理方法为例 国内外各种样品中As、Se和Hg,所采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三类: 1)湿法酸/碱分解; 2)密闭体系燃烧法(氧弹燃烧法); 3)烧结(半熔)法。 在对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往往比检测技术本身还重要。尤其是对于各种原子技术,一般必需制成液体样品进样或液体进样时才能达到较高的准确度。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在使组成复杂的煤样品充分溶

解的同时,又要避免待检测元素易挥发的单质或化合物形式的损失。目前国内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封溶坩埚直接消解。 该方法系采用密闭容器,用混酸直接分解样品,同时使用微波炉等加热消解。具有称样量少、溶解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便于控制、避免挥发的优点;但 直接分解法不可避免地有分解不完全的缺点。检测燃烧后的煤灰或煤抽提液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时常用这种方法。 (2)低温灰化法。 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在150℃左右使样品灰化,再在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用混酸分解。该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预处理技术,但也有设备运行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 湿法酸分解 测定地质样品,常采用HNO3-HF-HClO4体系进行酸溶,用该法分解样品时,若加热强度稍大,蒸发过干,则样品中的部分Se会挥发损失。原因可能是样品被酸分解生成的Se(ClO4)2可分解为HCl和SeO2,这两种化合物可以反 应生成在较低温度下可升华的SeCl2。据资料介绍,当处理样品时,蒸发至干,样品中Se可损失40%左右。因此,用该法分解试样,必须小心掌握加热温度和时间,蒸到1~2mL透明溶液时,即应停止加热。还有采用HNO3-H2SO4体系酸溶以及HNO3-HClO4体系分解。湿法分解操作手续比较繁杂,且伴随酸雾挥发到大气,对环境保护不利。另外,对煤而言,由于煤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质,给酸分解带来不便。 氧弹燃烧法 该法是将煤样置于充满高压氧的不锈钢弹筒内,通电点燃煤样,煤中有机质充分燃烧,无机矿物质也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煤中Se元素转化为氧化物,再以气态形式被溶解到弹筒内的吸收液(水或稀碱)中。国外有的采用此法测煤中Se。其优点是样品处理除氧外,不引入其它试剂,减少了引入干扰元素的机会。缺点是对高灰煤可能分解不完全(不能完全燃烧),可导致分析结果偏低;操作较麻烦,处理样品效率较低;不利于成批分解样品。 烧结(半熔)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

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采集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采集常见故障及解决方 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采集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一、集中器不上线问题: 现象:集中器不上线,从主站处显示是从采集点处输入集中器或者是从设备查询里查找该集中器显示红色向下箭头 可能的原因: 1、集中器右模块(GPRS模块)里的SIM卡欠费,判断方法:拿出SIM 卡,装手机里看看是否能够上网,或者看看能否正常发短信。 2、集中器的天线有无折损,如果折损需要更换新的天线; 3、信号弱,可以从集中器液晶屏左上角看信号格的强度或者是看看手机 信号强度如何,解决方法:可以联系当地运营商加强信号 4、GPRS参数有没有设错,判断方法,从集中器里读出集中器的IP,端口 心跳周期等是否是该局的IP、端口、APN,例如黑黑河局的IP和端口是IP是端口号是2029,如若不对需要更改成正确的。 5、GPRS模块坏,这个判断方法需要排除法,在排除以上四条都没问题 后,可以更换一个GPRS模块即集中器右模块试试。 6、集中器坏,这也是需要排除法判断,解决方法只能是更换集中器 二、集中器在线不抄表 现象是主站显示集中器在线,但是一块表都没抄回 可能的原因 1、表档案的设置问题

可以查看一下表的特征字和规约类型有没有设错,特别是表规约有没有设错,不能光从表的出厂年份来判断表是07国网表还是97省网表,必须到现场查看,国网表从外观处判断是(1)表的计量和载波通信是分开的,载波模块是可以插拔的,省网表是模块和计量是一体的(2)表的铭牌左上角写着国家电网四个字,省网表是什么都没写; 2、电压问题 需要到现场测量集中器电压,尤其是注意A相电压是否正常,电压的正常范围为-20%~~30%Ua。 3、台区配置问题 排查此集中器下的电表是否真正属于本台区所带 4、集中器左模块问题(路由模块或是抄表模块) 判断方法是观察路由模块的三相灯闪烁情况,正常的是三相轮闪,闪烁间隔在0.5s左右,如果出现三相灯闪烁很慢很慢,或者三相灯同时闪烁的情况有可能是模块坏(前提是保证电压正常) 5、从主站上查看此台区是否是台区配置失败台区,有可能是之前加表删表时集中器下线然后导致台区配置失败,这样也可能导致集中器不抄表,这就需要重新下发集中器参数,待台区配置完成抄表即可正常 6、集中器时钟 1)、要求:集中器的时钟,应该与系统本地时间相对应,误差不能偏大。 2)、现象:现场对集中器进行读取时钟操作,发现集中器时钟与系统本地时间对应不上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